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主任手记:服食鱼胆又现中毒病例

科主任手记:服食鱼胆又现中毒病例
发表人:彭峰
一直以来,网上不断有报道服食鱼胆后中毒的病例,最近,我院消化内科也先后收住了几例"急性鱼胆中毒"的病人。

病例一

 
    22岁的年青女性,因不明原因出现昏迷不醒半天,急送我院就诊,住院之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发现明显"急性肾功能衰竭",立即申请急诊"血液透析",经一系列抢救处理后,患者神志转清,医生对其进行问诊和病史回顾,原来是吃了"鱼胆"。后经20多天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病例二

    老年女性,因反复恶心、呕吐4天就诊,以"呕吐查因"收住我科,急查各项化验,发现急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考虑"急性中毒",病人回忆于发病前4天曾进食一条四斤重的青鱼鱼胆一个。经积极"护肝降酶、反复血液透析"等治疗,患者住院16天后痊愈出院。

病例三
 
       老年女性,自诉吃鱼胆之后反复呕吐、伴无尿一天入院。症状及检验结果类似病例二,积极治疗3天,复查化验结果未好转,考虑到病情重,年龄大,已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科普

  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青、草、白鲢、鲈、鲤鱼胆的胆汁中含一种叫做氢氰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跟相同剂量的砒霜相比较的话,毒性还会略胜一筹,能损害人体肝、肾,使其变性坏死。也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
2.肝肾损害表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镜下血尿、蛋白尿、少尿和无尿、全身浮肿、肾区疼痛等。
3.心脏、神经损害表现:低血压和休克、心电图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头昏、头痛、烦躁不安、重者可有神经麻痹、昏迷、抽搐。
 

 

警示

     民间有以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及气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当而发生中毒。其中以青、草和鲩鱼苦胆中毒最多见。因胆汁毒素在送服过程中,不易被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
     有必要提醒大家在享用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安全,破了鱼胆的鱼最好直接扔掉,千万不要怕浪费而去食用,如果遇到急性中毒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鱼胆的毒性效应 (X27.951)疾病介绍:
鱼胆中毒,是食用鱼胆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鱼胆中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误食后2-6小时发病。鱼胆中含有胆汁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也可损伤脑和心肌,造成一系列病变。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系统症状,肝大、肝区疼痛,少尿无尿、肾区疼痛等肝肾损害症状,低血压、休克等心血管系统损害症状。鱼胆中毒的治疗,需要催吐、洗胃、护肝,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预后可。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加,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也互相影响,近年来日料因其“精细、自然”的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其中不乏很多美食爱好者是冲着生鱼片去的。

     

     

    “成也萧何败萧何”,生鱼片虽然新鲜,但由于未经高温处理,很可能携带许多寄生虫的虫卵、滋养体或包囊,而各种蘸料也并未对其发挥“全数歼灭”的作用,进而使得“虫从口入”,给人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一、“住”在肝脏的华支睾吸虫

     

    华芝睾吸虫是吸虫的一种,虫体上长有吸盘,又称肝吸虫,而被华芝睾吸虫感染的患者多半有食用生鱼片的病史。[1]

     

    华支睾吸虫的“寄生旅程”共分为三段,首先虫卵入水后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吞食后,长成尾蚴自豆螺逸出;尾蚴在水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侵入其体内发展为囊蚴;最后“隐匿”在淡水鱼产品,经由人体食用后进入人体内,囊蚴里的幼虫经过小肠的消化“助攻”,脱囊而出,一路游走,最终“定居”在肝脏发展为成虫。

     

    成虫的机械刺激、分泌物、代谢产物史胆管阻塞,胆汁淤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重者引起肝硬化,长期损伤还可能导致肝癌。[2]

     

     

    二、“游走”在胃肠的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又称鲱鱼虫病,虫体呈圆柱状,和我们常说的蛔虫同属线形动物们的线虫纲。

     

    异尖线虫也有三个阶段的“寄生旅程”。虫卵在海中发育成幼虫,被第一中间宿主虾、蟹等甲壳纲动物吞食继续发育,当甲壳纲动物被第二中间宿主鱼类猎食后发育成三期幼虫[3],随着含有幼虫的各种生食类海产品被摆上餐桌,异尖线虫便随之进入人体体内。

     

    人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但幼虫可寄生于食道、胃、肠等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甚至还可以去肝、胰、大网膜、肠系膜、卵巢、腹壁皮下,腹股沟等处“打卡”,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人体感染本虫后,轻者仅有胃肠不适,重者表现为在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由于患者发病急骤,酷似外科急腹症,常致临床误诊。

     

     

    三、蘸料杀不死寄生虫

     

    面对上述生鱼片的危害,有些人不禁疑惑自己吃了很多年的生鱼片却并没有感染寄生虫,莫非是酱料杀死了他们?其实不然。寄生虫耐盐耐酸耐蒜,某些寄生虫的幼虫可以在酱油中存活数十个小时甚至半个月,在醋中可以存活一个季度,对刺激性强大的大蒜和芥末也有相当的“抵抗力”,因此我们食用生鱼片时仅仅数秒对蘸料的“蜻蜓点水”是必然无法杀死这些寄生虫的。

     

    寄生虫靠剥夺人类营养、机械性损伤人体器官等方式给人类造成危害,后果不容小觑。因此,在食用生鲜之前一定要了解餐厅或厂家的保存运输方式以及检疫来源,只有正规商超或证件齐全餐厅的醉虾醉蟹和生鱼片才能放心食用。

     

    参考文献
    [1] 何战英,王小梅,吴文婷,等. 2016—2020年北京市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监测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4): 557-560.
    [2] Choi B I, Han J K, Hong S T, et al. Clonorchiasis and cholangiocarcinoma: etiologic relationship and imaging diagnosis[J]. Clin Microbiol Rev. 2004, 17(3): 540-552.
    [3] 李丹,岳林明. 人异尖线虫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1, 16(9): 1107-1112.
  • 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处于冬春过渡时期,气温变化大,易引发各种传染病,提高免疫力十分重要,饮食的均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的培养都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合理的着装也很重要,既要有风度也要有温度,切不可过早的就把厚重的衣服抛之脑后。

