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病的患病位置为胃肠道,因此最关键的是降低胃肠道的压力、控制炎症、清除坏死组织。禁食以及胃肠道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压力,全面的抗生素治疗可控制炎症,清除坏死组织多采用手术方式。
治疗目标
控制肠道炎症、清除肠道坏死组织、解除全身感染症状、促进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进食、增加患儿的生长发育质量、提高患儿的生存时间。
基础治疗
- 禁食:最关键措施之一,停止喂养可减轻肠道内容物对肠道的压力[2]。
- 胃肠减压:作用同禁食相似,可促进肠道休息,适用于肠麻痹、肠壁积气等仅靠禁食无法缓解胃肠压力的患儿[2]。
药物治疗
主要是全身足量的抗生素治疗。
- 作用:控制细菌感染,消除炎症。
- 常用药物:甲硝唑、碳青霉烯类、头孢类。
-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
- 禁忌人群:对此类药物严重过敏的人群。肝肾功能异常的需要谨慎用药。
- 注意事项: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进行剂量计算,且要进行皮试,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同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监测患儿的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等[2]。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出现肠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加重的患儿。
1.剖腹探查术
(1)适合人群:具有手术相对指征且能耐受手术的患儿。
(2)手术方式:开腹探查肠道情况,切除坏死肠管组织。
(3)优点:能直接观察到肠道状态,坏死组织清除率较高。
(4)缺点:开腹手术,创口较大,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2.腹腔引流术
(1)适合人群:仅针对无法耐受剖腹探查术的患儿。
(2)手术方式:腹腔穿刺引流肠道坏死液。
(3)优点:创伤更小。
(4)缺点:单纯采用腹腔引流可能导致更多的患儿遗留肠狭窄等并发症,降低了存活率。
3.腹腔镜探查术
其他治疗
监护常规治疗:治疗期间严密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且对异常的生命体征进行治疗,如氧饱和度较低的及时给氧,有发热的及时降温。
治疗周期
由于患病全体为新生儿,此类人群的治疗需要长期观察,所以治疗周期一般都较长,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 发现及时,规范治疗及时,患儿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炎症症状得到解除,生命质量得到保证。
- 治疗不及时,或者不采取规范治疗,患儿的症状会继续加重,可并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可直接导致患儿死亡。
多长时间复诊?
新生儿治疗期间需长期待在医院,出院后的复诊时间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遵医嘱进行。
余更生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李小龙
副主任医师
中医儿科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郭世杰
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