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X综合征

X综合征

别名:微血管性心绞痛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X综合征介绍
  • 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长
  •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 药物治疗为主,多预后良好,需与心肌梗塞鉴别

简介

X综合征又称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指具有劳力性心绞痛或心绞痛样不适的症状,活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有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的证据,运动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痉挛现象的一类病征。缺血性胸痛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是X综合征的两个主要特征。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本病无特殊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症状表现:

X综合征典型症状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功能正常,即可诊断X综合征。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较为少见。目前没有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X综合征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通常发作时可用药物缓解症状,大部分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其发作次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乃至而消失。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X综合征相关问诊记录

心慌心悸一个月,24小时心率监测正常,曾服振源胶囊无效,轻微肝损失,近期备孕,有荨麻疹。患者男性30岁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51

医生建议:患者可能患有新冠后心血管综合征,建议使用参松养心胶囊和辅酶Q10,注意饮食、运动和情绪调节,观察1周,如无改善需进一步检查。

雷星星

主治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我被诊断出微血管心绞痛,想了解这是一种什么病,是否是心绞痛的前期?我目前在服用阿司匹林和倍他乐克,平时除了在运动或劳累后有点不舒服外没有其他症状。请问这个病能否确诊?平时还能运动吗?患者男性59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52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冠脉CT报告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目前不能确诊冠心病,但存在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患者的用药是正确的,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和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建议患者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引起的症状。定期复查和监测运动耐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

周卫建

副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医院

查看详情

乏力、心跳快、身体热,转阴后两周出现。患者男性26岁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76

医生建议:病情判断:考虑新冠后心血管综合征可能性大。治疗建议:加强休息,必要时使用降心率药物和中成药。生活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雷星星

主治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X综合征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心悸和X综合征,需要开方买芪参益气滴丸

我记得那天,心悸的感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我的心脏,呼吸都变得困难。这种感觉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每次发作都让我感到极度的恐惧和无助。终于,我鼓起勇气,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 我打开了京东APP,点击“我的”,然后选择“问医生”。在搜索栏中输入“中医科医生**”,很快就找到了他。我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希望他能帮我开具处方或提供用药建议。 医生很快回复了我,询问我是否去过线下医院就诊过,诊断的是什么疾病?我告诉他我已经去过医院,医生诊断我患有心悸和X综合征。医生又问我使用芪参益气滴丸多长时间了,效果怎么样?我说我已经用了半年左右,效果还不错,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医生继续问我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受损或其他慢性疾病?是否处于孕期、哺乳期或备孕期等特殊时期?我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最后,医生问我需要几盒芪参益气滴丸,我说我需要10盒。 医生告诉我,根据《国家处方药物管理办法》规定,慢性疾病最多只允许开具一个月的用量,所以只能帮我开具一个月以内的用量,也就是6盒的量。我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理解医生的难处。 医生开具了处方,并提醒我在服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同时,他还给了我一些生活建议,告诉我要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等过度的情绪刺激。饮食上要注意低脂、低盐,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以适当进行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如症状持续无缓解应立即线下医院就诊。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认真服药,并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慢慢地,我的心悸症状开始减轻,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感激那位医生,如果不是他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我的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健康问题,不妨也来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一下,真的很方便!

精准医疗探秘

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上)