     

    每年按时来报道的“好学生”——流感

    关于流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属于呼吸道飞沫传播疾病。通常,被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高达39℃至40℃,这在后疫情时代尤为重要,很可能会引起大家心里上的恐慌、同时伴有畏寒、头痛、咽痛、咳嗽、咳痰、肌肉酸痛、明显疲乏等,病程持续发展,可诱发肺炎、心肌炎、肾炎等其他重大疾病。

     

    所以,“小感冒”却也不可轻视,不要觉得感冒只是一种小病,从而抱有不用管他的侥幸心理。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有慢性病的人群,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对症下药,避免延误病情,引起严重后果。

     

    搅动小孩子生活的魔头——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小孩子们不仅仅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还是祖国的未来,可见这个病毒是多么的可恨。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该病一般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其中,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临床上可分四期: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但也存在少数为暴发型。此型病人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如不及时诊治24小时内可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存在非典型表现者,发病前有一定的潜伏期。

     

    吓人神器--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传播。潜伏期14-21天。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食欲差和眼发红等症状。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24小时蔓延全身,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

     

    春天,这是属于小心肝的季节

    目前正值初春,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因而春气通肝。

     

    中医认为,春天肝火旺盛而升发,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到底应该怎么调理身体呢?请继续往后看。

     

    养生讲究天时人和

    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还要结合一日十二时辰脏腑循行规律养生。比如11:00-13:00 是午时,也是心经最旺的时候,心属火,此时出去走圈,不仅仅是为了运动,更多的是为了吸收天地之阳气。

     

    适当的再辅以艾灸。艾灸主要靠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发挥作用,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艾灸产生的温度或者是烟对人体的刺激使人进入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调动激发人体潜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陈晨,刘国恩,曾光.中国流感疾病负担现状、问题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11):1494-1498.
    [2]徐颖华,徐苗,叶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趋势变化与其疫苗接种[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08):1015-1019.
    [3]梁灵芝.风疹及防控策略研究概述[J].内科,2020,15(04):452-455.
    [4]高健,倪红梅.中医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及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2):278-281.
    本文作者:冷梦希
  • 家住农村的李女士,三年前跟丈夫儿子搬到城里,租房子打工挣钱,生活过得虽然苦,但一家三口很幸福。谁知昨天竟查出肝癌晚期,让本就贫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李女士平时工作忙,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长,心里觉得亏欠,想着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经常给儿子买水果吃。可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没有那么多钱,知道超市有促销活动,就经常买促销水果吃,都是些磕碰、变软的水果。

     

    把水果买到家不舍得吃好的,李女士就挑那些烂掉发霉的,切掉坏的部分,洗干净吃掉,可前段时间出现经常腹泻、腹部右上方隐隐作痛的症状,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就没怎么在意。

     

     

    这天腹部疼的实在不行了才到医院做了检查,竟查出肝癌晚期。已经到了晚期。医生也无力回天。

     

    医生叹息:这种水果怎能天天吃!


    李女士患上肝癌与经常吃发霉的水果脱不了关系。

     

    这种发霉变质的水果,会滋生出大量细菌,其中有一种毒性极强的病菌——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经世卫组织公布为一级致癌物。同等剂量下,其毒性是砒霜的60倍,人体若摄入超过1mg,就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损伤,杀害大面积肝细胞,甚至癌变。

     

    不要认为将水果上腐烂的部分削去,其余部分就能食用,只要水果发霉变质,其整体都会含有这种致病菌。

     

     

    生活中除了这种发霉的食物,包括玉米、面粉、豆类、长时间泡发的木耳、切菜板、筷子、洗碗布,发现有发霉现象,及时更换。

     

    肝脏病变,身体会发出4个"求救信号"


    1、鼻腔、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其实是很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都遇见过,认为是上火造成的。其实不然。经常性的牙龈出血,或是已肝脏病变。

     

    肝脏具有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当肝脏出现问题时,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会下降,造成血液中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出现异常出血现象,常有牙龈出血,鼻腔出血不易止血,磕碰后身体淤青等状况。

     

     

    2、腹泻

     

    肝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泌胆汁,胆汁的作用就是帮助肠胃消化食物,若肝脏病变,胆汁减少,就会导致食物分解不完全,肠胃负担也会加重,很容易出现腹泻症状。

     

    若是经常性腹泻,久治不愈,要注意或是肝病"盯"上你了

     

    3、肝区疼痛

     

     

    肝脏位于腹部右上方,这个地方称为肝区,肝脏本身是没有痛觉神经的,所以它不会向人体发出疼痛信号。

     

    可在肝脏周围,有一层肝包膜,肝脏病变后,会出现肿瘤,随病情恶化,肿瘤越长越大,牵扯到肝包膜引发疼痛。

     

    通常出现这种状况,就代表肝病已经十分严重了,应尽早到医院做肝CT、肝B超等检查,确诊病情并及时治疗。

     

    4、黄疸

     

    巩膜、皮肤发黄是黄疸的典型症状。这种症状也是因肝病引起的。

     

    肝脏损伤病变后,会导致体内胆红素(呈黄色)出现代谢障碍,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就会上升,胆红素这种物质流经巩膜时,会吸附在上面,从而出现巩膜发黄的症状。

     

    多吃绿色食物,肝病"绕道走"

     

     

    俗话说:青色入肝,经常吃绿色食物可以有效的滋养肝脏,减轻肝脏负担,同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维他命、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有益于肝脏健康。

     

    平时可以多吃:西蓝花、西红柿、胡萝卜、苦瓜、菠菜、小白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

     

    小知识:笑口常开

     

     

    肝主疏泄,肝气通畅,可利于肝气生发,使气机和调,血气通畅,人的心情也会好起来。生活中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保持好的心情,对肝脏也有好处。

