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软组织肿瘤MRI诊断研究新进展

软组织肿瘤MRI诊断研究新进展
发表人:江波

软组织肿瘤的术前或放化疗前的影像学诊断,对指导正确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众多研究显示,MRI 是诊断软组织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随着软组织肿瘤治疗在方法、技术方面的进步,对 MRI 诊断的内涵要求也在同步增长。

多序列的成像技术,诸如 T1WI、T2WI 成像,脂肪抑制成像,液体衰竭翻转恢复成像,in-phase 与 out-phase 成像,MR 血管成像,弥散成像,弥散张量成像,MR 频谱分析等,使今天对软组织肿瘤的完整 MRI 评价可包含以下多方面:

  • 发生的部位
  • 侵犯范围
  • 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 内部血管结构
  • 生物学行为特点(完全良性,恶性,或侵袭性级别的高低)
  • 组织学类型
  • 可能的细胞学类型
  • 组织内部结构异形性(弥散度高、低)
  • 组织代谢特征

软组织肿瘤的发生部位的判定总是需与侵犯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的评价同时分析,其核心问题在于对于肿瘤组织的正确甄别,这要求对肿瘤组织的 MRI 表现形式有充分、全面的认识,这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础。

在很多病例,对肿瘤组织的识别的确是相当的困难,除常规扫描序列外,还需其它特异性较强的成像序列,如 in-phase 与 out-phase 扫描以帮助识别瘤内的脂肪成份;MR 血管成像,以单倍剂量 3D DCEMRA(SD 3D DCEMRA)最常用,了解肿瘤的血管结构及瘤内血流特点,增强扫描强化的肿瘤是否出现染色,染色的特点,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特点;弥散成像,在部分组织类型的肿瘤可增大瘤体与周围软组织的信号对比。本文介绍常见软组织肿瘤的 MRI 诊断特征及其进展。

软组织血管瘤

全身任何部位软组织均可发生血管瘤,可累及皮肤、皮下、肌肉。瘤内的静脉石为其特征性表现,在各序列上均呈圆形、卵圆形之低信号影。MRI 是目前评价软组织血管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典型的 MRI 表现是 T2WI 高信号和增强后显著强化。T2WI 上信号高于脂肪信号,可与自由水信号相当,T2WI 高信号的病理学基础是丰富的血窦和异常增生的血管网。增强 MRI 典型表现为瘤体内蜿蜒强化和细管状强化,其病理学基础是瘤内迂曲的血管。除典型表现外,瘤内纤维化显著及部分术后复发血管瘤 T2WI 信号可表现为稍高信号及轻中度强化,此时需综合其它征象分析。

研究显示,SD 3D DCEMRA 较常规 MRI 在显示肿瘤强化过程、供血动脉和肿瘤染色方面提供更多信息,主要体现在:

  • 血管瘤体动态显现,表现为肿瘤的信号强度自动脉早期至静脉期逐渐增强,呈“高压水银灯征”。血管瘤动态显现过程反映了肿瘤存在血流灌注且血流灌注速率相对缓慢,同时还提示瘤体内的血容量较大、具有血流存储的特点。
  • 直接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供血动脉自主干动脉发出后直接伸入血管瘤瘤体,呈供血动脉与瘤体对应的关系,所显示的血管形态是完全良性肿瘤的血供特点。
  • 发现常规 MRI 不能显示的不典型血管瘤。

软组织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典型者影像诊断不难,但肿瘤影像学征象变化较多,其它软组织肿瘤误诊为神经鞘瘤或神经鞘瘤误为其它组织学类型肿瘤仍很常见。对神经鞘瘤 MRI 征象组织病理学基础的深入认识,有助于提高 MRI 诊断正确率。

实性神经鞘瘤在 T1WI 上呈等肌信号,T2WI 上显示特殊的表现:稍高信号区和高信号区共存,肿瘤边缘绕以厚薄不一的高信号环;此高信号环增强 T1WI 上不强化。SD 3D DCEMRA 在动脉早期、晚期及均衡期均未见瘤体动态显现过程,所有期相均未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神经鞘瘤系少血供肿瘤,SD 3D DCEMRA 反映了这一肿瘤特点,常规增强 MRI 显现出的瘤体显著强化表现难以反映神经鞘瘤的这一血供特性。

软组织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为常见恶性软组织肿瘤,组织学上瘤内出现向脂肪分化的恶性细胞,在常规 T1WI、T2WI 上不出现脂肪性信号。按一般概念,脂肪肉瘤的 MRI 形态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存在较大差别。组织学高度恶性的脂肪肉瘤,其 MRI 信号一般均匀,瘤内坏死少见,瘤周多无水肿,不同于一般的恶性肿瘤。T2WI 上高信号背景中网格状的稍低信号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识别瘤内的少量脂肪成份,in-phase 与 out-phase 扫描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该瘤的诊断。

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

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 AF),也是一较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既往对该肿瘤的影像学认识不全面,近年来随着 MRI 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 MRI 表现病理学基础的探讨,对 AF 的 MRI 征象及其病理、临床意义取得了较大进展。AF 不同于一般的良性或恶性软组织肿瘤,局部侵袭性强、术后复发率高,CT、MRI 上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但组织学上为完全良性表现,瘤细胞及胞核无异形性,AF 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垂体腺瘤。

