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是一种在亚洲广泛使用的草药,尤其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其提取物被认为具有多种健康益处。以下是淫羊藿提取物的主要健康益处:
1. 提高性功能:淫羊藿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叫做“淫羊藿酮”,它被认为可以提高人体的性功能。研究发现,淫羊藿酮可以增加血液流向生殖器官,从而改善性功能。
2. 提高体力:淫羊藿提取物也被认为可以提高体力和耐力。一些研究发现,淫羊藿提取物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这可能与其提高血液流量的能力有关。
3. 抗疲劳:淫羊藿提取物被认为具有抗疲劳的效果。研究发现,淫羊藿提取物可以减少 肌肉疲劳和提高身体的疲劳阈值。
4. 抗抑郁:淫羊藿提取物也被认为可以抗抑郁。一些研究发现,淫羊藿提取物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来改善抑郁症状。
5. 抗炎:淫羊藿提取物被认为具有抗炎的效果。研究发现,淫羊藿提取物可以抑制一些导致炎症的物质,从而减少炎症。
6. 提高记忆力:淫羊藿提取物也被认为可以提高记忆力。研究发现,淫羊藿提取物可以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这可能与其对大脑血流的影响有关。
尽管淫羊藿提取物具有上述健康益处,但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心悸、口干、恶心等表现。因此,如果你考虑使用淫羊藿提取物,最好先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病例一:
46岁的刘姐这一年多来备受疼痛折磨。早几年,因为和亲戚产生经济纠纷,她时常感到烦恼、生气。渐渐地,头部开始感到阵痛。再后来,头痛越来越频繁、并像野草一样蔓延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肩背部、颈部和四肢……疼痛让刘姐变得暴躁,哪怕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燃爆她的情绪、甚至让她歇斯底里,旁人觉得不可理喻。事后,她常常感到懊悔、愧疚,但总是无法控制住自己。
家人整天遭罪,刘姐也逐渐感到人生了无生趣,很难高兴起来,什么也不想做,吃不香、睡不着,一年内体重快速下降了7公斤。刘姐辗转多家医院神经内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就诊,各项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各种治疗效果也不好,甚至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了一阵子也未见好转。
后来,经神经内科推荐,刘姐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在抗抑郁剂和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刘姐的疼痛、情绪、睡眠均明显改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目前处于巩固治疗阶段,已能正常工作。
病例二:
72岁的李大爷最近2年被身体不适折磨得死去活来。 据李大爷说,这种折磨源于肛门的疼痛和酸胀感。疼痛感和酸胀感往往会持续很长的时间,简直让人坐立难安、辗转难眠。病情一旦发作,就连坐椅子都会成为一个艰巨的挑战,不但需要用到软垫,还需要不断变化姿势,才有可能寻找到一个痛苦系数最小的角度。
2年来,李大爷跑遍了多家医院的肛肠科、疼痛科、消化科、理疗科……,从头到脚的检查也做了一个遍(肠镜一年内两次),均没有发现确切器质性疾病。李大爷的“直肠息肉(良性)”已经切除,尝试过的理疗五花八门,口服过的止痛药、中药不可胜数,但效果始终若有若无。
原本乐观幽默的大爷,性情大变,常常唉声叹气、发脾气,不愿意外出。因为疼痛,大爷不愿意(也不方便)行走,对于轮椅的依赖越来越深,运动量越来越少,再加上夜间睡眠不佳,体重持续下降,只觉得人生实在无助、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后来,家人上网查询后带大爷到精神(心理)科就诊。经过抗抑郁剂治疗,大爷的病情明显好转、疼痛感显著减轻,封闭了2年之久的他逐渐打开内心的枷锁,慢慢地开始外出,之前丢掉的爱好也一件一件重新拾起。
一年半后,大爷停止服药,人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
上述两个病例都符合慢性原发性疼痛的诊断,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一版》(ICD-11)的定义,慢性原发性疼痛指发生在一个或多个区域且持续时间或复发时间超过三个月,与严重的情感或功能障碍有密切联系(这些障碍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角色),且不能归为其他慢性疼痛种类。这是一种新的定义,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许多慢性疼痛的病因未知,即“原发性疼痛”为一种不明原因的疼痛,而与之相对应名称---“继发性疼痛”则指的是某种疾病导致的疼痛。
常见的慢性疼痛包括头痛、颈肩痛、腰背痛、腹痛、关节痛、盆腔疼痛、肛门痛等。可以看出发生慢性疼痛的部位比较广泛,不仅如此,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亿人群受到慢性疼痛困扰,因此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临床问题!
