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从亲子关系里学会与老婆相处

从亲子关系里学会与老婆相处
发表人:西柚医师

女儿出生前,就常听到“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这句话听起来不痛不痒,因为我也很常听到别人跟我说,“这辈子当医生的人,上辈子是个和尚”,当这两个身份都真实存在我的人生时,我满脑只想着:所以女儿是我上辈子出家前的尘缘吗?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爸爸都对自己可能有女儿这档事有点遐想,至少我有!

 

我从还没结婚前,就已经想好我女儿的名字要叫“关关”,因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里描述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

 

为什么想取这个名字?因为我曾在心中想像,如果女儿交了男友,男友写情书给她的开头会是“关关亲亲如晤:……。”

 

只是每次和我老婆闲聊到这里,她就会泼我个冷水,笑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哪还有人写情书,而且现在应该也没几个人看得懂“亲亲如晤”是什么意思吧?

 

“不管你怎么说,反正这就是我对我未来女儿的fantasy!”我心想。

 

从崩溃的婴儿期到掌握父女沟通法

 

可能我前世真的有个未完的情缘,婚后,我心想事成的有了个女儿。只是我万万没想到,所有我曾经幻想过的美好都没有发生!我的宝贝女儿从一出生就非常擅于哭闹和厌食,睡也睡不好、长又长不大,而且非常难以安抚,几乎集结了所有婴儿让爸妈崩溃的恶梦。

 

所以,我女儿的名字里没了“关关”,取而代之的是“净”这个字,希望她能不吵不闹、心静如水,一切平平顺顺,关关难过关关过,健康快乐的长大。

 

婴儿的时期一晃眼就过了,终于熬到了女儿听得懂人话、也会讲人话的幼儿年纪。直到这时,我们的父女关系有了明显的变化。我开始可以用我想的方式照顾她,她也能表达她的意愿;我开始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跟她沟通,她也能将她心里的想法回应我。

 
 
父女间培养出绝佳默契

 

当然,女儿还是有哭闹的时候,然而,不同于婴儿时期的手足无措,这时的我,已经变成整个家庭的救世主,因为只有我可以让她安定下来。家人们常常很好奇,认为我是不是和女儿做了什么出奇的交易?

 

但我也只是平静地对我女儿说:“不要哭,爸爸在这里。”然后抱抱她、拍拍她,事情就解决了!虽然也有没那么好应付的时候,但我在仍然能从她哭闹的小动作或言语中,察觉到解决问题的灵感,然后顺利将她安抚下来。

 

对于这点,太太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她也做同样的事,但女儿就是不买单?也许这就是专属于父女间的微妙情感吧!

 

很多的心理学家都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女儿未来的影响很大,包括她的自信与自我认同,父亲对女儿的赞美,会让她的自信感油然而生,这样的影响会延伸至日后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甚至在配偶的选择上,父亲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女儿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每个人都期待人生有第二次机会,因为千金难买早知道!如果说我脾气不好、耐心不够,常惹老婆不开心,那么,感谢老天爷给了我第二次机会,让我从女儿的身上学会怎么跟女生相处,并教会我什么是耐心、细心及体贴。

 

所以,现在回头细想,女儿好像是来让爸爸们重新学习怎样更爱自己的另一半,因为她也是我们交手的第一位完全没有成见的女性个体,想像一下男人和这样一位女性相处时,会很自然流露出疼惜的心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且撵都撵不走,希望每天都腻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把她捧在手掌心上细心呵护。

 

再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是不是也很类似当年跟太太的热恋期?只是柴米油盐久了,我们渐渐忽略经营这段关系的热度。女儿对我们的态度和印象,取决于我们怎么对待她,太太也是。

 

这个经验真的很奇妙!虽然大家都说,爸爸会影响女儿日后的婚姻经营,但事实上我与太太的关系也不断受女儿影响。所以,我相信,良好的父女关系,也会促进良好的夫妻关系。

 
 
重拾自我价值与存在感

 

听说女儿未来的伴侣,有很大的机率会选择跟爸爸相似的人。意识到这事,我的背脊瞬间凉了一半!开始注意自己有什么缺点?有哪些很差的生活习惯?也开始在女儿面前战战兢兢的生活,深怕对她造成负面影响。

 

我常感谢这宝贵的第二次机会,让我能重新思考我的人生,也让我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现况,因为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是有价值的,我在影响一个新的个体,她的人生也可能会因我而有所不同。女儿会让你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伟大、最重要的大人物!

 

这就是我与女儿的亲密关系。对于她,只能说我就是个“暴走族”,盲目的追求和给予爱。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每当老夫老妻吵架的时候,总会有丈夫对着妻子喊出——你是不是更年期了!一想到这个词,大家想起来的往往是暴躁、反复无常。更年期对于妇女本身的痛苦,做老公、做儿女的,可能很难理解,甚至还会不断埋怨。

     

    妇女更年期,具体值的是妇女完全绝经前数月到之后几年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妇女更年期的平均开始年龄是四十八岁,持续时间一般会在1到3年。

     

    更年期,女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痛苦呢?

     

    从最根本的身体原因来说,妇女的卵巢功能在绝经期逐渐衰退,到50岁左右的卵巢内的卵细胞已经所剩无几,因此身体正常产生的雌激素相比之前大为减少,激素减少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了一系列身体变化。

     

    例如,雌激素的减少能够阵发性的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反馈性地引起我们身体内的几种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的紊乱,从而导致我们身体启动散热功能,身体不由自主地发热、出汗、心悸,这时候我们的脸蛋会红扑扑的,心中会忍不住烦躁,会忍不住发脾气。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做血管舒缩综合征。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更年期容易烦躁的原因,因为是身体的症状影响了心理,会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如果血管舒缩综合征发生在晚上,就会很容易让人惊醒,大汗淋漓、失眠焦虑。

     

    在更年期的晚期,因为卵巢器官的衰老会带来一系列继发影响,妇女们还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在这个时期,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都比往常高了许多,这也是很多妇女觉得这个时候总是不舒服的原因。

     

    总而言之,更年期,这是一种身体的生理性变化,无法逆转。但是我们可以去积极应对,积极保健,去解决问题。

     

    作为家人,如何帮助她渡过更年期?

     

    作为丈夫,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去陪伴亲爱的老婆、敬爱的母亲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呢?作为家人,我们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害怕。作为家人,就要承担起家人的责任。

     

    她并不是自己想变成这样,她也想跟我们好好说话,此时的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鼓励她们向我们分享自己的不舒服,分享自己在烦恼什么,我们要让她们知道更年期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生理变化,不需要去因此责怪自己、自怨自艾。除此之外,我们要尽量和她们一起进行健康的饮食,多和她们出去走走、散散步,如果有家务活要做,我们就主动陪伴着她们一起去劳作。

     

    如果她们情绪失控,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她们争吵,抱抱她们,安抚下她们的情绪。

     

    自己又该如何去调整状态呢?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有有规律,不要急急忙忙地去做事,不要胡思乱想,可以每天抽空放松一下,多呼吸清新的空气。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些充实的事情去做,让生活变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在饮食上,我们要注意每天服用钙片,或者每天多吃一点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多吃蔬菜、水果,油脂高的食物要少吃一些。

     

    如果身体和心理症状比较严重,我们就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去检查一下,既让自己放心,也让家人放心。

     

    虽然这段日子可能会有一些痛苦、会有一些挫折,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和家人一起继续向前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本文作者:朱柯东
  •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 “妈,你是我妈!”四年前,当女儿扶起84岁的魏丽珍(化名)时,她眼泪汪汪的喊着。

     

    对着女儿喊妈妈——这不是什么荒诞喜剧,也不是什么特殊表演。而是一段人世间真实的酸甜苦辣,是一场因病和爱而组成的身份互换。

     

    受访者 | 北京 李女士
    线索提供机构 | 中国老龄发展基金会
    文 | 一心一意
    监制 | 黑凤梨

     

     

    李女士看着有时候宛若小孩子一般的母亲,笑了笑,并没有说太多,只是安抚着她。

     

    阿尔茨海默病,一种无法由自己意志主宰的疾病,一种会忘了自己是谁的疾病,大概是十年前,降临到了母亲身上。

     

    01 多疑的母亲

     

    最开始时,李女士忽然发现——母亲怎么开始有些无理取闹了。

     

    “别偷,别偷我的东西!”

