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态和健康的问题
往往藏在这些小细节中
不知不觉的“舒服”
就可能成为身体的负担!
端正坐姿,矫正不良习惯
才能让我们告别“猥琐”
保持体态优雅和身体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武侠小说中,一个人的步伐是否轻盈,能看出他内功的深浅。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步态,看出一个人身体好不好。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步态里藏着的疾病信号。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汪昕
“走不好路”也称为步态障碍。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步态异常并发症,可引发颅内出血、骨折、长期卧床、褥疮、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国,跌倒是伤害所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致死原因。
另外,没有任何腰腿疾病,但出现步态功能下降,常常预示着远期发生痴呆的风险,也是预测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判断方法:
观察鞋底的磨损情况,看看有无两侧磨损程度不一,或足内侧外侧磨损程度不一。
正常鞋子的磨损重心在脚跟中间,并可从鞋跟外侧看出约4度的倾斜。
鞋底外侧磨损,通常是由于高弓足让体重过多倾向于脚外侧造成的,这种步态容易导致关节扭伤和损伤。
鞋底内侧磨损,提示扁平足,这种步态会导致骨盆倾斜,诱发腰背痛。
大脚趾外侧磨损,多由拇外翻引发。
除了腿脚或腰椎问题,“走不好路”还可能提示脑功能下降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如果存在以下问题中的任意一项,建议及时到当地医院咨询,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关注疾病的同时,还要重视周边环境,预防跌倒,尤其是老年人。
比如,平时穿合脚的鞋,家中保持地面干燥,铺设防滑地毯,过道不堆砌杂物,墙上安装防跌倒扶手和呼救铃,床边配置防跌倒护栏等。
正确的走路姿势,能对关节和腰椎起到充分的缓冲作用,避免磨损和疼痛,还有助预防跌倒。
抬头挺胸
走路时,应抬头挺胸收腹,抬起下巴,眼睛平视前方。
脚跟先着地
先轻抬腿迈出脚,然后按照脚跟→脚掌→脚趾的顺序“滚动”着地,踩实后再抬另一只脚。
走路时脚着地正确顺序
小幅摆臂
摆臂的正确姿势是,上臂自然下垂,走起来后,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摆臂幅度在30~45度之间为宜。
手脚黄可能是饮食因素、溶血性贫血、黄疸、肝功能异常等造成的。
1.饮食因素:如果短时间内进食了大量胡萝卜、橘子等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使肝脏不能按时转化,随着血液堆积在手脚部位,就会引起手脚发黄的现象。
2.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直接暴露在血液中,血红蛋白受到氧化后会形成含铁血黄素,当血黄素沉积手脚部皮肤时,会造成手脚黄的情况。
3.黄疸:黄疸会使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并伴有目黄、身黄等症状。
4.肝功能异常:当患者的肝脏无法进行正常代谢胆红素时,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引发手脚黄的现象,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诊断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治疗。
有一种痛苦,叫做“90 斤的上半身,120 斤的腿”。腿粗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想改善的身材问题了。
其实,大腿上的肉也并非一无是处。上海交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在一定数值范围内,腿越粗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反而降低。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大腿粗的好处,教你如何给大腿囤点肉。
受访专家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动康复学系教授 王琳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 苟波
这项研究调查了9250名40岁以上中国男性和女性,记录了他们的腿围与血压数据。
研究将男性、女性的大腿围分别分为三组,男性的大腿周长变化范围分别为≤51.2cm、51.2cm~55.3cm和≥55.3cm,女性为≤50.7cm、50.7cm~54.4cm和≥54.4cm。
对比发现,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来说,大腿越粗,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低,而大腿围较小的人(女性小于50厘米,男性小于51厘米)更易血压升高。
研究认为,这可能和腿部脂肪新陈代谢能力较强有关。
另一项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通过分析近5997名平均年龄为37.4岁的成年人发现,腿部脂肪水平较高的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要低61%;腿部脂肪水平较低,则意味着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