  •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主要表现即为肝脏内脂肪堆积。

     

    目前我国脂肪肝的患病人数日益提升,甚至已经超过了肝炎的患病人数,成为了我国的第一大肝病。

     

    为了预防自己患得脂肪肝,适当的增加水果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也有不少人选择“水果代餐”作为自己的饮食。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水果代餐反而容易增加肝内的脂肪比例,这一研究产生了极大的轰动。这是因为食用水果,往往很难感到饱腹。所以往往会导致摄入大量的能量和果糖而导致肥胖。所以,无论是想预防脂肪肝还是单纯想减肥,“水果代餐”往往导致物极必反。

     

    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疾病,早期经过治疗往往可以恢复正常,但是脂肪肝若长期得不到医疗措施,也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疾病,最终导致肝硬化。


    脂肪肝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往往伴有酒精中毒、营养过剩、营养不良等症状,或者伴随其它肝病一同出现,故导致肝硬化的时间长短不等。

     

    如果不接受正规的治疗,往往在20~30年之间转换为肝硬化。

     

    但是,脂肪肝的早期症状极不明显,只有在体检时才有可能发现。

     

    所以一个人当被检查除了患有脂肪肝时,可能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故从时间上来看到底什么时候发展为肝硬化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指标。

     


    如果不及时治疗,等到疼痛发热明显时,此时已经基本处于中后期,此时便有很大的风险演变为肝硬化。

     

    当肝原有细胞因为脂肪堆积而大片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内纤维组织不规则增生,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出现时,便称为肝硬化。

     

    原肝脏的功能结构已经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完全无法发挥功能的假小叶结构。此时肝脏体积缩小,硬度变高,便称之为肝硬化。

     

    大约有15%的患者可以从脂肪肝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还有部分患者产生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癌。

     
    若脂肪肝不经及时治疗转化为脂肪性肝炎时,便进入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道路。

     

    那么脂肪肝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

     

    1.合理膳食

     

    不可盲目的水果代餐,要适当的摄入粗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足量的蛋白质可以清除肝内淤积的脂肪,避免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往往对肝造成的负荷更大。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少量的有氧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运动,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以减轻身体的负担。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脂肪,缓解病情。

     

    3.合理的药物

     

    选择药物时,要格外注意药物对肝的毒副作用。脂肪肝不同阶段使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

      
    4.保持心情开朗

     

    尽量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要学会派遣自己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医患同心,才是治疗疾病的良药。

     

    对于脂肪肝,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治疗方案,所以在检查出自己的疾病后,一定要及时治疗,及时用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减少了自己身体的负担。对于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

  • 作为有20多年临床膳食营养管理经验的营养师,可以明确告诉高血脂的患者,当然可以吃鱼,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吃,也不是鱼身的所有部位都可以吃,吃错了反而会有大麻烦。

    什么鱼不能吃?

    在这里就不谈什么“勾旧病”、“发物”的问题了,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尤其不适合吃的鱼就是咸鱼、腊鱼、熏鱼。

     

    这类鱼首先不是新鲜的鱼,在腌渍、熏腊的过程中不仅添加了大量的食盐,而且会产生较多的亚硝基化合物,比如致癌的亚硝胺;而过多的钠摄入也会影响体内钾钠平衡和血管弹性,容易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并发症。而且在腌渍、熏腊过程中,也会导致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使具有保健作用的DHA、EPA明显损失。

    鱼的什么部位不能吃?

    即使是鲜鱼,也不是所有的部位都适合高血脂患者吃的,尤其是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的患者,不宜吃鱼脑、鱼籽、鱼肝等胆固醇过高的内脏,以免加重高血脂。

    哪些鱼可以多吃?

    高血脂、脑卒中患者应常吃鱼,首选的鱼是新鲜鱼,最好常吃海鱼。鱼肉除了富含优质蛋白,还是磷、钾、锌、硒等营养物质富集的食物。鱼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

     


    目前,我国居民畜肉类食物摄入量明显增加,但水产品摄入量却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周吃鱼280g~525g(纯粹鱼肉重量)。

    鱼怎么吃最好?

    在2018年,有研究机构对全国20个一二线城市、32万人、300多万条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水产品摄入量达到推荐要求的人只占17%,是所有类别食物中摄入比例最低的。

     

    其实,即使是只有17%的人水产品摄入量达标,也不见得都是正确的吃法。我们内陆城市常见的海鱼如大黄花鱼、小黄花鱼、带鱼、鲳鱼,最多见的做法就是红烧,干炸、干烧。这些做法多需要高温油炸,或油炸后再继续烹制成菜。这些高温烹调的方式,不仅会让蛋白质产生杂环胺而对健康有害,并且会导致DHA 、EPA氧化损失。

     

    鱼类最适合的吃法是以水或蒸汽作为传热介质的蒸、煮、焖、炖、涮、汆或者做馅等方式,比如清蒸鱼、焖鲅鱼、鳐鱼炖豆腐、涮鱼片、汆鱼丸等等。对于喜欢重口味的人,可以偶尔将鱼低温煎制一下,然后放调料和汤来烧制,而应可能的避免高温油炸。

     

    高血脂的人不仅需要关注鱼的摄入量,也更加需要注重蔬菜、菌藻类、水果、薯类杂粮等食物的摄入量,这样才会更好的预防脑卒中、急性胰腺炎、下肢静脉栓塞等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 提到胆固醇,很多人将它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摄入过量会给血管添堵。

     

    胆固醇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指标:

     

    • 总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种“好胆固醇”,有助保护心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偏高会让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聚集,血管变窄,血流不足,引发冠心病等。

     

     

    坏胆固醇指标越低越好吗?一个新研究可能颠覆你的认知: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癌症风险可能会翻倍。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解读新研究,并教你科学调控胆固醇。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刘菊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胆固醇过低,癌症风险翻倍

     

    《美国癌症研究杂志》近期刊登我国一项新研究称,胆固醇过低是个危险信号,或可导致癌症风险倍增。

     

