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李梅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1********251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内分泌科

可处方
100%
好评率
49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逆转糖尿病有哪些方法?

有网友问有哪些方法能够逆转 2 型糖尿病。 新近国内外学术界已经统一用缓解代替了逆转这个名词,目前有这样几个方式可以缓解 2 型糖尿病: 1. 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在英国社区有一个大型的研究显示经过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给予极低热量饮食,使肥胖超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 15 公斤甚至更多,一年后有二分之一的病人糖尿病得到了缓解,两年后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糖尿病得到了缓解,这个研究说明仅仅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用任何药物,就可以使超重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得到缓解。 2.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国内外都有大量研究证实,初发 2 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两到三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用任何药物,血糖依旧可以控制达标。 3. 减重手术。研究表明对超重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减重手术后一到五年,能有比较高的缓解率。 4. 其他降糖药物治疗也可以达到缓解 2 型糖尿病的效果。这些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GLP-1 受体激动剂等,但无论哪一种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都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用胰岛素解除高糖的毒性,用减重手术来减轻体重,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GLP-1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也是通过减体重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解除高糖,高脂,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对胰岛β细胞的毒害作用,让这些去分化被打懵,暂时睡去的β细胞恢复工作。现在很多医院和医生都在适合的患者尝试应用这些方法,很多 2 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早期的患者,应用以后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对于 2 型糖尿病的治疗,特别是早期肥胖的患者,如果还有缓解的机会,一定不要放弃。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能因为血糖控制达标就擅自停药

受生活方式的影响儿童 2 型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家长千万不能因为血糖控制达标就擅自给孩子停药。 有一位网友跟我说:我的孩子 11 岁,半年前确诊了糖尿病,住院期间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空腹血糖降到 6mmol/l 左右,医生说,孩子是 2 型糖尿病,控制住体重,管理好饮食运动,回家继续吃二甲双胍就可以了. 出院后我给他吃了一段时间二甲双胍,空腹和餐后血糖都控制在 5-6mmol/l 还是挺好的.但是我怕孩子长期吃这个药对身体不好,所以就把二甲双胍给他停了.最近,孩子又吃了些甜食,空腹血糖高到了 10mmol/l,您说该怎么办? 我看完这条消息非常焦急,因为这个家长太糊涂了,他的孩子这么小,他就擅自给孩子停药,孩子以后的路还很长,一旦出现了并发症,不仅孩子痛苦,家长也会很难过.所以我赶紧给他回复:千万不能擅自停药,要赶紧到医院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孩子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对他的身体是没有什么伤害的,但是你擅自停药,血糖飚升,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对孩子伤害才是最大的。 小朋友正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还要经历青春期,还要经历繁重的学业,所以他的情绪的波动,身体生长发育都会影响到血糖,而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就要在他未成年的时候帮助他学习糖尿病的知识,管理好饮食运动,控制好体重,遵医嘱去用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这样,孩子日后的路才好走。否则会后悔莫及! 因此,我建议这位家长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把血糖调整好,而且要持续的关注孩子血糖的变化,尽量让孩子各项指标都控制达标,而且每年要对孩子进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包括眼底、肾脏和大血管的检查。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20年突然消瘦为哪般?

门诊护士小邢老师今天来找我,她说:”主任,我父亲糖尿病 20 多年了,他在老家那边,最近瘦得特别厉害,不到三个月体重减轻了 20 斤,您看他这是不是糖尿病加重了呀?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说:”他这么短时间体重下降那么多,一定要高度重视!他最近血糖控制得如何?有没有其他不舒服?比如乏力、心悸、大便次数增加、发热、睡眠差等情况?” 她说: “我父亲最近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确实不好,他以前一直吃口服降糖药,最初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最近几年口服药越用种类越多,剂量也越来越大,可血糖还是居高不下,空腹血糖都得在 13mmol/L 左右,餐后血糖有时能到 20mmol/L。您说的那些不适症状我还真不知道他有没有,回头我电话问问他。” 我说:“血糖过高可能是他最近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因为他 20 多年糖尿病病史,随着疾病的进展,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自身的胰岛素越来越不够用,只用口服药很难有效控制好他的血糖。体重减轻一方面因为胰岛素不足,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高过肾糖阈,大量的糖从尿里流失;另一方面,因为缺乏胰岛素,不能将我们身体组织细胞所需要的葡萄糖代入细胞供能,人体就会调动和消耗自身的脂肪和蛋白质来供给能量。机体的蛋白质分布在我们各个重要的脏器,消耗过多会导致身体的肌肉减少、抵抗力下降,再加上脂肪的消耗,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瘦,还可能因为胰岛素缺乏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应该及时给他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还是促进合成的激素,能让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增加,恢复正常体重。” 她说:“哦,那我赶紧让他应用胰岛素治疗!其实当地医生也提过让他用胰岛素,但没有您讲得那么明白,所以他一直犹豫。” 我说:“用胰岛素治疗还得加强血糖监测,尽量避免出现低血糖。同时对于消瘦的糖尿病病人,我们在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应用导致体重减轻的降糖药。比如 SGLT-2 抑制剂也就是列净类的药物,会让糖从尿里排泄增多,也会减轻体重,如果他在应用这类药物,最好先给他停掉。另外,他这么消瘦饮食控制不要过于严格 ,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 她说:“是呢,他因为最近血糖控制不好,控制饮食特别严格,很多东西他都不敢吃!“ 我说:“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一定要保证摄入合适的总热量,而且营养要全面均衡。你让他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同时,得让他多吃一点儿,保证摄入的热量多于消耗的,这样体重才能增加。如果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血糖已经控制达标了,体重还继续下降,就要考虑他有没有合并其他消耗性的疾病:比如结核儿,看他午后有没有低热,夜里有没有盗汗;再比如甲亢,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人数比普通人要高 1.5 倍,你看看他有没有心慌、出汗、手发抖,大便次数增多这样的情况,同时给他查个甲状腺功能;当然还要考虑到是否合并肿瘤,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也比普通人群要高。最好带他到当地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除外一下上面所说的全身性疾病。“ 她说:“好,主任我记住了,我马上给他打电话,逐一落实!”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2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患者经常忘记吃药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