AF 的特征性 MRI 表现是 T1WI 等、T2WI 高信号的瘤体背景内出现低信号带。低信号带可呈条状、小灶性、成簇状,以肿瘤边缘区域较集中,在 T1WI、T2WI 上均表现为与肌腱信号相当的低信号,增强扫描此低信号带不强化。肿瘤标本的 HE 染色和 Masson 染色显示,低信号带的组织成份主要是成熟胶原纤维,血管染色分析显示,其内新生血管极少;T1WI 等、T2WI 高信号的瘤体背景成份以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为主。SD 3D DCEMRA 显示肿瘤染色和呈良性表现的供血动脉。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是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某些病例的病理学诊断可出现较大争议。MFH 的临床特征是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其病程相对较长,除局部触及肿块外,一般症状较轻微。MFH 组织学上分多种类型,因此其 MRI 表现也差异颇大。MFH 瘤内含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成份,MRI 上检出该组织信号,则有助于定性。

SD 3D DCEMRA 显示肿瘤染色明显,供血动脉丰富、结构杂乱,瘤周引流静脉增多、增粗,SD 3D DCEMRA 提示 MFH 为一恶性行为肿瘤。在排除了其它常见软组织肿瘤之后,若 MRI 上检出胶原纤维性信号,应想到 MFH 的可能,SD 3D DCEMRA 对 MFH 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颏部结缔组织癌疾病介绍:
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纤维、脂肪、血管、肌肉、滑膜等)的恶性肿瘤,肿瘤可发生在人体不同部位,比如肩、颈、背、肩胛、臀部、前臂、小腿至膝盖内侧等处。肉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多慢性发病。其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放射线、化学毒性、淋巴水肿等。比较统一的症状是身体触摸到无痛性肿块,或者在检查时发现肿块。其他的症状因肿瘤生长的位置的各不相同。肉瘤属于恶性肿瘤,需要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预后情况则要根据肿瘤的分期以及是否出现了转移扩散而定。分期早,无扩散则预后较好;分期晚,伴有转移则预后多不良[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68岁的王母亲患胰胆管癌转移到肝脏,利用下一代微创微波肝肿瘤灭绝术的新疗法,治疗过程在5~10分钟内完成。手术过程采用局部麻醉,无明显疼痛、过热等不适。

     

    肝恶性肿瘤治疗演进

    肝内恶性肿瘤可根据情况进行手术切除、热射频、血管栓塞等对人体组织伤害性低的低侵袭性治疗。

     

    一、热频

     

    利用超声波导向将射频针放入肝部进行肿瘤烧灼,称为热射频,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从89年初开始,临床上不适合手术切除:一个5厘米以下,或者最多3厘米以下的肿瘤,采用热射频消融治疗,但有以下两个缺点。

     

    1、肝脏血管密集,血流丰富,肿瘤发生的地方,碰巧接近大血管,烧灼时,血管内的血液带走热能,肿瘤烧灼部位的温度不能达到55度以上的高温,影响热能消融肿瘤的效果,最后癌细胞不能清除。

     

    2、肿瘤粒子越多或肿瘤越大,热射频烧灼时间越长,通常2厘米的肿瘤需要8分钟烧灼,5厘米的肿瘤需要16-20分钟,可以杀死癌细胞。因此,采用局部麻醉,治疗时间越长,患者也越容易感到不舒服。

     

    以前帮助患者进行热射频时,局部麻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抱怨“过热“;疼痛”;等待不适。

     

     

    二、次世代微创微波

     

    和微波炉的原理一样,利用微波将肿瘤消化成煮坏死的肿块,就像煮好的荷包蛋一样,可以用热能杀死肝癌细胞。与热射频电热相比,新技术的下一代微创微波可以克服上述两个热射频的缺点。

     

    1.只要是液体,微波就能达到加热的效果,即使肿瘤附近有大血管,也不必担心血流过低温度,肿瘤消融不完全,癌细胞残留。

     

    2.微波加热功能优异,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肿瘤烧灼温度,缩短手术时间,减缓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恢复效率。

     

    无论是热射频还是微波,都是微创手术,体表只有直径0。3厘米的小伤口和在医院采血的伤口一样。另外,由于超声波引导从皮下刺入肝脏肿瘤的位置,用铅笔芯般大小的微波针烧灼,手术时几乎没有出血问题。

     

    如果没有明显的腹水,在腹部超声波的影像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肿瘤,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术后患者卧床4小时,可以下床活动,观察一夜后,第二天可以出院。微波手术现在没有支付健康保险,是自费项目,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择。

  • (N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目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全身化疗和免疫治疗。其中能否安全有效地通过切除肿瘤是影响儿童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国外有报道低危该组神经母细胞瘤3年来开放手术率接近97%,术后的疗效较好。中危儿童采用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也能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高危儿童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局部切除是安全的,可以防止局部复发。然而,也有其他研究表明,肿瘤切除并没有实质性的生存益处。

    儿童NB的手术方法包括微创手术(MIS)和开放手术,其中MIS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儿科疾病,如阑尾切除术、胃底折叠术、肠切除吻合术和肾切除术。微创技术最早应用于儿童恶性肿瘤是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MIS逐渐在儿童恶性肿瘤患者中流行起来。然而,MIS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仍有争议。本荟萃分析旨在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评估MIS和开放手术治疗儿童N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仅供临床参考。

     

    分析方法

    在PubMed、ClinicalTrials、EMBASE、Cochranelibrary四个数据库中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搜索方法,搜索关键词为:腹腔镜、胸腔镜、微创、外科、NB。

