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认识双向情感障碍的四个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认识双向情感障碍的四个症状
发表人:张鹏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该病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发病时会出现易怒、强制性哭笑、情感脆弱、容易冲动四种种典型症状,由于该疾病会对病人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所以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及工作所必须的基础条件,这个条件也被大多数人所重视和关注,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健康,虽然它没有明显的特征,但它也对一个人的各个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很多人在患有一些精神或心理疾病后,都会对自身甚至是社会造成伤害,所以了解一定的心理疾病特征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双向情感障碍这种疾病的四个典型症状。

1、易怒。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病人,很容易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做出巨大反应,出现生气、愤怒,甚至是暴躁等一系列表现,但这种情绪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且多半是由于诸如脑动脉硬化及其他功能性神经内科疾病引起。

2、强制性哭笑。当一个人出现双向情感障碍时,很难对自己的面部表情作出控制,常常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些不由自主的表情,但病人对此却并没有什么感觉,这也是双向情感障碍症状中常见的一种。

3、情感脆弱。当患上出现情感障碍时,一个人的情绪会变得十分脆弱,常常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或者是无关重要的事而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没有办法进行控制。

4、容易冲动。这种情况是指双向情感障碍病人所表现的一种病理性的激情,这种情绪发生较为突然,表现强烈,但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与其他情感爆发不同的地方是,这种情况大多会有伤人毁物等较强破坏性的表现,但在发作之后,病人却毫不自知,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癫痫颅脑外损伤及脑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也对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患上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必要时按照医生的建议采取一定的药物进行辅助,这样才有助于病人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疾病介绍:
双相障碍是一种狂躁表现与抑郁表现并存,并交替发作的精神疾病。发病年龄不限,男女比例几乎相同;其病因还未完全明了,但是目前明确了社会环境、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对双相障碍的产生存在明显的影响,并且因素间的互相作用会导致病情的发展。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在最近几年的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它对身体还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人们的心中仿佛像是洪水猛兽一样的存在。

     

    了解冠心病的症状和表现也是很重要的,对及早治疗冠心病有着很好的帮助,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的症状,得小心留意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冠心病。

      

     

    1、胸口疼

     

    患有冠心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胸口会出现疼痛的情况。

     

    因为得了冠心病就代表人体的冠状动脉出现了损伤。也会影响到机体的供血系统。

     

    心脏会因为血液和氧气的不充足而出现疼痛的情况,严重时疼痛还有可能会蔓延到人的手臂上。

     

     

    2、恶心想吐

     

    有时当出现恶心想吐时,不少人会想到自己的肠胃不舒服,而不会联想到冠心病的情况。

     

    其实如果得了冠心病的话,会出现胸口疼痛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

     

    所以,如果你出现了胸口疼痛,并感到恶心想吐时,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不是因为患上了冠心病而导致的。

      
    3、耳鸣

     

    如果之前都没有出现过耳鸣的情况,忽然发现自己出现了耳鸣的情况的话,最好去做个检查,看看是不是因为患上冠心病导致的。

     

    因为人的耳蜗对于缺少氧气缺少血液的情况是十分的敏感的。患有冠心病的话通常会伴随耳鸣的出现。

     

    而且有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耳鸣症状会比心绞痛出现得还要早。所以,当你无缘无故出现了耳鸣,要注意提防是不是患了冠心病所导致。

     

    4、头昏

     

    因为很多冠心病患者的供血系统会存在着不少毛病。当心脏的供血不正常时,心就会加速跳动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而心脏快速跳动会消耗身体的很多能量,就很容易出现头晕的情况。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的四种情况,得小心留意是不是这是身体给你发出的警告信号,告诉你有可能患上了冠心病。

     

    如果真的患上了冠心病的话,也一定要尽早地去治疗,千万不能不把它当回事,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情况出现。

     

    介绍完冠心病带来的症状后,下面再来说说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如果你是这两类人群的话,也更加要注意对冠心病的防治工作。

      
    1、烟民

     

    据研究显示,抽烟的人患上冠心病的概率要高于不抽烟的的人,而且每天抽烟量越大,患上冠心病的概率也就越多。

     

    这是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血管造成伤害,长久以往也就会引起冠心病的出现。

     

    所以要想减少患上冠心病的风险,最好先把烟给戒掉。

      
    2、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也很容易患上冠心病。因为有高血压的话就表示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这样时间久了,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下的话,也就更容易患上冠心病了。所以如果你有高血压的话,更要做好对冠心病的防治工作。

      
    以上所说的四种症状就是患上冠心病的症状,如果你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哪些症状的话,不能不当一回事,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不是自己患上了冠心病。

     

    而对于抽烟的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则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免患上冠心病。

  • 说起抑郁症,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林妹妹的形象:整天唉声叹气,动不动就淌眼泪。像这种单纯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其实属于单相抑郁,较好识别,反倒是双相抑郁易被忽视,而双相抑郁却是青少年高发的心理疾病。

     

     

    1.什么是“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患者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有的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可怎么都不成功。听语气感觉很搞笑,一般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是故弄玄虚,但他们却真的想死。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2.双相抑郁的苗头

     

