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醉酒?大量饮酒?可能会致命。

醉酒?大量饮酒?可能会致命。
发表人:韦红秋

急性乙醇中毒俗称酒醉,是由一次饮入过量乙醇或酒类饮料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乙醇对成人的中毒量由于个体差异很大。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乙醇250~500ml。饮人的乙醇80%由小肠上段吸收,饮酒后2小时可全部吸收入血液。除引起中枢神经抑制外,还可影响糖代谢,抑制糖原异生,并使肝糖原明显下降,导致低血糖。

症状体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兴奋多语,感情用事,或语无伦次,手足乱动,共济失调。甚者出现昏睡、昏迷,呼吸、循环衰竭。长期嗜酒、酗酒,可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肺脏、心脏、脑、内分泌腺及其他器官营养不良,机体代谢出现显著紊乱。尤其是脑的损害更为突出,以致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痴呆等症状。乙醇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几乎100%。

诊断要点:

⒈毒物接触史:有明确的过量乙醇摄入史。

⒉临床表现:

⑴乙醇中毒者呼出气中有浓厚的乙醇味,临床表现与患者的饮酒量、耐受性和血乙醇浓度有关。

⑵临床

急性乙醇中毒上分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三期。兴奋期表现为头痛、欣快感、健谈、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有时可沉默、孤僻或入睡。共济失调期表现为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步态不稳、行动笨拙、共济失调等,易并发外伤。昏迷期表现为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呼吸减慢并有鼾音,严重者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⑶无酒精耐受者清醒后,可有头痛、头晕、无力、恶心、震颤等症状,耐受者症状较轻。重症中毒患者常发生轻度酸碱平衡失调、低血糖和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肌病,表现为肌肉肿胀、疼痛或伴有肌球蛋白尿。

⒊实验室检查:

1. 血及呼出气中乙醇含量明显增高。

2. 血液生化检查可出现低血糖、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⑶动脉血气分析可有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3. 心电图检查 酒精中毒性心肌病可见心律失常和心肌异常。

治疗

1.对一般较轻的酒醉者无需特殊治疗,可使其静卧、保暖,给予浓茶或咖啡,待自行恢复。

2.对烦躁不安、过度兴奋者可压迫舌根催吐,并肌注地西泮(安定)5~lOmg,或副醛2~5ml。

急性乙醇中毒3.对较重的昏睡者,用胃管抽空胃内容物,以1%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洗胃,并留置50~l00ml于胃内或注入浓茶l00ml。

4.对昏迷者,可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次,1/5~10min,直至苏醒、呼吸平稳。

5.重度中毒者,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lOOml,同时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20U,肌注维生素B6和烟酸各l00mg。极严重者可予透析治疗。

6.呼吸表浅缓慢而呈呼吸衰竭现象者,以含5%二氧化碳的氧吸入,并肌注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7.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预后及预防

预后

急性酒精中毒如经治疗能生存超过24小时多能恢复。若有心、肺、肝、肾病变者,昏迷长达10小时以上,或血中乙醇浓度大于87mmol/L(400mg/dl)者,预后较差。

预后与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好转,不及时戒酒,难以恢复。 

预防

1、要充分认识酒的危害,饮用酒时,应掌握好量,切勿酗酒。

2、不要空腹饮酒。饮酒空腹,乙醇吸收快,易引起中毒。

3、饮酒过量时,用探咽催吐的办法尽快排出胃内乙醇,减少乙醇的吸收,减轻中毒。 

4、实行酒类专卖制度,以低度酒代替高度酒。

5、早期发现嗜酒者,早期戒酒,进行相关并发症治疗及康复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乙醇的毒性效应 (X45.952)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饮酒不存在适量,任何酒精饮品都会增加疾病风险。大家熟知的饮酒危害包括引起脂肪肝、痛风、致癌等,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饮酒过度还会伤害你的股骨头。

     

     

    《生命时报》采访骨科专家,揭露酒精是如何“瓦解”股骨头的,并给出自测健康状况的方法。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 关振鹏 □骨科主任医师 刘家帮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关节骨病外科副主任 林荔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谭 鹏

     

    三个因素掐断股骨头血供

     

    髋关节是连接人体骨盆和下肢的一个大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他们就像一个倒扣的杵和臼,在活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承重和稳定性。

     

    其中,股骨头位于盆骨下方、大腿根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用得多,它也成了最易受伤的部位,由于本身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最容易受到影响,它也是机体坏死发生率最高的地方

     

     

    与其他骨关节相比,股骨头主要依靠股骨颈周围的血管供应,所以股骨头的血供比较脆弱,一旦受损,就会增加坏死的几率。而影响血供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

     

    !饮酒

    一旦饮酒量超过身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除直接引发脂肪代谢障碍和肝功能损害外,还会导致血脂升高,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血液不能很好的供给到骨骼中,最终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

     

    需要注意的是,股骨头供血血管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一般男性的股骨头血供弱于女性。但是,无论是小酒不断还是一次性摄入大量酒精,都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

     

    !激素

    大量应用激素,会在体内发生药理变化,刺激股骨头内细胞新陈代谢,致使脂肪细胞肥大增多,挤压造血细胞,在这种情况下,骨细胞会长期处于缺血的状态,进而导致坏死。

     

    !高尿酸

    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引起痛风,还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的发生。若高尿酸盐沉淀于滑膜、关节软骨和骨质内,刺激血管发生急性炎症,使其充血、肿胀、贫血,软骨及骨质被吸收,就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股骨头坏死分四期

     

    骨头坏死的首要症状是痛,主要在胯部、臀部、大腿根,疼痛程度会根据病情发展不断加重,目前,股骨头坏死尚无可逆的治疗方法。

     

    • 活动不灵活:股骨头坏死后,髋关节的活动便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灵活。
    • 骨骼变形:当坏死发展得比较严重时,股骨头甚至会出现塌陷,造成患肢缩短、骨盆倾斜等骨骼畸形。

     

    股骨头坏死分四期,一期、二期处于早期病变,多会采用保髋治疗,如微创钻孔减压术等;三、四期时,股骨头若出现明显变形、塌陷,就不得不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临床中,患者常有几个误区,在此一并说明:

     

