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患者,都需要吃阿司匹林吗?什么情况下应该开始吃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都需要吃阿司匹林吗?什么情况下应该开始吃阿司匹林?
发表人:张新华

高血压患者除开降血压,还应合理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适合服用阿司匹林,部分患者长期服用甚至可增加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的风险。那么,高血压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患者长期服用可显著降低血管堵塞风险,是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一线药物,因此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彩超提示有不稳定斑块形成,或冠脉造影提示有狭窄超过了50%或不稳定斑块形成,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其次,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或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肥胖、肾功能损害)时,未来发生心肌梗死与脑梗死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也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因此,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关键在于评估能否获益于阿司匹林,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均需服用阿司匹林,若无法从阿司匹林获益,则没有必要长期服用,因为阿司匹林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于获益空间较小的患者而言,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冲淡了带来的益处,不建议服用。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需注意,首先应控制好血压。高血压与阿司匹林均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控制血压达标可降低相应风险,所有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用药期间均应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其次,易出血体质的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在关注脑出血的同时,高血压患者应同时关注消化道损害。消化道损害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尤其是消化道溃疡,属于阿司匹林的禁忌症。

 

同时,在用药期间也应注意,若出现解黑大便,在排除进食动物血旺、服用铁剂等特殊情况,说明可能出现了胃肠道出血,出血量可能已达50ml,应及时就诊专科医生,复查大便隐血试验以明确病情;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了乏力、口唇与甲床苍白,为贫血症状,通常也由消化道出血所致,在查大便的同时,应复查血常规。


综上,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通常情况下,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风险较高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包括有严重颈动脉、冠脉病变的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患者。用药前以及用药期间,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出血高风险的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否则可能增加脑出血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红枸杞,但是对黑枸杞的了解却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不敢轻易食用黑枸杞。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要有所忌口,以免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不断加重,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否可以食用黑枸杞呢?其实高血压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黑枸杞的,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之所以说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黑枸杞,是因为黑枸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以及活络止痛等多重功效,中医上常将黑枸杞用于治疗痢疾、泌尿系炎症以及风湿等病症。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大都是原发性的,这种病症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原因,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与遗传、肥胖、工作压力过大以及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为了有效缓解病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而黑枸杞具有降压的功效,因此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黑枸杞的嫩叶可作为枸杞茶饮用,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钙质、铁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降低血压、降血糖以及降血脂等多种功效,中老年人适量饮用枸杞茶则能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肝脏的效果。不仅如此,适量饮用黑枸杞茶还能有效抵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非常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都了解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吃黑枸杞了吧!黑枸杞具有清热解毒、活络止痛以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适量食用黑枸杞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是具有一定的帮助的。不过,各位患者在食用黑枸杞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按量食用,以免适得其反,继而加重高血压的病症。

  • 叶酸,是我们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抗贫血药,经常用于叶酸异常性缺乏所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最近一段时间,有传言说高血压患者也要补充叶酸,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内科专家就来带你走进真相。

     

    高血压在我国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发病基础,目前已经有2.9亿~3亿的高血压患者出现在我国,约71%的脑卒中发病和54%的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有关系。

     

    其中,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我们可以将其简称为Hcy血症,高Hcy血症和高血压在脑卒中的发病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因此,我们将那些伴随着高Hcy血症出现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

     

    据目前一些临床资料显示,叶酸的补充能够很好地帮助机体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而减弱其和高血压的协同作用,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出H型高血压呢?

     

    由于现在医学界对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因此各国对于H型高血压的评判标准是不尽相同的。

     

     

    正常来说,人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浓度为5-15微摩尔每升,当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小于10微摩尔每升时,我们认为比较安全。

     

    当其浓度超过10微摩尔每升时,随着浓度的升高,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高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到底什么关系呢?

     

    通常来说,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和叶酸的消耗水平是呈现负相关的,当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时,可能意味着体内出现了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缺乏。

     

    当然了,吸烟行为,或者是一些基因遗传性疾病也都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们来说,该如何采取措施来补充叶酸呢?

