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患者是否会影响下一代?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渐冻症”(又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5∶1~2∶1。中年后起病,多数患者为50~7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40岁以下发病也有报告,20~30岁发病约占5%,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占5%~10%,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发病年龄较早平均为49岁。

 

 

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对抗神经元,从而诱发肌萎缩侧索硬化。由于上位运动神经元变性,脊髓侧索中的皮质脊髓束的轴索消失和萎缩,髓鞘染色其部位浅染。前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下位运动神经元变性,其结果前根或运动神经的轴索消失、萎缩,变成白色。这些神经元支配的骨骼肌中,产生广泛的神经源性的肌纤维萎缩。病变累及锥体束上、下运动神经元,上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其轴索经过内囊、脑干及皮质脊髓束与脑运动神经核或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相联系。几乎所有的病例为散发,呈进行性经过,病程2-6年死亡。

 

一、“渐冻症”如何进行确诊?

 

诊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依据:临床、肌电图或神经病理学检查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临床检查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证据。症状或体征在一个部位内进行性扩展或扩展到其他部位。同时排除以下两点:有能解释上运动神经元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其他疾病的电生理依据。有能解释临床体征和电生理特点的其他疾病的神经影象学依据。

 

二、家族中有“渐冻症”患者会影响下一代么?

 

 

有较少一部分,约5%-10%的渐冻人家庭存在家族史,被称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在这样的家族里渐冻症可出现遗传。其余90%-95%的患者并没有明确家族史,发病原因也尚未明确,被称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现在散发性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发病原因认为和遗传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数据调查发现,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兄弟姐妹发病率也较高,可达5‰,后代发生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例可达到1%。患者到85岁时与没有遗传背景的人群相比,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兄弟姐妹发生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风险增加,比正常人高8倍。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率本身较低,只有3/100000,即使高8倍也不过十万分之二十几。如果家族里从来没有出现这样的疾病,患者单独患有该疾病,后代的发病率较低。在多数情况下,后代不会有遗传这种疾病。如果家族里有几代都有同样的病史,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疾病可能性,需要做进一步的基因分析加以判断。如果担心自己的孩子或后代是否有这样的疾病,也可在怀孕时做产前诊断,进一步确诊是否能生出健康的宝宝。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渐冻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渐冻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病因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对于渐冻症,你知道多少呢?

对于渐冻症,你知道多少呢?

#老年 #病因 #全身症状
梧桐健康
梧桐健康
与“渐冻症”类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还有哪些?(二)

与“渐冻症”类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还有哪些?(二)

#概述 #常见症状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与“渐冻症”类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还有哪些?

与“渐冻症”类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还有哪些?

#概述 #常见症状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60岁母亲做主播养活渐冻症儿子,到底是怎样的疾病?

60岁母亲做主播养活渐冻症儿子,到底是怎样的疾病?

#概述 #预防 #病因 #药物治疗
药师方健
药师方健
中医对“渐冻症”的的认识(二)

中医对“渐冻症”的的认识(二)

#中医治疗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渐冻症”需要与哪些常见疾病相鉴别以避免误诊?

“渐冻症”需要与哪些常见疾病相鉴别以避免误诊?

#诊断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渐冻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渐冻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饮食 #患病护理 #全身症状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中医对“渐冻症”的的认识

中医对“渐冻症”的的认识

#中医 #全身症状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渐冻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渐冻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概述 #全身症状
手护妈妈
手护妈妈
教导孩子应坚持“六不”原则

教导孩子应坚持“六不”原则

#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 #日常保健 #医院科室 #健康科普 #医院科室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疾病知识 #治疗方法 #疾病知识 #治疗方法 #疾病预防 #治疗方法
年轻的爱情要多一点DIY

年轻的爱情要多一点DIY

#疾病预防 #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 #医疗资源 #疾病预防 #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 #医疗资源 #健康 #芭迪熊DIY #健康生活方式 #体检 #体检
宝典:10句名言让你征服疾病心!

宝典:10句名言让你征服疾病心!

#疾病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诊断 #治疗方案 #健康 #疾病治疗 #药品选择 #医生 #药品选择 #医生 #医疗知识 #患者 #医疗知识 #患者 #医学
男人长相可看出脾气好坏

男人长相可看出脾气好坏

#面相分析 #五官 #性格特点 #面相 #男人长相 #性格 #脾气 #分析 #五官与性格 #脾气好坏
吴钩:保护医生不必专门立法

吴钩:保护医生不必专门立法

#医学知识 #疾病 #医院 #疾病 #医院 #治疗建议 #日常保养 #科室 #治疗建议 #日常保养 #科室 #药品 #健康 #药品
尴尬问题你最好这样回答

尴尬问题你最好这样回答

#治疗方法 #医学知识 #疾病预防 #治疗方法 #医学知识 #日常保养 #常见疾病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疾病治疗
日媒教你如何正确称赞男性

日媒教你如何正确称赞男性

#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 #沟通 #医院科室 #医院科室 #信任 #疾病认知 #治疗方法 #患者隐私 #疾病认知 #治疗方法 #患者隐私 #医疗服务 #患者关系
日常八大用药误区

日常八大用药误区

#疾病防治 #药品 #药品知识 #健康生活 #疾病 #医院 #用药误区 #医疗知识 #治疗建议 #日常保养 #科室
先喝水还是先吃药?不同药物喝水顺序大揭秘

先喝水还是先吃药?不同药物喝水顺序大揭秘

#疾病 #医疗知识 #胶囊剂喝水顺序 #口崩剂喝水顺序 #药品 #治疗建议 #日常保养 #药物喝水顺序 #服药注意事项 #糖浆剂喝水顺序
杭州市级医院全面推行市民卡智慧医疗服务

杭州市级医院全面推行市民卡智慧医疗服务

#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 #疾病预防 #常见药物 #治疗方法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常见药物 #治疗方法 #医学知识 #健康生活 #健康教育
简略病史和评价地区推荐专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