患者郭师傅来复诊,他拿出血糖记录本儿跟我说: “主任,我最近血糖控制的不好,忽高忽低的。” 我说:“哦,那您分析原因了吗?” 他说:“我自己分析了原因,其实我的饮食运动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忘性越来越大,吃的药物种类又多,所以经常忘记吃药,有时候药吃完了,我又含糊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于是就再吃一次,往往就吃重复了,导致低血糖,如果确实没吃又没有补上,血糖就高了,您说这可怎么办呢?” 我说,您说的这个现象,确实是很多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普遍存在的。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简称 CDC,有过一个调查发现在慢性病里面有 30%-50%的并发症都是因为不按时吃药引起的,可见忘记服药对病人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避免忘记吃药,有一些小窍门: 首先,可以做一个备忘录,把您每天吃的药列出来,然后,吃完药就在旁边画个勾。 郭师傅说:这个办法不错,可是我要是忘记带那张记录纸忘记带药了怎么办? 我说,现在网上有很多个性化的药盒,可以把每天的药物分装,您可以买一个这样的药盒,把您每天吃的药提前装在药盒里并贴上时间和药名的标签,您吃完一种药,药盒里面的这个格就空了。您就知道这个时段的这种药吃完了。 郭师傅说,这个办法也不错,可是我总忘记到点儿吃药怎么办? 我说,那您可以设闹钟提醒,到点儿闹钟一叫您就知道该吃药了,现在手机设闹钟也很方便,到点儿您一看,闹钟响了,您就知道该吃药了,拿出药盒来吃药就可以啦。而且现在还有很多提醒吃药的 APP,您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个 APP 管理自己的用药。 郭师傅说,这个办法也不错。 我说,您还可以把您吃的药跟您日常常用的一些物品放在一块儿,随手可及,比如您早晨吃的药和睡前吃的药,您都可以放在床头柜上,这样,闹钟一提醒,您伸手就拿着药了,就不会忘记吃了。随餐吃的药,您可以跟餐具放在一起。这样一拿餐具,您就想起来要吃药了,也不至于遗忘。 他说,您说的这些妙着,我回家马上落实。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2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降糖药是不是越贵越好?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家属,他会说,医生:您看什么药最贵、最新、最好,您就给我家老人用上,我们家不差钱。我特别理解这类家属的心情,也知道他们非常的孝顺,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不一样,身体状况也不一样。 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药物多新、多贵,而是要看这个药是否适合自己,别人用着效果好的药物,在您未必是合适的,甚至有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用药。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2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时没有感觉血糖正常了反而很难受这是为什么?

