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纤维化疾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IPF患者通常会经历肺部的持续性纤维化,最后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多项研究表明,IPF患者合并症的风险较高,这可能是加重IPF疾病负担的原因之一。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IP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该研究在《Chest》杂志上发表。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纵向队列研究两种方法,比较了IPF患者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IPF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PF患者首次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两倍。然而,IPF患者中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即使在调整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IHD和中风的发生率比也没有大幅度改变。
这些结果表明,IPF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且IHD的高发病率并非仅仅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导致IPF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多的生物学机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根据201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权威指南,2型糖尿病患者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首先,对于那些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剂量75~162 mg/d)是二级预防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氯吡格雷(75mg/d)将被推荐使用。
其次,大多数>50岁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的男性或女性,若存在至少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治疗。
最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并且继续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多益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经历了巨大的飞跃。然而,这种进步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一些曾经罕见的疾病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这些疾病被称为慢性病,它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健康挑战之一。
慢性病的增加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也发生了变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使得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大幅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慢性病。这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与慢性病和谐共处,享受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影响着全球约15%的男性。近年来,研究表明,ED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管内皮功能、代谢紊乱、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因此,对这些相关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对于ED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ED血管内皮功能筛查的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ED的发病机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寒冬的来临,脑血管病进入了高发期。据统计,全球每年约46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特别对于中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那么,为什么脑中风在寒冷季节高发呢?
首先,气温降低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脑出血性中风发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寒冷的刺激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凝血块,从而大大加重因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脑供血不足,引发脑缺血性中风发作。
其次,户外运动减少也是一大原因。寒冷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外出运动。活动减少,脑血液灌注就会减少,同时冬季室内的缺乏通风也加剧脑部缺血缺氧,所以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
此外,水分与维生素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增多,而人饮水量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缺水。缺水后,血液黏稠,血流减慢,血容量不足,进而造成缺血性脑中风。还有,蔬菜水果虽有益于心脑血管,但是冬季它们的食用量相对减少,所以也容易出现脑中风。
最后,体质差及年龄大也是脑中风高发的原因之一。体质差的患者冬季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等。这些都会加重原有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而且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又是他们的高发病。所以,冷空气刺激下的血管骤然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都使他们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如何预防脑中风呢?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注意精神、心理卫生,规范用药,是预防与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最佳措施。其次,中老年人应该注重提高抵御寒冷的能力,外出时要穿暖和些,戴上帽子手套,避免受到寒冷的刺激。室内相对暖和,应适当减少衣服。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伤风感冒。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空调每次开2个多小时就应该关闭,并开窗通气。长时间的门窗紧闭容易导致室内严重缺氧及细菌、病毒大量繁殖。最后,应参加一些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但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定,最好不要做那些剧烈运动。如果要做剧烈运动,那么在运动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开自己的身体,免得身体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剧烈变化而受到伤害。还有,冬天户外锻炼时同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对头部的保护。专家认为,冬季不应太早锻炼;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才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而人的口渴感不如夏季明显,所以容易出现体内缺水。要多喝水,最好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冬季应多食鲜枣、柚子、柿子、柑橘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及绿叶蔬菜。英国伦敦的研究人员发现,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有助于防止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高危脑中风患者,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在网络上流传着许多所谓的减肥方法,其中脂肪减肥法尤其引人注目。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大量摄入油脂,通过产生饱腹感来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然而,这种看似理想的方法是否真正有效?让我们从了解食欲的控制机制开始,探索脂肪减肥法的真相。
