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刘谦民

医生头像
执业证:1998**********619

刘谦民

主任医师

山西省太原市988医院 消化内科

99%
好评率
1752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打嗝是正常反应还是疾病信号,怎样区别?

打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打嗝的现象,通常持续一分或两三分钟就会自行停止。打嗝分为两种,一种叫嗳气,是由于胃里面有过多的气体,当气体慢慢从口腔被排泄出来时,会发出一种比较弱、延续比较长的声音,常常是由于病人的内脏敏感性比较高,或者是胃的舒张容受功能比较差所造成。另外一种情况,叫做呃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膈神经受到刺激,或者膈受刺激而导致的膈肌痉挛,发出的声调会比较短,也比较高,常常见于膈肌上下疾病的刺激,比如肺炎、胸膜炎或者腹膜炎。健康人的呃逆多发生在狼吞虎咽、咳嗽、大笑等情况之后。健康人的嗳气通常发生在饮用啤酒、碳酸饮料或饱餐一顿后。当然,打嗝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是疾病引起的打嗝还是正常的打嗝呢。 正常人打嗝的原因 吃得太撑:有的人进食时速度过快,又或者是一边进食一边讲话,这么做都是会使得胃里的气体变多,而胃却又没有办法将它们排出来。一旦气体回流,就会出现打嗝的现象。进入胃里面的气体越多,打嗝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大家吃饭的时候别太快,也别吃太多,更不要说话。 天气寒冷:长时间受到冷风的刺激,导致人体横膈肌收缩,继而引发打嗝。这种打嗝对身体没什么伤害,只要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打嗝现象就会消失的。 情绪不好:不安的情绪其实也会引起打嗝,其实当我们在各方面压力过大的时候,当处于一个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的时候,身体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好像人在紧张的情绪下,身体就会尿多,就特别想上厕所,或者说人在撒谎的时候,情不自禁就会眨眼睛,所以说打嗝亦是如此。在压力大的时候,身体对氧气方面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就会不自觉的吸进很多空气,空气存在于腹腔内就会引起打嗝,所以调整好心态也可以有效预防打嗝。 呃逆常见哪些疾病 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所致,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外周性神经系统疾病:是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到刺激引起。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 其他疾病: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嗳气常见哪些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而出现的一系列慢性症候群。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烧心和反酸,但有部分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等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嗳气、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典型的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该病以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烧心、反酸及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客观检查却未见消化道的器质性病变,仅胃镜检查发现轻度浅表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球部炎。 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的疾病,常导致嗳气。基本症状是胃灼热和胃烧灼痛。十二指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后、服用抗酸或减少分泌物的药物后可减轻。胃溃疡饭后半小时痛,下餐前缓解,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黑粪、腹胀、饱食感和上腹部压痛。 幽门梗阻:一般患者都有较长溃疡病史,随病变的进展,胃痛渐加重,并有嗳气、恶心、呕吐胃等症状。患者往往因胃胀而厌食,抗酸药亦渐无效。 食管裂孔疝:嗳气常发生于进食后,且常伴有胃灼热、酸性液反流以及腹胀。患者常抱怨胸骨下或心前区钝痛,也可放射到肩部。其他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恶心、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和口臭。 怎样区别是正常打嗝还是疾病引起的 如果是自限性打嗝,多见于健康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发生于进食过快、过饱,或食物过冷、过热、过度辛辣,凶酒或大量喝含碳酸的饮料均可引起呃逆。气温急剧变化,胃肠道内窥镜检查,情感因素如恐惧、大笑、过度兴奋也可触发。 如果是持续性打嗝,尤其是持续或反复发作达一周以上。病人多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现已发现至少有 100 种以上疾病可导致反复或持续性打嗝。所以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一般嗳气要考虑胃肠道疾病。呃逆要考虑神经系统疾病。 小结一下:打嗝是正常反应还是疾病信号,打嗝分为两种,一种叫嗳气,另外一种叫呃逆。健康人的嗳气通常发生在饮用啤酒、碳酸饮料或饱餐一顿后。健康人的呃逆多发生在狼吞虎咽、咳嗽、大笑等情况之后;一般持续性嗳气要考虑胃肠道疾病。顽固性呃逆要考虑神经系统疾病。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3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肠子左侧痛什么原因?