慢性原发性疼痛往往找不到确切的外周组织损害(或者说找不到病因),因此只能给予止痛对症处理,而不少患者无法从对症治疗中获益。就像上述两名患者一样,由于疗效不佳,他们不得不频繁就医,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但疼痛依旧,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苦恼和负担。
两名患者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出现了抑郁情绪。研究也发现,慢性疼痛患者出现抑郁的比例随疼痛加重而上升,反之,超过半数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慢性疼痛,且抑郁越重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度越高。上述现象说明,抑郁和疼痛相互影响,并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机制。
既然疼痛和抑郁如孪生姐妹一样经常同时出现,那抗抑郁剂能够治疗慢性原发性疼痛吗?两名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后疼痛都显著缓解,但临床个案的说服力并不足够,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试验而形成的相关治疗指南才是临床医生遵循的宝典。
国际医疗信息权威机构之一---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2021年发布了针对慢性原发性疼痛的管理指南。这份指南堪称挑战传统观念,因其对16岁以上人群慢性原发性疼痛的治疗只推荐了唯一的一类药物:抗抑郁剂。
该指南不推荐使用其他类型的精神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也不推荐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局部麻醉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大家熟知的布洛芬)、以及阿片类药物等止痛药。指南同时还推荐采用锻炼、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方式来控制疼痛。
NICE医疗中心主任保罗·克里斯普博士对上述推荐的说明是:“研究显示,除了抗抑郁剂,对大多数人来说治疗慢性原发性疼痛的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在它们可能带来的好处与相关风险之间实现充分平衡。”
为什么抗抑郁剂能显著缓解慢性疼痛?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且听下一篇文章做介绍。
(注:文中两个病例为笔者真实治疗过的患者)
参考文献:
Chronic pa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 over 16s: assessment of all chronic pai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primary pain.NICE guideline,7 April 2021.www.nice.org.uk/guidance/ng193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 康传媛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特别在当今时代,可以说抑郁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病。抑郁有两个核心症状:
第一是情绪低落
第二是兴趣或快感缺失。
当然还有别的症状也经常出现:睡眠紊乱;自罪或丧失自信;疲乏或精力减退;性欲减退;激越或运动,言语迟缓;食欲紊乱;有自杀观念或行为;注意力集中困难;焦虑或精神紧张症状也经常出现。
如果有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就说TA抑郁了,但是我们能不能说TA是抑郁症了呢?
不一定。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不同的。抑郁症在临床上叫抑郁障碍。诊断抑郁障碍,除了要有症状标准,还要达到病程标准(2周),而且要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造成其社会功能的损害,比如说学业,职业,社交等受到了影响或中断。
当然抑郁也有可能跟别的症状共病,所以,还要有鉴别诊断。
要诊断抑郁症要到精神卫生机构或专科医院去做诊断。
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呢?
有抑郁情绪是正常的,如果时间不长,或严重程度不大,没有影响到社会功能的发挥,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可以自己调整,比如运动,跑步,游泳,爬山,散步等都有利于情绪的调整和恢复。
也可以进行一些静心活动。比如瑜伽,太极,冥想,轻音乐,看书,抄经,书法都有利于内心静下来。让内心静下来,有利于抑郁情绪的消失。
得了抑郁,为自己减压是必要的。比如可以降低目标,只维持必要的活动,一些可选或不必要的活动可以不参加,以让身体的活力得到恢复。特别是孩子,家长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成绩,要以孩子的长远的身心健康为重,暂时的休整一下是必要的。
还有的一点就是宣泄内心的压力。很多的抑郁症的人,常常朋友不多,跟人交流的机会很少,很多的事情憋在心里,一旦遇到压力就不能很好的为自己减压。久而久之,抑郁情绪越积越多,成了抑郁症。
如果感觉自己抑郁了,那么有必要去医院去检查。如果确诊了抑郁症。一般有两种方案:1.服用抗抑郁药物;2.心理咨询
服用药物和心理咨询联合起来效果更佳。服用药物一般来说还是效果快,但是只能控制症状,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一遇到不适当的外界条件,又会诱发抑郁症状。所谓的“本”,就是一个人的认知,思维方式,情感模式,言行模式,要改变这些只能依靠心理咨询,靠吃药片是不能改变这些因素的。心理咨询的起效快慢不一,对有些人来说起效较慢,对有些人来说,起效也很快。
选择心理咨询,要看咨询师的资质和经验,也要跟自己合拍,有时找到一个跟自己合拍的匹配的咨询师也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找到了,希望你能珍惜!
