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四岁的小朋友出现膝盖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四岁的小朋友出现膝盖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发表人:李定刚

四岁的小朋友出现了膝盖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可能是生长痛所致,也有缺钙的可能性在里面,也可能是小朋友平时不小心受到了外伤,膝关节有外伤方面的问题所致。

所以如果有膝关节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还是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可以做一个膝关节彩超的检查,抽血做微量元素测定的检查,了解一下这两方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药物,小朋友是不能够盲目的使用止痛药的。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配合做相关的康复治疗,比如说膝关节周围针灸,推拿,中频,超声波等治疗,综合性的处理,这样治疗才有效果。减少站立行走时间,多休息,要多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清淡饮食,三餐有规律,荤素搭配,稍微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尽量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否则的话确实容易导致身体关节疼痛的出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足跟痛疾病介绍:
关节痛拥有典型的临床特点,指儿童有反复双下肢间歇性疼痛的症状,尤其以胫骨、膝关节及周边部位较重。间歇性是指有一定的周期性,周期为几天至几个月不等。生长痛的发生时间通常在傍晚或夜间,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的夜惊、夜醒、早醒、日渐嗜睡等情况。生长痛的原因主要跟解剖、活动强度、心理因素、生长速度和痛阈等有关。临床上多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补钙止痛等药物治疗、肌肉的拉伸治疗和局部的物理治疗,经过规范化治疗后,一般可治愈,不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
推荐问诊记录
足跟痛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些老年人经常性的会出现膝盖后边疼痛时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软组织损伤(扭伤):

    1.接骨散直接外用。局部给药,使药物迅速渗透到受伤部位,迅速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接骨补筋,达到治疗目的。安全可靠,有条件先用。新伤2-3天缓解,3-6天痊愈。3个月的内伤一般2-3次就能痊愈。重伤需要3-4副药。旧伤需要3-6。及时治疗软组织损伤,避免神经粘连、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和并发症。

     

     

    2.“保持一个姿势一段时间后,腿不能打弯和站直”应该是膝关节内部的问题,“膝后筋痛”则是膝关节告诉你要带他去看医生。可因关节或半月板损伤,行手术撒布。

    该如何预防?

    1.避免对膝关节进行剧烈的锻炼。对年长的人来说,在年老时,往往会显得如此力不从心,很多时候,保护身体,保护膝关节都要从小事开始。

     

    2.护膝,避免剧烈运动。对于老人,在平时适当散步即可,对于跑步、打球这些运动量较大的运动,最好不要多做。步行是一种缓慢的运动,可以保护人们的膝关节,对保护人体非常有效。

     

    3.减少服药的次数。

     

    在生活中,服药已经成为许多老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服药三分毒,吃药会伤害身体。如果你经常服药,你的膝关节往往会退行。老人本是运动能力较弱,此时身体缺乏灵活性、协调性,过度吃药,还会导致骨折的出现。

     

    4.膝关节不能受凉。生活中,对老人来说,也要避免膝关节受凉的情况,膝关节作为重要部位,不可受凉。体温降低,会导致膝关节敏感性持续下降,进而影响人体的调节,导致关节疾病的出现。

     

     

    5.防止跌倒。对年长的人来说,在生活中要注意跌倒情况的出现,如果膝关节处于虚弱的状态,会使肌肉的弹性持续下降,会增加膝关节发炎的几率,进而导致骨折的出现。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老人膝关节后侧筋痛怎么回事,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一定要当心,特别是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平时生活中的调理,从生活、饮食等方面入手,另外还要做一些运动。但是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尽量避免出现特殊的情况造成身体的损坏。

     

  • 我们讲解一下关于膝关节内侧疼痛的原因,好多病人来医院之后给我们说,他的膝关节的内侧,这个位置老是疼,或者再靠前一点,髌骨的下方这块疼。

     

    这种症状我们去拍了片子也没有发现问题,做了磁共振,除了发现一些蜕变的问题之外,比如说轻微的增生,半月板的一些蜕变,这种问题之外也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但他就是膝关节内侧痛。你问他有没有去做过运动,或者是剧烈的活动 ,或者扭伤之类的他也没有,他就无缘无故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

     

    那么这种疼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其实我们前面也说过,所有的疼痛,所有的感觉都是由神经,感觉神经传入的,这种感觉传到我们大脑里头,我们才能识别出它是一种疼痛还是其它的感觉,有麻木的感觉,还有对温度的这种感觉、凉的感觉、热的感觉,所以它都是神经传导的。

     

    那我们从神经的方面去找一找,跟膝关节内侧疼痛有关的问题。在膝关节这个位置,其实有一个神经叫隐神经,有可能就是它出了问题所导致的疼痛。

     

    我们有一个股神经,股神经从腰丛发出来之后,它要穿过我们的髂腰肌,就是腰大肌和髂肌之间的缝隙,像肉夹馍的一个结构,然后穿过髂腰肌之后,再往下走,要走过我们的腹股沟韧带,走过腹股沟韧带之后再往下,在股三角的位置,它就发出了一条皮支,皮支是什么意思?

