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运动过程中万一发生这种心动过速的话,从正常的心跳六七十以下会跳到一百八两百左右,所以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预激综合征的人,其实也是不建议做非常剧烈的运动。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池洪杰
预激综合征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包括PR间期、预激波及其导致的QRS波增宽,阵发性心动过速严格意义上,如果患者未发作心动过速仅能诊断心室预激,不能诊断预激综合征。
窦性心律时心房激动,同时经旁道和正常房室结下传到心室,房室结传导相对缓慢,因此初始的心室激动,完全由旁道传导所致,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缩短和心室预激,预先的心室激动速度较慢,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预激波,而不是正常传导组织导致的快速心室除极。
一旦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下传,进一步的心室激动,将经由希氏束浦肯野系统快速传导。因此在窦性心律时,QRS波表现为δ波与正常QRS波的融合。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池洪杰
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不建议,喝酒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出现心动过速的,导致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
预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宜清淡营养。蔬菜、水果、乳制品等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宜多吃。重度油腻的食物,易过敏的海鲜、笋、芋头等,含有化学物质的零食饮料等,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都应该少吃或不吃。
且患者平时需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长时间的紧张、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会造成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要保证心境开朗。还要保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合理有序的生活安排,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饮食、起居有规律,忌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池洪杰
预激综合征吃药的话,需要根据其作用部位进行选择,各个部位用的药不相同:
一是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钙离子拮抗剂等。通过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终止心动过速,适用于OAVRT,即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禁用于非束支传导阻滞所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和旁路下传为主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二是作用于旁路的药物主要是为Ia、Ib类药物,共同特点是延长旁路的有效不应期,主要用于经旁路前传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AAVRT等。
三是同时作用于房室结和旁路的药物,主要包括胺碘酮和Ic类药物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适用于OAVRT,又适用于AAVRT,还可用于房颤或心房扑动。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池洪杰
预激综合征有可能复发,如果预激综合征反复发作的话,严重时可诱发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因此为避免预激综合征复发,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随访观察,在体检发现预激心电图,无心动过速病史或经上级医院检查,认为不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可不服药观察,嘱患者在心悸发作时,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发作。二、导管消融,这是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十分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于反复发作的症状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预激伴心房颤动患者应优先考虑,无症状预激合并电不同步,而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应行导管消融。三、药物治疗,如果有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病史,但消融手术不可行或不可取的患者,在排除缺血性和结构性心脏病后,可口服普罗帕酮,对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口服胺碘酮。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池洪杰
预激综合征会引起胸痛。虽然大多数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不发生心动过速时,平时没有症状,仅在日常体检时发现在心电图上表现为δ波,但可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尤其合并房扑和房颤时导致心动过速,会出现突发的心慌、头晕,胸闷、胸痛的症状,严重时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晕厥,严重时可诱发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如这种情况发作频繁,时间较长,建议考虑做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主要通过导管输入一定能量的射频电流,使靶点及邻近的心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消除心律失常。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池洪杰
预激综合征和熬夜没有直接关系,但预激综合征的患者需要避免熬夜,导致预激综合征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27%~0.86%,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平均发生率。预激综合征患儿有32%~46%,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Ebstein畸形,预激综合征中有Ebstein畸形者占4%~29%,高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二、肿瘤性疾病。横纹肌瘤最常见的心脏表现是预激综合征,其瘤细胞具有类似于浦肯野细胞的传导能力,通过三尖瓣叶从右心房延伸至右心室,构成了预激综合征发生的细胞学基础,大嗜酸性细胞瘤实际是多灶性浦肯野细胞,肿瘤的变异型也易伴发预激综合征。
三、妊娠。妊娠期内分泌的改变,如其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可通过增强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及亲和力,使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敏感性增高,进而改变折返环上的不应期与传导速度而引发预激综合征。
保护膝盖
长时间蹲或跪着时,膝盖会弯得很厉害,弯得越久,膝盖里面的软骨就越容易受损。而当我们站起来时,膝盖会突然受到很大的压力,很容易让膝盖受伤。
所以,平时最好少蹲少跪。如果确实需要下蹲,也要注意尽量将重心放在脚后跟,膝盖别超过脚尖,以减轻膝盖的压力。
保护膝盖
久坐时,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这不仅增加了关节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周围肌肉无力。同时,也会减少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增加关节磨损的风险。
因此,即使在工作或学习中需要长时间坐着,也请记得定时伸直腿活动一下,让膝盖也透透气、伸伸懒腰。这样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并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保护膝盖
爬楼梯或爬山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3~4倍左右,除了承重增加,还要前后移动、侧向扭转,尤其膝关节前端的髌骨部位承受压力最大,对半月板等关节软组织也会造成磨损。所以尽量避免上下楼梯,尽量选择乘坐电梯。戳文了解→爬山的正确姿势,既省力又不伤膝盖
保护膝盖
加强膝关节周围乃至整个下肢的肌肉力量是保护膝盖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肌肉,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为膝盖提供更好的保护。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跳跃,强健的肌肉都能让膝盖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推荐游泳、健步走、骑行等平缓的、不会对膝关节增加太大负荷的低冲击性、不伤膝运动方式。
保护膝盖
善于借助外力来分担膝关节压力,比如使用手推车代替手提重物,扶着东西站起或坐下,上下楼梯借助扶手分摊重力,长途行走可以借助拐杖、助行器等。
保护膝盖
如果您一侧膝盖有问题,上楼时要好腿先上,下楼梯时坏腿先下;手扶栏杆或撑杆爬楼用上肢帮忙使力,并尽量少提重物上下楼梯。
保护膝盖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超重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膝盖疼痛,因为额外的体重使得关节过度负荷,减重有助于长期缓解膝盖疼痛。
保护膝盖
想要膝盖好,首先要从脚下做起。选择一双弹性好、舒适度高的鞋子至关重要。这样的鞋子在走路时能够有效地减缓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降低膝盖受伤的风险。
保护膝盖
膝盖受凉虽不会导致关节炎,但是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有膝关节问题的患者日常应注重膝盖的保暖。
保护膝盖
保护膝盖需要量力而行、适度运动,并在膝盖有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不要忍痛运动,不要带病锻炼。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膝关节如有不舒服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发现自己逐渐变成了罗圈腿还膝盖疼。很多人以为人老了腿就会这样,是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真是如此吗?不想膝盖疼痛变罗圈腿,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罗圈腿又叫O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内翻。是指当两侧下肢腿部并拢时,两侧膝关节无法紧密贴合,形成一个类似英文字母“O”的形状。双腿用力并拢时,只有足部和踝关节能够相互接触,而膝关节、大腿下段以及整个小腿则出现明显的间隙。
为什么会罗圈腿?
