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药企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致力于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创新药物。近日,默沙东公司宣布,其亚洲研发总部正式成立,并将在北京研发中心雇用600名科学家,开展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的全方位研究。
据悉,默沙东亚洲研发总部位于北京望京工业园,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该中心将聚焦于肿瘤、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领域的药物研发,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
默沙东公司表示,未来五年内,将在中国投入1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用于支持新药研发和转化研究。此外,默沙东还计划与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和学术实验室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
默沙东亚洲研发总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医药创新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新药研发能力,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治疗选择。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默沙东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药物,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此次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体现了默沙东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相信在默沙东的推动下,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医药时代。然而,最近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工业的增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医药事业正在面临挑战?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过去,我们的医药工业增速一度达到23%,但在2012年降至20.4%,今年1-4月更是降至13.2%。虽然一些医药企业的领导表示到下半年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但市场能否容忍15%-16%的增速,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医药工业的“换挡”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同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价格思路也将做出重大调整。
为了促进医药工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在致力于完善药品价格改革。这一改革旨在降低外资原研药和国内仿制药之间的价格差,同时扶持优秀药企做大做强。
据发改委价格司介绍,目前我国外资药品的价格处于国际中间、略微偏高的状况,而我国仿制药的整体价格水平低于国际中间价格水平。因此,未来将完善药品的定价方法,减小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差,为国内的仿制药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在这个医药变革的时代,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为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优质、充足的医药用品,也要关注医药工业的增长速度,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
总之,我国医药工业的增速下滑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医药事业面临挑战,而是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医药变革的时代,实现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鲁南制药集团,这家历经29年承包经营的企业,在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贵民的带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此周年之际,我们不禁回顾其发展历程,展望其美好未来。
1987年,郯南制药厂(鲁南制药前身)在临沂地区实施首家承包经营试点,赵志全中标担任厂长。在赵志全的带领下,鲁南制药从一个净资产仅19万元、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净资产60亿元、年缴税9.2亿元的现代制药集团公司。赵志全同志的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也激励着鲁南制药的员工继续前行。
为纪念鲁南制药实施承包经营29周年,集团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时代楷模”赵志全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旨在传承鲁南精神,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此外,集团还通过文艺晚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展示企业富强、事业振兴、员工幸福的今日鲁南。
鲁南制药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鲁南制药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民族医药的振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也引发了伦理和安全的担忧。继贺建奎事件后,教育部紧急下令高校自查基因编辑研究项目,以确保科研伦理和规范得到严格执行。
此次自查工作涵盖了2013年1月1日以来各高校开展的涉及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项目,重点审查是否遵守科研伦理规范、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各高校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包括伦理委员会章程、工作制度等。
贺建奎事件引发了全球对基因编辑伦理和安全的关注。尽管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病、癌症等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潜在风险也令人担忧。此次教育部紧急下令自查,旨在加强科研伦理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除了贺建奎事件,近年来还有多起基因编辑相关事件引发争议。例如,美国一位科学家未经批准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引发了伦理和安全担忧。这些事件表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更加严谨的伦理审查和监管。
为了确保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正在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措施。例如,我国科技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人类基因编辑研究规范》,明确了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原则和监管要求。
公众也需要提高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了解其潜在风险和伦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因编辑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工具。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中药知识。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中药,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中药的识别方法,帮助大家辨别真伪,确保用药安全。
1. 麝香—一穿线法
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化瘀等功效。识别麝香时,可以采用葱汁染线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葱汁染在一条线绳上,将线绳穿过麝香香囊,来回抽拉几次,如果葱味消失,则为真品;如果葱味仍然存在,则为伪品。
2. 肉桂——止沸法
肉桂是一种温里散寒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等功效。识别肉桂时,可以采用止沸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肉桂片放入沸腾的开水中,如果能够立即止沸,则为真品;如果无法止沸,则为伪品。
3. 琥珀——刀削煮沸法
琥珀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活血化瘀等功效。识别琥珀时,可以采用刀削煮沸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刀将琥珀削成粉末,如果粉末呈淡黄色,则为真品;如果粉末呈碎块状,则为伪品。另外,将琥珀放入水中煮沸,如果琥珀不溶化、不变软,则为真品;如果琥珀溶化变软,则为伪品。
4. 番红花——水浸法
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等功效。识别番红花时,可以采用水浸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番红花放入水中浸泡,如果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并且散出深黄色色素,水染成黄色,则为真品。
5. 蛤蚧——比例法
蛤蚧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咳等功效。识别蛤蚧时,可以采用比例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比较蛤蚧身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如果身头部和尾部基本等长,则为真品;如果尾部短于身头部,则为伪品。
6. 蟾酥——粘合法
蟾酥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等功效。识别蟾酥时,可以采用粘合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蟾酥断裂后,如果经过水湿后能够进行粘合,并且干燥后坚结如初,则为真品;如果掺有面粉的伪品则不能粘合。另外,如果断裂后能够粘合,但黏性较大,易粘于手上,则为胶质伪制品。
7. 马宝——嗅气法
马宝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化痰等功效。识别马宝时,可以采用嗅气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马宝粉末少许放在锡纸上,用火加热,如果迅速由分散聚集于中心,并有马尿气味,则为真品。
8. 犀角——纵劈法
犀角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识别犀角时,可以采用纵劈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犀角纵劈裂,如果脆而无裂丝牵连,纵裂面纵丝顺直,粗如猪鬃,嗅之有清香气,则为真品。
9. 虫草——观察法
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补肺止咳等功效。识别虫草时,可以采用观察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观察虫体与菌座相连的形态,如果虫体如蚕,腹面有足8对,断面充实,白色,放大镜观察有凹凸点,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则为真品。
10. 蛤士蟆油—“膨胀法
蛤士蟆油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补虚强身等功效。识别蛤士蟆油时,可以采用膨胀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蛤士蟆油放入水中,如果能够膨胀至15-20倍,并呈柔软的白色团状,手摸有滑腻感,则为真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药品。这些药品的名称千奇百怪,让人不禁感叹:同样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名字呢?
