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

简称:会城医院

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原会城医院)创建于1958年9月1日,是一所集医疗救治、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社区卫生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本部位于新会城区中心,属下有爱民诊所、河南诊所、浐湾诊所、南隅牙科4个门诊部,服务人口近80万,开放床位250张。全院职工共463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71人。全院设有内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急诊科、门诊部、以及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妇儿保健科等医技辅助科室。医院拥有6排螺旋CT、数字化X线摄影(DR)、数字化胃肠透视机、乳腺钼靶X线摄影机、四维彩超等高端设备。随着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的提升,医院的业务量发展迅速,年门急诊量达62万人次,年住院人次1.1万,年手术近3千例次,年接生新生儿2千多例,业务总收入达1.25亿。医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快医院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医院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继续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打造出一所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的医院,热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冈州大道中94号
0750-6665666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曹水原
曹水原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皮过长、包茎、慢性前列腺炎、阳萎、早泄等男性科疾病。
梁运球
梁运球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从事普外科(肛肠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对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甲状腺、乳腺肿瘤、肝胆结石、肝癌、胆管癌、胰腺癌、慢性乙型肝炎、胃肠肿瘤、阑尾炎~腹股沟疝~浅表肿物的诊治
患者评价
  • *圣聪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向伟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小龙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绿林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君亮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迪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丰博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宗俊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兰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小儿常见的肛门直肠感染性疾病,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初始阶段,肛瘘是其继发改变,同时肛周脓肿有时候会被冠以“致瘘性”。常见于小婴儿,男孩多见,个人感觉特别是肥胖患儿多见。

    病因:
    • 小婴儿大便不成形,常常伴发腹泻,造成粪便对直肠肛管及肛周皮肤侵蚀;
    • 一过性的雄性激素分泌增高,导致肛门腺分泌增多,若肛门腺堵塞,易发生感染;
    • 新生儿及小婴儿直肠肛周局部分泌型 IgA 和 IgM 含量减少,局部免疫力低下。
    临床表现:

    肛周红肿、硬结。触摸病变部位和排便时患儿哭闹。脓肿破溃或者切开引流后,部分患儿会继续形成肛瘘,而肛瘘又会进一步诱发感染。临床上简单肛瘘多见,复杂肛瘘少见,但是处理起来稍麻烦,笔者见过一个孩子最多形成 5 处肛瘘,需分期手术治疗。

    治疗:

    肛周脓肿早期还没有形成脓液的时候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坐浴等。但是一旦脓肿形成,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感时,需尽早切开引流,切口呈放射状,要足够大,方便引流,切开后及时换药处理。对于无症状的肛瘘可以保守治疗,若肛瘘反复感染,待患儿 6 月后可根据瘘管的长度行肛瘘挂线术,或瘘管切开术,或瘘管切除手术。目前最为常用的是肛瘘挂线术,安全有效,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少。复杂严重的肛瘘可能需要分期手术,且容易损伤肛门括约肌,影响以后排便控便功能,因此肛周脓肿和肛瘘也要尽早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 1.什么是痔疮?

    痔疮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又称为痔或痔病。现代医学认为是肛垫(肛门血管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液淤积形成的团快,又名痔疮,痔核等。发病率很高,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常见的有三类: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2.我怎么知道自己患了痔疮?

    和其它疾病一样,痔疮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借此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痔疮:

    • 内痔:分四度
    • Ⅰ度内痔便后无痛性出血。
    • Ⅱ度内痔排便时自行脱出,便后自行还纳。
    • Ⅲ度内痔便后需用手将脱出物还纳。
    • Ⅳ度内痔脱出物不能还纳。
    • 外痔:分为四种
    • 血栓性外痔:突然发病,疼痛剧烈,坠胀不适,肛门缘皮下可摸到硬而滑的瘀血块
    • 静脉曲张性外痔:肛门缘隆起的成椭圆形或长形暗紫色肿块,触之柔软,无疼痛。
    • 炎性外痔:是由于肛门皱襞发生炎性水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
    • 结缔组织外痔:是由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皮赘。

    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

    3.患了痔疮怎么办?

