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什么会出现猝死?

为什么会出现猝死?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的原因常常不明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一、冠心病是猝死的常见原因,因为此类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比如过度紧张、愤怒、酗酒和吸烟会使冠状动脉更不稳定,引起局部痉挛、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进而导致心肌电活动紊乱,此类患者将死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二、长时间坐在电脑旁会增加患者的血液粘度,并可在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果患者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血栓就会脱落,导致肺梗塞,甚至猝死现象。

三、如果患者长期处于不规律作息,比如经常进行熬夜、加班,可能会导致低血糖、低血钾和电解质紊乱。此时患者也可能会突然出现猝死的情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猝死多为心脏原因的猝死。冬季天气骤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也较差,血压容易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比较频繁刺激,都容易引起心源性猝死。因此,在冬季预防猝死很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原有心脑血管、高血压、代谢病等基础病变的,在冬季要格外小心,不要做过于刺激的事。如过量饮酒、抽烟、过度熬夜、过度疲劳、过早、过晚锻炼,不要生气、发脾气,夜晚大小便,要小心不着急。

    二、冬季不要频繁出外进里,这样频繁的出入会因高低温的作战变化引起刺激。

    三、室外冬季锻炼要适度,不要过早、不要过长、不要量过大、也不要选择太刺激的运动方式。

    四、行走变化要小心,特别是夜间上厕所,不要操之过急,要起身慢一些,走得也慢一些,逐步进行。

    五、注意冬季对身体的全面检查,不要忽视季节变换时身体产生的不适感,很可能是身体在提醒出现了问题。冬季是人们身体免疫力,最脆弱的季节,重视检查,预防疾病一定要做到位。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杜铁宽

    一般以下人群容易出现猝死的现象:

    一、如果患者有抑郁症,会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此类病人会容易患高血压。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

    二、打鼾会有短暂的呼吸暂停,如果此类现象的持续时间太长,尤其是呼吸暂停超过120秒,可能会在睡眠中出现突然死亡。

    三、如果患者经常过度工作,或者经常熬夜玩游戏,可能会导致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紊乱,出现猝死现象。同时,不规律的饮食和休息会导致低钾血症和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钠缺乏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此外,如果患者比较肥胖,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比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也有可能会出现猝死的现象。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日友好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李刚

    心绞痛有可能会引起猝死。

    猝死是指:外表看上去还算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某些内外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意外死亡。在发达国家,心源性猝死是比较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这些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源性的猝死发生率也有所增加。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率大概为每10万人中有41个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猝死的总人数每年约50多万,是全世界发生心源性猝死最多的国家。

    虽然猝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是我们国家的整体抢救水平并没有跟上,主要是院前急救的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80%的猝死发生在院外,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大部分的心绞痛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仍然可以生存很多年。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梁金锐

     

    从广义上来说,心律不齐会猝死的。

     

    因为目前来讲,全国的统计,包括全球猝死的发生当中,有80%左右的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里边最多的成分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猝死最多的患者表现的是室颤,所以当患者出现室颤的时候,往往会导致猝死,心脏的猝死。

     

    所以尤其是对那些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说像冠心病,尤其是做了搭桥或者是有过支架的这些患者,他们一旦出现了心律不齐的时候,往往他们的猝死风险也是会增加的。另外由于现在整个人群当中的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所以高血压对心脏造成的损害往往也是以心率失常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高血压的病人也会由于心律失常而产生猝死。

  •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闫炀

     

    冠心病病人来说,它有很多是不发生心肌梗死的。因为我们的冠心病人群是非常庞大的,一些轻度的冠心病,我们冠脉狭窄程度并不重,那么去适当的饮食去调整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包括使用一些药物,比如他汀类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一些营养心肌的药物,在这些药物的帮助下来,会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的一个情况,或者并不发生心肌梗死。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高平

     

    脑梗死最常见于中老年人,所以进入老年期以后本身就是危险因素。

     

    除此以外,患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患病风险会大幅度的增长,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吸烟、饮酒、肥胖,还有呼吸暂停综合征。

     

    其次就是患有心脏的疾病,例如说房颤的患者、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患者、心脏换瓣手术以后的患者、感染性的心内膜炎、心房的粘液瘤、卵圆孔未闭等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在心脏内形成栓子,栓子随着血流流入脑部,造成脑血管的堵塞而发生脑梗塞。

     

    再者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增性红细胞增多症、高粘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等,这些疾病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患有这些疾病的人都是脑梗死的易患人群,还有年轻患者口服避孕药也会增加患脑更死的风险。

  • 视频简介: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马礼坤

     

    近年来在我们国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还有生活方式的转变,吃得太好了,运动太少了,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的人群有:

     

    一、冠心病的一些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像本身存在动脉硬化的病人,本身有血管狭窄,容易发生就是斑块不稳定,造成心肌坏死,血栓形成这样一些可能性。

     

