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更多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阿尔茨海默症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如果告诉你老年痴呆,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阿尔茨海默就是老年痴呆的一个通用名称。老年痴呆以后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负担。
如何早期识别哪些人群容易罹患老年痴呆,哪些人群不容易罹患老年痴呆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多动脑的人
爱动脑的人不容易罹患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的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和用脑减少,以及脑萎缩等基本情况有关系,如果我们保持多用脑多动脑,那么会大大减少老年痴呆的这种概率!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用到较少,那么会增加老年痴呆的罹患概率!
二、多社交的人
人是一个社会的人,如果没有社会交往,那么我们用脑也会随之减少,而且社会交往增加会大大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病概率,所以老年人即便是退休以后依然要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因为没有社会交往的人不是一个健康的人,而良好的社会交往,会让我们远离阿尔茨海默。
三、多运动的人
没有看错运动也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的患病概率,而当我们退休以后,开始忙于照看孙子外孙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一定要多运动多运动,不仅可以减少老年痴呆,还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多运动可以让我们远离老年痴呆。
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总之老年痴呆是一个和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生活关系,工作关系等多方面共同因素共同造成的一种老年性疾病,但如果我们保持老年人心态不老的情怀,老年痴呆依然可以远离我们。
亲,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老年痴呆的具体症状,但了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还不够,了解诱发老年痴呆的相关因素才是关键,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降低我们患老年痴呆的风险。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比较注重养生,但在某些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虽然老年痴呆这种疾病不至于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但在患上老年痴呆以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病情的加重,我们的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判断力都会逐渐下降,随时都有因为判断失误或记忆力减退而造成危险的风险。所以说,老年痴呆本身不是我们所畏惧的对象,老年痴呆所带来的大脑的退化,才是重点。
想要避开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就得从预防老年痴呆开始。和其他疾病一样,老年痴呆也跟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联,究其根源,从源头上加以改正,才能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这4个坏习惯,或是老年痴呆的真正“诱因”
饮食过于清淡
我们经常强调中老年人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但这并不代表老年人要一概拒绝肉类食物。清淡是相对于重口味而言的,跟荤菜、素菜没有关系,如果一味地追求“清淡”,常年不吃油水,可以追求素食主义,反而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补充营养是第一位的,如果在饮食上存在营养不足、营养失衡的问题,就要及时加以调整,保证食材的丰富和营养的全面。肉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脂肪,只要在烹饪过程中控制油、盐、糖等调味料的量,就能既补充营养,又符合饮食清淡的原则。营养充足,才能保护大脑神经。
爱睡懒觉
睡眠时间长短也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我们经常遇到的是睡眠不足的问题,而很少考虑睡眠时间太长的弊端。其实上了年纪以后,很多朋友都会面临失眠、觉少的问题,能睡懒觉的老人,似乎很有“福气”。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我们的大脑有着“用进废退”的特点,长时间不使用,大脑神经处于休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退化。所以说,合理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和体力的恢复,而长时间的睡眠则是要不得的,想要预防老年痴呆,就要多思考,多用脑,避免大脑神经退化。
不爱与人交流
上了年纪以后,很多人的脾气、性格也开始变得“古怪”了起来,原来善于言辞的人,变得越来越沉默,原本喜欢广交朋友的人,现在也变得孤僻。其实老年人在面对衰老的时候,也无法坦然,随着更年期的到来,老年人的性格也可能发生很大的转变。
有些人会越来越疲于应酬,不仅不爱出门与人交谈,就连跟自己的家人也说不上几句话,成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种状态显然是不正常的,长期不与人交流,也会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判断力、反应力,最终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长时间熬夜
前面也提到了,很多老年人都存在失眠的问题,这种现象虽然普遍,但却需要尽早解决,因为睡眠不足会加速人体各个器官当然也包括大脑的衰老。有些老人经常熬到凌晨才睡觉,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息,大脑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总结:老年痴呆看似不严重,但只有患者自己知道,这种疾病会对身体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希望大家都能认真看待大脑衰退的问题。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及避免宣传药品,相关信息已隐去。
极速问诊是为了解决您日常的紧急小问题推出的一项功能,AI智能为您匹配科室,1分钟分诊接诊率达到80%,7 × 24提供服务。
曹笃医生:
您好,您的病情我已经了解了,主要是失眠的困扰对吧?看您也去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过,考虑有一定的焦虑情绪。
是这样的,大部分失眠的患者都伴有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情绪,像焦虑症或者抑郁症,以及一些躯体疾病都可能会引起失眠,而失眠也会加重焦虑情绪,越睡不着就会越焦虑,越焦虑就会更睡不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长期的睡眠不足,会明显影响白天的工作学习,白天整个人都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困倦感。长期失眠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而健康的睡眠是需要每天保证6-7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像您这种因为情绪障碍引起的失眠,我们一般都还是首选药物治疗,一方面改善情绪,比如您之前用的*力新,或者***酞普兰、**西汀等这些都是改善情绪的药物.
