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伤有淤血一般可以采取冷敷或热敷、使用药物等方式进行处理,还可以从饮食、生活方面进行处理。
1、冷敷或热敷:在摔伤有淤血时,若淤血不严重,可以通过 24 小时内冷敷、24 小时后热敷的方式,改善毛细血管收缩舒张情况,减少血液渗出和淤积,减轻摔伤后淤血的情况。
2、使用药物:若摔伤有淤血,并且淤血较为严重,同时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舒筋活血片、活血止痛膏、消肿止痛酊等药物进行治疗,对药物过敏者应禁止使用。
3、饮食:可以适量食用含有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葡萄等,能够使血管发生收缩,减轻摔伤有淤血的情况。
4、生活方面:保持摔伤部位的卫生清洁,注意多休息,不要刺激患处。也可以在体息时,将患处抬高,有助于血液回流,使摔伤有淤血的情况得到缓解。
在摔伤后,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伤口受到刺激。
本期话题:摔伤肿胀,该热敷还是冷敷?
出镜嘉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 主任医师 胡跃林
擅长领域:运动性创伤,侧重于膝关节和足、踝关节、肘关节、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病的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每一个爱旅行的人,一定都不会错过五一小长假。游山玩水、美景美城尽收眼底。可出行免不了要长途跋涉、爬山涉水或是经历人流拥挤,这时最容易发生一些小意外,比如不慎摔伤或扭伤,而附近又不可能刚好有医院,我们只能先自己简单处理一下。
你会怎么处理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肢体碰伤或关节扭伤时,如果没有皮肤破损,只有局部肿胀,往往会拿来热毛巾或热水袋给伤者进行热敷以缓解疼痛。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只会越敷越痛。有人问了:难道是冷敷吗?
到底是热敷还是冷敷好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受伤后伤处的变化是怎样的。受伤后,伤处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先是渗出阶段:碰伤或关节扭伤后,该处的软组织受损,韧带往往受伤,顿时毛细血管扩张或断裂,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外渗,有时血液也溢出血管外,积聚在组织间隙,造成局部肿胀或形成血肿。此时,局部静脉回流也会受阻,无氧代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物增多,局部肿胀更逐渐加重。这一阶段一般在伤后24小时才停止。接下来是吸收修复阶段:在渗出停止后,局部血肿的渗出物逐渐被吸收,断裂损伤的韧带慢慢修复,局部肿胀渐渐减轻,直至痊愈。
如果在滲出阶段就进行热数,如同火上加油,血管扩张变本加厉,甚至红细胞也渗出到血管外面。这样一来,除了肿痛加剧,还会引起局部瘀血而出现青紫。渗出期用冷敷,可降低伤处组织内温度,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滲液,有利于控制病情。待损伤组织内渗出停止后(通常在伤后24小时),再改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可见,摔扭伤后,既可用冷敷,也可用热敷,但要掌握好时机,才能起到作用。
冷敷具体方法
局部冷敷可采用冰袋放在伤处或用冷毛巾(浸在20℃以下的冷水中,然后拧干,每隔5分钟更换一次)敷在患处。治疗时间需视病情而定,同一部位以不超过24小时为度,24小时后即可考虑用热敷。
不能冷敷的情况
应注意对于大片组织损伤,血压偏低、皮肤青紫、局部有明显血液循环不良、微循环明显障得以及慢性炎症或深部感染者,不宜采用冷敷。脑后、阴囊、前胸(特别是心前区)、腹部和足底均是不宜冷的部位。
很多父母急忙的跑来急诊,大喊“大夫,大夫,快来看看,我娃从床上摔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在房间里好好睡觉,或刚才还在沙发上玩的好好的,突然听到孩子的哇哇哭声,跑过去就发现孩子躺在地上大哭,不知道孩子摔坏没有,第一反应就是后悔,第二反应就是抱起孩子往医院跑。
做为一个儿童骨科医生,亲自治疗及检查过很多的摔伤孩子,也有肢体骨折和颅内出血的孩子,所以就和大家谈谈怎么应对和预防这样的意外。
注意检查
那作为家长我们要先注意检查什么呢?孩子一旦摔伤,只会哭闹,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尽可能问出孩子哪里疼痛?很多孩子根本不配合也没有关系。我们家长可以先观察摔伤的高度,地面情况,可能着力的部位,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家长和医生分析判断。可以对孩子受伤的地方及周围环境用手机进行拍摄,如果家里有视频记录,请及时查阅。并带至医生处。
接下来孩子情绪稳定后,可以脱去孩子衣物。从上到下,前胸,后背检查。看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反应情况,再看头部是否有红肿、凹陷、破溃,口鼻腔有无出血或异常液体。再看胸腹部有无伤痕,肿胀、触摸有没有异常反应,手脚活动是否有异常,轻轻触碰是否有哭闹、抗拒等反应。
怀疑头部外伤时需注意受伤后孩子是否有呕吐,精神状态和平时有没有不一样,相比于惊吓导致的哭闹,孩子安静而且总是想睡觉更应该警惕。
处理受伤
孩子摔伤后,哭闹停止,如果经过观察没有明显的受伤,则可以抱起来安抚,抱的时候注意对可疑的受伤部位注意保护,尤其是头颈部和脊柱部位注意不要受力。
如果观察发现孩子有明显的受伤,如发生出血,肢体的肿胀变形,则避免搬动孩子,尤其不要去晃动或者尝试让变形的部位复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而应该呼叫救护车,由专业医护人员对孩子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和转移搬运。有出血的伤口,则可以使用创可贴等按压,然后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
如果经过了观察,记录,哭闹的孩子也恢复了和摔伤前一样的肢体活动,能翻滚、爬行或站立、行走,也没有呕吐,能进食,能和大人正常互动,那么基本可以放心孩子没有大的损伤。可以预约挂号,择期复诊。
如果坠床后孩子哭闹不止,身体有固定部位不让触碰,或者有肢体不能自主正常活动,或频发呕吐,不能进食,那就建议到医院就诊。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看精神状态,孩子是否总是想睡觉,对家长的逗引是否能够和平常一样做出反应,这些情况如果出现,或者家长自己心理没底,则需要送孩子去医院看看。
预防摔伤
其实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如何有效预防孩子摔伤呢?特别是坠床呢?
