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各地陆续启动药品招标 上市药企虎视眈眈

各地陆续启动药品招标 上市药企虎视眈眈
发表人:健康百科

2014年,我国医药行业迎来了招标大年。随着各省招标工作的陆续推进,众多医药上市公司纷纷摩拳擦掌,为未来几年的市场拓展做好充分准备。

广东省一家上市企业的销售公司总经理表示,广东基药增补目录已出台,增补400多个品种,第一批招标已完成,第二轮正在报名。浙江省基药增补目录也将在月底公布。此外,吉林、湖南等地正在招标,安徽、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即将招标。

浙江省基药增补目录品种可能达到360个,加上基本药物目录的520个品种,浙江省整体基药品种将达到880个。面对市场扩容,医药企业纷纷摩拳擦掌,一旦进入目录,就等于获得了市场入场券,企业销售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各地招标规则不一。浙江省基药增补目录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经信委推荐、各个地级市推荐。江苏省基药招标基调将延续“带量采购”原则,要求各地明确采购数量、编制形成2014年基药采购计划。

上海市基本药物招标尚未启动,先开始医保招标,由上海市社保局统筹安排。

已有上市公司在招标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华海药业在广东基药招标中斩获颇丰,誉衡药业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产品安脑丸在北京、青海、甘肃三个省市中标。

值得关注的是,基药市场容量巨大,但也存在降价预期。如山东公布第二批基药中标企业,488个中标品种中,价格较国家指导价有不小的降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国药控股的上市备受关注。

    9月1日,瑞银发布首份国药控股研究报告,披露国药控股上市后,有望获得母公司中国医药集团资产注入,其中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新收购的新疆药业。

    国药控股上市事宜筹备多年,原计划年初实现挂牌,受融资环境变化影响,一直延迟。此次发行约5.45亿新股,筹集资金不超过78亿港元。

    国药控股上市后,将用于扩展分销覆盖、零售网络、购买外国医药产品、提升物流及IT平台。未来三年,其资本开支共计将达到25.88亿元。

    明年,国药控股有望获得中国医药集团持有的新疆药业80%的股权。新疆药业为当地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去年销售收入28亿元。

    国药控股估值在289亿至396亿港元之间,尽管其资产只占其母公司总资产的20%,但却为国药集团贡献了80%左右的销售额。

    瑞银报告认为,随着内地医疗体制改革,将加剧医药行业整合,国药控股此次融资为该股提供大量并购支持。

  • 近日,备受瞩目的上海天士力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普佑克成果发布上市启动仪式在沪隆重举行。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我国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普佑克作为一种国家一类生物新药,其研发历程历经多年,凝聚了科研人员的大量心血。该药针对我国常见的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在启动仪式上,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普佑克的研发背景、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等内容,为参会嘉宾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普佑克的上市,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启动仪式现场,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普佑克的问世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国生物制药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一款生物新药,普佑克在研发过程中严格遵循国际标准,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药具有以下特点:

    • 针对性强:普佑克针对特定疾病,具有靶向治疗的优势。
    • 疗效显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普佑克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 安全性高:普佑克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良好。
    • 创新性强:普佑克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生物制药技术,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启动仪式上,普佑克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普佑克的上市,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生物制药的国际竞争力,还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科技日报》报道,截至2023年9月底,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已有数百个新药项目获得新药证书,众多创新药物正在临床研究阶段,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药物产业化应用,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合中国医药技术转移与产业化联盟(BTO)在天津举办了“第13届中国(天津)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会上,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新药项目竞拍活动正式启动,为众多创新药物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

    本次竞拍活动聚焦具有临床研究批件、市场前景广阔、技术竞争力强的创新药物项目,包括化药、生物药和中药等。项目征集工作已经展开,吸引了众多新药研发机构、制药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的积极参与。

    竞拍活动不仅为创新药物项目提供了合作机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了解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寻找投资机会的平台。相信通过此次竞拍活动,将有更多创新药物项目走向市场,为患者带来福音。

    与此同时,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搭建技术转移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基药占比提升,旨在缓解药品费用过快增长,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药占比提升仍面临诸多挑战。

    以南京市为例,今年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需占药品总采购额的18%~20%,二级医院需达30%。这一举措旨在提高基药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中的比例,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然而,基药占比提升并非易事。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普通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面临价格竞争压力,而独家品种在招标中占据优势,药企需要在生产和销售方向上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部分医院临床用药需求与基药特点存在差异,大医院使用基药的动力不足。

    此外,基药引发的补偿问题也考验着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目前,部分省份已将二、三级医院基药使用比例纳入考核标准,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为推动基药占比提升,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基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优化基药目录,提高基药品种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3. 完善基药补偿机制,确保基药合理使用。

    4. 加强对基药使用的监管,确保基药质量。

    5.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基药临床应用研究,提高基药使用效果。

  •   罕见病,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幽灵,困扰着无数家庭。19岁的邓怡芳,就曾是罕见病患者中的一员。患有戈谢病的她,每月医药费用高达20万,让全家人陷入绝望。

      2013年2月28日,第六个国际罕见病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和北京医学会遗传学分会等机构联合举办“2013第二届中国罕见疾病高峰论坛”,呼吁中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罕见病药物研发、审批,并将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以保障罕见病人的生命健康权。

      什么是罕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之间的疾病。目前,全球已确认近7000种罕见病,其中80%为遗传性疾病。我国罕见病患者估计超过一千万。

      罕见病,犹如“孤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确诊难、治疗难、费用高的困境。据统计,目前已知的罕见病中,仅有不到5%的病种有治疗方案。戈谢病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治疗药物价格昂贵,让患者家庭不堪重负。