腿部是大肌肉群比较集中的部位,也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部分。人体的许多动作需要靠腿部发力,腿部肌肉越强,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就越强。
过于纤细的腿,肌肉韧性往往不会太好。一般来说,腿围适宜的范围为46~60厘米。
有肌肉的大腿不仅显得更健美,还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好处。
保护膝关节
腿部肌肉力量强大,可以给膝关节提供更大的支撑。适度进行腿部肌肉力量练习,不仅能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还可以分散、减少膝关节的压力。
对老年人来说,腿部力量练习可以减缓膝关节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减少发生摔倒的可能性。
预防骨质疏松
骨骼肌是附着在骨骼上的保护层。如果骨骼肌发达,骨质流失就会相应减少。
锻炼肌肉还可以刺激骨骼,增强骨密度,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帮助控体重
肌肉是人体代谢热量的主要场所,肌肉少,基础代谢低,人就容易肥胖。
适度增加肌肉占比,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降低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
降低心脏病风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发现,大腿围小于46厘米的人,相较于60厘米者,患心脏病几率增加2倍。
降低死亡风险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超252万成年人的健康数据,发现大腿围每增加5厘米,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8%相关。
20岁后,人体肌肉量开始逐渐减少。相对上肢和躯干,下肢肌肉量减少得更快。
一个动作测试大腿肌肉力量:
抱臂端坐椅面前缘,然后起立站直,随后迅速坐下。
以40岁左右男性为例,7秒内(快速)或8~10秒(一般速度)能做10遍,说明下肢肌力能达到预防三高等生活习惯病的标准。
如果用时超过11秒,说明下肢肌力衰退较多,需要有针对性地锻炼。
如果下肢力量不足,可以试试这套锻炼大腿肌肉的动作。
No.1 靠墙半蹲
背靠墙站立,将脚向前移动大约一步,背部贴墙,弯曲膝盖直到大腿与地板平行,并与身体上半身呈90度。保持这个姿势60秒。
刚开始也许只能坚持几秒,可以试着慢慢延长训练时间。如果站立不稳,将手臂放在墙壁上,更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
这项训练做3次为1组,建议每天练2组。
No.2 腿弯举
站在椅子背后弯曲左脚,并将左脚跟朝向屁股方向,短暂保持姿势。然后,慢慢将脚放回原来位置。
重复上述动作10次,换腿进行。每次每条腿做30个弯举动作。为增加挑战,还可适当负重。
No.3 站立抬腿
站定,双手握住椅子两侧,保持背部挺直,将左腿向上抬起再回归原来位置10次,随后换腿进行。建议每次训练时,每条腿抬100次。
No.4 深蹲
两脚分开与臀部同宽,在胸前举起哑铃,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肘部向下,弯曲膝盖下蹲,然后返回为一次。
深蹲时,注意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No.5 弹力带横行
将弹力带放在脚踝上方,两脚分开与臀部同宽,膝盖略微弯曲。绷紧核心肌肉群,将左脚先向左移动一下,右脚随后跟上,以此移动2~3下后,换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
这个动作和上一步深蹲,每个动作做3~4组,每组10~12次,组间休息30~60秒。
练习以上动作时,如果感到膝盖疼痛,应马上停止。下次练习时,可以从较低难度、较少的训练量开始。
手肘外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采用一般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进行矫正。
1.一般治疗:避免过度使用手肘或进行重型活动,适当休息和保护手肘关节,其次练习正确的手臂姿势可以帮助改善手肘外翻。确保手臂在伸直时保持手掌朝内旋、手臂直立的位置。
2.物理治疗:其次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的方法,改善局部疼痛等不适,如局部按摩、针灸等,可以有效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疼痛、麻木等现象。
3.手术治疗:对于病程较久,且外翻角度大于正常角度,同时疼痛比较严重,造成尺神经损伤,需及时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肱骨髁上截骨矫正术、尺神经前移术等。具体的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指甲红润代表身体健康,是一种正常现象。正常人的指甲应该是粉色带点红润的,而且还很有光泽。如果指甲的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变紫变黑,说明身体可能缺氧,也可能是肺部或心脏出现了疾病,如肺部感染、心脏衰竭等。如果指甲呈黄色,可能是肝炎、肾病综合征等肝脏或肾脏疾病。如果指甲是紫色,可能是指甲处缺血缺氧比较严重,提示可能有心脏疾病。
如果指甲有异常颜色,需要到医院化验血常规、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有些事,你明知道不对却总也忍不住去做,因为够爽!
