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浅谈高胆固醇血症

浅谈高胆固醇血症
发表人:住院医师郑德

血液中包括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等,均是血液中的脂质物质。胆固醇和其他血浆脂质在血液中是以和载脂蛋白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但脂肪酸是与白蛋白结合的。

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肪代谢异常的表现。主要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所以是否有高脂血症主要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几项指标。

诊断标准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胆固醇血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 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 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 5.2——5.7mmol/L 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高胆固醇血症的分类

  •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 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
    • 多脂蛋白型高脂血症
    • 原因未明的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 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
    • 散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 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
  • 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 糖尿病高脂血症
    • 甲状腺功能减低
    • 急、慢性肾功衰竭
    • 肾病综合症
    • 药物性高脂血症

治疗原则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联合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调脂药物。

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是帮助控制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成分的关键,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精制糖、酒精等物质的摄入。日常生活过程中,还应坚持进行适当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肥胖或超重者要减重。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他汀类降脂药、依折麦布、贝特类降脂药、烟酸类、鱼油、普罗布考等
  • 他汀类:常见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肝功能、肌酶(CK)、有无肌肉症状等。
  • 依折麦布:可以减少食物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常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或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时作为替代治疗。
  • 普罗布考:可以作为他汀类药物的补充剂,更好地控制体内胆固醇的水平。
  • 贝特类降脂药:如非诺贝特,用于控制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防止血脂指标进一步升高。
  • 烟酸类:常见药物如阿昔莫司,可减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

预后

通过持续药物治疗,配合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高脂血症完全可以被控制。但该病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肝功能不全等,需要尽早确诊实际病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年仅49岁的鲁先生,每天早上都有散步的习惯,今天也是早早就吃完饭休息会出来散步。但刚出门没走多远,便头晕瘫倒在地,被路过的叔叔阿姨瞧见,赶紧拨打了120,被救护车接走的鲁先生在医院被检查出脑梗死,还好送来的及时,没有产生生命危险。据了解,鲁先生在一个月前体检,就知道自己患上了胆固醇,但是身体并没特别的反应,因此也没在意,而鲁先生在饮食上已经习惯了重口味和甜食,没有节制,进而导致身体患上了脑梗死。

     

     

    足以见得,胆固醇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多么重要,平常无论是在饮食上还是作息习惯上,都要注意维护我们的健康,保持我们的胆固醇在正常指标内。

     

    胆固醇过高的人,身上有这几种异常要注意:

     

    1、皮肤出现肿块

     

    当胆固醇升高的时候,血液血管堵塞淤积,皮肤就会出现肿块,一般出现在大腿、眼睑等部位,肿块区域看起来带着淡淡的黄色。

     

    另外胆固醇升高时,手指或是手指交叉处也会变成黄色。

     

    2、偶尔头痛

     

    胆固醇偏高的人,经常会诱发患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若是血液循环受限制,脑部供血不足,偶尔就会伴随眼花和头晕胸闷的症状。但是这样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的疾病,因此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好疾病预防。

     

     

    3、腿抽筋

     

    主要表现为在腿肚子的地方抽筋,胆固醇在此处堆积过多,压到此处的神经造成的现象,或许还可能伴随着阵阵的刺痛。

     

    4、肥胖

     

    胆固醇过高的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外形上的变化,身体超出正常体重范围,逐渐肥胖。当胆固醇过多的在肝脏处淤积,引起肝肿大,容易导致肝炎。

     

    营养师:或引起血管堵塞,3味调料别乱吃

     

    1、辣椒酱

     

    我们平常炒菜爱吃辣的人,总会在里面加上一些辣椒酱调味,然而虽然味道得到了一点鲜辣的提升,本身也已经放过盐和油了,再加上辣椒的热量,血管中积累过多的脂肪,造成对血管的刺激,胆固醇过多淤积在血管内堵塞血管。


    2、盐

     

    炒菜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放盐,增加味道。重口味的人是最爱咸口的东西,而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若是摄入的量过多,则会加重血管内的压力,钠也会堆积在血液里,升高血压的同时易患上脑梗死。

     

    3、糖

     

    众所周知白糖的热量是极高的,若是一天摄入的标准超过了正常标准,多余糖就会在身体里转化成脂肪,加重血管的堵塞,诱发高血脂症。


    当胆固醇高时,我们要做好控制和调理:

     

