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日一问】切除腺样体后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吗?

【每日一问】切除腺样体后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吗?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王再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80%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情况,手术切除还是保守治疗,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

     

     关于手术,爸妈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孩子年纪小,动刀的风险有哪些?

     

    ⑴手术需要全麻: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通常在6岁以下,年龄太小,不能主动配合手术,必须进行全麻。

     

    ⑵术后咽喉不适:术后宝宝可能咽流食都会引起咽喉不适,时间短的5-7天,长的半个月,进食困难。

     

    ⑶切除后可能复发:切除不等于消灭了炎症。只要还有炎症,腺样体肥大极有可能复发。

     

     ⑷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和炎症发生率:过敏性鼻炎和腺扁体肥大常互为因果,扁桃体切掉之后有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比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等。

    2.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后对抵抗力会不会产生影响?

     

    在孩子8岁以前自护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腺样体和扁桃体是身体重要的防线,而腺样体扁桃体病理性肥大的高峰期通常在6岁左右,切除了孩子体内这一道重要的健康防线,无疑是自毁城墙。

     

    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在扁桃体腺样体动刀后会变得更容易生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复发的概率更高。

     

    对于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态度,我不鼓励但也不排斥,这是一项造福人类健康的医疗技术,尽管成熟却也不应被滥用。

     

    家里的铁门坏了,你就把铁门给拆了,结果家里没有了铁门,以后小偷强盗闯进来,你让孩子拿什么来抵抗这些外来的病毒跟细菌?

     

    现在很多接受手术的孩子其实并没有达到符合手术指征的程度,就这样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让我不禁感到惋惜和难过。

     

    因为这本是可以避免的。

     

     

    当发现宝宝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甚至有打呼噜、张嘴呼吸、感冒发烧反反复复,而你在纠结要不要手术的时候,我希望你能看到这篇文章。

     

    从根源找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不滥用抗生素/激素,不手术,保留免疫腺体,调理体质避免复发 ,纠正错误的喂养方式等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胡亮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胡亮微博

     

     

     

    虽然雾化吸入激素被(ICS)广泛应用于儿童哮喘,但其对儿童身高是否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论。

     

    两项临床试验Cochrane显示,对于青春期前持续性哮喘儿童,低剂量激素治疗1年,身高线性增长平均下降幅度较小(倍氯米松:-0.91cm,布地奈德:-0.59cm,氟替卡松:-0.39cm)[1]。

     

     

     

    另一项针对青春期前哮喘儿童的研究发现,按指南推荐的高剂量治疗,发现ICS的剂量与身高生长速度负相关性并不显著[2]。

     

    还有一项包含284例青春期前哮喘儿童的研究发现,低剂量及中剂量激素吸入也未造成儿童身高的降低[3]。

     

    综上所述,虽然激素本身并不会对宝宝的身高造成明显影响,但药物颗粒直径和吸入装置则可能会影会导致ICS对儿童身高的影响,只是这方面的证据还不是很充分[4]。

     

     

    尽管多数研究支持吸入激素对儿童升高影响较小,但医生在加用吸入激素之前,仍然要确认给宝宝选择合适吸入装置,去除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烟草暴露、过敏原暴露、肥胖症),定期评估症状尽可能将剂量减少至最低剂量[5],并且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除此之外,如果儿童符合指征,我们也建议尽早开始特异性免疫疗法(脱敏治疗)。

     

    参考文献:

    [1]Zhang L, Lasmar LB,Castro-Rodriguez JA. The impact of asthma and its treatment on growth: anevidence-based review. J Pediatr (Rio J).2019;95 Suppl 1:10-22.

    [2]Wardenier NR, Klok T,de Groot EP, Brand PL. Height growth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treated withguideline-recommended dosages of fluticasone and electronically assessedadherence. Arch Dis Child. 2016;101(7):637-9.

    [3]Hatziagorou E,Kouroukli E, Avramidou V, Papagianni M, Papanikolaou D, Terzi D, Karailidou M,Kirvassilis F, Panagiotakos D, Tsanakas J. A "real-life" study onheight in prepubertal asthmatic children receiving inhaled steroids. J Asthma.2018;55(4):437-42.

    [4]Axelsson I, NaumburgE, Prietsch SO, Zhang L.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children with persistentasthma: effects of different drugs and delivery devices on growth. CochraneDatabase Syst Rev. 2019;6:CD010126.

