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采取保守支持疗法(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血栓性深静脉炎目前一般不建议采取手术治疗,主要采取抗凝治疗。
治疗目标
治疗主要针对减轻疼痛和急性炎症反应,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如DVT和PE,以及防止复发。缓解患者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消除炎症,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患肢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等症状者,应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抬高患肢;下床活动时,应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淤血,缓解肿胀、疼痛。
药物治疗
- 抗凝药物:适用于血液高凝患者,常见药物为前列腺素E1、低分子肝素,主要作用为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能缓解疼痛,改善供血。其次,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也可达到抗凝效果。不良反应有皮肤紫癜、红斑、血肿或坏死等。用药剂量因人而异,需个体化给药[2]。现门诊常常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片,相比低分子肝素更加安全,也能有效的预防血栓发生。
- 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因血管损伤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主要作用是预防血小板聚集。代表药物有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等。不良反应有腹痛、便秘、呕血等。血友病、尿毒症等患者禁用。
- 抗感染药:适用于本病引起的溃疡感染者,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他啶等广谱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控制感染。不良反应有过敏性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溶栓药物:适用于血栓形成患者,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此类药物过敏者、高血压等患者禁用。
- 非甾体类抗炎药:适用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具有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的功效。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痛等。此类药物过敏者,活动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或病史者禁用。
中医治疗
中医一般认为此病属湿热阻络,可用清热利湿、益气通脉法治疗,使用中药外洗及联合外敷等。具体治疗方式可到正规医院,遵医嘱进行[2]。
手术治疗
本病目前一般不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最好利用药物保守治疗,且越早治疗越好。但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侵犯深静脉趋势者,应高位结扎或切除受累静脉[3]。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全段大隐静脉剥离手术:
- 适用于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全段大隐静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
- 手术过程:先在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再逆行大隐静脉主干对大隐静脉作锐性及钝性分离,对全段血栓性大隐静脉进行完整剥离,结扎属支静脉,缝合伤口后加压包扎。
- 优点:手术治疗明显有效,可以避免血管腔内的含细菌血栓渗出在血管腔外,导致术后伤口感染的可能。
- 缺点:手术难度大,易合并感染,成功率低,可能使病程延长以及导致其他静脉血栓形成等[4]。
治疗周期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周期一般可能持续3~4周;血栓性深静脉炎的治疗周期则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血栓形成后治疗的时间以及治疗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具体需遵医嘱[1]。
治疗后效果如何?
- 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若尽早采取正规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生活,预后良好,但需要长期监测病情,复发率高。
- 如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病情可能加重,出现坏疽、肢端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可能需截肢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率高,根据具体症状安排复诊,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复诊时间则与病情及治疗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具体复诊间隔时间需遵医嘱。
血栓性静脉炎相关疾病
推荐医生
凌晓锋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三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专业擅长:普通外科,胆道外科,内镜外科(腹腔镜,单孔腹腔镜,胆道镜),特别是胆道系统结石病:肝内胆管结石病,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Mirrizi综合症的微创治疗;胆道狭窄,胆道二次手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微创治疗;胆道系统肿瘤:肝门部胆管癌,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和治疗;疑难腹痛病例和各类疑难重症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量:178
颜昕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三甲
漳州市医院
乳腺增生症(1例)
专业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炎,乳房结节,副乳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肝胆胰脾疾病,腹部肿瘤,胆囊结石,胆囊炎,胃溃疡,阑尾炎,胃小肠肿瘤,结直肠肿瘤,肠梗阻,慢性便秘,痔疮,肛瘘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8938
赵轩
主治医师
普通外科
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炎症(1例)
专业擅长: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的综合诊治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
腹股沟疝、甲状腺恶性肿瘤
好评率:100%
接诊量:266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