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怎么预防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也就是既往说的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等,现在统一称之为特应性皮炎。由于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其发病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要做到彻底预防是很难实现的,主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症状加重和病情复发。 1. 坚持使用润肤剂。润肤剂作为特异性皮炎患者日常护理的一部分,对特异性皮炎患者起到重要作用,可以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症状,改善皮肤渗透性。正确足量使用安全保湿成分的润肤剂是特应性皮炎预防和基础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选择正确的沐浴方式。国内外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指南认为特异性皮炎的基础治疗的重点是通过正确的沐浴方式和尽早足量使用润肤剂。选择沐浴的水温应在 32~40℃左右,每次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基本维持在 10~15 分钟,沐浴过程中使用无刺激性的洁肤用品,洁肤用品的 PH 值应接近皮肤的正常生理 PH 值。有效的沐浴能够清除和减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有利于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3. 选择合理的日常生活方式。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性,治疗周期长,患者需要有较好的依从性。平时应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后导致皮肤破溃引起继发感染,同时阻断了瘙痒-搔抓-瘙痒模式,减少物理性搔抓有利于缓解瘙痒。日常穿着棉质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化纤性材质的刺激,选择无刺激性温和的洗衣产品,减少摄入辛辣刺激以及致敏食物,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汗液的刺激。 4. 注重心理护理。由于特应性皮炎容易反复发作且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青少年以及年轻人,会影响其社交生活、工作质量以及睡眠状况。不注重心理健康的调节有可能导致心态失衡甚至抑郁。家属及其医生应注重对其心理状态的呵护,给予足够的鼓励以及支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治疗的信心,是预防特应性皮炎复发和加重的关键。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措施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 1. 什么是 HIV 暴露后预防?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英文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简称 PEP )是指尚未感染 HIV 的人在与 HIV 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 HIV 的行为后,在 72 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以预防 HIV 感染的方法。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通常包括吸毒、异性多性伴及男性同性性行为等。 暴露后预防又称暴露后阻断,有人形象称之为“吃后悔药”,意思是事前未加防范,事后补救。事后临时补救是暴露后预防的特点,而事前充分计划是暴露前预防的特点。 2. 暴露后阻断的效果如何?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阻断的成功率在 80%以上。成功率和首次服药及时性及服药依从性有关,暴露后越早服药,阻断成功率越高,暴露后 2 小时内服药最佳,最长不应超过 72 小时。服药开始后,每天规律服药比经常漏服阻断效果好。 3. 哪些人需要暴露后阻断? 未感染 HIV,在过去 72 小时之内与 HIV 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未采取保护措施的阴道或肛门性交,或性交时安全套或安全套破损或脱落,或与上述人员共用针具吸毒,以及被上述人员性侵犯者等,均可考虑采用暴露后阻断措施预防 HIV 感染。 4. 暴露后阻断药怎么用? 与 HIV 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 HIV 的行为后,在 72 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连续服用 28 天。 5. 暴露后阻断药有哪些?价格如何?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相关指南推荐的可用于暴露后阻断的药物均可使用,用药方案为 3 种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常用的处方包括:(替诺福韦 TDF 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TAF,二选一)+(恩曲他滨 FTC 或拉米夫定 3TC,二选一)+(DTG 多替拉韦或 RAL 拉替拉韦钾片,二选一),连续服药 28 天。具体选择可以根据使用者个人具体情况(如:接受美沙酮治疗、抗结核治疗、妊娠等),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副作用小的、适宜的用药方案。 暴露后阻断的费用主要是药费,药品价格因使用的阻断药种类不同而不同,价格范围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除了药费以外,还涉及到 HIV 抗体检测、肝肾生化检查,以及后续随访检测等检查和化验等费用。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1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怎么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为牛皮癣,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青壮年患者尤为多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其具体发病原因不明,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都可能存在着关系,是一种难治性的皮肤病。 首先是基础治疗方面,应树立信心,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平时应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有感染者及时清除感染病灶。急性期银屑病患者应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尽量避免诱发或者加重银屑病的药物,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锂盐、碘化物等。