    [5]Ohn M, Jaffe A,Selvadurai H. Persistent growth effect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J PaediatrChild Health. 2016;52(10):964-6.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患上胆结石后才真正了解这种疾病,有过这种疾病经历的人都知道它是非常痛苦的。不过要是问其胆结石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却很少有人知道,对此小编专门咨询了肝胆方面的专家,以下就是他们的详细解答,这些知识对于大家了解胆结石疾病都是有帮助的。


    胆结石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1、胆结石可引发胆绞痛


    每年大约20%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绞痛。在没有症状的间歇期内,结石在胆囊中漂浮不定,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没有任何感觉。当油餐后或在夜间,胆囊结石易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结石一旦嵌顿,胆囊里的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为排出其胆汁,不得不加强收缩。胆囊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与收缩便产生了剧烈的绞痛。这种绞痛常常是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2、胆结石可诱发各类胆源性炎症


    胆结石导致胆囊炎可能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一些小的结石落入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落入胆总管后均可损伤胆总管末端肝胰壶腹括约肌,反复如此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一些大的结石嵌顿、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胆结石虽小,但只要长在胆囊的颈部,把通道堵塞,就会引起胆汁排泄障碍。胆汁是助消化的,排泄不畅自然影响消化,这就是它会表现为胃痛、胃胀、呕吐、没胃口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所在。胆结石还会引起黄疸和疼痛,生长石头的位置也容易发生感染,进而诱发胆囊炎。

     


    3、胆结石可引起胆囊癌


    一位肝胆外科专家说,过去,人们熟悉的只是胆结石、胆囊炎,如今胆管癌也很常见了,而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这证明胆囊癌与胆结石是直接的联系,有资料表明约0.5%~1%的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


    从上面肝胆专家的讲解中我们知道胆结石这个疾病对于患者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及早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才行,这样才会减少对自己的伤害。不过大家在治疗胆结石的时候一定要相信科学,切忌不可听信一些广告宣传,最后出现悲剧。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童年的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家长要如何给孩子一个治愈的童年?

     

    京东健康特邀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汪瞻为您解答↓

     

    问题一:讲讲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为什么有“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这样的说法?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童年影响人生的说法,是存在问题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童年需要一生治愈”和“童年可以治愈一生”2种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成年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时,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关注或回忆童年的诸多事件。只是当我们习惯把注意力放置在童年上,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童年时,集中冗思这些不可改变的过往,痛苦就会激增,情感会无力。这些实际上是源于对童年错误的认知。

     

    讲个形象的故事吧,一只幼年的大象,小时候被一个绳子捆住不能挣脱,而当大象长大后,明明可以轻松挣脱绳索,但由于童年的误解,仍旧以为绳索的束缚不可挣脱,突破的行为也不会去尝试。这其实是因为童年的错误认知,延续到了成年,而未做出适应或功能良好的纠偏,最终跌入了思维的陷阱中。

     

    专家观点2:心理学全新的认知,是全民需要关注的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号召大家对心理学提升认知水平,也应该通过正确的科普,进行知识的更新。错误的信息存在误导的作用,也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问题二:作为家长,如何能给予孩子健康的童年陪伴?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每5名青少年,就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最近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的指数,已经增长到23%左右,换言之,每5名孩子就可能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历史数据认为“成年早期为抑郁症高发期”,但现在青少年抑郁问题更值得关注,目前抑郁症年轻化的确已是一个大趋势了。

     

    专家观点2:中国孩子创新力弱、抑郁率高,引发了对教育与思维模式的思考

     

    大家通过很多报道能了解到:中国孩子普遍成绩优秀,但是创造力缺乏,同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也会比较高,这都与填鸭式教育、思维固化相关。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有1项著名的研究发现,人的思维分为2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中国的教育领域对思维模式的培养反而是缺乏的。

     

    如果一个孩子数学成绩比较差,中国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帮助其排除对于数学的恐惧”,而是直接给孩子安排数学补习班,这种处理往往会让孩子出现对于学科的厌恶。“哪里不会,补哪里”的思维模式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也会造成孩子的固化思维。更灵活的思维,可以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要记住,每一场失败都值得纪念,每一次的教训,都是为了找到正确的路。固定型思维使孩子无法“胆大妄为”的去想象,也不能“肆意妄为”的去生活,更不能“兴致勃勃”的去失败。孩子害怕失败的出现,强化了对自我的不认可,最后可能终日郁郁寡欢。

     

    专家观点3:家长的鼓励式教育和正向引导很重要

     