    1、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身体哪方面出现问题,就从哪方面对症下药。胆固醇高了,生活上就要减少摄入过多的高胆固醇物质,吃油吃盐上要注意度量,少吃高脂肪性的食物,不吃膨化食品,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只会让人胆固醇更加高。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低脂的肉类,比如吃鱼。其次生活中的用油,可以换成橄榄油,改善血管内胆固醇的含量。

     

    最后,则是多吃降低胆固醇的食物:豆类及其制品、香菇、芹菜等,都是可以帮助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的食材。

     

    2、增加适当的运动

     

    并不是说身体患病了就适合多休息,胆固醇高的人,在生活上多运动,反而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适当的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游泳、快走、登山等。每次能在半小时以上,每星期3次以上最佳。


    3、喝降三高茶

     

    医学上经常建议,胆固醇高的人通过药物控制。然而中医方面推荐内调,选用天然的草本精华,帮助稳定和维护血管健康。

     

    备料:菊花、玉米须、决明子、沙棘、山楂、桑叶、青钱柳叶、荷叶、槐花和葛根。

      
    菊花、玉米须、决明子:缓解水肿,祛湿褪黄,消炎疏风;

     

    桑叶、荷叶、青钱柳叶: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油脂,清理血管垃圾,降低胆固醇含量,清热镇定安神;

     

    沙棘、山楂:增进食欲,缓解消化负担,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素,有助于恢复肠胃动力;

     

    槐花和葛根:发汗解热,生津止泻,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风热头痛。

  • 作者:惠丽超

    高胆固醇血症是内分泌科的高发疾病,此疾病出现可能是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导致的,在患病之后患者会出现高脂血症、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损害是比较大的,所以建议积极进行治疗,那么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治疗药物有哪些呢?

    1、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胆固醇血症首选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片,这种药物的降脂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可以有效的抑制胆固醇,降低血低密度水平,在用药之后可以快速的缓解不良症状。不过由于这种药物使用之后,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在用药之前先咨询医生。

    2、烟酸

    烟酸也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肠道里面和胆酸进行结合,从而使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转变成胆酸,然后排出体外。这种药物能够很好的降低胆固醇,改善病情的效果是很不错的,不过在使用这种药物的时候要结合个人的病情状况,不可以盲目的用药。

    3、瑞舒伐他汀钙片

    瑞舒伐他汀钙片是一种他汀类的降脂药物,主要的作用就是降血脂。此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总胆固醇,并且还可以降甘油三酯。并且瑞舒伐他汀钙片起效是非常快的,药效也比较明显,通常用药3~5天就会发现非常明显的效果。不过这种药物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肝功能,肝功能正常才可以应用这种药物。

    以上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三种首选药物,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要到当地医院咨询一下,此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注意控制个人饮食,每天脂肪的摄入量不要太多,可以适当的多吃含有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另外患者还应该保持充足睡眠,多休息。

  •   专家介绍:

      马怀英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CCU病房主任

      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曾在北京安贞医院进修

      擅长心血管病诊治,曾获得朝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 ,朝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辽宁省青年科技进步奖,朝阳市十佳青年医师,朝阳市医学会司法鉴定专家库成员,辽宁省医学会冠心病组组员,辽宁省医学会老年病学组委员。

      你了解高胆固醇血症么,你知道胆固醇么?你知道胆固醇数值降低到多少才是合适的么?是不是越低越好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高胆固醇血症的知识。

      高胆固醇血症是指新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的堆积使动脉狭窄,血液难以通过,引起血压升高,器官缺血;还导致血管壁僵硬、弹性下降;斑块破裂时会导致炎症和血块的形成(血栓),当血栓堵塞心脏和脑血管造成血流突然中断时,就引发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这是高胆固醇血症最危险的后果。

      知道了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那么胆固醇的作用有哪些呢?早在18世纪人们已经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有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也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前体。胆固醇经代谢还能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而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就会转变为维生素D3。但是胆固醇是有好坏之分的。人体中的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此外,还有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被称为“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偏高,会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被称为“坏胆固醇”。“坏胆固醇”就一定坏么?

