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一旦确诊,应及时对症治疗,以避免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首选药物治疗,病情反复或继发并发症时,则应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目标
消除病因,控制感染,通畅引流,以最大程度恢复听觉功能,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肥厚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这些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慢性疾病,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复发。
药物治疗
1.全身药物治疗:
本病要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感染,以防止鼓膜穿孔。一般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钠等。用药后,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本类药物过敏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如果发生鼓膜穿孔,取一些耳中流出的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使用对症的、敏感的抗生素。
2.局部药物治疗:
(1)鼓膜穿孔前:
①1%酚甘油滴耳:用于消炎镇痛。
②滴鼻液: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滴鼻液(如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以改善鼻子不通畅的症状,用时注意仰头。
(2)鼓膜穿孔后:
①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溶液仔细地清洗外耳道,然后把脓液擦拭干净、吸干。
②局部应用抗生素:最好使用抗生素水溶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需注意的是,一定不能使用粉剂,因为粉剂会与脓液粘连结块影响治疗效果。
③乙醇制剂滴耳:当脓液逐渐减少、炎症慢慢消退时,可用3%硼酸乙醇甘油、3%硼酸乙醇、5%氯霉素甘油等滴耳。
手术治疗
- 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孔前,如患者症状较重,鼓膜已经明显膨出,且经药物治疗后没有明显的改善,可以考虑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鼓膜切开术。及时切开鼓膜以通畅引流能促进炎症尽快消退,消退后穿孔可迅速愈合,减少粘连的形成。该手术已比较成熟,一般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但瘢痕体质患者进行该手术存在中耳粘连的风险,因此需进行术前评估。
- 鼓室成形术:即通过手术修补穿孔的、久不愈合的鼓膜,以清除病灶,重新修复鼓室,改善患者听觉。但手术可能引起感染,因此术后需配合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治疗周期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程不超过12周(超过12周则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此本病多为短期治疗[4]。
治疗后效果如何?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发病较急(一般在感染48小时内发病),一般在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后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进而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可能造成患者永久性的听力减退或丧失,还可导致颅内、颅外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4]。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具体时间应遵医嘱。
丁言言
主治医师
耳鼻咽喉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祝江才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