比如扣鼻屎
比如撕嘴皮
再比如拔倒刺......
拔倒刺一时爽,手烂火葬场。有些皮真不是你想撕就能撕,比如下面这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再比如——
演员邓萃雯自己拔了倒刺后,手指又红又肿,只好被送到了医院。
医生看到了她的手后,为她做了一个小手术,把倒刺拔了出来。在邓萃雯分享的图片中,她的手指鲜血淋漓,Dr.京看着就疼!
看完这些例子你还敢乱撕倒刺么!
小小倒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先来看看倒刺是什么吧~
倒刺的大名叫“逆剥”,皮肤表皮开裂,形成一个三角形翘起的死皮。
我们的皮肤从里到外分别是皮下层、真皮层、表皮层、角质层,而倒刺就长在角质层。
手指的神经分布密集,所以在撕倒刺时,疼痛感尤为强烈。
强行撕掉倒刺后,皮肤会被破坏,形成小伤口,裸露在外的伤口容易被细菌入侵。
轻者会引起轻度的皮肤感染,比较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甲沟炎、皮下脓肿、甲下脓肿。如果感染严重,影响到骨头,还有可能引起骨髓炎、脓毒血症。
好好的手怎么长刺了?
“缺乏维生素?”“不讲卫生?”
和这些都没关系!主要原因还是和皮肤本身有关。
干燥
指甲周围的皮肤比较薄弱,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缺少油脂的保护,更容易干燥缺水,尤其是现在的天气,水分蒸发加快,更容易起皮。
摩擦
甲周皮肤比较薄,张力大,有外力摩擦时,角质层更容易断裂。有些朋友喜欢啃指头,或者干活时摩擦到手部皮肤都会引起倒刺。
注意,如果总是忍不住咬手指,建议找医生确认是否患有咬甲癖,这种口腔癖好长发生于儿童和青年。
刺激
手部皮肤清洗频繁,做家务过多,接触到的刺激性洗手液、肥皂、洗衣液、洗洁精、家用消毒剂等都会破坏皮脂膜,加重干燥。
有的小伙伴说了,道理我都懂,可是倒刺不撕心里难受啊!
别急,处理倒刺有妙招~
温水泡手5分钟,帮助皮肤角质软化。用干净的剪刀从倒刺根部剪掉。剪完之后记得涂护手霜哦~
如果倒刺部位出现轻微的发炎,比如出现红肿,在剪掉倒刺后可以涂一些消炎药膏。如果发炎严重,出现脓肿化脓,最好还是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
日常多多注意,不仅可以不起倒刺,还能保护手部肌肤,快来跟Dr.京来学习如何拥有一双美手!