      胆固醇这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它同脂肪一样不溶于水,只能借助载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转运,如果没有脂蛋白,胆固醇就不能与血液相溶,就像菜汤里的油花漂浮在水面。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分别负担在血液中转运外源性脂肪、内源性脂肪和胆固醇的输送与回收。因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负担将肝脏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而不负责将送出的胆固醇收回,且送出的部分胆固醇被氧化,身体的组织细胞对氧化的胆固醇不能吸收利用,故导致这些被氧化的胆固醇滞留在血液中,并黏附在血管壁上。由此被人们称之为“坏”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体组织结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参与细胞与细胞膜的构成,对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性及保护细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害起着不可低估的效用。其次,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胆固醇的协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第三,胆固醇是类固醇激素的基本原料,这些激素与人的生理反应、水和电解质代谢、生殖繁衍关系密切,若其原料匮乏,势必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

      那么,胆固醇低了会怎样呢?

      首先,胆固醇降低会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引发脑卒中等疾病。我们知道,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过低,就会影响到细胞膜的稳定性,使细胞膜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最终影响到血管的弹性。

      低胆固醇者免疫力下降,激素缺乏。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其中孕醇酮、皮质激素、孕酮、雄激素及雌激素等的前体都是胆固醇。这些激素对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人体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比如皮质激素合成减少,就会导致应激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

      最后,低胆固醇者易冲动。科学研究发现,胆固醇和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脂类成分。生物膜中的胆固醇结合疏松,可与血清胆固醇自由交换。因此,血清胆固醇降低可使脑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减少,从而使细胞上依附于脂类的5-羟色胺受体减少。临床医学已证实,脑中5-羟色胺低下时,有自杀倾向的抑郁行为和侵袭行为增加。

      综上所述,胆固醇其实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用的物质,血液中的胆固醇高了不行,太低了也不行,并非越低越好。

      在对待食物胆固醇方面,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胆固醇极其有害,坚决不吃或尽可能不吃。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对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认识。如果过分忌食这类食物,很容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导致贫血和其它疾病的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对人体无多大危害,人们无需禁忌。这种认识也是极片面的,缺乏对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长期过量的摄入食物胆固醇,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人群来说,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胆固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也已经取消了对于膳食胆固醇的限制,但胆固醇超标的人群还是建议适当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心血管病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高脂血症,恰恰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通过对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中动脉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可以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脏疾病,严重者可以发生猝死。

      你知道吗?下边的人群都容易患高脂血症

      1.肥胖,

      2.高血压,

      3.糖尿病,

      4.女性更年期,

      5.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胆固醇升高;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胆固醇可降低)。

      肥胖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常表现为甘油三酯高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但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高,也应服用小剂量他汀。这对预防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十分重要。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也常有胆固醇升高。慢性肾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与缺血性卒中。

      高脂血症的分类

      临床意义的高血脂症:

      1、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A型):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

      2、高胆固醇血症(B型):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

      3、混合型高脂血症(C型):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27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预防型(D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mmol/L。 (其中任何一条符合都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联合制定的2019年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刚刚正式颁布,很多媒体已对此进行了报道。新指南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提出了推荐建议:

      1)心血管低危患者LDL-C控制目标为<3.0 mmol/L;

      2)中度心血管风险患者LDL-C控制目标为<2.6 mmol/L;

      3)心血管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为<1.8 mmol/L;

      4)心血管风险极度高危的患者LDL-C目标值为<1.4 mmol/L;

      5)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经过最大耐受量他汀治疗后,2年之内仍出现复发性血管事件,可考虑将LDL-C降至<1.0 mmol/L。

      需要指出的是,指南中对于极度高危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定义更为宽泛,包括:确诊的ASCVD患者,即此前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曾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外周动脉疾病。冠脉造影或冠脉CT证实两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50%、或超声证实颈动脉狭窄>50%也纳入极度高危的范畴。糖尿病合并靶器官损害(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或肾病)或合并至少3种主要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20年、重度慢性肾病(eGFR<30 mL/min/1.73 m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ASCVD或伴有另外1种主要危险因素、以及计算10年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SCORE评分≥10%者均属于极度高危患者。

      指南所定义的极度高危患者涵盖面非常广泛,既包括二级预防对象,也包括部分一级预防对象。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患者需要将LDL-C控制在1.4 mmol/L以下。指南中所定义的高危心血管患者包括:总胆固醇>8.0 mmol/L、LDL-C>4.9mmol/L的患者,或血压≥180/110 mmHg的患者,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伴靶器官损害但糖尿病病程≥10年者或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eGFR为30-59 mL/min/1.73 m2的中度慢性肾病患者,以及计算10年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SCORE评分为5%~10%之间的患者均属于高危人群。这意味着,大量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象应将LDL-C控制在<1.8 mmol/L以下,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已成为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大趋势。