     

     

    皮支就是支配我们皮肤感觉的,所以你这个疼痛是不是就是一种皮肤感觉呢?这个皮支就是沿着我们大腿的内侧继续往下走,通过一个叫收肌管的位置,就是一个管道,它要通过一个管道,走到我们膝关节的内侧这个位置,它从深面穿到了浅面,发出一条重要的分支叫髌下支--隐神经的髌下支,就是支配我们膝关节内侧和膝关节下方、前方这个位置的一些感觉的。

     

    所以好多人出现了膝关节内侧的疼痛,膝关节髌骨下方的疼痛;或者是有的人感觉是发凉的感觉,老是感觉这个地方不能见冷,不能见一点凉气,即便是夏天,他也不敢穿得太薄或者要坐在那用手捂住这个地方,感觉才能舒服一些。其实这就跟我们膝关节这个地方的一个隐神经髌下支有关系。

     

    说到隐神经,那它在哪个地方容易受到卡压?其实就在膝关节内侧,内上髁往上一点那个位置,它就是从深部穿到浅部的这个位置,是容易受卡压的一个位置。因为我们说神经丛深入浅出,那深入浅出的位置是容易受到挤压的。

     

     

    这个地方其实是我们的大收肌,管我们腿往内收的这个肌肉,往内收的这个肌肉就是内收肌,内收肌里头有个肌肉叫大收肌,大收肌就附着在我们膝关节内侧,内上髁这个位置。因为大收肌的紧张,会导致卡压到这个隐神经的髌下支。

     

    然后再往上走,它要穿过一个管道叫收肌管,其实在我们大腿中部,中部靠内侧这个位置是收肌管的位置,它会容易受到卡压,在往上走,在我们腹股沟区,这有腹股沟韧带,如果紧张之后也会容易卡到我们的股神经。因为隐神经是股神经的一个分支,所以只要卡压到股神经,就有可能影响到隐神经。

     

    在往上,就又到了我们前面说过的一个重要的肌肉,就是髂腰肌,就是腰大肌和髂肌刚好把这个股神经夹在了中间,所以股神经通过这个区域就容易受到损伤,再加上我们长期久坐,髂腰肌本身就是一个缩短的,如果是经常站着的一个人,就容易造成它紧张,它紧张之后就容易损伤到股神经,所以也会影响到我们膝关节内侧疼痛。

     

    这是影响到膝关节内侧疼痛的这几个原因。所以如果是膝关节内侧疼痛,如果没有受过外伤,检查了也没有什么问题--交叉韧带、半月板的问题,但是你膝关节内侧出现疼痛,那我们就要考虑跟隐神经的髌下支有关。

     

     

    那么考虑到这个问题,就要检查膝关节内上髁位置,大腿中部的位置,腹股沟韧带的位置,还有我们髂腰肌的位置。

     

    当然也有椎间盘突出影响的,但是在腰丛这个位置,椎间盘突出影响到腰丛神经的非常非常少见,因为椎间盘突出我们前面讲了,主要的突出位置就在腰4、5和腰5骶一,而且90%的椎间盘突出就是腰4、5和腰5骶一,所以你可以不用去考虑跟上面这个椎间盘有多大关系,几乎是没有的,我们在临床当中平均一年也见不了几个,除过腰4、5和腰5骶一以外,上面突出的椎间盘很少见。

     

    所以如果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下这根神经的问题,而不是只针对膝关节去治疗,那你可能收到的效果就比较微弱。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 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家小孩上小学,最近总是膝盖下方疼痛,问我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和网络上很多不会提问的朋友给我提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我无从回答。因为膝盖周围可以引起疼痛的结构很多(如下图),膝盖下方疼痛的病也很多,我不能简单的通过“膝盖下方疼痛”来轻易判断出是何种疾病。于是我只能让小孩来我的门诊就诊。

     

      
    小孩到了门诊才能把病史问清楚,这个小孩今年12岁,平时非常好动,喜欢踢足球,以前右膝盖下方也经常疼痛,但是休息后可以好转,而这一次已经一个月了,仍然没有好转迹象,相反,右膝盖下方还可以摸到一个隆起,压痛非常明显。然后我做了一些查体,确定这个小孩的膝盖其他部位的检查都是阴性的,而只是右膝盖下方的区域有按压痛,另外小孩做伸膝抗阻力动作时疼痛会加剧。

     

      
    这膝盖下方的区域就是上图红色区域(图示区域4),此区域为髌骨下方,有两个结构:髌韧带及胫骨粗隆,胫骨粗隆又叫胫骨结节。在问及病史及查体以后,我基本可以确定是髌韧带损伤及胫骨结节损伤中的一种了。于是我安排这个小孩去做了一个X线检查。如下图:

     

      
    从上图X线可以看到胫骨结节撕裂,骨骺增大致密,还可见有碎骨块,结合之前这个小孩描述的的症状及查体,诊断可以明确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这个胫骨结节骨软骨病,详细告诉大家这究竟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胫骨结节是什么?

