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陈元鹏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425

陈元鹏

主治医师

漳州市第三医院 消化内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9917
接诊人数
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急性胰腺炎

胰腺的位置及功能 胰腺是人体除肝脏外的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在第 1、2 腰椎的高处横贴于腹后壁。胰腺的组织可产生胰液,为外分泌功能;胰腺内的胰岛细胞可产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物质属内分泌功能。 胰腺的解剖 胰形态细长,可分为胰头、胰体和胰尾三部分。 胰头部宽大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为胰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的前面。胰尾较细,伸向左上,至脾门后下方。 胰管位于胰腺内与胰的长轴平行。它起自胰尾部,向右行过程中收集胰小叶的导管,最后胰管离开胰头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胰腺炎的诱发因素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肝脏和胰腺每天都产生大量胆汁和胰液,通过胆管和胰管排入十二指肠,促进食物消化分解。一般情况下,胰管内的压力要高于胆管,故胆汁不会进入胰管;但在非正常情况下,胆管内的压力高于胰管时,胆汁会进入胰管,由此会引发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主要见于: 大量进食高脂食物。由于这种食物需要足够的胆汁帮助其消化,于是肝脏大量分泌胆汁,过多的胆汁充盈胆管可使胆管内压增高; 小结石。因胆汁没有了出路,必然在胆管内蓄积,可使胆管内压增高; 其他因素,如大量饮酒,刺激胆管感染发炎。 急性胰腺炎好发生于中年人,这是因为:一般中年人宴请和饭局较多,每每宴会时多是菜肴丰富、好酒诱人,如在饮食上不节制,极易发生急性胰腺炎。普查资料表明,中年是胆结石好发年龄段,而胆结石又极易引起急性胰腺炎,可见,急性胰腺炎青睐中年人是有原因的。 胰腺炎的表现 急性胰腺炎多数为突然发病,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腹膜炎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呕血和便血,有胆道梗阻者可出现黄疸,重症病人可出现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如突然发生中上腹部剧烈疼痛,要考虑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此时死亡率可高达 50%以上。 胰腺炎的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水肿、充血,甚至坏死,其分泌功能已明显降低,若进食则刺激胃肠分泌大量液体,胃肠液体刺激胰腺,使其分泌胰液,这样必然会加重胰腺的负担,加重了病情。此时禁食是让胰腺很好休息,减少负荷,以便尽快恢复。 解痉止痛,减少胰液分泌。 抗生素的应用:由于急性胰腺炎常由胆结石合并感染后引起,因此抗生素控制感染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并发症的治疗: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由于并发症多,常造成死亡,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必要时行预防性用药等保护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当急性胰腺炎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逐渐恶化时;急性胰腺炎合并脓肿或假性囊肿时;诊断可疑又不能排除溃疡病穿孔或小肠坏死时;均应及早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便及时行胰腺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切除假性囊肿等。 胰腺炎的预防 忌暴饮暴食。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场合,饮食均应清淡一些,切忌进食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或酗酒。 积极治疗胆结石。据文献报告,2/3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患有胆结石,5%的胆结石患者可引发急性胰腺炎,故患胆结石者,应积极预防、治疗并发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已经成为“富贵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要特别注意,不要过量食用高脂肪类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肥胖,一旦高脂饮食或过量饮酒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陈元鹏

住院医师

漳州市第三医院

133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家族性息肉病

01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整个结直肠(大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 出生时肠内并无腺瘤,通常随青春发育逐渐出现。患者的下一代中约 50%有受罹的危险,其外显率为 95%。另 50%受罹的子女将不再遗传。起时息肉为数不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或带黏液、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 0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哪些症状 腹痛:某些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的症状,但疼痛的感觉不明显,疼痛的位置也不固定,属于“隐隐作痛”。 黏液脓血便:指患者解出带有黏液、脓血状物质和血液的大便,解出黏液脓血便大多是由于患者的息肉继发了感染,才有这样的症状出现。 便血:是本病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典型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大便中混有鲜血,与血滴在大便表面不同。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本病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典型表现。这是由于肿瘤突向肠腔,导致肠腔变得狭窄,大便通过的时候形状发生改变。一般来说是形状变细了。 视物模糊:是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的症状,该病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常见并发疾病,与基因突变有关。表现为看东西模模糊糊,觉得视野里有东西看不清楚。 0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主要手术方式 1、结肠全切除+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Miles)+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术。 优点:彻底性最佳,杜绝剩余肠段癌变的可能。 缺点:①永久性回肠造口术,生活质量下降。②会阴部创腔大,易造成愈合不良。 2、结肠全切除+低位直肠切除+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术。 优点:保留形态性肛门,最大限度的杜绝剩余肠段癌变的可能。 缺点:永久性回肠造口术,生活质量下降。 3、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优点:①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保留段直肠短,术后检测复查方便。②直肠下段可无需分离,减少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缺点:保留段直肠仍有腺瘤再生及癌变的风险,存在控便困难,排便次数增加,便频程度与直肠保留段长度呈负相关。 4、结肠全切除+直肠粘膜剔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 优点:适用于腺瘤癌变前,切除全部大肠粘膜,既杜绝腺瘤再生,又可防止发生癌变,同时保留了控制排便的括约肌功能。 缺点:①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吻合口漏和盆腔感染,为此需做二期手术,先期暂时性回肠造口,几周或几月后二期关闭造口。②功能结果尚不够理想。