寻常型银屑病避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应注意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 其次是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不同严重程度的银屑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的银屑病,临床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可以选择维生素 D3 衍生物,常见的包括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还可以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常见的包括卤米松乳膏、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等;也可以选择外用维甲酸类,常见的包括他扎罗汀凝胶、维 A 酸乳膏等;或者可以选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常见的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其它外用药物还有水杨酸制剂、煤焦油制剂、润肤剂等。 中重度银屑病需要联合系统性药物治疗,最初应选择毒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比如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严重斑块状银屑病可以选择系统使用维 A 酸类,常见的包括阿维 A、阿维 A 酯等。关节病型银屑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还可以选择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常见的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生物制剂是银屑病治疗史的一大进展,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等,其疗效更佳,但其价格昂贵,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物理治疗是银屑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包括窄谱中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308nm 准分子激光、沐浴疗法等。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1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荨麻疹都有哪些
荨麻疹包括自发性荨麻疹和诱导性荨麻疹。 自发性荨麻疹: 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继而出现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的风团、水肿性红斑,可呈橘皮样外观。 风团可持续数分钟或者数小时,通常 24 小时之内可自行消退,消退之后不留痕迹,常反复发作,尤以夜间发作者较多。 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少许患者可出现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面色苍白、心悸、胸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 诱导性荨麻疹: 包括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等。 寒冷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冷水或寒冷后,15 分钟之内接触部位可出现瘙痒性水肿性红斑或风团。某些基础疾病比如冷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等,也容易好发寒冷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表现为运动、出汗、情绪激动时,除掌跖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出现风团,周围可见红晕,有时唯一的症状是剧痒而无风团。 日光性荨麻疹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中,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风团。由于长波紫外线穿透性更强,较薄衣服遮盖部位也可出现皮疹。发病时可伴有胃寒、疲劳、晕厥等全身症状。人工荨麻疹是经过机械性刺激后,局部与刺激部位一致的水肿性红斑或风团,可发生于搔抓部位、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处。 压力性荨麻疹是局部受压 4~6 小时后可出现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好发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 24 小时的潜伏期。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1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嘴唇荨麻疹如何治疗
嘴唇部位出现荨麻疹,通常指的是血管性水肿,曾称之为巨大性荨麻疹,其发病原因与荨麻疹相同,包括食物以及食品添加剂、吸入物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等,是由于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渗出液进入疏松组织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除了可以累及口唇外,还可以累及肢端、眼睑、耳廓、口腔黏膜等。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质地柔软、境界不清,可不伴有瘙痒或者轻度瘙痒,或有局部麻木胀感。肿胀通常 2~3 天后可消退,部分患者消退时间稍长,消退后不留下瘢痕。可单发于局部,也可合并荨麻疹发作。 对于血管性水肿患者,首先应尽可能的查找可能诱发的病因。对于某些药物性因素,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时,可更换药物的种类或者停止使用。对于食物相关的因素,鼓励通过饮食日记的方法,寻找可能的食物并加以避免。 其次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临床最常使用的是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常见的包括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奥洛他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等。如果在积极明确并去除病因以及口服抗组胺类药物,不能有效改善症状时,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连续使用不建议超过 3~5 天。当血管性水肿累及喉部,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喉梗阻感,甚至出现休克时,应立即使用 1: 1000 肾上腺素,同时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如果只是单纯的唇部血管性水肿,可以暂时不需要过多的临床干预,可选择使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湿敷,也有利于水肿消退。极少见的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可使用桂利嗪治疗,肾上腺素是唯一暂时有效的药物。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1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又称为化脓性肉芽肿,其本质为血管的良性增生性肿瘤。 临床早期表现为鲜红或棕红色粟粒大小的丘疹,后期可增大呈疣状,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通常无自觉症状。触碰后容易出血且难以止住,多发生于局部外伤后。 