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退热药,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是世卫组织公认儿童退热首选药。间隔4-6小时以上可以重复使用,24小时不得超过4次。
您了解这两个药吗?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同一种类退热药吗?
(1)布洛芬:和萘普生同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出血时间,但在常规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
(2)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类似,但抗炎作用极弱,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少,较易耐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里都含有它。
2.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相同吗?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从而达到退热、缓解疼痛等作用,但对体温正常者是无影响的,不会使其体温降低。两者的退热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3.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吗?
没有一种退热药是绝对安全的,而且都有过敏的可能。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在儿童中应用是较为安全的。儿童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耐受性是差不多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年龄无关,如果没有禁忌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药的首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儿科医生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不要随意使用,如需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综合计算具体的给药量,其中体重是优先考虑的,应避免用药过量和用药过于频繁。
4.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相同吗?
(1)布洛芬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与食物同服,可减轻胃肠道刺激。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灼热感、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饱腹感等,一般都较轻微。另外,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 1% ,出现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约 1% ~3% 。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2)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同时由于混合了病毒感染的因素,易引起肝酶升高。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治疗剂量仅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但若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尤其是高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我在门诊见过几例成人滥用感冒药病例,同时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有的甚至长达1月之久,转氨酶超过2000U/L,且出现了神经系统问题,经治疗好转。
5. 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禁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的患儿需慎用。脱水或水分补充不够等低血容量的患儿使用布洛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另外,患水痘的患儿使用布洛芬则可增加 A 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不发生过敏,但<5% 的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可能会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服用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否则可能引起头痛、呕吐、倦怠低血压及皮疹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应慎用。如果患儿出现黄疸症状需立即进行肝功能测试。如果伴有持续的呕吐、腹泻或液体摄入不足,出现明显的脱水者需及时处理,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如患儿出现囟门下陷、口唇干燥、眼眶下陷、少泪、虚弱等时意味着已经脱水了。若发现患儿具有脱水征时应注意补液,对于正处于哺乳期的患儿来说,最合适的液体就是母乳。
儿童用药无小事,家长用药需谨慎!
七味姜黄搽剂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的功效,中医来说可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用于痤疮的治疗,有很好的祛痘效果。对于脂溢性皮炎效果也很明显,且对毛囊有保护作用,可治疗由炎症引起的脱发。
痤疮好发于皮脂腺密集区域,这也是发生皮肤损伤的多发区域,面颊、额部和下颌。以粉刺、丘疹、脓疱等为特征,常伴皮脂溢出,也就是看上去油光满面。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等部位。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上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上述两种疾病除口服药物外,都可以使用解毒、抗菌、止痒的外用药物,不仅能够抗炎消肿,还具有杀灭寄生虫、降脂的作用,例如市面上常用的苗方七味姜黄搽剂,是一种纯中药制剂,比较安全。
如需使用七味姜黄搽剂,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可以咨询医师或者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七味姜黄搽剂具有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的功效。
用于湿热郁肤所致的粉刺、痤疮,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青春痘,还可用于脂溢性皮炎,对毛囊有保护作用,可治疗由炎症引起的脱发。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加重炎症反应。中医认为痤疮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因气滞血瘀,体内湿热所致。现代实验研究证实七味姜黄擦剂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抗菌消炎、抗氧化、降脂上有明显功效。
脂溢性皮肤炎
脂溢性皮肤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由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引发的炎症,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脸、前胸、腋窝等处。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治疗主要以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为主。对于上述两种疾病可以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痒,活血消痤的外用药物,例如市面上常用的苗方七味姜黄搽剂是一种纯中药制剂,较为安全,不仅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还能够抗菌、消炎、杀灭寄生虫、降脂。
如需使用七味姜黄搽剂,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可以咨询医师或者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七味姜黄搽剂是用于治疗湿热郁肤所致的痤疮,脂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使用方法是用棉签蘸取药物涂患处,一日 2-3 次。
如果症状严重大面积病灶,除了涂抹药物外还要注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引起痤疮的原因有很多,常见为人体的毛囊皮脂腺功能,容易受损伤;和熬夜劳累,生活不规律,月经不规律,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系。而引起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研究多与内分泌的变化、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大有关。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都是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以及药物治疗的。
如需使用七味姜黄搽剂,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可以咨询医师或者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七味黄姜搽剂是纯中成药制剂,其中含有姜黄,珊瑚姜,重楼等 7 种中药成分,通过合理的组方配伍具有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的功效。不含有激素,不会有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安全性好。可用于湿热郁肤所致的痤疮、也就是青春痘,和脂溢性皮炎。
目前临床上用于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的治疗药物分为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关于痤疮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异维 A 酸类和抗生素类口服药物,存在体内蓄积作用,服用后会产生副作用。消痤类西药外用剂多含激素,对皮肤有刺激性。脂溢性皮炎目前治疗主要以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为主。
七味姜黄搽剂是具有清热祛湿,散风止痒,活血消痤作用的外用药,主要用于青春痘和脂溢性皮炎的治疗。用棉签蘸取本品涂患处,一日 2-3 次。白天使用后出门或因药液颜色不方便,可在涂抹后约 20 分钟洗去即可。晚上涂抹后直接睡觉,第二天起床后洗掉即可。
痤疮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引起脂溢性皮炎尚无具体原因,但多与年龄、性别、遗传、微生物等因素相关。
关于宝宝退热的几个问题:
发热是儿童中非常常见的问题,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也是家长头疼得问题。
发热很多时候是由于自限性病毒感染导致。面对发热,作为家长的你,怎么处理
1. 发热就要用退热药吗?
