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吃速效救心丸一般没有效果。
因为猝死发生后,血液循环停滞。常规的给药手段是无法发挥效力的。
患者心跳突然停止、意识突然变得模糊、动脉停止跳动、呼吸不规则或者四肢突然抽搐,都是猝死症状,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急救。医学研究证明,从心脏骤停到完全死亡的时间一般是8分钟,如果超过8分钟,脑细胞可能受损,即使患者获救预后也不乐观。因此,一旦发生猝死事件,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
此时,应该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让患者仰卧,救援人员应用左手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后对患者的嘴进行用力吹气,同时进行心脏按压。如果是两人同时抢救患者,可以一人进行口对口呼吸,另一人进行按压心脏。如果操作得当,大多数病人都能死而复生,而且,即便只进行单纯而持续的胸按压,效果也很显著。
如果附近有专业医生,应该由专业医生主导对患者的抢救,以达到较好的抢救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发生时,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急救:
一、应该先判断患者的意识,可以用双手轻拍患者的肩膀,然后大声呼叫患者,看是否有反应。同时应该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立即拨打120,请人帮忙检查附近是否有自动体外除颤器。
二、应该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可以用2-3个手指按压患者颈动脉,如果没有跳动感觉,则表明心脏骤停,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此时应该让病人平躺在坚硬的平面上,然后双手交叉放在患者两个乳头之间,伸直双臂,垂直向下按压30次。此外也可以握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推开下巴,让患者的嘴始终张开。清除口中的异物,然后抢救者用力吸气,将空气吹入患者口中,一般是每30次胸部按压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反复交替。在进行人工呼吸有困难或有顾虑的情况下,只进行单纯而持续的胸外压,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成功治疗的关键步骤是电击除颤,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设有体外自动除颤器,也就是“AED”,对非医疗人员来说,也可以很方便的学习掌握。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一般以下人群容易出现猝死的现象:
一、如果患者有抑郁症,会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此类病人会容易患高血压。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
二、打鼾会有短暂的呼吸暂停,如果此类现象的持续时间太长,尤其是呼吸暂停超过120秒,可能会在睡眠中出现突然死亡。
三、如果患者经常过度工作,或者经常熬夜玩游戏,可能会导致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紊乱,出现猝死现象。同时,不规律的饮食和休息会导致低钾血症和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钠缺乏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此外,如果患者比较肥胖,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比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也有可能会出现猝死的现象。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杨士伟
在众多的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最容易引起猝死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往往需要急救,急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心脏除颤
室颤常可以致死,分秒必争是室颤抢救成功的关键。立即行电除颤,电除颤选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无效则静脉推注肾上腺素使细颤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如仍未能转复时可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药物继续复律,同时积极去除诱因及治疗原发疾病直至转为窦性心律。
第二种、体外心脏按压
室颤引起的循环骤停时,医生应当在10秒内做出判定,确定后应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其机制为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促进产生血液向前流动,产生循环的胸泵作用。
第三种、人工呼吸
通过观察胸部运动,口鼻有无呼吸音及空气流,医生应在10秒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停止。无呼吸音者应立即开始人工呼吸。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脑梗猝死可以溶栓治疗。
脑梗塞死是由于血栓堵塞了给脑输送营养的动脉而引起,使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损伤,造成了严重的脑神经损伤后遗症。一旦堵塞,脑细胞就会在数小时内死亡。因此,治疗成败在于如何尽快去除血栓,开通血流。
在脑动脉被闭塞时,脑组织的损伤范围,会有一个核心区与周围的半暗区。核心区就是完全缺血区,其中的脑细胞已经5分钟后死亡,周围半暗区的血流,如果能在数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损害则能控制在最小限度。
因此,在脑梗塞发生后的数小时内,倘若能溶解堵塞在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血流,可减轻症状,即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康复。血液循环恢复得越早,损害越小,后遗症越轻可能也就越大。血栓溶解疗法就是为了在脑梗塞区域的细胞完全死亡之前,尽快地恢复血流,减少脑细胞的死亡。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发现猝死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常有可能挽救生命。
所以只要目击这种现象发生,应该立即准备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后治疗三个阶段。
基本生命支持:应快速识别猝死,呼叫并拍打患者,如果没有反应,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则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随即用仰头抬颏的手法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通畅。猝死后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可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心肺复苏循环包括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胸部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到120次。在进行患者人工呼吸有困难或有顾虑的情况下,即便只进行单纯而持续的胸部按压,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心室颤动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成功抢救的关键步骤是电击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一般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基础上维持通气,除颤后维持窦性心,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确保急救药物及时到位。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用于提供一定流量和浓度的氧气,可以纠正低氧血症。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一般不是进行治疗,而是进行抢救,抢救的效果存在个体性差异。