    生活中人们常有烦心事,随着时间消逝,心情也会逐渐平复。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时好时坏,病程长,通常直到病重时才被家人发现而就诊。据统计,由于患者情绪反反复复,难以识别,一般要5~6年以上才能确诊。而患者就医时如果病情缓解,症状又消失了,加上每个医生的诊断可能不同,最终平均要经过4.6名医生才能确诊。

     

    不过,即使难以识别,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双相抑郁患者多数在少年期起病,以青少年多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此外,双相抑郁常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躁狂和抑郁周而复始,就像海浪一般,情绪高涨时如同到了浪峰,情绪低落时却如跌到浪谷。如此循环往复,即使不干预,抑郁症状也会自行缓解。最重要的是,双相抑郁的发生多与生物源性因素相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大,发病时往往毫无来由,找不到具体原因或明确的导火线。

     

    3.及时治疗双相抑郁

     

     

    虽然双相抑郁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患者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

     

    就诊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是抑郁发作,医生无从判断有没有躁狂症状。为尽早确诊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向医生说明日常生活情况,否则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治疗单相抑郁只需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则需加上情绪稳定剂,把两者弄混会加大治愈难度。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改善,但均需要足够的时间。一般而言,控制症状需半年以上,此后还需维持治疗。如果每年发病一次,服药后两个周期不发病,便可暂时停药观察。但对面临较大压力或复发的患者,服药的时间应更长一点。如高三和大一的学生,或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或急需适应大学生活,即使之前已经通过服药控制住症状,此时也千万不能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影响学业。

  • 简而言之,脑梗实际上是由脑血管闭塞,脑部缺氧,而引发的疾病,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伤害。众所周知,当人们到达一定年纪后,血管内积累的垃圾就越来越多,当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给血管运输造成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而脑梗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危害性、复发性、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病。有种说法是,脑梗并不是突然造成的,因为在发生脑梗前,是有很长一段脑血管发生堵塞的过程的,而我们的头部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告诉我们脑血管的健康出现了问题。

      

     

    当“头部”出现下面这4种症状中的任何一个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是不是脑梗

     

    视力出现问题

     

    我们的眼睛距离大脑很近,当脑血管发生堵塞时,很容易导致眼部缺血,视神经受压迫,形成血栓等。导致出现视力下降,眼前短暂性发黑,看东西不清楚,视野受限等情况的发生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专业检查。有可能这是脑梗出现的早期症状之一,一定不能忽视。

     

      
    流鼻血

     

    流鼻血时,人们普遍不会太在意。但如果排除天气干燥,上火等这些因素外,流鼻血的症状依然没有好转的话,那么就要考虑去医院拍一下脑ct了。因为,当人体血压波动较大时,就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脑部血流受阻,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当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极易诱发脑部出血,危害生命。所以当出现这种症状时,也要及时就医诊断。

      
    头疼

     

    头疼是发生脑梗的众多症状之一。因为当脑部血管发生堵塞时,会造成颅内压上升,脑部缺血,以及脑部会出现痉挛等症状,引发头痛的现象。有的严重的患者还会陷入昏迷。当咳嗽用力时会加剧头部疼痛。如果当发现长期头部疼痛时。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可能是出现了脑梗症状。

     

    耳鸣流口水

     

    当脑部血流不畅,神经系统受到压迫时,会出现耳鸣和晚上睡觉的时候流口水,这也是发生脑梗前的症状。

      
    做什么事情能够预防脑部血管堵塞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现在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生活压力过大,作息时间混乱,长期以往下来,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当人体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不能按时睡觉,会导致血液循环过慢,升高胆固醇,人体的解毒和代谢功能也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管内累积的垃圾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引发血管堵塞。因此,如果想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血管,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规范饮食健康

     

    很多疾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所以饮食对于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平时一定要少吃一些含盐量高、含糖量高和高油方面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摄入到人体后会给人体代谢功能造成很大的负担,会导致血管里面的脂肪不能及时分解,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因此,为了保持人体健康,可以吃一些少盐,少油,少糖的健康食物,口味方面清淡一些。维持身体健康,保持血管干净,从摄入到人体的食物控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些伤害健康的食物要少吃。

      
    维持情绪稳定

     

    经常会听到医生对患者说:一要保持心情好,不要想太多。这是因为情绪与人们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平时经常处于负面情绪或者整天情绪波动太大的情况下。人们的身体很容易会诱发很多疾病。维持情绪稳定,也是在保护我们的血管健康。

     

    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也可以强壮人体的各个脏器。增加体内的代谢和解毒功能,有利于将血管内的各种垃圾毒素排出体外,减轻血管的负担。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可以跑步,游泳,打羽毛球等,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有助于排解生活压力,对保持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

      
    虽然脑梗是一种急性的、常态疾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早预防,早治疗,早发现的话,能够很好的降低脑梗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当头部出现上面介绍的4种症状中的任何一个时,都要及时就医,及时检查脑ct。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也要健康生活,合理规范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情绪稳定,坚持运动。

  • 癔症型人格又称表演型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一、癔症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我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现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二、癔症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定为,患者至少具有下述项目中的三项症状: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一般来讲,此类型的人格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成熟而症状减轻。但这不能保证可以不治而愈,在应激状态下还有可能发生癔病症状。

  • “医生,为何胃痛一查就是胃癌晚期了呢?”