食欲的控制涉及多种激素,包括血糖水平、瘦素(leptin)、饥饿素(ghrelin)、内分泌调节肽(PYY)和缩胆囊肽(CCK)。其中,饥饿素是一种在胃中产生的食欲调节因子。研究表明,饥饿素的水平会在人体减少能量摄入时上升,导致食欲增强。因此,少吃东西并不能有效地抑制食欲,反而可能加剧饥饿感。
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饥饿素实际上是被食物中的脂肪所激活的!这项研究发现,饥饿素需要经过一个酰基转移酶(GOAT)的作用才能变成活性形式。一旦开始摄入高脂肪食物,活性饥饿素的含量就会迅速上升,GOAT的活性也会大幅度增加。研究者还发现,那些善于制造GOAT的小鼠,只要得到高脂肪的食物,就会迅速长胖;而敲掉GOAT基因的小鼠,面对高脂肪的食物,却不会明显长胖。这表明,GOAT是人体感知食物中脂肪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食物中的脂肪并不会让人少吃,而是会让人多吃。高脂肪的食物往往是最能激起食欲的食物。虽然这些食物最后可能会让我们感觉非常饱,但实际上我们早已摄入了超量的能量。相比之下,低脂肪的食物同样可以让我们吃到不想吃为止,但摄入的能量却会少得多。无数研究已经证明,按单位能量计算,脂肪是最不容易让人感觉到饱的食物成分,也是最容易造成能量超标的食物成分。因此,想靠多吃脂肪来控制食量,显然是错误的方向。
减肥最重要的是讲究科学健康。我们大多数的减肥手术都是以切掉胃底,避免或者减少饥饿素的分泌,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只有科学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帮助我们实现减肥目标。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源自《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疏肝理气。该方剂由陈皮、醋炒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和香附组成。其中,柴胡是君药,能够疏肝解郁;香附和川芎合用为臣药,增强行气止痛的功效;陈皮、枳壳、芍药和甘草则作为佐药,共同调理肝气,促进血液循环。
在治疗糖尿病时,柴胡疏肝散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糖尿病患者常出现胃轻瘫和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问题主要源于肝、脾、胃的功能失调。中医认为,中焦受阻会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治疗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疏肝理气、畅通气机和调理脾胃来恢复其正常功能。
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起到多种作用。例如,枳实能增强胃肠运动,陈皮和香附可以加强行气导滞的效果,川芎和赤芍则可以活血化瘀并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这些作用共同促进了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如果患者出现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等症状,应谨慎使用此方剂。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夜间,未被察觉的发生率较高。为了避免生命危险,糖友需要掌握自救方法。
当血糖快速下降时,可能会出现饥饿、软弱、倦怠、乏力;出汗、焦虑、心悸;皮肤感觉异常;肢体震颤;神志和性格改变;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缓慢而持续下降的血糖则可能导致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能力均减弱,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癫痫样抽搐,偏瘫、大小便失禁直至昏迷。
如果出现低血糖,糖友可以采取以下“3个15”的自救措施:
如果30~45分钟后或经过3个循环处理后,低血糖的症状仍没有缓解,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同时,记录所有可能的原因,方便就诊时告知医生。
小中风,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局部脑功能障碍的疾病。它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颈部或脑内动脉血管狭窄、心脏病、缺水、血液浓缩、粘稠、血压降低等。TIA的症状通常持续不超过24小时,包括一过性偏瘫、失语、肢体麻木、单肢体瘫痪、麻木、活动、语言笨拙、头晕、视物模糊等。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半小时内恢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脑局部缺血梗塞,给患者和家人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
新概念小中风又称轻型中风或微中风,指的是症状轻微的局灶性的一组缺血性脑部病变。它的概念意义在于重视并寻找小中风的危险因素或出现原因,并针对性预防大中风。那些容易发生小中风的人群包括大量吸烟、嗜酒者,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及查体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也容易发生TIA。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发心房纤颤者极易发生脑栓塞。
小中风的表现具有短暂性和可逆性特征。由于小中风多为动脉到动脉的粥样斑块或血栓脱落造成,往往沿同一血管到达相同或相近的脑区域,局部脑功能缺损表现具有刻板性和多样性。常见的表现包括视觉异常、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言语障碍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现并非TIA所特有的症状,其他疾患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表现,需要加以鉴别。
预防小中风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最后,了解小中风的症状和危险因素,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需要关注血糖管理,还应注意肛肠健康问题。如出现便血、肛门疼痛、肛门坠胀、肛门瘙痒、肛门潮湿、肛内块物脱出、便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肛肠疾病的信号,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肛肠科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影响肛肠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增加肛肠疾病的风险。因此,定期进行肛肠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和治疗肛肠疾病至关重要。
腹股沟疝是成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开刀手术治疗方法存在复发率高、手术创伤大等问题。相比之下,微创腹腔镜手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首先,使用腹腔镜技术可以同时修补腹股沟区的三个易形成疝的区域,降低复发率;其次,腹腔镜手术可以探查对侧隐性疝和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情况,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再者,腹腔镜手术对于复发疝的治疗效果更好,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组织损伤;最后,微创腹腔镜手术的伤口小,特别适合肥胖人群或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快,对生活和工作影响小。
总之,微创腹腔镜手术是成人疝气治疗的新选择,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这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