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

别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急诊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规范治疗预防冠心病复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作为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急性发作形式,其复发风险极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强调,规范治疗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数量庞大,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传统危险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也加剧了冠心病的风险。 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手段。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对于高危患者,强化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然而,许多患者并未按照医嘱足量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为了预防冠心病复发,患者应遵循医嘱,长期足量用药,不擅自停药或减量,并定期回访医生。此外,改善饮食结构、坚持有氧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作为我国知名的冠心病治疗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他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远离冠心病复发的困扰。 总之,规范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复发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加强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医疗领航员

1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ACC携手CSC完善胸痛患者社会救治体系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研究表明,我国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约四成未进行早期风险评估,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 为了提高NSTE-ACS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规范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除了侵入性治疗,药物治疗,尤其是他汀类药物,是NSTE-ACS治疗的基础。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联合发起的“ACC&CSC心血管疾病防控项目——共创拐点行动”旨在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该项目通过网络平台,让中美心血管专家与数千名中国心血管医生进行线上交流,共同探讨NSTE-ACS的规范化治疗。 研究显示,40.6%的NSTE-ACS患者在入院时未进行早期风险评估。这提示我们,我国胸痛中心建设需要加强,特别是针对NSTE-ACS患者的救治能力。 胸痛中心的建设应涵盖社区、院前、院内、出院后各阶段,为STEMI和NSTE-ACS患者提供全程管理。通过加强基层救治和长期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辉瑞公司也积极参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救治体系贡献力量。

智慧医疗先锋者

19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ACS及心血管疾病移动管理平台在京启动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管理ACS患者,提高其预后情况,我国启动了“承载使命,迎接拐点——心血管疾病患者移动管理平台”项目。 该平台由健康报社发起,辉瑞中国支持,旨在利用移动管理平台的优势,对ACS患者进行定期的治疗提醒与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项目还关注高血压患者,旨在通过综合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9亿,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约250万。ACS患者长期存在高死亡风险,超过50%的患者于1年内死亡。因此,如何有效管理ACS患者,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缺乏有效的“出院后管理”环节。患者出院后,往往缺乏必要的慢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治疗依从性,导致病情反复,增加了死亡率和致残率。而“承载使命,迎接拐点——心血管疾病患者移动管理平台”项目的启动,将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 该项目由医云健康承办,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医疗供给侧的效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平台将定期向患者发送治疗提醒、健康教育等内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此外,项目还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这些措施,项目有望降低AC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情况。 总之,“承载使命,迎接拐点——心血管疾病患者移动管理平台”项目的启动,是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进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生物医疗创新站

1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在介入治疗时机选择上存在差异,早期介入的指征尚不明确,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时机一直存在争议。 一项名为ISAR-COOL的试验对比研究了41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PCI(6小时,中位数2.4小时)和近期PCI(3-5天,中位数84小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早期PCI显著降低了ACS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5.9% vs 11.6%,P=0.04)。 另一项名为TIMACS的前瞻性研究针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发现6个月后,早期PCI(24小时内,中位数14小时)与延迟PCI(经一般处理36小时后,中位数50小时)相比,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新发心梗、中风)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有关。次要终点事件(死亡、新发心梗、顽固性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因为顽固性缺血明显降低所致。GRACE评分大于140的高危患者早期PCI受益明显。 NSTMI患者的PCI指征应建立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高危患者应尽早进行PCI。极高危患者(符合以下1项即可)且无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的患者,争取在2小时内紧急进行PCI治疗。中、高危患者可在72小时内进行PCI治疗。低危患者风险大于收益,不主张进行PCI。 总之,NSTMI患者的介入治疗时机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危险分层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综合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疾病解码者

1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脏意外事件频发敲响警钟

近年来,心脏疾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早地患上冠心病,甚至突发心肌梗死等心脏意外事件。这引起了医疗专家的高度关注,呼吁人们重视心脏健康,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我国每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超过了100万。 马根山教授强调,预防心肌梗死并不都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更需要重视。年轻人发生心梗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如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东南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刘乃丰教授指出,受竞争压力增大、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早地患上了冠心病。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下,应酬多,生活、饮食规律不正常,身体时常处于疲劳状态。 刘乃丰教授建议,要防范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必须从日常保健做起,呵护心脏应从现在做起。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康复之路