陈元鹏

住院医师

漳州市第三医院

13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我国肝癌发病率占全球 55%,每年约有 35 万人患病,如此高的发病率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群比例高是有关系的。乙肝病毒感染以后,如果控制不住病情的话会导致肝脏的纤维化,从而引起肝硬化,继续可发展成肝癌,这就是乙肝到肝癌的三部曲:乙肝病毒——肝硬化——肝癌。 国家癌症中心在 2018 年发布癌症流行病学的数据,肝癌居于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 4 位,死亡率却居于第 2 位,而中国作为肝病大国,84%的肝癌发生均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 一旦确诊为肝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仅为 12.5%,乙肝患者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肝癌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并非所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会变成慢乙肝患者,这主要与年龄、身体状态和基础疾病等有关。 具体来说,感染乙肝病毒和转换为慢乙肝的概率关系如下: 胎儿时期,约有 90%的概率变成慢乙肝; 婴幼儿时期,约有 25-30%的概率变成慢乙肝; 青少年和成年时期,很大可能会自愈,仅 5%-10%的概率变成慢乙肝。 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旦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约有 2.1%-6.0%的患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这些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 6%-15%的人群变成肝癌。 引起肝癌的高危因素 男性(肝癌的男女发生比例为 3: 1) 中老年人群 抽烟、酗酒的人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合并有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人 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人 谷丙转氨酶(ALT)反复升高、持续肝炎病毒高水平的人 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是乙肝患者预防癌变的关键,延长乙肝。 怎么预防肝癌的发生 1、定期复查与规范治疗: 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并非都需要立即进行治疗的,也需要看具体的情况,比如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时,暂时就不需要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没什么不适的症状,肝脏也没有炎症,这个时候如果抗病毒治疗的话,反而不会起到好的效果。抗病毒治疗需要把握时机,当条件适合的时候再选择抗病毒治疗效果会更好,不过由于每个人的具体病情都不一致,因此说具体什么时候可以抗病毒治疗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并非是有唯一的判断标准。而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一定都会一直无症状携带下来,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乙肝携带者也可能会发病而变成乙肝患者。而对于处于肝炎发作期的乙肝患者来说,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科室的医生进行规范治疗,避免因为治疗不当而加重病情。乙肝并非绝症,通过合理治疗,是可以控制的。也能够治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2、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肝脏是我们的代谢、解毒的器官,如果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不好的话,就会增加肝脏解毒、代谢的负担,从而会诱发肝炎。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熬夜,不喝酒,不抽烟,平时不要过度劳累,饮食习惯良好,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和饮用受污染的水等。 3、树立正确的心态乙肝不是绝症,不要对乙肝抱有恐惧的心理,不要整天郁郁寡欢,要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让自己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之下,这样才更有利于病情恢复。另外由于乙肝具有传染性,因此未感染人群,特别是易感染者,比如没有抗体,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感染的等等,需要注射乙肝疫苗,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办法。