原创作者:郝一丹 杨士伟 周玉杰 胡大一 1京东健康 心脏中心专家;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经典观点认为心外膜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在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导致心外膜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AMI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CMD)对于心肌缺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1-16]。 1967年Likoff等首次报告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临床现象[17]。1973年Kemp将这一临床现象定义为心脏X综合征(cardiac X-syndrome)[18]。1988年Cannon等提出了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 MVA) 的概念,认为是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对收缩性刺激极度敏感,导致微血管舒张能力受限,壁间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是MVA的发病原因[19]。新近开展的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冠状动脉生理评估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到CMD与心肌缺血的关系。199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首次将“心脏X综合征”列入指南。2013年ESC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重新定义了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stable coronaryartery disease,SCAD),认为心外膜冠状动脉阻塞性狭窄、CMD及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并且以上机制可以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导致由运动或应激引起的心绞痛症状。目前国际上多个指南均认为CMD在心肌缺血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25]。 一、冠状动脉树解剖 冠状动脉树(coronary vasculature)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成三部分:(1)直径500um-5mm的传导动脉,也称为大动脉或容积动脉,正常情况下阻力很小,主要承载血流传输和容积功能;(2)直径100–500μm的阻力动脉,也称为中等动脉或前微动脉,正常情况下是冠状动脉树中阻力最大的一段,主要功能是调节到达下一级血管——微动脉的血流量和压力;(3)直径100μm以下的微动脉,解剖结构上平滑肌细胞发育不良,特征性功能是代谢产物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以保证血流量与心肌耗氧量相匹配,微动脉前后血压差值最大[26]。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微动脉对于心肌灌注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怀疑冠心病的患者中,51%的男性和54%的女性存在CMD,CMD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显著相关。 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病理生理机制 CMD的发病机制复杂,任何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因素都与CMD的发生、发展相关。微血管结构异常包括血管内径缩小和微血管密度减少,二者均可增加微血管阻力[26]。其中血管内径的缩小包括微栓塞所致的微血管管腔堵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可导致微栓塞)、管壁厚度的增加/重构(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增厚)、血管外机械性压迫(心肌水肿、心肌纤维化等)。微血管功能的改变主要由血管舒缩调节反应不良所致,例如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不全、血管外调节机制失常等。 总之,这些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心绞痛症状的病理生理改变是CMD,最终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下降。由于多种功能异常造成的CMD有的是可逆的,随着相应的危险因素或者疾病的纠正CFR可以恢复正常。无论功能性或者结构改变造成的CMD临床上均可通过微血管功能来检测,但微血管结构改变在临床上很难进行检测。由于对CMD发病机制的认识深入,目前文献上较少沿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这一术语,而称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1-16]。 三、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临床分型与临床表现 1型又称为原发性CMD,进一步又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原发性稳定型CMD是指临床表现为劳力相关的稳定型心绞痛,但应排除心外膜下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具有CMD的证据。原发性不稳定型CMD是指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症状,ECG有ST-T缺血性改变和/或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应除外心外膜下阻塞性病变、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一过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肌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具有CMD的证据。微血管性“变异型”心绞痛和Takotsubo综合征是急性CMD的特殊临床表现。2-4型为继发性CMD,包括合并心肌病的CMD、合并阻塞性CAD的CMD以及医源性CMD。临床上CMD与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共同存在的比例很高,心肌梗死后CMD广泛存在,合并CMD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CMD显著增加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率[27-35]。 2017年冠状动脉血管舒缩障碍国际研究学组定义了MVA的诊断标准:1)心肌缺血症状:a.运动和/或静息心绞痛,b.