    在删除重复、不相关、不合格文献后,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采用NOS评价文献质量。NOS包括选择(4分)、可比性(2分)和暴露(3分),满分为9分,其中7分至9分为低风险(A级),4分至6分为中风险(B级),1分至3分为高风险(C级)。提取的内容: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作者、年份、文献来源和研究设计;纳入病例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和体重;以及研究的样本量、干预方法、术前状态、结果指标和随访时间。术前检查包括是否化疗、放疗、术前骨髓移植、肿瘤直径、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国际神经母细胞瘤风险工作组分期等。预后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残留、并发症、复发、住院时间(LOHS)、1~5年生存率。

     

    图1:文献筛选图(来用于文献资料)

    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每个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检验标准P=.1)。如果P>1,I2<50%,多研究间异质性较小,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P>1,I2≥50%,则认为多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如有必要,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分组分析,观测指标效应用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来衡量,连续变量用均值差(MD)表示,二元变量用比数比(OR)值表示。计算综合效应的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分析

    文献检索结果与质量评价

    本研究共检索到552篇文献,其中PubMed199篇,EMBASE339篇,Cochrane9篇,临床试验0篇,参考文献2篇。排除重复研究353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排除研究179篇,阅读全文排除13篇研究,最终纳入本Mete分析的研究有7篇。所有研究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迭代筛选的细节如图1所示。图2显示了7项研究的质量评估。

     

    图2:文献质量分析(图片来源于文献资料)

     

    纳入研究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7篇原始文献,共571名儿童,其中MIS组162名,开放手术组409名。所包括的研究的特点如图3所示。

     

    图3:纳入研究资料(来用于文献资料)

     

    荟萃分析结果

    临床评价指标:Meta分析统计包括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LOHS、复发、MYCN等临床评价指标。

    肿瘤直径:共有三项研究报道了MIS组和开放组NB患儿的肿瘤直径。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8%),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联合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术前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84,95%CI-48.12~10.43,P>0.05)。
    手术时间:共有6项研究报道了MIS组和开放组儿童NB的手术时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8%),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联合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1.7,95%CI-97.52~54.13,P>0.05)。
    术中出血:共有四项研究报告了MIS组和开放组NB患儿的术中出血。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2%),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综合统计分析表明,MIS组较开放组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72,95%CI-24.84~-0.61,P<0.05)。
    住院时间:总共有5项研究报道了MIS组和开放组中NB儿童的LOH。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8%),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联合统计分析显示,MIS组的LOHs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35,95%CI-5.55~-1.15,P<0.05)。
    复发:共有四项研究报道了MIS组和开放组NB患儿术后复发。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研究之间没有统计学异质性(P=0.71,I2=0%),并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联合统计分析显示,MIS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0,95%CI0.05~0.76,P<0.05)。
    MYCN结果:共有3项研究报道了MIS组和开放组NB患儿MYCN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I2=6%),并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联合统计分析显示,两组MYC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27,95%CI0.56~9.18,P>0.05)。
    儿童年龄:总共有五项研究报告了MIS组和开放组NB患儿的年龄。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4<0.1,I2=64%),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联合统计分析显示,MIS组患儿年龄明显大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1.74,95%CI1.58~21.90,P=0.02<0.05)。

    结论与总结

    通过文献查询和荟萃分析,目前已有的证据表明,与开放手术相比,MIS治疗NB具有术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但鉴于本次荟萃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有限,且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上述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差和发表偏差,故文中数据尚需进一步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

     

     

    自《危险边缘》主持人Alex Trebek透露自己患上胰腺癌以来,这一癌症已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对于大多数胰腺癌病例来说,癌症始于胰管。这被称为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最致命的形式。其余5%-10%属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尽管pNETs的情况很少见,但它仍然具有潜在的致命性。 屈服于pNET的两位杰出人物包括Aretha Franklin(艾瑞莎·富兰克林)和Steve Jobs(史蒂夫·乔布斯)。

     

    为了更多地了解pNETs及其与其他类型胰腺癌的不同之处,我们采访了芝加哥大学神经内分泌肿瘤主任Xavier Keutgen(医学博士)。Keutgen是美国为数不多在广泛切除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拥有先进专业知识的外科医生之一,也是几项临床试验的首席研究员,重点研究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发展而来的肿瘤,这些细胞几乎可以在身体的每个器官中找到。尽管名字里含有“神经”这个词,但它们与大脑无关。它们的名字源于细胞与自主神经系统(你无法控制的神经系统)的连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在任何具有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器官中发展。这些细胞产生可以在我们血液中分泌的激素或蛋白质。例如,在胰腺中,你可以在胰岛中找到这些细胞,它们会分泌胰岛素等激素来调节我们的血糖。虽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从这些正常分泌激素的胰岛细胞发展而来的,但大约75%的肿瘤是无功能的,不产生激素。

     

    NET肿瘤有多常见?您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见过的最常见的NET肿瘤是什么?

     

    目前,美国有17万人患有NET肿瘤。每年,芝加哥地区有400-700人被诊断出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病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罕见,甚至越来越普遍。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诊断出这些肿瘤,而且发病率在普遍增加。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环境中看到的最常见的是肺、小肠和胰腺的NETs。

     

    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有什么不同?