      面对高胆固醇血症这个“隐形杀手”,首先要有科学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饮食有节有度,维持合适的体重和适度运动。因此,防治高胆固醇血症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并积极监测胆固醇的数值变化:

      1、合理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

      2、控制体重:能量摄入应低于身体能量消耗,维持健康体重(BMI:20.0~23.9kg/m2)

      3、坚持运动: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

      4、戒烟限酒:完全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限制饮酒

      但是生活干预仅能减少部分外源性胆固醇的,无法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只有通过药物治疗,才能降低体内占绝大部分的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目前医学界和众多权威指南一致公认他汀是降低“坏”胆固醇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大的首选药物。对于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等要积极治疗,监测总胆固醇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作者:许金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高胆固醇血症,这是因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果热量摄取过多就很容易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出现,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危害,需要及时用正确方式处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高胆固醇血症如何饮食正确?

    1、适当吃鲩鱼

    高胆固醇血症可以适当吃一些鲩鱼,但每一天不要超过150克,鲩鱼里面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能达到很好的降低血脂效果。但是如果吃得过多会让肾脏负担加重,所以量要控制好。在吃鲩鱼的同时,每天要锻炼身体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

    2、吃新鲜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里面含有非常多的水溶性纤维,可以达到降低胆固醇作用,预防便秘情况出现。含有水溶性纤维的食物主要有花椰菜、干梅子、无花果、草果、大枣、豆子等,像干梅子里面的可溶性果胶有60%多,它和豆制品以及黄豆有同样的功效,魔芋里面的水溶性纤维含量也是非常多的。

    3、吃大蒜

    每天吃半颗蒜头可以达到很好的降低胆固醇效果,而且还可以起到降低血压作用,蒜头里面含有蒜氨酸,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活性成分,每天吃大蒜或者服用无味蒜头胶囊都有不错的效果。

    4、吃灵芝

    灵芝可以和降低血脂药物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能达到降低血清胆固醇效果,能够让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酰甘油降低,让血液粘稠程度降低,这样血液流通速度就能增快;而且灵芝还能够让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物,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减轻,达到保护肝脏作用,能够让心脑血管更加健康。

    高胆固醇血症的正确饮食方法就是这些,当患上疾病以后除了需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正确饮食调节非常重要,还要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积极的锻炼身体,让身体代谢速度提高。让身体里面的某些酶类物质增多,这样才能更好的分解三酸甘油酯,能够让血液里面的脂质物质降低,也能更好的保护身体健康。

  • 老痴缓慢而痛苦地带走一个人的认知、思考和行动能力,无法正常说话、吃饭以及找到回家的路。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所以从年轻开始预防患病诱因很重要。

     

    近日,《柳叶刀·健康长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胆固醇与患老痴的关系。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并采访专家,分析胆固醇是如何影响老痴患病率的,并教你如何管好它。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余国龙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郭艺芳

     

    胆固醇异常,增加老痴风险

     

    这项研究对超过180万名40岁以上的英国成年人在1992年至2009年间进行了血液胆固醇测量。研究员根据首次测量时的年龄(<65岁或≥65 岁)和随访时间(<10年或≥10年)对分析进行分层。

     

     

    研究结果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痴呆症之间存在适度的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患痴呆症风险越大。

     

    在基线年龄<65岁的人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01毫摩尔每升,未来10年内及10年后诊断痴呆的风险分别增加10%和17%。

     

    在基线年龄≥65岁的人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痴呆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每升高1.01毫摩尔每升,未来10年内及10年后诊断痴呆的风险分别增加3%和7%。

     

    “坏”胆固醇有个最理想数值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公认风险因素,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被称为“坏”胆固醇,但坏胆固醇控制水平因人而异,并非越低越好。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研究团队曾对近10万人展开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坏胆固醇水平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型关联,坏胆固醇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9)》建议,大多数人和冠心病中低风险人群,坏胆固醇应控制在3.4毫摩尔/升以下。

     

    鉴于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正在接受降脂治疗的人群,要做危险分层,比如冠心病高风险人群要<2.6毫摩尔/升,极高危险人群要<1.8毫摩尔/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二三十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77%的原因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而坏胆固醇每降低1毫摩尔/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可降低21%。