其实这和照顾孩子的家长安全意识密切相关,比如把,孩子放在大人床上睡或让孩子一人在床上玩耍、把孩子放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睡梦中自己翻滚,或者醒来后自己爬着去找大人,就会出现意外。最好给孩子安装围栏的婴儿床或有护栏的儿童床上,同时避免在婴儿床上堆放枕头或衣被,一是可以减少睡眠意外风险,二是可以避免成为孩子翻越围栏的工具。只有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避免侥幸心理,同时让家长、保姆都一起了解这些安全知识,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保障。
最好愿所有的宝宝健康,平安,快乐成长!
跌倒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
跌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轻可重,轻时的可能只是皮肤擦伤,而严重的跌倒可能造成骨折、脑出血。
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相较于其他人群更容易跌倒,跌倒后也更容易发生严重伤害。
跌倒摔伤了,怎么办?
1. 自己跌倒了
(1)切勿惊慌,先趴在地板上求助他人。
(2)如独自在家,身体缓慢活动以评估自己是否受伤。
(3)如能活动,缓慢爬到最近的墙壁、沙发或椅子边,试图搀扶并站起来。
(4)如不能活动或爬行,尽快想办法联系家人、邻居或 120。
2. 发现别人跌倒了
跌倒后可能出现的较为严重的情况就是骨折和颅内出血。因此需要注意观察:
(1)四肢是否出现疼痛、不能运动或者变形等;
(2)观察其意识是否清醒、脸色是否正常(有无发青或苍白)、是否有呕吐等。
出现上述任何一个情况时应及时送医院急诊科。
如何预防跌倒?
跌倒后最常见的严重伤害是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骨折后如果不经手术治疗,就只能长时间躺床上,最终常因为护理不周导致皮肤溃烂、肺炎、血栓等离世。因此「预防」比「怎么办」更为重要。
1. 了解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
(1)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眼科检查和心血管检查。
(2)饮食中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 D。
(3)戒烟。
(4)避免过量饮酒。
(5)注意查看药物说明书,很多药物会引起疲乏或改变精神状态,从而大大增加跌倒的风险。
2. 锻炼
(1)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有效的锻炼计划。
(2)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参加一些能够增加敏捷、力量、平衡、协调的锻炼活动,如散步、跳舞及适当力量训练,可帮助改善骨骼强度、减缓骨质疏松症进程。
(3)多与同龄人沟通交流,分享各自的锻炼计划,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 选择适合鞋子
尽量选择防滑的、不用系鞋带的鞋子,穿旧或穿变形的鞋子要及时更换。
4. 改善家居环境
大量研究表明,家中即使是经过最简易的改装,也可以大幅降低跌倒发生几率。主要的改装目的是:防滑、减少障碍、保证照明。
日常生活中,小宝贝经常蹦蹦跳跳,识别危险的能力比较弱,有时在床上稍有不慎就跌落在地,或者头部磕碰到硬物上,这个时候宝爸宝妈们非常担心!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下面跟大家详细讲述。
- 第一步,详细检查孩子有没有皮肤伤口,有无出血,如果有流血拿干净纱布加压覆盖止血,及时去医院处理,必要时进行清创缝合。如果家里没纱布可以选择干净布类,涉及不要随便涂药,尤其是口服药,临床发现部分家长用消炎药粉,千万不要!
- 第二步,观察孩子意识情况,有没有昏迷,呕吐,嗜睡,如果有及时去医院!孩子摔完一般会大哭,家属要沉着冷静,仔细观察
- 第三步,如果有上述情况,及时去医院处理,不要因为太迟了或者距离远自行在家观察
- 第四步,到医院后详细告知医生受伤时间,摔下来高度,孩子状态等等,听医生安排,有必要需颅脑 ct 排除颅内损伤,有症状的时候不能因为辐射等因素拒绝检查
- 一般来说,非巨大暴力大部分孩子没问题,但不能抱侥幸心理,延误病情!
