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更多
提起荨麻疹似乎每个人都很熟悉,几乎20%的人都会得过荨麻疹,但如果进一步问你荨麻疹是什么时,可能又说的不那么清楚。早在公元前4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年前,西方医学的鼻祖希波克拉底最早发现了荨麻疹,当他发现了很多接触过荨麻的人会出现风团和瘙痒,故起名荨麻疹。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医学家们发现荨麻疹不光与荨麻有关,还与草莓、贝类等食物有关,所以当时人们朴素认识为胃和皮肤存在密切等联系。时至今日,医学家们对于荨麻疹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会认为多因素,通过过敏性和非过敏性机制,导致肥大细胞活化都可以诱发荨麻。
荨麻疹的表现
荨麻疹又称风团或者风块疹,是一种常见病,正常人群发生率为20%。典型的荨麻疹皮损表现为瘙痒性红斑。荨麻疹的皮损表现为局部隆起性红斑,中央区苍白,皮损外形可以圆形、椭圆形或匐行形,大小不一,直径可以小于1cm也可能为数厘米,伴有剧烈瘙痒,瘙痒可能干扰工作、学习或睡眠,昼轻夜重。
单个出现的荨麻疹通常为一过性,虽然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增大,但绝大多数会在随后的24小时内消失,皮肤上不会遗留瘀斑,如皮损疼痛且残留瘀斑则考虑为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伴发血管性水肿通常累及面部、唇部、四肢、生殖器。如存在不伴有荨麻疹疹的血管性水肿则需要注意药物诱或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后两种情况机制与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不同。
荨麻疹的分类
急性荨麻疹:荨麻疹反复病程不足6周。
慢性荨麻疹:荨麻疹症状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
荨麻疹的病因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可以通过免疫及非免疫两种机制诱导荨麻疹和/或血管性水肿
肥大细胞直接激活:某些麻醉药(吗啡、可待因)、肌松剂(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琥珀胆碱和箭毒)、万古霉素(红人综合征)、造影剂、某些食物(番茄、草莓)、刺荨麻可以通过非免疫机制直接活化真皮浅层的肥大细胞导致出现荨麻疹。
乳胶:接触乳胶制品后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哮喘及全身过敏反应。
食品:食物所致变态反应可导致荨麻疹,通常在进食30分钟内发生。奶、蛋、花生、木本坚果、大豆和小麦是最常见的导致儿童发生全身性荨麻疹的食物。
接触变应原:身体接触多种物质可能导致荨麻疹,包括植物产品和树脂、生的蔬菜和水果或生海鲜。如果儿童对动物唾液这类变应原过敏,则有时在接触动物唾液后会发生荨麻疹。
昆虫叮咬:会导致真正的荨麻疹病变(为变态反应的一部分)的螫刺昆虫包括膜翅目(例如,蜜蜂、黄蜂、马蜂和入侵火蚁)和锥猎蝽属(Triatoma,例如猎蝽)。
病毒、细菌感染:病毒和细菌感染都与新发荨麻疹有关,儿童约80%的荨麻疹与感染相关。 支原体感染:抗组胺药治疗无效,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寄生虫感染:可能去过寄生虫流行地区,这种荨麻疹通常为急性、自限性荨麻疹,伴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要进行粪便寄生虫检查。
lgE介导的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诱发的荨麻疹常在暴露于可疑过敏原数分钟至2小时内发生。病因包括药物、食物和食品添加剂、昆虫螫伤和叮咬、乳胶以及血制品,下面我们分别描述下。
药物:最常见的药物为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荨麻疹的发病原理
目前研究认为荨麻疹由真皮浅层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导致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组胺(导致瘙痒)和扩血管介质(导致皮肤出现水肿)。而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的肥大细胞被激活则会更严重的血管性水肿。
我是张秀芬医生,曾经是朝阳市第二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
我已经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线上接诊了550多名患者。
在接诊以及以往的工作中,我见过很多孩子,由于不合理的用药而导致了不良后果。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与成人的差异不仅仅是在体格上的大小。
所以在给儿童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儿童的特性,考虑到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及各器官功能的影响。
不要给小于两个月的儿童使用退烧药。
小于两个月的儿童,因其生理特点及肝肾功能状态是禁用退烧药降温的。
两个月以下儿童发热时,可以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给予物理降温,可以给宝宝头枕凉水袋或温水浴降温给。
儿童发热禁用的退烧药。
安乃近、安痛定、来比林、阿司匹林等因其严重的副作用,目前均已被儿科临床所淘汰。
