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六、根除失败怎么办?
这时候,不要着急,最好距第一次根除 3 个月后(有报道称间隔 6-12 个月效果更好),再进行第二次根除。
在第二次治疗时,要准确地告诉医生你上次用的是哪些药,医生除了更换抗生素以外,还可能建议您做抗生素药敏检测,有目的的选择最佳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的 ppi 和铋剂,做到个性化治疗。
有条件的话,最好在第一次治疗时候,就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保首战告捷。
七、孩子需要治疗吗?
一般应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它是导致四种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我们所熟知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
正因如此,人们才越发重视幽门螺杆菌,事实上,大量的研究资料也的确证实,如果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很好地预防这四种胃病。
第一,如果你有胃病家族史,建议你最好检查一下幽门螺杆菌,对于孕妇和儿童,可以选择碳13吹气试验,因为没有辐射,其他的成人,可以选择碳14吹气试验,准确率相当。
第二,如果做胃镜检查发现了胃病,一定先别立刻吃药,吃药前最好检测下幽门螺杆菌,如果吃药后再检查,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第三,对于有消化不良,反酸,嗳气,腹痛,腹胀,呕吐的人群,最好检查下幽门螺杆菌。
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查存在阳性,且符合下面任何一点者,可以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
第一,有胃癌家族史。
第二,存在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
第三,胃镜检查明确有胃病。
第四,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
根除幽门螺杆菌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外,可以口服以下七种药物组合,排名不分先后,均是一线用药。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四环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 +呋喃唑酮 +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铋剂+质子泵抑制剂。
如果你选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组合,疗程是十天,个别可延长到十四天。
服药期间,一定要戒烟戒酒,多吃大蒜,洋葱,西兰花,蜂蜜等有辅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食物,停药一月后再到医院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转阴。
在医学期刊《柳叶刀》2021年11月25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国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的发生有重要相关性,在中国每年导致大约34万胃癌病例,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何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此普遍?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传播途径主要有四条:(1)口-口传播: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湿吻;食用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等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卫生习惯差等。(2)粪-口传播:食用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3)共用器具传播:共用食物容器或牙科设备等。(4)医源性污染传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或污染的器具密切接触,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医疗设备。
虽然目前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上四条,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但家庭成员的感染风险与家庭生活习惯、种族、卫生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规模等有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差异较大。我国国人大多热情好客,聚餐非常普遍,且大部分朋友还不习惯使用公筷,从而导致了菌从口入的普遍情况。
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高发的祸首,牢记3个办法彻底根除
(1)药物四联疗法
事实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朋友也不要害怕,此种杆菌并非不可去除,只要按照规范进行治疗,大多都能被彻底治愈。
最新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推荐了7种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一般需要服用2种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中的2种)和1个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或者再加一个铋制剂(如枸橼酸铋钾或胶体果胶铋),疗程均采用10~14天疗程,根除率>90%。将疗程延长至14 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2)注意复查
除了用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外,还应在停药4周后复查,并且停药期间避免服用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中药制品,以避免影响复查结果的准确性。
(3)预防再次感染
此外,幽门螺杆菌根治后还应注意预防再次感染,建议尽量在聚餐时使用公筷、饭前便后及时洗手、选择卫生环境较好的餐厅就餐等。
结语
现有众多证据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根除幽门螺杆菌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胃癌也不例外。因此,建议如若经常发生胃部不适,还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尽早筛查是否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
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是抗菌药物,奥美拉唑是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胶体果胶铋是胃粘膜保护剂,它们组合在一起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药物。幽门螺杆菌是寄居在胃里的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甚至胃恶性肿瘤的罪魁祸首,因此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
这些药物该饭前还是饭后服?