     

    为了评估血清胆固醇、血糖状况和癌症风险间的相互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团队于2014~2016年对中国心血管代谢病与癌症队列研究项目进行了再研究,对涉及全国16个省份、20个社区站点的13.8万名参试者展开平均为期3.8年的追踪调查。

     

    研究人员监测参试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指标。

     

    参试者接受了相关病史、用药情况及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久坐行为、运动及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查。

     

    随访期间,平均1710人确诊偶发癌症(所有部位任何类型癌症的首次发生)。

     

    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100毫克/分升的参试者,罹患肝癌、消化道癌症、胰腺癌和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比其他人群高出2.59倍、1.03倍、1.97倍和0.92倍,其中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最大。

     

    如果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既差,而且LDL-C<100 mg/dl,则会增加42%的癌症罹患风险。其中尤其是胰腺癌风险最高,增加197%。

     

    有无糖尿病患者不同LDL-C水平的癌症发生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免疫系统在对抗癌细胞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参与,以激活免疫信号传导,调节免疫功能。

     

    如果同时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癌症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坏胆固醇过低,提示3个问题

     

    不同人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是不一样的。

     

    血液里的胆固醇总量,正常范围应为3.6~5.2毫摩尔/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尔/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风险;超过6.2毫摩尔/升则有高度风险。

     

    “坏胆固醇”正常值:

    如果没有冠心病、脑梗,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坏胆固醇应该不高于3.4毫摩尔/升。反之,则需要积极管理坏胆固醇,通常应控制在1.8~2.6毫摩尔/升以下。

     

    “好胆固醇”正常值:

    男性为1.16~1.42毫摩尔/升,女性为1.29~1.55毫摩尔/升。在标准范围内,好胆固醇是高点好,但也不能过高,那样总胆固醇也可能相应偏高。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值太多,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下面这3种问题:

     

    消耗性疾病

    如果不是药物或饮食导致的胆固醇过低,就需要警惕某些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甲亢等。如果胆固醇过低并且消瘦,就要考虑是否有患肿瘤的可能。

     

    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比如,使细胞膜稳定性减弱,导致血管壁脆性增加,甚至引起脑出血。同时还会减少糖皮质激素合成,减弱人体的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饮食习惯

    坏胆固醇过低,也有可能是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过低造成的。

     

    例如素食者,或是过度减肥者,都有可能因摄入脂肪过少而形成严重营养不良,胆固醇自然也会偏低。

     

    肝脏问题

    严重肝病患者,会因为肝脏代谢异常、胆固醇合成功能障碍,造成坏胆固醇值偏低,老年人更易出现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总之,坏胆固醇不是越低越好,指标是否过低还应该征求医生的建议。

     

    不同人群,这样调胆固醇

     

    不同的食物胆固醇含量如何?生命君为你总结一张表,看清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胆固醇含量。

     

    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有一套调胆固醇的方法。

     

    年轻人

    “坏胆固醇”水平超标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因此,针对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做好预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其中就对蛋类、内脏类、脂肪类有明确的建议:

     

    • 蛋类建议每天40~50克(大约1个鸡蛋的量),吃鸡蛋不弃蛋黄;
    • 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动物的脑部,建议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半两)左右;
    • 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动物油、肥肉),摄入量为每人25~30克(半两左右)。

     

    中年人

    中年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关键阶段。

     

    防治重点是将饱和脂肪酸控制在全日总能量的8%~10%左右。比如,少吃肥肉、奶油、牛油、肉类外皮等动物性食品,烹调选择玉米油等。

     

    严格将每日胆固醇摄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时配合减重、规律锻炼、戒烟、限盐、控制血压等手段。

     

    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干预和控制摄入胆固醇以外,还应重点摄取一些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成分。

     

    比如,植物甾(zāi)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

     

    小麦胚芽、麦麸、花生、杏仁、孢子甘蓝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榄油等)等食物含有植物甾醇。

     

    水果、燕麦、洋葱、黑木耳、海带等富含膳食纤维成分。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已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饮食要注意几个细节:

     

    • 每天可吃一个鸡蛋,但不要炒或煎,最好改成煮蛋、蛋羹和蛋花汤;
    • 每天一两肉或一两鱼,不要煎炸和红烧,多用蒸或炖,并去掉浮油和肥肉;
    • 蛋白质不足的部分,可以把以前过多的主食、零食和肉类砍掉,换成每天半碗豆腐和一杯酸奶;
    • 主食吃至少一半的全谷杂粮,特别是多喝杂粮豆粥;
    • 多吃少油烹调的蔬菜,绿叶菜每天至少半斤,水果每天一个即可,坚果每天一小把;
    • 在烹饪方式上,建议选用不粘锅,改爆炒为蒸、煮和凉拌,烹调油减半,或改用玉米油。
     
    参考资料:
    Li M, Lu J, Fu J, et al. The association and joint effect of serum cholesterol, glycemic status with the risk of incident cancer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4C)-study.Am J Cancer Res. 2020, 10(3): 975-986. eCollection 2020.
  •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中国是胃癌大国,根据2019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1],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的排行榜上,胃癌以每年40.3万的发病人数,继肺癌之后,位居第二。

    这意味着,每新的一天就有1000多人罹患胃癌,而这其中能活过5年的不超过400人。[2]胃癌不仅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了解胃癌的成因,预防胃癌的发生则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话题。

     

    一、胃癌的发病机制——胃是如何沦为"是非之地"的

     

    我们知道,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一日三餐都要经过"胃工厂"的储存和加工才能完成消化。

     

    由于胃要"打磨"我们食入的各种酸甜苦辣的食品,当食物刺激性大,经常损伤胃壁,或食物携带了可以损伤胃细胞的细菌,胃就需要不断地修复、生长来抵御这种"伤害",但长年累月,如此频繁地修复,终有一天,胃细胞中的一些"异军""叛变",开始"疯长",就变成了"胃癌"细胞,胃就产生了癌变。

     