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后副作用较多,能引起胃肠道刺激、出血、引起支气管哮喘、皮肤过敏反应,血尿、眩晕和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不适合用于小儿发热时的治疗。
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时,应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引起瑞氏(ReYe)综合症(脑病—脂肪肝综合征),此病凶险,死亡率极高。
感染是引起小儿发热的最常见病因。处理小儿发热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迅速判断可能引起发热的原因并迅速解决
小于两个月的小儿发热,多找环境因素原因,妥善处理,禁用退热药。
由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儿出现高热,不要等体温到38.5℃时才用退热药,可以降低退热药的使用标准,体温在38.5℃以下时,也可以使用退热药并用镇静剂,避免惊厥发作。
发现大于两个月的小儿发热,体温超过38.5℃,除中暑者外,均可即刻使用退热药后再查找病因,不要有热时先不给退热药就急着跑医院,这样可能会使孩子在途中出现抽搐。
一般吃退热药后半小时左右体温才能下降,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就可以先在家里观察病情变化。
2. 吃药后体温不降怎么办?
有些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和超高热,应用退热药后无效果。
这时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和综合治疗,而不是盲目地增加药物剂量和给药次数,那样只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及肝肾损伤的程度。
有些发疹性疾病是需要有热才能发好疹的,退热后会造成隐疹不出,加重病情(如麻疹),有时发热会到一定程度后热退疹出(比如幼儿急疹),这些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咳嗽是为了清除气道内刺激性或异常的分泌物,并非是“疾病”。
咳嗽是很多潜在病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比如上、下呼吸道感染、过敏因素、胃食道返流等。
有痰的咳嗽不能用镇咳药。
咳嗽反射受抑制后,就不能很好地清除呼吸道的异常分泌物,痰液坠积在气道或者是细支气管就会引起阻塞性呼吸困难。
婴幼儿禁用中枢性镇咳药。
有些中枢性镇咳药,如福尔可定、可待因、枸橼酸喷托维林糖浆、氨溴酸右美沙芬等。
多有嗜睡、呼吸抑制、吗啡类药品等副作用,有的消化道反应严重。
这类药物是禁止用于婴幼儿咳嗽的。
应用去痰药时要熟知药物的祛痰机制。
有些祛痰药是通过恶心祛痰的,如氯化铵、碘化钾等。
当患儿有消化道并发症时,不宜应用。
儿童感冒时不宜自行服用的退烧药:奥司他韦、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常见的治疗误区是普通感冒发热时滥用奥司他韦。
特别强调,奥司他韦只是针对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对其他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应用时只能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马来酸苯那敏(扑尔敏)为抗组织胺药。
这个药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包括认知和运动的能力),也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一过性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药物不良反应。[1]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人工牛黄属于中枢镇静药,此药的副作用有过敏、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2]
鉴于小儿氨酚黄那敏这个药物的诸多副作用,所以不推荐小儿普通感冒、症状单一时的治疗。
儿童感冒正确处理办法:
儿童感冒时可以多喝水,多休息,适当的处理不适症状,一般都能自愈,症状明显时可以口服药物对症治疗。
不要给孩子用“消”字号及“械”字号的药物治湿疹。
湿疹的治疗要尽量避免使用强效的激素产品。
有些“消”字号及“械”字号的药物、疗效不确切,药物标记不明确,是否含有强效激素等都不详。
不建议给给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做过敏原检测。
因年龄小,体内抗体水平低,可能会有假阴性结果。另外过敏原的判定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不能单靠过敏原检测作为食物回避的单一标准,要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参考资料:
[1]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2, 51(4):330-333
[2]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84
[3] 中华医药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药物评价研究,2015,38(6):598
一入秋天各种干。
脸上干、嘴唇干、手背干得裂开。
风一吹,手上脸上那个疼呀......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下降,常常还伴有大风天气。
皮肤可能会起皮、脱屑,甚至是干裂现象。
那么,在干燥的季节,该如何做好保湿呢?
