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孙浩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540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3356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中国标准年龄划分

年龄段划分标准   1、通常按年龄大致分成:婴儿(出生~1 岁)、幼儿(1~4 岁)、儿童(5~11 )、少年(12~18 )、青年(19~35 )、中年(36~59 )、老年(60~)。   2、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段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 5 个年龄段,即: 44 岁以下为青年人,45 岁至 59 岁为中年人,60 岁至 74 岁为年轻的老人,75 岁至 89 岁为老年人,90 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3、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 0-1 岁婴儿期 1-2 岁幼儿期 2-3 岁学龄前期 3—6、7 岁学龄初期 6、7—11、12 岁少年期 11、12—14、15 岁青年期 14、15—30 岁中年期 30—50 岁老年 50 岁以后。   4、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 2 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 60 周岁。即凡年满 60 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43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和青少年早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儿童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症状表型和病因均不同[40-42]。这两种精神分裂症均更严重,并且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相比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青少年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幻觉而非妄想。最常见的幻觉是评论性或命令性幻听[43,44]。常伴幻视和幻触,导致多模式幻觉。语言、运动和社交发育延迟可能显著,特别是儿童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没有诊断价值[18]。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治疗研究纳入了 168 例 8-19 岁儿童,发现在早发性精神分裂症青少年中,存在阳性症状与 IQ 呈负相关[29]。青少年通常会给这些幻觉起名字,致使观察者最初认为他们所指的是“假想的伙伴”。患者可能经历与幻觉有关的妄想内容,青少年可能担心幻觉会伤害自己或家人[45-47]。 纵向研究显示,无论年龄大小,向综合征性精神病的转变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开展了儿童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研究,结果发现在明确的精神病发病前 2 年左右 IQ 明显下降[48]。精神病患者极易发生记忆及注意功能相关的认知障碍[49-51]。一篇针对临床高危人群的 meta 分析表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转变为精神病的速度有关[52]。处理速度及言语记忆的缺陷也预示着更快转变为精神病[53]。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更可能出现阴性症状,而不太可能报告幻觉或妄想性思维内容[54]。 许多早发性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在诊断前有就医经历或违法行为。一项研究纳入了 119 例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儿童,其中包括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结果发现 45%的人至少有过 1 次精神科住院经历,25%有违法问题或报告有攻击行为,15%有企图自杀史[29]。其他研究显示,在精神病首次发作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可高达 74%的人合并物质使用问题,但这一比例在更年轻人群中可能更低[55]。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39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治疗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的管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关注焦点,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增加可促进 DSM-5 研究标准的提出,并有益于整个领域的发展;对这种行为的神经发育基础的理解或对临床护理产生极大的启示。 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心理系的 Bonnie Klimes-Dougan 博士及其同事通过一个病例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键点进行了阐述。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生物系统的紊乱与情感调节有关,涉及边缘脑区及额叶调节脑区的紊乱或许会随时间变化。此外,涉及情绪调节的羟色胺及生理应答系统中也发现了紊乱现象。 在强调安全性、建立自我安慰策略、加强情绪调节及降低人际敏感方面,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法与辨证行为疗法(DBT)联用时效果最好。神经生物标记可反映治疗应答情况,对其进行划分有助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治疗途径的确定及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背景介绍:辩证行为疗法(DBT)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极其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对目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缺陷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化认同是辨证行为疗法区别与其他疗法的“试金石”。