    二、胃癌的 诱因——促使胃癌变的5条“导火索” [3]

     

    1.地域环境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而从国外的视角看,日本发病率最高,而美国则很低。

     

    2.饮食生活

     

    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胃癌发病率较高,这是由于上述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含量高。同时,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与发病也存在一定关系。此外,"万病之源"——吸烟也是胃癌的诱因,有研究显示,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性较不吸烟者高出一半。

     

     

    3.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因其螺旋形的菌体形态而得名,英文缩写为HP,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胃黏膜炎症和损伤,从而进一步引发癌变。据统计,HP阳性者胃癌发生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3~6倍。

     

    4.胃部疾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胃部本身患有疾病,那么发生胃癌的几率也会增加。这些基础性的胃部疾病包括:胃息肉、胃炎及做过胃部分切除后的"手术胃"。这些胃中的细胞随着病情的进展"韬光养晦",直到有一天发生癌变。

     

     

    5.遗传因素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在遗传学上也是成立的。研究表明,若某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有胃癌,那么此人胃癌发病率要高出其他人4 倍,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如果胃部长了肿瘤,早期消化不良,晚期可能出现呕血、消化道梗阻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更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从远离胃癌的诱因开始,为我们的"胃"做好力所能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01): 19-28.
    [2] 叶永伟, 董瑞忠, 周莹, 等.中国人群家族性胃癌的预后分析[J].J 外科肿瘤。2011, 104(1): 76-82.
    [3]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九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 不药博士告诉您,有些食物对心血管病是大有好处的。自然界中,有一些食物有降低胆固醇,抵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或者基于它们本身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适合有心血管病的人食用。

     

     

    主食:

     

    玉米,燕麦:富含多种蛋白质和丰富的亚油脂,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理想食物,可煮粥食用。

     

    肉类:兔肉,高蛋白,高铁,高钙,高磷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能预防血管栓塞。

     

    海产品: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ω-3,能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脑部的血液循环情况,预防血栓和中风。海带,海蜇,紫菜等,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搭配很合理,各种无机离子也很丰富,但要注意钠的摄入量。

     

    蔬菜:

     

    富含膳食纤维较丰富的蔬菜,能增加排便,使类固醇等及时排出,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芹菜,特别是旱芹,有辅助降压、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竹笋,洋葱等食物经常食用,对防治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有好处。

     

    黑木耳,作为血管清道夫,适宜各种心脑血管患者食用。

     

    葱,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延缓血栓形成,减少动脉硬化症。

     

    水果:

     

    富含VC的水果,对延缓心脑血管的老化有一定的效果。经常食用可降低患中风的危险。可在饭后食用猕猴桃,柠檬,山楂等等富含VC的水果。

     

    植物油:芝麻油、豆油、橄榄油等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其他:心脑血管病患者宜食用植物蛋白,少吃单纯碳水化合物,而黄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者极为有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Beta-胡萝卜素,能加速胆固醇的转化,减少蓄积。富含钾的食物,能调节血脑血管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具有抗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低盐饮食,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对心脑血管均是不利的;每天一杯酸奶,对于心血管疾病是极好的。

     

    温馨提示:气温温差大,血管易收缩和痉挛,干燥也容易造成血液黏稠,诱发冠心病。易发人群要注意保暖,避免血管过度收缩;及时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忌食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省鸡东县某一家庭在聚餐中,食用了“酸汤子”导致多人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截止目前人数已高达8人,该事件经由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起初该事件被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后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是因为所食用的“酸汤子”其实是被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微生物污染所导致,这种细菌可以产生致命的毒素。

     

    图片来源:环球网微博

     

     

    1 什么是椰毒假单胞菌?

     

    椰毒假单胞菌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2 哪些食物会引发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

     

    引起椰毒假单胞菌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从近些年发生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事件中可以看出,像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以糯米泡制后制作的吊浆粑、河粉等都是可以引起椰毒假单胞菌中毒的食物.

     

     

    图片来源:网络

     

    了解这些食物的观众们应该知道,它们的制作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浸泡,在此过程中若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则会引发食物中毒。

     

    3 中毒后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具体表现为:可能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如果你食用了上述食物,并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表现,不要犹豫,请抓紧就医!尽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但及早接受治疗会大大提高治愈成功率。

     

    4 怎样避免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

     

    购买食品?确保安全!

     

    购买酵米面和糯米泡制的食物时,一定要确保食品的生产安全,从正规渠道购买,并确认好食品经营者的相关资质以及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食品过期?宁扔毋食!

     

    许多食品如湿米粉、银耳、木耳等容易因为储存不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并且无法因加热而消除影响。泡发木耳、银耳前要检查是否受潮,同时发泡时间不能过长,发泡后要即时加工食用,对于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和隔天储藏的湿米粉,宁扔毋食。

     

    制备食品?保持卫生!

     

    制备食品和食用食品时,一定要保证食品的健康,无异味,如果发现有霉斑就立刻扔掉,对于磨浆后的食品一定要及时晾晒或进行烘干,贮藏时则需要通风、防潮、防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记心间!除了防备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外,大家还要谨防其他类型的食物中毒,比如合理食用正规菌类,不食用采摘的野生蘑菇;食用扁豆时一定要把它煮熟闷透等等。

     

    如果有的小伙伴不慎踩坑,推荐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诊断和后续治疗建议,最后祝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享遍美食~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有一个50岁男性,前几天吃了火锅后,出现了吞咽困难和间歇性上腹痛。住院检查后,发现鱼骨误食后,骨被水平卡在下一条食道上,造成罕见的两侧食道穿孔。

     

    吃火锅时记得细嚼慢咽,避免食道穿孔。

    吃火锅的时候,因为食物的温度很高,所以人们吃的时候,经常不能慢慢咀嚼,不小心容易吞下骨头和鱼刺。如果卡在食道上,食道容易穿或破裂。

    x光看不见鱼刺腹痛,吞咽困难。

    骨头和鱼刺不是金属材质,一般胸部的x光检查不能显示,诊断困难。一旦发现有呕吐、胸痛、间歇性上腹痛、吞咽困难的症状,应尽快就医,必要时应接受胃镜检查,去除异物,避免气胸、脓胸、纵隔腔炎等并发症。