    前两天肿瘤内科门诊来了一个50多岁的阿姨,她告诉接诊医生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胃痛。疼的时候就吃一点止痛药,停药后胃痛的症状又出现了,她觉得总靠止痛药减轻症状也不是办法,所以今天就来门诊看病了。


    医生大概了解了病人的情况后,就开了一些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提示胃癌,并且发生了多处的转移,门诊医生跟阿姨说基本可以诊断为晚期胃癌了。阿姨听了这个答案后,特别惊讶,所以就发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个疑问。


    其实,大多数的癌症早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即便有轻微的症状,很多人也不会往癌症那方面去考虑。为了让大家对癌症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1.相对来说,中老年人更易患癌,因此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根据权威的数据,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而且这个数据还有增长的趋势。


    癌症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一般来说,40岁以下的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而40岁以上的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虽然说也有年轻人得癌症的,但是总的来说,中老年人还是癌症的主力军。


    虽然,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癌症进入中晚期的时候,治疗的效果大都不是太好,而且花费也是比较大的。因此,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比较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减少花销,还能增加治愈率。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癌症早期都是没有啥明显的症状,要想依靠症状早期发现癌症是不太可行的,这个时候定期体检就很有必要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至少一年体检一次,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一年体检2次。


    很多人不愿意体检,主要考虑花销大,而且不少人觉得自己身体没有问题,所以也没有必要去体检。但是您想一想,比起癌症中晚期的花销,体检的这点费用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一些人,害怕检查,他们担心越检查毛病越多,所以干脆就不去体检,其实这跟掩耳盗铃有啥区别?体检的意义在于早点发现问题,不管你体检与否,问题都是一直存在的,它并不会因为你不体检而自愈。本来是一个可以通过体检发现的癌症,但是却有可能因为不进行定期的体检而演变成转移扩散的中晚期肿瘤。


    2.中老年人出现以下4大症状,要引起重视,该去医院检查了:


    近期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在临床上,引起体重减轻的疾病不仅仅包括癌症,还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如果中老年人在近期出现了明显的体重下降,那就需要排除是否是癌症在作祟,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了。


    我们都知道,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它在增殖的过程中肯定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的。


    癌症体积小的时候,它可以依靠附近的组织“接济”存活,但是随着肿瘤体积的变大,周围的组织就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了。这个时候,癌症就会想办法“制造”出很多血管,以此来和人体抢夺营养和能量。


    与此同时,癌症在增殖的过程中会产生某些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癌症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近期体重出现明显的下降。


    原因不明的疼痛:癌症在扩散、转移的过程中会侵犯、压迫周围的组织,所以可以引起某个部位的疼痛。


    癌症引起的疼痛和一般的疼痛不太一样,它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一般来说,服用一般的止疼药效果不好,或者压根就没有效果。在开始的时候,疼痛主要是隐痛或者钝痛,夜里比较明显。随着癌症的进展,疼痛逐渐加重,直到让人难以忍受。


    癌症引起的疼痛可以是全身疼痛,也可以是关节疼痛,很多人出现疼痛的时候,就去吃一些止痛药止痛,殊不知这样做会掩盖病情,从而容易耽误治疗。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那就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某个部位的肿块:当中老年人朋友的身上突然出现肿块的时候,可以先自我做一些简单的评估,比如按压肿块看看是否有疼痛、肿块是否能推动、质地如何、是否有波动感、是否边界清楚、移动度如何。#健康科普大赛#


    一般来说,如果按压肿块有疼痛、边界分界清楚、移动度大,那就不考虑恶性的。不过这种评估并不是太准确,具体的还是需要取一块做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良恶性。


    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身体有肿块,就特别担心是癌症,其实这个不一定的。有不少肿块都是良性的,而且对身体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比如脂肪瘤、纤维瘤等。


    不过需要注意,中老年人发现某个部位出现了肿块,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去医院排除恶性肿瘤。


    大便带血:在临床上,引起大便带血的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痔疮,它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间断性便血,而且便血多是鲜红色的。


    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大便带血同时合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比如大便变细、不成形等)、排便总感觉排不尽等症状,就需要高度怀疑肠癌了。


    一般的检查是比较难以发现肠癌的,比较准确的检查方式就是做肠镜。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了持续性的大便带血,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今年在中国的主题是“很高兴走近你”。与世界自闭症日、国际糖尿病日等健康日相比,人们对“双相障碍日”及双相障碍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多。在3月29日召开的“很高兴走近你”世界双相障碍日媒体发布会,多位专家共同拨开围绕在双相障碍上的迷雾。

      双相障碍位列精神疾病TOP3 不易识别

      说起精神疾病,人们首先想起的通常是分裂症、抑郁症等,对双相障碍知之甚少。

      “双相障碍这个疾病是精神障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如果说我们弄个排行榜的话,它一定是可以进前三位的。” 深圳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双相及相关障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铁榜教授如是说。

    刘铁榜教授发言_副本

    (图为双相及相关障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铁榜教授)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重性精神类疾病,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5-19岁最为高发,患者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0倍,梵高、马克吐温、普希金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患有该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但这类患者从首次发病到获得治疗的平均时间约为10年。