     

      
    胫骨结节(图示3处)为胫骨上端正中的一个隆起,正常人都可触及,只是不痛时并不会太在意,其上有髌韧带相连(图示2处),髌韧带上方是髌骨,其上又有股四头肌(图示1处)相连。股四头肌是全身最为强大的一组肌肉,它的牵拉力会通过髌骨、髌韧带传到胫骨结节,引起胫骨结节的损伤。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是什么?

     

    胫骨结节损伤并不能称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只有骨骺没有完全骨化的时候受伤才是。因为胫骨结节骨骺是要在18岁以后才可以完全骨化,在未骨化之前,胫骨结节骨骺与胫骨结节之前隔着一层软骨,才叫胫骨结节骨软化病。胫骨结节并未与胫骨骨化为一体才容易受伤,也就是说只有未成年的胫骨结节损伤才叫做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 小孩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员,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被家长关注。不过小孩成长的过程当中难免出现一些异常状况,比如很多小孩会突然出现手肿的状况。这种情况出现后,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不知道小孩为什么会出现手肿的状况。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导致小孩手肿的4个原因。

    1、气温因素

    小孩手肿可能和气温因素有关,一般夏天的时候天气是非常炎热的,而这个季节就会让血管扩张,这种状态下会让皮肤流失很多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血管里面的体液流向其他的软组织,从而出现手肿的情况。并且在手肿的同时,还会伴有轻微的疼痛感。

    2、饮食因素

    现在很多家庭的口味都比较重,做菜的时候可能会放很多盐。而这种食物给小孩吃,就会让孩子体内储留大量的水分,这种情况就会引起局部浮肿的问题出现,比如说小孩手肿。不过因为盐分是过多,而引起的水肿,通常2~3天就会自行消退。

    3、蚊虫叮咬

    小孩手肿也有可能是因为蚊虫叮咬所导致的,小孩的皮肤是比较娇嫩,受到蚊虫叮咬后的反应力比较大,如果蚊虫叮咬到了手部的话,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手肿的情况。

    4、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也是造成小孩手肿的原因,如果小孩手部的关节存在关节炎症的话,那么就会诱发手肿的情况出现,这种因素主要发生在肥胖人群身上。并且除了手肿之外,还会伴有手关节僵硬的表现。

    以上就是小孩手肿的4个原因,为了避免小孩出现手肿的状况,建议积极的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平时生活当中要注意气温,还要调节个人饮食,注意盐分的摄取量。另外,还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还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护,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降低手肿出现的概率。

  • 这几年来,手足口病的患病案例不断增多,甚至有集体爆发手足口病的新闻出现,这让家中有小孩子的父母家长们不免担忧起来。家长朋友们虽然担忧,但却对手足口病了解不多。现在,就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为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压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文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小儿患手足口病的一些经典案例,不同程度的病患程度,治疗的方法有所不同,患发手足口病的部位不同,治疗措施也是有所区别的。

     

    手足口病对患儿的身体和精神所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在给予有效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

  • 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家小孩上小学,最近总是膝盖下方疼痛,问我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和网络上很多不会提问的朋友给我提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我无从回答。因为膝盖周围可以引起疼痛的结构很多(如下图),膝盖下方疼痛的病也很多,我不能简单的通过“膝盖下方疼痛”来轻易判断出是何种疾病。于是我只能让小孩来我的门诊就诊。

     

     

     

    小孩到了门诊才能把病史问清楚,这个小孩今年12岁,平时非常好动,喜欢踢足球,以前右膝盖下方也经常疼痛,但是休息后可以好转,而这一次已经一个月了,仍然没有好转迹象,相反,右膝盖下方还可以摸到一个隆起,压痛非常明显。然后我做了一些查体,确定这个小孩的膝盖其他部位的检查都是阴性的,而只是右膝盖下方的区域有按压痛,另外小孩做伸膝抗阻力动作时疼痛会加剧。

     

     

     

    这膝盖下方的区域就是上图红色区域(图示区域4),此区域为髌骨下方,有两个结构:髌韧带及胫骨粗隆,胫骨粗隆又叫胫骨结节。在问及病史及查体以后,我基本可以确定是髌韧带损伤及胫骨结节损伤中的一种了。于是我安排这个小孩去做了一个X线检查。如下图:

     

     

     

    从上图X线可以看到胫骨结节撕裂,骨骺增大致密,还可见有碎骨块,结合之前这个小孩描述的的症状及查体,诊断可以明确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这个胫骨结节骨软骨病,详细告诉大家这究竟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胫骨结节是什么?