DBT 的原理是“接受”和“改变”的平衡,而“接受”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合理化认同。 合理化认同的基本要素是治疗师与病患交谈时,治疗师能懂得病患的任何反应,并能理解病患在生活中的任何情况。实际上,治疗师要接受病患,与病患产生共鸣、同理心,合理化认同要求治疗师去寻找、确认和准确反应病患对事物的反应时所能表现出的本能的妥当性或正确性。治疗师不应当掩盖或打压病患在交谈过程中反映出的任何合理情感、思想、行为,应当适时扩大病患的这些合理性,然后加以强化。如同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应当尽力了解他们,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要强化他们好的行为。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3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文读懂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之间是什么关系?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核心症状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智商大于等于 70 分的孤独症,称之为高功能孤独症。 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均为婴幼儿期起病,呈长期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重大的痛苦。 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孤独症 核心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模式。约 70%的孤独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 社会交往障碍 社交意愿:孤独症婴幼儿表现出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者抱起时身体僵直、往后打挺,与人眼神交流少,对于大人的引逗不感兴趣、缺乏反应。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与同伴玩耍不感兴趣,别人喊他常常不理睬,更喜欢一个人独处,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存在社交意愿,有些患者随着年龄成长,也会出现社交意愿,但均有社交方法的缺陷。 交流障碍 语言交流:孤独症儿童言语发育常迟缓,表现为说话晚、言语表达能力差、很晚才分清人称代词“你、我、他”,严重的患者甚至终身无语言。 言语形式及言语内容也有缺陷。患者表现出模仿言语——重复别人说的话,或者重复言语,即一句话反复说。有时患者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尽管已经知道答案或者家长已经反复作答,依然反复询问。有的患者有自言自语现象,所说的内容为动画片所看的内容或者别人说的话(如:幼儿园老师说的话)。对于别人的问话,患者常常答非所问,或者突然冒出与谈话主题无关的言语。有时孤独症患者会使用书面化的言语与别人交流,讲话引经据典或者成语堆砌或“学究样”的语言。 在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也常存在问题,如用相同节奏、不变的音量与人交流。 患者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内心感受,与别人交流时少主动性的言语,发起及维持谈话存在困难,与人交流时互动性差。 非语言交流 孤独症患者不会用表情、动作及姿势辅助交流,常不会用手指,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各种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人交往时面部表情缺少变化,经常给人以“不苟言笑”、“古板”的感觉。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兴趣狭窄:孤独症患者常表现出兴趣范围狭窄,对于感兴趣的事物特别痴迷,甚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对于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孤独症儿童常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单调或者有某种特征的事物却表现出痴迷,例如:天气预报、旋转的物体等。 穷尽极致地收集感兴趣事物的各种相关知识,例如:喜欢蛇,会搜集关于蛇的种类、习性、分布、毒性等相关的知识。 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他们经常表现得固执、拒绝改变,例如:出门去某处只走固定的路线、物品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极端挑食,对于环境的变化,如:家具位置的变换,会特别敏感,难以接受。上学后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在他们的书画等作品中,也可见刻板的特点,如:所画的动物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写字大小及笔画粗细都一样,画画也是画相同的物品或者相近的题材。 孤独症患者还表现出对于无生命物品的特殊依恋,如:手中总是要握着一支笔或者攥着东西,长时间只枕一个枕头,换了别的枕头就无法入睡等。 有些人还会表现出奇怪的动作,例如:垫着脚走路、反复玩手、反复拍手、凝视某处、反复转圈等。 高功能孤独症 高功能孤独症是指孤独症中智力大于等于 70 的孩子,因为症状相对轻,部分患者某些方面的能力相对好,甚至超常,很多时候他们的上述症状会被忽视,因此耽误了早期就诊和干预。 阿斯伯格综合征 相比于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没有言语发育障碍,也没有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和局限的兴趣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社交障碍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有人际交往愿望的,但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从而容易受同龄人排斥。他们与人交谈时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会喋喋不休向对方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但过程中无法识别对方的表情和感受,无法判断对方是否对话题感兴趣,无法与同龄人实现话题的互动和分享,更缺乏进一步的情感交流。