    • 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向专科医生咨询。
    • Ⅰ度内痔和外痔没有明显症状时,建议保守方法进行治疗。
    • Ⅱ度及Ⅲ度和Ⅳ度内痔,以及外痔出现血栓、疼痛和出血时,建议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4.为什么我会患痔疮?

    • 不良的生活习惯:有长期的站立、坐位、蹲位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易患痔疮。
    • 不良的饮食习惯:有长期的喜食辛辣、油腻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的人易患痔疮。
    • 其它因素:肥胖、高血压、便秘等患者也是痔疮的好发人群。

    5.患了痔疮不要怕,专家预防有办法:

    • 改变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如菠菜、瓜类、萝卜等;成熟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梨;适当的蛋白质如牛奶、禽蛋以及适当的脂肪;足够的饮水,每日水量应达 2000~3000 毫升。
    • 调节日常生活,养成每天早晨大便一次的习惯。
    • 注意排便卫生,便后清洗肛门,最好便后用自来水冲洗肛门。
    • 除散步、跑步、体操等锻炼外,可进行提肛运动。
    • 坚持温水坐浴,以 30~40℃温水加少量食盐,每次 15~20 分钟,早晚各 1 次。

  • 结肠息肉是形成于大肠(也称结肠)内表面上微小的异常组织团块。息肉非常常见,所有成人中约有 1/3-1/2 到 50 岁时存在此病。它们通常不引起症状,但是部分息肉可能是癌症或可变成癌症,因此医生有时会去除它们。

    结肠息肉的症状是什么?

    结肠息肉通常不引起症状。

    医生如何发现结肠息肉?

    医生通常是在进行结肠癌或直肠癌的筛查试验时发现结肠息肉。进行癌症筛查试验的目的是尝试在早期(出现症状前)发现癌症。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筛查试验包括:

    • 结肠镜检查–进行结肠镜检查前,医生会使用药物来帮助您放松。然后,医生会将一根细导管伸入您的肛门,并将其推入结肠。该管带有一个摄像头,因此医生能观察到结肠的内部情况。该导管的末端还带有工具,因此医生可去除一块块的组织,包括息肉。息肉被去除后,切除样本通常会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以评估是否有癌症和其他问题。
    • 乙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非常类似于结肠镜检查。唯一的区别在于这项检查仅观察结肠的起始部分,而结肠镜检查能观察整个结肠。
    • CT 结肠成像(也称仿真结肠镜)–进行仿真结肠成像时,您将接受一种特殊的 X 线检查,称为“CT 扫描”。该检查能创建结肠的图像。
    • 大便检查–大便检查可评估大便样本中是否有血液或异常基因。如果大便检查提示结肠可能有某种问题,医生后续通常会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结肠有息肉,则会被医生发现。

    如何治疗结肠息肉?

    医生会使用结肠镜检查时所用的相同工具来去除息肉。他们可通过特殊的切割工具或通过用套索套住息肉来将其去除。大多数息肉可在结肠镜检查期间去除,但有时大的息肉需要在以后去除。

    去除息肉后会发生什么?

    您可能需要每几年便进行 1 次结肠镜检查以评估是否有更多的息肉。某些患者的息肉会复发。如果您曾存在可能变成癌症的息肉,当它们复发时,医生会希望将其去除。此外,如果您去除的息肉是有可能变成癌症的息肉,则您家族中的其他人可能也需要检查是否有息肉和结肠癌。

    结肠息肉可以预防吗?

    您可采取下列措施以降低发生息肉或结肠癌的几率:

    • 摄入脂肪含量少,富含蔬菜、水果和纤维的膳食
    • 减轻体重(如果您超重的话)
    • 不吸烟
    • 限制饮酒量
  • 1.什么是痔疮?

    痔疮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又称为痔或痔病。现代医学认为是肛垫(肛门血管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液淤积形成的团快,又名痔疮,痔核等。发病率很高,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常见的有三类: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2.我怎么知道自己患了痔疮?