     

     

     

    胫骨结节(图示3处)为胫骨上端正中的一个隆起,正常人都可触及,只是不痛时并不会太在意,其上有髌韧带相连(图示2处),髌韧带上方是髌骨,其上又有股四头肌(图示1处)相连。股四头肌是全身最为强大的一组肌肉,它的牵拉力会通过髌骨、髌韧带传到胫骨结节,引起胫骨结节的损伤。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是什么?

     

     

    胫骨结节损伤并不能称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只有骨骺没有完全骨化的时候受伤才是。因为胫骨结节骨骺是要在18岁以后才可以完全骨化,在未骨化之前,胫骨结节骨骺与胫骨结节之前隔着一层软骨,才叫胫骨结节骨软化病。像上图,胫骨结节并未与胫骨骨化为一体才容易受伤,也就是说只有未成年的胫骨结节损伤才叫做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特点及症状是什么?

     

     

    1. 12~14岁好发、常见于好动者,男孩发病率大于女孩;

    2. 常常为一侧发作,两侧同时发作的概率大概为30%;

    3. 症状为胫骨结节处压痛,运动时疼痛,但皮肤无红肿等炎性表现;

    4. 当胫骨结节骨软骨损伤有炎症时,可有胫骨结节隆起;

    5. X线可见有胫骨结节骨骺增大、致密或者撕裂等表现。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如何治疗?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休息后可以缓解,疼痛明显也可以理疗或者佩戴护具,无需用止痛药。值得提醒的是此病不建议进行“封闭”治疗,首先“封闭”药物无法注射入骨骺,效果差,而且有可能因为皮肤坏死后骨骺长期不愈。

     

     

    此病即使是长期反复发作,也通常可以自愈。胫骨结节骨骺大约在16岁的时候与胫骨上端的骨骺融合,在18岁的时候可以和胫骨完全融合并骨化成一整体,因此,在18岁以后便可以自愈。但是,局部的隆起并不会消失。

     

     

    只有成年后尚有骨骺未能融合而一直反复引起疼痛者,才会进行手术治疗以促进融合,主要有钻孔术或者植骨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佳,只是胫骨结节隆起不能改善会影响美观。

     

    以上就是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一些知识,我也告诉了我那个朋友,他现在就放心了,回去让孩子好好休息,以后会逐渐好转,最迟18岁以后就能自愈。朋友们,你们都懂了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膝盖”,不仅是人体最大、最复杂,也是最薄弱的关节,同时还是全身滑膜面积最大的关节。静止站立时,膝关节需要承受人体大部分重量,而运动时则需要承受人体体重数倍的力量。所以健康的膝关节结构稳定、灵活性强,决定着我们的活动能力。

     

     

    膝盖里面长什么样?

     

    我们的膝关节由股骨下部、胫骨上部、髌骨、关节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组成。股骨下部和胫骨上部之间的接连处,垫了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其作用为缓冲膝关节的震动、避免两块骨头直接摩擦,这块软骨组织就是我们常说的半月板;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股骨的内、外侧髁分别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对。

     

     

    膝关节两侧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加固;内部中央有两条“X”形的前后交叉韧带,使胫骨和股骨紧密连接,并从中间加固膝关节。膝关节本身没有血管,它自身的营养供给和代谢需要外部血管的“帮助”;所以,膝关节一旦受伤,恢复非常缓慢。

     

    膝关节出“毛病”了会怎样?

     

    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也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85%全膝关节置换是由于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炎的患者往往表现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随着膝关节肿胀变大,我们可能出现裤子穿不进、蹲下困难等诸多生活问题。

     

     

    当我们活动时如果膝关节感到疼痛,就会不敢或不愿意再尝试,这是一种关节活动的主动限制;随着病情的加重,关节腔内可能发生纤维性粘连等,从而引发关节活动的被动限制,此时我们就算想活动它也难以实现了。

     

     

    膝关节炎早期我们还只是负重、上下楼、登山、下蹲等运动困难,休息后会得到缓解;当膝关节炎发展到后期严重的时候,不但运动时疼,休息时也疼,晚上睡觉会更疼,最终导致行走困难和失眠;此外,还会引发关节畸形,影响我们的外观和步态,让旁人对我们“另眼相看”。

     

     

    膝关节炎不仅仅影响下肢健康,还与血管疾病和一些其他的慢性疾病有关。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炎患者的肺静脉栓塞患病率和心脑血管病患病率都比常人增加一倍;甚至对于所有原因造成死亡的人数占比,膝关节炎患者也要增加一倍。

     

    由此可见,膝关节对于我们的全身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膝盖呦~

  • 有些人年纪轻轻,膝盖就已经不行了。

     