另一方案就是改善睡眠的药物,如果是入睡困难为主,我们一般选择短效诱导入睡的,比如**坦、**普隆等.
如果整夜的睡眠浅,易醒,一般可以选长效的药物,比如**唑仑、**西泮等。
我看您比较抵触药物治疗,但其实您这种失眠合并情绪障碍,首选还是药物治疗,除非是药物无效的顽固性失眠,才考虑在医院的睡眠病房住院治疗,同时配合一些物理治疗或者行为治疗,这些方案目前您还不需要。
一般改善情绪的药物起效大概在4周左右治疗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费用不贵,根据选择的具体药物不同,具体花费也不一样。
总体来说,像您目前这种情况,还不算太严重,不要抵触药物方案,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方案,相信您的失眠症状会逐渐好转。
随着失眠的好转,情绪也会好转,进而变成一个良性循环。祝您早日康复。
本期的嘉宾医生是曹笃,擅长脑梗死,脑出血,脊髓炎等疾病的诊治。他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有自己的线上诊室,大家如果有其他问题,点击文末的问诊卡,就能找到他。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王春雪教授团队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可能会有很多睡眠方面的烦恼。小编为睡眠障碍患者整理了一些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为您答疑解惑。
Q1: 医生我在脑血管病后出现了失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睡眠是由多个睡眠周期组成的,每一个睡眠周期由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周期组成,而不同睡眠周期拥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
有研究表明正常的睡眠周期可以通过神经-睡眠网络的修复对脑力和体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因此正常的睡眠结构和睡眠周期才是良好的睡眠质量的基础,而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成人公认的睡眠时间7-9小时就足够了。
有些老年人在脑血管病后,由于肢体残疾活动减少,情绪低落,体能下降,加上大脑的疾病损害,每天睡眠每日睡眠长达十多个小时,醒来后依然精神萎靡。这样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睡眠质量量表测评和多导睡眠监测来进行评估和诊断,必要时需要药物和行为治疗以纠正过度嗜睡。
Q2: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就一定是失眠吗?
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包括一系列睡眠问题,失眠只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脑血管病患者常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些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发作性睡病。
失眠的诊断相对容易,医学定义为睡眠时间和质量不佳,包括: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大于30分钟),夜间觉醒次数大于2次,多恶梦,次日感到头晕、嗜睡、乏力、学习能力下降、烦躁、动力不足等。这种情况持续3个月以上,医学上定义为慢性失眠。
有些失眠和脑血管病患者的用药相关,有些药物具有兴奋性,要注意药物说明书的标示,避免下午或睡前服用,而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Q3:脑血管病后出现打鼾是病吗?打鼾对脑血管病有何影响?