一般来说,药物是饭前还是饭后吃,需要考虑几方面因素:1、药物对胃粘膜有无刺激性;2、胃酸是否会破坏药物,影响药效;2、食物是否会降低药物吸收。
1)2个饭后吃的
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因为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大,同时对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另外呋喃唑酮比较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为更好地保护胃粘膜,所以推荐饭后半小时服用。
2)2个饭前吃的
奥美拉唑由于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分解失效,所以制成肠溶片使用。肠溶片要求药物快速到达小肠从而崩解吸收,食物的存在一方面可阻碍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另一方面会使胃内PH值升高,导致药物在胃内提前崩解,从而影响药物吸收,所以奥美拉唑推荐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
胶体果胶铋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食物的存在会妨碍保护膜的形成,所以建议餐前半小时服用。
吃这些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用药疗程为10-14天,所以服药应足疗程,切勿擅自停药。
2.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其过敏反应比较突出,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所以首次使用前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阴性后才能使用。
3.胶体果胶铋不得与牛奶同时服用,否则将使其药效减弱。服用该药过程中大便颜色会变成黑褐色,这是正常现象,停药后1-2天大便颜色即会恢复正常,如果没有其他不适,不用过于担心。
4.呋喃唑酮禁用于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俗称蚕豆病)的人群,否则容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另外服用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期间禁止饮酒或食用含酒精的食物,因可能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恶心、头痛、胸闷、潮红、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不适。
5.奥美拉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多,例如能降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的药效,所以如果合并有冠心病已进行支架植入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最好换用其他抑酸药例如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另外房颤需要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也需要注意,奥美拉唑会延缓华法林的清除,增强药效,可能会引起出血,同时服用时建议加强监测凝血功能。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上述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该立即就医。服用上述药物足疗程停药后一个月,应再次进行HP(幽门螺杆菌)检测,以评估根除效果。
幽门螺杆菌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估计每个人都听说过它。
在以往,人们常以为胃病是因为饮食不当的缘故。但随着近年来饮食条件改善,人们发现胃病发病率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在递增。
直到1983年,人们才锁定胃病元凶。澳大利亚学者 J. Robin Warren 和 Barry J. Marshall 在人的胃黏膜组织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随后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是胃癌关系密切。
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在胃部特定酸性环境中存活的细菌。它感染发生率高、危害大、难以根治、易复发,已逐渐成为人们不得不应对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应该如何预防呢?本文为您介绍4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幽门螺杆菌病在我国的现状:约半数人感染!
自1983年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它已逐渐确认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在发达国家的成人感染率为50%左右。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60%-90%。
近几年来,幽门螺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也在逐年增加,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约有一半,我国成人检出率为30%-80%,且具有感染率早发的特点,即成人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时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地域、种族、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职业等方面存在差异,儿童感染率也存在年龄差异,我国的高感染率与不实行分餐制关系密切。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从口到胃,不容小觑
WHO于1994年将幽门螺杆菌列为I类致癌物,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胃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位。
更重要的是,已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和原发性肝癌有关联。
除消化系统外,幽门螺杆菌还可寄生在牙斑上,导致口腔问题。许多研究同时发现,它与慢性牙周炎有一定的关系,还能引起难治性的口臭。
幽门螺杆菌在我国还具有家庭聚集性感染的特点,所以儿童感染也不少见,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儿童消化性溃疡并不常见,但目前发现它与儿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反复性腹痛等有密切关系,并可能参与了诸如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生长迟缓、营养不良、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所以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幽门螺杆菌都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利弊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铋剂+两种抗菌药。
主要的抗菌剂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
据研究表明,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性制定适当的根治性计划,第一次根治率可以达到90%。但是随着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这些抗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从而导致其根治率逐渐降低。
此外,某些特殊人群也有其局限性。例如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18岁以下儿童禁用左氧氟沙星,8岁以上儿童禁用四环素,G6PD缺乏者慎用呋喃唑酮等。