     

    最常见的错误是把“胰腺癌”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混为一谈。胰腺癌通常被定义为胰腺恶性肿瘤(来源于胰腺导管细胞),预后不良。pNETs仅占胰腺肿瘤的5%至10%。他们的表现不同,预后要好得多,治疗方式也完全不同。与更常见的胰腺癌不同,转移性pNET患者(或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患者)中,有50%的人在确诊后可以生存五年或更长时间。

     

    pNETs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如果肿瘤仍然局限于局部并且尚未扩散,我们会切除大于2厘米的肿瘤。我们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调查了肿瘤大小和手术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怎样大小的肿瘤最适合做手术。如果肿瘤会分泌激素(约10-25%的患者),则无论大小都会被切除。如果肿瘤已经扩散,手术仍然是常见治疗方法。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我们非常擅长并专门从事这类手术。

     

     

    例如,如果肿瘤已经扩散到肝脏,我们可以从胰腺切除原发性肿瘤,同时也可以通过非常专业的技术切除肝脏中全部的或者几乎全部的病变,以防止对健康肝脏的其余部分造成伤害。这就是所谓的实质保留切除术,我们可以小心地逐一取出肿瘤的各部分。较深的肿瘤可以使用微波消融术。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在不损害肝功能的情况下从肝脏切除30、40或有时多达50个病变。

     

    pNET还有哪些其它治疗方案?

     

    与腺癌不同,经典化疗很少用于pNETs治疗。除了手术之外,或者不实施手术,一些患者还接受肌肉注射或每日口服药片来减缓肿瘤生长,有时这种方式可以使用多年。近来有一些更先进的治疗方式,包括一项新的有前景的PRRT治疗,或称为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是一种放射性输注,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持续八个月,靶向肿瘤细胞,而不会影响其他器官。它的副作用最小,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因为它可以使多达30%-40%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肿瘤缩小。

     

    pNETs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癌是如何诊断的?症状有哪些?

     

    因为大多数肿瘤不分泌激素,所以大多数患者都没有症状。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明显的症状,比如体重减轻和腹痛。他们也不会发黄(黄疸)。这些肿瘤在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生长缓慢,从未被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因其他状况而接受CT扫描或超声波检查,从而发现肿瘤。如果肿瘤确实分泌胰岛素或胃泌素等激素,通常会更快被诊断出来。这是因为它们会引起低血糖症,导致低血糖水平,晕倒或导致胃酸和溃疡。

     

    哪些人具有患上PNETs的最大风险?怎样才能降低风险?

     

    有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使一些人更容易患上Net。除了罕见的遗传综合征外,我们目前还不知道人们患上这些肿瘤的原因。

     

    NETs的最新研究成果集中在哪些方面?

     

    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综合癌症中心,我的实验室致力于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对某些疗法的反应比其他人更好。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提高PRRT的有效性,使其对胰腺和其他NET患者更好。我们还专门尝试联合疗法,例如将PRRT与手术相结合。此外,明年我们将开始一项临床试验,专门研究针对胰腺癌患者的这些联合疗法。

  • 胆道癌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和侵袭性上皮癌,包括 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胆道癌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由于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就已经处于晚期,胆道癌的预后相当差, 其5年生存率只有2%

     

    系统化疗一直是治疗晚期胆道癌的主要手段。3期随机试验ABC02研究确立了 吉西他滨+顺铂(GEMCIS)作为晚期胆道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GEMCIS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相比,显著改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GEMCIS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7个月,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为8.1个月;GEMCIS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个月,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为5.0个月。

     

    2019年,将GEMCIS+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晚期胆道癌一线治疗的2期试验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9.2个月。后续的3期试验(SWOG 1815),将评估在GEMCIS基础上增加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否能显著改善总生存期。

     

    对于二线治疗,ABC06三期研究是首个显示晚期胆道癌使用GEMCIS后进行化疗有生存优势的随机试验。将mFOLFOX(改良的亚叶酸、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方案)+积极症状控制与单独积极症状控制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mFOLFOX+积极症状控制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6.2个月,而单独积极症状控制组为5.3个月。因此, mFOLFOX现被推荐用于GEMCIS进展后胆道癌的二线治疗

     

    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治疗靶点。在过去几年来,一些试验显示了晚期胆道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益处。下文总结了晚期胆道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FGFR抑制剂

    一些FGFR抑制剂已经被开发出来,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可逆的ATP竞争性FGFR抑制剂(如 德拉替尼、英菲格拉替尼和培米替尼)和不可逆的非ATP竞争性FGFR抑制剂(如 福巴替尼)显示出有希望的临床活性。德拉替尼是一种泛FGFR抑制剂,在一项2a期试验中,对29名携带FGFR2基因融合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7个月。在有FGFR2突变或扩增的患者或缺乏F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疗效。

     

    尽管FGFR抑制剂显示出了很好的临床活性,但也会出现 获得性耐药。在Goyal等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对4名接受英菲格拉替尼治疗的FGFR2融合阳性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了进展前后的肿瘤组织测序和循环肿瘤DNA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情进展时,循环肿瘤DNA分析显示出现了新的FGFR2激酶突变。

     

    IDH抑制剂

    这类药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艾伏尼布,这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IDH1突变抑制剂,在一项针对73名以前接受过治疗的IDH1突变的胆道癌患者的1期试验中,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8个月。在后续的3期ClarIDHy试验中,纳入了晚期、不可切除的IDH1突变型胆道癌患者,以前接受过一到两种治疗,被随机分配(2:1)接受每日口服艾伏尼布 500mg或安慰剂,共有187名患者入组。