减少刺激
做家务时戴上手套,减少与刺激性清洁剂的接触。
疫情期间,频繁洗手不可避免,所以快丢掉你家的碱性香皂吧,选择成分温和的保湿型洗手液来代替。
油脂保护
记得每次洗手后,都要涂抹护手霜。护手霜会代替皮肤油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缓解水分流失。重点按摩指尖、手指关节部位。保湿型护手霜的成分有凡士林、甘油、乳油木果脂等,也可以选择局部涂抹指缘油。
在这盛夏季节里,一双美腿是颜值的第一担当。夏季最先映入眼帘的,最引人注目的必然是一双腿。再娇美的容颜,再热辣的身材,若没有与之相配的美腿,那无疑会黯然失色。
肤色可以是肤若凝脂,欺霜赛雪的白皙,或者小麦、古铜健康色,只要有光滑细腻的质感,那都是极美的。反之虽有肤白貌美大长腿,却布满疙疙瘩瘩的怪血管,定然让人辣眼睛。
盛夏里依旧穿长裙长裤的,必然是对自己的腿部不自信,一部分是腿型不满意,另外就是腿部皮肤有问题,最惹人心烦的就是有静脉曲张。一双美腿皮肤白皙,却布满了小蜘蛛、小蚯蚓绝对是大煞风景,令人遗憾。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答案是有的,不管静脉曲张是轻是重,都有办法改善治疗的。
首先分析一下静脉曲张的原因。我们知道水往低处流,而腿上的静脉血液需要逆重力作用往上走,回到心脏和肺部,将代谢废物排泄掉。静脉血液是怎样逆流而上呢,要靠三方面因素,一个是肺部呼吸时和心脏舒张产生的的负压吸引作用,一个是走路时小腿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另外就是静脉瓣膜的单向阀门作用,能保持血液单向循环。
静脉里有一些单向开放的“阀门”叫做静脉瓣膜,是阻止血液往下流的。由于长期站立、肥胖及妊娠等因素,下肢静脉瓣膜关不严了,血液因为自身重力作用,顺着瓣膜关闭不全的缝隙就会大量倒流,长此以往,造成浅部静脉所承受的压力增高,在外表上就表现为逐渐出现所谓的“蚯蚓腿”。就是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
长久站立工作者如教师、外科医师、护士、理发师、厨师、餐厅服务员最容易得静脉曲张。其次就是久坐人群,如每日工作8小时的办公族、成天久坐上课的大学生。运动不足造成的小腿肌肉松弛,血管和皮肤弹性下降,进而出现静脉曲张。
我们可以概述为一“蜘”,二“蚓”,三肿、四黑、五破、六烂。
1级
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这些名词好复杂有木有?作为非医学人士的大多数的你,跟我一起念“小蜘蛛”,英文名字叫做“spider vein”是不是很像?这个在女性中非常多见,号称美腿第一杀手,本来很漂亮的一双腿,就因为皮肤表面出现了很多小蜘蛛,害的不敢穿裙子。
2级
单纯静脉曲张,跟我一起念“小蚯蚓”很形象有木有?因为静脉曲张又叫“蚯蚓腿”。
3级
腿肿的小蚯蚓,一按一个坑,多在迎面骨的位置。
4级
发黑、变色的蚯蚓腿。
5级
破口结痂的黑腿。
6级
老烂腿,溃疡越烂越大。
第1招 运动疗法
具体怎么做呢?
可以归纳为两句话:踮脚刹车踢踢腿,快走慢跑加游泳。
踮脚可以使腿部肌肉更紧致。首先双脚合拢,脊背保持直立,然后踮起脚,坚持数十秒,就可以达到收缩小腿肌肉,锻炼泵功能的效果。关于踩刹车动作,坐着和躺着都可以。
身体上半身先平躺在床上,把脚选择床靠墙的方向贴墙高举90度,把双脚放松,做踩刹车动作,筋有拉紧的感觉才有效。办公闲暇时可以做做踩刹车动作,或者起来踢踢腿,原理都是让小腿肌肉更紧绷,加强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腿部淤血。
同样多做一些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等,也可以锻炼小腿肌肉泵的作用,能让腿型变得更加匀称,让腿部线条变得更加优美流畅。尽量选择室外氧气充足的地方锻炼。
腿部保养也是很重要的,洗澡后,可以用润肤露或精油来对腿部进行按摩,刺激小腿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分解,不仅给腿部的肌肤给予充分的保湿效果,还可以让腿部的的血液循环的更快,防止脂肪堆积。
通过上面介绍的,每天持之以恒练习,不仅能改善原本不完美的腿形,有助于美化小腿线条,还有利于保持身材,如果能长期坚持,身心都将受益无穷。
第2招 饮食疗法
遵守“三多三少”。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胶原蛋白, 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少吃太甜、太咸、太油腻的食物。