心绞痛等位征(呼吸困难等);2)无阻塞性CAD(主要心外膜血管狭窄<50%或FFR>0.80):a.冠状动脉CTA,b.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术;3)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a.胸痛发作时缺血性心电图改变,b.运动诱发的胸痛和/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存在或短暂或可逆的异常心肌灌注和/或室壁运动异常;4)CMD的证据:a.CFR下降,b.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定义为症状反复发作,存在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但乙酰胆碱试验无心外膜痉挛,c.IMR>25,d.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定义为TIMI帧数>25[36]。 四、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评估 1. 超声心动图 (1)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TTDE):通过测量心表大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参数及其储备反映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前降支距离胸壁较近,有经验的医生应用TTDE测定其血流速度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如若联合超声造影剂,成功率甚至有可能高达100%,是目前TTDE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首选窗口。右冠状动脉后降支血流信号可于心尖两腔心切面观左室下壁中部后方的后室间沟内探及,检出成功率约为50%-90%,可作为TTDE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第二个窗口。因声窗问题,左回旋支血流速度测定较为困难,成功率仅约50%左右,故临床上较少选用左回旋支来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 TTDE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但客观性比较大,不同观察者所获结果的差异相当大(约10%)。 (2)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是利用一种大小及变形性与红细胞相当的微气泡作为血流示踪剂,该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通过肺循环抵达冠状动脉微血管,从而实现心肌血流成像。故MCE可用来在跳动的心脏上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虽然该临床适应证尚未获得FDA批准,但因为临床左室声学造影过程中可同步观察到心肌灌注情况,故在有条件的医院,仍有望开展MCE研究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额外诊断信息。 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测量心肌血流量原理是通过静脉给予同位素标记药物后,通过持续检测循环和心肌标志物释放出的光子而成像。心肌摄取放射性标志物的动力学衍生与左心室和心肌的时间--放射性曲线,通过这些曲线的运输方程即可准确地计算MBF。PET测量心肌血流灌注区域具有无创、准确、可重复的特点。目前尚不能用PET区分心肌血量下降是由结构还是功能的改变引起。但实际上这两种因素经常混杂一起,仅当在选择性冠脉介入纠正血流量和冠脉血流储备的减少后,可分辨哪种机制在CMD中占主要作用。 3. 心脏磁共振检查 心脏磁共振检查(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凭借着其多平面、多参数成像,心肌功能和组织学特征评价,以及心肌血流灌注评估,成为无创性诊断CMD的重要影像学之一。CMR对于CMD的评价主要基于对心肌血流灌注分析。CMR灌注成像所使用的钆对比剂是一类低分子量、可在毛细血管膜和细胞外间隙之间自由弥散的化合物,在浓度不大于4mmol/L时,钆对比剂的浓度和信号强度呈现线性关系,因此可用于心肌灌注的评价和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 MBF)的定量分析。 在药物(腺苷)负荷和静息状态下,分别进行CMR动态首过灌注采集,可通过目测法判断有无心肌血流灌注的减低。同时,通过不同的模型计算重建(单室模型、双室模型和费米模型),可得到定量的MBF数值。这些不同计算模型虽然得到的MBF数值存在差异,但是对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的准确性大致相仿。此外,CMR首过灌注通过测量心肌和左室心腔血池的时间-信号曲线,计算两者上升斜率的比值,还可得到CFR。除了血流灌注的评价外,CMR通过钆延迟显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LGE)还可检出AMI患者中CMD的存在,后者表现为延迟强化的梗死心肌内无强化的低信号区域。同时,T2序列可检出心肌出血(intramyocardial hemorrhage, IMH)。与传统的核素(PET或SPECT)心肌灌注相比,CMR具有无辐射,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优势,可通过定量心肌灌注对各种原因导致的CMD进行准确评价。此外,CMR所提示的急性心肌梗死CMD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因此,CMR是目前无创性评价CMD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4.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血流可以增加3倍以上。在压力和氧需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基础血流保持稳定状态。在一定的生理性压力范围内,灌注压可以变化,但冠状动脉血流保持不变。当心外膜冠状动脉存在着限制血流的阻塞性病变时,远端的微血管扩张以维持静息状态下的基础血流。当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使冠状动脉储备和自我调节机制丧失,因而导致了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的降低。此外,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和糖尿病等可以影响到微血管阻力,即便冠状动脉心外膜血管没有狭窄,也使冠状动脉储备降低。因此,CFR受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微血管功能的双重影响。CFR理想情况下应在冠状动脉管径舒张最大化时测量。通过非内皮依赖性的手段,比如血管扩张剂(例如腺苷、双嘧达莫等)可以使血管扩张到接近最大管径和充血状态,这些手段已经在临床应用,而且已经有相应的临床结果报道。尽管大部分血管扩张剂一般通过静脉给药,但是目前已经实现腺苷冠状动脉内给药,这样测量CFR更为科学。采用多普勒导丝测定CFR,多普勒导丝头端具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晶体。多普勒信号发射频率和到达移动的红细胞的反射频率之间存在差异,即多普勒频移,通过频移可以计算血流速度。连续记录基线平均峰值流速并存贮。