一、秋天做好保湿注意这几点
1、多喝水
体内的水分充足,是最有效的保湿方法。
早上起床后饮一大杯温开水是最佳补水时间。
因为皮肤经过漫长的睡眠后会流失掉很多水分。
起床后空腹喝水能让皮肤迅速补水,还能排出体内毒素,加速新陈代谢。
2、洗脸、洗澡水不宜过热
当水温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皮肤毛孔会扩张,大量皮脂就会被洗去,皮肤会变得干燥敏感,易生出皱纹。
洗完脸最好三分钟之内涂上水乳。
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避免长期处于蒸汽环境,皮肤中的水分被蒸发掉。
3、嘴唇保湿
天气干燥,嘴唇容易干燥,甚至脱皮,这都是缺水的表现。
如果觉得嘴唇干燥千万不要用舌头舔,短暂的湿润是假象,这只会导致干燥脱皮现象更严重。
建议用热毛巾先敷嘴唇,将上面的死皮用棉棒轻轻擦拭后,再涂上润唇膏。
4、充足的睡眠
熬夜会让肌肤中的水分流失,变得粗糙。
因此,我们要避免经常熬夜情况发生,做到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只有人体作息规律让身体代谢正常,能避免肌肤出现干燥现象。
毕竟,美人嘛,是睡出来的!
5、合理饮食
研究发现,刺激性的食物不仅容易引起上火,同时也会加速皮肤水份的流失。
少吃刺激性食物,同时减少摄入一些经过脱水加工的过于精致的食物。
多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
6、做好防晒
很多人认为秋冬季就不需要防晒了,事实上,秋冬的阳光紫外线也是相当强烈的。
因此出门之前一定要记得涂上防晒指数相对高的护肤品。
7、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湿喷雾
室内使用加湿器可增加空气湿度,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如果仍觉得皮肤干燥,可以使用保湿喷雾、乳液等护肤品,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保湿锁水作用的面膜。
二、影响肌肤的坏习惯
1、舔嘴唇
当用舌头舔嘴唇时,由于外界空气干燥,唾液带来的水分不仅会很快蒸发,还会带走唇部本来就很少的水分。
会使嘴唇更干燥和更易破裂。
严重的甚至会使嘴角处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
2、卸妆不彻底
化妆之后卸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必须卸到位。
卸妆是面部清洁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没做好,可能会导致毛孔堵塞。
3、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
吸烟减低皮肤的血液循环,导致皱纹出现。
高盐高糖高热量、辛辣刺激饮食令脾胃聚热,津液耗散。
酒精会使你的皮肤失去水分,亦会使它干燥敏感。
4、长时间洗热水澡
热水会使皮肤干燥,非常热的水更会破坏毛细血管。
5、挤压粉刺暗疮
挤压形成的创伤要长时间才能愈合,并且可能留下疤痕。
6、经常用手摸脸
手上有很多细菌,最好别摸脸了吧!
