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由开放性伤口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引起
- 表现为伤口局部剧烈肿胀、疼痛、皮肤发白等
- 属于危急重症,需尽早诊治,以防死亡
简介
气性坏疽是一种危急重症,多由开放性伤口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杆菌、溶组织杆菌等一系列梭状芽胞杆菌引起。此类细菌属于厌氧菌,需具备缺氧环境才能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一般较少感染人体。一旦发生感染,可造成严重的肌坏死或者肌炎,但不同患者的发病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快8~10小时,最慢5~6天才发病。
临床症状也因人而异,有些以产气(即产生硫化氢气体等不溶性气体)为主,有些以水肿为主,具体包括伤口剧烈疼痛、明显肿胀、有大量渗出物、散发恶臭味等局部症状,以及烦躁不安、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
由于病情发展急剧,故越早治疗越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组织坏死以及截肢率,治疗措施包括急诊清创、应用抗生素、高压氧治疗等[1],若受伤肢体已严重坏死,则需及时行截肢术,以防加重全身感染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症状表现
此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伤口剧烈疼痛、明显肿胀、有大量渗出物、散发恶臭味等局部症状,以及烦躁不安、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等方式来诊断此病。
气性坏疽有哪些类型?
按细菌侵入方式可分为两种:
- 创伤性气性坏疽;
- 自发性气性坏疽[2]。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不常见。平时发生率较低,多出现于重大灾害、战争时期[3]。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迅速,一般通过急诊清创、应用抗生素、高压氧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若救治不及时,受伤肢体已发生严重坏死,则需及时行截肢术,以挽救生命,但会让患者落下终身残疾。本疾病的总体病死率高达25%[4]。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气性坏疽有什么表现?
气性坏疽是由产生气体的厌氧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形成深至肌肉的软组织炎症及坏死,多继发于多种开放性创口,少数为自发性。本病较为少见,但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救命的关键。病变早期可进行清创、抗感染、高压氧疗,必要时需进行高位截肢手术挽救生命。患者多在伤后一天内起病,因所染细菌各类型的成分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肿、水肿、坏死等,同时有患肢疼痛、创口渗液、恶臭、皮肤发白等表现,病变可沿肢体蔓延并急剧恶化。因本病进展较快,一经诊断即应立即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并结合抗生素药物治疗。若组织坏死严重、病变广泛蔓延,为挽救生命,需果断进行截肢手术。同时,尽早给予高压氧疗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截肢率。
住院医师王子杰
文章 什么是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多见于软组织严重开放性损伤。
祖国医学将其归属“疽”范畴。本病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丰满部位的严重创伤后,潜伏期一般为 1~4 日,也有短至 6 小时者。
局部表现伤口呈“胀裂样” 剧烈疼痛,甚则止痛剂也不能缓解。伤口周围水肿,初起皮肤苍白、紧张和发亮,随后转为紫暗色,最后变成灰黑色,并出现有暗红色液体水疱,伤口内可流出带有恶臭的浆液性或浆血性液体;伤口周围皮肤可触及捻发音,并见有气泡随同渗液流出;肌肉呈暗红色、柔软、肿胀;肢体厥冷、变色、水肿、坏死。伤口常有硫化氢恶臭味。
主治医师丁先茂
文章 怎么预防气性坏疽
预防气性坏疽的根本方法是早期彻底清创,早期注射青霉素,四环素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本症一旦发生,应认真隔离治疗,烧毁换下的敷料,以免交叉感染。
清创越早越好,如能在伤后 6~8 小时内进行彻底清创,对本症的预防极为有效。在本症发病的 3 个因素中,即使有细菌污染,如彻底清创,没有坏死组织存留,细菌无繁殖基地;不缝合伤口,对伤口也不要填塞过紧,无细菌生长的厌氧环境,也不易发病。
另外,及时抗休克,改善全身情况,尽早去除止血带,对主要动脉伤尽早手术,解除伤肢缺血状态等措施,对预防本症具有重要意义。
主治医师丁先茂
骆长永
主治医师
中医呼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田家伟
主治医师
呼吸内科
江阴市人民医院
李田
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