     

    明明是阳光明媚的大好日子,快八十岁的魏丽珍却有些紧张地不断张望,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身旁的一桌一椅,害怕它们被偷走。

     

    院子里,晾衣架上晒着的衣服背后像是隐藏着一个个小偷。

     

    桌椅被挪动,衣服被收走,魏丽珍便会开始紧张——我的东西是不是被偷了!

     

     

    就连李女士帮她洗被子,魏丽珍都会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女儿是不是要偷自己被子。

     

    这让李女士一度有一点点心酸,我是你的女儿呀……

     

    有时候,住在楼上的邻居发出什么动静,魏丽珍就会怀疑楼上邻居是不是故意在发出声音来折磨她,然后她就会怒气冲冲地跑到楼上和邻居吵架。

     

    最开始,李女士以为这是伴随着母亲年龄逐渐增大,而出现的一些老年人的性格改变。

     

    02 开始忘了很多事

     

    但渐渐的,魏丽珍开始忘了很多事情。

     

    原本是走过很多遍的很熟悉的路,现在却忘了该怎么走。原本是刻骨铭心的很熟悉的事情,现在却忘了该怎么做。

     

    李女士的弟弟在医院工作,医生们因为太过繁忙,经常难以回家,所以魏丽珍经常会坐公交车去看自己的儿子。

     

    从家里到医院,有一辆直达的公交车。

     

    差不多二十年,魏丽珍一直坐着那辆公交车,到站后下车,去看儿子,从来没有走错过。

     

    但在魏丽珍八十多岁的时候,她开始——突然间不知道该坐那辆车了。

     

     

    有时候,她会上错车。

    有时候,她会错过站。

     

    幸好,很多时候,好心的司机会提醒她坐回来,把她送回家。

     

    03 难以割舍的家人

     

    魏丽珍年轻的时候也是医生,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丈夫因为意外去世,她独自将4个孩子养大,是一个性格非常独立的女性。

     

    但现在,她已经很难正常自理生活。

     

    她开始不会取钱,儿子给她生活费之后,她去买东西开始算不清楚账,有时候掏出钱买东西、买饭,本来别人应该给她找钱的,但她却会忘了这件事,不等别人找钱就径直离开。

     

    李女士在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时,有些好笑,有些无奈,但并没有埋怨。

     

     

    家人之间,会有种种摩擦。但这就是家人呀。无论怎样,都难以割舍的家人。

     

    因为魏丽珍曾经是一个医生,所以其实一直很爱干净,但现在,她开始鞋子耷拉着,袜子忘了穿,很难再保持干净。

     

    李女士和弟弟妹妹们原本是想接老人到自己家里,方便照顾。

     

    但是魏丽珍说什么也不肯到儿女家里住,她的性格也开始逐渐变得暴躁,容易摔东西和骂人。

     

    每次和儿女们打电话,有时候会控制不住,砰的一下将电话机摔坏。

     

    所以……李女士和弟弟妹妹们就买了一箱电话机,魏丽珍摔一个安一个。

     

    就像小时候,她们也会摔坏玩具一样,这点烦恼,相比母亲将她们养大过程中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04 中风后的生活

     

    不过李女士确实一度为一件事而苦恼。

     

    那就是魏丽珍性格变得多疑后,会经常换家里的锁,导致儿女们有时候拿着原来的钥匙,却进不去母亲的房屋。

     

    大概是五年前,儿女们发现母亲怎么也不接电话,然后一起来到母亲家里时发现怎么也敲不开门。

     

    当儿女们破门而入时,发现魏丽珍正躺在地上,瘦小的身子像飘零的残叶,难以动弹,似乎是在前往阳台晒衣服的路途中摔倒。

     

    儿女们吓了一大跳,急忙带着魏丽珍前往长沙著名的湘雅医院住院治疗。

     

    紧接着,魏丽珍被诊断为——中风。

     

     

    中风也被称之为脑卒中,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脑血管病。

     

    幸运的是,魏丽珍被抢救了回来,情况逐渐恢复,不过也残留下了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瘫痪。

     

    魏丽珍的身体半边瘫痪,腿脚不再方便,只能每天坐轮椅。

     

    住院期间,儿女们轮流照顾着她。

     

    出院后,因为腿脚不方便,原本魏丽珍居住的没有电梯的六楼房屋,是不能再继续住了。

     

    因为李女士和弟弟妹妹都要上班,魏丽珍也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所以儿女们就给魏丽珍在外面租了一间电梯房,给魏丽珍请了一个医院的护工专门照顾她。

     

     

    护工很专业,也很会哄老人,和母亲相处得还不错,虽然价格有些贵,但是儿女们都希望母亲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所以一直雇佣着这位护工。

     

    05 你是我妈妈

     

    在中风之后,魏丽珍有时候会彻底地记不住人。

     

    “你是我妈妈!”她会对着自己的女儿喊妈妈。甚至,会对着自己的儿子喊妈妈。

     

    当她不清醒的时候,基本上难以交谈。

     

    不过有时候魏丽珍也会变得清醒,当她清醒的时候,不仅会认出来谁是谁,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时候李女士和弟弟妹妹就会给她讲述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了,讲述这两年的疫情。

     

     

    现在,魏丽珍情况已经安稳了很多,虽然不能够走,但有时候会去看电视,保姆会推着轮椅带着她去公园里转一转,儿女们会经常来看她,有时会带着她去康复医院进行一些调理。

     

    不论清醒或是不清醒,李女士都很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李女士笑着说:“母亲和我很像,都喜欢看电视里打仗的哈哈哈!”

     

    李女士还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无论清醒与否,魏丽珍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哪里,经常想回到自己原本的家中溜达。

     

    或许,是因为在那里,她被家人养大,也养大了自己的家人。照顾着家人,被家人照顾着——这或许就是妈妈一词永远让人无法忘记的意义吧。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尤其留守家庭或者父母忙于事业的家庭更为严重。

     

    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现在出去打工已经是在农村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不懂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做父母的智慧。

     

    这类家庭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往往是比较矛盾的。可以说,既爱又恨,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父母生养抚育了他们,给他们钱花,恨,是因为孩子成长有很多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时刻,这时候他们很需要父母,而这时候父母去那里了?

     

     

    孩子虽然理智上能理解父母为了这个家挣钱去了,但感情上是有埋怨和委屈的!并且这些负面情绪是有记忆,另外因为相距甚远,情感交流很少,有的学生说他和父母打电话几年了就那几句,还没有打,就知道说什么,都能背出来!

     

    所以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不交流感情就会疏远!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亲子关系呢 ?

     

    一,家长方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成长是有关键期的,家长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的三年,可能要用10年,30年,甚至一辈子来弥补!

     

    其次,爱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和孩子之间形成一定的甚至深厚的感情基础,家长是没有教育指责孩子的权利的!

     

    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对家长是有情绪的,并且这种情绪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说委屈,指责甚至恨!

     

    当家长教育,指责,控诉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时,孩子想的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您不要管我,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现在出现问题了,又来管我?!我不需你管!

     

    甚至有的孩子在潜意识里面,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是要出现问题,我就是不好好学习,我就是要学坏,你们让我不舒服,不疼爱我,我也让你们痛苦,他们甚至以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来报复父母!

     

    再次,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但爱可以伴孩子左右!