如果没问题一般密切观察三到五天,有问题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你家宝宝不甚摔到头部,可以及时联系我,可以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搜索王相选医生,我会及时给您提供专业建议,帮助您判断病情!最后,再次提醒家属们照看好宝贝们!
憋尿不一定会尿道炎,憋尿次数多、频率高、个人卫生差、体质弱时,更易引发尿道炎;而偶尔憋尿、频率低、卫生好、体质强时,相对不易引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1、憋尿次数
若憋尿次数频繁且较多,比如每天多次长时间憋尿,尿液长时间在膀胱内积聚,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细菌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滋生繁殖,当细菌数量增多后,就有可能沿着尿道上行感染,引发尿道炎。如果偶尔憋尿一两次且憋尿时间不长,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可能能够应对,不一定会直接引发尿道炎。
2、憋尿频率
高频率的憋尿如每隔几天就频繁长时间憋尿,会使尿道和膀胱长期处于尿液潴留的不良状态,这会反复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降低黏膜的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袭并引发炎症。
较低频率的憋尿如一个月内仅有几次短暂的憋尿情况且身体整体状况良好,平时又注重饮水和个人卫生等,那么相对来说引发尿道炎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但即使是低频率憋尿,也不能完全排除引发其他泌尿系统问题的风险。
3、个人卫生
当憋尿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相结合时,更容易引发尿道炎,如果憋尿后不注意尿道口的清洁,细菌容易在尿道口滋生并进入尿道。
若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即使有偶尔的憋尿行为,在排尿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如用清水清洗尿道口,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勤换内裤等,那么憋尿引发尿道炎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4、身体体质
对于身体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憋尿更容易引发尿道炎,这类人群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不足,当憋尿导致细菌有机会滋生繁殖时,身体可能难以迅速有效地清除这些细菌,从而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身体体质较好、免疫力较强的人,相对而言对憋尿引发的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憋尿,只是在相同的憋尿情况下,他们可能比体质差的人更不容易患上尿道炎。
预防尿道炎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憋尿,有尿意及时排尿,防止细菌滋生繁殖及尿液反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停留机会。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
抗抑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多汗等,往往在服药的前几天明显,随着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在最初阶段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恶心的发生率,且大多数患者描述恶心是一个短暂的不良反应。
服药的前 2 周是最容易停药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药物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不良反应可能先出来了,患者主观感觉用药后"更糟糕了"。那么开怎么办呢。
如患者在服药第 1 周出现诸如胃肠道反应、困倦、焦虑等不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这是很普遍的且多是阶段性不持久的;
若服药后不良反应长期存在但程度不重,如出汗、便秘、体重增加等,如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明显则继续用药,同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
如不良反应明显时,比如严重的性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等,需要评估不良反应是否抗抑郁药物所致,必要时尽快减药、换药。
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部分或完全消除时,患者往往会担心长期用药可能成瘾,或由于病耻感,觉得吃药就意味着有病,于是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复发,这个阶段建议多跟医生沟通,获得专业支持和帮助,规范治疗。
妊娠或计划妊娠妇女、产后抑郁是否使用抗抑郁药物
对症状较轻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可;
对轻度⁃中度抑郁症患者,建议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治疗;
对重度或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抗抑郁药治疗,目前孕妇使用最多的是 SSRIs 类药物 。研究显示 ,除帕罗西汀外,孕期使用 SSRIs 类抗抑郁药并未增加胎儿心脏疾病和死亡风险,但可能增加胎儿早产和低体重风险。SNRIs 类药物和米氮平可能与发生自然流产有关。如果产后开始使用 SSRIs治疗 ,应避免使用氟西汀,因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更容易排泄到母乳,其半衰期长达 1~2 周,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有蓄积效应 ,其他SSRIs 类 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
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如病情严重不用药疾病的波动也会增加孕妇和胎儿风险,需要权衡沟通药物治疗对母亲和胎儿的获益与不治疗的风险。
【健康科普】孩子坐不住好动是什么原因?孩子坐不住,总是好动,似乎身体里藏着无尽的活力,动作敏捷而充满活力,时而蹦蹦跳跳,时而手舞足蹈,一刻也停不下来。
孩子的这种好动确实可能会影响到学习。具体表现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注意力分散
孩子的好动往往伴随着注意力的不集中。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或作业的完成上。然而,由于好动,他们容易分心、走神,导致对知识的吸收不完整、不准确。这种注意力的分散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二、课堂秩序破坏
孩子的好动还可能在课堂上造成秩序混乱。他们可能难以安静地坐着,会打断老师讲课或同学学习,甚至破坏课堂秩序。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氛围,还会干扰到其他同学,降低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
三、学习困难
由于好动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课堂秩序破坏,孩子在学习上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获取和处理知识,从而在理解、记忆、应用知识方面出现问题。这不仅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进一步打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心理健康影响
此外,好动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孩子可能会因为学习上的不如意而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五、社交问题
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也可能影响孩子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导致社交问题。他们可能因为好动而与同学发生冲突,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健康科普】孩子坐不住好动是什么原因?孩子的好动确实可能会影响到学习。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他们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心理辅导、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来改善孩子的症状,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