猝死患者能否恢复,主要与抢救是否及时、抢救方法有关。一般猝死后4分钟内进行抢救成功率的概率最高。但如果超过4分钟,即便抢救成功,也容易发生脑死亡。
发生猝死时,应该避免摇晃患者,尽快将患者平躺在地上或放在硬木板上。如果患者猝死发生时脸朝下,应在保护患者头部的前提下小心旋转,最后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在旋转过程中,应该避免损伤患者的颈椎。同时应该尽快解开患者的衣服纽扣,松开腰带,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在人工呼吸的过程中,应该让患者的颈部后仰。
在缺少有经验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即便只进行单纯而持续的胸部按压,挽救生命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视频简介
作者:郑州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赵友民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时候患者要尽量就地休息,如果在家的时候要卧床平静的休息,如果是在工作中或者在运动中要及时停下来坐下或者是躺下,如果备有消心痛或者硝酸甘油,可以含化一片促进冠脉的扩张缩短发作时间,如果这些措施都采用了症状仍然不缓解,有可能会发生了心肌梗塞,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呼叫120进行专科的处理。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李琳
心肌缺血发作,针对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处理情况。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救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有20多年了,具有预防、治疗的功效。主要是由川芎、冰片组成的中成药,有抗心肌缺血、解痉镇痛、缓解心绞痛的药理作用。在中医的角度讲,可以行气活血、止痛。
当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或左肩臂发麻、不适等症状时,家里如果备有速效救心丸,可以含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如果症状在几分钟后缓解好转了,应该在好转之后尽早去医院就医,进行明确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因为速效救心丸只是应急的用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缓解后还是应该尽快的到正规医院去就诊。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沈爱东
房颤发作时吃速药救心丸有一定的作用。药救心丸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扩张血管,同时缓解心绞痛的发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速效救心丸并不能终止房颤,如果房颤症状比较严重,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速效救心丸只是缓解症状,只能起到一些辅助治疗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有4类:
第一类是钠通道阻滞剂,包括A、B、C三种,代表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等等。
第二类是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就是贝特洛克,还有比索洛尔等等。
第三类是选择性的延长动作电位的药物,钾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是胺碘酮。
第四类就是钙离子拮抗剂,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阻断钙离子内流,主要的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䓬,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用,患者不应自行选择药物。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急救中心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陈志
出现心绞痛的急救有以下几点:第一,要让患者在原地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因为如果这个时候扶着患者走或者让他再做一些活动,比如说用力大便,做一些身体的活动的话,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倒直接导致心脏骤停。第二,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让急救医生尽快到现场。第三,帮助患者服一些他已经有的药物,比如硝酸甘油,我们可以帮助他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是要注意硝酸甘油是个降压药,最多含三片。首先一片含在舌下,那么如果五分钟以后不缓解,再含一片,如果三片都不缓解,说明疼痛不是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的,过多的含服硝酸甘油会导致低血压的发生。有些心肌梗死的类型,特别是右室璧的心肌梗死,含服硝酸甘油也是有害的。如果患者能够排除一些出血疾病,我们也要帮助患者早期服用阿司匹林300毫克嚼服。第四,保持现场安静,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缺氧症状,不需要常规吸氧,如果患者有了口唇紫干呼吸困难,我们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吸氧。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抗血栓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个体差异、药物基因组学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韩雅玲教授在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指出,目前中国冠心病抗栓治疗存在一些问题,如个体因素影响治疗效果、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相关指南缺乏中国人群证据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中国人自己的数据研究,建立中国冠心病病人风险评分模型,指导个体化治疗。
韩雅玲教授团队曾开展一项单中心大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与高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加用西洛他唑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对血栓和缺血事件有减少趋势。此外,CREATE研究也发现涂层可降解药物支架可以缩短DAPT疗程,降低出血风险。
对于中国冠心病抗栓治疗的未来,韩雅玲教授从病人层面、医生层面、学会层面、科研管理层面、企业层面、国外同行层面提出了六点展望,包括加强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支持中国本土的临床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职业人群面临着猝死的风险。根据《生命时报》和搜狐健康的报道,总结出十大猝死危险行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一、广告行业
广告行业因其工作强度大、加班频繁等特点,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行业。专家建议,广告从业人员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医疗行业
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足等问题,导致猝死风险增加。专家建议,医护人员应学会调整心态,适当放松,保证充足的休息。
三、IT行业
IT行业因其工作性质,从业者长时间面对电脑,缺乏运动,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专家建议,IT从业人员应适当增加运动,改善生活习惯。
四、媒体行业
媒体行业从业者因工作性质,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媒体从业者应注重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
五、警察行业
警察行业因工作性质特殊,工作强度大,休息不足,容易导致猝死。专家建议,警察应注重身体健康,适当调整工作节奏。
六、制造业
