当前位置:首页>

不可忽视的“脂肪瘤”

不可忽视的“脂肪瘤”
发表人:唐清连

大家平时如果发现胳膊、大腿上长了个瘤子,大部分人想到就是脂肪瘤,因此并不会太在意,有些人甚至也不去医院检查。的确,脂肪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约占软组织肿瘤的 50%。它属于良性疾病,生长比较缓慢,通常位于皮下,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几年都没有变化,局部完整切除即可治愈。所以,即使你去看医生,如果瘤子小,医生也会建议你回去观察。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脂肪肉瘤,两者虽然只差一个“肉”字,但其本质却有很大不同!简单来讲,脂肪瘤是良性的,脂肪肉瘤是恶性的,容易复发和转移。

脂肪肉瘤是一种由异常分化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是成年人第二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约占 20%。脂肪肉瘤好发于 40 到 60 岁的成年人,较少发生于儿童,具体发病原因还不明确。最常见的部位为下肢(如腘窝和大腿内侧)、腹膜后以及肩部。肿瘤如果长在四肢或肩部体表,多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包块,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良性的脂肪瘤,因此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有些患者表现为前期缓慢生长,随后短期内突然迅速增大,很多人也只有这个时候才去看医生,肿瘤体积往往比较大了,而且可能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如果肿瘤进一步增大可能会有局部侵犯或压迫其他组织器官,从而出现疼痛、肿胀等相应症状。

由于脂肪肉瘤早期和脂肪瘤的临床症状相似,都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包块,因此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鉴别诊断。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它可以对包块的性质进行快速而有效的评估,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回声性质、边界形态,血流信号等。CT 和 MRI 核磁共振检查不仅可以确定肿瘤大小、位置、是否毗邻血管神经及周围脏器,还可以评估肿瘤是否存在肝脏、肺部等远处转移。此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在肿瘤的分级、分期和复发的评估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检测费用昂贵。如果影像学检查怀疑为恶性病变,还需进行穿刺病理检查。因为脂肪肉瘤有多种组织学分类,包括高分化、去分化、粘液性以及多形性脂肪肉瘤,每种病理类型的预后各不相同,只有明确了病理诊断才能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

脂肪肉瘤首选的治疗方案为完整的手术切除。如果第一次手术是按照脂肪瘤制定的切除方案,手术范围往往不够,肿瘤容易复发。因此,临床上我们常常也会碰到一些病人,瘤子切了又长,长了又切,反复多次手术。这不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而且容易造成远处转移。若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或有转移病灶,术后放疗或化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晚期病人也可尝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研究表明,肿瘤大小和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手术范围是否足够是肿瘤复发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早期的诊断和科学规范的治疗对提高脂肪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重要。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忽视所谓的“脂肪瘤”,身上长了瘤子,一定要尽早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脂肪瘤疾病介绍: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由脂肪细胞的局部聚集引起,在浅表(皮下)或深部肌肉、内脏等组织器官形成一个或多个脂肪团块。这种脂肪团块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脂肪瘤的发病率很高,在软组织肿瘤中占49%中年人是高发人群。大多数脂肪瘤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无需治疗;少部分患者需采用手术切除方式治疗,预后良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脏是我们人类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为我们身体的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泵”至身体各个部分。其实,在我们身体中,还有一个“第二心脏”,同样至关重要,负责着我们的血液循环,那就是小腿肚。

    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因此下肢的静脉血若想流回心脏,就得“逆流而上”克服地心引力,此时就得依靠小腿肌肉了。因为它收缩产生的压力是静脉血向上流的主要动力,因此说小腿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一点都不为过!

     

    (一)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三大表现

     

    小腿“盘龙” 浅静脉曲张

     

     

    静脉瓣是静脉里的“单向阀门”,只允许血液流向心脏方向,静脉血若“想”反流,静脉瓣就会关闭来阻止这一过程。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后天性因素,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使得血液在引力影响停留在下肢。过多的静脉血淤积在里,血管壁薄弱的地方被撑开,导致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通常呈蓝色或紫色突出于皮肤表面。

     

    下肢“灌铅” 踝部水肿

     

    当静脉里的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就会淤积比正常时更多的血液,这样的话静脉压力变高,就会像血管外“渗出”水分,于是处于较低部位的脚踝就很容易水肿,而你的腿就像“灌铅”了一般,沉重不适。

     

    脚变黑、皮肤变破

     

    静脉曲张发生于浅静脉,造成局部静脉高压,皮肤血供障碍,皮肤营养不良。可以发展成皮炎、湿疹、皮肤变硬、色素沉着等。继而造成皮肤破溃,经久不愈,局部顽固感染等继发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老年患者,一旦局部感染蔓延至全身,可能有生命危险。

     

    (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致命并发症——肺栓塞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相反曲张静脉内的血流缓慢、血液阻滞,这样很容易凝固成血栓。形成血栓后,轻者局部红肿热疼,形成血栓性静脉炎;重者血栓沿浅静脉发展至深静脉,范围增大;更甚者血栓脱落,顺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可以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我们要知道,肺静脉血栓非常可怕,致死率非常高,而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可以说几乎都是源自于下肢静脉。

     

    我们的“第二心脏”——小腿肚是个“静脉泵”,下肢静脉若出现问题,就像一个隐匿的“狙击手”藏在了我们体内,它悄悄地在回流不好的下肢静脉中zhizao“子弹”——静脉血栓。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时有哪些症状,爱护我们的“第二心脏”,保卫我们的生命健康!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说起脂肪肝,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将它与肥胖联系在一起。确实,一胖了,不但皮下脂肪会骤增,就连肝脏也会跟着“发胖”,久而久之肝功能受到破坏,容易发生病变。

     

    可以肯定的是,肥胖的确是脂肪肝的高危因素之一,但却不是唯一因素,临床上约有1/3的脂肪肝患者身形正常,所以脂肪肝并不是专属于肥胖人的疾病。如果身陷错误认知,很容易误导拥有高危因素的‘非胖’人群失于察觉,掉以轻心,成为隐形的脂肪肝患者。

     

    那么除了肥胖,还有哪些人容易患上脂肪肝呢?

