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见于早产儿,可由寒冷、感染等因素引起
- 表现为低体温、硬肿,还可伴随多器官损害
- 通过及时的一般、药物治疗多可治愈
简介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一种由寒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下脂肪炎症性疾病,多见于早产儿(指胎龄在28~37周之间的新生儿)。该病多于寒冷季节出现。低体温、硬肿是本疾病最典型的两大特征,具体表现为不哭、拒乳、全身或肢端发凉、体温低于35℃、皮脂硬化、水肿。另外,严重患儿还可伴随多器官损害,出现循环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血管内凝血、组织缺氧和酸中毒、肺出血等并发症。绝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可以治愈,具体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肺出血的紧急治疗,以帮助患儿恢复正常体温、补充热量、控制感染以及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根据腋温与肛温的差值,可将患儿分为两大类,产热良好型(差值0~0.9℃,占比91.7%)和产热衰竭型(差值为负值,占比9.3%),前者病程短、症状轻、预后好、治愈率高,而后者病程长、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为了避免此疾病的发生,重在预防新生儿低体温,因此将分娩室温度设置为25℃以上、尽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等[1]。
症状表现
此疾病的症状包括不哭、拒乳、全身或肢端发凉、体温低于35℃、皮脂硬化、水肿。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如出生时体温偏低)、症状(不哭、拒乳、全身或肢端发凉等)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等检查患儿是否有皮肤硬化、水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等方式来综合诊断此病。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有哪些类型?
根据患儿腋温与肛温的差值,可分为:
- 产热良好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产热衰竭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主要发生于春冬寒冷季节,发病率约6.8%,尤其多发于早产儿[2]。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具体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肺出血的紧急治疗,以帮助患儿恢复正常体温、补充热量、控制感染以及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但门诊治疗不报销。
张旭中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安徽省立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燕玲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