     

    结果显示,艾伏尼布的ORR为2.4%,疾病控制率为50.8%。艾伏尼布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7个月)比安慰剂(1.4个月)长。艾伏尼布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3个月,安慰剂为7.5个月。艾伏尼布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恶心(38%)、腹泻(32%)和疲劳(28%)。 与安慰剂相比,艾伏尼布作为二线治疗显示了无进展生存期的显著改善和更高的总生存期,并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IDH1突变型胆道癌的二线治疗

     

    RAS-RAF-MEK-ERK通路

    RAS-RAF-MEK-ERK通路的上调在胆道癌研究中经常被描述,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据报道,胆道癌中激活KRAS突变的发生率约为9-40%,KRAS突变在胆囊癌中较少见(7-8%)。关于BRAF突变,大型研究表明,BRAF V600E突变主要见于肝内胆管癌,发生率为3-5%。就预后而言,KRAS和MAPK-ERK通路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尽管KRAS突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正如在其他实体瘤中所看到的那样,针对这一靶点仍然是一个挑战。 针对BRAF和MEK靶点的药物已显示出一些前景

     

    在维罗非尼治疗BRAF V600突变的非黑色素瘤患者的2期试验中,有8名胆道癌患者入组,其中有1名获得了持续1年以上的部分缓解。司美替尼是一种MAPK抑制剂,在ABC04 1b期试验中与GEMCIS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胆道癌,在入组的28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被证实有部分缓解。

     

    比美替尼也是一种MEK抑制剂,在一项1b期研究中与卡培他滨联合进行了测试,34名入组的晚期胆道癌患者以前接受过吉西他滨治疗,结果显示,ORR为20.6%,疾病控制率为76.5%。55.9%的患者病情稳定,其中68.4%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超过12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8个月。

     

    BRAF和MEK抑制剂的双重抑制策略也进行过评估。在2期多中心ROAR试验中,43名BRAF V600E突变的晚期胆道癌患者接受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的治疗。经过10个月的中位随访,研究者评估的ORR为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因此,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的BRAF和MEK双重抑制对BRAF V600突变的晚期胆道癌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活性,可考虑按照NCCN指南的推荐用于后续治疗

     

    靶向HER2治疗

    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见于3-19%的胆道癌患者。与肝外胆管癌(11%)和肝内胆管癌(3%)相比,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在胆囊癌中更常见。在预后方面,HER2突变与生存率较差相关。一些针对HER2的靶向疗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评估, 拉帕替尼+吉西他滨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活性,但在两项单臂2期试验中,对于未经选择的晚期胆道癌患者没有显示出临床活性。

     

    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胆道癌,是在一项2a期研究中进行的。39名有HER2扩增、HER2过表达或两者都有的患者被纳入研究,他们之前接受过治疗。在8.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中,显示出ORR为23%,疾病控制率为5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

     

    参考文献: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6(11):956-96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结肠癌晚期会有腹部肿块、肠梗阻、全身症状,直肠癌晚期会有癌肿破溃出血、肠腔狭窄、转移远处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一、结肠癌

    • 腹部肿块:结肠癌的肿块多为瘤体本身,也可能是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
    • 肠梗阻:结肠癌晚期可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肠梗阻,患者会有腹胀、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完全梗阻时症状加剧。
    • 全身症状:结肠癌晚期可能有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患者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肝大、黄疸、水肿、腹水、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

    二、直肠癌

    • 癌肿破溃出血:直肠癌晚期患者有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有脓血便。
    • 肠腔狭窄: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直肠癌晚期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 转移远处器官:直肠癌晚期一般会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远处器官,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血尿,侵犯阴道可有阴道异常分泌物,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持续性疼痛。

    结肠癌和直肠癌晚期的症状比较多,伴随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 生活中胸闷气短这种现象很常见,它是我们自身的主观感受,觉得胸口像被什么东西给压迫了,气不够用而出现呼吸急促的表现。它的严重程度要根据发病的周期、每次发病的时间、年龄以及有无基础疾病来判断。

     

    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功能性的和心脏神经官能症型或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的如在剧烈运动、有幽闭空间恐惧症的人、心情抑郁、与他人发生争执后,以上情况下出现胸闷气短多是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心;心脏神经官能症型或器质性病变的: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该病多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常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受凉等诱因下发作,多是突发型的,除胸闷气短外,还会有胸骨后疼痛,常常会波及至左肩,左臂内侧,该症状一般在停止诱因活动后症状就会逐渐缓解,也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即可缓解。

     

     

    心肌梗死多是在心绞痛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症状也更为严重;临床上心肌受累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但是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常会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等表现;可以引起胸闷气短的疾病还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癌、气胸等,腹部疾病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食管病变等均会出现该现象。

     

    一般对于胸闷气短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肝功能、X线胸部透视、腹部B超、心电图等检查。通过以上检查项目,可以明确原因,确定是无病变还是病变导致,以利于治疗。

     

     

    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的患者,一定要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加以辨别,区分是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功能性胸闷气短,则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彻底消除症状。还要注意的是定期检查身体非常有必要,如果身体有病变,通过体检都能查出来。像病理性胸闷症状本身就不太明显,定期体检非常重要,这可以避免被动接受治疗的情况出现。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症状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查清是何种疾病所致的,才能做到对症治疗,这个才是最为关键的。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 现在早产儿出生并不少见,而且宝宝体重太小,可以想象对后期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早产现象给婴儿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随着婴儿到来的喜悦,准妈妈们是否警惕早产的威胁?早产儿要注意预防并发症,那么如何预防呢?