秋季皮肤容易干燥,大家平时多注意保湿补水。
愿各位小仙女也在“秋老虎”的威胁下,也能水当当~
接种麻疹疫苗可能出现哪些反应呢?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否安全呢?专家指出,我国麻疹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多次接种麻疹疫苗既不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少数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发生发热、轻微皮疹、局部红肿、疼痛等一般反应,病情轻微,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置。当发热在37.1至37.5摄氏度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摄氏度,或37.5摄氏度以下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毫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红肿直径大于30毫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极个别儿童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过敏性反应等,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医生咨询和报告。
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如何处理呢?
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接种各种疫苗都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概率极低。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儿童需要接种的疫苗品种越来越多。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越容易发生偶合反应。考虑到受种者的权益,《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与诊断鉴定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给予一次性补偿,接种一类疫苗的由国家承担,接种二类疫苗的由企业承担。同时,我国已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发生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卫生、药监部门会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和处理。
麻疹疫苗首剂未成功须补种
麻疹疫苗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也因人而异,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称为免疫不成功,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感染。据介绍,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孩子8月龄接种首剂成功率为85%,在18月龄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95%。完成2剂次接种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麻疹局部暴发。
关于指甲的传说,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说过一些,有人说指甲是健康的晴雨表,也有人说.......“月牙”多多,身体倍棒?所谓“月牙”,就是指甲上的半月痕,是指甲新陈代谢形成的自然现象。
指甲新生时是白色的,长大后会变成小透明,透出肉的淡粉色。又因为中间生长速度快于两侧,所以仿佛月牙。鉴于这一生长特性,我们会发现使用频率高、磨损快、生长快的手指指甲;例如大拇指,其月牙最为明显,而小指往往没有月牙。
月牙与健康有必然联系么?
月牙的数量或面积与健康并没有必然联系,不过它也并非毫无意义,一般来说,大家的月牙都是恒定的,如果哪一天突然开始搞神秘,忽大忽小,忽隐忽现,那么有可能是某些疾病正在悄悄发生了。
我有竖纹,是我虚了吗?如果你真的体弱,竖纹可不背锅,竖纹只是竖纹,岁月留下的痕迹罢了。换言之,竖纹对于指甲,好比皱纹对于皮肤,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年纪越大越明显而已,不过凡事皆有但是,如果你的纹路特别深,或者变成了横纹,那就建议去医院好好看一看了。
指甲倒刺横生,缺维生素?
倒刺其实是由于甲周皮肤过于干燥而翘起的小片表皮。不信?就你看倒刺是不是特别容易出现在秋冬季,到了春夏就好很多。因此对容易长倒刺的人来说,涂护手霜就很有必要。
倒刺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某些人总管不住自己的手,徒手撕倒刺不仅很痛,有时还会撕出血,运气再差些,还会引发皮肤感染。
因此,不要徒手拔倒刺,毕竟指甲刀发明出来,不单单是剪指甲,剪剪倒刺也是蛮好用的。
特殊指甲现象
1、杵状指
特点:指头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Lovibond’s 角(指甲基部与指甲板的夹角)大于180°。