    误区一  股骨头坏死靠自己就能养好

    股骨头坏死与绊倒、轻微骨折不一样,坏死代表着无法再生,无法靠关节自身恢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误区二  股骨头坏死只能换髋关节

    如果病变不严重,通过减少负重、理疗、药物治疗、制动和牵引等保守方法便可缓解症状,甚至能延缓病情发展。只有股骨头坏死病情进展快、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头为主的修复重建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大类,后者是治疗终末期股骨头坏死的唯一选择。

     

    误区三  人工髋关节能用一辈子

    置换术后,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年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人工关节的材质、制作工艺、医生的手术经验以及患者自身的使用等,有些患者可使用15~20年,有些10年不到就需“翻修”。

     

     

    误区四  在髋关节处乱敷草药

    临床中,有不少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为了让自己不痛、早点恢复,就在关节周围敷些草药,长期如此不仅导致皮肤出问题,还影响了正规治疗。

     

    七个动作判断股骨头健康

     

    股骨头坏死是累积效应,所以早期进行有效控制可极大减小患者负担。判断自身股骨头是否有问题,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六个动作

     

    如果做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这6个动作(依次如图)时,出现关节、大腿根部疼痛的情况,可能表示股骨头有点问题。

     

     

    第二步:盘腿

     

    如果盘腿动作坐得稳,不痛且灵活,股骨头一般没问题;如果出现大腿根、髋关节等部位疼痛,甚至无法坐稳时,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股骨头坏死早期,单靠X光片有时无法看出问题,需要结合核磁共振的检查及症状才能确诊。因此,如果出现胯部疼痛,怀疑股骨头坏死,最好去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林荔军提醒,长期饮酒人士一旦出现髋部酸痛,行走后加重;髋部关节僵硬,甚至跛行,就应怀疑是股骨头坏死,要及早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做核磁共振检查,可比X光片早3个月发现早期股骨头坏死。

  • 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何民间盛行“酒是穿肠的毒药”一话,却仍然有很多人“对酒当歌”;在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说“以酒为浆”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仍然很多人对此话充耳不闻,照旧对美酒乐此不疲;还有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发出“后世之愚钝,皆杯中之物所贻害”的酒后真言,仍旧没有起到警世钟的作用,人们对饮酒作乐还是趋之若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酒从刚开始发明的时候,是用来解除疲劳、缓解压力的,比如曹操口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交际中的应酬必备产品了,尤其是王安石的 “无酒不成礼仪”一句,更是深入人心,无论是古代邦交的歃血为盟,还是古代结拜的;无论是古代高谈阔论的青梅煮酒,还是古代婚礼中的合卺交杯,这一切都把喝酒变成了一种礼仪。

     

     

    也有朋友曾经感慨道,这酒也不是什么蜜糖啊,入口还有一股辣味,也没那么好喝啊?为啥那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呢?如果只是从味道来确定是否被人喜欢的话,不具有说服力。比如辣椒味道也不怎么好,花椒的味道也不怎么好,但是辣椒和花椒却很受欢迎。

     

    然而,酒在早期就是一种可以治病的中药,从医学的医字演变来看,早期的医疗是有酒参与的。那么,酒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中医认为,白酒味甘苦辛,性温,具有散寒气、助药力、活血通脉、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御寒提神等功效。适用于用于痹证,经脉不利,肢体疼痛,拘挛;胸痹,胸阳不宣,胸部隐痛,或胸痛彻背;血瘀或阴寒内盛的病证;劳累后体倦神疲,肢体酸痛等症。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过量饮酒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伤害。医学研究表明,短时间大量饮酒,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轻则会出现烦躁多语、恶心呕吐,重者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脉快而弱、体温下降等症,须及时救治;长期较大量饮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出现智力减退,精神淡漠,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出现慢性胃炎,心、肝、肾的变性,以及神经炎、肝硬化等疾病。

     

    中医认为,湿热或痰湿蕴结、失血、阴虚、痔疮、痛风等病患者不要喝酒;现代医学认为,凡是有神经、精神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食管炎、溃疡,以及肺结核等疾患的要忌饮酒;还有肥胖者、体弱的老年人、儿童或孕妇也应忌饮白酒。

     

     

    既然酒是一把双刃剑,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对酒还是情有独钟呢?想必与古代文人墨客的渲染有关吧,比如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雅兴,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洒脱;又比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欧阳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还比如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酒有好的一面,高兴的时候能够助兴,恰当少量饮酒还可治病;酒有坏的一面,酒喝多了,容易让人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轻则伤肝呕吐,重则诱发犯罪。所以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切不可养成嗜酒的习惯,以免害人害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最近茅台酒频频上热搜,要么是股价涨了,要么是市值有了新突破。可不论茅台的股价和市值如何变化,对爱喝酒的人来说,茅台始终是他们的最爱。虽然一瓶要几千块,但那份回味悠长且甘甜的口感,一口便让人醉入梦乡。可为啥有的人还没喝,就醉了呢?

     


    Dr.京作证:他们不是演员,他们是真醉了。因为真的有一些人的醉酒是被迫的。每当被质疑是否饮酒时,他们会说:我真没喝酒,但是我真的醉酒了!

     

    怎样做到“没喝酒也会醉“?

     

    人没喝酒会醉吗?答案是会的!热播的美国医疗剧《实习医生格蕾》第 15 季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病例。


    一个老师出现了醉酒表现后伤了学生和自己,在医院治疗过程中也确实检查出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高。但该男子在清醒后却矢口否认自己有饮酒,其家人朋友也担保他从来不喝酒,于是在经过仔细的讨论后发现:

     

    图源:《实习医生格蕾》影视截图

     

    所以人家的啤酒肚是真的,这是肚子自己酿的,Dr.京根本没办法指责他为了酒连健康都不要了。

     

    “自酿自喝“的自动酿酒综合征

     

    这种疾病叫做自动酿酒综合征,也被称为肠道发酵综合征。从后面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发生的机制是消化系统中的内源性发酵产生了酒精。


    自动酿酒综合征是十分罕见的,罕见到古今中外报道的案例屈指可数,毕竟喝酒的不稀奇,酿酒的也不稀奇,在肚子里“自酿自喝”的才稀奇。


    患者一般都是吃下富含淀粉食物后,就会出现醉酒的表现,如果此时检查血液中酒精,其含量甚至超酒驾的数倍。由于病例太少,研究只是推测肠道菌群的发酵导致酒精的产生。去年我国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上的一个病例,让 Dr.京更近距离地了解了啥是真正的[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图源:Science 官网