    蹲起瞬间弹响、爬楼或负重时疼痛、久坐久站后僵硬……日常一些不起眼的动作,在无形中加速了膝关节的“报废”。

     

     

    人体膝关节的使用寿命一般约为60年,只要有损耗,就无法修复。《生命时报》邀请权威骨科专家,教你一个姿势自测膝关节过劳程度,总结一套膝关节“减负”办法。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陈晓东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张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 师 陆军

     

    一个动作,自测膝关节损耗

     

    骨科医生推荐一个自测膝关节过劳程度的动作:下蹲鸭子走

     

     

    缓慢下蹲到最深,像小鸭子一样,左右腿交替蹲着向前行走。

     

    • 如果内侧疼痛,可能是膝关节胫股关节软骨磨损,此时拍X光片会发现膝关节内侧的关节间隙变窄。
    • 若下蹲过程中感觉膝盖前方有针刺一样的疼痛,说明膝关节的髌骨软骨可能有损伤。
    • 如果行走过程中膝盖卡住动不了,说明半月板可能有损伤。

     

    这一动作对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有一定要求,年纪大的人不要轻易尝试,测之前要做好防护,在他人陪同下进行。

     

    你的膝盖正悄悄过劳

     

     

    1  运动过劳

    在一些运动中,膝关节常会“吃不消”。

     

    >>跑步

    水泥地面太硬,没有缓冲,长期在上面跑容易损害脚踝和膝关节。

     

    使用跑步机则要注意步调协调,否则膝关节和肌肉跟不上,会对半月板和膝软骨造成损伤。

     

    >>爬山

    肥胖或膝关节不好的中老年人要谨慎爬山,尤其是下山时,膝关节除了负担全部身体重量外,还要额外负担下冲力量。

     

    >>球类运动

    需要猛然发力跳跃、转向奔跑等对膝关节有高冲击力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网球等,可能会造成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

     

     

    2  日常过劳

    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姿势,也会对膝盖造成不小压力。

     

    • 站立时,膝关节负重是体重的1~2倍,穿上高跟鞋更会给膝盖增加额外负担。建议长时间站立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姿势劳损。 
    • 日常走路步数在1万步左右即可,走路过多长期下来会诱发慢性疲劳性膝关节炎。
    • 蹲、跪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如果工作需要必须经常下蹲,最好坐个小板凳。
    • 久坐时,膝关节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加速软骨磨损,大腿肌力量减弱。

     

     

    3  静态损耗

    对于膝关节而言,动错了不行,不动也不行。

     

    长期缺乏运动会造成肌力下降,进而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加上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强度下降,会进一步削弱关节稳定性,诱发骨性关节炎及骨刺等问题。

     

    从过劳到损伤, 膝盖经历5个阶段

     

    大多数人的膝关节由于磨损,在30岁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 15岁以前: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也多发在膝关节附近。
    • 15岁~30岁: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结构,基本不会有感觉。
    • 30岁~40岁:髌骨软骨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
    • 40岁~50岁:在走远路之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
    • 50岁以上: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已到,容易产生关节炎。

     

     

    疼痛

    常见于膝盖内侧关节间隙以上的地方“隐痛”,在劳累后或者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寒冷后加重,温暖后减轻。

     

    肿胀

    急性肿胀多出现在膝盖骨上方,休息后可缓解消失。慢性肿胀常见于膝眼。

     

    晨僵

    很多膝关节炎在晨起时膝盖会僵硬,活动一会儿才能舒展开。多数在早期关节炎中出现,再重一些可能发展为疼痛。

     

    无力卡壳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下降,会导致无力和上下楼困难,甚至出现走路时卡壳的现象。

     

    怕冷

    膝关节炎带有季节性,怕冷、怕风、怕湿,在夏天会减轻。

     

    一份膝关节“减负”手册

     

    膝关节的损耗是不可逆的,骨科专家建议每天“省着”用关节,做到以下5点给关节减负。

     

    控制体重

     

    减轻体重能极大减少对负重关节的负担,降低膝关节磨损。

     

    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建议日常低油、低脂、低热量饮食,多吃蔬果,控制主食摄入量。

     

    注意补钙

     

    建议日常饮食均衡,通常情况下,从牛奶、绿叶菜、鱼类、豆制品等食物中摄取钙是足够的。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和吸收能力较差的老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

     

    规律锻炼

     

    对关节最健康的运动方案是:运动前热身10分钟,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不少于5天。

     

     

    最好的锻炼方式是骑车、游泳等。骑车时,人体大部分重量在臀部,膝盖受力小。


    适度热敷

     

    热敷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也可缓解肌肉痉挛、松弛神经、改善筋腱柔软度。

     