     

    现在网络很方便,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即使不知道说什么,孩子最起码知道父母心理是有他/她的!

     

    其实父母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生活,社会的见闻,或者新闻,也可以问问孩子的学习生活,但孩子说到父母不爱听的内容的时候,尽量做到接纳,让孩子感觉的安全和被接纳,孩子的心门慢慢就会向父母打开!

     

    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送些礼物和用品,不要总是给钱,钱不能代替礼物和用品!你们之间有距离,但心可以无间隙!

     

    最后,假期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好好把握,多给孩子满满的爱,多交流,理解孩子。

     

    总之,家长在教育这样的孩子之前,首先要先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要多给孩子爱,关心,理解,多进行沟通,交流,少教育,指责!有耐心些,多等等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理解父母!

     

    二,孩子方面

     

    首先,希望孩子们要理解,没有家长不爱孩子的,他们在外面其实挺牵挂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可以问问父母,他们心理有没有你的位置!

     

    其次,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你的父母,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心理专家。

     

     

    他们不是不爱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更不懂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有关键期的。很多父母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他们没有经验,没有当父母的知识,不知道当父母的智慧,他们没有学习如何当父母!

     

    所以很多父母虽然爱孩子,却不会爱,甚至以爱的名誉在伤害孩子!而对孩子来说成长的关键几年,对于父母来说和他们以前一样是他们努力拼搏赚钱的几年!请不要以教育学家或者心理专家的水平来要求他们。

     

    再次,多和父母联系,其实父母是想知道孩子的消息,接到孩子的电话是比较开心的。多和自己的父母聊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父母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利用假期和父母好好相处,了解、理解父母的生活。

     

    最后,带上爱和感恩成长! 

     

    如果孩子总是埋怨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会经常被委屈,痛苦指责等不良情绪包围。

     

    其实最痛苦的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不知不觉的想报复自己的父母,其实最终报复的是孩子自己,孩子是让父母痛苦了,但最终孩子自己要来承担很多不良后果。

     

    比如没有考上大学,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抽烟,上网成瘾,没有责任感的等!这些孩子的人生将陷入更大的悲哀,和痛苦当中!

     

    所以希望孩子们带着爱和感恩成长吧,爱和感恩是化解一切痛苦和负面情绪的良药!

     

    它可以让你的世界洒满阳光,和快乐同行,和成功相伴!爱和感恩可以帮助你摆脱情感上没有父母陪伴和爱的情感的缺失,和遗憾!从而开启快乐,开心,最终成功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同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到哪也去不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来是人们对人世间婚姻爱情的最大祝福,可谁知道对于正处于妙龄之际的吴小姐来说简直是噩梦一样的到来。

     

     

    看过其他节目上嘉宾化老年妆来测试孩子、亲人的反应,看到的都是满满的感动,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突然变老,又该如何自处呢?吴小姐今年25岁,几天前刚刚大婚。本该是喜庆的日子却跑来了医院,初见以为是中年妇女,可经其自述后才得知正是花样年华,半年前只有眼睑部出现轻微的眼袋,以为是熬夜所致,故只是施以化妆品后不以为意,而现在却出现脸上皮肤松弛下垂,少量褶皱,看起来年老了二三十岁,而身体的其他的器官组织和生理功能仍然处于健康正常状态,对于婚后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实际上,吴女士是得了一种名叫"获得性皮肤败坏"的怪病,又称"皮肤松弛症"。

     

    对于渴望有光洁白皙、吹弹可破的肌肤的女孩子来说,这无不是一个打击。皮肤松弛症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结缔组织的系统性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此症多见于青中年这一阶段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不正常的松弛、下垂、缺乏弹性,皮肤提捏后也不能较快的恢复至原有状态。松弛的皮肤以面部表现最为显著,并且也可进犯人体其余结缔组织,如血管、心肺等。有相关中医专家认为获得性皮肤松驰症属于"皮痿"范畴,病机多属宗气亏虚、风湿外邪入侵机体所致。

     

     

    还有一些情况,在医院皮肤病科室里会见到这样一类患者,身材明明只有两三岁的样子,而面貌却像五六十的老年人一样;瞳孔明明还是幼童那样的的清晰明亮,而身体的功能却呈现出重大的衰竭。这很大程度上是早老症的临床表现,早老症其实就是皮肤松驰症的一种,属于其中的遗传性皮肤松驰症。

     

    由于该病较为罕见,所以目前国内外对此病还缺乏相关的认识了解,病因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病目前也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也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吴小姐的病症现在只能通过整形外科手术予以治疗。

  • ‘我恨她,爸爸,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恨她。’、‘我当然爱她,虽然她有时候很烦,但她是我妹妹。——同一个哥哥,在十岁时说的话’。

     


     
    帮助孩子辨认、接纳、消化自己的愤怒

    听孩子说恨另一个小孩,是很令人害怕的。由于我们在儿时大多对‘恨’有一些恐怖的经验,我们往往会被小孩的愤怒吓到。‘恨’是很强烈的字眼,如果你被这个字激怒了,那么,你的孩子必定会常使用它。

     

    其实孩子就是在表达他有多暴怒,请回应他的暴怒。如果你只是叫他不准在家里说‘恨’这个字,那将可以预见以后他生气都会说出这个字。父母的激烈反应对孩子而言实在难以抗拒。

     

    ‘恨’不等于生气,甚至也称不上某种感觉,恨比较像是一个我们认为可以自我保护而选择的‘立场’。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立场上,其他人无可置否,我们只能回应驱使他选择这立场的感觉。切记,愤怒是为了防卫更难忍受的感觉,例如恐惧、受伤或悲伤,协助孩子们辨认愤怒背后的感受,让他们知道可以怎么消化这感受,而不是对外发动攻击。

     

    同时,让孩子知道他愤怒不代表他是坏蛋,这会帮忙他接纳自己的愤怒,并能渡过这一关,而不是卡在情绪里。

     

    不要被孩子的话牵着鼻子走

    那么,如何回应呢?

     

    不要被孩子们所说的话牵着走,认可孩子们愤怒中的力量,但深入愤怒,同理他背后脆弱的感受(例如悲伤、孤单、嫉妒或恐惧)。

     

    ‘你恨妹妹呀?我听见了,有时我们真的会因为她的出现而非常生气,我也知道你对我也好生气,因为我在妹妹身上花很多时间。你比较希望只有我和你就好,现在有很多事情不一样了,我常要忙着照顾妹妹,这让你很难过。我想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被晾在一旁了?来我这里,我们抱一抱,你可以告诉我你的难过和生气。等你觉得可以的时候,我要亲亲你的小鼻子和小脚趾,我们来玩痒痒游戏,就我们两个,就像你还是小宝宝的时候那样。’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听懂了,而哥哥姐姐当着妹妹妹妹的面说恨他,事情会比较复杂一些,你一样以同理的态度回应,但同时要点出他的心情,利用你的解释来为他们之间搭起桥梁。

     

    ‘你现在很生气,所以才用了‘恨’这个字,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字眼,我了解你有多难受才会讲出这个字。你再怎么生气都可以的,只是这样的话语很伤人,你能先不要用这个字,说说是什么让你难过吗……有时候你和妹妹会对彼此非常生气,气到你们谁也不想把事情处理好,这就是‘恨’的意思,对吗?你们一点都不想要让事情变好,我知道你们有多生气了。当我们很气某个人,会忘记我们对他的爱,但我们心底还是爱着他的,只是爱暂时不见了,就像太阳被云挡住那样……我们何不先让彼此都静一静,等一下和妹妹把话说出来,讲讲为什么你们这么生气。不论如何,我们都是家人,我们会把事情处理好。’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如果你的孩子继续对手足说‘我恨你!’或当着手足的面告诉你‘我恨她!’该怎么办?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我听到你非常生气,你随时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但妹妹现在听得懂你说的话,像那样的话是很伤人的。听到你这么说真的会让他很难过。你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你也可以让我陪你画一幅图,或者找个玩偶发泄,我会陪着你的,但如果你想讲伤人的话,你必须私下、在妹妹不会听到的地方告诉我。’