1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拜耳新型口服抗凝血剂拜瑞妥获欧盟批准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类,包括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为了预防和治疗ACS,抗血小板治疗是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近日,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公司宣布,其新型口服抗凝血剂拜瑞妥(Xarelto,rivaroxaban,利伐沙班)已获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预防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后动脉粥样硬化事件。该药物通过靶向凝血因子Xa,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事件的风险。 传统抗血小板治疗主要针对血小板激活途径,而拜瑞妥则通过靶向凝血因子Xa,阻断凝血过程的关键步骤,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次新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关键性III期ATLAS ACS2-TIMI51试验的重要临床发现。该试验在超过15500名近期经历过ACS事件的患者中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接受标准抗血小板疗法相比,将拜瑞妥添加至标准抗血小板疗法,能够显着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事件,达到了复合主要疗效终点。 此外,研究中,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无相关性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大出血事件和颅内出血(ICH)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但重要的是,使用拜瑞妥时,未观察到致死性颅内出血或致死性出血风险的升高。 基于ATLAS ACS 2-TIMI51的研究结果,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对于正在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法且伴有低出血风险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考虑使用拜瑞妥治疗。 拜瑞妥的获批,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拜瑞妥的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总之,拜瑞妥的获批,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运动与健康

19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达比加群酯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相关

近年来,心脏病发作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心脏病发作,医生常常会使用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然而,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达比加群酯的抗凝药物似乎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相关。 2012年1月9日,《内科学文献》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该分析纳入了7项随机对照非劣性临床试验,共计30,514例受试者。这些试验中,受试者分别接受达比加群酯或剂量调整的华法林、依诺肝素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达比加群酯组的心肌梗死(MI)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达比加群酯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然而,研究者指出,尽管达比加群酯组相对风险增加33%,但绝对风险增加很小,仅为0.27%。目前,达比加群酯增加MI或ACS风险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缺乏对照药物所具有的某些保护作用有关。 这项研究的结果提醒我们,在使用新药时需要谨慎,尤其是在MI或ACS高风险人群中。同时,这也引发了关于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的思考,即是否应该盲目追求新药,而忽视了其潜在的风险。 对于患有心脏病或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使用达比加群酯等抗凝药物时,患者应遵循医嘱,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达比加群酯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风险程度。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使用新药时需要谨慎,并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

健康管理专家

19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亚健康人群要警惕心脏遭突袭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心脏问题,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ACS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预防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 二、ACS的常见症状 1. 胸痛: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出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 三、预防ACS的方法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ACS的重要因素,应尽早戒烟;适量饮酒,避免酗酒。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5.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 四、治疗ACS的方法 1. 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病例,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2.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等。 3. 生活方式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总结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了解ACS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绿色医疗倡导者

1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流量供氧对大多数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没有益处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过去的50多年里,补充氧气一直被用作ACS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旨在纠正或减少低氧血症。然而,最新研究显示,对于大多数疑似ACS患者,高流量供氧可能并没有益处。 研究指出,尽管补充氧气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但其益处有限。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或增加氧化应激。因此,目前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对于非低氧血症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或非STEMI的患者,不应常规给予供氧。 现有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纳入的患者风险较低、试验规模有限、血氧饱和度水平正常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氧疗在ACS患者中的确切作用。 一项发表在BMJ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对于疑似ACS患者,高流量氧疗与低流量氧疗在30天全因死亡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对于大多数疑似ACS患者,高流量氧疗可能既无益处,也无坏处。 这项研究的结果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应谨慎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过度使用高流量氧疗,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总之,对于疑似ACS患者,高流量供氧可能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友互助家园

1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ACS期间高血糖:需不需干预,怎样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情况,患者住院期间常常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这种升高可能与ACS的应激反应有关,同时也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高血糖与不良事件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ACS期间的高血糖都与预后不良相关,例如增加死亡风险、梗死面积增加、心功能下降等。   尽管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降血糖治疗可以改善ACS患者的预后,但多项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梗死面积,同时不增加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   对于ACS期间高血糖的处理,建议: 对所有ACS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或入院血糖≥11.1 mmol/L的患者。 对于血糖>10 mmol/L的患者,可以考虑开始降糖治疗,但需避免血糖≤3.9 mmol/L。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对于使用二甲双胍或SGLT-2抑制剂的患者,需监测肾功能。 对于有糖尿病风险的患者,建议进行糖尿病筛查。   总之,ACS期间高血糖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老年健康守护者

1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70条记录共17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