急性左侧腹痛的原因 左侧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可发生在右侧或左侧,腹痛部位与结石所在部位相一致,腹痛剧烈而持续,阵阵加重。肾结石在输尿管移动时才会出现腹痛。由于结石移动,擦破输尿管内膜,可出现血尿或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轻者胰腺水肿,临床经过呈自限性;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引起休克,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腹痛常在饱餐、饮酒后发生,为中上腹、左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辗转不安,平卧位时疼痛更明显,约 50%的患者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状。药物止痛往往效果不佳,极少数患者可无腹痛或疼痛轻微。 缺血性结肠炎:本病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群中。缺血性结肠炎与心肌梗塞相似,均是由于供应血液的动脉血管发生堵塞,只是一个发生在心脏,一个发生在结肠。本病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主要症状是先有剧烈的左侧腹痛,随即出现多次少量鲜血便。老年人突然便血易被人怀疑为结肠肿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可靠方法。 慢性左侧腹痛的原因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加便血。下腹部或左下腹阵发性痉挛性绞痛,腹痛即有便意,排便后稍缓解,很快又现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轻症仅有大便稀烂和排便次数较频,少数没有腹泻甚至便秘。上述临床表现加上结肠镜所见可确立诊断。 胰腺癌:本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见,上腹痛症状常被认为是“胃病”。当有上腹隐痛不适、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胃镜检查又无异常发现时,勿忘胰腺肿瘤之可能。胰体和胰尾癌多有左上腹、左腰部剧痛,病人喜蹲位害怕平躺。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因此要引起注意。 左半结肠癌:结肠癌病人中 70%为左半结肠癌。常见的症状是腹泻、便血、大便次数增多腹痛。伴随的症状有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结肠癌病人可并发痔疮出血,若只按痔疮治疗,会遗漏主要疾病。因此,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一旦出现便血,即应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功能性腹痛:这种情况可能是慢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又称慢性特发性腹痛或慢性功能性腹痛,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腹痛,病程超过半年,但与胃肠道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功能性疾病。本病特征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连续性疼痛感觉或反复发作,持续性且与进食或排便无关。疼痛涉及部位广泛且定位不明确,伴恶心或刀扎样疼痛。症状严重者还可伴有其他全身不适感或可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当然引起左侧腹痛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果是女性出现左侧腹痛,应注意妇科方面的检查,涉及的病有盆腔炎、输卵管炎、卵巢囊肿扭转、卵巢癌等。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2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非萎缩性胃窦炎会变癌症吗?