    二、血压高病人也容易造成动脉硬化,血压过高,就容易造成斑块不稳定,引起血栓形成,而造成的血管闭塞,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三、血脂高的人群,动脉硬化的形成是由于血脂过高,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液中间的浓度过高,容易造成在血管里面沉积,造成斑块的形成,诱发心肌梗死。

     

    四、家族中有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机会就比较多。

     

    五、一些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也比较高。还有吸烟的病人,生活没规律等等,这些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就越高。

  • 视频简介:


    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崔世军

     

    静脉曲张会引起血栓,可怕的是静脉曲张可能导致猝死,这是因为静脉曲张是发生在浅静脉的病变,而在腿的深处也有深静脉,血液正是通过浅静脉汇入深静脉,然后流回心脏。如果静脉曲张长期没有得到控制,静脉血液会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果猛然活动,血栓就有可能脱落,顺着静脉流至心脏,再从心脏流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肺动脉一旦堵塞,会出现两个致命的结果。

     


    一个是肺动脉,离心脏很近,容血量比体动脉少很多,一旦堵塞,心脏里的血液,很难再入泵到肺动脉里,心脏内压力急剧升高,心脏会迅速发生衰竭,导致猝死。

     


    二是肺栓塞导致了肺动脉堵塞,血液不能流入肺泡,无法完成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含量会急剧下降,呼吸功能衰竭,人就会很快憋死。

  • 视频简介: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操乐杰

     

    呼吸困难程度较轻一般不导致猝死,若是呼吸困难程度较重的,如有时候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诱发的呼吸困难会导致猝死。

    呼吸困难的病因复杂,各种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均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的发生。由于鼻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失调、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低血糖等的呼吸困难一般程度较轻,患者会在一定的时候出现胸闷、气短,但是不会导致猝死。

    但是如果是由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诱发的呼吸困难一般程度较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如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心肌梗塞等猝死的情况。所以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尽早及时地到医院诊治。此外,患者平时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等不良行为。

  • 视频简介: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王劲松

     

    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被各种栓子阻塞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最常见的栓子是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分为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动脉系统是心脏射出来的动脉血,通过主动脉到达全身各处,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静脉系统是全身的静脉血通过上、下腔静脉最终到达肺部血管,最终回到心脏。

     

    下肢深静脉血管里的血栓,不会只是乖乖的待在那里,它们很有可能脱落,顺着血流去溜达,最后堵到肺部的血管。比如病人下地活动的时候,血栓就容易脱落,一旦肺部血管被大面积的血栓堵住了,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的紧急症状,严重则会导致死亡。

  • 窦性心律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很多人对此感到担忧,担心其会导致猝死。那么,窦性心律过缓真的会猝死吗?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窦性心律过缓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猝死。窦性心动过缓的判断标准以心率60次/分为限。临床标准是,在静息状态下,人体心率>50次/分较安全,如心率<40次/分,活动时心率不能相应增快,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情况一般较危险,患者需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检查。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窦性心律过缓可能引发猝死呢?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1. 静息状态下心率<50次/分,并出现头晕、一过性黑蒙、短暂意识丧失、胸闷、乏力等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

    3. 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同时合并窦性心律过缓。

    针对窦性心律过缓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同时要让患者持续性进行吸氧,也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部分患者,如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且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也可以选择导管消融手术,也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开朗,防止感冒和感染等。

    对于窦性心律过缓的患者,以下建议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

    1.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2.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3.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

    5.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雾、刺激性气体等。

  • 熬夜并不会直接导致猝死,它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熬夜可能引起身体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猝死通常与心脏疾病、脑部疾病等因素有关。因此,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并注意营养均衡,以维护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猝死事件频发,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心脏病的阴影。事实上,在心脏猝死发生之前,身体会发出一系列信号,提醒我们注意。那么,如何识别这些信号,预防心脏猝死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首先,我们要了解心脏病的七个危险信号:

    1. 肩颈臂疼痛:疼痛会转移。当心肌缺血时,疼痛信号会传递到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就会感到疼痛。这些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了,第二天改成下巴疼,或者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就要引起注意去就医检查了。

    2. 胃疼恶心:没有胃病却胃疼。如果你在没有任何明显缘由的情况下有了这些反应,那么你极有可能是心血管出了问题,从而引发的肠胃不适。动脉由于脂肪沉积物堵塞将会减少甚至阻断血液传输给心脏,而这会引起心绞痛。这些症状在一些以为是小问题,从而避免去诊所或者医院的妇女身上最为常见。

    3. 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的压倒性疲劳感,那么这宣告着你的心脏出了问题。超过70%的女性在确认患有心脏疾病之前的几周时会极度的疲劳。

    4. 心跳加剧:不规则且无缘由。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不规律的心跳都能在心脏病发作前几周或者一两个月提醒你:你要注意了。如果只是心律不齐,并没有伴随着心跳的加快,那么情况还稍微好一些,可一旦心跳不规律的同时还伴着每分钟心跳的加快(即医学上的心室性心搏过速),那么身体已经明确地指示,你该立马去医院了。