长期反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也会引起并发症,如食欲下降、骨质疏松。所以治疗Hp的最佳方法还是以预防为主,以及平时的养护。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性感染,减少危害?牢记这4点
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主要传染源是人。它可以通过口传、粪传和医传等多种途径传播,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来自其直系亲属。
要纠正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从口腔卫生入手,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尽量少去不卫生的地方吃饭
出去吃饭时,如果餐厅卫生不佳,尤其是路边摊,容易引起细菌交叉感染,所以尽量少出去吃饭或聚餐,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几率。
(2)勤洗手
餐前便后要注意洗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洗手时只用清水马马虎虎地洗了一遍,其实这样并不会把手上的污染细菌洗干净。
最好先用杀菌的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再用清水洗干净。
( 3)避免混合餐具
若家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用餐时要注意分开使用餐具,避免混用,即使外出用餐也最好使用公筷,家中餐具应定时消毒。
(4)注重口腔卫生
不让大人给孩子喂“口-口”食物,不和家人混在一起吃水杯,牙刷等等,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传播,而且已经被证实可以在牙齿中植入,这也是导致感染反复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口腔卫生非常重要。
天然养胃剂-丁香茶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是属于生殖能力相对较强的一种细菌,因此想要将其彻底杀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幽门螺旋杆菌也是有克星的,这种克星就是丁香。
早在古代,丁香就是常用的胃药。根据中医记载,丁香温中降逆、暖肾助阳、芳香除臭、开胃健脾。
丁香茶能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全部得益于它富含的丁香油、丁香酚和丁香叶总黄酮,这些活性物质有极强的抑菌作用,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炎镇痛等生物活性作用。
丁香茶被成为花草药界的“健胃剂”。这名号得益于它出众的养胃功能,丁香茶叶中特有的丁香油、丁香酚、鞣质以及齐墩果酸等,可治疗肠胃疾病,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加消化能力。
我们知道,幽门螺旋杆菌与数十种胃肠道疾病息息相关,经过临床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对患者均有明显获益。比如有消化性溃疡等高危因素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才能确保胃病根治,这时往往就需要使用到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类药物,那么到底哪些抗生素合适呢?具体如何使用呢?
根治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到底如何联合抗生素类药物?
根据2017年发布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方案:铋剂四联(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方案。正确应用这些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可高达85%-94%。
标准给药方案为: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每日2次,餐前半小时口服】+【2种抗生素(餐后口服)】。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的标准剂量为:奥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或20mg、泮托拉唑40mg、艾司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艾普拉唑5mg。铋剂的标准剂量为:枸橼酸铋钾220mg。
奥美拉唑和抗生素合用的具体选择方案有以下七种:
方案一:
阿莫西林 每次1g,每日2次+ 克拉霉素 每次0.5g每日2次。
方案二:
阿莫西林 每次1g,每日2次+ 左氧氟沙星 每次0.5g,每日一次或每次0.2g,每日2次。
方案三:
阿莫西林 每次1g,每日2次+ 呋喃唑酮 每次0.1g,每日2次。
方案四:
四环素 每次0.5g,每日3次或每日4次 + 甲硝唑 每次0.4g,每日3次或每日4次。
方案五:
四环素 每次0.5g,每日3次或每日4次+呋喃唑酮 每次0.1g,每日2次。
方案六:
阿莫西林 每次1g,每日2次+ 甲硝唑 每次0.4g,每日3次或每日4次。
方案七:
阿莫西林 每次1g,每日2次+四环素 每次0.5g,每日3次或每日4次。
那么奥美拉唑联合其它抗生素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过程中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注意幽门螺旋杆菌耐药问题
选择抗生素时要注意我国抗生素耐药率背景,我国细菌耐药问题十分严峻。根据我国多项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的,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方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在近些年的报道中有指出幽门螺杆菌对一些抗生素的原发耐药率:克拉霉素为20%-50%,甲硝唑为40%-70%,左氧氟沙星为20%-50%。幽门螺旋杆菌方可对这些抗生素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其中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双重耐药率>25%。总体上,这些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偏高,但也存在一定地域差异。而幽门螺旋杆菌方对阿莫西林、四环素以及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然很低,它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方仍然非常有效。所以,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方选药方案中,要尽量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的特点选择这些耐药率低的抗生素。
2.特殊人群抗幽门螺旋杆菌需谨慎
一般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只要对存在消化性溃疡的儿童推荐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目前国际上也缺乏对老年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专家共识。再加上老年人身体状况一,因根据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
3.治疗的一般注意事项
应到正规医疗单位检查,确定疾病类型,准确判断是否有给药指征,不可盲目自行给药。
治疗过程中应当按时按量给药,否则易发生耐药情况导致治疗失败,推荐治疗周期为14天,具体疗程应遵医嘱。治疗期间注意清淡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补充某些特定益生菌,例如乳酸杆菌或鲍氏酵母菌。可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可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旋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 全国幽门螺旋杆菌研究协作组