他们常常会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以“过分诚实”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会根据当时的社交场景,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常常使别人感觉难堪,例如:他们会当众指出同学胖,让同学去减肥。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很多孩子对科学非常着迷,甚至痴迷,如,自幼喜欢汽车发动机,收集相关的模型和杂志,对于各种发动机的性能如数家珍,喜欢拆解玩具。行为较刻板,如每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不能变化,思考问题直来直去,不能灵活变通,有些孩子喜欢重复问问题,总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 如何治疗? 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教育训练、行为矫正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会交往行为、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日常生活技能和适应行为,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冲动行为及共患病。 早发现,早干预 年龄越小,神经发育的可塑性越强,疗效与干预的开始时间密切相关,临床上经常见到家长因为不能接受疾病很晚带孩子来看或者看了以后没有去训练,错过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期,让人扼腕叹息,所以只要发现婴幼儿存在可疑的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症状,要立即开始就诊和干预。 选择科学有效的干预 因此类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清晰,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家长们切勿因求治心切而盲听盲从,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建议各位家长关注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积极和专业医师沟通,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干预方法。 个体化治疗干预 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为长期慢性疾病,每个患者发育水平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情绪行为症状表现及程度不同,共患病不同,因此,对于每一个患者,都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患者所需的个体化的长期系统干预。 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 孤独症 起病于 3 岁之前,大约 2/3 的患儿在出生后逐渐表现出异常。 另外约 1/3 的儿童,早期有 1~2 年的正常发育期,之后才退化出现孤独症症状。 大部分家长在患儿两岁前会发现其异常。 言语发育迟缓常是家长带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很多家长受“贵人语迟”观念的影响,延误了早期就诊和干预。 我国卫计委于 2013 年颁发了《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其中明确列举了不同年龄儿童中提示孤独症的预警征,详见下表。 若孩子有以下征象,建议家长带其积极至正规医院就诊,确定是否存在孤独症的问题。 图片 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 早期容易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漏诊原因主要有: 智力发育水平正常,故而在社交技能要求较低的幼年阶段,社交缺陷也未造成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 部分患者存在某些能力的超常,掩盖了其存在的社交缺陷,使得其社交困难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 家长和老师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将儿童的社交困难看成是性格内向,从而造成了较多的漏诊。 到学龄期,因环境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患者有限的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难以应对日常的社会交往,患者的社会交往困难日益凸显出来。尤其到青春期后表现更加显著。 很多孩子表现孤僻离群,我行我素,不理解和考虑别人的感受,人际关系差,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行为较同龄孩子幼稚,显得过于单纯,不懂迂回…… 老师和家长经常评价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行为幼稚、聪明古怪。 若孩子有以上特征,建议尽快就诊评估,以防错过孩子的有效干预时期。 能治好吗? 经过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辅以药物,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部分患者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但良好预后的前提是早期发现和长期系统干预。 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在常年有效的干预下,依然会带有自己的一些特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获得一般意义上常人的生活和工作。 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来自于他们可能与生俱来的特质,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特质的不了解和不接纳。 国际孤独症研究会主席巴伦、科恩认为:正常发育人群其实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孤独症特质”。抛除医学角度,或许,我们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晰,认识这些特点是我们接纳和帮助对方的开始。