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血小板ITGA2B或ITGB3基因缺陷引起
- 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倾向,常见皮肤黏膜出血
- 治疗以血小板输注为主,可缓解出血症状
简介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血小板ITGA2B或ITGB3基因缺陷引起血小板膜上整合素αⅡbβ3(又名GPⅡb/Ⅲa)的质和(或)量异常,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和血凝块收缩减弱,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倾向,常见皮肤紫斑、流鼻血、牙龈出血等,并可发生致命性的颅脑出血。本病发病率低,约为1/5000万,好发于近亲婚配的家庭。该病早期确诊困难,病程迁延反复,长期出血导致失血性贫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输注血小板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重组活化因子Ⅶ输注、药物治疗等,大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症状,带病生存[1][2]。
症状表现:
自幼出现反复的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表现为皮肤出现紫斑、流鼻血和牙龈出血等。
诊断依据:
医生可结合患者症状(自幼反复出血)、出血筛查检查(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数量正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纤维蛋白原正常、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功能检查(本病血小板聚集试验异常、αⅡbβ3复合物数量减少或质的异常)做出诊断。
血小板无力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GPⅡb/Ⅲa表达率、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试验、血块收缩反应等结果,目前将本病分为3型:
- Ⅰ型
- Ⅱ型
- Ⅲ型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罕见。其发病率为1/5000万,多见于近亲婚配的家庭[2]。
是否可以治愈?
无法治愈。使用血小板输注、重组活化因子Ⅶ输注、药物治疗等,大部分患者可以控制出血症状。
是否遗传?
是。本病是遗传病,致病基因是血小板ITGA2B或ITGB3基因。
是否医保范围?
是
张旭中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安徽省立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郭世杰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