      患有双相障碍的名人创造出了流芳百世的作品,似乎为这种疾病增添了一丝丝魅力,但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梵高、海明威等患者最终都选择自杀。刘铁榜教授表示,双相障碍对患者本人、社会以及家庭的破坏性也是非常大的。

      来自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陈俊坦言,双相障碍在中国,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也好,都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尤其是在公共健康这块,对于老百姓来说,对这个疾病还不了解,需要去推广。

      因为认知低,这种疾病似乎远离人群。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王向群教授表示,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在我们的人群当中,患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一份国际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双相障碍患病率达到4%,比平均水平高一倍,而深圳是全国最高的,是1.5%。刘铁榜指出,双相障碍离我们很近,“分裂症我们在稍微接触后,我们就能够了解,这个人不太正常,可双相障碍悄悄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有时候不大容易识别它”。这种“近”就像我们在国外不大容易分辨出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一样。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 整体可治可控

      谈及双相障碍的治疗,刘铁榜教授表示,这是一个持续终生的疾病,一旦患了这个疾病,完全痊愈比较困难,但整体是可治、可控的,目前已经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到健康状态。

    媒体问答_副本

    (图为发布会上嘉宾回答现场提问)

      但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所有方法,但在诊治过程中,双相障碍面前有不少难题。比如,因为双相障碍患者更多的表现是抑郁,所以这类病人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非常高。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资料显示,双相障碍误诊为抑郁症的有60%。

      “误诊为抑郁症就是只看到他情绪低落的一面,没有看到他情绪高涨的一面,所以认为他就是抑郁症。”刘铁榜教授表示,一旦误诊为抑郁症,给予患者抗抑郁治疗,将会导致疾病复杂化。

      第二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将在今年年内发行,其中包括对临床医生指导双相障碍患者用药的指导。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博士表示,双相障碍患者何时用抗抑郁剂治疗,何时用心境稳定剂治疗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掌握的,最终要交给专业医生来决策。

      另外,由于15-19岁是该疾病的高发期,但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也是青春期的孩子折腾、动荡的时候。那么,某个孩子到底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还是异常的病态呢?刘铁榜教授表示,这是容易发生误诊的地方之一。他建议,当家长觉得孩子处于很动荡不安的时候,应及早的咨询专家。

      此外,专家还提醒,公众应学会辨别正常的烦恼与双相障碍之间的区别。刘铁榜表示,正常的烦恼一般发生在一些处理不了的事情之后,如果某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反应过于大,或者再事情解决后,情绪依然很重,就可能是一种病态。

      “该忧伤的时候忧伤,该兴奋的兴奋,他不是这样的,那我们就要考虑到他是不是一种异常。”刘铁榜表示,这是一种自我诊断的方式,帮助人们及时到医生那边去,最终双相障碍可以像乳腺癌一样,群防群治,误诊、漏诊数字随之减少。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什么是“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指医生看病不仅仅关注心血管有没有器质性的病,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注意患者有没有焦虑、抑郁,包括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注意患者的睡眠情况。

     

    1、焦虑/抑郁绝不仅仅是情绪的激亢或低落。

     

    它们会导致人体某些部位的不适,即“躯体化症状”。最常见的躯体症状在身体的两个部位:一是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悸、出汗、气不够用,一个经典动作是喜长出气。惊恐发作时可夜间有濒死感,而反复到急诊就医。医患双方遇到这种情况都首先想到心脏病和心脏科,尤其心血管专科医院。第二个易发生“躯体化症状”人体部位是腹部,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一有便意,马上要上厕所,等不及,水样便)。这种临床表现的患者就诊的科室自然是消化科。

     

     

    2、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

     

    心血管病与其他慢病的发生发展受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而“西医”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就是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忽视疾病的心理因素,加上分科越来越细。相当一部分医生看病是“盲人摸象”“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因胸闷胸痛,上来单刀直入,想到的就是心绞痛,还都是不稳定的。问诊三句半,上来就是冠状动脉CT,发现斑块就造影。一通地造,“深挖洞,广积粮”。如查了一圈,全正常,就说是血管痉挛。腹部不适,就做胃镜、肠镜。严重浪费医疗资源,而解决不了病人的疾苦。

     

    3、一例因强烈情感刺激引致的焦虑急性发作。

     

    北京一所大学的一位即将毕业,已与同校同学订婚的女生,突然接到男方通知,说自己是同性恋,要解除婚约。女孩十分痛苦,同时频繁胸痛、胸闷、心悸、大汗,夜间憋醒,有濒死感。一周内五次到专科医院看心脏急诊。每次检查全部正常。这是一例根本没有心血管病,因强烈情感刺激引致的焦虑急性发作——惊恐,却多次去看心血管急诊。后在我的双心门诊明确诊断,经抗焦虑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4、“病症分离”。

     

    不少患者平时毫无不适,没有胸闷、胸痛。当下冠状动脉CT做的泛而滥。查出不少“肌桥”,一些狭窄不重,尤其临界(狭窄70%-80%)的病变。医疗信息不对称,一些极其荒谬的信息传播的家喻户晓:“狭窄到了70%,一定要放支架,不放随时可能心肌梗死或猝死。”“支架能预防心肌梗死”(支架根本不可能预防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必要时的药物)。CT检查前毫无症状的患者知道了CT结果后,听到看到这么多负面可怕信息,开始心有不安、纠结。不想安支架,又怕不放将来出事,这就出现了“虑病”的焦虑。于是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症状。这种症状与CT的发现本不相关,我将之表述为“病与症”的分离。而目前常态医学模式把不相关的病与症混为一谈。导致过度支架。因症状不是斑块引起的,支架后更痛苦。

