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溶酶体病

溶酶体病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溶酶体病介绍
  • 是一组遗传性代谢异常性疾病
  • 溶酶体酶缺乏,导致酶作用底物不能正常降解
  • 最主要的病因是致病基因存在

简介

溶酶体是一种存在于身体细胞内,用膜包围的颗粒状细胞器。溶酶体内有50种以上的水解酶,用于分解脂蛋白、糖蛋白、多糖、粘多糖、核酸及黏质等。而溶酶体病,是指溶酶体内的某种酶缺乏,使得特定的细胞内基质不能被分解代谢,在细胞内大量蓄积,造成细胞代谢障碍,使得细胞功能严重受损的疾病。该疾病的原因多由因遗传缺陷所致,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迟缓,甚至倒退,智力低下,容易惊厥,肢体瘫痪无力,容貌粗陋,多发性的骨骼畸形,眼部病变和心脏、肝脏受累等。主要通过药物及造血干细胞进行治疗,常常预后不良,治疗费用高。不积极治疗患者重要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脑、肝以及骨髓将遭到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症状表现:

溶酶体病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面相丑陋、头大、眼裂小,;头晕、乏力,;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

诊断依据:

经体格检查,观察到患者有身高、体重、头围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等;经外周白细胞酶分析检查,患者体内溶酶体酶活性降低;结合基因检查,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致病基因溶酶体酸脂酶基因,即可确诊。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否,该疾病属罕见病,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8000[1]

是否可以治愈?

否,溶酶体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可通过药物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溶酶体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粘多糖贮积症介绍

粘多糖贮积症由于溶酶体中一些酶的缺陷使酸性黏多糖在体内不能完全降解而贮积在各种组织中引起的一组疾病,溶酶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专为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好比为人体中的“清道夫”。因溶酶体中缺少相应的酶造成人体酸性黏多糖在体内不能完全降解而贮积在各种组织中引起的一组疾病。该病属于罕见病,发病率约二十五万分之一,除Ⅱ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临床表现: 1.体格发育障碍 患儿一般出生时正常,随年龄增大,临床症状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丑陋,头围明显增大,鼻孔大,唇厚,前额和双颧骨突出,短颈。关节进行性畸变,肋骨外翻,腕关节松弛,脊柱后凸或侧凸,膝外翻,爪形手,周身散在片状胎记,被称为“蒙古斑”。肝脾肿大,心脏增大,多合并腹股沟疝气,分泌性中耳炎。 2.智力发育落后 Ⅱ型比较明显,多合并言语发育迟缓或者出现退化,可有攻击行为。 各型粘多糖贮积症酶缺陷及主要临床表现如下图: 辅助检查: 1.尿粘多糖测定:因粘多糖堆积一部分可从尿中排出,采用一定方法检测可初步筛查,临床多用于筛查。 2.骨骼X线:因粘多糖组织、骨骼沉积表现出现相应的骨骼异常,如骨皮质变薄,颅骨增大,脊柱后凸、侧弯,肋骨呈飘带状,腕骨骨化延迟等,不过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确诊病例的病情评估。 3.酶学检测:根据白血病或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酶活性检测,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同时确定疾病分型。 4.基因检测:该病为基因异常引起,粘多糖基因测序或者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可诊断。不过常有基因未见异常,酶学水平特别低并且有家族史病例出现,提示尚有部分异常基因检测不到或者未收录。 治疗: 1.酶替代治疗:我国目前只有Ⅰ型相应的酶进行注射治疗,不过该药需要终生注射给药,并且费用较高,每年需要上百万费用,应用范围较窄。 2.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患儿白血病为正常细胞可产生正常酶从而解决疾病,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较多,Ⅰ、Ⅱ、Ⅳ、Ⅵ型病人行移植治疗较多,其他型治疗效果欠佳国内开展较少。移植后症状改善明显,尤其是儿童可寻找合适的脐带血移植,排异风险相对较低。

白朝阳

主治医师

北京清河医院

14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这座城市送了她一场圆梦音乐会 | 戈谢病

戈谢病,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将为您介绍戈谢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病因 戈谢病是一种由于葡糖脑苷脂酶(GBA)基因突变导致的溶酶体酶活性下降,导致葡糖脑苷脂在体内堆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 戈谢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骨骼症状:患者常出现骨痛、关节疼痛、脊柱畸形等症状。 2. 脾脏肿大:患者脾脏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器官,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 3. 肝脏肿大:患者肝脏也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器官,引起右上腹痛、恶心等症状。 4.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智力障碍、瘫痪、癫痫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戈谢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 1. 遗传学检测:检测GBA基因突变。 2. 生化检测:检测溶酶体酶活性。 3.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用于观察器官肿大情况。 四、治疗方法 戈谢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使用酶替代疗法,通过输注正常的GBA酶,替代患者体内的缺陷酶,以降低葡糖脑苷脂的堆积。 2. 手术治疗:对于脾脏肿大、肝脏肿大等压迫症状,可考虑进行脾脏切除术或肝部分切除术。 3. 支持治疗:如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 五、日常护理 戈谢病患者需要加强日常护理,包括: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药事通

7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病因与临床表现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病因与临床表现 一、病因揭秘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NCL)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该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神经元内出现异常的脂质沉积,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突变与NCL相关,包括CLN1、CLN2、CLN3等。这些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下降或缺失,无法正常分解神经元内的脂质,从而引发脂质沉积和神经元损伤。 二、临床表现多样 NCL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疾病类型和患病年龄。常见的症状包括: 视觉障碍:视网膜色素变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等。 癫痫发作: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等。 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等。 运动障碍:步态不稳、肢体震颤、肌肉无力等。 其他症状: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 三、诊断与治疗 NCL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目前,尚无根治NCL的方法,主要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 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护理支持等。 四、预防与展望 目前,尚无有效的NCL预防方法。针对NC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突变基因,恢复溶酶体酶活性。 药物治疗:开发针对NCL发病机制的药物,阻止脂质沉积和神经元损伤。 早期诊断: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早期发现NCL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NCL的预防和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康复之路

1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