    和其它疾病一样,痔疮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借此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痔疮:

    • 内痔:分四度
      • Ⅰ度内痔便后无痛性出血。
      • Ⅱ度内痔排便时自行脱出,便后自行还纳。
      • Ⅲ度内痔便后需用手将脱出物还纳。
      • Ⅳ度内痔脱出物不能还纳。
    • 外痔:分为四种
      • 血栓性外痔:突然发病,疼痛剧烈,坠胀不适,肛门缘皮下可摸到硬而滑的瘀血块
      • 静脉曲张性外痔:肛门缘隆起的成椭圆形或长形暗紫色肿块,触之柔软,无疼痛。
      • 炎性外痔:是由于肛门皱襞发生炎性水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
      • 结缔组织外痔:是由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皮赘。
    • 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

    3.患了痔疮怎么办?

    • 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向专科医生咨询。
    • Ⅰ度内痔和外痔没有明显症状时,建议保守方法进行治疗。
    • Ⅱ度及Ⅲ度和Ⅳ度内痔,以及外痔出现血栓、疼痛和出血时,建议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4.为什么我会患痔疮?

    • 不良的生活习惯:有长期的站立、坐位、蹲位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易患痔疮。
    • 不良的饮食习惯:有长期的喜食辛辣、油腻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的人易患痔疮。
    • 其它因素:肥胖、高血压、便秘等患者也是痔疮的好发人群。

    5.患了痔疮不要怕,专家预防有办法:

    • 改变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如菠菜、瓜类、萝卜等;成熟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梨;适当的蛋白质如牛奶、禽蛋以及适当的脂肪;足够的饮水,每日水量应达 2000~3000 毫升。
    • 调节日常生活,养成每天早晨大便一次的习惯。
    • 注意排便卫生,便后清洗肛门,最好便后用自来水冲洗肛门。
    • 除散步、跑步、体操等锻炼外,可进行提肛运动。
    • 坚持温水坐浴,以 30~40℃温水加少量食盐,每次 15~20 分钟,早晚各 1 次。

  • 正常人的精液中,主要是以前列腺液、精囊液、尿道球腺液、附睾液及精子组成,多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具有特殊的腥味。偶然出现的精液带血,只要分清楚精液里血液的来源,大可不必惊慌。

    • 精囊炎症引起:最常见,因精囊腺的内壁很薄,布满小血管,在炎症充血状态下,伴随射精的强烈收缩时,小血管极易破裂,出血至精囊内,随精液排出。多为良性经过,药物对症处理、注意保养后数周即可完全恢复。
    • 肿瘤:少数中老年人的间断出现的血精,可能是由于精囊腺或前列腺癌及射精管部位的肿瘤,破裂出血引起,借助经直肠 B 超,可清晰看到精囊腺及射精管,以排除这种情况。如为肿瘤,则需按照肿瘤进一步诊治。
    • 生殖系统结核:前列腺、精囊腺部位的结核杆菌感染,会引起组织干酪样坏死,出血,从而引起血精、精液量减少等症状,如病原学检查证实为结核杆菌,需按照抗结核规范治疗。
    • 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疾病、肝脏功能衰竭等会导致全身出血症状,血精只是某种隐藏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可同时伴有血尿、消化道出血等。

    对于功能性的、原因不明的血精,一定要到正规公立人民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治,查找病因、对因对症治疗,必要时结合精液检查、细菌培养、超声检查或精囊镜检查,不要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耽误病情,也不要轻信网络医疗广告的虚假宣传,病急乱投医,去到所谓的"专业男科医院、男性 4S 店"等,以免上当受骗。

  • 结肠癌和直肠癌(简称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 年生存率可达 90%,而晚期则不足 10%,筛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这是预防结直肠癌和降低结直肠癌累积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结肠镜筛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筛查方法可大致分为 2 类:结肠镜和粪便检查。

    结肠镜是通过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检测到早期癌症和息肉。目前,结肠镜被认为是最完整的检查手段,可以检查全部大肠、去除息肉,是评估其它检查手段有效性的金标准。但存在一些限制,包括相对侵袭性、需要饮食准备和肠道准备、检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通常需要一整天)。内镜检查需要知情同意,内容通常包括麻醉、检查相关风险如穿孔和出血等。

    粪便检查,如潜血、粪便 DNA 检测,用于在粪便标本中检测癌症的征象。与肠镜检查不同的是粪便检查不具有侵袭性,也无需肠道准备,但粪便检查发现息肉的概率很低,敏感性也较差。

    结合美国 NCCN 2013 年发布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2014 年制定了“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对所有成年人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危险程度将其分为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