     

    过去,如果发现患者有食道穿孔和破裂,则需要立即进行食道修补手术,严重时需要进行食道切除手术,防止败血症的发生。但近年来,由于食道内视镜技术的进步,利用食道支架的放置手术也成为治疗食道穿孔和破裂的选项之一。

     

    面对误食异物造成的食道穿孔或破裂,其治疗方式取决于诊断时机和患者临床情况,当食道因感染而坏死时,进行食道支架的放置也可能导致食道出血或扩大破裂范围。因此,人们和家人应该专业医生充分讨论后,决定治疗方法。

     

    另外,吃鱼的时候不要说话,吃羊排和鸡鸭的时候也要注意。每年都有鱼骨、鸡骨、鸭骨、羊骨卡在食道上,主动脉破裂出血致死。鱼刺卡住后,不要试着喝醋、吃饭等土方法。一定要马上来医院看医生。

    鱼刺卡住喉咙有什么危害?

    鱼刺卡在喉咙里会有刺痛和明显的异物感,喉咙黏膜会充血肿胀,引起咳嗽。

    另外,鱼刺卡住喉咙也有反射性喉咙痉挛和异物堵塞呼吸困难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呼吸、喉咙痛等症状的假设异物很大,嵌入声门,更严重的人窒息死亡。

    怎样避免鱼刺卡住喉咙?

    1、吃鱼时要集中精力。吃鱼时要注意,集中精神,慢慢咀嚼挑出鱼刺,不要和家人朋友说笑话。说话和笑的过程本身就会引起食道的一定振动,这时正好吞下鱼刺的话,卡住的可能性很高。

     

    2、选择鱼时,可以偏向没有刺的鱼。例如三文鱼、龙利鱼、鲈鱼、石斑鱼等。

     

    3、可以吃纯天然鱼肉丸,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品尝美味,降低危险系数。

     

    4、吃鱼时,你可以选择鱼刺少的鱼肚。

  • 鱼胆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主要由误食或生食鱼胆引起。民间传说鱼胆具有明目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导致一些人尝试生食或与酒同服鱼胆,从而引发中毒事件。

    鱼胆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胆汁毒素、胆酸、鲤醇硫酸酯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极强的毒性,可导致多器官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据统计,鱼胆中毒的死亡率约为16%。

    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肝区疼痛、肾功能衰竭等。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一旦发生鱼胆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就医,进行彻底洗胃。

    2. 补充液体,促进毒物排出。

    3. 使用利尿剂,保护肾脏功能。

    4. 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5. 根据病情,进行透析治疗。

    为了预防鱼胆中毒,建议不要生食或与酒同服鱼胆,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 鱼类,作为人类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其营养价值丰富,常食可延年益寿。虽然垂钓的乐趣不仅在于品尝鱼肉,但了解鱼类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于垂钓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富含动物蛋白、钙、磷、维生素A、D、B1、B2等物质,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鸡肉等肉类更高,且易于消化吸收,吸收率高达96%。鱼肉肌纤维细软,富含可溶性胶原蛋白,更适宜病人、中老年人以及儿童食用。此外,鱼类还含有一种水生动物特有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血液凝固,对冠心病和脑溢血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研究表明,爱斯基摩人患冠心病的几率极低,这与他们常年食用鱼类有很大关系。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的调查发现,日本渔民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美国那士维市市民,这也解释了两国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梗塞死亡率的差异。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鱼头、鱼鳃和内脏,多吃鱼有助于保持血液流畅。

    鱼油富含维生素D,是儿童成长期必需的物质,可预防佝偻病和夜盲症。在我国,民间流传的鲫鱼、甲鱼炖汤可治疗肝炎,可补充哺乳期妇女乳汁不足;鲤鱼、鲫鱼、鳗鱼可治疗肺炎、痢疾;泥鳅可治疗关节炎、中耳炎、跌打损伤;黑鱼可祛瘀生新等,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对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有显著效果。

    不同种类的鱼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

    鲫鱼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效。腹水患者可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炖,连汤食用,可治疗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鲤鱼具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可治疗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炖熟分服之,可治疗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炖汤服食,可治疗孕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可治疗咳嗽气喘。

    鲢鱼具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效,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青鱼具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效。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黑鱼具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效。黑鱼与生姜、红枣炖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与红糖炖服可治疗肾炎。产妇食用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墨鱼具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效。是妇女的保健食品,具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效。

    草鱼具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等功效,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带鱼具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效,可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肝炎患者可用鲜带鱼蒸熟后取上层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症状。

    鳗鱼具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效。

    黄鳝入肝、脾、肾三经,具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对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气血两虚者可用黄鳝肉丝、黄芪(纱布包)加水煮熟调味服食。小儿疳积、形瘦食少者可用黄鳝一条,切段加鸡内金少许煮熟食用。内痔出血、子宫脱垂可将黄鳝煮食,久服有效。

    泥鳅具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等功能。泥鳅与大蒜猛火煮熟可治疗营养不良之水肿。泥鳅用油煎至焦黄加水煮汤可治疗小儿盗汗。泥鳅炖豆腐可治疗湿热黄疸。泥鳅与虾黄同煮服,可治疗阳痿不举。

  •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新陈代谢也进入旺盛时期,此时进行膳食养生尤为重要。文化假日酒店推出的鲍、参、翅、肚自助晚餐,正是顺应春季养生之道,为食客们带来一场味蕾与健康的盛宴。

    鲍鱼,作为春季滋补佳品,其营养价值极高。它具有养阴、平肝、固肾的功效,对于春季血压不稳定、气虚哮喘、夜尿频、精神难以集中等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鲍鱼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等,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春季常见疾病。

    海参,作为滋补圣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春季食用海参,可以益智健脑,消除疲劳,延缓衰老。海参中的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等成分,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春季感冒等疾病。