制造业因工作环境枯燥、重复性强,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专家建议,制造业从业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健康。
七、演艺行业
演艺行业因工作性质,从业者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演艺从业者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八、运动员
运动员因训练强度大,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运动员应注重心脏健康,避免过度训练。
九、学生
学生因学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十、其他行业
其他行业如教师、律师等,因工作性质特殊,也容易面临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应注重身体健康,关注心理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猝死事件频发,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心脏病的阴影。事实上,在心脏猝死发生之前,身体会发出一系列信号,提醒我们注意。那么,如何识别这些信号,预防心脏猝死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首先,我们要了解心脏病的七个危险信号:
1. 肩颈臂疼痛:疼痛会转移。当心肌缺血时,疼痛信号会传递到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就会感到疼痛。这些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了,第二天改成下巴疼,或者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就要引起注意去就医检查了。
2. 胃疼恶心:没有胃病却胃疼。如果你在没有任何明显缘由的情况下有了这些反应,那么你极有可能是心血管出了问题,从而引发的肠胃不适。动脉由于脂肪沉积物堵塞将会减少甚至阻断血液传输给心脏,而这会引起心绞痛。这些症状在一些以为是小问题,从而避免去诊所或者医院的妇女身上最为常见。
3. 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的压倒性疲劳感,那么这宣告着你的心脏出了问题。超过70%的女性在确认患有心脏疾病之前的几周时会极度的疲劳。
4. 心跳加剧:不规则且无缘由。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不规律的心跳都能在心脏病发作前几周或者一两个月提醒你:你要注意了。如果只是心律不齐,并没有伴随着心跳的加快,那么情况还稍微好一些,可一旦心跳不规律的同时还伴着每分钟心跳的加快(即医学上的心室性心搏过速),那么身体已经明确地指示,你该立马去医院了。
5. 过度出汗:长期反复。当你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进行运动却会突然出汗的话,那么这常常是你心脏疾病发作前的一个信号。对女性而言,感觉上更像是更年期里的潮热或者盗汗。在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子、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过度出汗应警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信号。
6. 呼吸短促:头晕难深呼吸。当你感觉难以深呼吸的时候,你也许会以为是你的肺出问题了,但这同样可能是由于心脏虚弱而导致血液里氧过少的结果。持续性的哮喘或者肺部不适也同样可以让你怀疑是否是心脏的问题。
7. 极度疲劳:没做什么就特别的累。疲劳是突如其来的,并没有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通常,你会与往常一样迎来新的一天,但很快你就会陷入极度疲劳里,到了下午你就会完全提不起精神。此外,沉重的四肢也是另外一个信号。
了解这些信号后,我们该如何预防心脏猝死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所以要尽量避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侵袭,甚至面临猝死的危险。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关联。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异常,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工作压力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人体会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进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工作压力还会加重病情,增加猝死的可能性。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和猝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猝死风险,享受健康生活。
猝死,这一看似突如其来的生命终结事件,其实与家族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猝死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通过早期基因检测,我们可以找到潜在的基因缺陷,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降低猝死的风险。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来了解这一现象。南京的陶某一家三口都曾出现过昏厥的情况。陶某的哥哥在30多岁时因猝死离世,而陶某的儿子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经过基因测序,陶某被诊断为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这种疾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具有家族遗传性。
事实上,基因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人体约有3万个基因,任何基因的缺失、重复或突变都可能导致疾病。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基因改变有关。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都与基因改变有关。
早期基因检测对于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遗传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例如,对于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猝死的风险。
除了基因检测,日常保养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猝死的风险。
总之,猝死并非毫无征兆,通过早期基因检测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近年来,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往往起病急骤,症状凶险,且多无先兆不适,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早期猝死率高。
年轻人心肌梗死的高发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现代中青年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增大,导致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其次,缺乏体力劳动和运动,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环境污染,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机制,一旦发生血管完全闭塞,心肌梗塞面积会更大,严重并发症和猝死风险更高。
那么,哪些年轻人需要防范心梗的“突袭”呢?研究表明,中青年心肌梗死多发生于男性,尤其以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长期吸烟、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年轻男性,更应警惕心梗的发生。
对于年轻一族,一旦出现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如持续胸痛、胸闷、冷汗等,应高度警惕。如果突然发病,周围的人或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平卧休息、给予急救药品、吸氧、人工呼吸等,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年轻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