     

    很重要的是,你要告诉孩子,借敲打的方式把生气化为行动,并不会带来疗愈。事实上,肢体攻击会增强愤怒的感觉。真正的疗愈来自孩子有机会展现他更深的感受,以及能得到你同理的回应。你的理解为孩子创造足够的空间,好让愤怒背后的眼泪与惧怕可以浮现,一旦他感受到这些,便不须愤怒或仇恨当挡箭牌了。

     

    如果孩子们对着手足大叫‘我要杀了你!’该怎么办?他正在用他所知道最强烈的字眼来让你理解他内在的感受—且因为现在,正当他处在战或逃模式的这一刻,妹妹和你在他眼里都像是敌人,然而你可想见,受他怒火轰炸的对象需要你的再保证:‘是的,我听见哥哥说要杀了你,他现在气坏了。你不必担心,我不会让他伤害任何人的,就算他再生气,你都会是安全的。现在哥哥心里非常难受,我会尽我所能帮忙他。’


     
    介入手足冲突的12个基本原则

    当小孩还在斗嘴时,而我们还没介入(或者我们有试着介入),双方的火气不断升温,演变成语言或肢体的暴力,你应该怎么做?

     

    1.站到孩子们中间,让他们两个分开来,防止进一步的暴力。‘哦!停止!’把手伸到脸颊的高度,或将手放在孩子们的肚子上,阻止他继续往前进。

     

    2.让双方感觉比较安全,因此能让他们停止攻击。深呼吸,以平静的声音说话,摸摸每个孩子,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与你的连结,并能感觉到安全。

     

    3.如果孩子有受伤,安抚他。让他舒服一点,使用绷带与冰块,同理他。如果孩子伤得太严重,你也真的很难给攻击的那个孩子好脸色,把受伤的孩子带进浴室或其他房间,以避免你对发动攻击的孩子吼叫。如果你能就事论事地与攻击的孩子互动(‘哦,这一定很痛,去拿冰袋过来!’),你也会帮忙他从‘打伤别人的坏孩子’变成‘可以修补错误的、帮得上忙的孩子’,如果想预防往后类似的攻击事件,这样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4.正视孩子们有多难受,可能需要一些冷静时间。但不要把他们赶回自己的房间,继续和你待在一起,会让他们感觉比较安全。你的目标是要教他们自我冷静的能力,好让他们可以学会从难受中转换心情,并能够在生活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调整自己。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们两个都非常生气,我想听听是什么让你们这么难受,我们先冷静几分钟,这样我们才能好好讲话。请你坐在沙发上。请你坐在这张椅子上。现在,我们一起做三个深呼吸……把气吸进肚子里……再随着吐气,把生气吐出来,好,再一次。’

     

    5.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双手环绕在他们身上。这么一来,当你在和一个孩子说话时,另一个孩子也能够感觉与你有所联系。

     

    6.给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并把你所听到的再回应给他们。仔细倾听、同理与解释。‘你打他是因为他弄坏了你的消防车阶梯?……你很难过!’、‘你并不是故意要破坏的?……你原本只是想拿起来看一看?’

     

    7.重申家庭规则。‘不能打人,打人会让人受伤。’

     

    8.避免靠边站,即使你认为其中一个孩子明显是对的。就算其中一方受伤了,也是如此。孩子知道自己伤到手足是错的,你只是重申这个规则罢了。

     

    9.指导孩子双方去向彼此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渴望。‘你可以告诉哥哥‘别打我!’、‘你可以告诉妹妹,如果他想要拿你的消防车,他必须先问过你。’

     

    10.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发动攻击,重新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怎么想对方。‘告诉妹妹你想要什么、你感觉如何,而不是现在你觉得他怎么样。’‘我希望在你拿我的消防车之前先问过我!现在梯子坏了!我觉得很难过!’

     

    11.指导孩子重述一次对方的感受。‘你刚刚听到哥哥说什么?’

     

    12.点出修复、弥补的可能。‘你们两个人都很难过,兄妹原本是相亲相爱的,不是像这样互相伤害,你们可以怎么做来让事情变好?’

     


     
    当有个待解决的问题,指导孩子们运用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可这问题引发孩子们强烈的感受。‘消防车坏了,这真的是很严重的事。’

     

    .抱持信心,相信问题能得到解决。‘我知道你们两个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好。’

     

    .协助孩子们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双方都点头同意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出问题解决。‘好,妹妹答应会帮哥哥把梯子贴好,看看这样能不能固定住,这一星期,妹妹会把她的玩具借给你玩,你看这样可以吗?’

     

    .当你重述共识时,让孩子们握手言和,恭喜他们。‘你们都有认真听对方说话,很努力想出一个对彼此都公平的共识,你们心里一定感觉很好,哇,我们合作无间!’

  • 母亲节要到了,当大家都在歌颂妈妈的美好时,往往也忽略另一部分人的心情,这些人可能因为家庭不睦、父母没有自觉,导致从小没有妈妈陪在身边,长期遭受来自血亲的伤害,当然,每个人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同,但不能否认的,那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曾经花不少篇幅,完整将小时候从目睹儿转为家暴直接受害者的事情纪录下来,有人发现我很少讲到母亲,还追问:”你妈妈呢?她都不管吗?“今天我来讲讲她的事情。

     

     

    我跟父母的缘分很薄,尤其是母亲,我对她的记忆很少,毕竟真正相处的时间不多。

     

    因为父亲的控制欲与暴力习惯,我从约莫2-3岁时,我慢慢有记忆的时候,就对他打妈妈留下记忆,虽然每天精神濒临崩溃的母亲,依旧善尽职责带着我跟妹妹,但情绪时常不稳定,只要我们两个稍微吵一点,她马上就冲来掐我们的手臂跟大腿,我还记得,不只是掐,还要捏着肉转一圈,所以小小的我,特别期待父亲回家,这样受伤的就不是我了。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要求母亲推着娃娃车,带妹妹待在学校陪我上课,这种奇葩的情况,连老师都受不了,要母亲放心、赶快回家,但母亲哪敢违背父亲的命令,只能跑去学校门口的小杂货店跟老板娘聊天,这样畸形的校园生活没多久,母亲就常逃回娘家,我也开始少见到她。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经过好一阵子没看见母亲,都快习惯没有妈妈的生活了。某天我午睡起床后,发现她站在床边,正在照顾妹妹,我直觉反应脱口而出:‘妈妈,你回来了!想你了!’母亲尴尬回我:‘对啊,我回来了。’接着没两天又离开,反反复复,直到小学二年级他们才正式分居。

     

    这样的经历,导致我超级早熟、非常没有安全感,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说话方式,都老成又沉默,虽然母亲会趁中午休息到学校来看我,但我总觉得跟她相处,很有距离感,这不代表不开心,是说不出口的别扭。

     
     
    人说:”血浓于水,不管分离再久,父母对自己的情感是不变的。“可在我身上却不是如此,与母亲相处的时间间隔越拉越大,我逐渐适应了只有父亲的单亲生活,或许这样说很自私,我仅有在需要母亲的时候会跟她连络,缺钱啊、在学校闯祸啊(笑),这时候的母亲,就是这种功能导向吧,连父亲的历任女友,都跟我比较熟。

     

    在父亲开始对我们动手后,我和妹妹也步上母亲的后尘,常常离开家里,但我俩是乖乖牌,也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求助,最后只能去找警察。

     

     

