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当神经病遇上精神病,傻傻分不清
更新时间:每周2、4
视频来源:京东健康官方抖音号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主任护师 安凤荣
精神病和神经病不是一回事,精神病它是人的这个精神活动出现问题,思维情感抑制行为活动出现紊乱。精神病是情感高涨、情感低落、抑郁或者情感平淡或者我们说精神分裂症或者说他那个等于生活懒散等一系列的这种精神活动的行为,甚至是等于精神活动的跟外界周围不协调,这叫精神病。神经病其实它更是神经系统一种疾病,神经解剖、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于出现了问题,我们临床上其实比较常见的脑出血还有癫痫等这类的都属于神经病,这两个不同的疾病发病的时候去医院要选择不同的科,选择精神科或者神经科等于对于大家在第一时间的及时就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四肢、头面部等周围神经出现问题,比如受到某种不良刺激,如感染、炎症或者外伤等,在头面部出现一些症状,12 对脑神经,包括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舌下,这些神经都有特殊分布和分工,出现问题以后,五官、面部、皮肤等器官的功能、感觉、运动会出现问题。
如果四肢、躯干周围神经出现问题,患者有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因为躯体神经其有特殊分布部位,有特殊的功能,有的负责胸部,有的负责四肢,有的负责腰部,有的负责排便功能等。出现功能障碍和损伤以后,需要提供临床诊断根据。根据这些症状、分布、疼痛、病变性质,如麻木、无力等,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很快会能得出正确结论,之后才能制定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总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周围神经的营养代谢和对症处理。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 重金属和化学品中毒: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避免接触到有关毒物。
- 急性中毒:可以大量补液,促进利尿、排汗和通便等,加速毒物排出。
- 各种疾病所导致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 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的病因:在治疗中必须予以重视并纠正。
- 周围神经病的恢复期间:可应用中药活血祛瘀、营养肌肉和神经。
在治疗中还可以应用以下方法:
- 重视 B 族维生素的补充: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和再生。
- 使用地巴唑、加兰他敏等药物: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药物:对周围神经的损伤有一定帮助。
- 配合针灸、理疗和康复治疗:对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有好处。
- 注意勤翻身、防止褥疮:保持肢体的良肢位,防止出现挛缩和畸形。
周围神经病是一种定位诊断,指的是周围神经损伤,并不是一种定性诊断。导致周围神经病的病变疾病不同,临床表现和预后也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周围神经病都会引起瘫痪,多数周围神经病可以治愈,终身也不会瘫痪;引起瘫痪的周围神经损伤是少数,即使是引起瘫痪的疾病也有可以痊愈的。有的患者周围神经损伤较轻、病因较明确,比如维生素 B 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只要积极治疗病人可以完全康复。
有些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比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从患病到瘫痪只需要 1 周,但是多数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可以痊愈;但也有较难治疗的,恢复起来较慢,恢复效果差;有些疾病,比如药物中毒性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以及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较重度的周围神经损伤,到晚期的治疗较为困难。有些疾病是遗传性的,比如进行性腓骨肌肉萎缩症,这种疾病慢性发展几十年以后会造成肢体瘫痪。而这种瘫痪目前治疗难度较大,只能借助支具延缓瘫痪和改善病情预后,中医药对其治疗有一定帮助。
所以周围神经病人到底多长时间瘫痪,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疾病的性质决定,而不是所有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损伤都会导致瘫痪。
周围神经病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周围神经病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比如常见的面瘫,即面神经炎,现在认为是自限性疾病,但是这种疾病现在得了以后也不主张在家静养,或等着疾病慢慢恢复。
在临床上,这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后遗症,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再治疗,则无法完全康复,因此还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多数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感染或者中毒,或者营养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神经损伤。通过积极治疗可以被治愈,但是其自己并不能引起自愈;有些外伤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积极治疗甚至手术有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如果不是积极治疗,这时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有些疾病是因为肿瘤引起的,这种神经不仅不可自愈,而且还可以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早期判断是否能进行手术或者药物干预,看是否能有所减轻。所以周围神经病变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积极观察病情的情况,早期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好治,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包括发病原因、发病时间。
具体情况如下:
- 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比如面神经炎、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损伤,导致的远端神经供血障碍。出现周围神经损伤,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周围神经的损伤和病情恢复;