什么是非萎缩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是相对于萎缩性胃炎而得名,其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也称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但不伴又固有腺体的减少。其病变部位多在胃窦部,呈弥漫性,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糜烂,或者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非萎缩性胃炎只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大多是由饮食不洁或者过渡饮酒辛辣等刺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这种疾病的症状比较的轻,预后都比较好。 非萎缩性胃炎会变胃癌吗? 很多人担心得了非萎缩性胃炎会导致癌变,但是临床研究发现非萎缩性胃炎导致癌变的几率很小。胃癌是起源于人体内表层的细胞,它可以发生在胃的各个部位上,它发生的原因虽然与胃炎病因相同,但是主要是由于人长期使用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药品,或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癌变,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几率非常小,因此患者不必过于担心非萎缩性胃炎会发展成癌变。应积极治疗使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好转后并加以预防,就可以完全防止转变成癌症的可能。 什么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胃癌的癌前变化分为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是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而癌前病变是指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主要指异型增生,即上皮内瘤变。也有学者将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一起视为广义的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是指长期慢性炎症使胃固有腺体被以杯状细胞为特征的肠腺所取代,其分布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 为什么萎缩性胃炎容易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炎症病变扩展至胃黏膜固有层,导致腺体破坏、数量减少,固有层纤维化。其中以胃角为中心,波及胃窦及胃体的多灶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或者异型增生,确实是和胃癌有一定的关系,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临床上把慢性萎缩性胃炎看成是癌前疾病;若伴有异型增生,则是癌前病变。 怎样预防慢性胃炎癌变? 慢性胃炎发展成胃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就可以预防胃炎向胃癌的方向发展。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合理饮食:饮食要有规律,吃饭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烤炸食品,不吃霉变食物。 消除某些致病诱因:如吸烟、饮酒(特别是酗酒),情绪紧张,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保泰松、氨基比林、布洛芬和四环素等。 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预防癌变作用,有利于癌前病变病理组织学的好转,延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减少胃癌的发生风险。 定期复查胃镜:对萎缩性胃炎以及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胃镜。一般单纯性萎缩性胃炎3年 1 次;伴有肠化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 1 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 1 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可内镜下切除病变部分,以绝后患。 药物预防:有研究提示,应用大蒜素制剂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远期预防效果。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硒、大蒜素等,可能有修复胃黏膜状态、预防癌变的远期效果。另外,有些中药如羔羊胃提取物等可以改善胃黏膜状态,具有一定的预防癌变作用。 小结: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若伴有异型增生,则是癌前病变。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就可以预防胃炎向胃癌的方向发展。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大便颜色跟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联系?

大便是人体健康状况好坏的一面镜子,也是胃肠道疾病的晴雨表。许多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都会出现大便的改变,因此大便的性状、次数、大便量、颜色、气味可间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下面重点说说大便颜色与身体健康状况的关系。 正常人大便是什么颜色 健康成人的大便的颜色为黄色或褐色,但即便是健康人,大便颜色也并非固定不变。大便颜色深浅主要是由其中尿胆原含量决定的,其含量高则颜色深,反之则浅。也和食物种类有关,多肉食时颜色深,素食为主时浅。换句话说,排出来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主要原因是肉类、脂肪类食物进食过多,如果每天主要都吃豆腐、青菜,完全不吃肉类,所以排出来的大便是黄色。 大便红颜色 如果大便红颜色首先考虑是否是饮食因素导致,比如食入较大量西瓜、火龙果、西红柿、红辣椒时,大便也可呈淡粉红色,进食过量的可可、咖啡、樱桃、桑堪、巧克力、苋菜可使大便呈暗红色。 如果大便鲜红色,分布在粪便的表面,与粪便不相混,以痔疮多见,特别是内痔出血,常会在大便前后滴出少量鲜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稍后即自行停止,若是粪便外层沾有鲜血,血量较少,多在擦拭过的卫生纸上发现,一般以便秘时用力造成的肛裂最多见,常伴有剧痛,便后疼痛随之消失,有时还会造成大量出血。 如果大便鲜红色,并与粪便混在一起,可能是结肠出现了病变,最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可伴有腹痛、腹泻和脓血便。另一种是大肠息肉出血,排便时无特别不适感,粪质正常,常见便后滴血附于粪块表面。结肠癌的血便特点是有伴有大量黏液或脓液,而直肠癌的血便中则常会混有糜烂组织。 某些特殊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也会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日常伴有皮肤或其他器官出血的现象。 大便黄颜色 正常情况下大便就是淡黄色或褐色,如果进食过量脂肪类食物或者服用大黄、黄连素类药物会使粪便颜色呈深黄色。溶血性黄疸也可引起大便为深黄色,可由溶血性细菌感染,红血球先天性缺陷、恶性疟疾、免疫反应、毒素中毒,或某些化学药品等引起,常伴有溶血性贫血。 