    有一次,我们又被无故暴打,结束一回合后,父亲照常拿百元大钞,叫我们去买晚饭,我拿着钱问妹妹:”要不要逃?“妹妹说:”好!“两姐妹怕被发现,不敢在住家附近逗留,特地从乘坐计程车,去派出所报案。

     

    向警察表达来意后,他们坚持要母亲过来处理,没想到,母亲来了以后,掏出包包里头的所有钱,向警察表示,不敢把我们带回娘家,怕父亲来闹事,要未满18岁的我,带妹妹去宾馆睡一晚。

     

    我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做法!从那时起,就几乎与她断掉联系,别跟我说她是身不由己,小孩没有办法选择父母,无论她当时是否有难处,都不构成可以对女儿见死不救的理由。

     

    我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借镜。“或许正因此,当碰到类似的难题,我从来没有考虑把我的孩子(睿睿)交给她的生父,有父母的前车之鉴,我知道我会做得比母亲更好、思考更周全,但生父(睿睿的爸爸)方面,不只对生活没有自理能力,还曾经放话要把当时未满1岁的女儿”丢“给他父母带,而且我不能再来看小孩。

     

    时间过得很快,女儿已经6岁了,我曾经很怕自己会复制父亲的暴力与母亲的冷漠,还好,从小对亲情的渴望与爱,让我有足够的能量,去站在女儿的角度看事情,不攻击她的生父。

     


     

    她若对父母分离有疑问,我会当成别人的故事,老实且不带感情地陈述,包括父亲那边的心态,或我可能没做好的地方,也一并理性解释,我也不情绪化对待孩子,不把生活中受的闷气,发泄在女儿身上。

     

    父母是我最好的负面教材,谨以此文献给跟我一样没有母亲庇荫的你。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这一天的门诊刚刚开始,我就接到医院电话中心的电话。

     

    “主任,您今天能加个号吗?”

     

    来过我门诊的朋友都知道,我的门诊是提前预约制的,而且总是早早就约满了。偶尔会有宝宝问题比较严重或者家长比较着急的情况,这时候就只能加号。

     

    我向电话中心问明情况,得知这是一个在家里摔伤的宝宝。这个宝宝很奇怪,已经到了可以正常走路的月龄,却因为走路不稳3天之内2次在家里摔伤。所以妈妈非常着急,想让我帮忙判断一下孩子的运动发育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你让她在上午号看完之后过来吧。”

     

     

    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我太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了。加号对于我不过是牺牲一些吃午饭的时间,但是可以给家长朋友缓解极大的焦虑。

     

    临近中午的时候,这位妈妈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来到了诊室。

     

    孩子的右脸颊上有一块摔伤的痕迹,同一侧的眼睑也有些红肿。家长说孩子在家里可以正常、自由地走动,因此我基本判定孩子的运动发育没有问题。

     

    我继续向家长询问:“那他平时都在哪里活动?”

     

    “在儿童房,地板上给他铺了保护垫,就怕万一他摔倒了磕伤自己...”

     

    “儿童房之外呢?”

     

    “那我们基本不敢让他自己走,都是先把他抱到附近再扶着他走。”

     

    听到这话,我马上明白这个孩子会接连摔跤而且摔得比较惨的原因了。

     

    孩子长时间只在儿童房内走路,保护垫很软,摔在地垫上没有任何的危险,也不会感觉到疼痛。所以孩子不知道在即将摔倒的情况下应该伸出双手支撑身体,保护自己。

     

    这就导致他在儿童房外光滑的地板上,依照以前在儿童房内的经验,站不稳或者走不稳的时候就直接摔在了地板上,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摔伤了自己。

     

    这位妈妈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爱孩子了。给孩子太多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

     

    孩子一岁以内,从翻身独坐、爬行到直立行走,大运动进步飞速。这个过程不只是锻炼孩子肌肉骨骼的力量、四肢协调的能力,更是在锻炼大脑指挥四肢运动的能力,同时也在锻炼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所以我给这位妈妈提出了这样几点建议:

     

    1.要适当的保护下,增加孩子的活动范围,包括室内户外各个场所;

    2.要让孩子和同龄的其他孩子多交流,让他看一看其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是采取什么姿势保护自己的;

    3.家里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比如桌角,要进行防撞保护;

    4.孩子走路的时候不要时刻不离手。当他出了一些磕碰的时候,要告诉他没关系,下次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听完我的这一番话,这位妈妈明白了之前对孩子保护太多,反而造成了他自我保护能力的建立受到了影响。她表示也会把我的建议转达给家里所有的看护人一起让孩子尽快完成完全独立行走的训练。​​​​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案例:快要月末了,小傅的工资已经花的差不多,给父母拿了生活费后,手头有点紧张。他想起之前借给了兄弟2万块钱,可是兄弟迟迟不还,打电话也不接,小傅心理挺沮丧的,他在家楼下抽了几根烟,上楼了。

     

    回到家里,老婆在电脑前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小傅说:“我回来了,老婆,我饿了。”
     

    老婆却说:“我这PPT要做很久,你自己吃泡面吧。”
     

    小傅觉得自己受到了忽略,很想跟老婆诉诉苦,顺便找老婆拿点钱,谁知,老婆说了一句:“孩子这个月要报个补习班,你多准备点钱,别花光了。”
     

    老婆说完,小傅心里想对老婆说的话憋回去了,他也知道,老婆为了这个家挺操劳的,俩人也没撒矛盾,可是,老婆从来都觉察不到小傅的一丝变化,他觉得很孤独。

     

    女人在家庭中,既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也要管理好家庭。尽管她们做得再多,想把整个家都控制好,可是,她们会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做得越多,如果男人没有按照她们的意愿去发展,她们的抱怨也就越多,家庭关系很难处理好。

     

    就像案例中的小傅,觉得自己很累,心情不好,回家想在老婆那里寻求安慰,却得不到妻子的关注。可是他知道妻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忙于工作和孩子,忽略下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可他总觉得这日子很空,缺少点什么。

     

    其实,夫妻俩缺乏的,是好的沟通力。

     

    沟通力是为了让对方达成行动或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跟人沟通的能力要达到听你想说的,说你想听的效果,对方能够较好地回应你的信息,而不是“对牛弹琴”的沟通。

     

    会沟通的人,婚姻状态一定不会差。

     

     

    英国曾经对夫妻沟通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夫妻之间严重缺少交流,这种情形叫做“交流昏迷”。

     

    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夫妻每天沟通不足10分钟,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说:

     

    “比起和伴侣在家一起做饭、吃饭,他们更喜欢用这些时间独自一个人上网。”
     

    有一项针对中年夫妻亲密关系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中年夫妻婚姻危机的三大原因,缺乏沟通是排在第一位的。

     

    会沟通,是一种情商的体现。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会导致感情淡漠,一方或另一方出轨,俩人不能好好交流,关系也就慢慢变淡。

     

    有效的沟通,是一种艺术,需要满足三个要素。

     

    第一,沟通的目标要明确,你们要聊什么。

     

    第二,沟通要有情感的流动,你们要互相理解。

     

    第三,沟通要达成共同的协议,你们决定做什么。

     

    感情比较好的夫妻,沟通能力往往较好,他们会在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感情的良性循环。

     

    一个平时乐观、积极,很少有忧愁感的人,一旦为某件事忧虑起来,肯定特别明显。他也希望第一时间得到伴侣的关注。

     

    那么,作为对方最亲密的人,虽然你们没有血缘关系,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也应该了解对方。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就能明白对方想说什么,需要做什么。

     

    而案例中的小傅,心情沮丧地回家,想好好吃顿饭,与妻子交流交流,妻子关注的点都不在他身上。小傅失落的心,也就更加失落。

     

    人有压力的时候,是有倾诉欲望的,小傅希望妻子能帮忙分担自己的难处,可是妻子的一句孩子的补习费,就把小傅要说的话堵住了。

     