    其实,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侧重,家长要明白,结果并没有过程更重要。比如,某一个学科的成绩,家长应该在不同阶段给到不同的奖励,帮助孩子回顾失败、总结经验、突破问题,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不可怕,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过程,这也是家长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式,避免思维僵化、生活内耗的发生。

     

    问题三:孩子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后天可以改变吗?做父母的,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应该积极的纠正?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性格组成有3部分:50%基因、15%父母与社会环境、35%自主意识的选择

     

    基因与外在因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值得关注的是自主意识这一部分,很多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具有终身可塑性,一旦去塑造新的习惯之后,大脑就会发生改变。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自主意识选择的优秀案例,她生下来存在先天残疾,性格是急躁且自卑的,外界的环境影响了她的认知,但她逐渐通过自主意识的提升,慢慢塑造了性格,这也是可以突破先天问题的。

     

    所以,先天与后天因素同样重要,我们不能极端的判断“先天”和“后天”的重要性,也不能片面理解性格的影响占比,这两项对整个人生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改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专家观点2:强势输出的父母,可能会扼杀孩子独立面对的能力

     

    虎妈狼爸的教育角色,的确会一定程度地纠正孩子的成长“弯路”,但同时也间接扼杀了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未来一旦脱离了强势引导,可能就会不知所措,甚至出现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受到挑战。强势的过程,往往会忽略孩子情感的表达,帮助孩子的先决条件是尊重孩子的反馈,不要单方面的强加,这样也能避免孩子叛逆的发生。

  • 有一种特殊的体质叫:过敏体质。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群,称为“过敏体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变态反应,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哮喘,或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误服误用后可发生药物性皮炎,甚至剥脱性皮炎。偶尔对某种已知因素发生的高反应性,不能称作“过敏体质”。严重的过敏体质小儿经常会由于过敏引起过较严重的疾病反应,如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曾经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由于疫苗中含有极其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儿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来讲,免疫接种时更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注射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时。另外,有的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微生物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其中可能含有异种蛋白。过敏体质的人如果接种这种疫苗极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流感疫苗是在鸡胚细胞中培养产生的抗原,对卵蛋白过敏的人注射该疫苗常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的人接种疫苗是有一定危险的,并且,严重过敏体质是预防接种的“绝对禁忌证”,此类人群接种疫苗后极有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明确过敏体质的小儿绝对不可以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儿慎用和(或)禁用的常用疫苗有:①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接种卡介苗需慎重;②对疫苗中酵母成分过敏者禁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③有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菌药物、疫苗有过敏者,禁用乙脑疫苗;④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禁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⑤对新霉素严重过敏者禁用水痘疫苗;⑥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特别是破伤风毒素过敏者禁用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⑦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肺炎球菌多糖疫苗;⑧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特别是对鸡蛋过敏者禁止接种麻疹疫苗、流感疫苗。

     

     

    此外,在过敏性疾病的急性期和发作期原则上也不应接种疫苗,如必须接种也要等到缓解期、稳定期或恢复期时再接种,或者肯定有关疫苗中确实不含有对这些过敏者有危险的任何致敏因素再接种。并且接种时最好在医院进行,个体单独接种,以便医生观察接种后的反应,一旦发生接种后不良反应可及时处理。

  • 患有白血病或淋巴瘤的儿童患者,以及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CT)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感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癌症类型(例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阶段(例如,诱导治疗阶段的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

     

    根据不同的研究数据, 这些患者的血液感染发生率可能超过50%,总体死亡率超过6%。与成人的情况类似,儿童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来自39个欧洲血液病学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为15-24%,耐氨基糖苷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率为5-14%,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5-14%。抗生素耐药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不利影响。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高发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导致 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在增加,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为了优化抗生素的使用,一些学会组织为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或HCT患者制定了循证指南。不过,这些指南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而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的常见癌症诊断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剂量强度多数较高。此外,儿童的合并症通常比成人少,儿童和成人的造血和免疫恢复情况也不同。此外,许多抗生素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作用还有待观察。所有这些因素对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柳叶刀·肿瘤》刊登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在第八届欧洲白血病感染共识会议(ECIL-8)上制定的一些建议,聚焦于患有癌症或接受H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细菌感染的预防

    ECIL-8专家组 不建议对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或HCT移植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常规进行抗菌预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抗菌治疗

    ECIL-8专家组建议,最初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为:

    1. 建议对 临床稳定的耐药感染风险低的患者,使用(非碳青霉烯类)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或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这类患者包括:没有耐药菌定植及既往感染史的患者,或在耐药病原体发生率较低的机构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考虑到附带损害和耐药发生风险, 不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对于 临床不稳定的患者,即使耐药感染的风险很低,也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第二种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也可以同时使用或不使用糖肽类药物。

    3. 对于有耐药菌定植或曾经感染过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或在耐药性病原体高发的地方,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ECIL-8专家组建议,如果确定了致病的病原体,应根据该致病病原体,用较窄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治疗应以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包括可获得的最低抑制浓度。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或以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1.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不稳定(例如,有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迹象),并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 不改变初始治疗方案,即使血液或其他培养物仍为阴性。

     

    2.如果患者在发病时临床情况稳定,是根据已知的耐药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史选择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则应在72-96小时后考虑初始治疗方案的降级,包括:

    - 如果是联合用药,停用任一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粘菌素或任何直接针对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的抗生素;

    - 对于最初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较窄谱的抗生素(例如,非碳青霉烯类的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方案)。

     

    对不明原因发热、临床情况稳定、以前没有耐药性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史患者的降级治疗策略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即没有临床或微生物学感染),在静脉注射抗生素≥72小时后,如果患者自发病以来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24-48小时内不再发热,甚至可以在出现血液学恢复迹象之前,只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监测,就可以考虑采取降级治疗:

    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在低风险患者或部分高风险患者中,停止所有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未来的研究重点

    ECIL-8专家组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的 细菌耐药是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的出现。幸运的是,抗生素管理已经进入儿科肿瘤学领域,靶向和非靶向的抗菌治疗已经显示出临床获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以确定哪些患者的抗菌预防益处超过潜在不良反应,并确定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低患者的特征,对这些患者初始进行门诊管理和口服抗菌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对此, 需要进一步开发和评估用于诊断和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需要比较不同的降级治疗策略(如改用口服抗生素或停止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此外,早期降级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在细菌感染高风险患者中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Lancet Oncol. 2021;22(6):e270-e280.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针对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特效治疗。去西医院就是用抗生素、激素判个“死缓”,控制不住就去开刀;


    如果是去中医院,就用中药配合艾灸推拿,在孩子堵得快吸不上气才临时抱佛脚去调体质,很难在短时间内很快缓解怎么办?又不想用抗生素、激素、开刀,喝中药做推拿又嫌慢,有没有更理想的方法?

     

    有!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案的组合改进并不断临床实践,我总结出的这套针对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绿色疗法,能够避免使用抗生素、激素和手术,不仅保留扁桃体、腺样体,还可以较快缓解症状,缩小肥大增生的组织,同时减少将来再度复发的可能。

     

     

    下面是绿色疗法思路

     

    1、阻断感染—变态反应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通过“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炎→过敏变态反应”一步步发展而来,要想缓解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阻断这个进程,需要先排出隐窝中的浓性分泌物,杀灭窝藏的致病菌,杜绝反复感染的机会,使用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扁桃体灼烙疗法”


    2、修复呼吸道粘膜,防止炎性分泌物倒流

     

    上面在扁桃体肥大的原因处已经说了,自身的变态反应,以及过敏性鼻炎破坏的鼻腔黏膜,需要修复黏膜恢复纤毛正常摆动,像一些鼻腔手术、通鼻喷剂,会加重鼻腔黏膜受损,修复起来会更难一些。至于怎么修复,原理就不在这赘述了,可以看我得《谁动了我的小鼻子》书的第十一章、十二章有详细解答。

     

    3、调理体质,特别是过敏问题

     

    前面两点是斩断病因和疾病的联系,如果不改善体质,就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造成病因的土壤仍然存在,疾病还会复发。可以选择特殊的益生菌、也可采用中药调理、小儿推拿和艾灸的方法,具体可以看书里的第十章,有详细说明。

     

    4、饮食管理,防止积食

     

    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积食,因为孩子发生积食,夹杂食物腐臭的胃气就会往上冲,也就是我之前说过的胃食管反流,冲到咽喉就容易引起扁桃体发炎,这也是有一些成人,扁桃体总是化脓发炎,其实并不肥大,就是饮食一直油腻辛辣,吃难消化的食物造成的。

     


    有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

     

    • 注意保暖、提高身体免疫力
    • 检测并避开过敏原
    • 积极控制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减少炎症的刺激
    • 修复鼻黏膜,促进纤毛正常摆动,加快运送“垃圾”
    • 调理过敏体质
    • 饮食控制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新生儿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带有一些黄疸的,但是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严重,通常多晒太阳就会恢复了,但是有些新生儿会带有一些严重的疾病,例如肺炎。新生儿有肺炎家长不用太过于担心,尽快到医院治疗会恢复健康的,新生儿肺炎能打乙肝疫苗吗?