临床意义:可能是遗传,特发性,也可能与慢性肺病、艾滋病毒感染、发绀型心脏病、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相关。
2、匙状指
特点:指甲薄而凹,中央凹陷,四周外翻,形如汤匙。
临床意义: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化学损害等。
3、白色条带甲
特点:平行的横向白色条纹,通常成对出现,可延伸到整个指甲。
临床意义:提示血清白蛋白减少,可见于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性肾炎等。此外,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心脏移植接受者、化疗患者也可出现。
4、博氏线
特点:横向水平凹痕。
临床意义:提示指甲受损停止生长,与高热、外伤、营养不良等相关,如麻疹、腮腺炎、外周血管病等。
5、指甲异色症
特点:甲床苍白,指甲末端有狭窄的深色条纹,所有指甲同时发生,似毛玻璃状。
临床意义:最常见于肝硬化,也可见于艾滋病、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6、裂隙状出血
特点:血沿着指甲床的纵向血管外渗。
临床意义:除创伤外,最常见于银屑病和真菌感染。
不过任何指甲的变化都只是,身体可能出现某些问题的征兆之一,病情最终确诊,还需要更详细的检查和诊治,不要以此自我诊断,专业事找专业人,不妨去医院找找医生,而你只要做到不共用指甲刀,不频繁美甲,注意指甲卫生,足矣~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相关信息已隐去。
极速问诊是为了解决您日常的紧急小问题推出的一项功能,AI智能为您匹配科室,1分钟分诊接诊率达到80%,7 × 24提供服务。
皇幼明医生:
根据您的图片信息,足底有水泡伴有瘙痒,趾间有脱屑,趾甲发白增厚,形状毁损,有碎屑,应该是有水泡型和角化过度型两种类型的。
但是如果要确诊的话,需要去医院刮取皮屑做真菌检测,如果是阳性的话,要考虑是足癣。
足癣本身危害性算不上很大,但是反反复复发作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而且如果经常出现水泡的话,瘙痒比较明显,又是发生在足部,不适感会更明显。
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足癣并不能根治,因为它是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就像感冒一样没办法彻底根除,但是可以通过用药治疗,同时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护理减少发作。
治疗建议:
1. 如何应对瘙痒
您的足部应该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所以会引起明显的瘙痒。
对于缓解瘙痒,最快的方法还是外用含有抗菌药物的复合制剂,含有少量的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对于缓解瘙痒是非常好的。
所以目前控制瘙痒,建议您可以选用派瑞松软膏或者曲咪新乳膏或者复方克霉唑乳膏,三种任选一种,每天早晚各擦一次,一般一周就可以。
但是这些药膏长期使用对于足癣效果欠佳,可能会导致复发,所以在瘙痒缓解之后就应该用单一的抗真菌药物,比如联苯苄唑、特比萘芬、克霉唑乳膏等,也是任选一种,每天早晚各擦一次。
真菌感染复发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坚持规律用药,真菌治疗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至少要两周,最好可以用4周,所以一定要坚持使用以减少复发。
2. 应对灰指甲
对于足部角质增生比较明显,也就是角化过度型的足癣,单纯用以上这些药膏治疗,效果是不好的。所以需要联合用角质剥脱剂,比如水杨酸酸溶液,或者水杨酸软膏,两者就是任选一种,除了有角质剥脱作用之外,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所以对于角化过度性凸显效果是非常好的。
一般用法应该是先涂抹水杨酸溶液,每天早晚各一次,一般用一周左右,角化过度改善之后再开始涂抹抗真菌药物,比如联苯苄唑乳膏,后续治疗方法如前,疗程也是至少需要2~4周。
灰指甲也是分多种类型,目前图中所示应该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全甲毁损型。
一般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最好的治疗方案还是口服抗真菌药物,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者特比奈芬片。
两者选一种就行,前者的用法是每个月吃一周停三周,每天两次,每次200mg,饭时或饭后立刻服用;或者是每天250mg,每天一次;两种药物疗程都是3~6个月。
3. 要注意检查肝功能
因为抗这些药物都可能会引起肝酶升高的风险,所以用药期间要监测肝功能,一般每1~2个月抽血查一下肝功能就行。
咨询医生 | 皇幼明 皮肤科主治医师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一入秋天各种干。
脸上干、嘴唇干、手背干得裂开。
风一吹,手上脸上那个疼呀......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下降,常常还伴有大风天气。
皮肤可能会起皮、脱屑,甚至是干裂现象。
那么,在干燥的季节,该如何做好保湿呢?
