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感染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经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大多能有效控制病情。部分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方式切开脓肿,进行引流。不管是何种治疗方式,该病的治疗都需要及时,避免炎症扩散,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祛除病因,消除感染,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
咽旁间隙感染常见的药物治疗方式是: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和适量的糖皮质激素。
1.抗生素:该病属于口腔咽喉部感染,这类感染一般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在不过敏的情况下,通常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1)常用药物:
- 青霉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 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甲硝唑。
(2)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使用之前一定要进行皮试。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人群禁用,需要改用喹诺酮类或硝基咪唑类等其他种类的抗生素。甲硝唑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禁止使用,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也禁止使用。
2.糖皮质激素:该类药物可以减少致炎活性物质的生成,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以此可以缓解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迅速控制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1)给药方式:对咽旁间隙感染的患者可以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2)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过敏等全身反应,还可能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听力、视觉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反应,一定要遵照医嘱用药。对糖皮质激素过敏的人群禁用。
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对咽旁间隙感染的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抗炎治疗和支持治疗,可以避免大部分的手术治疗需求。但是,在脓肿位置较深,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切开排脓。手术方式有以下三种:
- 颈外径路: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脓肿位置较深或者颈部肿胀明显的患者。手术需要在局部麻醉(患者神志清醒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以下颌角为中点,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纵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软组织。从脓腔引流出脓液以后,放置引流条,缝合切口。该方法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脓液吸入肺部导致窒息,也不容易引发大出血,但是会遗留下手术疤痕。
- 经口径路: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脓肿部位突向咽侧壁,且无血管搏动的患者,有出血史者禁用本方法。手术时在咽侧壁最突出的部位作一垂直切口,约2cm长,然后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到脓腔,引流脓液。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术后不留疤痕,但仅适用于有一定开口度的患者,同时要注意避免大血管和神经。
- 穿刺排脓:适用于脓肿相对局限的患者,一般需要局麻,通过超声定位,在超声引导下,将一根穿刺针刺入脓肿,抽吸干净脓液。优点是患者恢复快、痛苦小,缺点是脓肿较大时,不容易吸干净脓液[2]。
其它治疗
对因治疗:咽旁间隙感染常常是由其他疾病、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引发的,治疗时不仅要针对咽旁间隙进行治疗,还需要积极消除诱发因素,例如:治疗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智齿冠周炎。
治疗周期
咽旁间隙感染的治疗周期长短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关。
治疗后效果如何?
咽旁间隙感染经及时、规范的治疗后,疗效明显,通常可快速控制住病情。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规范,容易导致炎症的扩散,有可能延长病程,也有可能导致咽后脓肿、喉水肿、纵隔炎、血栓性静脉炎或脓毒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尤其是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
高昆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山东省立医院
祝江才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