除了以上运动方法之外,食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良方。一要多吃蔬菜水果。蔬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防止偏食导致肥胖。蔬菜、水果中富含钾。钾可帮助把多余的水份排出体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芹菜,它有大量的胶质性碳酸钙,容易被人体吸收,补充双腿所需的钙质。又有充沛的钾,可预防下半身浮肿的现象。二是要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海参、猪蹄、鱼类,可以有效增加血管弹性。
三要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蛋类要多吃。蛋里的维生素A,可以让双腿肌肤滑嫩,维生素B2则可消除脂肪。其它的磷、铁、维生素B1等对腿部塑形非常有帮助的。
三少是:一是少喝含太多糖分的饮料或罐装水果,二是少吃太咸的,摄取过多的盐分。因为盐分会使体内积水、形成水肿,会使水分滞留在身体里不易排出,而淤积在下半身。三是少吃太油腻的食物。
第3招 压力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针对三大要素里的肌肉泵,而压力疗法既作用于肌肉泵,又作用于静脉瓣膜。医用弹力袜在运动或走路时可以加强小腿肌肉的收缩,另外可以促进静脉瓣膜关闭完全,以外部的压力防止深静脉血液经交通支逆流入浅静脉,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血流动力学研究证明下肢静脉的压力从下而上是递减的。
分段压力型弹力袜设计符合下肢静脉血回流的血流动力学,压力逐渐向近心端递减,促使下肢浅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血瘀滞,有效地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达到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改善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减轻水肿、预防溃疡形成或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使用弹力袜需要有技巧,袜子过松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过紧的袜子勒得难受,可引起压力性溃疡、动脉阻塞和坏死。
一级压力适合静脉曲张高危人群的预防;
二级压力治疗型用于静脉曲张的保守治疗和术后恢复。
一级预防保健型(15-20mmHg):适用于静脉曲张、血栓高发人群的保健预防;
二级压力治疗型(20-30mmHg):适用于静脉曲张治疗和术后恢复患者;
三级压力治疗型(30-40mmHg):适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患者;
四级高压治疗型(40-50mmHg):适用于下肢高度肿胀、溃疡、皮肤变黑变硬、高度淋巴水肿患者。
型号又分为短筒(膝下)、长筒(到大腿)、连裤袜(到腰部)
如果穿者只是膝盖以下的部位患有静脉曲张,穿短筒弹力袜即可;
如果穿者膝盖以上的部位也有曲张、需要穿长筒。一般不建议穿连裤型。
单纯依靠以上两个方面还不够,因为每个人的腿都有粗细长短之分,因此第三个方面应该确定的便是弹力袜的型号(弹力袜分为小号S、中号M、大号L、加大号XL)
量出穿者腿部的三个主要尺寸(厘米):脚踝(脚脖子最细处)周长、小腿肚最大周长及大腿最大周长,以确定合适的号码。
第4招 手术疗法
已经很明显的静脉曲张,必要的时候需要请血管外科专业医生手术治疗。现在有微创的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祛除病灶。“蚯蚓”去无踪,美腿更出众。
本文开始的时候给大家讲了静脉曲张分六期。在大家概念中一般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如肿瘤有明确的分期,如胃癌分四期,一期可能都不用做手术,胃镜下就能治疗了,二期三期手术治疗效果还不错,到了四期可能都没有手术的机会。
通俗的说有早期和晚期的区别,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晚期治疗效果不佳。那么静脉曲张的分期是不是也类似呢?什么时候应该做手术,什么时候做手术都晚了呢?
