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色素沉着、肝肿大、血糖升高
- 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糖尿病
- 一般需要药物治疗,预后较差
简介
遗传性血色病又名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肠道铁吸收的不适当增加,导致过多的铁储存于肝脏、心脏和胰腺等实质性器官中,导致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和弥漫性纤维化、代谢和功能失常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肝肿大、血糖升高等症状。遗传性血色病的治疗,首先要对症治疗,症状可缓解,但遗传性血色病不能完全治愈[1]。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为皮肤色素沉着、肝肿大、血糖升高。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皮肤色素沉着、肝肿大、血糖升高等症状,结合血常规、糖耐量试验检查,发现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糖耐量异常、血糖增高等间接征象可确诊[1]。
遗传性血色病有哪些类型?
无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较罕见,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没有明确的患病率[1]。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通过对症治疗可以缓解,但遗传性血色病不能完全根治。
是否遗传?
是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遗传性血色病怎么治疗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铁代谢障碍疾病,它会导致体内铁质过多沉积,从而引发多种健康问题。针对这种疾病,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一、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去铁胺是治疗遗传性血色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它适用于继发于慢性贫血或心力衰竭且不适合静脉内出血的患者。去铁胺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铁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此外,去铁胺治疗后,患者的肝病、疲劳、心功能不全和内分泌功能可以得到改善。然而,去铁胺对关节疾病没有明显效果,有时甚至可能加重关节症状。
2. 去铁烷酮:去铁烷酮是一种吸收快、排出迅速的药物,服用后5~6小时便可排出体外。它比去铁胺更稳定,也更便宜,可以作为二线药物用于不能耐受去铁胺的患者。
二、手术治疗
对于关节病变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全腰椎关节置换术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完整的功能,改善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问题。
三、日常保养
遗传性血色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日常保养,以减轻病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乐观心态:患者需要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保持乐观和稳定,正确对待疾病。
2. 适当运动:注意作息结合,避免过度剧烈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
3. 保持皮肤清洁:患者可能有皮肤色素沉着,应该每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
4. 饮食调整:遗传性血色病患者铁负荷过多,应给予低铁饮食,禁止食用富含铁的食物。
四、医院和科室
患者可以前往医院的血液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文章 引起遗传性血色病的原因是什么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方面。
一、遗传因素:
1. 遗传性铁吸收调节功能异常: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总病例的40%。患者体内存在遗传性缺陷,导致小肠粘膜对铁的吸收调节功能异常,从而使得患者每天从食物中吸收的铁量远超正常所需,导致体内铁质积累过多。
2. 红细胞生成障碍:约占总病例的30%。患者由于红细胞生成障碍导致贫血,而贫血又会使得肠道铁的吸收增加,进而导致体内铁质积累过多。
二、后天因素:
1. 肝脏疾病:约占总病例的15%。慢性肝病患者的铁吸收调节功能可能异常,同时,肝病导致的贫血也会使得肠道铁的吸收增加。
2. 饮食因素:约占总病例的5%。部分地区食物和饮料中含铁量过高,如非洲南部的班图人,长期摄入高铁食物和饮料,导致体内铁质积累过多。
3. 输血:约占总病例的5%。因疾病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若输血总量超过一定量,会导致体内铁质积累过多。
了解遗传性血色病的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文章 遗传性血色病辨证论治的方法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体内铁质代谢异常,导致铁质在体内过度积累,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遗传性血色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虚、肾虚,而标实则表现为肝郁气滞血瘀。因此,治疗时应兼顾虚实,辨证选方。
针对肝肾阴虚夹瘀型的患者,可以采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方剂包括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熟地、山药、枸杞子等药材能够滋补肝肾,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对于肝脾肿大等症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针对脾肾阳虚夹瘀型的患者,可以采用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方剂包括右归饮合失笑散加减。方中熟地、山药、枸杞子等药材能够温补脾肾,当归、肉桂、制附子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对于具体症状,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加减。
针对肝郁血滞型的患者,可以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柴胡、陈皮、川芎等药材能够舒肝理气,当归、熟地、桃仁、红花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对于具体症状,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加减。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静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烟台毓璜顶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