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点在于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1]。
治疗目标[1]:
清除血肿,尽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药物治疗[1]:
一般是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1]:
1.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1)血管内治疗:
①动脉瘤栓塞术:通过在动脉瘤内释放弹簧圈致局部血栓形成从而将动脉瘤与循环阻隔,该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单纯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球囊辅助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等。动脉瘤栓塞术的预后相对较好,优于外科手术夹闭术;
②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通过置入覆膜或密网孔的血流导向装置,使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而使动脉瘤闭塞。该方法的治愈率和安全性相对较高;
(2)外科手术夹闭治疗:
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充分暴露经影像检查明确位置的破裂动脉瘤,使用夹持装置夹闭瘤颈,从而达到阻断瘤内血流的目的;外科夹闭治疗采用传统外科手术的方式,创伤较大,但对无法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瘤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式
(1)外科切除术:可以完全消除畸形血管、立即消除出血风险并避免复发,其缺点在于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且可引起神经功能缺损;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对颅内靶点精确定位,将单次大剂量射线集中照射于靶组织,使之产生局灶性坏死,从而达到类似手术的效果。
(3)血管内治疗:
①术前栓塞:对于无法立即外科切除的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术前栓塞不仅可以快速降低出血风险,为手术争取时间,还能栓塞深部血管,减小血管团体积 ,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减少相关并发症;
②完全性栓塞:完全性栓塞创伤小,但存在复发、再出血的风险;
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栓塞:对已破裂脑动静脉畸形难以手术切除及完全栓塞时,可考虑部分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治疗策略;
④靶向栓塞:指选择性处理破裂血管和有动脉瘤、动静脉瘘的高危血管,在无法切除或完全栓塞的情况下降低出血及再出血的风险;
⑤姑息性栓塞:采用选择性栓塞高流量供血动脉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方法。
其他治疗[1]:
一般治疗:
- 应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需要吸氧;
- 发热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因此亚低温治疗(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30~35℃)可能改善预后;
- 采取积极降压治疗;
- 控住血糖,建议空腹血糖应控制在10 mmol/L以下;
- 积极治疗电解质平衡紊乱;
- 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可以适当止痛,适当镇静,保持大便通畅。
治疗周期[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接受短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产生的后遗症需进行长期康复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1] ?
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可以完全缓解。但有个别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如癫痫、肢体活动不灵等。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1]?
需要复诊。手术后1个月内复查头颅CT,观察有没有继续出血的情况及脑水肿的情况。注意每周复查水、电解质的平衡。半年后复查头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动脉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