     

    5、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

     

    接受了支架/搭桥手术、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支架将来会出什么问题、搭桥能管多久、起搏器后注意事项、能不能运动,能不能开车乘飞机……心中无数,心里没底。网上查出的都是令人不安,甚至恐惧的坏消息。我从自己的半个多世纪学医从医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对疾病和经受的治疗心里没底给患者带来的焦虑/抑郁,及其产生的反复胸痛、胸闷、气急的难受程度远远超过疾病本身。

     

    6、支架术后患者的心理阴影普遍存在

    而在做支架的科室

    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普遍缺失。

     

    有些患者对用抗焦虑/抑郁药有顾虑,怕药物依赖、吃上停不掉、也担心副作用。实际上,和其他药一样,在医生指导下,医患沟通互动,抗焦虑/抑郁药也是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也有抗焦虑/抑郁的效果。双心医学的温馨服务让众多支架后的患者去除了心理阴影,让人生重新充满阳光。虽然双心医学至今没有医保支持,但越来越壮大的双心医生队伍在双心医学实际中充分体验到这种服务以低的医疗成本,为患者更大程度上解除疾苦,收获的是医生职业的幸福感、价值感和成就感。每个从医者只有认认真真学些精神心理常识,才能更好体贴理解患者的病痛,尊重患者的感受。从我在国内首先提出双心医学已22年了,这是我当医生以来,一次对医学理解的颠覆性转变,也是今天拓展为慢病防控五大处方的基础。

     

     

    7、总    结

     

    (1)焦虑/抑郁决不限于精神情绪的起落,它们会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不适,最常见部位在胸腹部。容易误诊误判为冠心病心绞痛或胃肠疾病;

     

    (2)有些患者体检冠状动脉CT筛查发现的轻度至临界(狭窄70%-80%)病变并非都与患者自觉的胸部症状有因果关系,是一种“病(变)和症(状)分离现象。而现在医生问诊普遍粗犷,三言两语或三句半,就果断下结论是冠心病心绞痛,并且普遍不做成本低的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我国这么多人口5百万至上千万的地市级医院和数量更大的县医院热衷于和大医院攀比,购置血管造影机、CT与磁共振这些“摇钱树”。运动心电图设备或缺失或年久失修。仅根据造影发现的解剖学狭窄程度就上了支架。有的患者生动地描述:“支架前有胸痛,支架后,痛不欲生。”

     

    (3)如何鉴别焦虑/抑郁所致胸背部不适与心绞痛呢?心绞痛持续时间为数分钟,焦虑/抑郁所致胸部不适或过短(几秒钟或一两下),或过长,可达数小时至数日。心绞痛常在运动进行中发生,焦虑/抑郁所致胸痛往往运动起来不发生或反而减轻消失。焦虑/抑郁常伴有一些其他表现,如急躁心烦或情绪低落,对以往有兴趣的事失去兴趣。怕处于狭小封闭空间,如电梯。不敢乘飞机。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或早醒。总觉气不够用,喜长出气;

     

    (4)冠心病患者可同时存在心绞痛和焦虑/抑郁所致胸部不适两种情况,应注意鉴别,双心服务,综合治疗;

     

    (5)有些焦虑/抑郁患者的躯体不适可主要表现在胸部,有的主要表现在腹部,有的两个部位都有;

     

    (6)有些根本没有心血管病者可有焦虑/抑郁所致胸背部不适,长年在心内科就诊;

     

    (7)老年人既常有心脑血管病,也常因孤独、操心、睡眠障碍有焦虑/抑郁。我们往往关注了与临床上表现的头晕、乏力、心悸、胸闷、胸痛、后背痛无关联的CT发现的腔隙脑梗、冠状动脉狭窄不重的斑块和颈动脉超声发现的轻度斑块,而忽略忽视了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焦虑/抑郁导致的“躯体焦虑”。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结果是“手到,病难除”。相当一部分患者药没少吃,支架没少放,症状非旦不减轻,反而越治越重!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最主要的症状为注意障碍,同时伴有活动过多和冲动、学习困难、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品行障碍,多影响学习、工作等。

     

     

    一、注意缺陷


    注意缺陷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常半途而废。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轻度注意缺陷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

     

    二、活动过多


    活动过多主要表现为过分不安和(或)小动作多,患儿行为幼稚,与其年龄不相符,常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多动有两种类型:持续性多动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严重。境遇性多动,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三、冲动


    情绪不稳,易激惹,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即使知道会导致不良后果却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常伴并无明确目的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动作,表现幼稚,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唐突、冒失,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四、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五、神经系统异常


    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症,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 孤独症的主要症状,目前仍以Kanner三联征为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刻板行为重复。近年来在其认知功能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如交会性注意、心理推论及执行功能等。

     

     