     

    一个声称不喝酒但一直醉酒十几年的男子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医生先对他进行了持续的监控以证明未饮酒,然后实打实在血液中检测到了很高的酒精浓度。更奇怪的是,甚至他在喝可乐后也会出现醉酒的表现。


    当他吃完一顿不含酒精,但含高碳水的饭后,他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可以和喝了15小杯 40%酒精的威士忌后媲美。见多识广的医生们诊断出了该男子确实是患了自动酿酒综合征。


    之后通过对他的粪便中微生物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在出现醉酒现象时,其粪便样本中 18.8% 的细菌都是克雷伯氏肺炎菌,接近正常值的 1000 倍,在培养基中也确实发现了该细菌会产生酒精。虽然后续的抗生素治疗和改变饮食改善了这名男子的自发醉酒现象,但因为长年以来的醉酒现象,他的肝脏已经出现了损伤。

     

     

    所以,Dr.京 觉得啊,羡慕人家肚子可以产酒的饮酒爱好者们可以冷静一下,无论是买来喝的,还是自动酿酒综合征产生的,任何饮酒都会引起短期和长期的健康风险。

     

    一滴酒都不要喝

     

    在当今社会中,酒和含酒精饮料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组成部分,饮酒对健康或社会造成的损害往往都被忽视了。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 15 至 49 岁的人群中,酒精更是导致过早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危险因素,占该年龄组所有死亡人数的10%,也就是说该年龄段内,每 10 个死亡里就有一个是喝酒导致的。


    为啥喝酒会导致如此多的死亡呢?因为喝酒带来的健康风险太多:

     

    • 消化系统:比较为人所知的就是酒精肝了,即酒精性肝病。在 5 年以上饮酒史的大量饮酒者中,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分别高达 50%、10%和10%。 

    • 心血管系统:酒精对心血管也是有毒性作用的,过量饮酒会导致冠心病死亡、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增大,也容易患酒精导致的心肌病。 

    • 肿瘤: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组织归为一级致癌物,口腔、咽喉、食道、肝脏等多处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饮酒有关系。

     

    Dr.京还是建议大家:不饮酒的请保持;有饮酒习惯的请为了身体健康尽快戒酒,或上京东健康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健康情况,将饮酒量限定在医生推荐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Cohen J . Microbe that got man drunk could help explain common liver disease[J]. Science, 2019.

    2.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The Lancet. 2018.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患者:我今年已经45岁了,平常工作还是比较忙,需要经常参加一些商业应酬,当然喝酒是必不可少的了,每天至少喝一次。

     

    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就最近这几年,感觉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喝完酒之后老是肚子疼,拉肚子,这是怎么回事?我是不得了什么病?

     

     

    医生:俗话说得好,“小酌怡情,大酌伤身”,不管是啤酒还是白酒,喝得太多总归是不好的,长期大量饮酒,酒精过多的堆积在人体内,过量的酒精对人体的刺激是很大的,尤其是对肝脏的伤害。

     

    另外,酒精进入人体后也要经过人体的胃、肠等器官,长期大量的酒精刺激胃肠部的粘膜,也会造成胃部、肠部的损伤。


    如果你经常出现喝酒后拉肚子的情况,那就一定要注意了,因为你有可能患上了以下三种疾病。

     

    1.脂肪肝

     

    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就是在肝脏,大约有90%的酒精是在肝脏中完成代谢的,但肝脏的代谢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肝脏就会“罢工”。

     

    酒精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形成乙醇和乙醛,这两种物质都能够对肝细胞产生危害,使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就引起肝细胞内的脂肪组织不能及时排出,长期积聚在肝脏内,长此以往,脂肪肝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肝脏出现问题,胆汁的生成与排出就不那么顺畅了,人体吃进去的食物就没办法消化吸收,拉肚子就在所难免了。

     

    2.胃病

     

    说起胃病,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腹部疼痛,其实,除此之外,腹泻、恶心、呕吐等现象也是胃病的症状。

     

    如果你在喝完酒之后经常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样的现象说明你一定是一个“惯犯”,经常喝酒。


    因为经常喝酒的人酒精对人体的刺激就不仅仅是肝脏了,它也会对我们的胃部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你经常一次性喝大量的酒,这样酒精就会刺激到胃粘膜,长期的刺激就会使胃黏膜的功能降低,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保护任务,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部疾病。

     

    3.结肠炎

     

    如果你是不经常喝酒的人,偶尔喝一次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你空腹喝酒的原因,不必过分在意。


    然而,如果你是经常喝酒,喝完酒又经常会拉肚子的话,这说明你跟别人真的很“不一样”,因为你的肠胃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

     

    酒精会对肠道产生刺激,加快肠道蠕动,结肠肌肉收缩的幅度和频率也会相应的提高,从而推动大便向前移动的速度,引起腹泻。


    因此,喝酒后经常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说明结肠炎可能已经偷偷找上你了。

     

    综上所述,喝酒后经常拉肚子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长期大量的酒精刺激会让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吃不消”,一旦他们出现“罢工”的现象,最不好受的就是你自己了。因此,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适度饮酒,可千万别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药酒偏方,大家有事没事都泡点药酒喝喝,于是不少居民在家自制药酒服用,而这些自制的药酒有可能是不安全的。

     

    如出现服用自制的药酒出现脸色蜡黄、浑身乏力等就需要立即停服。若出现皮肤和眼睛呈黄色就比较凶险了。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的药物性肝损伤年发病率达23.8/100000人。

     

    一般慢性肝病体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等,而如果影像学检查没有门脉高压征象可是转氨酶短期内升高,化验显示肝细胞损伤,转氨酶高,碱性磷酸酶高,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维生素K反应差,这些就可以判断为急性肝损伤。

     

    若患者平时身体健康,没有化学毒物接触史,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假如检查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就可以考虑小剂量服用药物造成的肝功能损害。

     

    近年天然药物导致的肝损伤近年时有发生,大家常认为中草药都是无毒无害,可以放心长时间食用。而有些天然药物大家又不会鉴别真伪,即使是正品其中的成分也是极其复杂,随意服用有可能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以下中草药有:

     

    雷公藤、千里光、苍耳子、何首乌、菊三七、艾叶、蓖麻子、一叶秋、油桐子、黑面叶、相思子、望江南子、野百合、鱼藤、合欢皮、猪屎豆、苦楝子、苦楝皮、贯众、钩吻、及己、黄药子、藤黄、大风子、常山、薄荷、棉花子、喜树、马桑叶、冬青叶、地榆、麻黄、大白屈菜、金不换、鼠李糖、番泻叶、芫花、萱草根、丁香、天花粉等。

     

     

    在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服用的时间,应按照药典要求服用,重视炮制品的合理使用如煎药内服时应服用炒艾叶而尽量不要服用生艾叶,切记要中病即止,以防产生不必要的人体作用,进而影响到肝肾功能。

     

    是药三分毒,中药亦不可置身事外。中药就是一些花花草草,老祖宗吃了几千年了可以放心吃,这种说法比较常见而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不严谨的。

     

    按药学来说,《神农本草经》是按安全性进行药物分类的,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如当归、黄连、黄芩;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

     

     

    按中医临床来说,与药物本身的毒性相比中医更强调药物的偏性。病人机体会偏颇,而中药具有偏性,以中药的偏性来纠正机体出现的偏颇,这就是以偏纠偏。强调对证用药,对证就是这种纠偏的方向正确。同时强调随证停药,证候改变或者消失了治疗方案就要变化。

     

    因此,对于以上几十种中药来说,必须炮制精确,临床上注意该吃时吃该停时停,不对证坚决不吃,这样才能保证最小的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疗效。

  • 生活中免不了和一两个朋友的聚会,当然就会需要助兴的东西,其中出现在餐桌聚会上最多的就是酒这个东西。即使不聚会,每到开心庆祝节日助兴也用酒;不开心释放压力也用酒,酒似乎已经超越了它喝的价值。更多的人用它来寄托情怀,满足情绪,释放压力。但即使这样,酒也是一个不能多喝的物质,甚至还有一喝酒就上头脸红的人。很多人可能还是不过多的了解,喝酒为什么会脸红,只知道酒精或许带来伤害,也不知道多少算少喝。那么到底喝多少才算适量?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身体被疾病危害的风险更大:

     

    血管扩张,代谢慢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就是因为自身的机能,对酒精代谢的速度比一般人慢。人体是由两种酶来参加酒精的代谢的,若是喝酒容易脸红,就是因为其中一个酶出现了功能性的缺陷。那么就会导致酒精中的乙醛刺激毛细血管造成扩张的现象,因此就会脸红。

     

    伤害肝脏

     

     

    喝酒的人经常摄入的其实也就是酒中的主要元素酒精,每个摄入的物质都会经过肝脏的转化和代谢,当这个元素到达肝脏的时候,转化为乙醛。就会伤害我们的内脏,让肝染上毒性,脸红的人的代谢酶还不足以代谢肝脏中的乙醛,造成停留在肝脏,产生危害。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致癌性以及其他严重的伤害。

     

    胃部癌症

     

    喝酒脸红的的人即使是喝的酒很少,也会伤害胃部。有研究表示,胃癌跟酒精的相关度高达70%,因此若是你喝酒脸红,最好不要喝酒。无论多少,都会造成胃部发病的风险因素。


    对于缓解喝酒的4种“解酒药”,是否靠谱?

     

    蜂蜜水

     

    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虽然有实验证明,蜂蜜中的果糖可以帮助代谢酒精发酶提高效率,但是对于解除乙醛的毒性,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表明的解酒工作。

     

    解酒药

     

    只是对喝酒的人一个自我安慰,并不可信。从医学的角度出发,真正的解酒药并不存在,解酒药本身并不含有代谢酶,而代谢酶还是一种蛋白质的存在,根本就达不到真正的提供。只要一进入身体就会被消化,起不到解酒的作用。

     
    桑椹干

     

    网上都在流传桑椹干是非常天然的一味解酒食材,喝酒前吃上几个,可以帮助喝的更多。其实并没有这么神奇,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果,无论它是什么形态的样子,晒干还是原本的样子都不会帮助加速代谢酒精的功效。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被传说的很神奇。

     

    碳酸饮料

     

    当你摄入酒精的同时又去喝碳酸饮料,只会更容易醉。还会增加胃部的饱腹感,碳酸类物质会产生很多气体挥发,反而会让酒精被吸收的更多,加速容易喝醉。


    因此,酒精超过这个数,或许将影响健康:

     

    对于喝酒无论脸红不红的人来说,想要喝酒不伤害身体,最好的建议就是1g的酒精也不要摄入,只要喝酒就有风险,就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若是真正的根据膳食指南来说,若是非喝酒不可。一名健康男性一天最多不要超过25g的酒精指标,成年的健康女性来说就是不超过15g。

     

    若是超过了,也就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并且每一种酒的酒精含量不同,更不要掺着好几种一起去喝,只会对身体伤害更大,而且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接受的情况下,更容易醉。

  • 中秋节、国庆节即将到来,不少人要和亲朋好友聚会应酬,席间免不了喝点酒。但醉酒的滋味是真不好受,头晕、呕吐甚至“断片”了,昏昏大睡。

     

    其实,对于醉酒者,需要有专人进行看护、照顾,以免发生危险。醉酒者的睡姿也很重要,关乎生命安危。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列出危险的酒后睡姿,并告诉你如何“躺”才安全。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彭丹涛

     

    醉酒后五种睡姿很危险

     

    除了酒精伤身,酒后错误睡姿也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若能让“醉翁”们懂得如何正确入睡,则有望减少酒后意外致死的不幸。

     

    错误睡姿一  仰卧位

     

     

    酒醉饭饱后,仰面平躺睡觉可能导致胃里没有消化的食物反流,再加上此时人体的吞咽作用在酒精的刺激下,反应迟钝,呕吐物容易堵塞器官,造成呼吸不畅。轻者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

     

    错误睡姿二  俯卧位

     

     

    醉酒者俯卧位时口鼻朝下,常会埋入被褥或软枕中,导致呼吸通道不畅,严重时可使机体缺氧,甚至出现酒醉后的昏迷。

     