希望大家有一个不抑郁的身心!
复发性抑郁障碍可以治愈,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全治愈。复发性抑郁障碍一般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患者,可通过心理治疗,疏导情绪,以此来缓解症状。如果发展为中度或重度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同时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虽然复发性抑郁障碍通过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仍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如果抑郁症症状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定期的治疗和支持来减少复发的风险,同时学会在生活中积极应对抑郁症的挑战。
最近秋天来了,很多人都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了。
夏天的时候,整个人活泼、开朗、乐观、向上,be like(下面的emoji):
表情来源:自己做的
每年的秋冬,整个人性情大变,悲伤、抑郁、无聊,整个人都蒙上一层忧郁的气质,be like(下面的emoji)
表情来源:自己做的
甚至有的人开始怀疑人生,赚的不多、脱单失败、事业跌宕…… 是不是自己是全人群中最失败的那个?
如果你也是最近经受这样的情况,打住!别想多了!
一到秋天就容易伤心,真不是你的问题,更不是自己的人生失败。
医学上确实存在一种疾病,叫做季节性情感障碍(SAD)。这是抑郁症的一种,具体表现为:只要到了秋冬季节,就陷入了悲伤、啥都不想干的状态中[1]。大家俗称它“悲秋综合征”。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到疾病的状态,但是也可能会陷入抑郁、悲观、焦虑等的情绪中,因为秋冬季这3点的影响。
1.秋季让你身体中血清素减少,影响你的情绪
我们身体里面很多东西在调节着我们的情绪,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血清素。
血清素可以理解成你美好心情的守卫者,当你身体里面血清素浓度升高的时候,他们就会化身为战士,赶走你的负面情绪,更容易感觉到开心。
但是到了秋天,光照就没有夏天那么强烈,就会让血液中血清素的浓度就会下降,从而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这是因为,血清素虽好,但在身体里面有一个敌人——SERT蛋白,这个蛋白的存在会抑制血清素的合成。
在一项研究对于季节性情绪障碍患者的研究发现,秋冬季节光照变化的影响,会让他们身体中SERT蛋白的浓度比夏天多 5% [1]。
SERT蛋白越多,让人快乐的血清素就越少。
身体里面的血清素少了,你自然就更容易不开心焦虑了。
但秋冬季节变换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2.秋季会扰乱你的睡眠,让你容易困、乏
秋冬季节,还会影响人的睡眠,间接影响情绪。
很多人知道,我们之所以到了晚上就要睡觉、感觉困倦,就是因为黑夜会刺激褪黑素的分泌。
秋冬季节,天气变成了日短夜长;加上整体天色就变暗了,2者的综合影响,就会让身体里面的褪黑素分泌就会增加,更容易感受到困、乏力,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再加上,我们之前说到的,秋冬季节身体里面的血清素会减少,此时褪黑素也增加了,2种变化叠加,就会影响到你的生物钟[2]。
也就是在夏天你工作良好的生物钟——按时入睡、睡个饱觉、按时醒来,到了秋冬,可能突然就失灵了。
该睡的时候睡不着,睡着了之后睡不好,该醒的时候醒不来,睡眠被打乱之后,整个人生活也完全乱了,自然就更容易觉得生活没意思了。
不仅仅是睡眠,秋季来临,还会影响到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些东西。
3.秋冬身体里产生维生素D更少,让你更容易抑郁
秋冬到了,你是不是很少见到太阳了。
因为秋冬的太阳照射不像夏天那么强烈,是弱弱的微光;加上天气变冷,很多人更愿意窝在家里而不是出门。
身体晒太阳变少了,导致身体里面维生素D产生很少。
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如果身体里面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就更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当你身体中的维生素D含量减少的时候,这些事情就在身体里面发生[4]:
1)维生素直接作用在情绪调控区,让你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2)维生素D会影响血清素的合成,帮人赶走负面情绪的血清素变少了
3)维生素D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的状态,影响了你的应激反应,让你更容易焦虑、不安等。
英国有一项研究发现,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更容易因为身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而产生抑郁情绪。
更严重的是,如果你是敏感人群,即便你特异多吃一些维生素D补充剂,也没用,因为通过口服补充进来的维生素D是没有办法弥补光照不足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的[4]。