     

    张海澄认为,尽管控制胆固醇的标准趋势越来越低,但胆固醇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它是大脑最主要的营养物质,也是身体各种激素生成的原材料。年轻人和老年人胆固醇水平都不能降得太低,以小于3.4毫摩尔/升为宜。

     

    做好3件事,管好胆固醇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1/4是吃进去的,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所以,降低胆固醇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减少饮食摄入

     

    在饮食方面,要限制食盐摄入量,少吃腌制食物、油炸食品等,多吃果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提到,在常见食物中,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胆固醇含量里排在前列的有:猪脑(2571毫克)、鸭蛋黄(1576毫克)、鸡蛋黄(1510毫克)、猪肝(1017毫克)、鱿鱼干(871毫克)、咸鸭蛋(647毫克)、鸡蛋(648毫克)、虾米(525毫克)、鸡肝(476毫克)、猪腰子(430毫克)。

     

    要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量,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要尽量少吃。

     

    减少胆固醇合成

     

    对普通人来说,增加运动、保持饮食均衡、作息规律是控制胆固醇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已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则需要额外用药。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作为血脂异常人群常用药物;他汀不耐受者、胆固醇水平不达标者、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应考虑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他汀是降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如果吃1片效果不好,也不要自行加量。因为增加他汀剂量后,疗效增幅并不显著(约6%),副作用风险却大大增加。最好的办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

     

     

    定期体检

     

    尽早发现胆固醇水平异常才能尽快干预。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一次空腹血脂;具有危险因素者,如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吸烟、肥胖、有家族史者,应每半年到1年检测一次;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

  • 提到胆固醇,很多人将它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摄入过量会给血管添堵。

     

    胆固醇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指标:

     

    • 总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种“好胆固醇”,有助保护心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偏高会让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聚集,血管变窄,血流不足,引发冠心病等。

     

     

    坏胆固醇指标越低越好吗?一个新研究可能颠覆你的认知: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癌症风险可能会翻倍。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解读新研究,并教你科学调控胆固醇。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刘菊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胆固醇过低,癌症风险翻倍

     

    《美国癌症研究杂志》近期刊登我国一项新研究称,胆固醇过低是个危险信号,或可导致癌症风险倍增。

     

     

    为了评估血清胆固醇、血糖状况和癌症风险间的相互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团队于2014~2016年对中国心血管代谢病与癌症队列研究项目进行了再研究,对涉及全国16个省份、20个社区站点的13.8万名参试者展开平均为期3.8年的追踪调查。

     

    研究人员监测参试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指标。

     

    参试者接受了相关病史、用药情况及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久坐行为、运动及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查。

     

    随访期间,平均1710人确诊偶发癌症(所有部位任何类型癌症的首次发生)。

     

    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100毫克/分升的参试者,罹患肝癌、消化道癌症、胰腺癌和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比其他人群高出2.59倍、1.03倍、1.97倍和0.92倍,其中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最大。

     

    如果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既差,而且LDL-C<100 mg/dl,则会增加42%的癌症罹患风险。其中尤其是胰腺癌风险最高,增加197%。

     

    有无糖尿病患者不同LDL-C水平的癌症发生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免疫系统在对抗癌细胞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参与,以激活免疫信号传导,调节免疫功能。

     

    如果同时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癌症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坏胆固醇过低,提示3个问题

     

    不同人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是不一样的。

     

    血液里的胆固醇总量,正常范围应为3.6~5.2毫摩尔/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尔/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风险;超过6.2毫摩尔/升则有高度风险。

     

    “坏胆固醇”正常值:

    如果没有冠心病、脑梗,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坏胆固醇应该不高于3.4毫摩尔/升。反之,则需要积极管理坏胆固醇,通常应控制在1.8~2.6毫摩尔/升以下。

     

    “好胆固醇”正常值:

    男性为1.16~1.42毫摩尔/升,女性为1.29~1.55毫摩尔/升。在标准范围内,好胆固醇是高点好,但也不能过高,那样总胆固醇也可能相应偏高。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值太多,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下面这3种问题:

     

    消耗性疾病

    如果不是药物或饮食导致的胆固醇过低,就需要警惕某些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甲亢等。如果胆固醇过低并且消瘦,就要考虑是否有患肿瘤的可能。

     