     

    如果患者确诊了H型高血压的话,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叶酸药物。

     

    除此之外,还可以摄入一些富含叶酸的食物,比如说动物的肝脏、绿色的新鲜蔬菜、豆浆、五谷杂粮一类的。

     

    除此之外,H型高血压患者服用叶酸进行治疗的剂量和疗程是多少?
    据有关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显示,一天服用0.8毫克的叶酸能够最好的减低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如果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太高,或者是出现了肾脏疾病,就需要考虑加大叶酸的每日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叶酸并不是短期性就能达到效果,需要补充超过3年的叶酸才能真正地降低脑卒中疾病发生的几率。

     
    总而言之,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疾病都需要补充叶酸,H型高血压才是最需要补充叶酸的,在补充叶酸之前,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找专业的医师寻求诊断。

     

    确诊之后,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叶酸,一旦出现异常的用药反应,务必及时的停药。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但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趋向于年轻化。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很多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都和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又不像感冒一样可以痊愈,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就需要终生服药,服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别的脏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高血压和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根据一些调查,发现父母之一的高血压的其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父母都有高血压的,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有人对此做了研究,发现这类人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高于正常人,要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临床上主要的升压药物。


    吃的太咸:很多调查都显示北方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人,追寻原因发现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北方人吃饭普遍种口味,而南方人吃饭更偏向于清淡。如果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2mmHg和1.2mmHg。很多人觉得吃的咸并不是高血压的病因,但是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了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吃的咸,这些钠离子就会进入血液,根据高中学习的物质从渗透压低的地方向渗透压高的方向移动,就会有很多水分进入到血管中,而且人口渴的时候也会喝很多的水,血管的容积和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长时间的高盐饮食肯定会诱发高血压。


    肥胖:现在很多人都不在为温饱发愁,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而且现在的食物能量都比之前的高,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肥胖。长期的肥胖会造成胰岛素抵抗,也就是指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胰岛细胞拼命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够造成水钠潴留,从而引起高血压。


    其他:包括精神压力大、熬夜、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避孕药)、吸烟、喝酒、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2.喝什么茶可以降低血压?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西药都是不能长期吃的,怕有什么不良反应,于是就寄希望于中药,很多有慢性病的人会同时吃一些中药,比如三七粉。


    可能一些中药确实有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是要明白中药里面含有的降压成分其实是很少的,如果想利用中药控制血压,那需要吃很多中药。但是需要注意,很多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比如损害肝脏、肾脏等,现实中有不少人私自服用中药造成了肾衰竭,这类事情发生的情况并不算少。


    我之前看到网上说的很多茶都有降低血压的效果,很多人也因此信任这种广告,甚至用喝茶来控制血压。我们需要注意,即便某种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也不能就单纯靠喝茶降低血压,喝茶只能作为降低血压的辅助方式。确诊高血压以后,需要按时吃药,经常测量血压。


    如果非要问我什么茶能降低血压,个人觉得大多数茶都可以,只不过降低血压的强弱不同。因为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喝茶可以保护心血管,延缓血管的老化,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 由于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其引起的死亡率也在快速上升。阿司匹林作为百年老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一直无可动摇。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但许多患者可能并不清楚,阿司匹林哪些人必须吃?哪些人可以吃?哪些人又不能吃?本文一次说清楚。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增多、活化和聚集是导致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基础,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将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的环氧合酶I丝氨酸残基乙酰化,最终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从而起到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显著增加了出血风险,因此在决定使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充分评估其治疗获益是否大于出血风险。

     

     

    哪些人必须吃呢?