    造成早产的原因:

    一、胎儿

    双胞胎,多胞胎,羊水过多,胎儿畸形,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障碍等。

    二、妈妈

    孕期妇女感染急性传染病、慢性病、严重贫血症等,易出现早产。此外,孕妇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E,缺乏叶酸,也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此外孕期性生活不适当,活动过度,携带物品过多也会导致早产。

     

    三、年龄

    18岁以下或35岁以上的孕妇,特别是18岁以下的孕妇,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比20~34岁的孕妇高11倍。

    四、流产史

    妊娠史,特别是晚期妊娠史,反复流产,人工流产,引产或流产后不满一年再怀孕对孕妇的影响最大。由于堕胎对宫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宫颈功能不全,增加了早产率。

    五、生活环境

    长期的劳作和过度的劳累,都会导致早产率明显升高。情绪波动或过度紧张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容易导致早产。

    如何预防并发症:

    一是感染的问题

    早产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毒缺乏抵抗能力,极易受到感染,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引起败血症,甚至脑膜炎,需要特别注意。

    二是心血管疾病

     

    如果早产儿肺部问题逐渐改善,就会因为动脉导管尚未关闭,而有大量的血通过动脉导管流入肺,造成心脏衰竭和肺功能变差。

    三是呼吸道疾病

    由于早产儿肺部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一些体重过轻的婴儿也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有呼吸短促、发绀现象。

    四是肠胃系统疾病

    早产婴儿容易有营养吸收不良的问题,所以最好用乳汁来喂养;即使是被迫用配方奶来喂养,也最好用少量渐进式喂养。

    五是视网膜病变

    早生会妨碍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造成眼睛发育不良,更易近视,应在儿童眼科治疗后进行。

    六是周脑室及脑室内出血

    由于早产儿脑室结构不成熟,血管结构比较脆弱,极易因脑内压升高而破裂出血。如果大量出血导致脑室扩张或脑组织扩张,可能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运动迟缓或行为障碍。

  • 尿毒症大家都不陌生,一般会认为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肾脏疾病,但是对于尿毒症具体是什么,早期尿毒症有哪些症状,诱发尿毒症的因素等问题都是非常迷茫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尿毒症的相关问题。

     

    尿毒症是什么?

     

    尿毒症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如果说正常的肾脏功能有100%,在各种疾病的影响下,肾功能衰竭到仅剩10%以下时,尿毒症。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井井有序的城市,那么肾脏就是这个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如果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发生了意外,导致下水道系统发生了严重的堵塞,届时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这个城市也会变得难以生存。

     

    尿毒症虽然可怕,但是“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尿毒症在早期就已经展现出了一些症状,只是这些症状或许不曾被你留意,又或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下面这些细小的蛛丝马迹,就是尿毒症的“前兆”。

     

     

    尿毒症的“前兆”是什么?

     

    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很难被发现,经常被认为是其他疾病的特征,不以为意,耽误了治疗。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这几个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

     

    1、精神不振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工作繁忙,睡眠不足等,本来就非常难以和尿毒症联系在一起,稍微休养过后症状减轻,更加难以发现。

     

    2、面色发黄

     

    尿毒症病人在患病早期通常都会发生面色发黄的情况,这是因为尿毒症患者体内积聚的毒素过多,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很容易误诊为贫血,导致治疗方向错误,耽误患者的治疗。

     

    3、身体浮肿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功能障碍,许多水分不能及时地排出体外,从而储留在身体内,导致水肿。这里和肥胖的症状很类似,都是身体逐渐“圆润”了起来,但是和肥胖那种“弹性的圆润”不同,水肿的部位受压后会出现长时间的凹陷。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的脚踝发生浮肿,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4、胃口不佳

     

    由于肾脏病变加剧,尿素等原本需要经由尿液排出体外的有害物质潴留体内,当有害物质侵入消化道时,便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出现胃口不佳的症状。如果不及时去医院治疗,后续还可能出现口腔方面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等。

     

    5、呼吸不畅

     

    尿毒症早期会造成机体心肺功能减弱,如果你在呼吸过程中经常不自觉地叹气或者深呼吸,那可能就是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不妨去医院检查一下肌酐,尿素等指标。

     

    以上就是尿毒症的5个“前兆”,如果我们及时注意到了这些症状并及时治疗,就能一定程度上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这时候我们回头仔细想想: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诱发尿毒症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针对性地去调理呢?