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旋杆菌人群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达到60%以上,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最早是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出来的。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细菌,属于厌氧菌。幽门螺杆菌病,可以在酸性非常强的胃酸中生存。巴里·马歇尔曾经因为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大部分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一部分感染者可表现为口臭,胃酸,嗳气,恶心,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还有一部分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中,约30%左右可进展形成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口腔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
幽门螺杆菌可存在于感染者的胃液,唾液,大便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粪一口传播、医源性传播及动物传播,其中以接触传播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庭内集聚的现象。常常一个人感染后,其他家庭成员也容易在无形中感染。
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最好有公筷,或者将饭菜提前分好。
家人之间尽量不要互相夹菜,给小孩不要嘴对嘴喂食。尽量给孩子用专门的碗筷。大人不要用自己的嘴去试孩子勺子、奶瓶的温度。
2.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辛辣食物可刺激损伤胃黏膜而导致炎症及溃疡。长期饮酒, 不仅损伤胃黏膜,而且影响黏膜血液供应而降低局部抵抗力加重感染。
3.顽固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 服药应遵医嘱、够疗程, 避免服服停停,无法持续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用药是规律服用。
4.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抵抗力。
5.幽门螺杆菌可存在于感染者的大便里。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可有效防止“病从口入”。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如果感染者上完厕所后,没有洗手,摸了门把手,其他人后来也摸过门把手,没有洗手,就容易交叉传播。所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被更多人了解认识。Hp是慢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的病因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胃癌I类致癌原。
比如反复发作的腹胀、嗳气、上腹隐痛、口气加重等等,都有可能是感染Hp的表现。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Hp感染显著增加胃炎、癌前病变或胃癌的发生风险,加快胃疾病的进展。
此外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病变的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根除Hp可以消除胃部的持续性炎症,阻止胃黏膜进一步损伤,同时改善胃内微环境及泌酸状况。对于萎缩性胃炎人群来说,根除HP可以延缓萎缩及肠化生的进展,同时改善腹部不适症状。
Hp可通过唾液传播,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的原因,Hp感染率较高。2017 年,全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提到:一旦明确Hp感染,无论患者是否有症状,或内镜检查是否发现其他问题,都应当开始进行Hp根除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检查发现感染了Hp,也无需太过焦虑,目前已有成熟的根除Hp用药方案,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规范化的抗Hp治疗即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单独使用碗筷、在外就餐使用公筷等良好习惯。
目前常用的根除方案为两种抗生素+PPI+铋剂的四联疗法,服药时间7-14天不等,方案也会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有无抗生素过敏、Hp菌株类型等情况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此外由于抗生素的使用量较大,服药期间可酌情增加饮水量。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头晕等药物副反应,由于铋剂的影响也可能出现大便颜色变黑,如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1)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是目前最常用检测Hp的方法。然而,该检查结果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影响:①近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xx拉唑类药物 ②近期服用抗生素、中药等 ③口腔卫生干扰 ④检查前2小时内进食饮水。如遇到类似情况,可能引起13C结果准确性受影响。
(2)根据临床统计,约20%患者感染的菌株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最常见的比如对克拉霉素及甲硝唑类耐药。对于此类患者,可建议停止治疗3个月以上,根据药敏情况,酌情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癌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老百姓往往会“谈虎色变”,查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就非常害怕。这次我的朋友刘新就是类似的情况,胃部不适去医院检查胃镜,术中做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是阳性的,现在非常焦虑。我们来看一下他应该怎么办?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指检测出来发现胃部有幽门螺杆菌;相反,幽门螺杆菌阴性就是指检测出来没有发现胃部有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1983年首次被发现,是目前人类在胃部能够生存的唯一的一种细菌,胃部的很多疾病和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比如:胃癌、胃溃疡、胃炎等。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在研究这个细菌,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来预防或者治疗胃部疾病。
其实幽门螺杆菌检测出阳性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有研究显示,有50%的人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虽然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比例很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人都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的生存能力很强,特别是能在胃酸下存活,而且传播能力极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吃饭睡觉打Kiss,胃酸就传播了。在我们国家,吃饭没有公筷,幽门螺杆菌顺着筷子就传播了,防不胜防。
幽门螺杆菌是可以通过服药进行根治的,方法有很多,最经典的是四联疗法,主要是服用两种抗生素以及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如下图,疗程是10-14天。