    一、孤独症患儿的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缺乏社交凝视、微笑和依恋、交会性注意缺陷、不能进行正常游戏、不能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建立伙伴关系等。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第二大主症,表现为语言表达障碍、语言理解障碍、缺乏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自言乱语等。
    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孤独症患儿另一显著特点是行为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日常生活习惯的刻板化、过分专注于某些事物、行为和情绪异常等。


    2、其他症状

     

    认知缺陷:主要表现为智力问题、注意缺陷、心理推理缺陷等。
    感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或过敏、特殊感觉偏好等。
    其他:部分患儿出现多动、自伤、攻击等行为。痛觉可能迟钝,而对某些声音却过度敏感,约3/4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但患儿能力发展可能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1/4~1/3患儿会出现癫痫。


    二、孤独症患儿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

     


    智力发育障碍:多数孤独症共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智力发育障碍,而漏诊了孤独症。鉴别要点是孤独症的语言发育和交流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患者的智力发育水平,并有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的临床表现。智力发育障碍患者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与智力水平相称,智力发育全面低下。
    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患者的一些临床表现,如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刻板行为以及伴有的自伤行为、冲动行为等症状,容易与儿童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混淆。但孤独症起病于发育早期,一般在学龄前,存在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低下、语言发育延迟等临床表现,药物对患者的核心症状治疗无效。儿童精神分裂症在学龄期以后起病,发病前心理发育正常,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幻觉、思维破裂、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据这些特点相互鉴别。
    Rett综合征:Rett综合征患者人际交流少、语言表达能力差等临床表现与孤独症类似。鉴别要点在于Rett综合征患者多是女性,以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等运动技能和智力进行性衰退为临床特征,并有明显脊柱侧凸或后凸、生长发育迟缓等躯体症状和体征。

  • 这个夏天,我们终于等来了《乐队的夏天》。今年的大波浪乐队火了一把,火的是《No Such Disease》这首直击灵魂的歌,火的更是乐队主唱李剑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身份。舞台上的李剑就像是一个疯狂的天才在表达自我,引起了乐迷们的强烈崇拜。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也因此进入了很多人的视野。

     

    同样,数学家、诺奖得主纳什也是一名精神分裂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曾被人问道:“怎么会相信有外星人招募了他去拯救世界呢?”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对于超自然存在的想法和我的数学想法是以同样的方式浮现于脑海的,所以当然得严肃对待了”。

     

    双相情感障碍显露出来的种种正面效应,让它又被称为“天才病”。

     

    “天才病”有什么好?

     

    把双相情感障碍叫做天才病,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名人太多了。

     

    除了纳什,画家中的梵高和马克·罗斯科,小说家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海明威,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的典型例子。当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注意到蓝色霉菌在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时,他并没有把培养皿往高压灭菌锅里一扔了事,相反却从中发现了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虽然天才们的精神状态受到了影响,但他们聪颖睿智,天赋异禀。他们或是音乐神童,或者具有超人的感知力。在这些名人的影响下,以至于当我们说起天才,“疯子” 这个词在很多人脑海中也会一闪而过。

     

     

     

    到底是什么让“天才病”赋予天才们别样的智慧呢?

     

    我们生活中可能常听到很多艺术天才们漫不经心地说,他们的灵感源于不小心听到的一段对话或者看到的小事。2014年迪恩·基思·西蒙顿在《The Wiley Handbook of Genius Wiley-Blackwell》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基因上具有更高精神分裂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更有可能从事创造性较高的职业,比如音乐家、画家、舞蹈家和作家等文艺工作。这种倾向于去关注一些看上去不相干的东西的能力,被称为“认知抑制解除”。

     

     

     

    那是不是任何人拥有这种能力都能成为天才呢?别高兴太早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就表示:高智商和“认知抑制接触”需要结合出现,才能出现天才般的创造力。

     

    一言不合就割耳朵的“天才病”

     

    “天才病”看起来就像是一种让人无比羡慕的超能力,但是现实却很残酷。

     

    双相情感障碍可怕的地方在于,患者展现出来的联想加快和创造力只是躁狂或轻躁狂的一种发病表现,但更多时候它带来的却是精神机能障碍。依据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的定义,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形式十分多样: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 + 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 + 抑郁发作。

     

    也就是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兼具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而且两种状况还会反复交替出现,像是大脑中两个极端的小人在拉扯自己。在抑郁时,他们感情麻木、心情低落、思维迟缓,任何人都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不能靠近;躁狂发作时,他们情绪高昂、易怒、随时准备大发雷霆,或出现明显的精力旺盛的情况,行为鲁莽冲动不计后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较单相抑郁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

     

     

     

     

    比如画家梵高一直都是疯疯癫癫的,他总是歇斯底里地咆哮、怒吼,吃颜料,喝松节油,还切下了自己的耳朵。在冷静的时候,他却好像无比清醒,表示:“我好像病入膏肓了”;作家凯鲁亚克则是酗酒成瘾,长期饮酒让他的大脑一直处在混沌、幻想和情绪激动之间,但他却把纠结、疯狂的内心活动写进了小说里,虽然带来了饱满的创作激情,却让他在47岁时早早离世了。

     

    而轻躁狂作为表现较轻的症状,因为一般不会出现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忽略了,最多可能以为患者只是在闹脾气。但事实上,76%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轻躁狂的表现,并且在我们身体里埋下了精神障碍的种子。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下,不仅患者本人十分痛苦,周围的亲人、朋友的正常生活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患上天才病,还有救吗?