    此外,过量饮酒后加快了血液循环,尿量也增多,当尿液充盈、膀胱高于耻骨位时,再加上腹壁肌肉松弛,若腹部受到挤压或震动,易致膀胱破裂,危及生命。

     

    错误睡姿三  坐位

     

     

    有些人喝醉后还没来得及上床休息,坐着就睡着了。重度醉酒者由于体内循环受到抑制,心血管反射调节能力减弱,加之呕吐、出汗等可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血管内血容量相对不足。坐着睡觉,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休克。

     

    错误睡姿四  枕胳膊睡

     

     

    长时间枕胳膊睡可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即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肢体坏死或坏疽。

     

    错误睡姿五  肢体互压

     

     

    醉酒者如一个肢体压在另一个肢体上沉睡,长时间压迫的部位会出现肌肉的缺血坏死,导致横纹肌溶解。

     

    具体表现为酱油尿、化验血中肌酸激酶显著升高,症状较轻者可在一到两周内逐渐恢复,严重者由于广泛肌肉坏死而产生肌红蛋白尿,导致急性肾衰竭。

     

    此外,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易浑身发冷。此时若睡电热毯保暖,会让血管扩张,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当为,先将醉酒者领带、衣扣、裤带等松开,抬起下颌,头部稍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使其身体侧卧于床上,两侧垫上枕头防止醉酒者乱动变为仰卧或俯卧等危险的睡姿。

     

     

    醉酒者需要有人在身旁照顾,一旦出现危险状况,亲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近送医。

     

    6个真实案例,看清醉酒危险

     

    “走一个,干了!”伴随着一阵阵欢呼,饭桌上、酒吧里、包厢中上演着一幕幕觥筹交错的欢乐场景,然而随之而来的结果是,酩酊大醉、呕吐不止或者昏迷不醒的“醉汉”成了急诊科的常客,甚至因此丧生。

     

    呕血误吸致猝死

    64岁老张,20年前就患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和阿司匹林,老朋友来拜年,1斤高浓度的白酒两人一饮而尽。当晚睡觉时突然呕吐,大口大口的鲜血夹杂着胃里尚未消化的食物 。

     

    老伴赶紧找纸巾擦了擦老伴嘴角的污物,但他已没有了反应。老张可能因酗酒后诱发胃出血,呕吐物堵塞气管,未能得到及时抢救而猝死。

     

    急性胰腺炎夺人命

    一位而立之年的打工者,因工作需要留守工地,大年三十晚独自一人喝了8瓶啤酒。次日未按时上班,被朋友发现躺在床上,嘴唇发绀,腹部膨隆,呼之不应。送往医院时己奄奄一息,最终不治身亡,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真正的原凶还是酗酒。国外研究发现,约30%~60%的胰腺炎发病与饮酒有关。

     

    压迫肢体致肾衰

    某公司龚总五十多岁,春节长假中,几个好友聚集一起开怀畅饮。龚总有“海量”也喝得昏睡不醒。被家人发现时,其右腿搭在左腿上一动不动已达18小时,致使左下肢肿成水桶状,青紫,无尿……经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左下肢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经过多刀切开减压,配合血液透析等治疗,挽救了性命,但左下肢的伤痕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低血糖昏迷出险情

    一名嗜酒如命的男子,春节期间几乎整天流连在酒局之中。大年初五酗酒后昏迷,送往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是酗酒引起低血糖,差点危及生命。

     

    人在饥饿的时候喝酒,容易抑制肝脏的葡萄糖新生作用,而使血糖下降,引发全身冰冷、心跳加快等低血糖现象。

     

    尿意缺失膀胱破

    年过半百的杨某,大年初二因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没多久出现小便困难,被家人急诊送到医院。检查发现,病人表情痛苦,腹部轻度肌紧张,有反跳痛,腹腔内有游离液体。医生考虑为急性腹膜炎合并腹腔积液,经手术探查后诊断为膀胱破裂。

     

    过量饮酒后,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阻断了排尿反射,导致膀胱内压力增高却没有尿意,加之腹部肌肉松弛,故易受损伤而造成膀胱破裂。

     

    醉驾车祸血淋淋

    王某开车路过朋友家时,被邀进去喝了几瓶啤酒后,自己驾驶汽车回家过年。行驶至路口时,与另一辆汽车相撞。两司机都受了伤,当即被送至医院急诊科,对方经诊断为上、下颌骨骨折、右胫骨近端前缘撕脱性骨折;王某亦有骨折、脑震荡。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患有肝肾疾病、胃酸过多、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癫痫、老年痴呆症等以及从事驾驶职业的人,应尽量禁酒。

     

    最安全的解酒法:不喝

     

    除了上面提到的醉酒可能出现的“突发影响”,醉酒后的长期影响也要警惕。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成瘾行为》期刊上曾发表报告,只要喝醉一次,就会对大脑产生持续一年的影响,使部分机能受损,日后再喝酒时就会产生自我保护。

     

    研究人员认为,醉酒一次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

     

     

    在喝酒实在无法避免时,尽量小口慢喝,喝前吃点东西,不要多种酒混着喝。《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

     

    • 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两半、52度白酒1两;
    • 女性则为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两、52度白酒6钱。

     

    要问如何才能完全避免酒精伤害?答案只有一个:不喝酒。

     

    !不管哪类酒,最好都不喝

    不管什么酒,归根到底都含酒精,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很多人对低度酒或含少量酒精的饮品不以为然,觉得危害小,反而容易喝得更多,当酒精在体内累积到一定量时,伤害也很大。

     

    !不给饮酒找借口

    生活中,很多人趁着喜事“豪饮”一通,认为偶尔喝多也无妨。实际上,一次性大量饮酒可能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对身体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损伤身体的理由,庆贺喜事还有很多健康的方式。

     

    !不要盲目劝酒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代谢酒精的能力存在差异,比如有的人觉得喝一两白酒“小意思”,但对一些酒量小的人来说,一两酒就能让身体承受不住。

     

    因此,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当对方婉拒时,要理解其难处,不必拿“不喝酒就是不给我面子”来“绑架”对方。

  • “医生,中老年人多喝酒真的可以活血化瘀吗?”