大便绿颜色 绿色粪便最常见原因包括有服用过多绿色蔬菜,含叶绿素丰富的健康食品或肠内酸性度过高。 在疾病方面,粪便绿色呈糊状或水样,多泡沫、具有酸臭味,多见于消化不良或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色便中混有脓液,则是细菌性痢疾或急性肠炎的表现。此外,腹部大手术或接受广效性抗生素治疗的病人,若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并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应特别引起注意。 大便黑颜色 引起大便发黑的饮食因素包括:服用某些药物,如治疗胃病的铋剂(胃必治、果胶铋等),治疗贫血的各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大便也都可发黑,但少有发亮。进食较多黑莓、桑葚,吃了动物血做的菜肴,如毛血旺、羊血汤等,粪便也可呈现黑色。 有些黑便外观看起来有光泽发亮,如沥青(柏油),又称柏油样便。提示是上消化道出血, 常见于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黏膜脱垂、肝硬化造成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黑色血便的成因,主要是血液在肠道存留时间过久,红细胞破坏产生血红蛋白,并能分解出铁离子,铁与肠道细菌分解出来的硫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铁,因硫化铁为黑色,故出现柏油便。如存留时间不长,虽出血部位较高,亦可排出红色血便。所以血便呈不同的颜色,如鲜红、暗红以至柏油色,主要与血液在胃肠道存留的时间长短有关。 值得注意的事,食物与药物造成的黑便,粪便黑而不亮,用水冲也不见血色,只要停服影响粪便颜色的药物或食物后,大便颜色便恢复正常。 大便白颜色 大便颜色发白常见于钡餐造影或灌肠后,由于造影剂硫酸钡可使大便呈白颜色,但为一过性的。治疗胃病的药物如氢氧化铝、硫糖铝等也可使大便发白。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大便颜色为白色或者灰白色最常见的原因是胆道梗阻,胆汁完全不能或只能少量进入肠道,常见病因有胆结石、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如果大便呈白色油脂状,量多,并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大便呈白色粘液状,提示可能是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当然很难将每一种疾病对应一种大便颜色。一般而言,红色大便提示有下消化道或直肠出血,黄色大便提示小肠感染,白色或透明大便提示体内缺乏胆汁,黑色或深棕色大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3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真的治不好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有数据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国内人群的发病率约为 20%,大约有 3 亿多人。由于其病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所以依靠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差,就给人们造成治不好的印象。其实只要明确发病的原因,加强生活饮食的调理并辅助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是很好的,预后是良好的。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其特点是: 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是什么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人的情绪比较敏感,平时在生活中容易动怒,胃肠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有一些人的内脏比较敏感,吃了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身体就会感觉到不舒服,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现象的时候,害怕自己得了大的疾病,也会在精神上出现焦虑,生活工作懒散,头痛甚至抑郁的现象,生活习惯不再规律等等,随着患者心情和饮食的改变,这种症状如果持续得不到改善,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哪些治疗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以改善症状为主的对症治疗,我国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指南提出检查后再治疗,或根据症状与进食的关系先进行经验治疗这 2 个步骤。胃肠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促胃肠动力药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常用的的药。若餐前上腹痛,考虑是空腹胃粘膜受胃酸或胆汁的刺激引起,那么饮食上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避免胃空腹,或辅助抑酸药,减少胃酸的分泌,以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调节障碍,表现为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对于这类患者,常需要认知和行为治疗,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必要时与抗焦虑抑郁药治疗。 怎样才能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愈率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多变,且时重时轻,主诉颇多, 病人痛苦, 药物疗效多不理想,病人忧虑、恐惧、疑病等心理问题严重,经多次体格检查和实验检查却查不出相应器官的病理变化,病人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但健康寿命并不会受到威胁。所以正确的治疗的方法是:预防发作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调节心理状态,改善生活方式,纠正诱发因素。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担心、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心胸宽广、情绪乐观,心情好,胃肠功能就会好。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规律,饮食规律,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分散注意力。避免久坐、久站,多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 3、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多喝水,多喝酸奶。避免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忌用冷饮,少食多餐,避免烟酒和咖啡等。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能诱发症状的食物。 4、药物对症治疗 针对胃肠动力紊乱和胃肠内脏高敏感,可以使用调节胃肠运动和减少胃肠道刺激因素的药物。调节胃肠运动药物有促胃肠动力药胃肠解痉药。减少刺激药物包括常用的有胃酸抑制药物、消化酶制剂和肠道益生菌。