     

    1.冠心病

     

    包括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必须服用阿司匹林。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如无禁忌症,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mg/d,如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可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

     

    2.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无论是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卒中,或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证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

     

    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防止梗塞范围扩大,改善预后,所以应在发病后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mg/d,急性期后50-325mg/d。

     

    4.外周动脉性疾病

     

    如果有症状的外周动脉性疾病如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酸胀、乏力或疼痛,甚至因外周动脉缺血引起肢端溃疡坏死,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325mg/d。

     

      
    哪些人可以吃呢?

     

    适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人群,可以吃阿司匹林,具体有以下人群:

     

    1.年龄在55岁以上的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

     

    2.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以下至少1项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3.评估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0%的人群。

     

    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但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的至少2项: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04mmol/L。

     

    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6.如上述条件均不符合,但存在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哪些人不能吃呢?

     

    1.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

     

    部分人对阿司匹林过敏,服用可能会导致阿司匹林哮喘,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有活动性出血的人

     

    处于脑出血或者胃肠道出血急性期时,服用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危险,并不利于止血,因此这部分人不能吃阿司匹林。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年龄≥70岁、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药物、有胃肠道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5期或者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因为获益低于风险。

  •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但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趋向于年轻化。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很多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都和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又不像感冒一样可以痊愈,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就需要终生服药,服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别的脏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高血压和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根据一些调查,发现父母之一的高血压的其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父母都有高血压的,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有人对此做了研究,发现这类人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高于正常人,要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临床上主要的升压药物。


    吃的太咸:很多调查都显示北方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人,追寻原因发现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北方人吃饭普遍种口味,而南方人吃饭更偏向于清淡。如果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2mmHg和1.2mmHg。很多人觉得吃的咸并不是高血压的病因,但是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了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吃的咸,这些钠离子就会进入血液,根据高中学习的物质从渗透压低的地方向渗透压高的方向移动,就会有很多水分进入到血管中,而且人口渴的时候也会喝很多的水,血管的容积和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长时间的高盐饮食肯定会诱发高血压。


    肥胖:现在很多人都不在为温饱发愁,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而且现在的食物能量都比之前的高,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肥胖。长期的肥胖会造成胰岛素抵抗,也就是指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胰岛细胞拼命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够造成水钠潴留,从而引起高血压。


    其他:包括精神压力大、熬夜、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避孕药)、吸烟、喝酒、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喝什么茶可以降低血压?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西药都是不能长期吃的,怕有什么不良反应,于是就寄希望于中药,很多有慢性病的人会同时吃一些中药,比如三七粉。


    可能一些中药确实有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是要明白中药里面含有的降压成分其实是很少的,如果想利用中药控制血压,那需要吃很多中药。但是需要注意,很多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比如损害肝脏、肾脏等,现实中有不少人私自服用中药造成了肾衰竭,这类事情发生的情况并不算少。


    我之前看到网上说的很多茶都有降低血压的效果,很多人也因此信任这种广告,甚至用喝茶来控制血压。我们需要注意,即便某种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也不能就单纯靠喝茶降低血压,喝茶只能作为降低血压的辅助方式。确诊高血压以后,需要按时吃药,经常测量血压。


    如果非要问我什么茶能降低血压,个人觉得大多数茶都可以,只不过降低血压的强弱不同。因为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喝茶可以保护心血管,延缓血管的老化,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会引起其他疾病!

     

     

    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是口服药物,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但是不是仅仅只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答案当时不是。还要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

     

    1.按时服药是基础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需要终身服药的,有许多人认为口服药物后血压变得正常,就可以停用药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口服药物后,除非血压变得很低或者不能耐受降压药物或者其他需要,否则药物是不能停用的,必须坚持服药。

     

    2.合理膳食是必须

     

    高血压病人要清淡饮食,要低盐饮食,要低脂饮食,这些都可以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因为高盐高脂及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的可能,而这些都不利于控制血压,所以要想控制血压,一定要合理膳食。

     

    3.心情舒畅是关键

     

    高血压病受情绪影响较大,需要合理的工作生活压力,适当的愉悦和放松心情,有利于血压控制于正常水平。

     

    4.健康习惯是必要

     

    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烟酒、拒绝熬夜、拒绝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合理的作息生活习惯,可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将血压控制在达标范围。

     

     

    5.适量运动不能少

     

    运动不仅不会增加血压,还会更有利于控制血压,所以,一旦罹患高血压,合理的运动计划和强度,有利于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

     

    当然,合理膳食也好,适量运动也好,健康习惯也好,这些都是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最为重要的还是口服药物降压治疗。一定要按时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压!