    鳄鱼掌,作为整条鳄鱼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富含丰富的动物胶原蛋白,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固精、护肤养颜的功效。鳄鱼掌中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矿物质等,能够增强皮肤弹性,消除皱纹,使肌肤更加紧致有光泽。

    除了以上食材,鲍、参、翅、肚等食材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鲍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养阴、平肝、固肾的功效;海参富含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等成分,具有益智健脑、消除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鱼翅富含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具有滋阴养颜、增强体质的功效;猪肚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春季养生,除了合理的膳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春季常见疾病。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出就餐成为很多人解决温饱的首选方式。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黑心食材事件频发,让人防不胜防。如何辨别食材的好坏,防范黑心食材的侵害,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一些辨别黑心食材的小技巧,帮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守护自己的健康。

    一、巧识“地沟油”

    地沟油是令人谈之色变的“毒油”,其制作过程恶劣,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辨别地沟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看颜色:地沟油颜色暗淡,光泽度差,与正常食用油有明显区别。
    • 看包装:地沟油往往使用无标签塑料瓶,且包装简陋。
    • 闻味道:地沟油有酸涩味,与正常食用油的味道不同。
    • 试粘稠度:地沟油粘稠度较高,摩擦成润滑无拉扯感。

    二、辨别“优质”肉馅和“劣质”肉馅

    肉馅是很多美食的必备食材,劣质肉馅往往含有大量劣质肉和骨筋肉,对人体健康有害。辨别肉馅优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看颜色:优质肉馅颜色剔透,无血色;劣质肉馅颜色暗淡,有血色。
    • 看纹理:优质肉馅纹理清晰,劣质肉馅纹理模糊。
    • 看弹性:优质肉馅弹性好,劣质肉馅弹性差。

    三、辨别真假生蚝

    生蚝是海鲜中的美味,但市场上也存在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辨别真假生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看颜色:新鲜生蚝颜色呈青色,闻上去有海腥味。
    • 看质地:假冒生蚝质地软烂,颜色发白。

    四、辨别“死鱼”还是“活鱼”

    活鱼与死鱼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有很大差异,辨别活鱼与死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看鱼眼:活鱼鱼眼清澈,死鱼鱼眼浑浊。
    • 看鱼身:活鱼鱼身灵活,死鱼鱼身僵硬。

    五、辨别川菜、湘菜中的“炸辣椒”是否重复利用

    川菜、湘菜中的炸辣椒是许多美食的灵魂,但一些无良商家却将炸辣椒反复回锅使用,影响食品安全。辨别炸辣椒是否重复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看颜色:优质炸辣椒颜色红亮,假冒炸辣椒颜色暗淡。
    • 闻味道:优质炸辣椒味道浓郁,假冒炸辣椒味道淡薄。

    六、辨别真假三文鱼

    三文鱼是高档海鲜,但市场上也存在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辨别真假三文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看纹理:真三文鱼纹理明显,假冒三文鱼纹理模糊。
    • 看颜色:真三文鱼颜色鲜艳,假冒三文鱼颜色暗淡。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食材的好坏,防范黑心食材的侵害。

  • 立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纷纷开始贴秋膘。为了保持健康,同时满足口腹之欲,选择合适的食物至关重要。鱼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然而,如何挑选到新鲜、美味的鱼肉,却是一门学问。

    一、挑选鱼肉的技巧

    1. 个头选择:鱼的个头决定了其口感和安全性。太小,肉质不够鲜嫩,鱼刺多;太大,肉质粗糙,可能积聚有害物质。建议选择个头“八分大”的鱼,如鲤鱼1斤半、鲫鱼0.5-1斤、草鱼4-5斤。

    2. 颜色观察:观察鱼肉的颜色,过于鲜红或亮白色可能添加了染色剂。新鲜鱼肉颜色自然,红肉鱼呈粉红色,白肉鱼呈白色。

    3. 眼睛和鳃:新鲜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丝清晰呈鲜红色。不新鲜的鱼眼球不饱满、眼角膜起皱、鳃色变暗。腐败的鱼眼球塌陷、角膜皱缩、鳃呈褐色或灰白色。

    4. 水箱水色:在超市购买活鱼时,观察水箱水色。清澈、流动的水箱说明水质较好,鱼也更鲜活。水色深绿或蓝色可能水质较差,不宜购买。

    二、鱼肉的营养价值与适宜人群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1. 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心血管疾病。

    2. 抗氧化、延缓衰老:鱼肉中的抗氧化物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

    3. 增强免疫力:鱼肉中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4.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鱼肉中的优质蛋白质和DHA有助于儿童大脑和视力发育。

    适宜人群:适合所有人食用,尤其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

    三、鱼肉的烹饪方法

    鱼肉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清蒸、红烧、炖汤等。清蒸鱼肉最能保留其鲜美口感和营养价值,红烧和炖汤则更具风味。

    总之,立秋之后,适量食用鱼肉,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保持健康。掌握挑选鱼肉的技巧,让我们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为身体加分。

  • 清蒸鱼因其营养健康、美味可口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鱼腥味却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去除鱼腥味,让清蒸鱼更加美味。