    今天出门的时候,遇到了隔壁的王大爷,他跟我说,最近天气冷的紧,他每天都想要喝上几两小酒,暖和暖和身子,但想到医生曾经告诫自己血压血脂都偏高,又不敢喝。但是前两天他浏览网页的时候,有科普文章说“人到中老年,多喝酒可以活血化瘀”,他就有些蠢蠢欲动了,刚好今天出门遇到我,就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酒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酒的“忠实粉丝”遍布各个年龄段,而爱喝酒的中老年人更是不在少数,所以多喝酒是否真的可以活血化瘀也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开大家的疑惑,今天医生就与您好好聊一聊。

     


    1、人到中老年,多喝酒真的可以活血化瘀吗?


    很多朋友之所以会认为多喝酒可以活血化瘀,主要是喝酒以后,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喝点儿小酒,人全身都会慢慢发热,变得暖暖的,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酒精在进入人体以后,经过胃肠道及肝脏代谢的过程:


    酒精也就是乙醇,它的代谢首先是在胃和小肠内,在胃肠道大概经过半个小时到三个小时后被完全吸收,大约有5%的酒精,会以乙醇的形态通过呼吸,尿液,汗液排出体外。而大约有80%的酒精是在肝脏进行分解的,在肝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醛,之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除体外。


    剩余的10%至15%的乙醇,则被周围组织所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出体外。一般如果肝功能正常,先天代谢酒精的酶类充足,人在饮酒后的12-24小时,体内的酒精就能代谢干净。


    喝酒对血管有何影响?


    也就是说,酒精在进入人体后,代谢主要依靠肝脏代谢,吸收则靠胃肠道,在这个过程中,乙醛会随血液在全身流动,刺激血管扩张,增大了血管的管径,从而减小了血流的阻力,从这一方面来说,确实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血流变得更为顺畅,最为明显的是毛细血管扩张时,人就会感觉发热,体温升高,这时候,血压及血糖似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是乙醛对于血管的影响是双向的,它在刺激血管进行扩张的同时,也会刺激血管内皮,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长此以往,还会明显地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罹患率和发生动脉硬化堵塞血管,增加血管斑块的发生率,使得动脉内血管压力过大,诱发和诱导高血压或者心绞痛的情况。


    而且,喝酒对于毛细血管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因为饮酒后酒精中的乙醇会迅速分解成乙醛,乙醛是一种有能够导致毛细血管通道迅速扩张的毒、有害的物质,很不利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而且进入体内的酒精最后其实都会被代谢掉,所以说,喝酒并不能起到活血的作用,只是在短时间内会刺激毛细血管,让人感觉“发热”,但是长期饮酒对于血管内皮、毛细血管的损伤,却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另外,它还可能会导致人肥胖,损伤肝脏功能,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权衡利弊,依靠喝酒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明显是不太可取的。

     


    2、想要保护血管健康,不妨多做这2件事


    法国名医卡萨尼斯曾说过:“人与血管同寿”,可见血管的重要性,特别是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机能在走下坡路,血管也在老化,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血管健康,尤其是需注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疾病。


    那么人到了中老年,应该如何保护好血管健康呢?不妨多做这2件事:


    第一,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食物的选择也多了起来,一部分中老年朋友抱着“活一天享受一天”的心态,在饮食上毫不忌口,大鱼大肉,烟酒不忌,殊不知长期进行高糖高盐高脂饮食,会导致血管里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大大增加了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所以,想要保持血管的健康,合理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建议中老年朋友平日尽量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比较甜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比较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等,比如山楂、燕麦、黑木耳、茄子、香菇、青葱、茼蒿、龙须菜、草莓等。#健康科普大赛#


    第二,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这也导致运动的时间不太够,再加上不少人的工作本身就需要“久坐”,每周的运动量很难达标,而长期不运动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血管里面的“垃圾”无法及时排出,在血管壁上逐渐堆积起来,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而保持的适当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促使机体更快排出代谢废料,适当运动,还能够消耗多余的糖份和脂肪,使血管更加健康。


    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也最好可以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慢跑,快走,游泳,打太极拳等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每周保持5次左右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促进血液顺循环,保护血管的健康。


    另外,除了做好以上两点,还需要提醒大家,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想要保护血管的健康,需要针对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进行预防,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肥胖,无论您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都需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积极戒烟,保持正常的体重。


    总的说来,喝酒并不能够真正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长期喝酒其实是 “弊”是大于“利”的,所以中老年朋友需要自己做好选择,而想要保护好血管健康,还是要从预防动脉硬化,保持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控制好体重等方面做起。

  • 要说大家平时聚餐时,最喜欢喝什么的话,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把啤酒拿上台面上来说,尽管,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但现实是啤酒的危害其实不必别的酒差,可能很多人都抱有一个侥幸的心理,认为啤酒的度数没有其他的酒那么高,因此,喝啤酒影响不大,可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

     
    这里也给大家科普一件事情,就是酒精的危害跟度数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的,实际上啤酒的危害不比其他的酒精类饮品差,尽管有些人会说啤酒度数不高,喝多点没事,这番话,你听听就得了,你要是真信了,那可就相当悲催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啤酒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吧!

     

     
    首先就是绝对不能过量,因为啤酒的酒精度数虽然不高,但是,喝多了之后,叠加的酒精度数就会极具提升,到时候,就会加速肝脏的负担,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损害自己的肝脏组织,从而增加肾的处理压力,到时候,心肌功能也会因为大量酒精的作用下, 长期这么下去,不死也会心力衰竭。

     
    而且大家别看网上说的,喝啤酒能够遇到高血压和心脏病,其实,这个就是商家忽悠你买啤酒的一种套路吧,因为啤酒喝多了非但不能预防,还会起到动脉血管的硬化,而且还有诱发心脏病和脂肪肝等等疾病,尤其是一些喜欢大量饮用啤酒的小伙伴,你的胃粘膜受损都算好的,引发毛细血管的收缩,那你的消化功能都会出问题。

     

     

    多喝啤酒还会出现啤酒肚的情况,为什么呢?就如上面说的,大量喝啤酒之后,会让人体的胃粘膜受损,从而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烂,进而让自己的胃消化功能出现下滑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更容易出现啤酒肚,这也是为什么你的肚子越来越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常年喝啤酒导致的。