     

    以上针对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病,我们还需要找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比如垂体瘤、肾上腺腺瘤手术,以及针对其他原发病的对症治疗等等。

  • 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mmHg。理想血压为120/80mmHg;正常值为130/85mmHg;正常高值为130-139/85-89mmHg。收缩压就是高压,舒张压就是低压。高血压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还没有根治办法,但有证据表明高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每下降5~10毫米汞柱,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都会明显下降,所以高血压患者把血压控制达标,其获益明确!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呢?才能减少高血压的相关风险。

     

     

    一、生活方式的干预。

     

    一旦确诊高血压,对于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其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油,油脂胆固醇的摄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以及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态的平衡。而生活方式的干预几乎是需要终身进行的。


    二、多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各种和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都要同时控制,许多高血压病人,不仅仅只是高血压,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脂或者是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降压治疗,尽管能够把血压控制到正常,但其他危险因素,依然影响着高血压的预后,所以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应兼顾对血糖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三、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的使用要遵循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以及个体化4个原则,在需要启用降压治疗的患者中,及时尽早的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对患者的预后获益匪浅。而且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中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选择,没有禁忌症,没有副作用而且降压效果显著的药物。

     


    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则,我们的目的都是使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尽可能的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可能比以前的人们更重视保健和养生。随着网络信息爆炸化,网上也会有很多科普文章对慢性病进行科普和介绍。

     

    这些文章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血液粘稠度高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我认识的一个王先生就是在体检的时候查出来血粘度增高,他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预防血栓形成, 所以就来询问我。那么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血液粘度高就要吃阿司匹林吗?

     

    不一定,原因如下:

     

    1)血液粘度高并不一定会发生血栓

     

    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参予复杂生理化过程,血管的促凝和纤溶是一种平衡状态。目前认为外面常说的血栓形成大多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表面损伤后,血管内膜下基底胶原、微纤维暴露,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并激活凝血系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力下降。也就是说想要血栓形成,血液粘度高是一方面,还需要出现血管表面的损伤导致的动脉斑块形成。

     

    如果是光滑完整的血管,即使血液粘度增高也不会发生血栓。而且在医学上血液粘度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是血栓,比如脱水、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细胞升高等,都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如果体检前一天出汗较多,喝水较少,也是可能会因为血液浓缩而血粘度增高。所以单单只看这一个项目是不能判断血栓风险的。还需要评估其他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2)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度

     

    阿司匹林是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之一,但是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血小板环氧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 cox-1 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进而转化为 TXA2的过程,降低血小板聚集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2]。

     

    简而言之就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并不能影响血液的粘稠度。所以血液粘度高吃阿司匹林也不对,而是应该找到血液粘度高的原因,再进行处理。

     

     

    总结

     

    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用药。如果体检发现问题,应该去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再选择合适自己的预防和治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庆乐,张存琪,林闽溪,李培英,周建耀.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血液粘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 福建医药杂志,2000,03:36-37.