    5. 过度出汗:长期反复。当你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进行运动却会突然出汗的话,那么这常常是你心脏疾病发作前的一个信号。对女性而言,感觉上更像是更年期里的潮热或者盗汗。在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子、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过度出汗应警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信号。

    6. 呼吸短促:头晕难深呼吸。当你感觉难以深呼吸的时候,你也许会以为是你的肺出问题了,但这同样可能是由于心脏虚弱而导致血液里氧过少的结果。持续性的哮喘或者肺部不适也同样可以让你怀疑是否是心脏的问题。

    7. 极度疲劳:没做什么就特别的累。疲劳是突如其来的,并没有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通常,你会与往常一样迎来新的一天,但很快你就会陷入极度疲劳里,到了下午你就会完全提不起精神。此外,沉重的四肢也是另外一个信号。

    了解这些信号后,我们该如何预防心脏猝死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所以要尽量避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猝死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其发生往往毫无预兆,令人防不胜防。

    据相关报道,近期西安一大学生在校内跑步时突然猝死,警方已排除他杀和食物中毒的可能。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猝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猝死。此外,一些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因为遗传因素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而突发猝死。

    为了避免猝死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 了解猝死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因病情恶化而引发猝死。

    猝死的发生往往令人痛心疾首,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猝死的发生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 预防猝死,从日常做起

    猝死,这一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词汇,却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据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介绍,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疾病都可能引发猝死,其中,心脏病是导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达90%。尤其是冠心病,其引发的猝死病例更是占到了80%。因此,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危人群外,还有大量的低危人群也不容忽视。他们看似健康,实则可能存在心脏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隐患,甚至可能成为猝死的受害者。运动性猝死就是其中一例,尤其在运动员中高发。这部分人群往往缺乏防范意识,更容易受到猝死威胁。此外,特殊基因、严重缺氧、用药不当等也可能导致猝死。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洪波指出,现在猝死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焦虑,这些都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过度疲劳或兴奋的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引发心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预防猝死,不能“临时抱佛脚”,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时刻警惕猝死信号。若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

    2. 定期体检。年轻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

    3. 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4. 避免酗酒、过度劳累。中青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休息,避免持续疲劳和紧张。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平和,有助于降低猝死风险。

    总之,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才能远离猝死的威胁。

  • 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高管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2023年,已有数十位企业高管因心血管疾病离世,其中包括不少知名上市公司的高管。这些案例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心血管疾病成为企业高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1. 工作压力:企业高管工作繁忙,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引发心血管疾病。

    2. 饮食不规律:应酬频繁,饮食不规律,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3. 缺乏运动: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

    4. 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预防心血管疾病,从生活点滴做起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脂、高糖的食物。

    3. 积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重视心血管疾病,关爱生命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关注自身健康,关爱生命。

  • 昨日下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园内发生了一起令人悲痛的事件,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在运动过程中不幸猝死。事发时,男孩正在与同学练习打乒乓球,热身跑步中突然晕倒。学校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了现场急救,并迅速拨打120求助。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但遗憾的是,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未能挽救男孩的生命。据了解,男孩一年前曾有过运动中晕厥的经历,但体检并未发现心脏问题。医生指出,此类病症通常需要更深入的检查才能发现,如彩超等。目前,男孩猝死的具体原因尚需尸检后才能确定。医生提醒家长,应关注青少年子女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以防类似悲剧发生。

  • 冠心病,这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病,一旦急性发作,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胸痛、大汗淋漓,甚至心跳呼吸停止,情况危急。这时,家属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家属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慌乱无措,甚至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反而加速了患者的死亡。那么,面对冠心病急性发作,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呢?

    一、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

    首先,家属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怀疑冠心病急性发作,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二、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让患者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就地坐下或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心脏负担,延缓病情恶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患者的衣领,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氧气吸入。

    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可以每隔5分钟含服一片,最多不超过3片。

    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六、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

    1. 打开气道: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用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向上推,使头部后仰,打开气道。

    2. 人工呼吸: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2秒,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3. 胸外心脏按压: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1/3处,另一只手重叠于上,垂直向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心肺复苏要坚持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 猝死的前兆可能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和晕厥,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可能是心脏或呼吸系统的问题。胸痛可能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肌缺氧引起的,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气道阻塞、肺部感染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这会影响到肺部的气体交换。晕厥可能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可能是低血压或心脏传导问题引起的。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如使用硝酸甘油缓解胸痛,戒烟限酒,规律运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减少压力。

  • 睡眠打鼾,看似平常,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许多人认为打鼾只是睡眠质量不好,但实际上,长期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早期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从而引起身体缺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5-15次之间,中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15-30次之间,而重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其中,老年患者由于中枢敏感性较低,更容易出现缺氧,甚至引发猝死。

    为了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肥胖、鼻部疾病、口腔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外,长期吸烟、饮酒、服用镇静剂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睡前服用镇静剂等。

    2. 物理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等。

    3. 呼吸机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4. 药物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我们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等。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家人有长期打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