- 脱髓鞘疾病、免疫介导造成的,治疗效果也较好;
- 如果周围神经损伤累及轴索,甚至轴索变性较为明确,治疗效果就差,恢复较难;
- 遗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其治疗需要早期、积极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 还有些周围神经病是类似肿瘤的恶性物质对神经的损伤造成的,这时治疗就较为困难。
所以发现周围神经病变以后,要进行规范诊治,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这样才有助于病情的尽快改善,使身体尽快得到恢复。
周围神经病变是个大的概念,该概念包括多种疾病,有单纯营养不良造成的神经末梢改变,也有免疫性造成的神经病变,还有些是遗传性因素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可分为运动支和感觉支,在多个周围神经上,这两个是共有的。所以多数周围神经病变既有运动方面的障碍,也有感觉方面的障碍。
鉴别诊断具体如下:
- 运动方面障碍,多表现为肌肉萎缩、肌肉无力;感觉方面障碍,包括肢体麻木,疼痛异常表现;
- 如果考虑到周围神经病变,还要考虑到其病因,有的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营养不良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有全身广泛性的特点,也有免疫性造成的,这种表现往往初期发病较轻、迅速进展,甚至可以瘫痪、引起死亡;
- 其它压迫造成的,比如颈椎病突出、肘管综合征突出引起的压迫,损伤周围神经,这都属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
周围神经病变以后,其诊断主要需要肌肉肌电图诊断,肌电图确诊部位是在周围神经。另外还需要进行特殊的检查,比如鉴别有没有贫血的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免疫指标检查,甚至脑脊液检查,确诊到底是何种类型的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是软瘫、无力、肌张力低,但没有病理征。如果是硬瘫的病人,虽然其肌力下降,但是其肌张力高,肢体也僵硬,往往从这方面不考虑是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导管又称神经再生室,是用于修复神经缺损的载体。
寻找、发明和组合各种能用于修复的组织材料,制备生物活性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在早期,人们尝试过各种导管材料,从动脉、静脉到硅胶材料,但应用中却发现它们要么无法根据神经粗细调节管径,要么长期遗留在患者体内,压迫神经,需要重新手术取出导管。如今,组织工程化神经为提高长段、粗大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根据他人的经验,我们选择壳聚糖制成了可降解高分子导管。壳聚糖,可以在体内降解为单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材料,对神经细胞基本无毒害作用。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损伤的应用报道,研究方向由早期的使用单一材料的导管修复神经缺损,逐渐发展到使用复合型导管。
神经导管又称神经再生室,是用于修复神经缺损的载体。
寻找、发明和组合各种能用于修复的组织材料,制备生物活性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在早期,人们尝试过各种导管材料,从动脉、静脉到硅胶材料,但应用中却发现它们要么无法根据神经粗细调节管径,要么长期遗留在患者体内,压迫神经,需要重新手术取出导管。如今,组织工程化神经为提高长段、粗大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根据他人的经验,我们选择壳聚糖制成了可降解高分子导管。
壳聚糖,可以在体内降解为单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材料,对神经细胞基本无毒害作用。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损伤的应用报道,研究方向由早期的使用单一材料的导管修复神经缺损,逐渐发展到使用复合型导管。
至于可吸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显示,实验动物山羊的周围神经生长大约需要一年到一年半,这期间神经导管的结构需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允许纤维蛋白基质的形成,来连接缺损神经近端和远端神经残端。一旦最初的纤维蛋白基质形成,神经支架应在合理时间内降解。否则,神经再生可能延迟,塌陷挤压导管管腔,引起神经外层纤维化,从而妨碍神经再生和成熟。
神经再生需要借助“外力”
理想的导管并不是唯一可以帮助神经修复的条件,目前认为,要想提高修复神经的长度、直径以及再生速度,需要积极探索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导管,例如与各类种子细胞复合,形成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
骨髓单个核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自我复制;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
对于神经修复而言,这种细胞最大优点还在于方便自体移植,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营养因子,促进轴突再髓鞘化以及抑制神经元凋亡等。因而,骨髓单个核细胞早已被用于大鼠、兔、犬、猴等动物模型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实验,并获得很多成果。
不过,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猴,其神经也比人类细得多)毕竟与人体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很多实验选用小型动物,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取材过程就会造成动物死亡,因而它到底对神经再生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很难推测。由此我们尝试应用大型哺乳动物——山羊进行研究,采集其自己的骨髓,并希望以此提高研究的临床转化可能。
幸运的是,经过一系列研究,我们最终证实壳聚糖导管+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可以修复山羊腓总神经缺损 30mm,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动物行为学改善接近正常状态;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新生神经纤维直径较正常细,髓鞘较正常为薄,密度增大,但再生轴索贯通桥接物全长。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神经明显再生修复,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