朋友周姐两周前去看高血压的时候,无意中查了个血糖,结果空腹血糖 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 15%,餐后血糖高达 30 mmol/l,她和家属都吓坏了,赶紧住院,经过一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她的血糖降下来了. 前两天到我门诊看病,她说:”我高血糖的时候并不觉得难受,可最近血糖正常了,反而觉得特别难受,经常会觉得头晕,特别饿,有的时候还心慌手抖.” 我说:”您这是低血糖反应!” 她说:”可是我血糖正常啊!” 我说:”对,因为您原来的血糖太高了,长期处于一种高血糖的状态,您的身体已经耐受并适应了这种高糖状态,短期胰岛素治疗后您的血糖很快降到了正常,血糖的落差太大了,您的身体还来不及适应,就发生了这种低血糖反应.就像真正发生低血糖时候的症状一样,心慌手抖,出汗觉得特别饿,头疼头晕.因为您的血糖降得太快了身体不适应,出现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因此要把降糖的速度放慢一点.这就好像下楼梯一样,您一阶一阶慢慢下,不觉得累,两阶两阶下就会觉得累,如果五阶五阶下,那您就摔着了!这血糖也是一样,您想您原来空腹 15mmol/l,现在空腹才 6mmol/l,落差这么大,肯定不适应.如果用更长一些时间慢慢把空腹血糖降到正常数值,您可能就不那么难受了. 我给您盘点一下用药,现在您每天早晨吃半片格列美脲,每顿饭一片二甲双胍,咱们可以把可能导致低血糖的格列美脲先停掉,如果餐后血糖高,再加一片阿卡波糖,继续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情况,再给您调整用药,让您血糖降的慢一点儿,稳一点儿,这样您就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了.” 各位网友,这个案例提示我们:降糖跟降压一样,速度不能太快,要慢慢的降,否则会出现低血糖反应,这种以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主要症状的低血糖反应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因为交感神经兴奋以后不仅会出现心慌手抖头晕这些症状,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控制血糖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平稳降糖才能保证安全。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2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睡前胰岛素加量后空腹血糖为什么仍居高不下?

王阿姨上周来复诊,她晚上睡前打 24 个单位甘精胰岛素,餐后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就是空腹血糖总是在 10mmol/l 左右,她怀疑是不是因为睡前的胰岛素打少了,于是就把睡前的胰岛素慢慢加量,已经加到 30 个单位了,但空腹血糖还是居高不下,一般都是 10-12mmol/l,她以为是这支胰岛素不管用了,换了一支新的胰岛素,空腹血糖还是不好,于是她让我帮他分析原因。 我问她:”您睡前血糖多少?” 她说:”我睡前血糖一般 5-7mmol/l,还是挺好的,三餐后的血糖也都不错,就是空腹血糖总是高!” 我问她:”您夜里饿不饿? 有没有出汗,做恶梦,睡不踏实的情况?” 她说:”倒是没感觉饿。但夜里总是睡觉出汗还经常做恶梦,我以为是被子盖得多了!” 我说:”您夜间出汗和恶梦很可能是因为出现了低血糖.您把您的血糖仪和血糖试纸都准备好放在床头柜上,您夜里起夜的时候顺便测一下夜里三点左右的血糖.” 于是她回家测了夜里三点的血糖,然后转天就到门诊告诉我她夜里三点的血糖才 3mmol/l,转天空腹的血糖到 10mmol/l,她问:”为什么夜里的血糖那么低,空腹的血糖却高呢?” 我说:’这就是因为您睡前的胰岛素用多了,导致夜里出现了低血糖,出现低血糖以后 ,您的身体就会调动升糖激素去缓解低血糖的症状,升糖激素把血糖升上来了,到了早晨您测空腹血糖就高了。我们把这种夜间低血糖后出现的空腹高血糖叫苏木杰现象,这时,你晚上睡前的胰岛素越加量,转天空腹血糖就越高,所以您睡前的胰岛素不仅不能加量,还应该减量才对。” 她照我说的方法把睡前的胰岛素减量后,夜里的大汗和恶梦都消失了,空腹血糖也正常了.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进口二甲双胍换成国产的,一周后血糖变差为什么?

我的老病人赵大爷来复诊,他一进门就跟我说:”李主任,我原来用的进口的二甲双胍效果挺好的,空腹血糖能控制在 7 以内,餐后血糖 8 左右,糖化血红蛋白也控制在 7%以下.可上周我取药,我们的社区医生跟我说我以前用的那种进口的二甲双胍没有进带量采购,没中标,给我换了一个国产的二甲双胍,可是我回家吃了以后,这个星期的血糖大不如前,空腹都得在 8 以上,餐后也得在 10 以上,您说是不是代量采购的药太便宜了,效果不行啊? ” 我说:”大爷,政府的带量采购所选的药物的效果是没有问题的,都是经过药物一致性评估的,这是政府给咱们老百姓的福利.由政府统一跟药商去谈判,在保证质量到前提下拿到最低价格,这样咱老百姓可以少花钱,政府的医保支出也能减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您血糖的变化肯定是有原因的,您把您这两个药都给我拿来看看,把社区医生给您开的处方,也给我看看,我看看您的问题出在哪儿.” 赵大爷特别细心,他把两种二甲双胍以及社区医生开的处方都带来了,我一看就明白了,我说:”大爷, 您看您以前吃的进口的二甲双胍一片是 500 毫克,社区医生给您开的国产二甲双胍一片儿是 250 毫克,人家社区医生给您开的处方是 500 毫克 TID 是让您一次吃 500 毫克,也就是一次吃 2 片,一天吃三次,您是怎么吃的呢?” 他说:”我跟以前一样,一顿就吃一片儿” 我说:”您实际上比原来的药量减少了一半儿,那药效可不就大不如前了!” 赵大爷说:”哦,当时大夫也没跟我说吃几片儿,我就以为还跟以前一样,回家我也没仔细看,结果把药给吃错了,我还错怪了社区大夫,错怪了国产药,错怪了政府和国家,您说我这人多糊涂啊!” 我说:”大爷,您也不用自责,不知者不为怪,您现在知道了,回去改成一次吃两片,一天吃三次就可以了.您记住现在市面上的二甲双胍有三种剂量,有 250 毫克一片儿的,500 毫克一片儿的,还有 850 毫克一片儿的,所以您应用二甲双胍的时候一定得看好了剂量。”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1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二甲双胍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怎么办?