对于有明显抑郁、焦虑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可以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事实上,药物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小结: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比较复杂且多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药物只是辅助治疗、对症治疗,调节心理状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才能提高治愈率。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4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都说肠癌发现时就晚了,肠道出问题,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呢?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而且基本上 80% 左右的大肠癌,发现时已经在中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大肠癌切除后五年成活率可达 90%—95%,而晚期大肠癌的术后五年成活率则低于 20%,所以,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大肠癌早期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我们怎么才能早期发现呢?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最早的求救信号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人体的一些良性疾病比较容易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具有恶性变化倾向,这些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称为癌前病变。所以说癌前病变是癌变最早的信号。那么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有哪些呢? 大肠息肉病:息肉病与多发息肉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认为肠道息肉数目超过 100 个的才称得上是肠道息肉病。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最重要的癌前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见于青少年,突变率 88%,其癌变概率与发现时间、年龄、息肉数量及体积相关。 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既是癌前病变又是癌前疾病,占全部大肠癌癌前疾病的 85%左右。因此,关心大肠息肉,就是重视大肠癌癌前疾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和克罗恩病):由于病程长,易发作且病情复杂,治愈率低,癌变率较正常人群高。 大肠癌早期的症状信号 早期的大肠癌,常常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或者是有一些轻微的临床表现,往往不被注意。但是如果出现下列症状还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大便出现异常: 如果在突然之间,大便的习惯出现了变化,而且所排的大便出现了不规则的形状,或者出现黏稠状,那么就说明大便已经出现了异常现象。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 出现便血现象:对于大肠癌患者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症状就是出现便血现象。便血不一定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出现黑色、紫色等颜色,有一些黏稠的大便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便血现象。如果病变距肛门较近,所以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右半结肠癌病人中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 36.5%。 出现腹胀腹痛现象:大肠癌早期,可以出现间歇性腹部的疼痛,尤其是在大便的前后,大肠癌引起的腹痛,多数情况一旦出现了腹痛,往往是肠道的梗阻,或者是不完全性的肠道梗阻,如果进一步加重,完全堵塞了肠子,疼痛会逐渐加重。腹痛往往通过排便,或者是排气以后,会有轻度的缓解。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肠癌患者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会出现拉肚子现象,而且这种拉肚子是与便秘现象交替出现的。这主要是因为大肠内的肿瘤变大时,就会加大肠堵塞,从而出现便秘的现象。 贫血症状的出现:贫血是大肠癌的一个早期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症状不是突然出现的,慢性的贫血症状不易被察觉,早期治疗的时机就是在忽视中被耽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贫血较为显着。 怎么才能早期发现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因此,在无症状的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早期筛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最主要的方法,通过筛查,可以发现大肠癌癌前期病变或在大肠癌早期就得以确诊, 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 一、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方法 无创筛查:粪便潜血试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和粪便脱氧核糖核酸试验。 侵入性筛查:肛门指检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病理活检,并在显微镜下确定是否有恶性变化或癌细胞,这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二、哪些人需要大肠癌早期筛查 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者,则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险性比其他人要高出 8 倍之多。大约 1/4 的大肠癌患者有该病的家族患病史。 结肠息肉患者:大部分大肠癌是从结肠息肉发展而来。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机会约为 25%;管状腺瘤样息肉癌变率为 1%-5%。 高龄人群:大肠癌患者大部分都在 50 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也较高,也有一部分患者发病年龄较早。 炎性肠病患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 30 倍。 吸烟、饮酒人群:研究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更高。有大肠癌、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大于等于 30 克,将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4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肚子胀气怎么回事?

