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型肝炎概述
- 是一种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 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疼痛等
- 经药物、对症及一般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简介
丁型肝炎,是指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丁型肝炎病毒是需要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所以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需要同时或者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以及右上腹(肝区)疼痛、尿色加深、腹胀等。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治疗本病以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为主,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症状表现
患者的主要症状可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以及右上腹(肝区)疼痛、尿色加深、腹胀等。
诊断依据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触诊查看患者有无脾大的情况以及脾大的程度)、血清检测(能检测到丁型肝炎抗原-P24和丁型肝炎抗原-P27蛋白)、核酸定量检测(检测到丁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浓度与丁型肝炎抗原平行)、抗-HDV IgG检测( IgG 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长)等做出诊断。
丁型肝炎有哪些类型?
根据疾病发展进程,本病可分为:
- 急性丁型肝炎;
- 慢性丁型肝炎。
是否具有传染性?
有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主要是急、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和丁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主要经过胎盘获得)、围生期传播(围生期是指孕妇围绕生产过程的一段特殊时期,分为生产前、生产时以及生产后)以及分娩后传播(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传染);
- 体液及血液传播:微量被污染的血进入人体会造成感染,比如:输血、注射、手术、共用剃刀以及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方式均可传播;
- 性传播:与丁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发生没有安全措施的性接触,特别有多个性伴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更大[1]。
怎么预防?
- 接种乙肝疫苗。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靠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若想控制丁型肝炎,就必须先预防并控制乙型肝炎;
- 认真做好供血者的安全筛选,不随便使用血液制品;
- 严禁吸毒和静脉内药瘾;
- 注意性生活的卫生,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HDA(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和HBsAg(乙型病毒性肝炎抗原)携带者间的传播,保护皮肤黏膜免受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针刺;
- 避免与丁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若发现家庭成员里有患丁型肝炎者,需采取一定的隔离预防措施(如:患者要有专用的餐具、以及洗漱用品等)。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全球约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约1500万人为丁型肝炎病毒共感染[2]。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药物和一般治疗后,右上腹(肝区)疼痛等症状得以缓解,可以得到治愈。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推荐医生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三甲
江苏省人民医院
慢性肝炎(5例)
胆汁性肝硬化(2例)
专业擅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自免肝等疑难肝病,中枢神经感染,发热待查,黄疸待查及肠道传染病的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量:1522
裴书飞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阳市中心医院
胃炎(531例)
胃肠功能紊乱(476例)
专业擅长:擅长胃炎 腹泻,便秘,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
好评率:99%
接诊量:94699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慢性胃炎(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
专业擅长: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痛、腹胀、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打嗝反酸、胆囊炎、胆结石、肠息肉、消化不良、食积、胃下垂、肿瘤预防及康复。对于妇科身心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也具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