     

    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但已经可以限定在遗传、后天消极环境以及自我反刍几大因素之中。因此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预防:

     

    1. 关注直系亲属确诊患者

     

    事实上,如果父母当中,有一个人有双相情感障碍,子女的患病率就会高达25%。因此,一旦发现这类高危人群有相应的症状出现就应该及时规范治疗。

     

    2. 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生活中碰到让自己无法走出来或郁闷的事情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协助,帮助自己进行心理疏导,不要在低落的情绪里越陷越深。

     

     

    双相情感障碍也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1.  服药治疗

     

    不少患者经过药物后能拥有和维持幸福完整的人生。但研究显示,即使在最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下,患者的复发率也高达40%以上。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有精神病患者因为不按时服药而导致复发的情况。

     

     

    2. 辅助治疗

     

    除了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还应联合多种治疗策略促进患者的康复,比如需要患者、家属、其他社会关系人的协作与配合。只有多方参与,才有可能保证有效和持续的治疗,争取更好的康复。

     

    无论是音乐家、作家还是画家,他们看起来患上了赋予超能力的“天才病”,但它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疾病,背后隐藏的痛苦和酸楚只有患者本人最清楚。

     

    如果你最近感觉到了比较严重的情绪波动或情绪压抑,可以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向专业医生获取调整心态的有效建议。未来的路还很长,Dr.京一直在这里,伴你走过健康的人生。

     

  • 您好,今天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线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因为最近情绪波动较大,我感到有些困扰。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定、失眠和易怒等。

    医生在了解了我的症状后,建议我去精神科就诊。我有些惊讶,因为之前我以为我的问题是普通内科疾病。医生解释说,我的症状更像是双向情感障碍,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医生没有处方权限,他告诉我需要去医院就诊。我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能理解。医生在咨询结束后,还特意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我对医生的服务满意,可以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咨询让我感到很温暖,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虽然我还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但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那天,我通过线上问诊平台,预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屏幕对面,是那位温柔而专业的医生***。

    “您好,我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医生的声音温和,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我向***医生讲述了我的担忧。我的朋友小张,他最近情绪波动很大,有时兴奋得无法入睡,有时又陷入深深的抑郁。我担心他可能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她告诉我,双相情感障碍的确是一种需要关注的精神疾病,但并非不可治愈。她详细解释了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以及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小张可能确实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医生说,“但为了确诊,建议他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我询问了关于治疗的问题,***医生告诉我,药物治疗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手段。但她也强调,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剂量。

    在沟通过程中,我感到***医生不仅专业,而且非常关心患者。她不仅解答了我的问题,还给予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帮助小张调整作息,如何帮助他进行心理调适。

    最后,我向***医生表达了我的担忧。我担心小张会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治疗。***医生告诉我,她完全理解小张的担忧,但她也强调,药物治疗并非洪水猛兽,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对双相情感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如何帮助小张。我衷心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您好,我是张博宇医生,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因为我知道,我的病情需要医生的指导,但我却只能通过网络这种方式来寻求帮助。

    医生询问了我一些问题,关于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我详细地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睡眠质量等。医生很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告诉我,我之前确诊的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继续用药治疗。

    医生给出了一个详细的处方,包括奥氮平和丙戊酸钠缓释片。他告诉我,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我稳定情绪,改善睡眠。

    然而,当我询问是否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开药时,医生告诉我,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只能线下购买。这让我有些失望,但我还是决定按照医生的指示,让家人帮我购买。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非常关心患者的感受。他提醒我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用药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时立即停药并复诊。

    虽然我无法亲自见到医生,但通过互联网医院,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关怀。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过上正常的生活。

  • 那天,我独自坐在电脑前,心中满是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让我难以出门就医,而线下医院又因为疫情管控而难以预约。就在这时,我发现了这家名为“健康在线”的互联网医院。

    我鼓起勇气,向一位名叫“刘医生”的专家咨询。刘医生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我的药物可以调整,并推荐我去心理咨询服务。

    随后,我在刘医生的指导下,在线上完成了药物调整的申请。很快,我就收到了刘医生的回复,他告诉我,我的药物可以调整为“希德”每天三次。

    在刘医生的推荐下,我预约了心理咨询专家余萍。虽然因为排班问题未能及时就诊,但我通过线上咨询,也得到了很好的帮助。余萍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倍感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病情逐渐好转。我开始适应新的药物治疗,并在心理咨询中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这一切,都离不开刘医生和余萍医生的帮助。

    虽然我与刘医生和余萍医生未曾谋面,但他们的专业和关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 今天是个晴朗的上午,我带着一丝忧虑来到了线上问诊平台。自从我的爱人因为情绪波动较大,被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后,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们找到了一位名叫王大夫的精神科专家。