一、秋天做好保湿注意这几点
1、多喝水
体内的水分充足,是最有效的保湿方法。
早上起床后饮一大杯温开水是最佳补水时间。
因为皮肤经过漫长的睡眠后会流失掉很多水分。
起床后空腹喝水能让皮肤迅速补水,还能排出体内毒素,加速新陈代谢。
2、洗脸、洗澡水不宜过热
当水温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皮肤毛孔会扩张,大量皮脂就会被洗去,皮肤会变得干燥敏感,易生出皱纹。
洗完脸最好三分钟之内涂上水乳。
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避免长期处于蒸汽环境,皮肤中的水分被蒸发掉。
3、嘴唇保湿
天气干燥,嘴唇容易干燥,甚至脱皮,这都是缺水的表现。
如果觉得嘴唇干燥千万不要用舌头舔,短暂的湿润是假象,这只会导致干燥脱皮现象更严重。
建议用热毛巾先敷嘴唇,将上面的死皮用棉棒轻轻擦拭后,再涂上润唇膏。
4、充足的睡眠
熬夜会让肌肤中的水分流失,变得粗糙。
因此,我们要避免经常熬夜情况发生,做到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只有人体作息规律让身体代谢正常,能避免肌肤出现干燥现象。
毕竟,美人嘛,是睡出来的!
5、合理饮食
研究发现,刺激性的食物不仅容易引起上火,同时也会加速皮肤水份的流失。
少吃刺激性食物,同时减少摄入一些经过脱水加工的过于精致的食物。
多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
6、做好防晒
很多人认为秋冬季就不需要防晒了,事实上,秋冬的阳光紫外线也是相当强烈的。
因此出门之前一定要记得涂上防晒指数相对高的护肤品。
7、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湿喷雾
室内使用加湿器可增加空气湿度,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如果仍觉得皮肤干燥,可以使用保湿喷雾、乳液等护肤品,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保湿锁水作用的面膜。
二、影响肌肤的坏习惯
1、舔嘴唇
当用舌头舔嘴唇时,由于外界空气干燥,唾液带来的水分不仅会很快蒸发,还会带走唇部本来就很少的水分。
会使嘴唇更干燥和更易破裂。
严重的甚至会使嘴角处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
2、卸妆不彻底
化妆之后卸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必须卸到位。
卸妆是面部清洁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没做好,可能会导致毛孔堵塞。
3、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
吸烟减低皮肤的血液循环,导致皱纹出现。
高盐高糖高热量、辛辣刺激饮食令脾胃聚热,津液耗散。
酒精会使你的皮肤失去水分,亦会使它干燥敏感。
4、长时间洗热水澡
热水会使皮肤干燥,非常热的水更会破坏毛细血管。
5、挤压粉刺暗疮
挤压形成的创伤要长时间才能愈合,并且可能留下疤痕。
6、经常用手摸脸
手上有很多细菌,最好别摸脸了吧!
秋季皮肤容易干燥,大家平时多注意保湿补水。
愿各位小仙女也在“秋老虎”的威胁下,也能水当当~
脱发是指各种因素引起头发脱落的现象,通常每天掉落约50~100根头发,这是正常的。如果脱发量过大,患者可出现轻微甚至十分明显的秃头,影响容貌。话说,背影美不美,全看一头发,可见,头发好不好,颜值添3分,所以,今天就来了解吧~
首先,要了解头发生长特性,头发是呈周期性,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西医认为,正常情况下,头发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从而出现生理性的脱落。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头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但当头发生长和脱落周期被破坏或毛囊被破坏并被瘢痕组织取代时,就会发生异常脱发。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道:“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现代网友常常自嘲“别人脱单时我在脱发”。发际线后移,令人忧心。
中医认为,脱发是因为素体血热、又遇风邪侵袭,或因饮食肥甘厚味、辛辣等,以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侵蚀发根,致毛发脱落;有的也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思虑过度,伤及肝肾,致精血亏虚,毛发失去濡养最终脱落。
中医拯救脱发有套外治手法,大家不妨一试。
十指按摩五指叉开成梳子样,顺着毛鳞片生长的方向轻轻梳发,中指正对头发前部正中处,其余四指可自然放下,从头的前部往后梳头,先左手梳,再右手梳,两手交替梳3分钟。
每日按摩头部10~15分钟可以促进头皮血液疏通,牢固发根。