    一、刮干净黑膜

    鱼身上的黑膜含有大量的腥味物质,是鱼腥味的来源之一。在处理鱼时,要仔细刮干净黑膜,这是去除鱼腥味的第一步。

    二、去腥线

    鱼腹内有一条腥线,是鱼腥味的主要来源。在处理鱼时,要将其去除,可以有效地减少鱼腥味。

    三、牛奶浸泡

    将鱼浸泡在牛奶中,可以中和鱼腥味物质,使鱼更加鲜美。

    四、白酒涂抹

    用白酒涂抹鱼身,可以去除鱼腥味,并增加鱼的风味。

    五、温茶浸泡

    将鱼浸泡在温茶中,可以去除鱼腥味,并使鱼更加鲜美。

    六、红酒浸泡

    红酒中的单宁成分可以中和鱼腥味,使鱼更加美味。

    七、用姜丝葱段摆盘架空鱼

    将姜丝、葱段摆放在鱼身上,可以去除鱼腥味,并增加鱼的香气。

    八、放点糖

    在蒸鱼时放点糖,可以中和鱼腥味,使鱼更加鲜美。

    九、放点橘子皮

    橘子皮中的香味成分可以去除鱼腥味,并增加鱼的香气。

    十、晚放姜和调料

    在蒸鱼时,要晚放姜和调料,以免破坏鱼的原味。

    十一、倒鱼汁

    在蒸鱼过程中,要倒掉鱼身上的腥汁,以保持鱼的鲜美。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去除鱼腥味,让清蒸鱼更加美味可口。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鱼肉是许多人的最爱,然而,鱼肉的腥味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那么,如何才能去除鱼的腥味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去除鱼腥味的方法。

      首先,鱼的宰杀方式对腥味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建议在宰杀鱼时,迅速切断颈总动脉,避免鱼挣扎过久导致血液淤积在鱼肉中。宰杀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去除鱼腹内的黑膜,这层黑膜含有浓重的腥味和苦味。

      在烹调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去除鱼腥味。其中,料酒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料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能够溶解腥味物质,使其在加热过程中挥发。此外,在烹调初期加入食醋或柠檬汁也能有效去除腥味。同时,加入葱、姜、蒜等佐料也能起到去腥的作用。

      针对不同种类的鱼,还有一些特殊的除腥方法。例如,对于无鳞鱼类,如鲶鱼,可以用盐擦洗或用面粉、淀粉混合盐擦洗鱼身,以去除皮肤表面的胶质。对于鲤鱼,可以抽取出肚皮两边的白筋,以减少腥味。对于脂肪较多的鱼,如鳗鱼、秋刀鱼等,可以采用文火煎制或炭火烤制,以去除鱼油的腥味。

      除了上述方法,保持厨房通风,使用新鲜的食材,以及正确的烹饪技巧也是去除鱼腥味的关键。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在烹调过程中轻松去除鱼的腥味,让鱼肉更加美味可口。

  • 水煮鱼作为一道经典的川菜,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这道美味的佳肴背后却隐藏着五大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首先,水煮鱼的高油脂、高盐分含量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和血压升高。其次,辣椒的过量摄入会刺激消化道,引发胃痛、腹泻等症状。此外,水煮鱼中的豆芽等配菜种类单一,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长期过量食用水煮鱼,还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为了健康,我们建议在享受水煮鱼的美味时,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油盐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辣椒。

    2. 适量搭配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3. 避免空腹食用,以免刺激消化道。

    4. 适量饮用绿茶、菊花茶等,缓解上火症状。

    5. 定期体检,关注身体状况。

  • 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少地方已经进入了桑拿模式。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的食欲往往会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夏季湿气较重,适当食用一些健脾开胃、利水消肿的食物,可以帮助缓解不适。鲤鱼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食材,在夏季食用尤为适宜。

    鲤鱼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开胃、利水消肿的功效。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鲤鱼可以治疗咳嗽、黄疸、水肿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在夏季,我们可以将鲤鱼与一些具有去湿功效的食材搭配,制作成美味的鲤鱼汤。比如,搭配冬瓜可以利水消肿;搭配陈皮可以健脾开胃;搭配葱白可以发汗解表。这些食材与鲤鱼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鲤鱼的功效。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鲤鱼汤做法:

    材料:鲤鱼1条,冬瓜200克,陈皮10克,葱白2根,生姜10克,食用油、食盐、胡椒粉、料酒适量。

    做法:

    1. 鲤鱼去鳞、去内脏,洗净后切块;冬瓜去皮,切成薄片;陈皮泡软,切丝;葱白切段;生姜切丝。

    2. 锅中放油,加热后放入鲤鱼块,煎至两面微黄,加入姜丝、料酒,注入清水,大火煮沸。

    3. 水开后,撇去浮沫,加入冬瓜片、陈皮丝、葱白段,转小火煮至汤色变白。

    4. 最后加入食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鲤鱼属于发物,患有皮肤病、肿瘤等疾病的人群应慎食。

  •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其中,鱼类因其丰富的蛋白质、DHA和EPA等营养素,被誉为‘脑黄金’,被誉为‘吃鱼的孩子聪明’。然而,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鱼类,以及如何科学烹饪,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从食用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一些无肌间刺的鱼类,如大黄鱼、三文鱼、鲳鱼、带鱼等,更适合孩子食用。这些鱼类肉质细嫩,刺少,易于咀嚼和消化。此外,从受环境污染程度的角度来看,自然生长的海鱼类比人工养殖的鱼类污染更少。在人工养殖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更应该避免给孩子食用这些鱼类。

    在选择鱼类时,家长不必专挑名贵的鱼,可以选择价格相对实惠的鱼类,如鲐鱼、蓝圆鲹、马鲛鱼、沙丁鱼等。这些鱼类不仅DHA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而且肉多味美。同时,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品尝不同品种的鱼,这样可以让孩子品尝不同的口味,综合摄取不同营养特点的鱼肉,并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关于给孩子吃鱼的部位,鱼头、鱼肚子、鱼子等部位营养成分差别不大,孩子都可以食用。但鱼头污染更严重,尤其是大脑组织和肝脏等组织和器官,污染物不易排出。因此,建议孩子多吃“鱼脸”,这个地方肉质细嫩、无刺,污染也不大。鱼子虽然富含卵磷脂,但胆固醇含量也很高,给孩子吃时要注意量的把握。

    给孩子烹制鱼类,最好选择清蒸。清蒸鱼营养损失少,原汁原味对孩子的味觉发育有利。而油炸等烹调方法,不但会改变鱼本身的滋味,还会改变鱼肉本身易消化的特点。

    最后,给孩子吃鱼要适量,一般每周1—2次,每次50—100克。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吃某种鱼,可以稍微多吃一点,但不要替代了主食的位置。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