      罕见病药物研发难度大、成本高,进入我国市场面临重重难题。一方面,临床试验要求严格,另一方面,审批流程漫长。此外,罕见病药物价格昂贵,医保覆盖面有限,让患者家庭负担沉重。

      近年来,我国在罕见病科研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推动罕见病事业发展,我国需要加大对罕见病科研的投入,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多关爱。

      罕见病患者,犹如黑暗中的孤独战士。让我们共同关注罕见病,为他们点亮希望之光。

  •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也引发了伦理和安全的担忧。继贺建奎事件后,教育部紧急下令高校自查基因编辑研究项目,以确保科研伦理和规范得到严格执行。

    此次自查工作涵盖了2013年1月1日以来各高校开展的涉及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项目,重点审查是否遵守科研伦理规范、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各高校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包括伦理委员会章程、工作制度等。

    贺建奎事件引发了全球对基因编辑伦理和安全的关注。尽管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病、癌症等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潜在风险也令人担忧。此次教育部紧急下令自查,旨在加强科研伦理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除了贺建奎事件,近年来还有多起基因编辑相关事件引发争议。例如,美国一位科学家未经批准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引发了伦理和安全担忧。这些事件表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更加严谨的伦理审查和监管。

    为了确保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正在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措施。例如,我国科技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人类基因编辑研究规范》,明确了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原则和监管要求。

    公众也需要提高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了解其潜在风险和伦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因编辑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工具。

  •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大数据技术正在为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带来深刻变革。8月30日,一场以“大数据颠覆概率论,仿制药敢超原研品”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次论坛由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主办,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编务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协办,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坔星人大数据研发公司提供数据支撑,是首届吉娜仿制药与儿童药高峰论坛。

    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政府官员、专家、企业家以及媒体工作者近300人参加。沈阳奥吉娜药业董事长魏国平在开幕式上表示,新医改实施以来,医药产业正处于变革时期,本次论坛将围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儿童药口服剂型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分为“大数据时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面面观”和“适用于儿童的口服药剂型点点论”两个主题。专家们就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现状、大数据在仿制药研发中的应用、儿童用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我国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已启动多年,但进展并不顺利。专家们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望为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论坛还就儿童用药的现状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相信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在当前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头号威胁。据统计,我国亚健康人群占比高达75%,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广泛关注,也催生了大健康产业的兴起。

    大健康产业涵盖了医疗、康复、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旨在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大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健康市场中脱颖而出呢?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策略:

    首先,大健康产品开发需要转变观念。过去,医药企业主要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大健康产业则更注重预防和保健。因此,企业需要从“治疗”观念转变为“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的综合观念,将产品和服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服务范围也需要转变。过去,医药企业主要面向患病人群,而大健康产业则面向更广泛的群体,包括亚健康人群和关注健康的人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盈利模式也需要转变。过去,医药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药品销售,而大健康产业则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如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康复服务等。

    中药企业进入大健康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企业拥有深厚的品牌底蕴、丰富的研发经验和良好的品控体系,这些都是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因此,中药企业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在转型大健康产业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然而,大健康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品牌延伸陷阱。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认知,避免过度扩张,否则只会导致失败。

    总之,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在当今的医药行业中,专利到期对大型制药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正如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董海军所说:“专利到期对于一个大型国际制药公司的影响,并非仅仅是销售下降10%或20%,而是高达70%,甚至90%。”

    从2011年到2016年,全球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其中2014年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董海军曾在国际医药界担任重要职位,包括美国礼来公司负责中国研发的首席运营官、瑞士罗氏公司中国研发中心高管以及美国Bridge Pharmaceuticals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经理。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对大型制药企业面临的困境有着深刻的见解。

    以礼来公司为例,2011年第二季度的某款单药产品销售额高达14亿美元,而2012年同一季度的销售额仅有3亿美元,下降了73%。这一数据足以说明专利到期对大型制药企业的影响之巨。在美国,保险公司是医药买单者,他们有明确的政策,一旦非专利药上市,患者必须使用非专利药才能获得报销,制药企业也因此丧失了大部分销售。

    2013年销售最高的十个专利到期药品中,有两款来自礼来公司,它们在专利过期后以非专利药身份销售,销售额达到70多亿美元,而礼来公司当年的总收入仅为24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专利到期对大型制药企业的影响之深远。

    除了专利到期的困境,大型制药企业还面临着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近五年来,许多制药巨头在老年痴呆等领域的投入巨大,但最终却血本无归。为了应对这些危机,大型制药公司纷纷选择降低研发效率,即启动更少的项目,提高项目成功率。然而,这种策略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而且并非全新的策略。

    董海军认为,虽然这种策略的改变想法很好,但一方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另一方面这些策略其实并不那么新。

  •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已上市的药品需要根据新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和升级。特别是中成药,其二次开发和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评已上市药品补充申请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不仅影响了新药审评的进度,也对药品的上市速度造成了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在采访中提到,尽管国家鼓励企业对法规不完善的药品进行二次开发,但审评政策落地缓慢,周期长,成功率低,难以有效鼓励制药企业持续创新。

    为了加快已上市药品补充申请的审批速度,提高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闫希军建议完善上市后药品补充申报流程和标准,提高审评效率。他提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调整补充申请审批事权,将部分审批权力下放至地方局,并制定审评技术要点,规范地方局的技术审评。

    具体建议如下:

    1. 将已上市药品的补充申报资料报省(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省(市)药监部门组织专家按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制定的分级管理标准及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审评。

    2. 对于确认为I和II级的补充申报,权限下放省市级,由省(市)药监部门组织专家审评。

    3. 对于确认为III级的补充申报(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有较大影响的),补充申报资料最终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加快已上市药品补充申请的审批速度,提高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鼓励制药企业加大投入,进行产品技术创新。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