     

     

    一、新生儿肺炎能打乙肝疫苗吗?

     

    1.新生儿肺炎最好不要打乙肝疫苗,新生儿肺炎可能会有发烧的情况,所以此时就不宜打疫苗了。最好还是等到肺炎痊愈之后再打疫苗。

     

    2.新生儿肺炎的时候先不要打乙肝疫苗,等过一段时间再打,乙肝疫苗注射的时间可以往后推迟的,如果现在就注射乙肝疫苗,可能会导致疫苗失效,也会影响到肺炎的,所以注射了也是等于白注射的。而且要等到宝宝肺炎治好之后再可以注射的,最起码要停药一星期之后才可以注射的,宝宝肺炎期间一定要注意宝宝的保暖情况,让宝宝多喝一些水,另外也要让宝宝注意一下卫生情况,适当的多给宝宝补充一些微量元素,让宝宝的身体体质也提高一下。

     

    3.新生儿肺炎进展较快,需引起重视,一般都需要住院治疗。痊愈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孩子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一般细菌性感染在1-2周左右会痊愈。

     

    4.婴儿是很脆弱的,所以父母们一定好好好照顾自己出生未久的孩子,一旦婴儿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记住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的大前提,不要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减少治愈的几率。再者对于婴儿的饮食也要多加注意,如果是乳汁吸入性肺炎的话,可以采用输营养液的方式保证婴儿的营养充足。

     

    二、新生儿肺炎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加强患儿的家庭护理,及时清理鼻腔内干结的分泌物,定期拍打宝宝的后背帮助咳痰,随时开窗通风,但同时注意保暖,不可让宝宝再受凉。

     

     

    2.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抗菌杀菌作用是非常好的,可高效抑制肺部的炎症。但是,经常使用抗生素对身体来说并不是好事,尤其是刚出生的小婴儿。常用抗生素有:红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供氧治疗:主要适用于重症患儿。当他们的呼吸功能出现衰竭情况时,需要通过机器来吸入足够的氧气。

     

    4.其他支持治疗:如给宝宝输送新鲜血液或血浆、打点滴补充体内的葡萄糖等。

     

    5.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新生儿肺炎,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内服相应的药物。对于内热外寒、温邪犯肺、燥邪伤肺、湿热郁肺等情况,中医都能很好的解决。但是,除了服用中药之外,家庭护理同样不可或缺。

  • 问这个问题,永远都不过时。这也是好多已婚女性朋友非常关心的问题。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也是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位朋友准备怀孕,又担心对胎儿不好,应该什么时候打?打了又该多久之后才能怀孕?生完了孩子再打对哺乳有没有影响?这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这里一次性的给大家说清楚了,本篇文章建议需要的朋友收藏。

     

    宫颈癌疫苗,一种能够预防由特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发病的疫苗。

     

    首先,注射年龄

     

    经常被问到注射年龄的问题,目前二价、四价、九价都有特定人群的适用年龄,大陆地区批准的年龄以及免疫程序等信息参见下图。

     

     

    以前,二价的年龄段就到25岁,和目前的九价差不多,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印象,仿佛结了婚就不能再打宫颈癌疫苗了,其实不是。结婚与否,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性行为,考虑的是女性粘膜损伤和被男性携带传染的可能性问题。如果对象不携带,那么结了婚也是可以打的。如果和多名男性有性关系,那么被携带者感染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女性已经携带或感染了特定HPV病毒,那么再想通过注射疫苗获得保护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其次,怀孕前还是生娃后?

     

    虽然说就目前的安全性数据来看,这类疫苗安全性较好。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疫苗没有生殖毒性的安全性数据,所以为了胎儿的健康,不能进行盲目的尝试。如果已经注射了HPV疫苗,那么根据人体代谢掉疫苗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及抗体产生情况,建议至少三个月后再授孕,最保守时间为6个月。

     

    如果很着急要孩子,那么可以先选择要孩子,等生完了孩子再打这个疫苗。哺乳期的研究数据是有的,这在说明书里也有体现。产生的抗体是不会随着乳汁分泌进入宝宝体内的,所以即使在哺乳期中,也是可以选择注射HPV疫苗的。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