其实,我们的很多情绪、身体变化,不光光与自己有关,身体有它自己的节律。
如果你出现这种症状,千万记得不要责怪自己啦。
这种症状也是在提醒你好好照顾你的身体呀。
可以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多去户外照一下太阳,促进你身体里面维生素D的合成;
也可以与家人朋友经常聚一下聊聊天,感受一下家的温暖;
还可以多走走锻炼一下,运动也会促进你身体血清素、多巴胺等激素的合成,让你感受到更快乐~
参考文献:
[1]Melrose S.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n Overview of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Depress Res Treat. 2015;2015:178564. doi: 10.1155/2015/178564. Epub 2015 Nov 25. PMID: 26688752; PMCID: PMC4673349.
[2]B. McMahon, S.B. Andersen, M.K. Madsen, L.V. Hjordt, I. Hageman, H. Dam, C. Svarer, S. Da Cunha-Bang, W. Barré, J. Madsen, L. Hasholt, V. Frokjaer, G.M. Knudsen,P.1.i.037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how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their cerebral serotonin transporter binding,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Volume 24, Supplement 2,2014,Page S319,ISSN 0924-977X,https://doi.org/10.1016/S0924-977X(14)70506-1.
[3]Kjærgaard M, Waterloo K, Wang CE, Almås B, Figenschau Y, Hutchinson MS, Svartberg J, Jorde R.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 on depression scores in people with low levels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and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Br J Psychiatry. 2012 Nov;201(5):360-8. doi: 10.1192/bjp.bp.111.104349. Epub 2012 Jul 12. PMID: 22790678.
[4]Kerr DC, Zava DT, Piper WT, Saturn SR, Frei B, Gombart AF. Associations between vitamin D level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healthy young adult women. Psychiatry Res. 2015 May 30;227(1):46-51. doi: 10.1016/j.psychres.2015.02.016. Epub 2015 Mar 5. PMID: 25791903; PMCID: PMC4420707.
抑郁症吃氟西汀,性欲方面感觉不好。一些抗抑郁药吃了之后,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性欲除了激素之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以吃了抗抑郁药,会引起性欲下降甚至是勃起的过程中软掉。再一个情绪也会有影响,比如抑郁状态下,性欲没那么强烈,所以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到勃起的欲望和勃起的能力。其实建议先把抑郁症治好,抑郁症治好停药之后,如果性欲还是不行,这时候再到泌尿外科用药物进行调整。
想起很久之前和朋友的聊天,她说有一段时间她的情绪不是很好。
工作压力大到爆,事情推不动,又被上司质疑自己能力。但情绪上不敢显露分豪,只能自己忍着。
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应对各种人和工作,一旦独处就像浑身被抽干了力气,像被榨干了所有的情绪价值,有时候还想着要不要死了算了。
我有些心惊,因为印象中的她是一个很乐观的女孩,很爱笑,怎么到如此地步了?
幸而她后来表示自己最后爆发了,痛哭后平复情绪,才让事情变得没有那么糟糕。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疑惑:
明明看起来挺开朗的人,为什么会轻生?
患抑郁症的人平时也会爱笑吗?
事实上很多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正在受到情绪的折磨,甚至最后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为了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对于有轻生意念的人,我们有什么办法提前阻止和给予帮助?