肚子胀气一般考虑有三种可能:一是肠道产气过多,二是胃肠动力减弱,三是肠道不全梗阻。 先说说肠道产气过多的原因 饮食的原因:进食时狼吞虎咽、习惯性呑咽动作过多、经常吞咽口水、摄入较多的空气等就会造成肠道产气过多。进食了过多的产气食物。包括芦笋、洋葱、韭菜、大蒜、豆类、豌豆、大白菜、芹菜、甜玉米等蔬菜;苹果、芒果、西瓜、油桃、李子、梨等水果;牛奶、酸奶、奶油、冰淇淋等乳制品;喝过多的碳酸饮料,都会出现腹部胀气的现象。 肠道菌群失调: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食物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少,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产气的细菌占优势,就会出现肠道产气过多的现象。 再说说胃肠动力减弱的原因 精神心理因素: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胃肠蠕动就会减弱,如果平时工作量大、经济负担加重、工作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太快、下岗失业、亲人故去、意外事故的刺激、人际关系紧张和家庭纠纷等都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进而导致腹部胀气的生。 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该类病又称功能性消化紊乱症、功能性胃肠紊乱症、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常见的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这类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是胃肠运动紊乱和胃肠道对不良刺激的感受反应过度敏感。因此,也被称为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由于胃肠动力不足,所以经常出现肠胀气的现象。 最后说说不全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者通过困难就会出现腹胀、腹痛现象。引起不全肠梗阻常见的肠外原因有肠粘连、肠扭转、肠外肿瘤或腹腔包块压迫、嵌顿性外疝或内疝。引起不全肠梗阻肠道自身原因有炎症、肿瘤、肠吻合术等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息肉或肠管其他病变引起,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低钾血症等。 肚子胀气应该怎么办 明确胀气的原因。可以进行相关检查比如胃肠镜、胃肠造影、化验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像肠梗阻或者不全肠梗阻等,根据疾病进行相关治疗。 控制饮食,减少产气食品的摄入。 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排气排便。 适当应用药物。消胀片二甲基硅油可以快速消除胀气和腹胀,益生菌也可以改善腹胀和胀气的症状,胀气严重的病人可以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治疗。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1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

首先看看什么是慢性结肠炎 百度健康医典对慢性结肠炎的定义:慢性结肠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结肠慢性炎症的疾病的统称,导致慢性结肠炎的原因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感染,遗传、免疫以及放疗等因素。发病部位主要在结肠,也可累及直肠等部位。该病的特征是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等也发生、时好时坏,可见于任何年龄。目前,关于慢性结肠炎”并无统一的诊断标准,通常用于结肠炎症具体病因尚未诊断明确或多种结肠炎的慢性状态。 其实翻开任何医学教科书,都没有单纯结肠炎的诊断,因为结肠炎不是一个独立的、诊断十分明确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泛指某些已知或未知原因造成的结肠疾病,只要有腹痛、腹泻、大便带粘液或脓血症状,且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普通老百姓甚至某些医生把这些情况都称为慢性结肠炎。 再看看慢性结肠炎包括哪些病 特异性结肠炎:是指有明确病因的慢性结肠炎,常见的有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其中感染性结肠炎又包括慢性痢疾和肠寄生虫病。因为特异性结肠炎有明确的病因,所以治疗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比如慢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只要足够的抗生素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非特异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结肠炎,目前特指溃疡性结肠炎,所以也叫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通过结肠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可能是由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治疗相对困难,但只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大部分时间处于缓解期。 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肠病是慢性结肠炎中最常见的原因,其特点是具有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但经过肠镜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的疾病或者不能发现能够解释临床表现异常的原因。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发病率,欧洲和北美发病率为 10%~15%,该病在我国城市的患病率约为 10.5%,是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病。 最后看看为什么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 慢性结肠炎为什么会给人们的印象不好治呢,如果是特异性结肠炎或者是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往往通过常规检查就可明确诊断,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应该很快就有效的。但如果是功能性肠病比如肠易激综合征就不那么容易明确诊断,所以治疗效果就很差。 如果慢性肠炎久治不愈就要怀疑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有明显的肠道症状,但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黏膜局部轻微充血、糜烂,许多医生就诊断为结肠炎,患者按照慢性结肠炎使用多种药物,往往效果甚微,患者症状没有好转,导致许多患者反复就医,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甚至有的患者因此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大众包括许多医生对肠易激综合征这个病的认识不足。