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血压测量细节真的不能忽视!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依然是“知晓你的血压”。血压测量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正确测量血压并非易事。本文将介绍血压测量的常见错误、影响因素以及规范化测量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获得准确的血压读数。 常见血压测量错误 血压测量过程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都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压测量错误: 1. 测量前憋尿:憋尿会使血压读数偏高。 2. 坐姿不端正:背部和下肢缺乏支撑会使血压读数偏高。 3. 手臂悬空:手臂悬空会使血压读数偏高。 4. 袖带套在衣服上:袖带套在衣服上会使血压读数偏高。 5. 袖带过紧或过松:袖带过紧或过松会使血压读数偏高。 6. 翘二郎腿:翘二郎腿会使血压读数偏高。 7. 测量时说话:说话会使血压读数偏高。 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 除了以上错误,以下因素也可能影响血压测量结果: 1. 测量体位:坐位血压值较卧位血压值降低。 2. 测量侧肢:右侧卧位血压值较平卧位血压值增高。 3. 测量部位: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内时收缩压较标准坐位法降低。 4. 衣物厚度:隔薄衣法血压值与标准坐位法测量值无显著差异。 5. 血压计类型:电子血压计与台式汞柱血压计测得数值无显著差异。 6. 袖带大小:肥胖患者使用大号袖带测量血压值较常规袖带测量值降低。 7. 测量方法:无创血压较有创血压降低。 规范化血压测量方法 为了获得准确的血压读数,应遵循以下规范化血压测量方法: 1. 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 2. 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 3. 测量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 4. 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 5. 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 6.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 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 7. 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和第V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8. 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心律失常和服用降压药患者的血压测量 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测量血压时放气速度要比正常心率时减慢。对于心脏节律不齐的患者,应通过重复测量克服心脏逐跳变异较大带来的问题。 对于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测量血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患者是否服用了降压药物。 2. 如需了解患者不服药时真实的血压状况,建议在密切观察下停药5个半衰期以上后测量血压。 3. 测量血压时间:如要了解降压药物的疗效,一般应当测量药物的谷值时的血压。 4. 测量方法: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已服用降压药物患者的血压水平,在测量诊室血压的基础上,可加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
医疗科普小站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药方调低血压
高血压一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然而,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据统计,在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人群中,低血压的比例高达1/5。 低血压,顾名思义,就是血压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医学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约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都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为什么低血压会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程度不断加重,尤其是脑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硬化,使得它们调节血流量的功能逐渐减弱或丧失。这时,只有依靠一定的血压才能维持适当的血流量。当血压过低时,血流缓慢,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导致供血、供氧不足,同时血流变缓还容易导致栓塞,从而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针对低血压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因素有关。因此,平时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改善低血压症状。例如,可以多吃山药、薏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食物。在肉食方面,可以多吃瘦猪肉、羊肉、鸡肉和鸽子肉。同时,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应适量食用。特别是黄豆、黑豆、红豆等豆类食品,对控制血压有很大帮助。 除了饮食调理,中医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起到升压的作用。例如,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持之以恒,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总之,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低血压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远程医疗新视界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室上速的症状
室上速,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常给患者带来不适。患者常会感到心慌、心跳加速,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室上速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室上速的病因主要与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有关。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房室结双径路,即心脏中的房室结存在两条传导路径,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引发室上速。此外,一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也可能引发室上速。 室上速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慌、心跳加速、头晕、乏力等。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黑蒙、晕厥等症状。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治疗室上速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控制室上速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术,通过阻断异常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室上速的目的。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预防室上速的重要措施。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等。 在治疗室上速的过程中,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的科室非常重要。心内科是治疗室上速的主要科室,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的心内科进行治疗。
生物医疗创新站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脏病患者不能吃什么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影响着心脏的正常功能。为了维持心脏健康,心脏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避免摄入一些对心脏有害的食物。 首先,心脏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辣椒、生姜、生蒜等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加重心脏负担。此外,辛辣食物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其次,心脏病患者应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油炸食品、油腻食物、高纤维食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第三,心脏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分食物。蛋糕、糖果、甜饮料等高糖分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期食用高糖分食物还会导致肥胖,加重心脏负担。 除了饮食方面,心脏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都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 在药物治疗方面,心脏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以控制病情。常见的药物包括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 此外,心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心脏病患者应关注心脏健康,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AI医疗先锋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胎儿供血不足会怎样
怀孕期间,胎儿供血不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将探讨胎儿供血不足的原因、表现、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胎儿供血不足的原因 1. 母体因素:孕妇本身患有贫血、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影响胎儿。 2. 胎儿因素:胎儿发育异常、胎盘功能不全、脐带绕颈等,影响胎儿供血。 3. 外部因素:孕期劳累过度、营养不良、吸烟、饮酒等,影响胎儿供血。 二、胎儿供血不足的表现 1. 孕妇症状: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 2. 胎儿症状:胎动减少、胎心异常、发育迟缓等。 三、胎儿供血不足的危害 1. 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早产、死胎等。 2. 对孕妇的影响: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 四、预防措施 1.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 2. 注意孕期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铁、叶酸等营养素摄入。 3. 避免劳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4. 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5. 发现有胎儿供血不足的迹象,及时就医。 总之,孕妇要重视胎儿供血不足的危害,做好孕期保健,确保母婴健康。
数字健康领航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不稳定型心绞痛,简称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稳定粥样斑块,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从而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4. 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5. 改善心肌代谢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提高心肌耐氧能力。 如果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活动耐量下降,建议进行冠脉CT检查或冠脉造影检查,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如果病变严重,且位于主要血管,可能需要行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手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和冠脉搭桥手术。 专家提示,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都需要终生服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和。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医疗星辰探秘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