看起来阳光的人,可能「心」病了
阳光型抑郁症
阳光型抑郁又叫微笑抑郁,是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难过低落的一面掩饰起来,外表仍保持愉快和乐观的外表,但内心却深受痛苦。
与普通抑郁的最大区别就是,阳光抑郁者并没有丧失社交能力,反而还有着更强的社交能力。
这类人也往往更善于压抑自身的感受,这种隐蔽性也让抑郁更难以识别,甚至自己都难以意识到。
当我们强颜欢笑、故作坚强时,其实采用的是一种回避的防御策略,将负面情绪压下去,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就好像现代人的嘴角被各种社交规则社会压力被迫上迁,眼神里却满是疲惫。
成年人光鲜亮丽的背后,就只剩下了无尽的心酸和麻木,好像连悲伤的权力都丧失了。
卸下微笑的保护色
你会用微笑来防御吗?如何避免自己成为阳光抑郁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扯下微笑的「面具」:当你不想笑时,请不要勉强自己。不用说「我很好,我没事」,允许自己有坏情绪,去做最真实的自己。
2. 及时发泄情绪:及时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积埋在心底,通过健康的积极的方式去发泄情绪、解决问题。
3. 掌握放松技巧: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可以练习冥想、瑜伽,或是养花、听歌等。
4.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在情绪压力难以排解的时候,可以向你的朋友、家人和心理咨询师倾诉,寻求支持和心理帮助。
识别自杀信号,提前积极干预
自杀预警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出现以下情况,要注意了:
- 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 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 身上有各种自伤痕迹,如割伤、刀伤等。
- 一个平时很开朗的人,突然变得很沉默安静,或终日闷闷不乐、容易落泪。
- 反常的不注重个人卫生、外表仪容。
- 对以往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
- 逃课次数增多,疏远朋友和家人。
- 经常表现出「我真的没用」「活着真没意思」「我死了有谁在乎?」等无助无望的想法。
我能为TA做什么?
● 确定问题和严重程度
询问对方的感受和现状,了解情绪低落的原因。耐心倾听对方的问题,鼓励对方说出情绪和感受。
可以通过握手、拥抱、拍肩膀等方式,使对方感受到支持,避免批判、指责。
● 确保对方的安全
时刻留意对方的行为和情绪上的变化,确保对方不会自杀。
多陪伴、给予对方更多的关注,可以告诉对方,你很关心Ta,自己就在身边,需要帮助时会一直陪着他们,也很乐意帮助。
● 给予支持
帮助对方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强项,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自信。
比如可以通过请对方帮助自己做事,或一起参加活动等行为,让Ta意识到自己是有用有价值的,是被人需要的。
● 转换思维
在对方处于思维不灵活的状态,无法跳出思维定势来解决问题很痛苦时,我们要帮Ta认识到,有很多应对方式可以解决问题,用建设性的思维去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如果自己有轻生想法该怎么办?
舒缓焦虑的情绪
我们可以在焦虑的情境中把焦虑点转移,通过转移焦点的方式来减少焦虑情绪。
也可以在焦虑的情绪产生前或之后,去做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如打扫卫生、练字、听歌、做手工等。
认知重评
如果引起焦虑的情境和刺激已经出现,可以改变我们对焦虑事件的认知。
改变自己对情绪事件的认知和态度,改变情绪事件对自己的意义,焦虑情绪就会大大减少。
宣泄
- 倾诉:向朋友倾诉,不是为了让他们帮我们解决什么,而是让我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从而恢复平静。
- 冥想:将所有心绪都沉下去,关注自己的呼吸,体会自己身体的感觉,慢慢地就会平静下来,进而能更好找到情绪的源头。
- 放声大哭:哭泣有时候是负面情绪最好、最直接的宣泄方式,能帮助我们舒缓情绪,释放怒火和减少压力。
产后抑郁怎么办?听听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范肖冬医生的建议。
看到这样的标题,你一定会骂我:没有同情心、幸灾乐祸、没有医德......
但很多抑郁障碍患者在得知自己的诊断后,很多时候会长出一口气、掉下泪来:原来是我抑郁了......
没有经历过抑郁的人体会不到那种痛苦,
不会了解在没有正确诊断为抑郁之前他们所经历的茫然、无助,
他们会痛恨自己不争气,
他们会承受周围人的不理解:年轻轻的什么都不做,像个废人,
他们也会在找寻答案时挣扎:我是抑郁症吗?
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痛苦来源于失恋、失业......