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3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孤独症的合并症状,一表教你如何使用药物控制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病率正在增加。孤独症的症状通常在儿童早期开始,儿童在社交能力、言语和行为方面出现问题。合并症常见。 发病机制 关于 ASD 的机制,目前的假说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至少部分是由大脑中多巴胺信号异常引起的,从而影响前额叶皮质和中脑边缘环路,影响行为和情绪调节。其他可能的神经递质相关原因包括 GABA 能基因表达减少,谷氨酸转运蛋白增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因此,多巴胺、谷氨酸和 5-羟色胺成为药物治疗的靶点。 合并症 研究显示,ASD 共患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很高。在一项研究中,74% 的 ASD 患儿有 ≥5 种合并症。另一项研究报告了以下合并症的发生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28% 焦虑症 20% 睡眠-觉醒障碍 13% 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 12% 抑郁障碍 11% 强迫症 9% 双相情感障碍 5%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 4%。 双相情感障碍 5%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 4%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一线干预措施,特别是对于7-8岁以下的儿童,尝试并协助其成长轨迹。使用的策略包括基于心理的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叙事疗法、图式疗法和积极行为支持。作业治疗可以帮助培养精细和粗运动觉、内感觉和社交能力。 药物治疗策略 可添加药物以增加非药物治疗或帮助治疗合并症。历史上,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最常见药物是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随着诊断定义的明确,一些新型药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儿童患者中进行研究。 重点关注每例患者的低起始剂量和缓慢增加以达到最佳但最低的剂量非常重要。英国介入性儿科精神药理学和罕见病中心建议,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通常是常规剂量的 1/8~1/6),在约 5~6 个药物半衰期后增加剂量,一般为每 3~7 天增加一次。氟西汀需要更长调整间隔,因为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的半衰期为 9~14 天。 下表概述了可用于特定适应症的药物。 小结 对于 ASD 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和情绪技能、思维僵化和心理理论贫乏,非药物治疗是一线治疗,重点是心理干预、社会技能团体、同伴导师以及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支持。 可通过使用利培酮或阿立哌唑获得管理攻击行为和易激惹行为的帮助,其中利培酮目前的证据最充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谷氨酰胺能药物,如氯胺酮和美金刚有效。 ASD 最常见的共病是焦虑,SSRI 可能有效;共患 ADHD 也较常见,选用药物与 ADHD 单独治疗时相同。对于一些患者,可以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来管理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攻击行为。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35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叛逆、任性、爱封闭自我!家长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的青少年会在心理上产生叛逆,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问题。 一、确定目标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很重要,家长这时一定要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路。家长要好好地给孩子规划一下人生,给孩子找到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动力,学习起来更有劲,也不会再想着叛逆。 二、管教不要过严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最反感的就是被人管束。这时家长在教育上要稍微放宽一些,不要再那么严厉,以免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心理。一旦有抵触,孩子就更难管教。但是这个时候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只是不那么严了而已,这个时候的孩子总想着放纵自己,做些父母不让做的事。所以在孩子思想上有偏差的时候一定要纠正过来,指导孩子改正。 三、沟通时站在孩子的角度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这样不仅能避免一些矛盾的产生,还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心声,进而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孩子也会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建议和劝解。 四、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赞美、表扬是一种肯定、一种认可,能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非打即骂,不仅毫无效果,甚至会更糟。要坚持正面教育,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讲道理使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鼓励他进行改正。 五、多关心孩子 有一部分孩子叛逆是因为家长的关爱太少,想要通过叛逆吸引家长的目光,得到家长的关爱,这说明平时家长对孩子关爱太少。