     

    诱发尿毒症3大因素

     

    致病因素一:高血压

     

    高血压与肾病可谓是“狼狈为奸”,肾病也是引发尿毒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肾脏主要由肾小球组成,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造成内壁损伤和血管硬化,引发肾脏出血,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又会导致肾脏供血不足,血压就会持续升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成为了治疗肾脏疾病,预防尿毒症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减少每日盐分摄入量,减轻体重等多种方式控制自身血压,从而减小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

     

    另外也要注意每年做一次的尿常规检验。如果发现自己没有尿蛋白,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如果发现自己有尿蛋白,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致病因素二: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各个国家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变化大,内分泌代谢紊乱,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肾病,进而引发肾衰竭,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最终可能进入肾衰竭终末期变为尿毒症

     

    因此,如果自己确诊为2型糖尿病之后,至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的筛查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都是医生重点了解的项目;此外还需要通过控制饮食习惯,合理运动等方式积极控制血糖。

     

    还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也应该适量减少,可以用低蛋白米饭代替家常主食;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吃足够的蔬菜(至少每天1斤),为了更好地吸收蔬菜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叶酸等有害物质的摄入,最好可以水煮5-10分钟后再吃。

     

     

    致病因素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在我国,慢性肾小球炎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二大原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外界的细菌无关,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具体的病理原因目前仍未可知。可能会伴随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临床症状。对于此种疾病,医学界还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只能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来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

     

    通常医生会选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治疗,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A等药物,也会和一些降血压药物,利尿剂,阿司匹林等药物联合用药来控制病情。

     

    如果发展到了后期,大部分肾小球丧失功能后,就只能通过透析来进行治疗,到那时治疗的难度和费用都将直线上升,而且会出现很多难以治疗的并发症,非常不划算。

     

    尿毒症是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早期可能会出现几种鲜少被人注意的症状,但是不要掉以轻心,及时的治疗可以极大地延缓疾病发展,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我们也要注意引起尿毒症的三种致病因素,及时处理,对症下药,改善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用最小的成本把尿毒症扼杀在摇篮中。

  • 双肺纹理增多、紊乱提示罹患支气管炎,也可见于正常人或者心脏病人。

    肺部放射检查,可见由肺部中心向两侧发出的树枝样阴影,称肺纹理,由肺部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等组织构成。正常人肺纹理比较稀疏,罹患支气管炎时,支气管充血水肿,原本不可见的细支气管炎也会显影,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经常吸烟或者吸入粉尘的人员,有害物质刺激支气管壁增厚,导致肺纹理增多、紊乱。心功能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疾病,肺部血管增粗,也可表现为肺部纹理增多、紊乱。

    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应及时到呼吸科就诊,必要时转心内科治疗。

    平时注意戒烟,粉尘环境中工作,要戴口罩防止吸入粉尘。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通常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到6个月不等。潜伏期的病人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及性传播。

     

    潜伏期

     

    从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为乙肝潜伏期。乙肝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其间无明显症状,所以不易被人发觉。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

     

    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平均3个月。

     

    潜伏期的长短与受传染的途径及感染病毒多少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注射(或输血)感染的潜伏期较短,平均约65天左右,经体液或口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平均约98天左右。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潜伏期

     

    乙肝病毒携带者潜伏期可长可短,长者可达数十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遗传、种族、年龄及感染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众多的迁延性和活动性肝炎,甚至于肝硬化常常由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

     

     

    一般认为,慢性病毒携带者的15%-20%可能向显性肝炎方向演变。

     

    因此,病毒携带状态更像是潜伏在人体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可能在一些外因(诸如重度疲劳、酗酒、悲伤等因素)和内因(重叠感染其他病毒、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作用的条件下,突然发病。

     

    因此,把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恰当的,及时的防范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妇科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切除肿瘤组织后进行冰冻切片或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对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为30%-50%。主要症状包括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部疼痛、坠胀感等。晚期可能还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低热等症状。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与女性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青春期前罕见,绝经后逐渐缩小甚至消退。此外,遗传因素和长期摄入含有雌激素的食物也可能导致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

    子宫平滑肌肉瘤可分为壁内平滑肌瘤、浆膜下平滑肌瘤和黏膜下平滑肌瘤,不同部位的肌瘤引起的症状不同。黏膜下肌瘤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可通过宫颈内窥镜切除治疗;壁内肌瘤可能延长病程;浆膜下大型肌瘤可见下腹肿块;小的肌瘤通常无需治疗,大的肌瘤可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可能需要全子宫切除。

    建议患者平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高激素成分的食物,如黄豆、黑豆、鸡肉、薯条等。

  • 平滑肌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间质组织肿瘤,其治疗方式多样,但中医辨证治疗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因此平滑肌肉瘤的辨证治疗首先着眼于脾胃。通过健脾、补肾、化痰、散结、祛瘀等综合调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中医治疗平滑肌肉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健脾:通过中药调理,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

    2. 补肾:补肾益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 化痰:通过中药调理,消除痰湿,改善患者症状。

    4. 散结:通过中药调理,消除肿块,缓解疼痛。

    5. 祛瘀:通过中药调理,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

    除了中医治疗,现代医学在平滑肌肉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治疗平滑肌肉瘤的首选方法,适用于肿瘤较小、位置较为表浅的患者。放疗和化疗则适用于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帮助控制病情。建议患者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水果、牛奶、乌龟等富含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于消化的营养食品。同时,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滑膜肉瘤,作为一种起源于关节、滑膜和腱鞘滑膜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在医学界被称为一种高频软组织肉瘤。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四肢,尤其是膝关节附近,但也可以发生在头颈部、腹壁等部位。

    在治疗滑膜肉瘤的过程中,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这两种药物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这些药物,还有其他一些化疗药物,如达卡巴嗪、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近年来,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在治疗滑膜肉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美国FDA批准的靶向药物帕唑帕尼,对肿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虽然免疫治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治疗滑膜肉瘤的重要手段。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的负荷。对于一些晚期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放疗或靶向治疗。