需要不需要根治可参照下列表格,简单的说就是有症状的患者或者是高危的患者是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的,而没有症状及低风险的患者暂时不需要根治。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幽门螺杆菌也有各种各样的分型,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也分很多种类。有些幽门螺杆菌是毒性很强的,而另外一些幽门螺杆菌毒性很弱。这个发现对我们的治疗很有帮助,因为即使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那么有一部分人感染的是毒性很弱的幽门螺杆菌是不用吃药根治的。
Ⅰ型的幽门螺杆菌毒力很强,可以引起胃癌等严重的疾病,因此一旦查出阳性需要立即进行根治;而Ⅱ型的幽门螺杆菌毒力很弱,一般只会引起浅表性胃炎,因此即使有症状,也可以选择不进行根治治疗,具体见上表。
幽门螺杆菌危害很大,但可以进行根治,对于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科学家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目前抽一点静脉血就能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亚型,能更好的指导我们是否需要进行服药根治等治疗。所以文中片头我的朋友刘新,已经让他去抽血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亚型了。
胃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特别是近年来,胃病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胃病的患病率与一种微生物的感染息息相关,那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活于胃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破坏力。若让它长期存在胃部,就会引发胃炎、十二肠炎等肠胃疾病爆发。对于这个微生物,大家都避之而不及,但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部分人还是难以逃脱幽门螺旋杆菌的侵犯。
就在前段时间45岁的容阿姨,因为想要给唯一的儿子付首付,自己在生活上是能省就省,她说:自己老了,随便凑合凑合就好了。可就在一个月前,她觉得自己的胃老是疼,而且是阵疼阵疼的,吃完饭还会想吐。儿子叫她去医院检查,她却说是吃错东西了,自己去药店买点胃药就好了。
可一周后,她发现她的胃痛是越来越频繁,而且一次比一次痛。终于有一天。她外出买菜,在回家的路上疼得受不了。急忙打电话就儿子回来带自己去医院。
到了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查,发现容阿姨已经出现"萎缩性胃炎",而且幽门螺旋杆菌已经严重超标,直达1800。医生提醒容阿姨:"萎缩性胃炎"要不及时处理,后面是会癌变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幽门螺旋杆菌给清除了。才能及时的保住胃。
医生说: 这2件事做的太多,幽门螺旋杆菌会"缠住"你
1、空腹喝凉水
人体睡了一晚上后,胃内的食物已经被消化的空空如也,若是这个时候一杯凉水下肚,会刺激到胃部,胃部健康可能会出现胃痛,若胃部本就有疾病的,那就很有可能会产生胃痉挛,加重胃病。
2、 咸菜
咸菜和各种腌制食物在制作过程都会加入很多盐,且在腌制过程中,大都需要晾晒或者烟熏。在这一个过程中就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胃部很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且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衍生物,这些物质进食到胃部,会刺激胃部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会加重胃部。
3个症状,或许你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 胃疼
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大都肠胃功能受损,肠胃功能受损会发引发胃胀、胃痛、胃不适等症状。且这种症状大都出现在饭后。
2、 口臭
在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人体的胃部功能会受到影响,进食的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就会导致的食物堆积在胃部,胃部是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期如此,堆积的食物发生发酵,散发出的腐臭、恶臭会通过肠道到达口腔,一开口就散发出来。
3、 日渐消瘦
胃功能受损的人,胃功能无法正常运行,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没有饥饿感,长期如此,人体不进食,就无法摄取营养物质,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引起消瘦、无力的情况。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入侵,生活饮食习惯是关键。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源大都来自我们食用的食物。建议少吃,麻辣烫、路边摊等有安全隐患存在的食物,若长期饮用此类食物会使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增大。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网红细菌,网上流传着它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罪魁祸首,闹得人心惶惶。似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会导致溃疡病、胃癌,纷纷至医院检查幽门螺杆菌,其实完全没必要过度的恐慌。
幽门螺杆菌只是一种细菌,嗜寄居于人类的胃部,我国人群中感染的比例达到60%,但胃癌的人仅仅只是少数,其中仅1%左右的感染者进展为胃癌。胃癌的发生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公认可能与宿主、细菌、环境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幽门螺杆菌如何在胃部生存?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长期定植于人类胃粘膜的革兰氏阴性螺旋形微需氧菌,依靠鞭毛粘附在胃粘膜的表面,像植物一样扎根于土壤,不随食物被排出去。另外,它可以将尿素分解,产生能对抗胃酸的物质,所以胃部就是它舒适的"家"。幽门螺杆菌是至今发现唯一能生存在胃部的细菌,这与它的生理特性有关。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顽固性的口臭,口臭甚是尴尬,影响社交,不根除幽门螺杆菌没办法解决口臭的问题。幽门螺杆菌还能使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发展为胃溃疡,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消瘦等不适,溃疡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溃疡出血、呕血、便血等情况危及生命。另外,临床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与胃癌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都有致癌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都有致癌的作用,就像人有好人、坏人,细菌也有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的致病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和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癌的机制可能主要为: 主要包括基因不稳定性、细胞因子、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环氧合酶-2、免疫等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在两种致癌机制中都有重要作用。此外,氧化应激在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幽门螺杆菌被列入Ⅰ类致癌物主要是毒力因子的作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是幽门螺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也就是说明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比CagA阴性菌株更易增加胃溃疡、十二指肠可以和胃癌等严重胃肠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结论是,并非所有的幽门螺杆菌都有致癌作用,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的幽门螺杆菌的菌株才有导致胃癌发生的能力,不含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的幽门螺杆菌的菌株没有导致胃癌发生的毒力因子。