    • 干敷:热水袋敷于膝盖上,每次20~30分钟,每日1~3次。
    • 湿敷:毛巾浸在热水中,取出拧至半干,敷于膝盖上,再盖个棉垫防止热气流失。每5分钟更换一次,敷20~30分钟,每日1~3次。

     

    热敷后,在膝关节的周围大面积揉搓2~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热敷的温度切忌过热,患有急性炎症、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局部皮肤外伤的人,不宜热敷。

     

    强化肌肉

     

     

    坐姿,挺直腰背,双手自然放于椅子扶手上或身侧。腿弯处放一个泡沫轴或水瓶,将膝关节垫高。小腿前后自然晃动。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这个动作小腿完全悬空,仅仅通过重力作用,就能够强化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膝关节没有严重病变、疼痛的人都可以尝试。

  • 有很多人都认为足跟痛是足跟部长骨刺引起。但其实足跟痛与长骨刺没有绝对的关系。足跟痛是由于足跟部筋膜受到过度的应力,足跟受到过度压力等,引起局部受力损伤发炎而致疼痛。

    有些人足跟痛,拍片不一定有骨刺;有些人足跟痛时拍片刚好有骨刺;甚至有些人没有足跟痛但拍片反而有骨刺。所以,足跟痛和骨刺之间不能划等号。

    其治疗处理的方法就是减少足跟部的应力,包括足跟部被挤压、被牵拉等引起应力增大损伤。平常减少长时间站立,不穿薄鞋、硬鞋。

  • 跑步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方法之一,其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跑步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脏的储备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 长期跑步可以燃烧人体多余的脂肪,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

    3. 跑步还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心情舒畅,改善睡眠,从而能够达到健康的身心状态。

     

    但是有一些其他的声音说:“别跑步了,太伤膝盖了!”这是真的么?

     

     

    来自《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的一项分析研究显示,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会引发关节问题,但对于普通健身跑步的人来说,跑步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出现跑步膝盖痛?

     

    1. 双下肢存在力线偏差

     

    我们的下肢生下来时力线都是直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和日常活动,双下肢都会出现力线的偏差,如:X型腿、O型腿、踝外翻等等,力线偏差越大,对膝关节的剪切力越大,容易造成膝关节疼痛。有些朋友偏差较小,日常走路毫无影响。但跑步是一种对膝关节冲击力较大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就会对膝关节造成伤害产生疼痛。

     

    所以,建议大家在跑步之前先去挑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像亚瑟士、索康尼都有很多款适合不同脚型的鞋,但钩子、三叶草这样的潮牌并不适合所有跑者。

     

    2. 没有重视热身运动

     

    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那么,专业的跑步前,如何充分的进行热身呢?

     

    热身的时间应占运动总时间的10%-20%,一般推荐热身最少要15-20分钟,热身结束时的心率要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身体机能,避免关节疼痛的发生。

     

    3. 不正确的跑步姿势

     

    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绝对正确的跑步姿势,只有相对正确不易受伤的姿势。首先,要目视前方,保持颈椎稳定,身体正直或微微前倾,腰腹必须收紧。手臂随身体自然摆动(或者屈臂加紧也可以,这是马家军经典的鹿跑手势)。重点是下肢,跑步时尽量前脚掌着地,给膝关节一个缓冲。双脚发力均匀,速度稳定,不要一米六、一米七的随意乱跑。

     

     

    4. 体重超重/跑量过大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跑步过程中负重可以达到体重的1.5倍甚至更多,如果你比较胖,建议你先进行游泳这样的运动,减轻体重再跑步,不然你膝关节绝对会受伤。

     

    其次是跑量的问题,不要过分追求多少公里、多少配速,只要你跑步时心率是最大心率的70%-80%,30分钟足够了。你跑得再快也上不了奥运会,不要为难自己把跑步变成一种负担。

     

    总之,当跑步过程中磨损和冲击力超过骨骼肌肉的能力,或是增加的强度超过骨骼肌肉的成长速度,就很容易受伤。如果肌肉和骨骼的强壮程度超过磨损和冲击力则不会产生伤痛。因此,我们在跑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坚持正确的跑步姿势,跑前热身、买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在运动中也要注意防护。

     

    跑步时,出现膝盖痛,怎么办?