     
    而且还有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患有消化道相关疾病的人,比如什么胃炎、胃溃疡或者结肠炎的病人,尤其是那些有肝脏疾病的人,切记,千万别喝啤酒,因为喝啤酒会加重肠胃的处理能力,你本身肠胃就有问题,你再喝酒,基本上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严重的人,喝多了很容易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饮酒伤肝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因为人体摄入的酒精有90%都是肝脏进行代谢的,长期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此外,饮酒过量,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代谢,其中间代谢物乙醛,会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肝脏硬化,引发肝病。爱酒者,身体若有"1黄、2臭",可能是肝脏已病变,劝你早查肝CT

     

    "1黄"

     

    "肝胆相照"其实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肝脏会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若肝受损,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就容易造成胆汁积聚。如果胆汁积聚在皮肤上,会引起黄疸等症状;如果积聚在巩膜上,会引起巩膜黄染,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这种症状,要及早就医。

     

    "2臭"

     

    1、口臭

     

    肝脏疾病引起的口臭常呈现为腐臭味,即使刷牙也不能完全清除。当肝脏解毒能力下降时,就会导致毒素不能正常排出,导致毒素在体内积聚,此时,血液中的氨气含量也会随之增加。所谓的"口臭",就是体内多余的氨气随口鼻排出体外造成的。

     

    2、体臭

     

    有些人生来就有狐臭,我们不能改变它。若发现自己身上突然开始有一股"臭味",需要引起注意。特别是爱喝酒的人,若身上发出难闻的臭气,特别是在腋下,甚至穿上衣服后会有黄色的汗斑,很可能是肝脏出现了损伤。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减退,导致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必须通过汗腺排出,才会让人总感觉身体有股异味。

     

    那么,到底喝多少酒会伤肝呢?

     

    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饮伤身"。所以,喝多少才是适度的呢?据调查,成年人饮酒标准为适量,每人每天饮酒12~20克,若以40度酒计算,即不超过1两。若长时间饮酒超过此量,则容易刺激肝脏,引发肝脏疾病,尤其经常饮酒者,应定期检查。

     

     

    肝脏最怕2件事,生活中最好少做

     

    第1件事:擅自服药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而来,因此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尤其高。不过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在减药或停药后会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情况会比较严重,导致肝脏损害不可逆转。

     

    第2件事:过度劳累

     

    人们的压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许多人不得不经常出差,熬夜加班。长期以往,身体处于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的状态,很容易造成肝损伤。因为长时间熬夜,会消耗大量的肝血,从而影响肝细胞的自我修复,再加上免疫力下降,罹患肝病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

     

    预防肝病,坚持做好"2多2少",帮助肝脏排毒,保护肝脏健康

     

    "2多"

     

    1、多喝水

     

    喝水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养肝的花草茶,促进肝毒排出。怀菊,富含养肝因子硒元素、胆碱、类黄酮等,养肝效果比其他茶饮高5-8倍。硒元素,可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提高肝脏代偿功能。胆碱:可清热解毒,降肝火,疏通郁结。类黄酮:可抑制自由基对肝脏的伤害,特别是对于酒精性肝损伤效果显著。经常用怀菊泡水,早晚1杯,肝会感谢你。

     

     

    2、多笑

     

    让心情舒畅、愉快也有利于肝脏的养护。这是因为心情舒畅可以让人体气机更加通畅,肝脏也会越来越好。若经常生气,人体就会分泌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增强脂肪酸的分解,使血液和肝细胞中的毒素增加。

     

    建议:平时可以多听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也可以多与亲人朋友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心情保持愉快。

     

    "2少"

     

    1、少吃蛋黄

     

    人体内过多的脂肪需要胆汁帮助分解,而肝病患者常因胆汁不足而无法快速消化脂肪,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如蛋黄、动物内脏、油炸等食物都含有过量脂肪,过量食用对肝脏健康不利。

     

    注意:肝脏不好的人,平时应该少吃油腻食品,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食品,从而提高代谢酶的含量,维持肝脏细胞功能。

     

    2、少吃糖

     

    过量的糖分进入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加重肝脏负担,减慢肝脏恢复的速度。所以,肝不好的人,生活中要少吃糖含量高的食物,除甜食外,像面食、主食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平时可以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帮助修复肝脏组织,如乳制品,鱼,虾,但是严重的肝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限制食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24年9月5日,02:13:30,西安市,一个焦虑的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提出了他的疑虑。这个患者在发烧、浑身无力和疼痛的情况下,去当地的卫生所就诊,医生给他开了四种药物:橘红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和感冒清热颗粒。患者注意到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辅料表中含有乙醇,担心这种成分可能会对他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与头孢呋辛酯片同时服用时。患者还提到他有轻度的脂肪肝,并询问是否可以用对乙氨基酚片代替布洛芬缓释胶囊。

    医生耐心地解释说,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的乙醇含量非常低,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医生建议患者间隔服用这两种药物,并在未来三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对于患者的第二个问题,医生表示如果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使用对乙氨基酚片是安全的,但最多不能超过三天。患者对医生的专业建议表示感激,并感谢医生在深夜还能提供帮助。

  • 酒精中毒,也称为乙醇中毒,是由于过量饮酒导致的身体中毒现象。酒精是一种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易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乙醇中毒和酒依赖主要发生在酗酒者身上。

    各类含酒精饮料的乙醇含量差异很大。高度酒中乙醇含量可达50%~60%,中度酒为20%~40%,啤酒中乙醇含量仅2%~5%,而酒中乙醇含量可达10%左右。成人一次口服乙醇中毒剂量按纯酒精计为75~80g,致死量悬殊极大,为250~500g。

    酒精对神经系统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剂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和心脏抑制。吸入大量乙醇蒸气可感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震颤及酒醉感。大量饮酒后,最初表现为兴奋性增强、面红、言语增多、激动,以后逐渐出现动作笨拙、语无伦次、平衡失调、行走不稳、恶心、呕吐,有的可有烦躁,继之昏睡、打鼾、颜面苍白、皮肤湿冷。重者脉搏快但弱、血压下降、肌肉瘫软、呼吸困难,最后出现呼吸麻痹。