网传通过食疗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是真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通过食疗根治幽门螺杆菌的都是谣言,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如果不用抗生素杀菌治疗,自愈率极低,根本就没有食疗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理论。
有人说多吃大蒜能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强酸都不畏惧,还会惧怕辛辣的大蒜?大蒜的确对很多细菌有抑制的作用,也仅仅是抑制作用,根本达不到杀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假如大量进食大蒜也是不行的,达不到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反之会加重胃粘膜的损失。又有人说蜂蜜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粗蛋白、维生素矿物质、酸类、酶类、氨基酸等物质,蜂蜜是可以养胃,这点没错,但是提到杀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也是无稽之谈。除此之外,网传的各种食材、茶等物品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说法都是谣言,根本没有半点科学依据。感染幽门螺杆菌,只能通过正规的药物杀菌治疗,才可能恢复健康。
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国际的最新指南,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有指征去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专家的建议,消化性溃疡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MALT淋巴瘤必须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萎缩性胃炎、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长期服用阿司匹、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等疾病也是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
医生建议,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案是三联或者四联疗法。四联疗法指的是同时服用四种药物: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
做好这五项措施预防幽门螺杆菌,离肿瘤远一点
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幽门螺杆菌又是主要通过口—口的途径在人群中流行,所以预防幽门螺杆菌还得从吃东西上下功夫。
1.不要食用未清洗干净的蔬菜、水果。我国地大物广,国情较为复杂,提供的蔬菜、水果可来自专业的种植基地或者农村的散户,监管力度不一样,不要忘了幽门螺杆菌还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部分蔬菜或者水果可以被幽门螺杆菌的有机肥料污染了,如果你不注意清洗干净,就有可能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了。
2.吃饭采用分餐制度,不然最好要用公筷。西方国家这一点做得比较好,都是分餐制度。无论在外面吃饭,还是家里开餐,我们中国人热情、好客,相互夹菜,如果没用公筷,筷子就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介质了。用公筷,看起来卫生、优雅得体。
3.不能嘴对嘴给小朋友喂食。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有这种陋习,小孩太小吃不了的东西,大人嚼碎食物去喂小孩,看似对小孩的极致呵护、关心,实际上可能对小孩不利,小朋友抵抗力不如成人,除了容易造成小朋友感染幽门螺杆菌,还容易传播其它疾病,如丙肝、乙肝等。
4.餐后要消毒餐具。餐具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平时大家不少邀请亲朋好友就餐,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太高了,不得不防。
5.避免在不卫生的地方就餐。大街小巷很多小贩,卫生条件也参差不齐,做好自我防护至关重。
总之,并非所有的幽门螺杆菌都有致癌作用,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才有导致胃癌发生的能力。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惊慌,应到正规的医院咨询医生,必要时杀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预防很重要,做好预防的五项措施,离肿瘤远一点。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参考文献来源:
[1] 刘晓,罗庆峰,王振贺,蔡剑平,王化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组织的DNA及RNA氧化损伤水平比较及致癌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02):138-140+225.
[2] 常敏,张久聪,周琴,孙东辉,汪泳.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09):966-969.
[3] 黄志刚.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7.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口臭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就是导致口臭的一个重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胃部的细菌,它通过感染胃黏膜层上方的黏液层,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同时,幽门螺杆菌还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口腔,引起口臭。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口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 抑酸药物:常见的抑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使抗生素更好地发挥作用。
2. 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等。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3. 铋剂:铋剂是一种兼有消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帮助减轻胃黏膜炎症。
4.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等,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轻口臭。