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该病发病率高,在消化科门诊中约占 30%。虽然病情迁延反复,治疗困难,其本质是一种功能性病变,也就是说结构是正常的,只是运行出了问题。 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的疾病,所以是可以治愈的,不会引起癌变,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虽然病情通常起病隐匿,症状会反复发作或者慢性迁延,病程能够达到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所以并不会影响到患者寿命的,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这个疾病,并且要解除顾虑,妥善处理和正确对待生活、工作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积极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对治疗的信心,调整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针对一些症状,采取一些对症处理的措施,大多数患者是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的,而且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因此一定要有信心。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慢性胃炎久治不愈?

去医院做胃镜检查,80%以上的人胃镜报告都是“慢性胃炎”,但是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应该考虑慢性胃炎的诊断是否正确,那么应该是什么病?怎样调理呢? 先说说慢性胃炎的诊断问题 慢性胃炎的定义: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根据以上定义,慢性胃炎是以活动性炎症和腺上皮病变为特征,病理活检才是诊断慢性胃炎的可靠标准。近些年由于无痛胃镜广泛的开展,大部分就诊的患者都会进行胃镜检查。但是胃镜检查时,常因胃黏膜存在充血、水肿,绝大多数不取病理活检而诊断为“慢性胃炎”,即使病理活检也多诊断为“黏膜慢性炎症”。胃镜诊断是一种影像学诊断,大多数慢性胃炎的患者常常没有症状,或者仅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不平行。其实许多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 20%~40%。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其特点是: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基于症状的诊断,前提是必须排除胃黏膜的器质性病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特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胃肠动力障碍主要表现在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是指胃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即胃的感觉迟钝,对疼痛或者饱胀的阈值升高。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主要与脑-肠轴的调节障碍有关。比如一个人的情绪比较敏感,平时在生活中容易动怒,胃肠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有一些人的内脏比较敏感,吃了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身体就会感觉到不舒服,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现象的时候,害怕自己得了大的疾病,也会在精神上出现焦虑,生活工作懒散,头痛甚至抑郁的现象,生活习惯不再规律等等,随着患者心情和饮食的改变,这种症状如果持续得不到改善,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应该怎样调理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淡定自如、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对待疾病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恐惧、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自己时刻处于一种平和、坦荡、乐观、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平时多出门聊聊天,多与朋友团聚。培养一些个人爱好,如养花养鱼、学习棋琴书画、外出旅游,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这样心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紧张和郁闷的情绪会逐渐消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饮食调理: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说小米粥南瓜粥等,都具有很好的促进消化、帮助肠胃蠕动的作用。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钙质食物,比如说乳制品,乳类食物以及瘦肉等等,平时应该避免吃油腻食物,辛辣性的食物少吃一些烧烤制品。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和高纤维食物。 3、生活调理:避免过量饮酒、吸烟,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各项抵抗力,睡觉前尽量不要吃过多的食物给肠胃增加负担,保持充足的睡眠情况,维护正常的生物钟。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3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问一答,全面了解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且多反复发作,加上目前缺少特效药,治疗困难,导致许多患者反复就医,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主要原因是大众包括许多医生对肠易激综合征这个病的认识不足,下面老刘就选择一些临床上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逐一解答,希望能帮助大家比较全面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这个病。 一、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二十到五十岁,通常女性较男性多见。该病发病率高,在消化科门诊中约占 30%。虽然病情迁延反复,治疗困难,其本质是一种功能性病变,也就是说结构是正常的,只是运行出了问题。 二、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高吗 肠易激综合征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发病率,欧洲和北美发病率为 10%~15%,大洋洲为 11%~17%,非洲国家为 10%左右,亚洲国家患病率大多在 5%左右。