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

别名:摄食障碍

就诊科室:

精神科 消化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进食障碍概述
  • 过分节食、暴饮暴食、食异物是主要症状
  • 主要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治疗
  • 健康的审美观念、健全的人格心理是预防关键

简介

进食障碍是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体重和体型的过分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性疾病 。此病比较常见,女性居多,主要分为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症和异食癖。临床上可能出现:进食行为异常(如饮食过少、暴饮暴食、食用非食用性物质等)、营养不良、月经紊乱、焦虑、抑郁等症状,临床因分类不同而症状不一。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疾病的类型,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如氟伏沙明)、营养治疗(均衡膳食)、健康教育等。此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经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是难以治愈。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进食行为异常(如饮食过少、暴饮暴食、食用非食用性物质等)、营养不良、月经紊乱、焦虑、抑郁等。

诊断依据:

医生会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进食障碍症状、体征,并通过体格检查(如观察患者出现对食物有不可抗拒的欲望以及通过过度减肥的方式来抵消食物等)、心理测试(如用耶鲁布朗进食障碍量表,来评估神经性贪食症的严重程度)等方式进行确诊。

进食障碍有哪些类型?

  1. 神经性厌食
  2. 神经性贪食
  3. 暴食症
  4. 异食癖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神经性厌食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为1:(6~10)。13~14岁和17~18岁是两个高发年龄段,30岁以后少见;

美国12~18岁的女性患病率约0.5%~1%,国内目前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

神经性贪食多发生于青春晚期或成年早期女性,发病率1%~3%,男性患者仅为女性患者的1/10[2][3]

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暴食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9%。美国暴食障碍的患病率为1.9%~3. 5%。多见于女性肥胖者,男女比例约为1:1.75。发病时间在20岁左右,可持续到中年以后[1]

异食癖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年龄大的儿童和少年少见,有调查显示2~3岁的婴幼儿中有15%出现异食行为[1]

是否可以治愈?

难以治愈。患者可通过心理、药物、营养治疗缓解症状。

是否遗传?

是,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因本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是否医保范围?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三甲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多动症(122例) 情感障碍(31例)
专业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孤独谱系障碍(孤独症,自闭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常见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量:9813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天津市人民医院
焦虑抑郁障碍(913例) 精神障碍(156例)
专业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22992
高学正

主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焦虑症(85例) 抑郁状态(77例)
专业擅长: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新冠后遗症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99% 接诊量:15515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