    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比如,使细胞膜稳定性减弱,导致血管壁脆性增加,甚至引起脑出血。同时还会减少糖皮质激素合成,减弱人体的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饮食习惯

    坏胆固醇过低,也有可能是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过低造成的。

     

    例如素食者,或是过度减肥者,都有可能因摄入脂肪过少而形成严重营养不良,胆固醇自然也会偏低。

     

    肝脏问题

    严重肝病患者,会因为肝脏代谢异常、胆固醇合成功能障碍,造成坏胆固醇值偏低,老年人更易出现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总之,坏胆固醇不是越低越好,指标是否过低还应该征求医生的建议。

     

    不同人群,这样调胆固醇

     

    不同的食物胆固醇含量如何?生命君为你总结一张表,看清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胆固醇含量。

     

    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有一套调胆固醇的方法。

     

    年轻人

    “坏胆固醇”水平超标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因此,针对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做好预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其中就对蛋类、内脏类、脂肪类有明确的建议:

     

    • 蛋类建议每天40~50克(大约1个鸡蛋的量),吃鸡蛋不弃蛋黄;
    • 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动物的脑部,建议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半两)左右;
    • 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动物油、肥肉),摄入量为每人25~30克(半两左右)。

     

    中年人

    中年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关键阶段。

     

    防治重点是将饱和脂肪酸控制在全日总能量的8%~10%左右。比如,少吃肥肉、奶油、牛油、肉类外皮等动物性食品,烹调选择玉米油等。

     

    严格将每日胆固醇摄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时配合减重、规律锻炼、戒烟、限盐、控制血压等手段。

     

    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干预和控制摄入胆固醇以外,还应重点摄取一些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成分。

     

    比如,植物甾(zāi)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

     

    小麦胚芽、麦麸、花生、杏仁、孢子甘蓝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榄油等)等食物含有植物甾醇。

     

    水果、燕麦、洋葱、黑木耳、海带等富含膳食纤维成分。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已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饮食要注意几个细节:

     

    • 每天可吃一个鸡蛋,但不要炒或煎,最好改成煮蛋、蛋羹和蛋花汤;
    • 每天一两肉或一两鱼,不要煎炸和红烧,多用蒸或炖,并去掉浮油和肥肉;
    • 蛋白质不足的部分,可以把以前过多的主食、零食和肉类砍掉,换成每天半碗豆腐和一杯酸奶;
    • 主食吃至少一半的全谷杂粮,特别是多喝杂粮豆粥;
    • 多吃少油烹调的蔬菜,绿叶菜每天至少半斤,水果每天一个即可,坚果每天一小把;
    • 在烹饪方式上,建议选用不粘锅,改爆炒为蒸、煮和凉拌,烹调油减半,或改用玉米油。
     
    参考资料:
    Li M, Lu J, Fu J, et al. The association and joint effect of serum cholesterol, glycemic status with the risk of incident cancer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4C)-study.Am J Cancer Res. 2020, 10(3): 975-986. eCollection 2020.
  • 作者:李晓

    临床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可以喝酒,因为喝酒不光会导致高胆固醇增高,还会导致血管硬化,从而引起很多的并发症。所以,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对于不能吃的食物,要避免去吃,以免导致高胆血症并发症产生,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下面详细了解一下,哪三种行为会加重高胆固醇血症。

    第一、高胆固醇血症不能喝酒,这是由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喝酒,导致动脉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通,就容易造成血栓或者是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由于血液粘稠度较高,而引起很多的临床疾病。而且酒精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非常不利,就算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也不能喝酒,因为喝酒对患者有害无利。所以,提醒患者,除了喝酒外,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要多加注意,积极了解。

    第二,现在的饭桌上虽然离不开酒,但也离不开丰富的饮食,很多饮食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因为食物中的热能量高。所以,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能去吃那些高热量的食物,这样只会加重病情。这时饮食上要限制高脂肪含量食物,调整饮食结构,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第三、除了需要注意喝酒行为和饮食行外,药物服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把握时间,因为很多高胆固醇血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如果在服用药物期间,时间把握不合理,今天忘记吃,明天也不吃的行为习惯,就很容易使病情发生。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不能喝酒的问题已经做了介绍,希望患者能引起重视,不管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还是后期恢复期,都不可以喝酒,只有等病情彻底恢复,才能考虑。但提醒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并不是一种能彻底治愈的疾病,而且病情很容易反复发生,如果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习惯,高胆固醇血症带来的危害更多。