十指叩头双手五指稍分开,两手分别放在头顶部,用手指腹部有弹性地叩击头部。不拘穴位与位置,在有痛感的地方多叩击几次。由前向后,重复叩击3~5分钟。
除此之后,还要注意日常养护头发。
1.就洗发周期而言,干性发皮脂分泌量少,洗发周期可略长,一般3~4天洗一次;油性发皮脂分泌多,洗发周期略短,一般1~2天洗一次;中性发皮脂分泌量适中,一般2~3天洗一次。
2.多吃养发食物,多食富含胱氨酸和蛋白质的食物,多食富含铁质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的食物。忌油腻、油炸类食物,忌吃糖类等甜腻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想了解更多,请留言吧
体重高居不下,头发余额不足是社会两大普遍现象,常有人问,胖和秃二选一,选哪个?但成年人的世界,不用做选择,它俩可能会一起找上门……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刊登了一项令人悲伤的研究:肥胖会加速脱发,你吃下去的每一口脂肪,都在伤害毛囊。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并采访专家,列出生活中让人头秃的因素,告诉你如何化解脱发危机。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周城
这项研究来自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团队,研究人员发现,长期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会直接作用于毛囊干细胞(HFSCs),导致其数量减少和分化方向异常,最终使毛囊萎缩、进而发生脱发。
研究人员给20个月大的老年雄性小鼠分别喂高脂食物和普通食物后发现,之前这些小鼠都没有明显掉毛现象,但高脂饮食后,身上的毛掉落趋势加快。
随后,同样拿雌性小鼠做实验发现,相比雄性小鼠,它们掉毛只晚了两个月。如果吃的不是高脂饮食,就不会出现掉毛现象。
这些结果说明高脂饮食带来的压力会加速掉毛的过程,研究人员表示,肥胖不仅仅是脱发的一个风险因素,而是会真正影响到毛囊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严格意义上说,本研究只使用了小鼠作为模型,并不能代表人类中也具有同样的机理,但研究人员依旧认为本研究表明,肥胖大体上会增加人类的脱发风险。
20岁左右时,人的头皮约有10万根头发,正常人每天脱落约50~100根头发,不过每天也会有大约等量的新生头发“发芽”。但如果平均每天掉发超过100根,并持续3个月以上,就要警惕了,要及时就诊。
生活中常见脱发因素主要是这几类:
01 营养缺乏
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与头发生长密切相关,节食、偏食等原因造成的营养不良,以及因消化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而导致的营养不均衡或吸收障碍,都会抑制头发正常生长,出现头发稀疏、枯焦、早白或脱落。
02 内分泌因素
临床常见的雄激素性秃发与雄激素的代谢有密切关系,在这类脱发患者头皮内,双氢睾酮(DHT)水平增高,破坏头发生长周期,使每天脱落的头发数目超过正常平均值(100根),脱得多长得少,长此以往导致脱发。
另外,雌激素水平不足、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失调、肾上腺肿瘤等因素,均可导致头发脱落。
03 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会损伤头发,如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砷制剂、维A酸等药物可致脱发,尤其是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短时间内会造成约九成的头发脱落,但一般化疗停止后头发会重新生长。
04 疾病因素
贫血、急性高热、感染性疾病等,如果干扰了发根部毛母质细胞的功能,则会影响头发的生长与色泽,甚至使毛母质细胞正常分裂被抑制,因而出现脱发。
05 精神因素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竞争环境激烈,带给青年男性精神压力过大,再加上一些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熬夜、通宵上网等,都导致年轻人过早脱发。
06 物理、化学性因素
吹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过高,会破坏毛发组织,损伤头皮,因此要避免经常吹风。烫发、染发次数也不宜过多,因为烫发剂、染发剂对头发的影响较大,次数多了会使发根“大伤元气”。
07 遗传因素
国内研究表明,临床常见的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中51.8%有家族史。国外研究证实,父亲、母亲或外祖父有脱发的,雄激素性秃发患病率约是无脱发家族史的2.5倍。
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已有超过2.5亿人饱受脱发困扰。