他们也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要么回避、要么借酒浇愁......
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答案:恭喜你,你抑郁了!
很多人需要有人帮他捅破这层窗户纸,去面对这个真相,
而不是被告知:你没事,你就是心情不好,想开点,会好起来的......
不要问我为什么会知道抑郁下的人的想法,
因为我是心理医生,面对过太多的抑郁障碍的患者,
也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历着你的经历,
也曾希望有人跟我说一句:恭喜你,你抑郁了!
如果那个时候有,我一定会放声痛哭!
..............................................................
你或许现在情绪十分忧郁,情绪低落、容易伤心落泪;
你或许现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做什么都觉得没有动力,兴趣寡然;
你或许现在感觉情感麻木,对什么都无感,觉得自己超然于外、麻木不仁;
你或许现在觉得自己变傻变笨,觉得自己“老年痴呆”,容易分神发呆、丢三落四、记不住事,反应迟钝、脑子生锈,说句话都要想半天;
你或许现在自怨自艾、自责悔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愧于世人,不配苟活于世;
你或许感到自己毫无生气,浑身乏力、毫无精力,甚至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有,喝口水都懒得动,更不要谈上班、学习;
你或许身体上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不适,头晕、头痛、心慌、憋气、手抖、脚麻、怕冷、出汗......一度怀疑自己身体出了严重的问题;
你或许睡眠不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中间又容易惊醒,早晨早早就醒来不能继续入睡;抑或者是睡眠增加,白天、晚上总是困倦,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似乎只有睡着才能让自己忘记烦恼;
你或许食欲减退,茶不思饭不想、毫无胃口,体重快速下降;亦或者是食欲亢进,暴饮暴食,体重明显增加;
你或许不止一次考虑脱离苦海的方式,用极端的方式同这个世界告别;
如果您正在经历这些,
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抑郁了!
我们都知道有句俗语“借酒浇愁,愁更愁”!
真的是如此吗?背后又有什么道理呢?
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经验,自己亲身体验或者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
就是当一个人心烦、紧张、焦虑的时候,喝点酒似乎能暂时摆脱一些烦恼
原本的惴惴不安、心神不宁消失了,人变得平静许多......
原本的痛苦、压抑也消失了,人变得开放、自信、敢言......
从专业角度讲,就是酒精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了我们的焦虑和抑郁
这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自动觅药”行为,就跟很多人心情不好了,会不由自主地进食很多甜食然后心情会好一点一样
是的酒精在这里就是我们为了缓解自己紧张、焦虑、抑郁而自己给自己开的“药”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服用过“精神药物”
--------------------------------
酒精的作用机制跟我们医生所使用的安定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类似
他们都通过提升脑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GABA(伽马氨基丁酸)来起作用
所以酒精对大脑所起的作用是“抑制中枢”
这就不难理解,
喝醉酒以后原本的紧张、焦虑消失了,人变得平静许多
喝醉酒以后,人会醉晕过去,呼呼大睡
专业一点讲,酒精跟安定一样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
那有人会说了,我们见到很多人喝酒以后,会变得兴奋啊
变得兴奋话多,行为冲动,举止轻浮
怎么说酒精对大脑是抑制呢?
简单解释一下:
酒精对大脑的抑制随着摄入酒精量的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的阶段表现不同
有些人当酒精开始抑制了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负责理性、决策等)的时候
皮层下的初级中枢就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
就会失去理性,本能就得到释放
就会变得说话、行为比较随意,变得不顾及道德、规范、法律的约束
专业一点讲叫做皮层下中枢的“脱抑制”
这个时候脑内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与快乐、激情有关的神经递质会加快释放
人就感到非常“嗨”了
-----------------------------------
但是当酒精的作用慢慢消退,原本被过度释放的伽马氨基丁酸、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会很快再次减少
这个时候原本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卷土重来,甚至更加严重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饮鸩止渴”
所以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
部分人会再次饮酒,找到解忧的感觉
但是慢慢大脑会对酒精产生耐受,需要摄入更多的酒精才可以起到作用
并加剧了脑内神经递质的损耗
最终导致酒精成瘾,诱发或者加重原有的焦虑、抑郁
-----------------------------------
所以,现在您知道了
借酒浇愁,确实愁更愁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