     

      

    “隐形”的脂肪肝人群

     

    1、酗酒的人

     

    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健康人持续10-12天每日饮酒100-200克,可引发脂肪肝。据报道,经常嗜酒者中有20%-30%的可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2、缺乏运动的人

     

    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和以车代步等长期不活动的人,热能得不到充分消耗,导致体内过剩的养分转化成脂肪,这些脂肪沉积在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堆积在肝脏内,则表现为脂肪肝。高达30%的白领人士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3、减肥太快的人

     

    过度的节食减肥、禁食或用减肥药快速减轻体重,会导致体内没有足够的糖分来分解,在短时间内大量分解脂肪,增加肝脏代谢和合成负担,对肝细胞带来一定的损伤,影响脂蛋白合成能力,从而形成脂肪肝。

     

    4、经常熬夜的人

     

    人的肝脏在晚上11时至凌晨3时的活动能力最强,这也是肝脏的最佳排毒期,如果此时肝脏得不到休息,肝脏的血流量就会相对不足,势必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熬夜很容易进食夜宵,如果这样,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于肝脏,久而久之,肝脏的脂肪含量超标,导致脂肪肝。

     

    5、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老年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再加上运动量的减少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失衡等,容易导致脂肪蓄积,继而脂肪肝也就容易出现了。

     

     

    可是脂肪肝发生时无声无息,在早期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我们该如何发现和预防呢?可以关注以下两种症状,如果出现,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1、黑眼圈、眼睛发黄

     

    肝功能减弱,分泌的黑色素细胞抑制素含量就会降低,会有更多的黑色素沉淀于皮肤,由于面部尤其是眼睛这一块皮肤比较薄,毛细血管分布也较为密集,所以症状更为明显,形成黑眼圈。若眼白浑浊并发黄,可能是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胆汁分泌功能减弱,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及结合发生障碍。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流入淋巴与血液中,造成胆汁淤积,眼白就会出现浑浊而发黄的现象,俗称“黄疸”。

     

    2、小红手

     

    关键是看大小鱼际,许多肝病患者会在手掌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这是患上肝病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因此,了解我们的身体,了解疾病早期的症状,防患于未然,才能保护我们的健康。

  • 现在人们一提起脂肪肝似乎都不算是病了,而是胖和不运动的代名词。很多人也不把它往心里去,觉得只要多走一走,少吃油腻的,脂肪肝就会跑掉。我们常说的脂肪肝指的是单纯性脂肪肝,也就是由于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形成的一种疾病。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肝细胞变“油”了。

     

    脂肪肝的形成与危害

     

    据保守估计,我国的脂肪肝患者已经超过了2亿!现代人尤其是职场白领,久坐不动、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几乎是他们的标配,满足了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导致了脂肪肝的到来。

     

     

    脂肪肝的发生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高脂饮食、久坐不动导致了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伴随着胰岛素抵抗,意味着身体消耗“糖”的能力下降,使得“糖”更易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而肝细胞“保存”过量的脂肪后,“不堪重负”,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损伤自身结构,最后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这么严重的后果,起因却被如此轻视,只因为我们对脂肪肝有着不少认知误区。

     

     

     

     

    误区一 脂肪肝不用治,减肥就行?

     

    单纯性脂肪肝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适当的减重完全可以逆转,对于肥胖的脂肪肝病人,减重3%-5%可改善肝脂肪变,减重7%~10%能够改善肝脏酶学和组织学的异常。但并不是所有脂肪肝都可以通过减肥治愈。对于脂肪肝合并纤维化、糖尿病、血脂高等其他疾病的患者还需配合维生素E、降糖、降脂等药物配合,缓解疾病。

     

    误区二 瘦子永远不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常常被人误会成“肥胖人群才会得的病”,事实上,脂肪肝并非胖子的“专利”,瘦子也会得。

     

     

    一方面“瘦子”脂肪组织太少,这意味着存放脂肪的“仓库”太小,一旦热量过剩,体内出现多余脂肪,肝脏就会首当其冲,“硬着头皮”将它们“吞”下,久而久之就患上了脂肪肝。另一方面,有的人“瘦”并不是因为脂肪少,而是因为肌肉含量低,造成一种“假瘦”,其实这种“假瘦子”内脏脂肪一点都不少,同样容易成为脂肪肝的“青睐对象”。

     

    误区三 只要吃素,就能避免脂肪肝?

     

    有些人得了脂肪肝立马吃素减肥,殊不知素食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能满足身体机能的需要,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造成脂肪肝。

     

    护肝法宝——营养均衡、加强锻炼

     

    研究证实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引发脂肪肝的可能性会增加。缺硒会导致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使肝细胞的防御力受到破坏。因此想要远离脂肪肝就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加强锻炼,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很难做到营养均衡,我们可以吃一些维生素片来补充。

     

    随着脂肪肝人群逐渐增多,我们应该正视它给我们健康带来的威胁,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远离脂肪肝!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我国30-40岁的中青年男性中,有1/4被确诊患有脂肪肝。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社会竞争的激烈,中青年上班族不仅生活没有规律,而且大量饮酒也逐渐成为缓解精神压力的主要途径。

     

    脂肪肝直接成为中青年男性的头号"健康杀手"。

     

    脂肪肝可发展成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再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

     