    王大夫耐心地听我描述爱人的症状,得知她一直在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后,他立刻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剂量应该减半,丙戊酸钠则继续按照原剂量服用。对于爱人的担忧,王大夫安慰她,适当的调整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在讨论过程中,我爱人还提到了奥氮平片和脑起搏器。王大夫解释说,奥氮平片可以用于治疗失眠,但不是首选药物。至于脑起搏器,由于目前精神障碍的治疗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所以不建议使用。对于磁弧刀,王大夫也表示,它的意义不大。

    最后,我们询问了药物的服用时间。王大夫建议晚上服用,这样可以帮助爱人更好地入睡。在结束问诊前,王大夫还提醒我,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应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与王大夫的线上交流,我感到非常放心。他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医德高尚,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 我的医疗之旅:理解与支持

    那是一个周末,我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而感到焦虑。发病的时候,我竟然开始胡言乱语,让家人担忧不已。在他们的坚持下,我被送进了医院接受治疗。

    在医院里,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和蔼的医生。她耐心地听我讲述病情,告诉我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症状控制之后,才能慢慢恢复自知力。虽然我对她的建议有所怀疑,但她始终用温暖的笑容和专业的态度鼓励我。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开始规律服药,病情也逐渐得到了控制。然而,我始终无法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总是认为自己没有病。每当这个时候,医生都会耐心地为我解释,告诉我自知力的恢复需要时间,因人而异。

    医生告诉我,双相情感障碍没有昏迷或清醒的说法,它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我开始理解,治疗不仅仅是为了控制症状,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让我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逐渐养成了每天服药的习惯。虽然自知力并没有完全恢复,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治疗,我终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医生的品质。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关怀,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 那天,我独自一人坐在家里的小屋里,心中充满了困惑与疲惫。我已经两年了,每天都感到异常的疲惫,失眠成了我每天的噩梦。我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再感兴趣,甚至对曾经的爱好也提不起兴趣。有时候,我会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试图向妈妈倾诉,但她总是认为我只是心情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决定去找医生寻求帮助。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医生***的耐心和细致让我感到温暖。她首先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详细地了解了我的生活状况。我告诉她,我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甚至尝试过吃安眠药。她没有惊讶,也没有责备,只是静静地听着,给我一种安全感。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医生***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不断地与我沟通,了解我的病情变化。她告诉我,我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并给我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虽然我一开始对这种病感到陌生,但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我逐渐了解了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我开始尝试与朋友交流,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感到疲惫和烦躁,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默默承受,而是学会了寻求帮助,学会了与医生沟通。京东互联网医院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越来越好。

  • 那天,夜幕降临,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星空,心中满是焦虑。自从患上双相情感障碍伴强迫思维,我的生活变得不再平静。药物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丙戊酸镁缓释片、氟伏沙明、氯氮平、利培酮、氯硝西泮,它们成了我每天都要服用的伙伴。然而,这些药物并没有完全解决我的问题,晚上入睡困难,尽着睡不着觉,成了我最大的困扰。

    在我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通过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详细了解了我的用药情况。在对话中,他不仅关心我的病情,更关心我的生活,他告诉我,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

    医生为我调整了治疗方案,增加了氟伏沙明的用量。虽然一开始我还是无法入睡,但医生告诉我,这是治疗焦虑情绪的一个过程。他鼓励我要有耐心,相信药物的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治疗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睡眠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我开始尝试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这些都有助于我放松心情。医生也建议我多运动,少吃油腻食物,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通过线上问诊,我不仅找到了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找到了生活的信心。我感激那位医生,是他让我明白了,面对疾病,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更要有关心。

  •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那间熟悉又陌生的房间,那是我与***医生约定的线上复诊时间。自从2022年1月6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以来,我就成了她的一名复诊患者。

    屏幕那头,***医生温柔地问我:“您好,您已确诊过此疾病并使用过该药,且无过敏史、无相关禁忌症和不良反应,请问您是否还有其他的信息需要补充?”我简单地回答了她,心中却涌起了感激之情。她总是这么细心,从未忽略过我的每一个细节。

    紧接着,她为我开出了新的处方,并详细地解释了每一项药品的用法和用量。我看着屏幕上的处方详情,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她不仅关心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生活,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各种疑问。

    在用药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每当这时,***医生总是及时地出现在我的线上咨询中,为我排忧解难。她告诉我:“用药前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两部分,排除用药禁忌后再使用。如在用药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用药并到线下医院找我复诊。”她的叮嘱让我倍感安心。

    不久前,我发现碳酸锂开不了,担心病情会因此受到影响。***医生得知后,立刻为我调整了治疗方案,还是按照之前的方式给我开了药。她的细心和专业让我深深感动。

    收到药品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医生的耐心和关心,让我在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中不再孤单。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周五下午,我坐在家里,心情有些低落。作为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这种情绪波动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这次我决定不再默默忍受,而是打开手机,预约了线上问诊。

    在线上,我遇到了一位***医生。她态度温和,耐心询问了我的病情,并详细询问了我的过敏史、用药情况等。她不仅关心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心理状态,让我感到很温暖。

    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医生为我开具了处方,并详细解释了用药的剂量和注意事项。她告诉我,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但需要我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用药后,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心情逐渐稳定,生活也恢复了正常。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它让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此外,我还发现,线上问诊的医生都非常专业,他们不仅了解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建议。这让我对互联网医疗充满信心。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还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爱和温暖。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像我这样的患者从中受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