     

    如果跑步时或跑步后出现了膝关节疼痛,一定要重视,并且学会如何判定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一般跑步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有以下几种:

     

    1. 跑步过后可以忍受的酸痛

     

    如果你跑步后,膝关节有微微的酸胀、紧绷感,通过拉伸、放松有所缓解,第二天基本恢复正常,这是跑步后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反应,无需过多干涉,只要注意别过量,继续跑就好。

     

    2. 跑步时,膝关节总是有固定点的疼痛

     

    这种疼痛是由于膝关节力线不正,导致一个部位过多的摩擦产生的炎症,多数在髌骨的下方,也叫髌下滑囊炎。产生了这样的疼痛建议停止跑步,按上文的几个原因调整力线,看是否有所缓解,若不能缓解请到康复科就诊进行治疗。不然这样的炎症慢慢会导致滑囊增厚,关节积液,最终导致慢性关节炎的产生,你也就变成了传说中的“老寒腿”。

     

    3. 跑步时或跑步后,走路腿打软

     

    如果你在跑步时突然打软或听到“噶彭”一声响动,很有可能是十字韧带受伤。若只是打软,并且伴有关节弹响,那大概率是因为半月板的磨损,出现了这种情况,啥也别说了,直接去骨科拍个片子,该治疗治疗,别以为你的膝盖那么结实。

    总之,跑步这项运动虽然好,但如果不注意防护,那就是用膝关节的健康来换取你一时的爽快,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今天讲的这些问题,做一个健康快乐的跑者。

     

    作者 | 黎仁彬 康复科

     

  • 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很多家长会将其他疾病引起的腿部疼痛误认为是生长痛。然而,生长痛与一些严重的疾病症状相似,家长需要提高警惕,以免耽误病情。

    5岁的小男孩敏敏因感冒发烧后出现腿部疼痛,起初家长误认为是生长痛。但随着疼痛加剧,敏敏出现跛行,夜间疼痛剧烈,最终无法行走。经医院检查,敏敏患的是髋关节滑膜炎。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夏冰指出,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多因股骨头发育不成熟,关节囊松弛,剧烈运动导致关节囊损伤,再受病毒感染后引发炎症。此病多发生于3-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前一周左右常有感冒史。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症状包括走路颠簸、下肢疼痛、膝、髋关节疼痛、跛行等。局部无红肿,无体温升高。虽然此病属于单纯性滑膜炎,可治愈且不留后遗症,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关节粘连、肥厚,甚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需采取综合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减轻关节压力、消炎止痛等。疼痛严重者可使用消炎止痛药,必要时进行关节理疗。患者一般1-2周内可恢复,但部分患者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除了髋关节滑膜炎,以下疾病症状与生长痛相似,家长需注意鉴别:

    1. 结核性髋关节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单侧多见,夜间疼痛剧烈。

    2. 股骨头坏死:起病缓慢,疼痛逐渐加重,跛行明显。

    3. 骨软骨炎:多见于男孩,单侧病变,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

    4. 骨肿瘤:持续疼痛,伴跛行,肿胀。

    5. 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

    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腿部疼痛,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非常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并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和建议。我描述了睡觉前腿脚特别难受的情况,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相关细节,并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医生建议我进行中药调理,给予了详细的用药说明和注意事项。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了这样便捷的医疗服务。

  • 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异常的症状,如流口水、腿弯、呼吸暂停、生长痛、白色尿等,这些症状让许多新手爸妈感到焦虑。其实,这些症状大多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疾病。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些看似病态的生理现象,帮助新手爸妈正确护理宝宝。

    一、流口水

    流口水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尤其3-4个月的婴儿,唾液腺逐渐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但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导致口水不断流出。此外,牙齿萌出也会刺激唾液分泌,导致口水增多。这些情况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分担心。

    二、腿弯

    许多家长发现几个月大的宝宝小腿向内弯曲,担心宝宝患有佝偻病。实际上,这种小腿向内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弯曲。这是由于宝宝在母体内呈屈曲状态,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小腿仍保持弯曲状。随着宝宝成长,小腿会逐渐伸直。

    三、拥抱反射

    3-4个月以下的婴儿,当家长突然靠近或发出响声时,宝宝会出现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的拥抱状反应,称为拥抱反射。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说明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良好。

    四、呼吸暂停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导致呼吸调节能力较弱。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钟,无需过分担心。

    五、生长痛

    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腿部疼痛,称为生长痛。这是由于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腿部负担过重,导致下肢骨端充血。生长痛通常发生在傍晚和夜间,无需特殊治疗,随宝宝成长会逐渐消失。

    六、白色尿

    有些婴幼儿的小便呈淘米水样,家长担心是乳糜尿。实际上,这是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摄入富含草酸盐和碳酸盐的食物后,尿液中的草酸盐和碳酸盐增多,导致尿液变浑。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多饮水即可。

  • 脚后跟疼痛是常见的足部疾病,引起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外伤是导致脚后跟疼痛的常见原因,如足跟骨折、跟腱断裂等。这些外伤通常伴随着明显的疼痛和肿胀,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没有明显的外伤,那么可能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跟腱的慢性炎症,如跟腱腱鞘炎,会导致足跟疼痛,尤其是在行走或站立时。

    此外,跟骨骨刺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因。跟骨骨刺是指跟骨底部长出的骨刺,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引起疼痛。

    足底跖腱膜炎也是导致脚后跟疼痛的常见原因。这种疾病会导致足跟部的疼痛,起初可能是轻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逐渐加重。