    统计显示,60%的嗜酒者有脂肪肝,30%的酒精性脂肪肝可演变为肝纤维化,10%以上可转化为肝硬化。

     

    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同时,由于脂肪肝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同时感染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的机会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所以,脂肪肝并不是富贵病,不只是吃的多、吃的好就会得脂肪肝。

     

    长期研究发现,脂肪肝的发生总会有一些来自身体的症状,大概有这些内容

     

    (1)疲倦乏力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能有倦怠、易疲劳的表现。

     

     

    (2)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3)恶心、呕吐、腹胀

     

    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吐、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4)黄疸

     

    脂肪肝出现黄疸的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少数脂肪肝患者会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失。

     

    (5)维生素缺乏症

     

    人患脂肪肝时,容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

     

    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6)内分泌失调

     

    中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些男性可能患有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等病症,一些女性则出现月经过多、闭经、体重减轻或增加等症状。

     

    易感人群

     

    脂肪肝高危人群是指存在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脂肪肝的群体。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①肥胖症患者,特别是内脏脂肪性肥胖患者。

     

    ②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③长期酗酒者。

     

    ④高脂血症患者,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者。

     

     

    ⑤有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者。

     

    预防方法

     

    就现状而言,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提早预防,把脂肪肝消灭于无形之中。

     

    预防脂肪肝应从戒烟限酒开始,还应调整饮食结构,少吃高热量、高脂肪、含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另外,适当运动与定期体检也至关重要。

     

    关于中医无饥饿禁食减肥

     

    在医生的监护下,治疗肥胖引起的慢性病。

     

    我院推出中医无饥饿禁食减肥,针对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症都有显著效果。

     

    中医无饥饿减肥是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通过禁食日常食物,配合中医外治(针灸,穴位埋线...)、中药内服等多种中医理疗方式,达到减肥减脂、预防及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其效果显著,吸引了众多肥胖患者的前来。

     

    禁食疗法源于德国,我们融入中医医学,根据中医胖人多"气虚""痰湿"原理,应用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减少了患者不适,提高安全性,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先说一个病例吧。男,28岁。脂肪瘤已有五六年之久,一开始就是手臂上有几个,没有什么反应不痛不痒,去医院检查说是脂肪瘤长得不大不影响生活就没有处理,最近两年身体各部位长了很多,手臂大腿,腹部跟背部尤其最多,有两个肋骨处有很大,直径有两厘米大,睡觉时有压痛,经常腰酸背痛,想要手术切除,但是有很多大的,我想都切除掉,就是不知道手术好不好做,做完对日常生活工作有没有影响! 

     

     

    这是一个网友的提问。他是一位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刚开始是在四肢发现有脂肪瘤,慢慢的全身大部分地方都有了。之前脂肪瘤并不影响生活,现在有了感觉想知道怎么治疗为好。我在门诊上也经常能见到脂肪瘤患者,很多都是自己发现身上长了一个疙瘩,软软的,也不疼不痒,就来看,我抚摸之后就告诉患者这是脂肪瘤,回去观察就行了。

     

    脂肪瘤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外科和皮肤科都能见到。脂肪瘤大多表现为单个隆起的肿块,大小可以从几毫米至几十厘米不等,也就是说有的脂肪瘤长得绿豆大小,有的可以长到鹅蛋大小。一般来说,脂肪瘤表面皮肤颜色是正常皮肤颜色。如果触摸下,脂肪瘤的质地很柔软,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无压痛,活动度好,呈分叶状,有些分叶很浅几乎不易触摸到。一句话总结,脂肪瘤是软软的肿瘤,通常单发。 

     

    也有一些患者身上可以长好多脂肪瘤,摸上去到处都是,一个一个的疙疙瘩瘩的。这就是多发性脂肪瘤,先开始很少,慢慢的发现全身都是,就像最开始这位患者一样。脂肪瘤本身没有任何症状,但一些患者老想着触摸瘤子,慢慢的就出现疼痛等感觉。多发性脂肪瘤常见于三类人,肥胖、高脂血症和有遗传史的人中。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展缓慢,一般来说长着这着就不长了,只要不刺激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但是脂肪瘤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很难预防。通常好发于颈、肩、背、大腿及臀部等部位。还有一种对称性脂肪瘤,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脂肪增生,好发于颈部,呈马鞍形,造成颈部形态变化,甚至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又称为“曼德龙病”。 

    脂肪瘤的治疗很简单,坚持一个原则就好。如果脂肪瘤不影响到生活或者工作,没有任何症状,就不要去管他。如果脂肪瘤长的部位不好,或者疼痛,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服用药物,无论中药西药,效果都不明确。如果瘤子一直生长,那就需要做病理切片,防止脂肪的一种恶性肿瘤脂肪肉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脂肪瘤患者最好别刺激瘤体,避免出现感染等情况。脂肪瘤肉、曼德龙病等需要治疗,以后会写文章介绍。

     

    总结下: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出现疼痛或者影响生活,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要做活检,排除脂肪肉瘤等恶性肿瘤。平常最好别刺激肿瘤,诱发肿瘤的加重。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以前难以医治的疾病都可以治愈了。但说起肿瘤大家依然避之不及,总觉得肿瘤都会和癌变挂钩。但其实,并不是所有肿瘤都很危险,比如说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软组织性肿瘤,现在也比较常见,主要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的。而人体只要有脂肪的存在,就可能引发各类型疾病,像肩膀、腹部、乳房、臀部、大腿等部位都比较常见。

     