所以广大家长平时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 六、发挥表率作用 家长应当为青少年做出好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任何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家长的潜移默化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七、用书面沟通代替口头语交流 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上开始封闭自己,有时家长会觉得无从下手。书面语更利于人们之间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有些口头表达说不出口的话,其实很容易在书信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所以家长和青少年之间可以用书信进行交流互动,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3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鉴别诈病与真正的精神病?

鉴别撒谎的一般常识,包括回避眼神接触、不苟言笑及稳如泰山等均不适用; 与真正的幻听及幻视相比,诈病者所谓的“症状”在形式及内容上均有所区别; 诈病者可能大量重复“我不知道”,因其知识水平可能不足以捏造“合理”答案。 凯斯西储大学精神病学教授 Phillip Resnick 博士的临床建议: Resnick 教授首先表示,严格意义上讲,诈病(malingering)与装病(feigning)存在差异:诈病具有外在刺激因素,而装病指个体刻意伪装或夸大症状,并无预设目标。 诈病的目的很多,包括逃避刑事处罚或兵役、经济获益、出狱或无家可归者谋求入院生活等。针对囚犯而言,重新分配关押地点、医疗、赔偿、他人关注及娱乐都有可能成为伪装精神疾病的原因。 关于鉴别撒谎的一般常识,包括回避眼神接触、不苟言笑及稳如泰山,均不适用于确定个体是否正在说谎。Resnick 教授指出,这些线索都是靠不住的。 鉴别幻听的特点: 大约 66%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幻听,33%存在幻视。例如幻听,存在真正精神病性幻听的个体可能听到愤怒邻居的声音,或者相当消极的内容(例如“你不够好”)等。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诈病者的“幻听”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消极内容不多,或与天使或灵魂等相关; 个体声称自己对“幻听”言听计从,任其摆布; 看起来没有能力应对其幻觉; 极端痛苦、失控及不可预测。 真正的幻觉往往更为简单,或存在基于性别的评论,例如指责女性患者“乱搞”,或称男性患者为“同性恋”等。尽管不一定是诈病的明确征象,但只有女性、儿童及动物的声音,一直在叫喊的声音,机器人的声响,以及将患者称呼为“某先生”或“某女士”的,都不是典型的幻听,应加以重视。 存在幻听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报告自己被声音询问了某些问题。然而,对于真正的幻听患者而言,这些问题的命令性往往更强,例如“为什么是你”或“为什么你不……”,而不是一些询问信息类的问题。 在治疗存在幻听的患者时,询问其声音的类型非常重要:如果患者听到的是和善的或鼓励性的声音,他们可能相当不愿意加以消除,进而可能抵抗治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那些真正饱受恶毒幻听困扰的患者最有可能千方百计地逃离这些声音。最常见的情况是,听到命令自己做事的声音,包括自杀时,患者最倾向于祈祷幻听能尽早消失。 文化因素可能同样扮演着角色。Resnick 教授所引用的数据显示,美国患者往往听到更加苛刻刺耳的声音,较少听到神圣的声音,这些声音指向精神病性障碍诊断的比例更高。 幻视的特点: 具有以下特点者颇为可疑: 报告看到了怪物或其他超自然物体; 闭目时,幻觉发生了改变; 缩微或巨大的视觉形象; 与妄想及幻听不相关的“幻视”内容;和/或 幻视仅有黑白两色。 真正的幻视患者可能报告称,自己(由于幻视内容)而心神不宁,几近发狂,导致痛苦及恐惧。他们还可能报告称,自己此前从未见过此视觉景象。 针对诈病者的“精神病”,较好的预测因子包括过度演绎精神病、吸引外界关注自身疾病、故事前后矛盾以及妄想突然发作。诈病者还可能威胁恐吓医务人员。此外,他们还可能大量地重复“我不知道”,因为作为医务人员,你的水平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畴,让他们实在不知道如何捏造答案。 抗精神病药完全消除妄想的中位应答时间为 76 天,而幻觉为 27 天。若个体报告了症状的戏剧性消除,可能同样有助于诈病的识别。 Resnick 教授称,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己可能是最有能力伪造幻觉及妄想的一群人。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试图分析患者是不是真的有精神疾病,而仅仅探讨其是否在伪装症状,而不考虑疾病因素。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3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别让潜意识成为你的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说,潜意识其实是你灵魂的一种缺陷,在你先天的时候,就是你的家族记忆,孕期经历,还有你的后天环境,童年经历等,他们都会有很多的东西被无形的注入到你的潜意识当中,你一点也不知道,而真相却是你竟然被你的这种缺陷所迷住,你信任他,并且让他来掌管你的生活,潜意识主导着你的社会惯性系统,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调动起能瞬间让你失控的情绪,然后轻而易举的捕捉和消耗掉你的所有的专注力,也就是你的意志力或者说你的意识。 还记得我前面讲的那个法则吗,没错,你的潜意识就是以你的专注力为食,用你的专注力来滋养自己,让他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疯狂,这就是为何会有严重的自闭症、抑郁症患者,最终会走向疯狂和自我毁灭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专注力,已经完全被消耗殆尽,完全喂养了自己的那个缺陷。所谓的潜意识,已经成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最终夺走了自己的一切。 其实你的专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你的意识,就是那个有缺陷的灵魂,就是你自己本身,而地球呢,其实他就是一个为有各种缺陷的灵魂而开设的学校。有些灵魂觉醒了,成功修补了自己的缺陷,获得了内在的提升,升级毕业了,但是很遗憾,绝大多数的灵魂都没能通过考核,没有能够完成人生应该做完的功课。 要知道你的潜意识,他就是以消耗你的内在能量而活,但是他的构造,却牛逼到让你根本无法看到他的存在,就像圣经里边讲过的“我们很容易在别人的眼中看到污点,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良木,你给别人挑错总是最容易的,而你看到自己的问题总是最难的”。