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诱发充血反应,获得最大充血状态下平均峰值流速。其与基线平均峰值流速之比即为CFR。这种无创性检查可重复性好,安全可信,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滴注交感神经激动剂多巴酚丁胺增加心脏做功,常常用来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但是多巴酚丁胺的作用不如血管扩张剂强烈,因此多巴酚丁胺并不是测量CFR的理想药物。增加运动量同样能够增加心脏做功,和多巴酚丁胺一样的局限性,而且身体的运动会影响PET和MRI的成像。血管扩张剂(例如腺苷、双嘧达莫等)的使用相较于运动可以标准化,而且简单的多。一些研究证据表明,最大血管扩张时的测得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 MBF)比一般情况下测得的CFR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原发性心肌病的患者,测得的MBF比一般情况下测得的CFR更有价值。冷压力试验,也可以结合PET,评估作用于内皮的依赖性冠状血管扩张药的性能。患者双臂浸入冷水中90-120s,冷水刺激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减少微血管的血流。冷压力试验可以鉴别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时,血管内皮功能正常与否。 5. 微血管阻力指数 微血管阻力可以用微血管两端的压力差与微血管血流之比表示;当下列条件成立时可以简化为微血管入口处(心外膜冠脉远端)压力和心外膜血流的比:1)静脉端压力很低,可以近似认为零,在没有右心衰等情况时一般成立;2)微血管血流等于心外膜冠脉血流,在没有分流或侧支供血情况下成立。心外膜血流速率与流经固定距离的耗时成反比,即微血管阻力与心外膜冠脉远端压力和上述耗时的乘积成正比。该乘积可作为反映微血管阻力高低的指数,即微血管阻力指数。临床的应用已证实其价值:一项对253个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研究证明,直接PCI后IMR>40提示发生心源性死亡和由于心力衰竭需要再入院治疗的几率增加。然而,冠脉循环阻力指数具有相对性,且其有效性局限于同一病人的同一心肌区域。且侧枝循环的存在,IMR数值会被高估。此外,IMR的运用不能忽视标准操作程序(SOP)及规范化的问题。 尽管目前无创和有创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方法很多,但是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在人体内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导致临床上未能广泛应用(图1)。因为CMD只能通过血管活性药物负荷后测定冠状动脉血流(coronary blood flow, CBF)、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或者冠状动脉阻力进行间接评估,当CMD病变范围小的时候可能未引起上述指标的变化,所以难以检测。其次CMD病因复杂多样,不同的病因在同一患者身上可相互重叠,临床上很难区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临床上CMD可与心外膜大血管病变重叠,由于目前医生过度重视大血管病变而忽略CMD。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心肌收缩状态、心肌质量等,这在临床上很难全面进行判断。CMD病因复杂,涉及人群广泛,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CMD尚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检测方法,给冠心病的系统防治与综合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加强CMD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37-41]。 表1 评估CMD的诊断技术的优点和局限 *假设排除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VR,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MD,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R,心脏磁共振;IMR,微血管阻力指数;MPRI,心肌灌注储备指数;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京东医生

16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解读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染色体异常的影响与检测方法

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特殊形态,存在于细胞分裂中期。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不相同,人类的染色体数目为46条,包括23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研究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用于判断染色体是否正常。 本文将详细解读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并介绍染色体异常对个体的影响。首先,我们将探讨常见的染色体核型,例如XX、XY、XXX、XXY等,以及它们对个体性别和生殖系统的影响。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染色体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和嵌合型染色体异常等特殊情况,并分析它们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和生育困难。 在解读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因素。例如,染色体多态现象可能会影响性腺发育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因此,对于早孕流产、死胎或出生畸形儿的夫妻双方,建议同时进行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 染色体检测的实验方法和种类也十分重要。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胸腹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 最后,本文还将讨论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产前诊断可以帮助孕妇及时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包括绒毛细胞检查、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孕母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含量的测定、胎儿镜和X光拍片造影等。

药事通

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