人类正常的行为都经由大脑控制,睡眠亦不例外,脑血管病后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损害,会导致各种睡眠问题,如睡眠增多,睡眠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大概50-70%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它以打鼾为主要表现,医学上定义为尽管患者用力吸气,但呼吸停止仍超过10秒。所以,打鼾并不是睡的香、睡得实的表现,而是气道狭窄,呼吸不畅的表现,严重的气道狭窄会导致呼吸暂停继而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反应,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因此,如果脑血管病后出现打鼾现象,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睡眠监测,以明确缺氧和低通气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治疗等。如果延误治疗,会显著增加脑血管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Q4:脑血管病后睡眠问题使用市场上的各种睡眠监测电子产品是否准确?
脑血管病后的睡眠问题非常复杂,各种异常的睡眠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是一些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具有一定的睡眠监测功能。多数产品可以监测睡眠时间,清醒时间,呼吸频率,夜间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是这一类产品多缺乏脑电的监测,无法进行睡眠的分期,对于睡眠结构和睡眠周期的诊断具有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这类产品用于日常的保健性监测和辅助工具可以使用,但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应该以医院正规的医疗监测设备为基础。
Q5:脑血管病后是睡眠问题引起情绪不佳,还是情绪不佳导致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与情绪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因果,不可截然分开。焦虑抑郁情绪多会伴发睡眠问题,比如失眠,早醒,睡眠浅,夜间频繁觉醒,多梦等,有时在情绪障碍不甚明显的时候,睡眠问题甚至会成为焦虑抑郁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抑郁焦虑患者的睡眠问题多以入睡困难和早醒为主,其中以早醒最具特征性。比如,有些患者表现为坐在沙发上困倦打盹,但只要躺在床上便会睡意全无、胡思乱想,思索一些陈年旧事或生活琐事,不能自拔,以致迟迟不能入睡,甚至需要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有些患者虽然能够很快入睡,但会频繁觉醒,醒后辗转反侧不能再次入睡。
与此相反,如果患者的原发疾病是睡眠障碍,长期的睡眠障碍可能会诱发焦虑抑郁情绪,比如有的患者睡前会担心自己再次发生入睡困难,以致越害怕越睡不着;有的患者因睡眠问题导致长期日间困倦、乏力、没精打采、影响工作生活,以致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烦闷、兴趣减退等症状等,这些情况都预示着患者可能存在继发的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无论是睡眠问题,还是情绪问题,都应该高度重视,寻求正规的医疗帮助,由医生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判断是否有情绪和睡眠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痴呆本身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综合症,我国有上千万人受痴呆困扰,表现为获得性认知能力恶化,最常见表现是记忆力丧失,往往还伴随精神障碍,如幻觉,很显然,这一类疾病和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
这里我们讨论老年痴呆,随着年龄增长,痴呆发病率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上,每过10年,致残性记忆力丧失的患病率增加。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得老年痴呆,有些百岁老人完全没有记忆力丧失和临床痴呆表现。最常见病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这两种,其中又以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
约10%的70岁以上的人有显著的记忆丧失,50%以上的原因是老年痴呆症。这种病最大特征是自理能力丧失,家人和照顾者也需要付出沉重的情感和经济代价。这个病,最常见的表现是一种潜伏性的记忆丧失,随后数年缓慢恶化的痴呆。在病理上,萎缩是分布在整个内侧颞叶及外侧和内侧顶叶和外侧额叶皮质。显微镜下,在皮质和软脑膜,含β神经炎性斑、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细丝的神经纤维缠结(NFT)和血管壁淀粉样蛋白的积累。
阿尔茨海默病开始有记忆障碍,慢慢进展表现为语言和视觉空间障碍。有部分患者开始表现为语言组织困难。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记忆丧失可能会无法识别或可归咎于良性健忘。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阿尔茨海默患者开始表现为记忆力障碍,被误以为是健忘,直到特征非常明显才去医院就诊。
老年痴呆症的治疗
目前为止,确实没有有效治愈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和方法,但通过一些延缓症状进展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管理,能最大程度缓解老年痴呆症进展,预防病情恶化。
1.人性化的护理