    酒精依赖患者对乙醇已产生很高的耐受性,尽管一次饮酒量很大,表现却与以上不同。当患者乙醇形成依赖性,一旦停止饮酒或骤然减量就会出现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的乙醇依赖性戒断综合征,包括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

    对于酒精中毒的防治,一般醉酒应卧床休息,饮柠檬汁、浓茶或咖啡。重者需进行急救处理,包括温水或1%碳酸氢钠、枸橼酸钠溶液洗胃,预防吸入性肺炎,使用小剂量地西泮等药物治疗,昏迷者应注意保温,头部置冰袋降温。此外,还可使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洛贝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乙醇依赖性戒断综合征的治疗,首选半衰期长的地西泮、氯氮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使用可乐定、双硫仑等药物进行治疗,并进行心理治疗、补充营养和B族维生素、叶酸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可出现低血糖性昏迷,应注意与乙醇直接作用引起的昏迷相鉴别。对于慢性酒精中毒性多系统器官损伤及其并发症,也需要进行治疗。

  • 在一家工厂上班时,经常接触乙醇乙醚的***感到担忧,担心这种化学物质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询问医生乙醚的危害有多大,医生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和诊疗方案。医生耐心倾听***的主诉,并给予了专业的意见和支持。***提到工作环境长期接触乙醚,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对医生的专业素养表示感谢。

  • 乙醇,即我们常说的酒精,是酒类饮品中的主要成分。当人们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的酒精时,就会引发急性乙醇中毒。而长期无节制地饮酒,则可能导致慢性乙醇中毒。

    急性乙醇中毒的初期症状通常为头晕、身心愉悦、情绪波动大、行为粗鲁等。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患者会出现动作笨拙、步态蹒跚、脸色潮红、语无伦次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缓慢、鼾声大作,甚至可能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慢性乙醇中毒则表现为消化不良、营养缺乏、智力减退、手指震颤、多发性神经炎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针对急性乙醇中毒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

    1. 静卧、保温,给予浓茶、咖啡等饮品促进醒酒。

    2. 中毒严重者可压迫舌根催吐,然后肌肉注射氯丙嗪12.5-25毫克,禁用去水吗啡。

    3. 昏迷者肌肉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0.5克或利他林、回苏林等,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

    4. 惊厥者酌情使用安定,勿用吗啡及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加重呼吸抑制。

    针对慢性乙醇中毒的护理方法包括:

    1. 田螺捣碎,河蚌取肉,同大葱、豆共煮,饮汁1碗,具有醒酒作用。

    2. 老菱角及鲜菱草茎共150克,水煎服,可治疗饮酒过量中毒。

    3. 酒醉偏方:松花蛋1个,蘸醋徐徐吃下;吃梨或饮梨汁;醋1小杯,徐徐饮下;绿茶浓煎,多量饮服;红茶菌一大杯,一次饮下;鲜藕捣碎,绞汁饮服;鲜橙一个,榨汁饮之。

    4. 慢性中毒者应彻底戒酒。

    5. 每天口服2粒维生素E胶丸,以保护肝脏。

  • 2019年11月14日,云南西双版纳勐遮镇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场婚宴上,5人因喝了勾兑了工业酒精的自酿酒而死亡,14人住院治疗。

    据悉,婚宴上使用的自酿酒由村民岩某比提供,其甲醇含量严重超标,经调查,竟是岩某比在酒中勾兑了95度的工业酒精,导致悲剧发生。

    工业酒精,顾名思义,仅限于工业上使用,其酒精纯度高达95%至99%,饮用后可致命。甲醇是工业酒精中的主要成分,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甲醛和甲酸,对人体各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甲醇中毒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胃痛、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呼吸困难、肾衰竭甚至死亡。

    一旦发生甲醇中毒,应及时进行催吐、洗胃等紧急处理,并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此外,预防甲醇中毒的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不要购买和饮用来历不明的酒精制品,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甲醇中毒的措施:

    1. 购买正规渠道的酒精制品;

    2. 不要购买和饮用来历不明的酒精制品;

    3.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甲醇中毒的认识;

    4. 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及时就医;

    5.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为了预防和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我们需要了解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慢性乙醇中毒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血管阻塞和脂肪栓塞的风险,最终引发股骨头坏死。因此,预防股骨头坏死的第一步就是要戒酒。

    其次,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也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激素类药物会干扰人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调节,导致骨质疏松和骨坏死。因此,在患有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的疾病时,应尽量选择其他替代治疗方法,或者在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同时,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股骨头坏死。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如创伤、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为了预防股骨头坏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饮酒。

    2.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

    3. 加强锻炼,增强骨骼强度。

    4. 注意营养摄入,保证骨骼健康。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预防股骨头坏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嗜好,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从而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

  • 九价疫苗注射后24小时内不建议饮酒,因为疫苗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酒中的乙醇成分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加重接种后的不适症状。此外,接种期间应避免吸烟、使用违禁药物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活动。接种后需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并定期复查。

  • 饮酒后,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因人而异,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0毫升。半斤白酒大约需要24小时才能从体内代谢完毕,但这个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饮酒量、酒精浓度等。因此,24小时后是否还能检测到酒精,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8小时后人体内乙醇含量已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但具体还需考虑酒精浓度和个体差异。

  • 乙醚作为一种常用的麻醉剂,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乙醚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了准确诊断乙醚中毒,我们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首先,乙醚中毒应与酒精中毒相鉴别。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由于一次性饮用大量酒类饮料导致的中毒。酒精中毒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其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谵语、躁动等,严重者可能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呼吸抑制。

    其次,乙醚中毒还应与萘中毒相鉴别。萘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较大。急性萘中毒主要表现为吸入中毒和口服中毒。吸入中毒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视神经炎等,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和肝脏损害等。口服中毒则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肿大、寒颤、发热、腰痛、酱油色尿、溶血性贫血和黄疸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坏死等。

    此外,乙醚中毒还需与铅中毒相鉴别。铅是一种重金属,长期接触可导致铅中毒。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衰弱综合症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肢体酸痛等。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口中有金属味、腹部隐痛、便秘、牙龈缘粘膜内可见硫化铅点状颗粒沉积形成的“铅线”等。

    为了准确诊断乙醚中毒,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尿常规等。

    总之,乙醚中毒的诊断鉴别对于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乙醚中毒的认识,加强临床观察,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