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静脉血管腔内伴血栓形成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 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浅静脉条状隆起
- 可治愈,包括一般、抗凝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简介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发生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并伴有血栓形成,血栓可引发炎症,炎症也可引发血栓,两者互为因果。好发于四肢,以下肢多见,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本病影响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淤滞、血管损伤及高凝状态。临床表现可有患肢红肿、疼痛、浅静脉条状隆起、行动困难、全身不适及发热等症状,体格检查时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采取保守支持疗法(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预后较好;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若不彻底切除病变的静脉段,复发率较高;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采取抗凝治疗,预后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血栓形成后治疗的时间,治疗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若治疗及时,大部分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血栓性深静脉炎在急性期血栓易脱落引起肺栓塞,严重可威及患者生命[1]。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可有患肢红肿、疼痛、行动困难、全身不适及发热症状,静脉方向还可出现索状物、肿块等。
诊断依据:
医师结合患者的病史(静脉壁损伤或下肢静脉曲张病史)、临床症状(如患肢红肿及行动困难,局部有烧灼感、涨满感、沉重感和深部钝痛等),以及血液化验(主要为凝血+D-二聚体)、影像学检查(双向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综合做出诊断[1]。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类型?
根据解剖部位及不同病因,可将本病分型为:
1.血栓性浅静脉炎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3)感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5)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6)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1]。
2.血栓性深静脉炎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常见。本病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每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64‰。在确诊的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中,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4.6%[1、2]。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及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凌晓锋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颜昕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漳州市医院
赵轩
主治医师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