  • 提到高血压,也许多数人觉得并不陌生。因为身边的好多人都患有高血压,可是对高血压你究竟知道多少呢?是不是又觉得很陌生了呢?今天我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血压就是指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心脏就是人体的发动机,流经身体的血液都是从心脏泵出,最终又回到心脏。血液输送过程中,在血管内流动时会作用在血管壁有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通常我们说的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这个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就是高血压。

     

    大多数人的血压有这昼高夜低,两峰一谷的波动特点的,我们称之为杓型血压,而且一般情况下,血压是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这也符合自然届热胀冷缩的规律。

     

     

    血压按照病因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确,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病就是指原发性高血。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的病因,占5%-10%。可能是继发于肾实质疾病、肾血管病、内分泌病变、妊娠或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必须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才能确诊为“高血压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对于继发性高血性,病因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一部分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者是用介入的方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治愈。

     

     

    测血压会有两个数值,分别是收缩压(老百姓常说的高压)和舒张压(常说的低压)。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期泵血,动脉承受的压力最大时压力,当血液流回心脏,心脏舒张时,血管本身具有的弹性可以维持血液继续流动,此时血液作用在血管的压力最低,成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我们是按照先说高压后说低压的原则来计量、报告数值,比如高压170毫米汞柱,低压90毫米汞柱,我们就说血压是170/90毫米汞柱。而老百姓往往习惯是先说低压再说高压。因此呢希望大家按照正规的血压数值原则,先高压后低压。

     

    虽然美国高血压分级已经采用了新的标准分为了高血压1级和高血压2级,我国则仍然是采用高血压3级的分类方式,大家可以参照下面的表格。

     

     

    这就是关于高血压的一些基本内容,下期讲述高血压的危害,请多关注。

     

    高血压——无形的杀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们对于简单的医疗知识略微淡薄,一听说到“胆固醇”就认为它是不健康的东西,有些老人家甚至觉得我们体内的胆固醇越少越好。其实不是,胆固醇是制造细胞膜、合成荷尔蒙所需要的原料,在我们的身体里维持生理机能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一样百害而无一利。

     

    胆固醇与高血脂的关系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观察过身边朋友或者自己的体检报告,上面显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三酸甘油酯”等指标,只要其中一项或者好几项数值超过了所显示的正常值,就可能已经患上了高血脂症。

    为什么会引发高血脂?

    原因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因为先天性的因素无法避免,也没办法控制,我们就只说下面几种能引起高血脂的后天行为或者说因素:

     

    1、疾病影响:糖尿病和肾脏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肝病等等。

     

    2、服用了部分药物:thiazide类的利尿剂、降血压的药物、类固醇、口服荷尔蒙等。

     

    3、紊乱的生活作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的饮食喜欢吃有大量热量的食物,或者脂肪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抽烟喝酒,不喜欢运动,最后还有肥胖。

     

    尤其说到了饮食更要注意自己的习惯,有些人喜欢吃到10分饱甚至撑,喜欢油炸、肥肉、动物的内脏、奶制品、甜点点心,带壳的海鲜等这些食物都是高血脂的高危风险族群!此外,长期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紧张也是高血脂的主要诱因。

     

    血中的胆固醇是如何来的?

    当我们吃下高固醇食物,比如像是蛋黄,是否就完全转化成血中的胆固醇,从而增加血管的负担?其实不是,食物胆固醇并不等于血中的胆固醇。15年美国农业部发表了一篇饮食指南,取消了胆固醇摄取量的上限。是因为美国的相关学会学院研究表明:【吃下去的胆固醇与血液中的胆固醇】两者关联性不再是那么绝对。

     

    人体的胆固醇主要有两大来源,大概有70%-80%来自我们的肝脏,它负责创造胆固醇,而剩余的部分则是我们食物中摄取的,所以大部分的胆固醇是人体自己生产出来的。

     

    而且人的身体是一台特别精妙的仪器,一旦摄取的胆固醇超标,肝脏就会减少生产胆固醇,让整体的胆固醇含量维持一个正常水平。

  • “鸡蛋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比较高,所以网络上有很多传言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吃蛋黄,这可信吗?”

