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骨性斜颈的症状及治疗
骨性斜颈的患者会出现两侧肩膀高度不一样,一侧肩膀偏向一侧,或者是一侧肌肉疼痛,有些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头倾向一侧的症状,而且会导致头晕,头疼,脑供血不足等临床症状。 轻度的骨性斜颈患者不需要治疗,只需要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生活中尽量保持自己身体的平衡,不要老是把头偏向另外一侧。 重度的骨性斜颈患者需要禁食的同医生进行沟通,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纠正,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
王靖翰
主治医师
唐河县人民医院
15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斜颈知多少之——扑朔迷离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上次我们说到发现宝宝头歪一定要先判断孩子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斜颈,这次有家长问了:我们宝宝出生时检查并没有发现颈部有肌纤维挛缩形成的包块,怎么三四个月时又发现有头歪的现象?其他检查做过都排除了其他原因,最后诊断下来怎么还是肌性斜颈? 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我们最熟悉和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发现的,就是肿块型,表现为多数患儿出生一周左右颈部出现血肿,二周后变为梭形肿物,成条索状或圆柱状,通常肿块的质地坚硬,多为于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第二类是非肿块型,这一类又分为两种,一种可能为起先有肿块,因其较小而未发现,而待发现患儿斜颈明显时肿块已消,仅留有胸锁乳突肌较健侧粗而紧张,另一种为开始患病时即无肿块,但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小于另一侧。 第二类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由于没有明显包块,加之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只能平卧在床上,无法用颈部肌肉支撑头部直立,所以很难在早期发现,当孩子到三、四个月可以自己抬头时,由于支撑头的颈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故而出现头歪向一侧的症状,做颈部胸锁乳突肌B超可发现患儿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有明显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在宝宝三四个月左右才发现孩子有斜颈。这种情况也属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治疗。 家长们又问了:发现并确诊宝宝是先天性肌性斜颈了,应该怎么治,推拿一定能治好吗? 我们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家长们,发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后,首选推拿治疗,绿色安全并且临床治愈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家长唯一需要忍耐的就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治疗期,以及在平时生活中的姿势纠正锻炼上多下功夫。 这里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治愈率就是说有个别孩子经过推拿治疗还是不能恢复正常,那么这种情况就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我白白跑那么多次医院治疗那么久,最后还是得手术,那我不如就等着最后做手术算了,这就错了,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尤其是包块型,首先就是要通过手法改善胸锁乳突肌的肌纤维挛缩状态,然后通过拉伸等等纠正再进一步纠正患儿头部歪斜及运动受限的症状,即使是最后患儿胸锁乳突肌肌肉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姿势也没有恢复正常,但是通过推拿治疗过一段时间的肌肉,弹性以及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和一直处于挛缩状态的肌肉是完全不同的,对最终的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所以不论是推拿治疗后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患儿,还是早期没有发现,错过最佳推拿治疗时间的患儿,都应该在可以做手术的时间(一般在2岁左右)之前坚持推拿治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手护妈妈
151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肌性斜颈表现及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是婴儿骨骼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 0.3%~2%,其发病率仅次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马蹄足,以小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键侧为主要特征,主要源自于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SCM)的病变,和颈部其他肌群也有一定关系。 根据其临床类型,CMT 一般分为三型 :(1)肿块型,最严重的类型,患侧胸锁乳突肌探及肌性纤维化肿块(颈部纤维瘤),颈部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受限;(2)肌紧张型,患侧胸锁乳突肌仅触及肌肉挛缩,颈部关节活动度受限;(3)姿势性,程度最轻,仅有头部歪斜的表现,但无胸锁乳突肌肿块、肌紧张以及被动关节活动受限。 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相关围生期病史观察研究发现,先天性肌性斜颈有不同严重程度,相关性的因素包括:患儿为产妇的首胎、脐带绕颈、胎动减少、羊水过少或性质改变、臀位、孕期固定姿势过久、多胎妊娠(通常累及位于子宫最下面的婴儿)、出生体重较重或身长较高。此外,还存在部分患儿合并有斜头、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跖骨内收、马蹄内翻足等骨骼肌肉畸形。 SCM 肿块型通常在 3 月龄前就诊(平均年龄为 44 日龄),肌紧张型通常在 1-6 月龄就诊(平均年龄为 106 日龄),姿势型通常在 1-6 月龄就诊(平均为 149 日龄),较早期识 别疾病并开始治疗可加快缓解头斜和包块程度。 临床典型表现 ⑴主症 ①头颈向一侧倾斜 ,面部向健侧旋转; ②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出现挛缩、增粗、变硬等变化; ③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肿块; ④颈椎向患侧旋转及向健侧侧弯受限。 ⑵次症:患儿头面部及脊柱有适应性结构改变: ①患侧颜面及眼裂较健侧小; ②枕部健侧半面较患侧半面更为扁平; ③上胸段脊柱发生代偿性侧弯; ⑶彩超检查: 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包块 ,肌纹理增粗、紊乱。肌紧张性斜颈及姿势性斜颈彩超检查可呈阴性表现,个别孩子会有患侧较健侧薄的特殊现象。 肌性斜颈的治疗 《尼尔逊儿科学》(NelsonTextbookofPediatrics)中提出,牵拉手法治疗可使90%的患儿(小于3月龄)恢复健康。APPT2013版同2018版CMT临床实践指南均提出手法牵伸是治疗CMT最推荐的方法。然而,国内治疗CMT的主要手法包括按揉和牵拉两种,并不以牵拉为主,有些地区反以单纯按揉手法为主。临床研究表明,按揉和牵拉结合的治疗方法优于单纯按揉手法治疗。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越早越好,一般来讲早治疗比晚治疗效果好,治愈率也高。治疗最佳时间是婴儿出生半个月内就开始,即肿块未“骨化之前”。超过半周岁后治疗,不但疗程长,而且治疗也不满意,因为肿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为纤维化硬块,推拿不容易消除。治疗时不能单纯从胸锁乳突肌病变去考虑,而要顾及面、头颅骨、颈、肩的变化。 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牵拉、推拿按摩、针刺疗法、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和低频脉冲电刺激、蜡疗等,手术疗法作为治疗CMT的一种方法,目前公认的手术最佳年龄是1~4岁。对于何种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国内学者报道CMT手术年龄可提前到8个月,不能机械的定为1岁以后; 国外学者指出,手法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仍见头部倾斜,颈部仍歪斜>15°,肌肉紧缩、有硬结等,应尽早进行手术疗法。手术方式通常有:SCM起点切断并部分切除术、SCM乳突端切断术、SCM双极切断术、SCM延长术及SCM切除术等,疗效满意。 后遗症 CMT 常见的后遗症为继发性斜视(考虑是头部倾斜双眼不在同一水平位引起的视觉代偿),斜头(长期斜颈姿势所致),两侧颜面部发育不对称(健侧饱满、患侧窄平,双侧耳、眼不对称,患侧耳、眼小的),甚至由于下颌发育不良导致下颌不对称而使患侧母乳喂养困难。如果不予治疗,CMT 患儿的后遗症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外观,甚至出现颈椎活动受限、椎体变窄、颈椎侧凸畸形、颈部深筋膜增厚、前中斜角肌挛缩、颈动脉鞘及血管缩短、胸椎代偿性侧凸等更严重的继发问题。而且继发性畸形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而愈加严重,甚至影响其心理发育。 因此,CMT 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李新剑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儿童医院
1142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