美国为 15%~20%,英国为 16%~22%,根据北京协和医院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病在我国城市的患病率约为 10.5%,是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病。? 三、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主要症状是腹痛,且腹痛多在进食后出现,在排便后缓解。另一种症状就是腹胀,通常在饭后会感觉强烈,夜间入睡时会逐渐减轻。腹泻、大便含黏液、便秘,尤其是进食后明显,大便后仍感觉没有排干净、便急等,也是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旅行、改变日常生活规律、饮食不当及女性来例假时这些症状都可能会加重。另外,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四、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饮食因素:有可能是吃了胃肠不耐受的食物,如生冷、辛辣食物、水果、豆类、乳制品、饮酒等。 精神因素:如焦虑、抑郁、易激动、失眠等都可能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药物刺激:如滥用抗生素、止泻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等。 肠道感染: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史。据统计,由各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有部分发生肠功能紊乱,有 10%可发展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五、怎样才能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首先患者必须要有腹痛症状,而且这种腹痛是跟大便有关。其次还要伴有大便性状或者大便频率的改变。在满足以上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之下,最主要的还要排除器质性的疾病。最简单的就是做个肠镜的检查来排除像肠炎,肠癌这些临床上面比较常见的也可以导致腹痛的疾病。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之后,才能够诊断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病程一般需要超过半年,而且在近三个月里面,患者腹痛的症状发作频率要超过至少每周一次的频率。 六、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常与心理因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治疗以改善症状、提髙生活质量、消除顾虑为主。 生活和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不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精神心理调理。精神心理因素与胃肠功能关系密切,心情好胃肠功能就好,所以要解除思想顾虑,建立和和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症状迁延不愈者可应用镇静、抗抑郁药物。 药物辅助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七、肠易激综合征影响寿命吗 肠易激综合征只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的疾病,所以是可以治愈的,不会引起癌变,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虽然病情通常起病隐匿,症状会反复发作或者慢性迁延,病程能够达到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所以并不会影响到患者寿命的,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这个疾病,并且要解除顾虑情绪,妥善处理和正确对待生活、工作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积极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对治疗的信心,调整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针对一些症状,采取一些对症处理的措施,大多数患者是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的,而且是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的,因此一定要有信心。 八、肠易激综合征有遗传吗 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家族集聚倾向,国外 33%的患者有家族史,国内与此接近,而且每一家族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雷同。有人发现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女性 O 型血为多,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以 B 型血为多。女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 65%有家族史,其双亲中患肠易激综合征者以母亲为多。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同胞中,患肠易激综合征以同性别为多。 九、肠易激综合征为什么经常伴发其他病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常同时伴有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原发性情感障碍、抑郁和焦虑、头痛、纤维肌痛综合征、腰背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这是由于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重叠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症状重叠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存在类似的病理生理基础,比如动力异常、内脏高敏、胃肠道分泌改变伴脑肠轴调节障碍、精神心理障碍等。 总而言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一般不会引起器质性病变,和癌症没有关系,不会变癌。要学会放松自己,控制自己,一旦认识到是你自己在掌握了你的生活,你的生活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刘谦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

15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17条记录共12页
...
刘谦民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2110 次
总文章 117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719 次
患者评价 1745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19-12-09 15:49: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