     

    发出这个疑问的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在网上看到有一些观点认为蛋黄的胆固醇高,因此不适合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食用。他父亲得了冠心病,但是每天都吃2个鸡蛋,怎么劝都劝不动,他因此特别担心这样会加速冠心病的进展,所以才问了我上面的问题。

     

    蛋黄的胆固醇含量高不假,但是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能吃了呢?

     


    1.人们对鸡蛋的恐惧,来源于一个关于兔子的实验:


    在1913年的时候,俄罗斯的一个病理学家做了一项关于兔子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每天给兔子喂食很多的胆固醇,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这些兔子的血管普遍都出现了动脉粥样化的情况,由此得出结论吃鸡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1937年的时候,有生物学家提出,如果在吃鸡蛋的时候不吃蛋黄,就可以防止胆固醇升高,并且还能远离心血管疾病。


    一个叫做安塞•基斯的科学家本来也支持膳食胆固醇学说,但是他自己做的研究却发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即无论给参加试验的人员吃多少的胆固醇,甚至是每天吃2000mg(相当于15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的超量胆固醇,这些参与者的胆固醇好像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瑞典的一个医生拿自己做实验,最开始的时候每天吃一个鸡蛋,后来改成一天吃8个鸡蛋,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血脂不但没有升高,反而还降低了!


    兔子吃了很多的胆固醇以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那为何人吃了同样多的胆固醇,好像变化并不大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有科学家考虑可能和兔子是食草动物有关!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的情况下,兔子吃到的胆固醇是很少的,长期的进化使得兔子没有调节胆固醇的能力。但是人类就不一样了,每天本身就会制造1000~2000mg的胆固醇,这个是人体胆固醇的最主要的来源,而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


    与此同时,人类的食物中本身就含有比较多的胆固醇,长期的进化使得人体具有调节胆固醇的能力。对于这句话,可能都不太理解,这里我来解释一下。如果你吃的胆固醇多了以后,那人体合成的胆固醇就会减少;相反,当你吃的胆固醇少的时候,人体制造的胆固醇就会多一些。

     


    2.吃蛋黄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吗?每天吃多少鸡蛋合适?


    可能大家的潜意识认为人吃了多少东西就吸收多少,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不是杯子,不是说你往里面倒多少东西,杯子里就有多少东西,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摄入的营养物质之间并不一定成正比。


    上面已经说了,人体本身是具有调节胆固醇的能力的。大家估计都知道这个事实,即使有些人虽然饮食很清淡,但是血脂依然偏高,这个主要的原因是血脂的调节能力出了问题。


    人体血脂的最主要来源是肝脏合成,其次才是从食物中摄取,如果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是特别高的话,那对血脂的影响是很小的。换句话说,适当吃点蛋黄也不会引起血脂升高,更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过需要注意,虽然人体对胆固醇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调节能力,胆固醇依然会升高,胆固醇高了以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也就是说,蛋黄的太多,超出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美国


    在之前的《美国人饮食指南》中提出了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超过300mg的建议,不过后来的很多实验研究证实了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在2015年的时候美国卫生部和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就取消了每天300mg胆固醇摄入量的建议。


    实际上与人体胆固醇最相关的食物成分是饱和脂肪酸,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酸不能超过总热量的10%。对于一个70kg的成年人来说,如果每天进行中等的活动量,那每天摄入的能量在2000kcal左右,通过饱和脂肪酸获得的能量是2000×10%=200kcal。


    1g的饱和脂肪酸产生的热量是9kcal,那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酸不超过200/9,近似等于22g。一个鸡蛋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大概是1.6g,所以每天最多摄入的鸡蛋数量是22/1.6,近似等于13个鸡蛋。换句话说,你每天不吃别的饱和脂肪酸(比如动物油、椰子油、棕榈油等),每天最多能吃13个鸡蛋。


    肾脏


    不过话说回来,吃的鸡蛋太多,即便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也不太合理。人体胃肠道的吸收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量以后,那就不再吸收了,这对食物来说是一种浪费。与此同时,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吃的太多以后,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虽然单个鸡蛋中的能量不高,但是吃多了以后会使人摄入的热量增加,这会增加肥胖的概率。


    每天吃多少鸡蛋并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结合个人的情况而定。根据我国的膳食指南,在饮食正常的情况下,每周不要吃超过7个鸡蛋。对于特殊情况者标准也不太一样,老年人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重体力劳动者和青少年以及儿童每天可以吃2~3个鸡蛋、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患者每周可以吃2~4个鸡蛋。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