其实,药品的名称主要有四种:化学名、通用名、别名和商品名。
首先,我们来看看化学名。化学名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在实际应用中,化学名多在专业领域中使用,例如在药物研发、生产等环节。
其次,通用名是药品的法定名称。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与国际通用的药品名称、我国药典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标准中的名称一致。
别名是对药品习惯上的称谓,例如“扑热息痛”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别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别名从2007年1月1日起已停止使用。
最后,商品名是由制药企业或药品研发公司为药品上市流通和保护知识产权命名的。由于生产企业、制剂工艺、商标注册、剂型和规格的不同,一种药品可能有许多商品名。
例如,我们熟悉的“必理通”、“百服宁”、“泰诺林”等,它们实为同一种药物,其通用名均为“对乙酰氨基酚”,别名为“扑热息痛”,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药物的通用名。一个药物可以有很多商品名,但只能有一个通用名。因此,在用药前,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避免因重复用药或误服药物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了解药品的通用名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药品的成分、作用机制和适应症等信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牙痛等疼痛症状。
总之,了解药品的名称和作用机制对于我们正确使用药品、保障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医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成功实施功不可没。这一专项旨在加快我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推动我国逐步从“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
值得一提的是,幽门罗杆菌感染这一困扰我国多年的难题,如今已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成功研制出的创新药物——盐酸安妥沙星,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结构的一类新药,并于近日成功上市。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总工程师桑国卫院士的辛勤付出。据了解,该专项的第一批121个课题经费已经拨付到位,其中43%的经费已经下拨到综合性技术大平台和单元平台的建设中,10个大品种的计划已经完成。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重大新药创制列为其中与生物技术有关的3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该专项的目标是,研制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的药物,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重大突破。
目前,该专项已确定近千个研究课题,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同仁堂集团等众多机构分别承担实施。研发品种集中在治疗十大类疾病的药物上,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患、免疫性疾病、艾滋病、耐药性结核病、耐药的肿瘤和病毒等。
值得一提的是,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三个目标:研究安全、有效、价格便宜的新药;开展区域医药经济建设;建立新药研发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加速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桑国卫院士表示,目前已将专项的目标分成三个阶段,到2010年年底前的创新转型阶段,基本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2011-201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研发能力、生产水平差距;2016-2020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总之,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医药产业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
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批准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明显增加,审评时限缩短约2个月,从8个月缩短至6个月左右。这得益于国家食药监局鼓励创新、合理配置审评资源的策略,使得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由2011年的55件上升到2012年的61件。
报告中还提到,2012年我国药品注册申请逐渐回归理性,但仿制药重复研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存在,仿制药研发中工业化能力不足问题突出。
为提高药品审评效率,鼓励药物创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通过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快创新药审评,实行部分仿制药优先审评,以满足国内临床用药的需要。
报告还显示,2012年,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化药受理量略有升高,中药受理量小幅下降,生物制品基本持平。
总之,2012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报告显示,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药审评时限缩短,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便捷的中药制剂,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前景、发展历程、作用机理等方面展开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新兴的中药制剂。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发展迅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前景广阔。据相关数据显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从2006年的2.3亿元增至2012年的32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50%。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程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为了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家开始推广中药配方颗粒。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
三、中药配方颗粒的作用机理
中药配方颗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中药的复方配伍,发挥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传统中药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剂量准确、疗效稳定、服用方便等优点。
四、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领域
中药配方颗粒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尤其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等方面,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独特的优势。
五、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应用领域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风云变幻,药品降价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内部人士透露,中成药价格调整方案可能在近期出台,引发市场热议。
据悉,此次中成药价格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有升有降有保”,但仍以下调为主。这意味着,部分中成药价格将有所下调,以减轻患者负担。
药品降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政策调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规范医药市场秩序,降低药品价格。二是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药品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药品价格下降。
然而,药品降价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一方面,药品降价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药品降价可能引发药品质量问题,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针对这些担忧,相关部门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药品降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二是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防止企业恶意降价。三是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对于患者来说,药品降价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药品,减轻经济负担。但是,患者也要注意,在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药品。
在2013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会议上,专家们再次提出了创新中药与医药商业的发展,党的十八也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不免想到,中医药的发展前路在哪里?中医药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在与西药的竞争中,中药要如何一展所长?
中药与西药各有所长,需根据病情选择
中药和西药都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中药起源于我国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在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西药则是近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在治疗急性疾病、控制病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调理。例如,中药可以用于调理脾胃、补益气血、调理阴阳等方面,对于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等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西药的优势在于其明确的药理作用和快速的疗效,可以用于治疗急性疾病、控制病情等方面。例如,抗生素可以迅速杀灭细菌,控制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迅速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
然而,中药和西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中药的药理作用不够明确,疗效难以量化,而且中药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西药虽然疗效明确,但副作用较大,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我们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急性疾病,如感冒、流感、阑尾炎等,西药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等,中药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研发应注重科学化、标准化
近年来,中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药的药理作用不够明确,缺乏科学的证据支持。其次,中药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后,中药的生产工艺不够规范,缺乏标准化。
为了促进中药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强中药的研发,注重科学化、标准化。具体措施包括:
1. 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明确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
3. 加强中药的生产工艺研究,提高中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加强中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中药的社会认可度。
总之,中药和西药各有所长,我们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我们需要加强中药的研发,促进中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