5. 日常保养: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饱,避免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避免烟熏、腌制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口腔途径和粪口途径。其中,C14呼气试验作为一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其阳性结果可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
在进行C14呼气试验时,如果结果呈阳性,说明患者体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种细菌可以通过口腔途径,如共用餐具、亲吻等传播;也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如接触患者排泄物后未进行手卫生等传播。
为了避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
3.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如果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1. 阿莫西林胶囊: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2. 甲硝唑片:用于消灭幽门螺旋杆菌。
3. 克拉霉素胶囊: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胃胀、恶心、想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其相关科普知识:
1. 饮食不当: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进食过快、暴饮暴食、食用油腻或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胃胀、恶心和呕吐。
2.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都可能导致胃胀、恶心和呕吐。这些疾病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胃动力不足等因素引起。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4. 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胃胀、恶心和呕吐。这可能与情绪、压力、运动量等因素有关。
5. 胃癌: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可能导致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癌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
治疗胃胀、恶心和呕吐的方法包括:
1.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细嚼慢咽。
2. 服用药物:如胃动力药、胃酸抑制剂等,可缓解胃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3.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窦和胃底等部位。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胃溃疡的治疗和康复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
胃溃疡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它会导致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损,从而引发溃疡。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等也会刺激胃黏膜,增加溃疡的风险。
胃溃疡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疼痛通常在饭后加剧,与饥饿时的疼痛不同。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
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善等。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饮食调整方面,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同时,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也有助于胃溃疡的康复。
胃溃疡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措施,以降低复发风险。
胃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胃溃疡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药不当:部分儿童因长期服用消炎痛、激素、阿司匹林、抗生素等刺激性药物,容易损伤胃黏膜,诱发胃窦炎。
2. 缺乏运动:孩子们通常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容易引发胃炎。
3. 挑食或偏食:儿童长期挑食容易导致维生素、必需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影响胃窦的正常功能,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胃窦炎症。
4. 不良饮食习惯:如有的家长早餐给孩子吃油条、馒头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空腹时喝冷饮或吃冷食,或终日吃零食,可引起胃液、胃酸分泌紊乱,影响胃窦黏膜营养,久而久之导致胃窦炎症。
5. 卫生习惯差:不刷牙、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剪指甲,食物就容易被细菌感染。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窦炎。
6.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重要致病菌,50%的胃炎患儿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呈阳性。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胃炎的发生,如父母HP阳性,子女HP检查阳性率明显增高。
针对小儿胃炎的治疗,首先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如多潘立酮、硫糖铝等。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为了预防小儿胃炎的发生,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
DOB值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重要指标,其正常值应低于4。超过正常值的三倍时,感染程度可能更为严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后可能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碳13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DOB值大于4表示感染。
然而,DOB值并不能直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常用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
内镜下治疗包括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止血术等,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治疗。
除了积极治疗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之,DOB值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能直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确诊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慢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肠胃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于胃黏膜表面的细菌,长期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肠胃炎。