1)安全第一条:注意患者的居室、卧室卫生间安全性,千万不可让患者开车,哪怕是自行车。
2)保持家庭氛围友好和温馨,是护理的关键,通过一些笔记本和贴纸写上事件清单,对患者帮助很大。
3)和患者互动注意技巧,不必做一些复杂游戏,让患者觉有挫败感,能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最重要。
2.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药物
目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药物有多奈哌齐(目标剂量:每日10mg)、利凡斯的明(目标剂量:6mg,每天2次或每天9.5mg)、加兰他敏(目标剂量:每天24mg,缓释剂)、美金刚(目标剂量:10mg,每天2次)等。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及加兰他敏的药理反应都是通过提升大脑乙酰胆碱水平,来抑制胆碱酯酶,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美金刚主要是阻止过度兴奋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谷氨酸盐受体。
特别提醒,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监测不良反应,另外,注意不要被很多忽悠人的治疗信息干扰,目前而言,并无真正有效治愈老年痴呆症的药物。上述FDA药物长期使用,能一定程度延缓老年痴呆进展,至于保健品等所谓预防老年痴呆药物,往往是商家的夸大宣传,注意不要被忽悠。
儿童多动症,即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儿多动症呢?现代科学总结了以下几种观点。
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
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
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
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积累的资料提示本病有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动物实验中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动物出现活动过度症,给动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脑内多巴农垦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动物安静。
临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对治疗患儿活动过度有效,在丙磺舒试验中,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亦发现较对照组低。
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通路,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叶功能未经成熟,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
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
其它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独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明了多动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
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症倾向,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还是较乐观的。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在疫情隔离期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再加上对被疫情传染的恐惧。有些人出现了烦躁,睡不着觉,担心,害怕等症状。其实大部分的症状等疫情过去之后会消失的,大家不用太担心。如果这种情况对你的生活影响很大,可以进行心理疏导。
来访者:男,30岁;自诉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感到恐慌,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但上班和生活又必须每天出行,导致每天焦虑,甚至有些强迫症。
不敢靠近人,不敢打车,坐地铁只敢站着,不敢摸门把手,每天多次量体温、洗手,总觉得口罩不安全,一天换三次。每天一进门就赶紧换衣服,觉得衣服上有病毒,又担心病毒会从衣服上带到家里。
每天清洗很多次,自己也觉得非常麻烦,但是控制不住自己!每天高度关注疫情信息,手机不离手;每天活在恐慌之中,盼望疫情早日结束。
咨询次数:3次
咨询方式:网络咨询
案例类别:疫情防控
运用的技术: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经过:
经过三次咨询,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当前疫情认知不准确、不充分,甚至有夸大、盲信各种小道消息,导致恐惧和焦虑叠加;
加之不知道怎么合理应对,被各种信息困扰,觉得无论怎么做都不“保险”。通过认知梳理、行为指导,数次咨询引导后,其恐慌心态得到有效缓解。
疫情当前,作为普通大众,对病毒感染的恐慌、对亲人安危的关切、对疫情防控的不确定认知、对各种真假信息的迷茫、对突然被隔离被待业以及各方面严峻态势的惯性紧张,造成了较为深重的焦虑心态,如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
近期不少来访者咨询疫情心理建设问题,我梳理此文以供大家参考,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期待疫情过去、春暖花开。
第一,对疫情要有正确的认识
疫情确实有很强的传染性,死亡率也比较高,大家对疫情有恐惧情绪其实是很正常的。