    关于脂肪瘤,之前一直都有传闻说吃猪肉多的人会长脂肪瘤,这是真的吗?其实脂肪瘤的出现和吃什么肉没有关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猪肉中的脂肪含量很高。而脂肪瘤就是有脂肪细胞构成的,所以人们都会以为吃过多的猪肉就会长脂肪瘤。但是猪肉并不是我们唯一摄入脂肪的来源,无论是其他肉类还是甜食、坚果都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的脂肪。所以说,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可以支持这一传闻。这里提一句,并不是只有身材肥胖的人才会长脂肪瘤,只是长脂肪瘤的几率会比身材苗条的人高一些。

     

    从目前情况来看,脂肪瘤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致病机制,那么脂肪瘤形成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遗传因素

    通过研究调查,脂肪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家族性。当患者自身出现染色体具有遗传基因的时候,其后代就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脂肪瘤,所以,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亲属长过脂肪瘤,那么你在体检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性地检查一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炎症因素

    炎症听起来好像和脂肪瘤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多种炎症都可能刺激脂肪瘤的生长。当自身有炎症的时候,也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炎症经常反复出现,皮肤常受到刺激,就会出现结缔组织的增生变性,使此部位的脂肪代谢出现问题,最终促使脂肪瘤诞生。除此之外,如果你受到过严重的外伤,在你伤口愈合期间,频繁产生的刺激也会提高脂肪瘤出现的几率。综上所述,如果你身体反复地出现炎症,或是你的皮肤受到过严重的外伤,一定要去当地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避免脂肪组织产生病变。

     

     

     

    分析了这么多,总体来说,脂肪瘤很少会出现病变,也基本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唯一可能存在的影响就是脂肪瘤出现在显眼的部位影响到了你的外观。

  •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一种癌和“嘴馋”密切相关,饮食高脂、高油的胖人更受它的青睐,它就是结直肠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对男女的肥胖体型也有“要求”。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结直肠癌更偏爱哪类胖人,并教你几个方法防住它。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苏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沈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肠癌容易盯上两种“胖人”

     

    发表在英国权威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受肥胖影响的结直肠癌中,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男性风险更大;而较高的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测量腹部脂肪)对女性风险更大。

     

    该研究涉及超过10万人,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分析了不同的体脂测量方法对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

     

     

    研究分析了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的性别和身体部位特异性的联系,以及肥胖相关代谢物是否可以解释肥胖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研究对象来自结直肠癌遗传与流行病学联盟、结直肠癌跨学科研究和结肠癌家族登记中的58221例患者和67694例对照组参与者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BMI每增加约4.2千克/平方米,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3%;在女性中,BMI每增加5.2千克/平方米,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9%。而腰臀比每增加0.07会使女性患癌症风险增加25%,而男性只增加了5%。

     

    肠癌有3大发病特征

     

    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其发病主要有以下特征:

     

    发病趋势年轻化

    从临床看,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大肠癌,现在已悄悄盯上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久坐少动,加上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肠道运行不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中环境因素占80%,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缺少体力活动有关,还有一些结直肠癌与遗传关系密切。

     

    大便带血就该警惕

    直肠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从临床来看,80%的大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结肠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破溃出血,大便就会有血。

     

    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肉眼虽然看不到血,但大便潜血检查能发现。大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腹痛、腹部包块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

     

     

    四类人是高危群体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肠癌有3种有效筛查法

     

    大肠癌死亡率很高,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癌症死因。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0%,而美国为64%,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早期筛查的重视上。

     

    目前,临床上筛查肠癌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

     

    1.肛门指检

    大部分直肠癌的发病位置较低,多在直肠下段。如果患者配合较好,肛门指检可以触摸到距肛周6~7厘米深的部位。

     

    患有直肠癌的情况下,肛门指检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块,抽出手指时看到黏液和暗红色血液。因此,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肛门指检就可发现。

     

    在临床诊断中,肛门指检一般为2分钟左右,而且检查前后无特别注意事项,简单易行。

     

    2.大便潜血试验

    研究表明,每年做大便潜血筛查可降低16%的大肠癌死亡率。如果有大肠癌的家族史或其他肿瘤病史,抑或患有散发性息肉,不管有没有相应症状,都应定期做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比如前一天吃了毛血旺或猪血、鸭血,检测结果就可能阳性。此时,医生会建议患者素食3天再去化验。如果还是阳性,提示肠道真有病变。

     

    3.肠镜检查

    肠镜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公众对肠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不太高,作为全面普查项目不太现实。

     

    现在临床上主要推荐两种方案:

     

    • 一是以大便潜血试验为初筛,以肠镜为精筛。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是阳性,就要做肠镜检查。
    • 二是45岁后直接做一次肠镜筛查,如果是阴性(没发现肠息肉等),可将后续筛查间隔放宽到3年或5年。

     

    一般来说,75岁后不再建议做肠镜。在预期寿命不长的情况下筛查出早期肿瘤,带瘤生存或许还能再活10年;但做了手术,给机体造成创伤和打击,反而可能活不到10年。

     

    现在的无痛肠镜、胶囊肠镜等技术,可使肠镜检查几乎没有痛苦。专家建议,如果以下4种情况中满足两种,建议尽早做预防性筛查:

     

    • 年龄3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 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
    • 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
    •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胃病史、肠息肉史。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标志物并不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手段。目前只有极少数肿瘤可用肿瘤标志物作为诊断标准,但大肠癌不在其中。

     

    防肠癌,养成7个习惯

     

    结直肠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富贵病”,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足的城市发病率越高。《生命时报》结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刊文,总结了预防肠癌的7个日常好习惯。

     

    少坐会

    久坐不仅与患上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升高有关,也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肠癌就位列其中。

     

    长时间坐着会导致体内炎症的积聚,慢性炎症是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诱发因素。

     

     

    摄入粗粮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近200万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后发现,食用大量全谷物(尤其是糙米和燕麦)能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吃多脂鱼