    对于足跟疼痛的治疗,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外用骨舒络平止痛膏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为了预防足跟疼痛,我们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如果出现足跟疼痛,应该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 臂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肩周炎、颈椎病、肌肉拉伤、着凉等。颈椎病压迫神经和肌肉是引起臂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治疗臂痛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活血化瘀丸、舒筋活络丸等。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热敷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损伤。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鸡蛋、蔬菜、水果等。

    当出现臂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尽快康复。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手麻等。肌肉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着凉是指由于受凉引起的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在医院就诊时,可前往骨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 生长痛是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它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因此长高,而是由于儿童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肌肉和骨骼发育不协调所引起的生理性疼痛。

    生长痛通常发生在膝关节周围、小腿前侧以及大腿前面等部位。这些疼痛多在夜间出现,因为孩子在白天活动量大,疼痛症状可能被忽视。生长痛的特点是无明显外伤史、活动正常,局部无红肿、压痛,疼痛部位也不会出现发热现象。

    生长痛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在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后,即可确诊为生长痛。治疗方面,生长痛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局部按摩、热敷、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

    除了生长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其他问题,如佝偻病、发育迟缓等。这些疾病也会引起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疼痛。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生长痛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2. 让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3.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4.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中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尤为常见。筋膜炎,顾名思义,是由于筋膜组织的炎症导致的疼痛。这种炎症通常是由于过度拉伸、刺激或寒冷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症。

    针对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皮质类固醇,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物理治疗方面,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拉伸运动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尽量穿着舒适的鞋子。此外,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加强足部肌肉锻炼也有助于预防筋膜炎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等。同时,应多吃富含钙、镁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绿叶蔬菜和鱼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如果足跟痛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科室包括骨科、疼痛科和康复科等。

    总之,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健康。

  • 矮小症是许多家长关注的儿童生长发育问题。许多家长对生长激素治疗存在误解,认为其长期使用会有并发症,而转向使用市面上宣传的增高产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内分泌科朱顺叶教授指出,并非所有矮小症都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医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朱顺叶教授强调,心理性矮小症是由于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导致激素分泌减少,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改善生活环境即可。生长激素治疗总体副作用发生率低于3%,常见副作用包括一过性高血糖、皮肤局部反应、颅压升高和关节滑脱等。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生长激素治疗会增加肿瘤发生率。

    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增高产品,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其有效性。生长激素是目前唯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促进儿童增长的药物。朱顺叶教授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和运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与矮小症和生长激素治疗相关的科普内容:

    1. 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

    2. 生长激素治疗的安全性如何?

    3. 如何改善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4. 哪些增高产品是有效的?

    5.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 孩子腿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磕碰、生长疼痛、缺钙等因素引起的。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1. 磕碰:当孩子不慎腿部磕碰到硬物时,可能会导致皮肤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腿疼。此时,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2. 生长痛:孩子进入生长发育阶段后,骨骼发育速度较快,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韧带发育速度相对较慢,导致骨骼对周围组织产生牵拉,从而引起生长痛。此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的运动量,并使用热毛巾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缺钙:缺钙也是导致孩子腿疼的常见原因。确诊后,应及时补充钙剂,如碳酸钙、乳酸钙等,以改善症状。

    4. 运动量过大:如果孩子近期内运动量过大,如跑跳活动过多,可能会导致腿部肌肉堆积过多的乳酸,从而引起腿疼。此时,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运动。

    5. 外伤: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如果不慎导致腿部磕碰或受到强烈撞击,可能会导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从而引起腿疼。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处理。

    6. 骨肿瘤:少数孩子可能患有骨软骨瘤、骨肉瘤等良性或恶性骨肿瘤,也可能引起腿疼。此时,应引起警惕,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针对孩子腿疼的情况,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诱因,由医生指导对症治疗。

  • 偏瘫肢体疼痛是许多偏瘫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其病因复杂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偏瘫肢体疼痛的常见病因。丘脑病变,如丘脑梗死和丘脑出血,是引起肢体瘫痪和疼痛的常见原因。此外,瘫痪侧肢体活动量减少,容易合并肢体动脉血栓,也会引起疼痛。在恢复期,如果不进行及时康复锻炼,偏瘫侧肢体可能出现挛缩、僵硬、畸形,甚至剧烈疼痛。

    针对丘脑病变引起的疼痛,医师会根据情况开具营养神经药物和治疗神经痛的药物。对于因血栓引起的疼痛,需要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此外,康复锻炼也是治疗偏瘫肢体疼痛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康复锻炼方法包括被动活动、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等,有助于减轻疼痛症状。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疼痛。

    对于偏瘫肢体疼痛的患者,建议前往医院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进行康复锻炼,并注意日常保养,以尽快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偏瘫肢体疼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