别怀疑,我们每个人都有潜意识、都有缺陷,只是他的构造,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的缺陷,却很容易可以看到别人的,其他人都能看到我们这个缺陷,唯独我们自己看不到,当其他人指出你的缺陷的时候,你会否认,并且会因此而气愤。这些其实都是潜意识主导的系统,对你的觉醒,对你的升级,修复自我回归的一种强烈的阻止。相当于你被指引着马上就看到自己耳后边那个提着线的家伙,但潜意识系统会立刻调动起你的愤怒、厌恶等情绪,去驱使着你去大骂,“你算个球啊,老子才不是你说的这样”。你看看这都是你的潜意识,在暗中主导之下你的言行,而你却不自知。 还有一点你一定要清楚,你的潜意识,还有你通过教育学习、经历思考等获得的认知,再加上你现在的这个社会习惯,他们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影响和主导你这个身体的一个复杂的惯性系统,这个系统,控制你身体最大的武器,就是你的情绪。这是他的杀手,基本上次次都灵,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系统唯一的目的,就是吃掉你的注意力,也就是吃掉你的意识,也就是那个真正的你。 我们在他面前结果只能有两个,要么是你的专注力成为他的食物,去滋养他,让他疯狂最后你废了,要么反过来,潜意识被你的专注力和定力所消耗,他反过来成为你专注力的食物,反过来滋养了你。这个有缺陷的灵魂的成长过程,再一次完美的印证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他没有消失,只是被转移了。 记住,你的潜意识,本来就应该是你灵魂成长的食物来源,这才是他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你怎么才能利用潜意识,不仅不被他捕获和消耗,而是滋养你的灵魂,这就是所谓修行要完成的事。这也是你来地球这个缺陷灵魂学校要完成的功课,就是你这个缺陷的不成熟的小灵魂觉醒和提升之路。(未完待续)........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2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别让潜意识成为你的命运(一)

当你无法识别你的潜意识,那么你的潜意识就是你的命运。 这篇文章,我告诉你一些生命的真相,但我保证,你的潜意识一定不愿意让你耐心看完,因为我正在引导你一点一点的识别他、逃离他,所以他一定会通过引发你的烦躁不安、厌恶,甚至嫉妒等情绪,由此来控制你停止读下去。这就有意思了,咱就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能战胜自己的潜意识,把后面读完。我其实是在引导你内心的维度提升,逆天改命,随缘取之。 我先告诉你一个听起来很震惊的真相,那就是,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要进食的,自己也是食物,这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不管大到地球小到原子微粒,从灵魂到肉体,从人类到动植物,这条法则都是行的通的。还有与此相关的另一条,那就是不断得到食物滋养,他就会更加强大,得不到食物滋养的他就会嗝屁。知道这些有啥用那,别着急,我基于这个底层逻辑,争取把你的潜意识和你的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给你彻底掰扯清楚。 我把这个帮你解密捋清楚了以后,你未来的人生也许真的就可以逃离苦海,开挂上高速了。 我先说说你的潜意识是怎么来的,你会发现有些事情还真由不得你,有一本书叫做《这不是你的错》,他通过无数真实的案例和研究,证实了,原来我们的性格和命运,真的是有很大的概率是从我们出生甚至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形成和注定了。 打个比方,一个人生活在战乱之地,比如说叙利亚的一个孕妇,从她怀孕到孩子出生,她一直都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之中,恐惧痛苦和焦虑都已经深深的植入了他的血液和DNA里,那么请问,这个可怜的在战火下出生的孩子,他会和一个在和平国度,充满了爱和安全感的环境下出生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吗?答案是残酷的,不仅有,而且这个区别是巨大的、惊人的,这个孩子的基因里完全遗传和继承了妈妈的这些恐惧和痛苦,导致他天生就对痛苦异常的敏感,任何一点微小的痛苦感受,在他的身上都可能被放大数十倍。所以这个孩子天生就注定,要承受比常人更多内心的痛苦和折磨。 据统计,类似这样的孩子,绝大部分命运最终都十分的悲惨,当时我看完以后,就觉得特别的扎心,你看这和你的原生家庭一样,是你自己根本就没法选择的,这就是所谓的原罪,甚至当你还在你妈肚子里的时候,有些东西,他就已经被无情的注入到了你的潜意识里,从而決定着你未来的人生走向。有时候,这种遗传基因他都不止一代,甚至他会往上追溯到家族里头的好几代,这像极了佛家所讲的几世因果。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2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酒依赖综合征有哪些特点?

①对饮酒的强烈渴求而被迫饮酒; ②固定的饮酒模式,不顾场所,定时饮酒,或阵发性狂饮; ③饮酒优先于一切活动,明显地影响了工作、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 ④耐受性增加,即饮酒量逐渐增加,在酒依赖后期由于躯体受到损伤后对酒的耐受性下降,但饮酒频率明显增加; ⑤对饮酒的量、过程及结束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往往违背自己饮酒前所做的承诺,每喝必醉,难以自控; ⑥反复出现戒断症状,当病人减少饮酒量或饮酒间隔延长时,就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激动,心慌,手、足和四肢震颤,出汗,抽搐,恶心、呕吐等戒断症状,若及时饮酒,此戒断症状迅速消失; ⑦饮酒行为往往导致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仍不知悔改,想方设法去饮酒,常有赊酒、藏酒行为; ⑧饮酒速度快,往往以酒代饭,每天饮食很少; ⑨病人明知饮酒有害,主观上有戒酒的愿望,常反复戒酒,但总是失败。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01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62条记录共7页
...
孙浩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6408 次
总文章 62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028 次
患者评价 3221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6-28 10:50: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