    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是多脂鱼类,如沙丁鱼、鲭鱼和鲑鱼。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发现,肠癌患者每天至少摄入0.3克欧米伽-3脂肪酸(相当于每周吃一份多脂鱼),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1%。吃得越多,这一风险降低得就越多。

     

    戒烟

    吸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且这种作用在女性中更持久。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者发现,戒烟长达十年的女性,因吸烟而患肠癌的风险仍然很高,而这种影响在男性吸烟者身上已经消失了。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和甘蓝)时,生成一种名为吲哚-3-甲醇(I3C)的物质,它可以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硫代葡萄糖苷这种使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也能杀灭癌细胞。

     

    控制体重

    韩国中央大学的研究者对近3000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体重指数大于25的人患上肠息肉的几率高。虽然息肉大多无害,但部分最终会发展成癌症。

     

    少喝酒

    酗酒是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酒超过4杯,患肠癌的风险升高21%。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将酒精转化为致癌物乙醛。

  • 随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挑选食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但不知道在你大吃大喝的同时,高脂血症值也在升高,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许多人认为这不是一种疾病,对此不予理会。要注意的是,高脂血症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就会引发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通常都很严重。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长时间高脂血症会致使的并发症。

     

    什么是高脂血症呢?

    血脂是指人体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磷脂,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肪素的含量。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高脂血症浓度低于130mg/dl(毫克/分升);如果血浆中的脂肪素浓度超过160mg/dl,即高脂血症水平高。高脂和高血压、高血糖一起被称为“三高”,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是目前最需要健康管理的慢性病之一。

    高脂血症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一.心肌梗死:

    全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高脂血症一旦过多阻塞冠状动脉,致使动脉硬化、心肌缺血、缺氧,就会发生心肌梗死。高脂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结果表明,血清总胆固醇平均降低1%,心肌梗死发病率降低2%,对此,缓解高脂血症是防范和治疗冠心病最基础的对策。

    二、脑梗死:

    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会致使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致使血管管腔狭小,阻塞,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脑血管时,会致使脑梗塞。众多研究证实,脑中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与长时间调脂诊治的功效息息相关。并且在致使中风的因素中,如饮酒,肥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患者等等。其中,高脂血症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三糖尿病患者:

    人们常说,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三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高脂会加重病人病情,对此,临床上一般在诊治高血糖时,还会对高脂血症进行一定的缓解。而高脂血症也是致使末期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心肌梗死、眼底坏死、肾损害、神经损害等,积极诊治高脂血症可有效防范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中,众多食物对高脂血症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推荐几种能高脂血症的食物供大家参考。

    一、杏仁

    杏仁没有胆固醇,只带有7%饱和脂肪酸。高脂患者每日食用30g杏仁,可以代替带有高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二、石榴

    它营养丰富,带有各种氨基酸和营养元素,有着促进消化,抗胃炎,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降低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各种功效。

    三、柚子

    柚子果肉饱含维生素C及类甘精胰岛素等成分,故有着降血糖、降低血脂、减肥、美肤养颜等功效。此外,柚子还被医学界公认为最有益于食疗的水果。

  • 在《三十而已》电视剧里,顾佳因顾及到许幻山脂肪肝的原因,晚上陪他一起不吃饭。那么得了脂肪肝的人,到底该不该吃晚餐?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脂肪肝吧。


    “瘦子”就一定不会得脂肪肝?

     

      

     

    据数据统计,世界上每100名成年人中,就有20~30名脂肪肝患者。一提起脂肪肝,大家可能会想:病人肯定是一个胖子,不好好减肥就患病了。脂肪肝常常被人误会成“肥胖人群才会得的病”,其实瘦子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的指标是什么? 

     

    脂肪肝的出现,无非是因为肝脏内的脂肪增加。肝脏的脂肪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一旦甘油三酯超标,脂肪肝随之而来。 同时,肝脏内的脂肪含量不一,表示脂肪肝的发展程度不相同: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 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 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有些人不重视脂肪肝,也不去减脂,却没有想到一旦脂肪肝发生逆转,将引发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脂肪肝”的4个诱因


    脂肪肝的发生不是偶然,它受到生活习惯、个人体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诱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不引起重视,脂肪肝更难以逆转!

     

    吃肉多或只吃素


    顿顿都大鱼大肉,会造成营养过剩的后果,加上不爱运动,脂肪就会堆积在肝脏内,时间一长就造成脂肪肝了。 其次,假若三餐不吃肉,会缺乏优质蛋白,且身体能量不足,这时需要摄入更多的米饭、粥、面包等主食来解决饥饿。

     

    然而,米饭、面包中含有的糖分、淀粉、碳水化合物等,进入身体后,会转化成越来越多的甘油三酯。这样一来,就算你只吃素食也可能会患上脂肪肝!

     

    患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患有糖尿病、甲亢、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会增加患脂肪肝的几率。其中,有资料显示,50%的糖尿病患者都患有脂肪肝。糖尿病患者的肝脏相比常人更难分解大量的脂肪,造成脂质代谢异常。加上血浆中的胰岛素和脂肪酸偏高,脂肪肝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酗酒成性


     

    脂肪肝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另一种是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占了一半。也就是说,酒精非常伤肝,爱喝酒的朋友真的要控制或尽量戒掉。酗酒会造成肝脏内产生大量的甘油三酯。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

     

    俗话说,药有三分毒。有些人滥用药物、乱吃药,或长时间去服用某一些药物,极易抑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形成脂肪肝。

  •  

    黑色素瘤原发灶已经无法查清,但是检查发现了在她的肝脏,有着一个接近二十公分的巨大占位——也就是说,这个女孩的肝脏已经绝大部分都是肿瘤.....