其次,十二指肠反流也是导致慢性肠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胃内容物反流入十二指肠时,会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慢性肠胃炎。
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也可能导致慢性肠胃炎。这些药物会损伤胃黏膜,使其容易受到细菌和胃酸等刺激。
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导致慢性肠胃炎。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胃黏膜视为外来物质,对其进行攻击,导致炎症反应。
年龄因素也可能影响慢性肠胃炎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慢性肠胃炎。
慢性肠胃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反酸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
慢性肠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症状和病理变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饮食调理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生活方式调整方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预防慢性肠胃炎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具体措施包括: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避免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等。
胃癌,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并非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但并非所有胃癌患者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的病因复杂,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遗传、年龄、性别、不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腌制、烧烤、霉变等食物,以及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针对胃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其中,手术切除肿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化疗和放疗则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为了预防胃癌,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烧烤等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精神压力;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
总之,胃癌并非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胃癌。了解胃癌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胃部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什么?它距离胃癌有多远?又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幽门螺杆菌,一种生活在人体胃黏膜表面的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多种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6.22%,也就是说,近7亿人被感染。那么,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吗?
事实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诱因之一,但胃癌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据统计,只有不到1%的胃溃疡患者会发展为胃癌。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如果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如何治疗呢?
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2. 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3. 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
4. 家庭用餐采用公筷制或分餐制。
5.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6.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不容忽视,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控制其危害,保持健康的生活。
打嗝,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尤其饭后打嗝更是司空见惯。那么,饭后总打嗝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从生理原因、疾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生理原因引起的打嗝
1. 进食过多或过快:进食过多或过快会导致胃部扩张,刺激膈肌,引起打嗝。建议慢慢吃饭,细嚼慢咽,减少胃部负担。
2. 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油腻食物等,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胃部不适,引发打嗝。建议避免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
3. 喝水过快:喝水过快会导致胃部扩张,刺激膈肌,引起打嗝。建议慢慢喝水,避免一口气喝太多。
二、疾病原因引起的打嗝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打嗝。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阳性,可进行四联抗Hp方案治疗。
2. 胃溃疡:胃溃疡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打嗝。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如确诊为胃溃疡,可使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等药物进行治疗。
3.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会导致胃酸反流,刺激膈肌,引起打嗝。建议进行食管胃底反流病检查,如确诊为食管裂孔疝,可使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 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膈肌疾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打嗝,需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对症治疗。
三、治疗方法
1. 生理原因引起的打嗝:一般可自行缓解,适当喝热水,避免喝冷饮,尽量憋气缓解打嗝。
2. 疾病原因引起的打嗝: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多、过快,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5. 避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油腻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