这些恐惧和焦虑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能量,可以帮助更好的保护自己!像来访者这样的人一般很少被感染,因为他们处事小心谨慎,身体往往还不错!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一些失眠呀,呼吸困难呀,头晕,胃口不好,嗓子不舒服往往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他们很可能没有真正的身体疾病。
第二,自己通过官方渠道、正规渠道了解疫情的基本知识
保持对疫情的正确认知,相信国家和政府、各方面的专业人士,会以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专业、更全面的能力去防控和阻击疫情。
第三,处理好焦虑心态
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化,影响到每一个普通家庭。在大事件面前,要有大事件的心态,看淡一些小情绪、小得失,有效纾解焦虑心态。
把不期而至的假期延长、被迫宅家、不能上班,当成一种额外的福利,补课家庭生活,体验居家快乐,做好自我修行,改善亲人关系,把假期当成幸福的加分期。
第四,严密做好个人防范
对疫情保持敬畏,按官方指导切实做好科学、严密防范,勤洗手,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
第五,更加关注身体健康
这次疫情,等于给全民做了一次健康教育,大家都真正懂得了免疫力才是核心竞争力的道理。
利用居家时间,坚持做“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态好,保持积极心态,按时吃饭、规律作息,固定上床、起床、用餐时间,通过科学饮食和合理作息增强免疫力,给自己一次健康的机会。
我们一起好好努力,科学应对疫情,期待春暖花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羊癫疯疾病给我们身体产生的危害性也很大,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羊癫疯症状时,还需尽早就医诊断,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羊癫疯发作时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大致分为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发作、大发作、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等等。
羊癫疯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一种疾病,大多数的患者受到了羊癫疯的影响,疾病的发生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对我们自身的伤害,所以只有发现了病的症状才能够知道自己是患上了什么样的病,一旦患上羊癫疯人要注意发现和了解的就是这种病本身的症状,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羊癫疯发病的症状表现?
1、羊癫疯阵挛发作:表现为双侧肢体节律性(1-3Hz)的抽动,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持续数分钟。
2、羊癫疯失张力发作:表现为头部、躯干或肢体肌肉张力突然丧失或减低,羊癫疯发作之前没有明显的肌阵挛或强直成分。发作持续1~2秒或更长。
3、羊癫疯肌阵挛发作:表现全身或某局部肌肉/肌群不自主、快速短暂、电击样肌肉抽动,每次抽动10~50毫秒。
4、羊癫疯大发作:最初的临床表现及EEG改变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羊癫疯临床症状最明显,也最为广大群众认识的全面性发作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俗称大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双侧肢体对称强直后跟随阵挛样动作为临床表现。
5、羊癫疯失神发作:发作突发突止,羊癫疯表现为动作突然终止或明显变慢,意识障碍,不伴有或伴有轻微的运动症状(阵挛/肌阵挛/强直/自动症等),持续5~20秒。
6、羊癫疯强直发作:表现为身体中轴、双侧肢体近端或全身肌肉持续性的收缩,肌肉僵直,没有阵挛成分。通常持续2~10秒,偶尔可达数分钟。
7、羊癫疯局灶性发作:根据有无意识减低,分为简单部分性羊癫疯发作和复杂部分性羊癫疯发作,而根据放电起源和累积的部位不同,部分性发作的症状也多种多样,比如躯体感觉异常(针刺感),视物变大、变小,幻听,语言、认知能力出现减低等。
以上就是关于羊癫疯发作时会出现哪些症状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羊癫疯发作时的症状非常多,一般根据羊癫疯发作症状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建议羊癫疯患者选择正规医院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羊癫疯发作。
对于老年痴呆症,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某某的父母年纪大了,得了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记忆力障碍,丧失完成有目的复杂活动的功能,失语,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视空间能力损害,不能通过特定的感觉辨识以往熟悉的事物,人格行为改变等。
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老年痴呆也很难预防。老年痴呆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改善生活质量。老年痴呆人群的疾病进展以及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专业的护理,专业的护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十分重要。