    对于滑膜肉瘤患者来说,日常的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在治疗滑膜肉瘤的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 肉瘤:一种不容忽视的恶性肿瘤

    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好发于年轻人,给患者带来巨大健康损害。了解肉瘤的前期症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肉瘤至关重要。

    肉瘤的发病部位广泛,包括皮肤、皮下、骨膜、四肢长骨两端等。其中,肉骨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好发于10岁到30岁的青少年。肉瘤的发病会导致高致死率或高致残率,因此,关注肉瘤的前期症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肉瘤的前期症状有哪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 皮肤红肿、皮温升高:肉瘤在早期生长速度较慢,患处皮肤会出现红肿,皮温升高,运动受限。

    2. 四肢骨端疼痛:四肢骨端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疼痛位置较深,疼痛程度不定,外伤后疼痛加重,且疼痛长期得不到缓解,有加重趋势。

    除了以上症状,肉瘤还可能伴有以下表现:

    1. 肿块:肉瘤初期可能表现为局部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

    2. 肿块生长迅速:肉瘤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可见肿块迅速增大。

    3. 肿块表面破溃:部分肉瘤表面可能会出现破溃,伴有出血。

    4. 疲劳、乏力: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

    5. 体重下降:患者体重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

    为了预防和治疗肉瘤,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肉瘤。

    2. 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关注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如皮肤红肿、疼痛等。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4.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疑似肉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 子宫癌和宫颈癌是两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它们在发生部位、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发生部位不同

    子宫癌起源于子宫,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肉瘤变。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主要症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或围绝经期淋漓不尽阴道流血。子宫肉瘤多发生于老年女性,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主要症状为腹痛、肌瘤增大、疼痛和不规则阴道出血。

    宫颈癌起源于宫颈,其主要高危因素是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主要症状为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出血、妇科检查后出血等。

    二、病因不同

    子宫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肥胖、长期使用避孕药等因素有关。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特别是HPV16和HPV18型。

    三、症状不同

    子宫癌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早期可能表现为月经失调、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等。晚期可出现腹痛、腰痛、尿频、便秘等症状。

    宫颈癌的主要症状是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出血、妇科检查后出血等。晚期可出现疼痛、下肢水肿、尿频、便秘等症状。

    四、治疗方法不同

    子宫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手术是子宫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还需进行放疗和化疗。晚期患者可考虑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药物治疗。早期宫颈癌可行手术治疗,晚期患者可考虑放疗、化疗和药物治疗。

    五、预防措施

    1.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HPV检测。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

    3. 注重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生殖道感染。

    4. 积极治疗妇科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

  •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术后复发情况备受关注。

    术后复发的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而异。一般来说,单纯纤维瘤手术后的复发率较低,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术后复发的关键在于患者的护理和复查。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迹象,而良好的护理则有助于预防复发。

    术后护理方面,患者需注意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同时,定期使用医用碘伏或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此外,保持饮食健康,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复发。

    除了术后护理,患者还需关注自身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在治疗方面,除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雌激素药物、中药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乳腺纤维瘤术后复发的预防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

  • 乳房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间质肉瘤、血管肉瘤和淋巴肉瘤。由于其罕见性,许多人对这种疾病了解有限。然而,了解乳房肉瘤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治疗乳房肉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手术方式可以是部分或全部乳房切除术。对于恶性程度高的乳房肉瘤,早期可能会发生血行转移,预后较差。因此,一旦确诊,应尽快进行手术。

    除了手术,对于出现肺转移的患者,可以采用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等手术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叶状囊肉瘤,由于其恶性程度较低,通常不需要化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乳房肉瘤的淋巴结转移罕见,一般不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但是,如果肿瘤侵犯胸肌或筋膜,则需要切除。

    由于乳房肉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乳房肉瘤,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与其他恶性肿瘤类似,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出现乳房肿块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总之,乳房肉瘤虽然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疑难杂症逐渐被攻克。然而,仍有一些病例令人瞠目结舌。本文将介绍一位45岁男子体内长出62斤巨型肿瘤的案例,并探讨该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45岁的章先生,三年前被查出体内长了一个肉瘤。由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他未能及时治疗,导致肿瘤不断膨胀,最终演变成一个巨大的“怪胎”。

    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由于章先生的肿瘤巨大,手术风险极高。武汉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团队经过充分评估,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经过数小时的手术,医生成功切除了这个巨型肿瘤,并将其重量从62斤减至31公斤。

    虽然手术成功,但肉瘤的复发率较高。章先生需要定期复查,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复发风险。

    为预防肉瘤的发生,建议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 葡萄状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尤其是子宫颈和阴道。该疾病以快速生长的肿块为特征,这些肿块通常呈葡萄状或息肉状。葡萄状肉瘤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白带异常、腹痛等症状。

    与葡萄状肉瘤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等。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治疗葡萄状肉瘤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切除术等。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辅助治疗,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葡萄状肉瘤患者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葡萄状肉瘤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避免感染等。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预防该疾病。

  • 子宫内膜肉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低级别子宫内膜肉瘤的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引起重视。本文将针对低级别子宫内膜肉瘤患者,从治疗、心理、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科普,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首先,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低级别子宫内膜肉瘤的主要手段,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切除子宫和卵巢。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其次,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面对疾病,患者应保持信心,勇敢面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关注日常保养。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在饮食方面,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在心理方面,患者应寻求心理支持。面对疾病,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患者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心理调适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