     

    受访医生 | 北京肿瘤医院 肾癌黑色素瘤内科 主任医师 迟志宏
    文 | 一心一医
    监制 | 黑凤梨

     

    受访医生:迟志宏

     


     “医生,我还能活多久?”迟主任静静地坐在诊室中,看着窗口那朵美丽却即将凋零的白色小花,不禁想起了四年前曾经萦绕在她耳边的话语。

     

    四年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诊室中,一个清秀漂亮的年轻女孩坐在迟主任身前,瘦小、憔悴,眼眸中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担忧。迟主任端详着手中的病例,眉头微微皱起。

     

    女孩叫王旭(化名),在别的医院被诊断出来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一种由黑色素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晚期的黑色素瘤,几乎可以被称之为“癌中之王”,治疗难度可想而知。

     

    王旭的黑色素瘤原发灶已经无法查清,但是检查发现了在她的肝脏,有着一个接近二十公分的巨大占位——也就是说,这个女孩的肝脏已经绝大部分都是肿瘤。

     

    根据迟主任的经验和判断,这种黑色素瘤晚期病人,生命剩下的时间往往只有几个月。“医生,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已经四五岁了……但是小的,还不会说话呢……”王旭轻声说着,眼眸中闪烁着温情与不舍,她紧紧抓着身边爱人的手。几个月……对于眼前的女孩,实在太残酷了!

     

     

    要如实相告吗?迟主任酝酿着话语,最后郑重地一字一句地道:“不要害怕,肿瘤病人的生存时间长短影响因素很多,主要还要靠你自己的努力,我会尽全力的帮助你,如果你能够配合治疗,调整好心态,一定是能够创造奇迹的。”至少,努力能让她多陪陪孩子吧……迟主任默默想着。

     

    多陪陪孩子

     

    经过交谈,详细了解过病情后,女孩走出了诊室。女孩的爱人悄悄地留在了诊室,他压抑着悲伤,向迟主任鞠躬:“拜托了,拜托给她一些希望,多给她一些鼓励,我们一定配合治疗!”迟主任稍微安慰女孩家属的同时,思考着有可能施行的治疗方案。王旭的肝脏已经绝大部分都是肿瘤了,治疗方案必须小心翼翼。与死神赛跑,刻不容缓。

     

    迟主任评判着女孩的综合情况,经过详细、严谨、快速的一系列评估后,与家属充分沟通,治疗方案敲定了。

     

     

    在四年前,黑色素瘤,特别是晚期的病人,其实并没有太多治疗方法,唯一可能有效果的就是——化疗。

     

    迟主任与她的团队在化疗的同时,为了控制肝脏肿瘤的进展,尽全力延长王旭生命,也采取了肝介入联合治疗。

     

    化疗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影响王旭残存的正常肝功能,迟主任小心翼翼地制定和调整着治疗方案。但王旭的体力比较弱,对药物太敏感了,治疗后出现了很强烈的消化道副反应。这个柔弱如花的女孩,在做介入治疗的那几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

     

    她闭着眼睛,一睁开眼睛就想吐。迟主任有些担忧她能不能把治疗坚持下来。但这个女孩比迟主任想象的更坚强。睫毛不断颤动,女孩躺在病房上,哪怕脸色苍白、满脸痛苦,每次看到医生时都会努力挤出笑容,努力配合着治疗。“我要多看看孩子们。”她这样说着。

     

     

    迟主任身为一个母亲,能够理解王旭的坚强从何而来。女本柔弱,为母则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能够替代母亲的角色。

     

    所以,哪怕再痛苦,她也会努力坚持下来。“这次复查,肿瘤小了一些额,肿瘤组织的代谢也下降了……”“只要控制住肿瘤,坚持下去,一定是能够多陪陪孩子们的。”

     

     一位母亲的化疗

     

    迟主任每次走到她身边时,都微笑着将一些希望传递给这个坚强的女孩。但那时候,晚期的黑色素瘤,依旧是慢慢地将希望给夺走。时间终究抵不过病魔的蚕食,半年后,在得知了自己仅有几个月的时间后,始终努力微笑的女孩呆滞了一会儿,然后眼泪再也忍不住地滑落脸颊。她大哭着,不是为了自己。是觉得,陪孩子的时间也太少了吧。

     

    不过再次令迟医生感叹和心疼的是,这个女孩依旧是没有放弃,大哭一场后,依旧努力配合着哪怕只有一丝希望的治疗。

     

     

    晚期黑色素瘤,特别在肿瘤负荷巨大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代谢异常旺盛,会将患者的营养抢夺过去,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对于抗肿瘤药物的耐受力也越来越差。

     

    最终……王旭还是没有抢救过来。用尽了当时一切治疗手段的迟主任,那天坐在诊室中沉默了很久,为这个美丽生命的逝去惋惜。

     

    四年后,迟主任每每想起这件事,都会有些遗憾。如果是今天,也许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因为现在有了更多的治疗药物和手段。

     

    前两年,一位女士找到了迟主任,同是体质柔弱,同样是患了黑色素瘤。

     

    医生是直视死亡的职业

     

    唯一与王旭不同的是,这位病人的肿瘤分期比杨迅要早一些。迟主任在完善病人的各项检查之后,根据国内外黑色素瘤诊治指南,很快决定为病人进行手术。越早治疗,黑色素瘤的预后情况就会越好。

     

    不过这位病人身体对于药物比较敏感,迟主任原本打算手术之后对病人进行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是当时手术后各个指南推荐的辅助治疗药物。但是这位病人没有办法承受干扰素的副作用,身体反应非常大,只用了一周,就不得不停止治疗。1年后,狡猾的黑色素瘤开始悄悄地蔓延。

     

    这位患者的肝脏,同样出现了肿瘤转移。难道……悲剧要再次上演吗?