    妻子没有关注到小傅的想法,不关注,也就是不在意的表现。小傅和妻子看似在沟通,可是仿佛都是自说自话,久而久之,这样的生活,就如同走进坟墓的婚姻。

     

    哪怕有的家庭,夫妻看似不吵架,生活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没有鸡飞狗跳,可实际上,他们的婚姻早已死亡。

     

     

    没有交流、沟通的婚姻,如一滩死水,没有生气。

     

    那么,如何让没有温度的婚姻重新燃起活力呢?你需要通过真心的关爱,关注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被需要。

     

    1.学会倾听对方在说什么

     

    认真地听对方说的话,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当你在跟对方说话时,首先考虑到他的话代表了什么观点,在传递什么信息,在告诉你他什么样的想法和需要。

     

    这时候的你,需要完全站在他的立场想问题。毕竟,一个愿意耐心倾听对方说话的人,是一个自我肯定的人。

     

    2.认真思考对方的话语,听懂对方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大多数夫妻沟通时,都只听到了表层的意思,却不明白对方话中有话。

     

    就像案例中的小傅,他说饿了,老婆却没听懂他的意思,让他吃泡面。其实小傅只是心情不好,想好好吃顿饭与老婆坐下来好好交流。

     

    妻子听到的只是小傅肚子饿,她就让他用泡面充饥,很明显,她没有听懂对方背后的需要。

     

    因此,学会认真思考对方背后的话语,会让对方感到他被理解与懂得,他会感激你的。

     

    3.仔细思考对方话里的需求,以及你对说话人的了解和判断

     

    夫妻之间是生活得最久的人,如果你不了解身边这个人,那你们的婚姻真的需要好好经营了。在接触中,你需要对他有深入的了解,他平时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他的兴趣爱好,以及他的反常行为。如果你对他没有最基本的了解,那么如何去好好沟通呢?

     

    4.学会说话,作出恰当的回应

     

    倾听完对方,轮到你说话时,你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提出方法论,让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双方协商解决,如果你只是听听,不做出自己的回应,对方的问题就还是个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唯有双方一起努力,婚姻才能更有温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奶奶,吃苹果呀!”

     

    稚嫩的声音宛若百灵鸟,蹦蹦跳跳的孩子在床边举着苹果,想让躺在床上的余文丽(化名)吃。

     

    孩子跳着舞,试图吸引奶奶的注意力,但是余文丽的眼神却显得迷茫而空洞,她嘴唇似乎颤动了一下,但最后依旧无法张开嘴。

     

    她缄默着,无动于衷。

     

    并不是她有多冷漠,而是——她已经忘记了如何去进食,忘记了如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她,是一个晚期阿尔茨海默症病人。

     

     

    01 婆婆的不对劲

     

    2012年,余文丽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

     

    平时身体健康的丈夫确诊了急性重症白血病,在短短1个月内就离世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让她无法接受。与此同时,她的记忆、性格也慢慢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身边的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受到了太大的心理冲击导致记忆力减退,还没有恢复过来。

     

    2013年十月份,李女士嫁给了余文丽的儿子,两个人都在北京工作,因为准备婚礼所以回到了老家。

     

    李女士,也正是在那时候发现了婆婆的不对劲。“你是谁呀?”余文丽总是这样问她。

     

    李女士一遍遍地告诉婆婆自己是她儿媳妇,但余文丽却总是过一会儿就忘了。

     

    有一次李女士跟婆婆交谈,婆婆感叹着说:“我想回家找我妈妈。”

     

    但丈夫的姥姥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之前和婆婆见面并不多,所以李女士更能发现余文丽的异常表现。

     

     

    办完婚礼之后,李女士查阅了很多资料觉得婆婆不是一般的记忆力减退,因为担忧婆婆患病,婚后一周就和丈夫带着婆婆来到了北京,挂了宣武医院老年科一位著名教授的号。

     

    宣武医院,作为神经领域实力顶尖的医院,很快便发现了余文丽的问题。

     

    02 保守治疗无法治愈的疾病

     

    “从1数到10可以吗?”

    “今年是哪一年?”

    “来医院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明明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余文丽却怎么也答不出来。

     

    最终,在各个量表和影像学检查下,余文丽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性痴呆。

     

    宛若晴天霹雳一样的诊断,让李女士的丈夫有些失魂落魄。

     

    他之前一直以为是因为父亲走的比较突然,母亲受到了刺激,却没想到是患上了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虽然无数神经领域的科学家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努力钻研着它的发病机制,寻找着治疗方案,但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病依旧是一种通过治疗也只能延缓的疾病。

     

    为了延缓这个病程,李女士和丈夫每月都会给余文丽拿药,农村出身的老人没有城市医保,自费医疗一个月单是药钱都要花费一千多。

     

    但吃了两三年后,余文丽就开始抗拒吃药,哪怕李女士哄着她吃,也依旧不愿意。

     

     

    与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相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自从确诊之后,李女士家庭也发生了很多无奈的事。但无论多么困难,丈夫都愿意带着他母亲一起生活,李女士也默默支持着孝顺的丈夫,体谅着他为其分忧。

     

    03 婆婆和母亲

     

    李女士和丈夫有了孩子之后,因为两人工作繁忙,余文丽也无法像寻常老人一样带孩子,甚至自身也需要人照顾。

     

    李女士的母亲心疼闺女,来到北京,替李女士照看孩子和婆婆。

     

    但因为疾病的影响,余文丽有时会和亲家发生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开始,婆婆和李女士母亲住在一起。因为病情导致性格发生了变化,余文丽有时候会变得多疑,觉得李女士母亲是家里的小偷,经常说亲家偷她东西。

     

     

    某一天,婆婆对着李女士的母亲大喊:“你为什么不让我回家!”

     

    因为在此刻,眼前的亲家成为了她视角中的刻薄老板,正在逼着她加班工作,不让她回家。

     

    除此之外,因为病情,余文丽认知中的时间有时会发生错乱,睡眠也会紊乱,经常会四五点钟就起床,有时候白天在睡觉,晚上反而折腾吵闹起来。

     

    这种错乱,导致李女士母亲经常休息不好。

     

    白天要帮李女士带孩子,晚上被闹得休息不好,还要应对余文丽的各种状况,心力交瘁的李女士母亲在劳累下患上了颈椎病。

     

    不得已,李女士丈夫在离自己工作比较近的地方又租了一个房子,将母亲安置在其中,自己在兼顾工作的同时也能照顾母亲,让李女士母亲专心带孩子。

     

    一开始,余文丽还能够自理生活。随着病情的加重,余文丽常常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话,几乎每天尿裤子,在床上或卧室的地上大小便,时常忘记关水龙头,有两次儿子正在上班时接到邻居电话说房间在往外流水,请假回去后发现房间的木地板全被淹了。

     

    甚至,她有时候还会将枕头、被子扔进马桶里。

     

    除了记忆力下降,各种认知能力的下降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特征。

     

     

    这种变化,无法以自身意志来扭转。

     

    因此李女士丈夫虽然每天都上班,但经常抽空回家看母亲,防止母亲出意外。

     

    虽然工作繁忙,但为了照顾母亲,他仍然坚持着一边工作,一边准备母亲的一日三餐以及日常照料。

     

    04 卧床后的生活

     

    2018年,余文丽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回家的儿子经常发现余文丽有时候会坐在地上。

     

    虽然儿子儿媳一有时间就带她到处遛弯,但她的腿部机能依然开始逐渐下降。

     

    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晚期的表现之一——活动能力逐渐减退。

     

    2019年,余文丽已经只能卧床。躺在床上,不能自由行动,完全无法自理。

     

    一开始,因为工作,李女士和丈夫雇佣着保姆来照看母亲。但紧随着一年后的疫情出现,因为担心疫情隔离无法回家,害怕老人无法得到全面的照顾,在和丈夫商量后,二胎的李女士决定辞职,在家照顾孩子们和婆婆。