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目前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硬化剂注射和外用β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硬化剂包括尿素、平阳霉素、聚桂醇等,皮损处注射尿素溶液,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从而使瘤体萎缩消退。 平阳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可阻止 DNA 复制,干扰细胞分裂增殖,注射后可抑制血管内皮异常增生,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最终血管闭塞,局部纤维化,从而脱落。 聚桂醇是近年来常用的泡沫硬化剂,注射后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增生、产生无菌性炎症,后期瘤体纤维化而脱落。 外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可使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从而促使瘤体消退。外用时需监测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高血压、高血糖等,相比于有创性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物理治疗方面可以选择液氮冷冻,主要是通过低温促使局部组织变性、坏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操作时易大量出血,临床目前使用偏少;还可以选择微波、电灼,使局部组织瞬间高温而凝固坏死,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也可以选择激光治疗,包括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冲 1064nm 激光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皮损组织中的含氧血红蛋白选择性地吸收光能,产生热凝固效应,促使蛋白变性凝固,使血管封闭退化。 临床也也会选择使用手术的方法,效果可靠,复发率低,术后完整组织可用于病理确诊。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3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基底细胞癌怎么治疗
基底细胞癌是源自表皮及其附属器的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为单发,以发于头面部、颈部尤为多见,紫外线可能是诱发基底细胞癌的重要原因。 目前对于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选择多种手术方式。 Mohs 手术: 首次手术切除肿瘤边缘肉眼间隔 1mm,确认肿瘤位置绘制 Mohs 模式图,局部浸润麻醉的情况下逐渐切开皮肤组织,切开深度达到筋膜层。将肿瘤彻底切除后转移到 Mohs 模式图,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如为阴性,进行创面修复即可;如为阳性,需要扩大切除面积并再次病理送检直到结果提示阴性,然后进行皮瓣转移或直接缝合。 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适用于特殊部位比如眼睑、鼻尖等处的基底细胞癌,常见的有菱形皮瓣、“风筝”皮瓣、V-Y 推进皮瓣、A-T 滑行推进皮瓣等,以菱形皮瓣最为常用,操作简单且手术面积小。A-T 皮瓣适用于局部头面部或某些特定位置的基底细胞癌,当缺损较大或皮瓣不能直接关闭时,可选择多瓣联合。皮瓣转移术的原则为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 游离植皮术: 当基底细胞癌的直径大于 5cm,或者对于美观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必要时可选择游离植皮术。为获得更大的范围选择性以及取材方便,通常多选用耳后或侧颈部较隐蔽的部位。头颅部位面积较大的基底细胞癌,可联合多种皮瓣转移和游离植皮技术等。 MMS: 它是一种皮肤外科技术与特殊治疗冷冻组织切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根据创面的形状、大小和深度,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边缘进行手术,逐步切除到安全边缘。MMS 可以选择性的切除基底细胞癌,避免切除不必要的正常组织。即使手术扩切后也不能完全确定是否已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时可选择 MMS。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3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遗传性过敏怎么办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也就是临床所说的特应性皮炎,它是一种以复发性湿疹性皮损为主,伴有皮肤干燥和顽固性瘙痒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润肤剂、局部用药、系统用药以及其它疗法等。 润肤剂 润肤剂可以起到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和保湿的作用,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发病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通过外用润肤剂可以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症状,改善皮肤渗透性,减少经皮水分丢失,可以缩短特异性皮炎患者的康复时间,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治疗。国内外诊疗共识指南认为尽早足量使用润肤剂以及正确的清洁沐浴是治疗特异性皮炎的基础。 局部用药 外用糖皮质激素作为特应性皮炎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的生成,减少炎症细胞活化,从而发挥抗炎止痒的作用。足量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尽早发挥临床效果,是治疗特异性皮炎常用的方法。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根据皮损严重程度和使用原则选择合适的剂型和药物。临床通建议可选择序贯疗法和间歇疗法,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康酸莫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其次可以选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外用非激素类免疫调节药物,作为特异性皮炎长期间歇和短期的治疗药物,临床可用于特应性皮炎的特殊部位,比如皮肤薄嫩部位或面部等,常见的药物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 系统用药 系统用药首选抗组胺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组胺合成、抑制组胺的释放、阻止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缓解瘙痒的作用,也是目前治疗特异性皮炎的常规系统用药,包括第一代 H1 受体拮抗剂,比如氯苯那敏、酮替芬、苯海拉明等,以及第二代 H1 受体拮抗剂,比如西替利嗪、氮卓斯汀、依巴斯汀、氯雷他定、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严重时可以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其它疗法还包括光疗法、中草药制剂、益生菌、生物制剂和基因疗法等。
李环宇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
1335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