     

     

    因为这个病人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发现比较及时,所以黑色素瘤在肝脏的转移灶并不大。迟主任当时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没有选择再用化疗。病人既然身体无法承受干扰素治疗,很可能也无法承受副作用同样大的化疗药。

     

    但迟主任并未束手无策。因为不久前,万众瞩目的PD-1单抗免疫药物刚刚上市。PD-1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捕,PD-1单抗免疫药物便是针对这种机制而研发,对于很多晚期肿瘤都有效果,一度被认为是抗癌神药。

     

    逐渐消失的肿瘤

     

    而它,对于晚期黑色素瘤也同样有效,临床试验已经证实PD-1单抗能够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不过PD-1单抗作为刚上市的新药,当时还没有进入到医保,所以这位病人需要自费治疗,一次治疗要六七千,一个月要进行两次。虽然花费巨大,但是争取到了慈善救助。这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治疗半年后——肝脏上的肿瘤消失!

     

     

    迟主任让患者又继续使用三个月的PD-1单抗,来巩固治疗。这一治疗,大大延长了黑色素瘤病人的生存时间。迟主任心中十分欣慰,却也没有放松警惕,晚期的黑色素瘤可没有这么简单啊……迟主任嘱咐着病人一定要继续定期复查。

     

    与此同时,迟主任所在科室积极承接大量的临床试验,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手段,更好地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治疗。今年年初,这位病人来复查,虽然没有身体症状,却发现腹腔再次出现一个肿瘤占位,迟主任立马让其进行穿刺检查,做完病理之后发现果然是黑色素瘤转移。

     

    药品临床实验

     

    迟主任正承接着一个临床试验,用PD-1单抗和CTLA-4单抗联合治疗晚期肿瘤。CTLA-4单抗,另一种抗肿瘤免疫药物,在国外已上市多年,在国内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并不是拿病人当小白鼠,而是探索并确定更先进或有效的治疗。

     

    因为这个病人有一定的医学常识,所以迟医生和她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这位病人欣然地参加了这个临床试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三次治疗后复查,这位病人的肿瘤继续增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症状。这不禁令人疑惑——这种药物有效吗?

     

     

    迟主任看着眼前来咨询的病人,想起了之前的那位年轻妈妈,脑海中关于这些药物的数据和资料不断闪现,最终建议道:“不要急于下结论,最好再等等。”这类免疫药物能够诱导免疫淋巴细胞增殖,去攻击消灭肿瘤细胞,在这个免疫细胞进入肿瘤组织的阶段,肿瘤也会增大。

     

    迟主任认真地对这位病人解释道:“药物起效的时间一般在两月和四个月之间,现在肿瘤增大,并不一定是肿瘤增生了,也有可能是淋巴细胞进入到肿瘤中,正在消灭肿瘤。”

     

    “再用一段时间,等到下次复查时,如果那时候还没有好转,再考虑停用这类药物。”迟医生的推断是正确的。

     

    正确的治疗

     

    继续治疗两次后,肿瘤减小了!虽然现在病人的肿瘤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是她的预期生存时间已经有所延长了,能够陪伴家人去看山、看水、看着孩子长大。

     

    “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我还会继续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去治疗黑色素瘤。”迟医生坐在诊室中,看着窗外一朵刚刚绽放的白色花朵,坚定地道。

  • 脂肪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在我国患者群体中占据一定比例。虽然脂肪瘤恶变的几率较低,但患者仍需重视,切勿自行挤压或抠挖,以免造成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

    脂肪瘤的形成与脂肪堆积有关,因此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脂肪代谢。

    脂肪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脂肪瘤的主要方法,尤其是较大的脂肪瘤,需在医院进行手术切除并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皮肤清洁。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4. 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5.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脂肪组织构成。许多人担心脂肪瘤是否可以治愈。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脂肪瘤的治疗方法。

    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脂肪瘤或者有症状的脂肪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可以彻底去除肿瘤,避免复发。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脂肪瘤的生长,减轻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等。但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3.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通过物理手段破坏肿瘤组织,达到治疗目的。但物理治疗的效果有限,且可能存在复发风险。

    4.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脂肪瘤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脂肪瘤的目的。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预防脂肪瘤的发生: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加强锻炼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预防脂肪瘤的发生。

    3. 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脂肪瘤的发生风险。

    总之,脂肪瘤是可以治疗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 皮下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它通常出现在颈部、肩部、背部和胸部等部位,质地柔软,有轻微弹性,可以挤压变形,易于推动。由于皮下脂肪瘤为良性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对患者健康影响不大。

    目前,关于皮下脂肪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脂肪瘤的发生。此外,肥胖和血清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患上脂肪瘤。

    针对皮下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消肿散结类药物:对于较小的脂肪瘤,可以通过口服消肿散结类药物来控制其生长,甚至使其缩小或消失。

    2. 手术治疗:对于生长迅速、体积较大或引起局部疼痛和压迫症状的脂肪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恶变可能。

    3. 日常保养:皮下脂肪瘤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油腻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多参加户外运动,促进脂肪消耗。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也有助于脂肪瘤的治疗。

    在治疗皮下脂肪瘤的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它通常出现在皮肤下,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如肌肉、器官等。脂肪瘤可能因为肥胖、长期饮酒、遗传等因素引起。

    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传统手术切除:这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局麻下切开皮肤,将脂肪瘤完整切除。术后需要缝合切口,并注意伤口护理。

    2. 激光手术:激光手术可以用于切除较小的脂肪瘤。医生会使用激光刀头将脂肪瘤分叶切割,然后取出。这种方法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较小的脂肪瘤,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完全治愈脂肪瘤。