     

    从小被家人关爱,所以家庭对于李女士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哪怕这一份意义有时候让生活变得艰难,但李女士和丈夫也不会放弃。

     

    长年的药费,雇请保姆的费用,各种医疗护理用品,再加上这两年生意不景气,李女士和丈夫的积蓄都被掏空了。

     

    他们小区的社区医院,会每月定期上门给卧床的老人们进行一次血糖、血压等方面的筛查,社区医院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医生们知道——完全无法自理的卧床老人,对于家庭的负担究竟有多大。

     

     

    现在,婆婆已经无法张嘴吃饭,只能够通过胃管进食流食。哪怕是李女士让孩子们多跟奶奶互动,跟奶奶说话,在奶奶面前跳舞逗她开心,举着苹果让奶奶吃,她也无法张开嘴。

     

    如厕更是不能自己解决,长时间的卧床使用通便剂导致对通便剂不敏感,每次如厕都需要李女士去协助。

     

    在通话之中,李女士没有过任何抱怨,她愿意为自己的婆婆去做这些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婆婆的生活质量。

     

    但李女士也衷心地希望——希望未来能够有一种药物来治愈这种疾病。

     

    05 请多一些目光给老人

     

    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目前发病率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性格、行为、记忆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老了——但它是一种真真切切的疾病,一种影响我们身体方方面面的疾病。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病程十分漫长。

     

    它会让你一点点忘掉很多东西,到最后,让你不能自理,失去生活的尊严,忘记如何去生活,忘记如何作为一个人去生活。

     

    所以,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就医,需要陪护。

     

     

    如何让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是患者家庭和社会都仍有待解决的难题。

     

    但如果家庭能够给与老人更多的关心,医护平台、社会平台能够给予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更多一些关注和帮助,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一些。

     

  • 新生儿夜晚哭闹不睡觉,是许多新手父母面临的难题。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帮助父母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可能导致新生儿夜晚哭闹的原因:

    1. 饥饿:新生儿需要频繁喂养,如果夜间没有及时喂养,可能会因为饥饿而哭闹。

    2. 肠绞痛:婴儿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通常发生在夜间,表现为婴儿腹部疼痛、哭闹不止。

    3. 睡眠环境:不适宜的睡眠环境,如噪音、光线、温度等,都可能导致婴儿难以入睡。

    4. 感觉不适:尿布湿了、衣服穿得太紧、被子盖得太厚等,都可能导致婴儿感到不适,从而哭闹。

    5. 感染或疾病:如感冒、发烧、中耳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婴儿夜晚哭闹。

    针对以上原因,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规律喂养: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确保夜间喂养充足,避免婴儿因饥饿而哭闹。

    2. 肠绞痛护理:当婴儿出现肠绞痛时,可以尝试抱起婴儿,轻柔地摇晃或抚摸腹部,帮助缓解疼痛。

    3.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安静、舒适,控制光线和温度,为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4. 观察婴儿的舒适度:定期检查尿布是否湿了,衣物是否穿得太紧,被子是否盖得太厚,确保婴儿感到舒适。

    5. 及时就医:如果婴儿出现持续哭闹、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疾病等可能性。

    此外,以下一些日常护理建议也有助于改善婴儿的睡眠质量:

    1. 建立睡前仪式:每天晚上在睡觉前,可以为婴儿建立一些固定的睡前仪式,如洗澡、讲故事等,帮助婴儿逐渐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2. 增加白天活动量:白天多与婴儿互动、玩耍,帮助婴儿消耗精力,晚上更容易入睡。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保持每天同一时间让婴儿睡觉,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4. 保持耐心和爱心:面对婴儿的夜间哭闹,父母需要保持耐心和爱心,用温柔的方式安抚婴儿,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手指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当儿童的手指骨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 持续的哭闹:儿童对疼痛的感知较为敏感,手指骨折时可能会出现持续的哭闹。

    2. 局部畸形肿胀:手指骨折后,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畸形和肿胀。

    3. 活动受限:儿童可能会将受伤的手指固定在某一位置,避免活动,以免加重疼痛。

    4. 骨性畸形:部分损伤严重的儿童,还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骨性畸形。

    5. X光检查:手指骨折后,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X光检查,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

    治疗方面,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复位和固定,手术治疗则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指,给予充分休息。

    2. 冷敷:在受伤初期,可用冰袋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 抬高患肢:将受伤的手指抬高至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4. 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后,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手指的功能。

    5. 饮食: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骨折的恢复。

    总之,儿童手指骨折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以尽快恢复健康。

  • 在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象普遍存在,然而这种看似充满爱的行为,却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将深入探讨父母溺爱孩子的十种表现形式及其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

    首先,溺爱表现为对孩子特殊待遇。许多家长过度迁就孩子,让他们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特殊待遇,这导致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难以融入社会。

    其次,过度关注也是溺爱的一种表现。家长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孩子,导致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此外,溺爱还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分满足。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有求必应,导致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以面对挫折。

    生活懒散、祈求央告、包办代替、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等都是溺爱的表现形式。这些行为会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独立性、抗压能力,甚至出现性格缺陷。

    为了避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关爱中成长。

  •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闹不止,家长们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奈,觉得孩子太任性。然而,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任性实际上是他们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事物,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像成人那样理性地分析事物,只能凭借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来参与。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正在玩气球,不小心气球被碰破了,孩子会非常伤心地大哭不止。家长们可能会认为孩子任性,但事实上,孩子是将气球视为自己的朋友,气球破了,就像朋友去世一样,自然会感到非常伤心。

    此外,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他们渴望自己独立完成事情,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的情况下表现出来。孩子们的行为虽然幼稚和不成熟,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家长们需要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面对任性哭闹的孩子,家长们应该关注他们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批评。

    因此,家长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王玉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一年一度的爱牙日又来临了,家长们是否关注过宝宝的乳牙健康呢?乳牙是宝宝未来口腔健康的基石,保护乳牙至关重要。

    乳牙的健康发育与宝宝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乳牙的好坏影响着宝宝的咀嚼功能、语言发音以及面部美观。因此,从宝宝出生开始,家长们就需要关注宝宝的口腔健康。

    一、乳牙发育过程

    1. 乳牙形成:乳牙的形成始于胎儿期,大约在6周时,牙胚开始形成,牙板逐渐发育。

    2. 乳牙萌出:宝宝出生后6-10个月,第一颗乳牙开始萌出,大约到三岁时,20颗乳牙全部萌出。

    3. 乳牙替换:大约在6-12岁,乳牙开始脱落,换上恒牙。

    二、乳牙护理要点

    1. 口腔清洁:从宝宝出生后开始,家长就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指套牙刷帮助宝宝清洁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细菌。

    2. 刷牙训练:从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家长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刷牙了。最初可以用指套牙刷或软毛牙刷帮助宝宝刷牙,等宝宝年龄稍大一些,可以尝试使用儿童牙膏和儿童牙刷。

    3. 定期检查:建议每3-6个月带宝宝去牙科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4. 饮食习惯:避免给宝宝吃过多含糖食品,减少蛀牙发生的机会。

    5. 预防性治疗:对于有蛀牙风险的宝宝,可以定期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氟化物治疗等。

    三、常见乳牙问题及处理

    1. 蛀牙:蛀牙是乳牙最常见的疾病,家长需要定期检查宝宝的牙齿,及时发现并治疗蛀牙。

    2. 牙齿排列不齐:乳牙排列不齐可能会影响恒牙的排列,建议尽早进行矫正治疗。

    3. 牙齿发育不良:牙齿发育不良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建议及时就医。

    四、选择合适的牙科医院

    选择一家专业的牙科医院,可以为宝宝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选择牙科医院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 医院资质: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牙科医院。