不是的,退热处理属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有时用药退热会掩盖疾病的症状而影响诊断,故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时需慎重。
另外,退热药不能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也不可作为热性惊厥的预防性使用。
2.到底要不要用退热药?
可以用,但不要单纯为了退热而去退热/使用退热药。
因此,需再三明确退热的目的是什么:
(1)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等,让患儿可以舒服点;
(2)可缓解家长对患儿发热的紧张感或恐惧情绪,让家长心里可以舒服点。
3.什么时候要用退热药?
(1)当发热的患儿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是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疲倦乏力、情绪低落的时候,可考虑使用退热药;
(2)当家长对患儿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感或很恐惧的时候,而且患儿腋温 38.5℃时,可考虑酌情吃退热药;
4.怎么选用退热药?
(1)大多指南的共识是,<3 个月的小婴儿发热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为主,退热药多适用于 3 月以上的患儿。
(2)有使用退热药适应证时,应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明确且少、患儿易接受剂型的退热药。
药物口服与塞肛的作用时间、退热效果和副作用等都没有明显差别,能接受口服者尽量选择口服。
如果有严重呕吐、小孩拒绝吃药等情形时,可考虑使用肛门塞剂。
(3)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还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 2~3 月龄的患儿,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6 月龄的患儿,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不推荐使用复方制剂的退热药,而且一定要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选用上与发热程度无关。
(4)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不能作为退热药用于患儿退热,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
(5)安乃近:安乃近、保泰松等不仅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使用,所有年龄都不推荐使用。
(6)阿司匹林:包括其衍生物如氨基比林、安替比林、赖氨比林、氨酚比林、安痛定等,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的退热效果相当,并无优势,反而副作用更多,如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瑞氏综合征等风险以及水杨酸过敏反应等,故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在儿童中使用,但可仅限用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
(7)尼美舒利:作为儿童退热剂的应用还有待积累更多的证据,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 12 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5.退热针剂可以用吗?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儿童使用退热的针剂。
建议尽量避免给儿童肌肉注射给药,因为这种给药途径可引起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使用不当甚至有可能造成患儿臀部肌肉萎缩,重复的肌肉注射还可能造成患儿焦虑和恐惧等而导致不配合医生的治疗。
6.退热药联合物理降温还推荐使用吗?
虽然现有证据显示,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在短时间内的退热效果会更好些,但与此同时会增加患儿的不适感,会有哭闹,可以适当的用。
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来退热。
7. 如果一直发热,退热药要一直用吗?
目前认为,对发热的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等退热药时,只有当患儿表现出不适时才需要考虑继续使用,当患儿的不适并未减轻时可考虑更换其他药物,但切勿同时使用两种退热药。只有在患儿的不适持续或者在下一剂退热药到使用时间之前就再出现不适时才需要考虑更换退热药。两次退热药之间至少要间隔四个小时以上
9. 退热药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现有的研究显示,发热的程度不能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退热药不能有效地缩短发热的病程,其退热效果也不能用来鉴别发热的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退热药效果不理想,应该积极寻找导致发热的病因,对因治疗更重要。
10.G-6-PD 缺乏症患儿可以用什么退热药?
G-6-PD 缺乏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使用布洛芬等退热药相对还是安全的,不会有明显溶血性贫血的危险。但切记不要大剂量或过量使用布洛芬等退热药,更不应使用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药物退热。
三个月30斤,变化真的很大
39岁的邢丕侠于2024年10月6日入职冠捷科技有限公司,10月16日上午在工作中身体不适请假回宿舍休息,当天下午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身亡,经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冠捷科技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是委托中介公司招的人,员工是与中介公司签的合同,邢丕侠的情况,属于劳务派遣形式。 报道发出后,数千位网友参与该事件的评论,重点关注邢丕侠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争议,以及邢丕侠的权益该如何获得保障等。
30岁出头的小韩怀了二胎,怀孕初期经当地医院检查后考虑“先兆流产”保胎治疗。此后,生过一娃的小韩觉得自己经验丰富,竟然没做一次产检。眼看怀孕8个月,肚子还没大,小韩前往医院检查后,显示小韩没有怀孕,还有宫腔病变。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妇科吕雯主任仔细询问了小韩情况后,又结合检查结果,告诉小韩这叫“稽留流产”,即胚胎或胎儿死亡而滞留在宫腔没有及时自然排出。而小韩胎停后遗留时间太长,需要做宫腔镜手术清除妊娠物和粘连。顺利进行手术后,吕雯主任提醒小韩,如再怀孕,一定要做好定期产检。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