    [2] 何依凡.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进展[J]. 健康之友,2018,14:21-22.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但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在众多降压食品中,粥类食物因其易于消化、营养丰富、味道清淡等特点,深受高血压患者的喜爱。

    以下将介绍几款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粥,帮助大家健康饮食,平稳降压。

    1、桃仁粥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与粳米同煮成粥,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

    制作方法:将桃仁捣碎,加水研磨取汁,去渣后与粳米同煮成粥,每日一次,5-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桃仁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大便稀薄者不宜食用。

    2、山楂粥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制作方法:将山楂煎煮取汁,去渣后与粳米、砂糖同煮成粥,可在两餐之间当点心食用,7-10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空腹不宜食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3、胡萝卜粥

    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和胃、下气化滞、明目、降压利尿等功效。

    制作方法:将胡萝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餐温热食用。

    注意事项: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4、西米(猕猴桃)粥

    西米具有滋补强身、解热止渴的功效,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两者搭配煮粥,适合高血压、肝炎等病的中老年人食用。

    制作方法:将西米浸泡30分钟,猕猴桃去皮切块,大火烧开倒入西米,转小火煮至西米透明,再加入猕猴桃和白糖,稍煮即可。

    注意事项:西米不宜煮太久,以免口感变差。

    除了以上四种降压粥,还有许多其他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食物,如芹菜、番茄、黄瓜、冬瓜、海带等。

    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食品,并注意饮食搭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高血压肾病,一个相对较少为人所知的疾病,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并不仅仅是男性的专利,女性同样可能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得了高血压肾病,我们能否治愈它呢?本文将为您揭开高血压肾病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肾病的发生机制。当肾脏发生肾实质或肾血管病变时,会导致肾脏血流灌注的减少,从而引发肾脏缺血缺氧。此时,肾脏会分泌多种物质,其中肾素是最主要的一种。肾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会与α2球蛋白结合形成血管紧张素I,再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形成具有强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使血压升高。

    其次,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吸烟、酗酒、性别、种族、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因素,都会加重肾脏损害。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肾损害。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一般在25~45岁,而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出现临床症状的年龄一般为40~60岁。

    那么,高血压肾病能否治愈呢?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这种方法一方面针对高血压病的特点改善各级血管,另一方面针对受损肾脏进行修复,从而验证了‘治症先治病,病愈症自消’的治疗理念。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治疗需要选择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肾内科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专业科室,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 食盐,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你知道吗?过量摄入食盐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威胁生命。本文将为您介绍食盐的种类、过量摄入食盐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食盐。

    食盐的种类及命名

    市场上的食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加碘盐、低钠盐、海盐、竹盐等。这些食盐的命名方式各异,有的以产地命名,如海盐、湖盐;有的以材料命名,如竹盐、菇盐;还有的以添加剂命名,如加碘盐、加铁盐等。

    加碘盐

    加碘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钠离子和钾离子。适合人群包括:大部分健康人群、缺碘人群、生活在缺乏碘离子的地区人群、长期接受辐射性工作者等。

    禁忌人群包括:甲亢患者、甲状腺炎患者、自生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生活在富碘地区的人群。

    低钠盐

    低钠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适合人群包括: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等。建议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过量摄入食盐的危害

    过量摄入食盐会导致多种疾病,如:

    • 高血压:食盐中的钠离子会增加血管内外的渗透压,导致组织液进入血管,从而使血管压力增大。
    • 肾病:过量摄入食盐会增加肾脏负担,引发肾病。
    • 胃癌: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 肥胖:食盐中的钠离子会促进食欲,导致摄入过多热量,从而引发肥胖。
    • 骨质疏松:过量摄入食盐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食盐

    1.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盐:如患有高血压、肾病等疾病,应选择低钠盐。

    2. 控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

    3. 选用优质食盐: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4.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品,以帮助降低血压。

    总之,食盐虽好,但过量摄入会危害健康。我们要正确认识食盐,合理选择和使用食盐,才能享受健康的生活。

  •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顾名思义,是指患者血压中的收缩压(高压)持续升高,而舒张压(低压)保持正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高血压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首先,长期高钠饮食是导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钠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其次,长期熬夜劳累和压力过大也会引起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使得很多人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这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升高。

    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患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视力模糊、耳鸣和睡眠障碍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跌倒和受伤,甚至出现周身乏力、言语不流利等症状。