那么,老年痴呆症人群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1.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人员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对待老年痴呆患者应该像对待小孩子一样。理解他们因为疾病而记忆力减退,语无伦次,重复地说一件事,经常性的忘记某些事物,他们可能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认识了,变得烦躁易怒,不爱清洁。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怀。
可以让老年痴呆患者看一些熟悉的照片或一些其他物品来回忆过往,多与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聊天沟通,和患者讲一些以往美好的事情。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可以选择听听音乐,多和其他护理人员沟通学习,交流心得,来缓解压力。
2.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益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少吃多餐,建议老年痴呆患者吃七分饱。
多摄入高蛋白饮食:多吃一些蛋类、鱼类、奶类等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给机体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多吃一些胆碱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鱼类、燕麦、花生、核桃等。减少脂肪的摄入,如糕点、油炸食品等。
同时用餐的环境应该温馨舒适,选择暖色光,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要保持吃饭环境的安静。
3.病情观察与复诊。
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用药后症状是否改善,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应该及时复诊。
4.运动。
护理人员每天可以陪老年痴呆患者做适当的运动,可以陪同患者打太极拳或慢跑。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坚持每周150分钟中低强度的运动。
5.特殊注意事项。
注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白天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患者睡觉,每天让患者按时起床。同时睡眠的环境应该温馨舒适,安静,灯光适宜。要防止患者跌倒,在家里安装合适的扶手,或者给患者准备拐杖等支持物。
由于患者记忆减退,独自出门后,可能记不得回家的路线,患者外出时要有人员陪同,防止患者走失。患者可能会有大小便失禁,要帮助患者及时清理,帮助患者养成每天定时如厕的习惯。
总而言之,日常护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十分重要,关系着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该有充足的耐心和热心,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安享晚年。
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失眠,或者在高考的时候,或者在失恋的时候,或者在离别的时候,或者刚去他乡的时候。身体翻来翻去,数绵羊数到一千都不管用。第二天起床以后感觉疲累、心慌、精神差,导致学习效率、工作效率下降。
据研究,睡觉不好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3倍,发生抑郁的机率也比正常人的高。很多人失眠后的第二天往往心烦、容易发火。所以,睡觉的质量跟我们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如果你睡觉不好,也许可以尝试下面的几个方法。
很多人面临重大事故或亲人离世的时候会出现失眠,你可以选择跟亲友倾述,可以出去旅游暂时放下,也可以在日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心情。不管怎样,要学会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情绪跟睡眠真的是息息相关,焦虑的人往往不太好睡,抑郁的人往往早醒,或者醒了以后再也睡不着。
没有一点睡意的时候先不要躺到床上。可以先在别的房间看会书,练会字,做做瑜伽,尽量不要在卧室工作和宠物玩耍,等有睡意的时候再上床睡觉。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或者体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免疫力,而且对睡眠也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要在睡觉前2小时做剧烈运动,防止身体太过兴奋。
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不论前一天晚上睡得有多晚,第二天应该定时起床,有时候补觉太多也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现在很多人12点以前都不睡觉。据研究,子时(11点到1点)睡5分钟相当于6个小时,而且这个点是肝胆经最活跃的时候,躺下来利于肝脏回血排毒。所以我们应该在10点左右的时候放下手机、放下工作,不要让白天的事情影响你的好觉。
少吃夜宵,大吃大喝是给胃肠系统施压。中医常说“胃不和卧不安”。吃多了以后会影响睡眠。当然,如果实在饿,可以吃点小坚果或含色氨酸的奶制品。少喝水,减少因为上厕所影响睡眠质量的情况。睡觉前把光线调暗、窗户关上、减少噪音,保持一个良好的睡觉环境。听听舒缓柔和的音乐、想些开心的事情、泡个舒服的澡。如果还是睡不着,试着慢慢的深吸气,停止片刻后,慢慢的呼气。如此反复循环几次,身体就慢慢的静下来。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失眠严重的人不要午睡。临睡前尽量不要抽烟、喝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果是因为其他的疾病影响睡眠,应该积极的治疗原发病。
已认证
铜仁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