一般来说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晚期治疗效果不佳。伴有症状的二期病变、已经到了三期就可以考虑择期手术。这个时候手术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不留什么后遗症。
而到了四期,即使做完手术,腿上的颜色、变硬的皮肤都已经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五期、六期病变做手术都有点晚了,因为破溃的口子虽然能封上,但腿部的酸沉胀无法完全缓解,不能走远路,不能干重活。
有静脉曲张的朋友赶快行动起来吧!坚持运动锻炼,再配合饮食的搭配,有医用弹力袜保驾护航,让双腿恢复紧实、纤细、光滑、富有弹性的完美状态!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大范围雨雪覆盖全国超20省份,据中国天气,2月14日、15日中东部雨雪天气有所减弱,16日至18日又将有新一轮雨雪来袭。
雪花纷飞,气温骤降,地面积水很容易结冰,给人们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北京市气象台12日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因地表温度低于0℃,至14日11时易形成道路结冰。14日上午,全国多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雪后是摔伤、交通事故的高发期。《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列出雪后最滑的4个地方,并教你一套安稳出行的最佳姿势。
受访专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张 涛
雪后,街面最滑的地方其实有规律可循。在经过这些地方时,人们应格外注意或尽量避开。
! 斑马线
很多人会发现,平时好好的斑马线,怎么下雪后就变得这么难走?
这是因为,斑马线有些材质是漆面的,为的是在夜晚反光提醒路人,但雨雪后会比较滑;有些斑马线本来不滑,但随着反光面被使用磨损,走起来也容易打滑。
另外,斑马线上积雪后,因人和车通行频繁,雪踩实了也会更加滑。
! 地铁或地下通道出口
这些地方人流量大,路面易结冰,且往往有台阶,非常危险。很多人从内部安全的路面走出来,或因通勤等原因走得急,一下子适应不了积雪街道,容易滑倒。
! 汽车通行频繁处
停车场和加油站出入口等处,因汽车通行频繁,雪会被压得很实,加上轮胎摩擦,会变得非常滑。另外,这些地方也常有斜坡。
同理,公交车站也是易摔倒的地方,尤其是上下车时重心不稳要小心。
! 铺瓷砖的地方
尤其是踩完雪地刚进入商场,鞋底嵌的雪接触瓷砖会非常滑。最好在门口跺跺脚磕掉雪再进去。
日本有统计显示,摔倒后受伤最多的部位为头部(43%),其次是腿部(24%),两者约占总数的七成;70岁以上人群中,四成以上滑倒后都会骨折。有几类人,是雪后易摔高危人群:
赶路者
走路急,往往注意不到脚下。
边走边玩手机者
走路时眼睛不离手机的人随处可见。专注玩手机或打电话聊天,对脚下的注意力被分散,视野也变窄,雪后容易滑倒。
两手拿着东西者
两手都拿着东西,身体平衡不稳,且摔倒后腾不出手扶地,很可能受重伤。同样,手插兜走路,摔倒时很难迅速做出反应。雪天出门,最好背个双肩包,以解放双手,发生危险能马上做出反应。
穿鞋不合适者
穿着普通的硬底皮鞋或高跟鞋走在雪地上,非常容易滑倒。一双舒适的雪鞋,应具备防滑、防水、温暖三个条件。
首先,鞋底沟纹要深,这样的鞋对于路面的摩擦力和抓地力都更强。但要提醒的是,登山鞋等虽然沟纹深,但一般鞋底很硬,如果缝里塞满了雪,反而会更滑,并不适合雪天穿着。
所以,鞋底在沟纹深的基础上,还应该柔软,能牢牢地“粘”在路面上。现在,有很多专业的雪鞋鞋底是用防滑材质制成的,可供选择。
老人
老人大多骨量下降,且冬季穿衣多,行动不方便,摔倒几率很高。如果前一日降雨或降雪,老人次日清晨尽量不要外出,外出时应有家人陪伴,或拄根拐杖更安全。
醉酒者
尤其是晚上聚餐后,气温下降,路面积雪被冻成冰。醉酒者走路不稳,且反应迟钝。
研究表明,冰雪条件下,交通事故是正常天气的2倍,雪天出行,无论是走路、骑车还是驾车,防滑都很重要:
行人 迈“第一步”要小心
调整走路姿势,摔倒几率能大幅减少。雪后出门步态注意以下几点:
小心“第一步”。比如等红绿灯时,从停止状态迈出的“第一步”是最易滑倒的。另外,速度变快或变慢也会让身体平衡改变,所以雪天走路最好保持匀速。
小步幅。步幅大时,腿部也抬得高,身体重心变化较大,更易摔倒。走较窄的路面时,两脚左右间距不能太小,应保持约20厘米的距离。
鞋底全面接触地面。走在雪地上时,要把重心前移,尽量让脚底全接触地面,让小腿与地面垂直。如果路面结冰,不要贴地蹭着走,否则容易绊倒,走每一步时应抬起一点脚。
提醒:如果感到快要摔倒了,最好迅速下蹲降低重心,减轻跌伤程度。
骑行 给车胎放点气
给车胎放点气,增加轮胎与地面摩擦,下完雪地面一般会有干雪、湿雪、和冰面,建议挑有干雪、湿雪的地面骑行。
干雪最不滑,但阻力也比较大,赶时间可以走湿雪,虽然脏但不容易滑倒。
开车 稳住方向盘,踩住刹车
开车出门前做好准备工作:
清理车上积雪;