如何才能避免眼睁睁看着一头乌黑茂密的秀发从头上溜走?皮肤科专家给出11条建议: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质量差的人更容易脱发。平时要尽量减少非必要的熬夜,同时保证睡眠时长,提高深度睡眠质量,有助于改善脱发。
避免长时间用电脑
长时间用电脑,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持续紧张,会导致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毛囊营养不良导致脱发。
注意营养均衡
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远离“重口味”食物,增加膳食中谷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增加对头发有“滋补”作用的高蛋白类食物,如牛奶、瘦肉、家禽和鱼类。
适度洗发
洗发太勤或太少对头发的保养来说都不好,一般隔天洗一次即可。
洗发时轻轻按摩头皮,既能清洁头皮,又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洗发后,最好让头发自然干。如用吹风机,要注意温度不能太高。
避免过度压迫、牵拉头发
束发时不要过度牵拉头发,也不要将头发绑得太紧。戴帽子、头盔时,发际处的头发易受帽子或头盔压迫,所以戴帽子和头盔的时间不宜过长。
重视梳头
常备一把好用的梳子,最好是木梳或牛角梳,这类材质可减少静电对毛发的伤害。经常梳头既能去除头屑,增加头发光泽,又能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头发供血。
减少染发、烫发
经常染发、烫发,会破坏头发的光泽和弹性,甚至使头发变黄、干枯。染发、烫发间隔时间至少要3~6个月。
游泳带泳帽
公共泳池中会使用大量漂白粉用于杀菌消毒,但长时间接触漂白粉会使头发干涩、硬脆,更易脱落,游泳要佩戴硅胶游泳帽。
游泳后尽快彻底清洗头发,并使用护发素,加强保养。
避免曝晒
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对头发和头皮造成损害,使头发干枯变黄,因此夏季要避免日光曝晒。
戒烟
吸烟会使头皮毛细血管收缩,影响头发正常生长,是引起脱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调整心态
长期紧张、焦虑,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等都会加重脱发。
应调整心态,注意休息,经常深呼吸、散步、做做工间操等,精神放松有利于头发生长。
对于已经脱发的人来说,事情要往好处想,脱发也不全然是一件坏事:
01 不易患心血管疾病
荷兰大学研究发现,脱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偏低,这一变化在男性中更显著。九成脱发是因为雄激素水平过高。
研究人员认为,雄激素分泌多的人,体内的胆固醇分子不容易积聚在血管壁上,降低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02 更长寿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对数百例长寿老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脱发的长寿老人所占比例比不脱发的高48%。研究人员进一步试验发现,这是因为脱发者毛囊相关的一个基因能有效抗衰老。
03 更聪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现,雄激素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而这半球主要负责识别图像、几何空间等形象思维。
他们认为,高雄激素水平有利于右脑正常生理活动的开发和维持,因此人也表现相对聪明。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不发病的时候寄生在神经节上,发病的时候会沿着这个神经节支配的区域扩散。
所以理论上讲,所有有神经分布的地方都会发生带状疱疹。但是每个部位的发病比例是不一样的。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有人统计过这些部位的发病率,胸背部,约为 55%,其次依次为头面部占 15%,腰腹部为 14%,颈部为 12%,骶尾部(臀部上方)为 3%,其它部位占 1% 左右。
发病部位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发生在胸腹部位的带状疱疹,一般预后良好。但是发生在眼部的带状疱疹,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发生于耳朵的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病人机体免疫力特别差的人,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有时候可以引起疱疹性肺炎脑炎。比较危险。所以只要是得了带状疱疹,最好是先到医院做一下评估,最好不要马上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已认证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