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别名: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就诊科室:

儿科 新生儿科 肝胆外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母乳性黄疸概述
  • 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生后1~3个月皮肤仍发黄
  • 仅可见皮肤轻度至中度黄染
  • 通常无需治疗,当胆红素水平达到标准行光疗

简介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1~3个月内仍有黄疸(皮肤可出现轻度或中度发黄),一般黄疸出现于生后3-4天,生后2周左右总胆红素水平达到高峰(342~427.5μmol/L,20~25mg/dl)。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通常无需任何治疗,黄疸明显,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L)以上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对总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注意观察、必要者可行光疗,积极干预和随访,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主要的症状为新生儿脑损伤和嗜睡)。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新生儿皮肤出现轻度或中度发黄。

诊断依据:

依据新生儿喂养史、黄疸持续时间、总胆红素水平、停止母乳后黄疸消退情况,即可确诊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类型?

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

  •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近年来我国报道的母乳性黄疸发病率高达30%[ 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母乳性黄疸患儿一般无需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有明显减轻,但对总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患儿,如有必要可行光疗。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阳市中心医院
胃炎(531例) 胃肠功能紊乱(476例)
专业擅长:擅长胃炎 腹泻,便秘,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
好评率:99% 接诊量:94699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慢性胃炎(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
专业擅长: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痛、腹胀、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打嗝反酸、胆囊炎、胆结石、肠息肉、消化不良、食积、胃下垂、肿瘤预防及康复。对于妇科身心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也具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109
方霖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病毒感染(90例) 胃肠功能紊乱(75例)
专业擅长:食管炎、胃炎、肠炎,食管溃疡、胃溃疡、肠溃疡,结肠炎等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内镜下操作、治疗,娴熟运用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肠道肿瘤,在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的诊治上有独特见解。精通内镜下操作、治疗(至今独立完成胃、肠镜近6万例,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千余例),以及内镜下早期癌、息肉或粘膜下肿物切除术(ESD或隧道技术);贲门失迟缓症POEM术。
好评率:99% 接诊量:14577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