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降糖药的应用前景

在临床上进行糖尿病的治疗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型降糖药物可能很快将会取代二甲双胍的一线首选用药地位了。

 
这是因为越来越经常的发现医生们习惯于选用新型降糖药物,因为服用方便,副作用比较小,应用单纯,调整药物简单。
 
而病人也倾向于选择新型降糖药物,因为所有的新型降糖药物都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而且价格还能接受,最重要的是用起来太方便了,不容易漏用,效果好像也不错。
 
虽然如此,我们的糖尿病治疗的总原则仍然要遵循糖尿病治疗指南的路径。
 
2020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仍然把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首选药物。指南提出,在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控制在目标范围,首选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使用足量血糖仍下降不满意时,才联合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新型降糖药物,包括DP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新型降糖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非常便利,也都被证明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有些药物还能改善肾功能,那么新型降糖药物能够取代二甲双胍吗?
 
新型降糖药物的优势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来看看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治疗效果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型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与二甲双胍相比是差不多的,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大约1%-1.5%的程度,是胰岛素之外降糖效果比较强的药物。
 
这些新型降糖药物能够更明显的改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衰等的应用,新型降糖药物得到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荐。
 
不良反应
 
新型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小,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副作用主要体现在消化道反应上,但二甲双胍的消化道反应,相对也比较明显。
 
SGLT-2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生殖泌尿系感染,但在临床使用中,其实这种感染还是比较少见的的。DPPP-4抑制剂类药物,除了在胰腺炎患者及膀胱癌患者禁止使用外,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临床耐受性非常好。
 
药物价格
 
新型降糖药物,让人望而生畏的一点可能就是价格会比较高。新型降糖药物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价格偏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渐稳定,医保政策的普及和国家介入药品价格以后,价格均有明显的下降,而且几乎所有的新型降糖药物均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也明显减少了参保患者的价格花费。
 
更重要的是,血糖控制好了,并发症减少,在并发症上的花费也会明显的减少。在单个病人的效果上可能体现的不明显,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医保费用的支出将会明显的减少。
 
便利性
 
新型降糖药物有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便利性,几乎所有的新型降糖药物,每天都是一次使用,药物依从性较好,不容易漏用,从而能够保持更平稳的药效,有效浓度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而二甲双胍的使用次数较多,使用方式多样,医生用药习惯不同,就会让二甲双胍的使用相对不规范,治疗效果也就千差万别。
 
新型降糖药物虽好,但需要假以时日
 
虽然新型降糖药物有如此之多的好处,但是能够取代二甲双胍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基数比较大,改变二甲双胍的一线治疗或者是单药首选地位,将大幅度改变国家在糖尿病治疗上的医疗花费,这种改变短期内可能是增加的,但长期来看可能会是减少的。
 
但是要让国家如此肯定新型降糖药物的地位需要有明确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有需要大型的临床实验数据进行支持,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新型降糖药物在降糖效果、安全性、心血管受益等方面优于二甲双胍,国家就不可能会做出如此大的医疗决策变化,因此短期内二甲双胍不会被新型降糖药物取代。
向本文作者提问
周晓·副主任医师
周晓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
好评99%|接诊量4460|响应时长76分钟
擅长:肺部结节(肺部磨玻璃结节)、早期肺癌、食管癌、手汗症、头汗症、赤面症、气胸、肺大疱、纵隔肿瘤(胸腺瘤等)、漏斗胸、肺转移瘤、血胸、肋骨骨折、胸腔积液等胸部疾病微创单孔、两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的早期诊治,尤其擅长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联合肺段切除)治疗肺磨玻璃结节,同时开展肺磨玻璃结节的消融治疗。支气管扩张、肺隔离症、肺部良性肿瘤、肺部错构瘤、食管癌、食管平滑肌瘤、食管间质瘤、胸腺瘤、纵隔肿瘤等胸部良恶性肿瘤的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以及胸部外伤、肋骨骨折、食管异物的急救处理。
¥60
问医生
#概述#外科#高血糖
阅读数 1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糖尿病、应激、肝肾疾病及肿瘤等均可致高血糖高血糖是一个血糖检查结果而非独立的疾病简介空腹血糖值>6.1mmol/L,饭后2小时血糖>7.8mmol/L,这两个指标有一个或两个同时异常,即为高血糖。高血糖是一个实验室血液检查结果,而非独立的疾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肝病、肾病、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以及血压突然升高现象)、库欣综合征(因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主要表现为满月脸、球形腹、水牛背、多血质、紫纹等)、甲亢,以及应激反应等进行血糖检查时都会出现高血糖的检查结果。高血糖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病症的同而采取同的治疗手段,如果血糖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管控,预后良好。症状表现:由于高血糖本身是血糖检查结果可见于同的疾病,同的疾病有同的症状表现。诊断依据:通过血糖检测,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6.1mmol/L,饭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7.8mmol/L即可诊断高血糖。高血糖有哪些类型?1.生理性高血糖:情感性高血糖、饮食性高血糖;2.病理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药物性高血糖、妊娠性高血糖、糖尿病性高血糖、内分泌性高血糖、肝源性高血糖、肾源性高血糖、肥胖性高血糖、高脂血症性高血糖、遗传病性高血糖、有机磷中毒性高血糖。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高血糖较为常见。因糖尿病引发的高血糖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接近1亿。世界糖尿病联盟估计目前有3.16亿人,或者说有6.9%的成人(年龄在20~79岁)是糖耐量低减人群,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到2035年,糖耐量低减人数将增至4.71亿[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高血糖患者可以治愈,例如应激反应性高血糖,消除了应激反应,血糖水平就下来了。如果是糖尿病造成的高血糖是能被治愈的。是否遗传?会,遗传因素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相对足,从而引发高血糖是否医保范围?是
周晓·副主任医师杨建梅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