病友小方现在每天吃一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得不错,昨天他来我门诊复诊,拿了一篇文章给我看,他说:”主任,您看这篇文章说了,二甲双胍有可能影响维生素 B12 的吸收,我是不是应该换个药不吃二甲双胍了,或者我每天都吃点儿维生素 B12 补充一下?” 我说:”维生素 B12 对我们身体确实非常重要,能维持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所以也叫营养神经的维生素.维生素 B12 还是造血非常重要的原料,因此维生素 B12 的缺乏对我们身体是不利的.人体缺少维生素 B12 时会有一些表现比如手脚麻木,神经疼,乏力,萎靡不振,食欲差等,你有这些情况吗?” 他说:”没有没有,我食欲好极了,我哪儿也不疼,也不麻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我说:”看来你没有维生素 B12 缺乏的症状.还有一些人缺乏维生素 B12 会导致贫血而你最近查的血常规也挺正常,所以你不用这么紧张.据文献报道,确实有 30%的病人,吃了二甲双胍以后,会有维生素 B12 吸收的障碍,还有 5%-10%的病人会有维生素 B12 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停用二甲双胍!如果怀疑吃了二甲双胍以后会有维生素 B12 的缺乏 可以去测血清维生素 B12 的水平,如果确实低了,再去补充,补充的时候要注意是否有贫血,如果有贫血,胃对维生素 B12 的吸收有障碍,补充维生素 B12 最好选择肌肉注射.如果维生素 B12 缺乏并不严重,可以用食物去补充,只要不是纯的素食者,多吃一点动物蛋白,包括肉、蛋、奶、鱼、虾等,都可以补充维生素 B12, 如果还不够,也可以吃一些口服的维生素 B12, 另外,服用二甲双胍剂量比较大,全天用量超过 2 克,服用二甲双胍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大于三年,容易出现维生素 B12 的缺乏,你刚开始吃二甲双胍,而且吃的量又不大,也没有临床表现,所以,你既不用换药也不用每天额外补充 B12,你可以每年检查血常规,看看有没有贫血;每年测一下血维生素 B12 的水平,看看有没有维生素 B12 的缺乏,如果维生素 B12 水平低了需要补再补.另外要注意适当摄入动物性食品,控制饮食别太严格了,别把自己变成一个纯素食者就可以了.”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11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流口水?

有网友问:糖尿病患者流口水是怎么回事儿? 流口水要分清几种情况: 如果睡眠中不自觉地流出口水,首先要看看你的睡姿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朝一侧卧位?是不是趴着睡觉了?这些睡姿容易让口水在睡眠种失控流出来.其次,要看是否有口腔疾病,比如有牙周炎或者缺齿的情况口水也不能顺利地下咽,从而容易流出来. 糖尿病患者经常见会因为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流口水,这时往往同时合并胸闷、憋气、胸疼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应该到心脏科去看一下. 合并脑缺氧时,负责吞咽的神经出现障碍,导致吞咽困难,口水也容易流出来,特别是老年患者,面部肌肉松弛,再加上缺氧更容易让口水流出来. 最危急的一种情况是以前不流口水,突然出现了一侧口角歪斜,口水控制不住往外流,同时伴有鼓腮的时候一侧鼓不起来,呲牙时嘴也是歪的,而且言语不清.如果你突然流口水,并且合并这些面部运动的异常,同时有肢体活动的障碍和感觉的异常,很有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要赶紧争分夺秒地去医院! 因此,针对流口水的情况,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不要被它吓着,也要引起重视,一旦有急性的,突然出现的流口水,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表现,要赶紧去医院心脏科或脑系就诊,千万别耽误了。

李梅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1098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2条记录共3页
李梅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456 次
总文章 22 篇
在线服务患者 48 次
患者评价 5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2-11 17:45:48
李梅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48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