在正常的人体中, 膝关节内侧要承担自身负重的60-70%,这就使得膝关节内侧间隙的磨损要比外侧更快;由于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就会导致内侧软骨塌陷、磨损。
但罗圈腿的形成并非上述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老年人而言,罗圈腿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下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会逐渐出现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关节软骨磨损等。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结构异常,进而形成罗圈腿。
2. 骨质疏松: 老年人由于衰老,钙吸收能力下降,同时肌体的骨破坏大于骨形成,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使得膝关节承重的能力逐渐下降。这会进一步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形成罗圈腿。
3. 肌肉软组织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逐渐减弱,软组织柔韧性降低,外侧副韧带张力也加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更加松弛。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形成罗圈腿。
4. 遗传因素与生活习惯: 部分老年人罗圈腿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坐姿不正、站立姿势不良等,也可能对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加速罗圈腿的形成。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来预防和减少得罗圈腿的风险。
1. 注意控制体重
肥胖者的体重大多超过了膝关节所能承受的正常重量,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 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肥胖还会导致姿势、步态及运动习惯的改变,进而导致膝关节一侧磨损以及韧带损伤。肥胖还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症等,间接促进膝关节损伤的发展。
控制体重,不仅有助于保护膝关节,还可降低罗圈腿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危险。如何减重,戳文了解→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
2. 减少过度使用
人在做蹲、跪姿势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8倍,而当上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4倍, 尤其在下山时缺少重力缓冲,身体的瞬时重力会集中加载到一侧关节,增加发生罗圈腿和膝骨关节炎的几率。所以中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长期蹲跪、爬山爬楼等对膝关节有损伤的生活方式。
3. 科学运动
也许您会觉得“减少活动省着用,膝关节是不是就健康了”?其实大错特错!研究发现,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因为 适当运动,有助于滑液在关节内流动,起到营养软骨和关节作用;另一方面 锻炼股四头肌,可以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依靠肌肉力量分担膝关节压力,科学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
中老年人要保持膝关节的健康,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健步走、慢跑、游泳(仰泳与自由泳要优于蛙泳)等对膝关节冲击力较小的有氧运动。如果不会游泳,可以做水中运动,比如身着浮力背心的水上慢跑,即使是晚期膝关节炎患者也可以进行。
强健的腿部肌肉是对膝关节最好的保护。居家锻炼方法戳文学习↓↓
温馨提示
1. 任何锻炼请谨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果锻炼过程中疼痛加重,停止练习或减少运动量,不要盲目坚持。
2. 如果你的膝关节正明显疼痛,建议先求助医生对症消炎止痛,不要做任何锻炼。
3. 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白领、教师、程序员等等也建议经常做这些锻炼,护膝防患于未然。
一般情况下,罗圈腿的病情发展缓慢,早期时我们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比如:通过改变运动的方式、减轻体重、外支架矫正、口服药物等方式,来延缓病情的进展。
而对于病情严重的罗圈腿,我们可以选择微创的手术来进行矫正。对关节外侧畸形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膝关节周围微创截骨矫正手术来治疗;而对于膝关节内磨损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单髁置换来手术治疗。
这两个手术都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很快就可以下地练习,恢复行走功能。
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这样的行为在家长眼中可能既让人担忧又感到不解。这种频繁的、间歇性的咳嗽或清嗓子的声音,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可能预示着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某些不适。
首先,从生理角度来看,孩子频繁地咳一声或清嗓子,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咽喉部位存在某种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源于空气中的尘埃、花粉或其他过敏原,也可能是由于孩子本身患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或过敏原会导致咽喉黏膜充血、水肿,产生异物感,从而引发孩子不自觉地咳嗽或清嗓子,以试图缓解这种不适感。
此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咽喉健康。如果孩子喜欢吃辛辣、油腻或甜食,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咽喉黏膜,使其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饮食的同时,也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
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而出现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这种咳嗽或清嗓子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是孩子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对于这类情况,家长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当然,孩子在模仿他人时,也可能出现这种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如果家长或周围的人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时,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良影响,并鼓励他们改正。
为了帮助孩子缓解这种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其次,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最后,如果孩子的行为持续不改,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咽痛等,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可能涉及生理、心理及模仿等多种因素。家长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