检查车灯、刹车、方向、胎压等车况是否完好;
经常雪天出行要换上雪地胎,最好备上防滑链和雪铲。
行车注意要“稳”:
1. 行车时尽量顺着前车的车辙走,保持车距,低速慢行,拐弯时提前减速,不要在弯道内踩刹车,容易发生侧滑。
2. 合理使用灯光,即使在白天也建议打开近光灯;如果天气恶劣,最好把前后雾灯都打开。
3. 雪天路滑,车轮抓地力降低,开车一定要双手稳住方向盘,脚下稳稳踩住刹车,千万别急打方向、猛踩刹车。
4. 行车时要远离大货车,大货车飞溅的雪花会挡住视线,易发生事故。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雪天出行,无论是走路、骑车还是开车,都要谨慎慢行,安全第一。
运动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结构,同时,跟神经系统协调,实现各种人体运动,包括维持姿势、行走、跳跃、书写等。
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关节、韧带以及肌腱等组织构成。
运动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稳定的支撑和保护内部脏器、使身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姿势、参与身体的运动和动作控制、支持身体的重量和维持身体的平衡以及热量的产生。
运动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
运动系统是由多种器官组织构成的,包括骨骼、肌肉、关节、韧带和肌腱等。
骨骼
肌肉
关节
韧带
肌腱
运动系统常用的检查手段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关节液检查骨密度测量以及功能性检查等。
1、 肌肉如何运作,从而实现人体的运动?
肌肉由许多肌纤维组成,这些肌纤维包含着肌原纤维和肌球蛋白等蛋白质。当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和肌球蛋白会相互作用,使得肌纤维缩短,产生力量。这些力量可以通过骨骼和关节传递到身体的其他部分,从而实现人体的运动。
2、 为什么锻炼对运动系统有益?
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系统的功能。通过锻炼,人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氧气和营养物质,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能力。锻炼还可以改善骨骼的密度和力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从而提高骨骼的健康。此外,适当的锻炼还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疲劳,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 如何预防运动系统损伤?
预防运动系统损伤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锻炼和运动方式。
4、 如何提高运动系统的灵活性?
提高运动系统的灵活性可以通过适当的伸展运动来实现,如瑜伽、普拉提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加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可活动范围,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此外,适当的按摩和物理治疗也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身体的柔软度和舒适度。
5、 什么是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或锻炼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或其他组织受到损伤或疼痛的情况。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肌肉拉伤、扭伤、肌肉疲劳、骨折、关节炎等。运动损伤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运动过度、不正确的运动方式、缺乏适当的休息和恢复等原因导致的。为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休息,并遵循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姿势。如果发生运动损伤,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冰敷、按摩、止痛药等方法缓解症状,同时避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