    针对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1. 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钠摄入。

    2.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5.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营养。

    6.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出现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急性肾炎并不会导致尿频。急性肾炎,又称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伴有氮质血症,通常具有自愈倾向。

    急性肾炎的病因多样,最常见的是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但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该病。由于急性肾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预后通常较好,尤其是在儿童患者中。

    在诊断急性肾炎时,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尿常规、补体C3测定和病理检查等。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透析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消除血尿和水肿,并恢复正常血压。

    在药物治疗方面,利尿剂如螺内酯和甘露醇常用于治疗水肿,而降压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RAAS抑制剂等则用于控制高血压。在感染严重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高钾血症、酸中毒或利尿剂治疗无效的严重水钠潴留患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急性肾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并适当限制钠的摄入。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服、避免感染等。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急性肾炎的治疗通常在医院的肾内科进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冠心病,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诊断方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冠脉CTA和冠脉造影是两种主要的诊断手段。

    冠脉CTA,即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向患者外周静脉注入造影剂,利用CT扫描技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管内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还能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对于早期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除了冠脉CTA,冠脉造影也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直接观察血管的内部情况。冠脉造影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有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等辅助检查。

    在治疗方面,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轻症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而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都会面临体重增加的问题,尤其是中年阶段。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年发福”,似乎成了一种“几乎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然而,医学研究表明,中年发福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许多常见病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预防中年发福变得尤为重要。

    一、中年发福的原因

    1. **基础代谢率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会逐渐下降,导致热量消耗减少。如果饮食摄入的热量与年轻时相同,就会导致热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

    2. **饮食习惯**:中年阶段,社交应酬增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多,导致热量摄入过剩。

    3. **活动量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下降,活动量减少,运动量减少,导致热量消耗减少。

    二、如何预防中年发福

    1. **饮食调整**: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营养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以减少热量摄入。

    2. **增加运动量**: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以增加热量消耗。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戒烟限酒等。

    三、预防中年发福的健身动作

    1. **木偶动作**:锻炼上臂及腰腹部肌肉。

    2. **屈膝下蹲**:强健背、臀部及大腿肌肉。

    3. **屈身控制**:锻炼小腿肌肉,改善腿的柔韧性。

    4. **平板支撑**:锻炼核心肌群,增强腹部力量。

    5. **深蹲跳**:锻炼下肢力量,提高心肺功能。

  • 高血压,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有效预防高血压,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下将介绍四种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战略。

    战略一:加强自我保健

    高血压患者需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进行自我管理。首先,要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其次,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血压稳定。此外,患者还要注意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在病情出现突发变化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战略二:全民参与

    预防高血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基层医务人员要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同时,广大群众要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战略三:科学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要预防高血压,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战略四:保持良好心态

    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整心态:培养兴趣爱好,放松身心;学会减压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分享快乐和困扰。

  •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目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中医治疗在辅助治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肾虚、脾虚、湿阻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从补肾健脾、利湿消肿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药包括雷公藤、百令胶囊、黄芪胶囊等。雷公藤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常与激素联合使用;百令胶囊具有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作用;黄芪胶囊具有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此外,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也可以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高蛋白,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腌制食品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咸菜、酸菜等,更是许多地方的特色美食。然而,近年来,关于腌制食品致癌的传言也层出不穷,让人不禁担忧:吃了腌制的蔬菜就一定会得癌症吗?

    事实上,腌制食品确实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这是因为腌制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过多,可能会诱发癌症。

    那么,如何降低腌制食品的致癌风险呢?以下是一些专家的建议:

    1. 选择新鲜的蔬菜进行腌制,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蔬菜。

    2. 腌制时间要足够长,一般至少需要8天以上,以确保亚硝酸盐含量降低。

    3. 腌制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维生素C,以阻断亚硝酸盐的生成。

    4. 适量食用腌制食品,避免过量摄入。

    5. 平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

    除了腌制食品,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