    2. 医疗设备:选择设备先进、技术成熟的牙科医院。

    3. 医生团队:选择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牙科医生。

    4. 服务质量:选择服务周到、态度良好的牙科医院。

  • 婴儿易激惹综合征,也被称为婴儿过度敏感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期的情绪障碍。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婴儿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表现为频繁的哭闹。

    患有婴儿易激惹综合征的婴儿,其情绪波动较大,稍微受到刺激就会哭闹不止。这种哭闹往往难以安抚,让家长感到十分困扰。婴儿的情绪不稳定,还可能表现为极度不友好,如拒绝拥抱、对周围环境反应过度等。

    长期处于情绪不稳定状态,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婴儿出现易激惹综合征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检查,以便及时找到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

    目前,针对婴儿易激惹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婴儿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情绪波动。心理干预则主要是通过家长教育和行为矫正,帮助婴儿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婴儿缓解易激惹综合征的症状:

    •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过度刺激。
    • 规律作息,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
    • 多与婴儿进行亲子互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婴儿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

    总之,婴儿易激惹综合征是一种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努力治疗的疾病。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日常的保养,大多数婴儿都能够逐渐恢复健康。

  • 宝宝由哭到笑只需10秒钟,这句看似夸张的标题却揭示了年轻父母在面对宝宝哭闹时的焦虑与无奈。事实上,宝宝的哭闹并非无解之谜,掌握一些哄娃技巧,让宝宝从哭鼻子的小恶魔变成微笑的小天使,其实只需10秒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饥饿、尿布湿、困倦、不适、生病等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哄娃技巧。

    例如,当宝宝因为饥饿而哭闹时,可以尝试喂奶或给宝宝准备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当宝宝因为尿布湿而哭闹时,可以及时更换尿布。当宝宝因为困倦而哭闹时,可以尝试哄宝宝睡觉。

    除了针对具体原因的哄娃技巧,还有一些通用的哄娃方法,例如:

    1. 轻轻抚摸宝宝的背部或头部,给予宝宝安全感。

    2. 用温柔的声音和宝宝说话,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3. 给宝宝准备一些玩具或安抚物,让宝宝玩耍或安慰自己。

    4. 带宝宝到户外活动,让宝宝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

    5. 给宝宝听轻柔的音乐或故事,帮助宝宝放松。

    当然,在哄娃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耐心和冷静,避免对宝宝大声呵斥或打骂。

    2.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调整哄娃方法。

    3. 学会与宝宝沟通,了解宝宝的需求。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的食量也在逐渐增加,母乳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时,适当添加辅食不仅可以为宝宝提供营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然而,许多年轻妈妈在如何正确喂养宝宝方面感到迷茫,导致宝宝哭闹不止,妈妈却束手无策。

    本文将从喂养牛奶的角度,详细探讨如何让宝宝喝上放心的奶。

    1. 喂奶的次数和时间

    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有所不同,人工喂养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以一个5公斤重的婴儿为例,每天需要摄入550毫升的牛奶,将其分成7-8次,每次约70毫升。每次喂奶的间隔时间为3-4个小时,如早上7点喂奶一次,上午10-11点再喂一次。在两次喂奶的间隔期间,应给宝宝喂一些开水,帮助消化。夜间应停喂一次,以便妈妈和宝宝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2. 喂奶前的准备

    首先,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对牛奶进行消毒,并对奶具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将消毒好的奶瓶装入牛奶后,滴一点在成人手背上,如果不烫手,就可以给宝宝喂奶了。

    3. 喂奶姿势

    喂奶时,应将奶嘴放低,瓶底放高,使牛奶没过奶嘴部位,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如果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容易导致吐奶。

    4. 喂奶后的处理

    每次喂奶后,要将宝宝抱起来,靠在大人的肩膀上,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宝宝排出吸入的空气。

    5. 牛奶量的调整

    父母要密切观察宝宝的表现,如果宝宝喂奶后不久就哭闹,可以适当增加牛奶量;如果宝宝吃不了计算出的牛奶量,可以适当减少。定期测量宝宝的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奶量也是可行的方法。

    以下列举了六种在喂养宝宝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希望家长们注意:

    A. 牛奶不宜在阳光下暴晒,以免维生素A、D及香味损失。

    B. 牛奶不要与酸性食品同食,以免影响消化吸收。

    C. 煮牛奶时不要加糖,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D. 小儿不宜空腹喝牛奶,最好在喝牛奶前吃一些淀粉类食物。

    E. 牛奶中不要加钙粉,以免影响蛋白质和钙的吸收。

    F. 牛奶内不要加米汤,以免维生素A损失。

  •   新生儿的降临,是家庭中最珍贵的时刻。他们从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感受各种新鲜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拥抱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最温暖的陪伴。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皮肤饥饿”,指的是小时候缺乏父母拥抱的孩子,在长大后容易形成对爱的渴望。研究表明,从小得到充分拥抱的孩子,在情感、社交和心理方面都会更加健康。拥抱不仅能传递爱意,还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以下这些时刻,是孩子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

      1. **出生时**: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父母进行肌肤接触,可以减少他们的应激反应,降低哭闹频率,有利于生长发育。此外,出生后接受抚触的婴儿,智力发育指数(MDI)更高。

      2. **哭泣时**:哭泣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可能是饥饿、困倦、害怕或不适。此时,父母的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安全感,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3. **刚睡醒时**:孩子刚睡醒时,可能会感到迷茫和不安。父母可以抱着孩子四处看看,帮助他们适应新的一天。

      4. **受挫时**:孩子在学习、游戏或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父母的拥抱可以给予他们安慰,帮助他们恢复信心。

      5. **面对陌生环境时**: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可能会感到害怕和焦虑。此时,父母的拥抱可以给予他们安全感,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6. **分别时**:孩子与父母分别时,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父母的拥抱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

      除了拥抱,以下这些方法也能帮助父母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1. **倾听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关注和理解。

      2. **陪伴孩子**:多陪孩子玩耍、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3. **以身作则**:父母要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4.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寻求专业帮助。

      5. **定期带孩子体检**:及时发现孩子身体问题,预防疾病。

  • 新生儿长时间哭闹,不仅让宝宝感到不适,也给新手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种持续的哭闹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饥饿、尿布湿、疾病等。长时间无法安抚的哭闹,还可能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婚姻中出现紧张气氛,甚至诱发儿童虐待的暴力事件发生。

    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新生儿一天之中哭闹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有五分之一的新生儿无休止的号啕大哭反复发作。面对这种情况,新手父母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新生儿的哭闹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安抚方法。

    首先,了解新生儿哭闹的原因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哭闹原因:

    • 饥饿:新生儿需要频繁进食,如果宝宝感到饥饿,会通过哭闹来表达。
    • 尿布湿:尿布湿或便便后未及时更换,会刺激宝宝的皮肤,导致哭闹。
    • 疾病:感冒、肠绞痛、黄疸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哭闹。
    •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新生儿的情绪,导致哭闹。

    针对以上原因,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安抚方法:

    1. 观察宝宝的行为,判断哭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换尿布,保持宝宝皮肤干爽舒适。

    3. 检查宝宝是否有疾病症状,及时就医。

    4. 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噪音和强光。

    5. 使用安抚奶嘴或手指,帮助宝宝吮吸。

    6. 尝试将宝宝包裹在柔软的毯子里,模拟子宫环境,给予安全感。

    7. 轻轻摇晃宝宝,模仿子宫内的运动。

    8. 使用白噪音或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放松。

    9. 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给予关爱和安慰。

    10. 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你能够安抚宝宝。

    除了上述方法,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帮助新手父母应对新生儿的哭闹问题:

    • 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宝宝的需求。
    •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
    •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共同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咨询儿科医生或心理医生。

    总之,面对新生儿的哭闹,新手父母需要耐心和细心,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方法。相信只要用心,你一定能够安抚好你的宝贝。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