    • 有以下任意一条者视为高风险人群
    • ①大便潜血阳性
    •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 ④本人有癌症史
    • 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 ⑥符合以下任意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一条者。

    对于家族史不详者于 40 岁开始考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一般风险者则于 50 岁开始,筛查终止于 75 岁,因为对于高龄人群的筛查未见明显生存获益。

    推荐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作为筛查的精查手段

    对于无异常者筛查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10 年;对于有一级亲属家族史者建议 40 岁开始筛查,以后每 5 年 1 次;对于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 5-10 年内复查肠镜,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 3 年内复查肠镜,如果第一次复查未见异常可以延长随访时间间隔至 5-10 年;对于结肠癌根治术后 1 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 2-3 年复查肠镜,对于直肠癌根治后患者前 3 年内每 3-6 个月复查 1 次肠镜,以后每 2-3 年复查 1 次肠镜,对于有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建议自诊断之日起每 5 年进行 1 次肠镜检查,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在症状出现以后 8-10 年开始筛查。

  • 现在关于前列腺方面的疾病也有不少,前列腺钙化就是其中之一。                                                    前列腺钙化是前列腺发生炎症愈合后留下的疤痕,是前列腺结石的前兆。前列腺钙化多在检查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时,经影像学检查被发现。在影像学检查中,前列腺钙化表现为前列腺内强回声灶或高密度灶,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前列腺钙化的检出率显著增加。               当多种原因引起前列腺管和腺泡发生扩张或前列腺液淤积时,可以造成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囊腔内的淀粉样小体(前列腺凝集体)及分泌物聚集在一起,同时钙盐慢慢积攒下来就会钙化。尿液反流所致的化学性前列腺炎更易造成钙化形成。                  前列腺结石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症,通常通过B超诊断,由于前列腺结构特殊性,发生钙化、结石通常没有较好的治疗法。前列腺钙化说明以前有过炎症,现在静止,如无症状,不必治疗,如果引起排尿困难,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有其他前列腺病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几年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数据显示我国每 5 分钟就有 1 人死于肠癌,而且绝大多数发现时都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国大肠癌年轻化趋势特别明显。美国人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是 69.8 岁,但是中国人居然是 48.3 岁,年轻了 20 岁,很多都是 30~40 岁的中年人。

    我们知道,大肠癌一直被称为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因为它早期时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等患者出现便血等症状时,再去医院检查,往往都已经是晚期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是大肠癌高发的诱因:

    • 无肉不欢
      爱吃肉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牛肉卖得好的地区,大肠癌发病机率也就越高。这些东西被细菌分解后,产生许多的致癌物质,再加上这些物质不是可溶性纤维素,大便肠溶性不够,导致大肠蠕动慢并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产生癌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导致大肠癌病发。

    建议:肉类属于动物蛋白,也可选用植物蛋白代替,比如豆腐、豆浆、干豆腐等,可以选深海鱼类和鸡蛋,少摄取饱和脂肪,多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比如苏麻油。

    • 口味重
      比如,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习惯吃宵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癌风险。吃腌制的食品也容易引发肠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腌制的食品,所以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

    建议:清淡饮食为主,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宵夜,让肠道得到适当的休息。

    • 不爱喝水
      肠道每天排毒过程中,需要水分起到“润滑”作用,粪便才更易排出。

    建议:清晨一杯水,稀释血液,促进排便。白天喝水放些茶类,比单独和白开水要更有味,多喝些,比蒿稀绿紫阳毛尖。

    • 一坐就一天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而且,近年来得大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大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

    建议:适量运动,每天活动 45-60 分钟,缓解工作压力,消除精神紧张,还有助于预防肠癌。

    • 喝酒、抽烟
      这两个都不用说了,抽烟、喝酒几乎是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的因素。长期、大量喝酒,摄入酒精过量,也易导致肠道粘膜炎症,会影响肠道功能。有研究认为,吸烟可以对大肠产生长期性、持续性的慢性刺激,从而诱发大肠癌。

    建议:控烟、控酒,适量喝酒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助于排出身体垃圾。吸烟也能缓解工作压力,但不要长期、频繁抽烟。

  • 孩子内八字应该怎么做?

  • 生完孩子,脚跟一直痛,为什么?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