陈元鹏

住院医师

漳州市第三医院

136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GIST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由于诊出率较低,长期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 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但遗憾的是仍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主要是因其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早期多无症状,有的呈球形生长,即便瘤体很大也不产生压迫感和出血。通常在体检或其他手术时偶尔发现。是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 今天,我们就带您来认识一下这位“隐形的杀手”。 图片 一、胃肠间质瘤是不是癌症,如何确诊胃肠间质瘤? 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是指起源上皮层的恶性肿瘤,由于间质瘤起源于间叶组织,所以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癌症,而是具有一定恶性潜能的肿瘤,其恶性程度取决于肿瘤大小及有丝分裂指数来评估。 常规内镜、超声胃镜、CT 等可初步提示胃肠间质瘤,但是确诊需要穿刺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送检病理确诊。 二、胃肠间质瘤和其他的消化道肿瘤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殊的症状? 作为一种胃肠道软组织肿瘤,胃肠间质瘤有别于“胃癌”或“肠癌”,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胃肠间质瘤常发于消化道内,长期被误认为是来源于平滑肌的肿瘤,故此被称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原因在于胃肠间质瘤不仅病程早期症状隐匿,其临床症状也无特异性可言,常常与胃肠道平滑肌瘤、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胃肠道自主神经瘤等消化道肿瘤和疾病相混淆。 即使随着瘤体的增大,胃肠间质瘤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等,但这些症状也多为非特异性,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这也导致胃肠间质瘤的准确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据目前文献报道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有 20%~30% 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有 11%~47% 的患者已发生肝转移和腹腔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体检筛查此病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要筛查此类肿瘤,该做什么检查好呢? 检测间质瘤,常规胃肠镜、超声内镜、腹部 CT、磁共振(MRI)等都是可行的选择。但是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胃肠间质瘤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 2 cm 的肿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过半的间质瘤检出都是通过胃肠镜检查偶然发现的,由此可见常规体检中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四、如果发现了胃肠道间质瘤,该怎么治疗? 对于临床上考虑为胃肠间质瘤的患者,应先进行临床评估,判定肿瘤部位、大小、是否局限、有无转移,综合评判进而决定治疗方式。 (1) 直径≤2 cm 的胃间质瘤伴临床症状者,可考虑行手术切除;无症状的拟诊间质瘤,应根据其内镜和内镜超声表现确定是否具有进展风险。内镜超声下的不良因素为边界不规整、溃疡、内部强回声和异质性,如合并不良因素,应考虑切除;如无不良因素,可定期进行内镜或影像学随访,时间间隔通常为 6~12 个月。对于难以接受反复的内镜检查,不能坚持随访者,可以考虑内镜下微创切除。 (2) 直径>2 cm 的胃间质瘤或其他部位的局限性胃肠间质瘤评估无手术禁忌证,建议根据位置及恶性潜能大小考虑内镜下微创切除或者外科手术切除。 (3)间质瘤经内镜下微创切除或者外科手术切除后,需根据病理结果,再评估是否需要追加靶向等治疗,或者定期随访。 (4)对于不可切除的恶性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药物是首选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在靶向药物治疗后达到疾病部分缓解或稳定状态,再评估是否可以外科手术切除。

陈元鹏

住院医师

漳州市第三医院

13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消化性溃疡呢?

消化性溃疡(PU )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等,有研究表明胃溃疡与胃癌发生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 本病在全世界均常见,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 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大差异。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 20~50 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 ): 1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 3: 1。 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H. pylori )、NSAID 和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损伤因素,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引起黏膜自身消化亦是导致溃疡形成的损伤因素。药物因素还包括糖皮质激素、部分抗肿瘤药、抗血小板药物。此外,吸烟、饮食、心理、遗传等因素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目前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方法。提醒下哦,胃镜检查中应注意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深度、病期,以及溃疡周围黏膜的情况。其他的常规检查还包括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测,或核素标记 13C 或 14C 呼气试验等,以明确是否存在 H pylori 感染。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那我们先说下最主要的抑酸治疗,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PPI 首选药物。抑酸治疗降低胃内酸度,与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存在直接关系。如果用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 pH 值升高≥3,每天维持 18-20h,则可使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在 4 周内愈合。 以下让小编给大家科普两种药物 1、PPI(质子泵抑制剂)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先进的一类药物,它通过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达到快速治愈溃疡。 此类药物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 H+的最后环节 H+,K+-ATP 酶(质子泵),有效地减少胃酸分泌。作用时间长;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抗溃疡药物。 2、H.pylori:幽门螺杆菌 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 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1、穿孔、出血 溃疡可穿透胃壁形成穿孔,穿破胃壁血管引起出血。 2、梗阻 胃窦部溃疡反复发作-愈合-疤痕形成致胃出口(幽门)狭窄,形成幽门梗阻。 3、癌变

陈元鹏

住院医师

漳州市第三医院

13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55条记录共6页
陈元鹏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89181 次
总文章 55 篇
在线服务患者 9906 次
患者评价 9908 个
获得锦旗 1 个
入驻时间 2020-09-17 11:16:27
陈元鹏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9906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陈元鹏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 个
医德高尚
1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