    4. 中医治疗:对于多发性的脂肪瘤,中医治疗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医治疗可以控制和治疗病情发展,但需要长期坚持。

    5. 日常保养:脂肪瘤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和锻炼。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脂肪瘤的发生。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只要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如果出现脂肪瘤,应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脂肪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有效去除脂肪瘤。

    一、药物治疗

    1. 大黄:大黄是一种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将大黄研成细末,装入胶囊,长期服用可以帮助去除脂肪瘤。

    2. 枸杞子:枸杞子具有补肝阴、养肝血、益精明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子可以降低血糖、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并有降压作用。将枸杞子煮粥、制作菜肴或冲泡代茶饮用,都有助于去除脂肪瘤。

    3. 决明子: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养阴清热、润肠通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通便的作用。将决明子炒熟后,常年饮用,尤以夏季为宜。

    二、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脂肪瘤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方法包括脂肪瘤切除术、脂肪瘤摘除术等。术后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三、日常保养

    1. 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2. 加强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预防脂肪瘤的发生。

    四、医院与科室

    脂肪瘤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建议选择正规医院,如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外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进行治疗。

  •   纵隔是胸腔中的一个狭小空间,位于心脏和肺之间。纵隔内包含许多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由于纵隔空间有限,肿瘤的生长很容易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导致各种症状。

      一、症状:

      1.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生长方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嘶、Horner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症等。一些肿瘤还可能引起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2. 纵隔脂肪瘤: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之一。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肿瘤通常包膜完整,呈球形、结节形或不规则形,质地柔软,体积较大。良性脂肪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纵隔纤维瘤: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肿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坚韧,有漩涡状结构。良性纤维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纵隔淋巴管瘤: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良性肿瘤占大多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略多。肿瘤通常呈囊性,可引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诊断:

      1.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光片、CT扫描、MRI等。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纵隔间叶源性肿瘤的金标准。

      2.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病理学特征和患者的全身状况。

  • 运动,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许多人寄予了改善健康、消除疾病等多种期望。然而,对于常见的良性肿瘤——脂肪瘤,运动却无法起到消除作用。

    脂肪瘤,这种由正常脂肪组织构成的瘤状物,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虽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脂肪瘤通常为体积较小的无痛性肿块,边界清晰,质地柔软,有弹性。经过手术治疗,脂肪瘤的预后通常良好。

    由于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其生长速度较慢,很少发生恶变。因此,一旦发现脂肪瘤,患者不必过度恐慌。定期进行随诊观察,如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彩超,即可。如果发现脂肪瘤短期内迅速增大,或者出现局部明显疼痛不适,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此外,对于体积较大、影响美观的脂肪瘤,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除了手术治疗外,脂肪瘤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首先,保持饮食规律,注意营养均衡。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如香菇、木耳、芹菜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其次,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奶油等。少用油煎、炸、烤、熏等烹调方法。此外,少喝酒和含酒精类饮料,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最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

    加强运动,控制体重,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然而,对于脂肪瘤而言,运动并不能消除它。因此,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脂肪瘤增大。

    总之,脂肪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重日常保养。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脂肪瘤的生长,提高生活质量。

  •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脂肪瘤生长缓慢,且多为良性,因此很少引起严重症状。

    脂肪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下肿块,这些肿块通常是单个或多个,质地柔软,可以推动,表面皮肤正常。脂肪瘤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颈部、肩部、背部、腹部和内脏等部位。

    根据脂肪瘤的生长方式和形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单发性脂肪瘤:通常呈扁球形、结节分叶状或蒂状,质地柔软,可以推动,表面皮肤正常。

    2. 多发性脂肪瘤:可散在全身或局限于体表某部,数目在两个以上,甚至上百个。

    3. 血管脂肪瘤:具有典型脂肪瘤的特征,多见男性中青年,有时有家族史。

    4. 综合征表现:脂肪瘤还可见于Gardner综合征的部分表现。

    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在治疗方面,大多数脂肪瘤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即可。

    对于体积较大、影响美观或引起疼痛的脂肪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安全有效,可以完全切除肿瘤。

    除了手术治疗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适用于体积较小、症状较轻的脂肪瘤。

    总之,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脂肪瘤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即可。对于体积较大、影响美观或引起疼痛的脂肪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 胃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壁上。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脂肪瘤的切除手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本文将围绕胃脂肪瘤切除术后恢复时间、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胃脂肪瘤切除术后恢复时间

    胃脂肪瘤切除手术后的恢复时间与患者的体质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患者需要休息两周左右,待伤口愈合、身体逐渐恢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脂肪瘤较大,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

    二、胃脂肪瘤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1. 术后伤口护理:术后要注意伤口的卫生,定期换药,避免感染。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牵拉伤口。

    2. 饮食调整:术后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吻合口愈合后再逐渐恢复饮食。初期可以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和量。

    3. 避免刺激性食物:术后患者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和寒冷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恢复。

    4. 适当活动:术后患者可以适当活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5. 心理调整:术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有助于身体恢复。

    三、胃脂肪瘤切除术后复查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复查时间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以后可逐渐延长复查间隔。

    总之,胃脂肪瘤切除术后恢复时间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术后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 皮下脂肪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常困扰着许多患者。它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这种肿瘤通常出现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和臀部等部位,质地柔软,有轻微弹性,可以被挤压和变形。

    尽管皮下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它可能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时会引起疼痛或不适。因此,了解皮下脂肪瘤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目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皮下脂肪瘤最常见的方法,它可以在门诊进行,无需住院。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一小部分正常组织,以确保肿瘤不会复发。

    除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或改善症状,但它们并不能消除肿瘤本身。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和体重控制,避免肥胖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脂肪瘤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皮下脂肪瘤,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总之,皮下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治疗。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和治疗,有助于保持健康的生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